林園股市為什麼虧損
『壹』 誰能幫我介紹下,股市裡林園這個人
林園-中國股神
任憑多豐富的想像力,你也無法想到一個學醫出身的小人物,從1989年全家拼湊的8000元人民幣起步,投身中國股市,18年來,他的財富呈「核子裂變」般快速增長,至2007年其身價已達20多個億。在多少人葬身充滿暗礁和險灘的中國股海時,他卻從沒有虧損過一分錢;當很多人靠賭博和投機妄想一夜暴富時,他卻僅靠兩條腿和一個會算賬的腦子穩穩地、大把大把地賺錢。——他,就是股神林園。
法國路透社、英國金融時報、美國CNN、中國中央電視台……數不清的媒體都對他進行了大篇幅報道。在許多人看來,林園的投資哲學與美國「股神」沃倫?巴菲特有很多相似之處,中央電視台稱之為「中國股神」。2006年6月《北京青年報》還頒發給林園「中國巴菲特」的美譽,但林園不服氣。
「我沒有效仿任何人的策略,反而是人們在模仿我,」林園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采訪時表示,「我為什麼要關注巴菲特?他是個外國人。」巴黎銀行(BNP Paribas)分析師孟原(Isaac Meng)證實,從8000元到超過20個億,林園的年均復合回報率在98%以上,遠遠超過了沃倫?巴菲特的22.1%。我們有理由相信,林園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股票投資者。
林園超過歷程
1989年底,經一位解放前曾在某上市公司當過紡織女工的親戚提醒,他一頭撞進股市,以88.45元買入了5股深發展。此後,他反復炒賣這一隻股票,常常為了100塊錢的差價,騎著自行車穿梭於不同的營業部之間,幾個月下來就賺到了12萬。隨後的二、三年,他大膽而幸運地收集到了大量別人不願意要的原野、錦興、瓊民源、深華新等原始股,這些股票上市後均翻了十幾倍到幾十倍,到1992年股票市值已超過了1000萬元。
1993年春天,中國股市進入第一波熊市。當時流傳著一句順口溜:93年消滅大戶,94年消滅機構;與此同時,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卻迎來了熱潮。幸運的是,林園恰恰在這個時候,離開了股市,把資金投入到房地產市場,一去兩年。
「1994年底,有朋友拉我去上海做房地產,我就去看。看著看著發覺不對勁了,錢好像開始向股市迴流。我立馬套現,先拿了1000萬入市。」說這話時,林園簡潔乾脆,可以想像當初他做決定時也沒有拖泥帶水。
林園回來的正好。上證指數從1995年初的500多點開始,幾經反復,拉開了一輪大牛市的序幕,最終在2001年6月達到歷史最高點--2245.44
『貳』 林園的私募基金如何
林園的私募基金前景還是不錯的。因為林園的私募基金公司是國內比較著名的一家大型國企,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受歡迎度,企業內部的人才都是社會界高精尖型技術人才,同時,企業以資金雄厚作為後盾,所以,林園的私募基金前景還是不錯的。
『叄』 林園的傳奇是真的還是假的
林園中國股市的傳奇人物,8000元起家的他短短的十多年便身價20億,到底是如何完成的呢,散戶們還有一些疑問,下面我為大家分析一下。
騙子還是神?散戶有三疑
質疑一:價值投資是幌子
為何高調面對媒體?林園先後接受國內外各大媒體,包括央視、FT等媒體的采訪,不斷宣揚他的價值投資理念。根據這些報道,可以看出林園把投資和投機、抄底和逃頂、放棄和擁有結合得相當完美,可以說是一個完美的資本積累、保值增值的過程,但是這個過程太過完美了,完美得令人起疑。
甚至有人認為,通過對大家灌輸正確的投資理念,散戶接受後就會購買績優股、藍籌股,那麼公募和私募基金的績優股、藍籌股就更漲了,他們掙得更多了。這就是林園自己做為私募基金一員的“陽謀”。
質疑二:散戶可操作性不大
林園的股票年增值最高達到140%,這可能嗎?他掙到上億元的方法是否有操作性?根據聽過林園講座的股民的看法,林園的有些操作技巧,比如買入賣出的時機把握,止損還是持有的形勢判斷等,都沒講過,讓人感覺“不夠解渴”。
股民甲:“林園說他的投資從來沒有失敗過,我不相信。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世界上哪裡有隻賺不賠的買賣,我也持懷疑態度。如果真的像他說得那麼好,他怎麼會輕易告訴我們這些散戶啊。”
股民乙:“林園強調要到公司搞調研,但是對於我們來說可行性並不強,我們沒有那麼多時間、精力和金錢,對自己所購買的每一隻股票的公司都去做實地調研。”
質疑三:利用投資策略的差異
已有4個億的身家,為什麼還要借錢?還說有多少借多少。如果僅僅是為了投資股市,似乎犯不上;如果是代人理財掙取傭金,好像也不值得。以上兩種設想都不合理,就使人難免生疑,或許他是想成立具有其投資風格的私募基金?
有人認為,林園年收益高達98%,這太不可思議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投資方案和策略,林園宣揚自己大而不當的價值投資策略,正是利用與散戶投資策略的差異性來吸納信徒。價值投資理念是人們所追求的,也是人們所不能達到的,用這樣一個大多數散戶都接受卻又做不到的理念四處宣揚,恐怕難以讓人信服。股市沒有神,巴菲特不是,林園也不是。
林園投資秘訣:重倉績優股、藍籌股
自從2005年年中啟動股改以來,證監會致力於解決中國證券市場中的非流通股和流通股分置的制度弊病,結束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同股不同權,同股不同價”的局面,上市公司紛紛進行股改。從此,股市開始回暖,大盤從1000點左右上漲到最高4300點,上漲了330%。在此情況下,股市裡開始出現了一種“價值發掘”投資策略,去年一直流行的有色金屬、金融、地產、鋼鐵、消費品等題材,到今年的券商概念股、整體上市、資產重組、低價股等題材,各種炒作風起雲涌,消息滿天飛。
根據林園本人的披露,他去年持有過的股票按比重排列為:貴州茅台 (行情,資訊)、招商銀行 (行情,資訊)、五糧液 (行情,資訊)、黃山旅遊 (行情,資訊)、雲南白葯 (行情,資訊)、銅都銅業 (行情,資訊)、上海機場 (行情,資訊)、深發展(行情,資訊)、瑞貝卡 (行情,資訊)、馬應龍 (行情,資訊)、江中制葯、贛粵高速 (行情,資訊)、雲天化 (行情,資訊)、千金葯業 (行情,資訊)、麗江旅遊 (行情,資訊)和宇通客車 (行情,資訊)。其中,貴州茅台 、五糧液 、招商銀行 、雲南白葯 、銅都銅業 、上海機場 是其重倉股,而這些藍籌股中也不乏機構的身影。
按照林園的說法,他只看重公司本身,投資行業的龍頭公司和價值被低估的績優公司。也就是說,林園投資的這些上市公司都是藍籌股、績優股。林園認為,自己買入股票時,首先要滿足價格合理或者低估的前提,而多數情況是價格低估的股票並不漲,他是笨人笨辦法,買入後就“貓”在裡面,等它上漲。
林園自稱,2003年將1億多資金陸續轉移至A股市場,從4月直到12月,大盤1600點的時候買入大量的貴州茅台 、五糧液 ,當時的成本非常低。單看這些股票的行情,從去年年初,貴州茅台 上漲了將近150%,五糧液 上漲了近440%。而貴州茅台 成為股改以來第一個百元股,一度被機構資金高度控盤,流通在外的份額已為數不多,這一點從基金公司發布的年報數據上可以得到印證。截至2005年底,共有33家基金公司的92隻基金持有貴州茅台 62.37%的流通股,持股總量約為8418萬股。換言之,只剩下5078萬流通股被其他投資者所持有。
對於機構來說,重倉業績良好的行業龍頭,既可以保證收益,又可以控制風險,像招商銀行 、雲南白葯 、銅都銅業 、上海機場 也都是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追逐的對象。去年年初開始,招商銀行 上漲了230%,雲南白葯 上漲了75%,上海機場 上漲了160%。然而,就是在基金重倉這些股票之後,今年一季度基金集體跑輸大盤,基金重倉的大盤藍籌股上漲乏力。五糧液 、招商銀行 、貴州茅台 、雲南白葯 、贛粵高速 、上海機場 等都漲勢均比不上大盤指數的漲幅。
不過經過調整,4月下旬以來,股市的結構性特徵發生了較大變化,連續3個月表現不好的基金重倉藍籌股開始擺脫弱勢地位,其中以萬科、中國聯通 、中國石化 、招商銀行 和寶鋼股份 為代表,業內人士把這些核心藍籌股走強歸結於基金資金面和重倉藍籌估值相對較低兩個原因。
『肆』 民間股神林園從8千塊賺到幾佰億,他用什麼方法做到的
在中國民間有這樣一個牛逼的人,用湊來的8000塊錢開始炒股,炒到現在身價已經上千億了,創造了億萬倍的驚人回報,被民間譽為股神,為股民津津樂道,他就是人們常說的民間股神林園。
在A股成立30年來,許多所謂的股神常常是壇花一現,而真正能做到幾十年屹立不倒的大師可以說是屈指可數,而林園在中國可以稱得上是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成功投資人士。堪稱東方的巴菲特,中國的股神。在私募界他也是一名數一數二的人物。
那麼林園是如何做到的呢?
早年林園在讀書時學得臨床醫學,後來到深圳干過一段時間的醫生,在剛出道之前,可以說他是一個窮屌絲,最初炒股的8000塊錢還是他從家裡,東拼西湊而來的,或許他天生就是具有投資的天賦,他的投資生涯大致可以分為8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1989年到1990年
那個時候的林園,也像我們現在的許多散戶一樣做短線 ,1989年他首次買入深發展,利用了信息差,因為市場信息不透明,當時深圳不同的營業廳股票有價差,他經過多次的低買高賣,反復收割,一年不到就獲利近十幾萬元。
第二個階段是1990年到1992年,當時在民間炒作的是原始股,嗅覺靈敏的林園再次發現了賺錢的機會,他不停地到全國各地,收購職工內部原始股,隨著他持有的公司上市,這些原始股爆漲了幾十倍,林園持有的股票市值一下就漲到1000多萬元。
第三個階段是1993-1994年,他回到家鄉西安搞起了房地產,雖然賺得不多,但他卻幸運逃頂避開了熊市,保住了勝利的果實。
第四個階段是1995年到2001年,這個階段正值牛市,他先後在低位買入深發展,四川長虹等公司實現了從一千萬到一億元資產的增值。
第五個階段是2001到2003年,市場走熊,他轉向海外股票的投資,資產從一個億增長到3個億。
第六個階段是2003年到2005年,他投資茅台等優質藍籌股,資產實現了4個億的增長。
第七個階段是2005年到2007年,他先後加杠桿買入黃山 旅遊 ,上海機場,招行等進行可轉債套利交易,在這兩年中,他的資產又發生了質的飛躍,到2007年末,他持有的股票市值超過了20億。
第八個階段是2003年到2021年,他在2003年前後以20-40元買入的茅台一直持有到現在,據林園自己說,他目前持有約2%的茅台股份,換算一下,他持有茅台的市值大約為600億元,因此他的投資收益大約翻了近300-500倍。
通過他的投資經歷我們可以看出,早期的林園,憑借敏銳的觀察力,進行短線的投機,後來當他的資產龐大時,繼而選擇長期持有績優成長股,最終實現數以萬倍的增值。
林園為自己總結了一套統一的投資方法論,只投資那些具有高護城河,加上成癮性產品的公司,他把選擇行業作為他投資的首選,他在過去30年的投資生涯中,主要圍繞著這些具有代表性的,核心品種進行投資,這中間累計復合漲幅非常的可觀。同時他在A股、亞太和歐美證券市場的,投資業績和國內市場比較接近,他的投資方法論,具有普適的方法及思維優勢。不受不同市場和環境的限制。
林園在投資時非常注重風險控制,減少投資上的失誤,他先想到是會不會虧錢,在相全的基礎上,再去考慮能不能賺錢。
他所投的公司都會親自去上市公司進行調研,親自了解管理層,公司在市場的地位,終端市場銷售情況,弄明白公司財務報表,這也是我們散戶,很少有人能做到的。林園曾以30元買入茅台後,跌到20元,他沒有割肉,而是越跌越買,堅定持有,可能是他了解到茅台公司業績非常的優秀,在遇到市場的波動時,而有堅定持有的信心,最終他贏得豐厚的回報。
另一面林園喜歡集中資金,重倉買入一個公司,長期持有,提高利潤,他掌握了股市的規律,他說市場90%以上的時間,不是在震盪就是在下跌,僅有10%的時間在漲,他就堅持等待上漲的時刻到來,讓利潤飛奔。
我們從他的投資的軌跡中也可以發現,他很幾乎不投看不懂的 科技 股,而投一些業務簡單,主營業務強的,跟嘴巴有關系,成癮性強,產品能反復銷售的企業。因此他買的不是酒就是葯,而消費和醫葯行業,在美國和中國 歷史 上,都是能穿越牛熊且容易誕生大牛股的行業。同時他所投的企業兼具成長和價值,在低估時買進,耐心等待公司的發展。
好,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咱們下期再見
『伍』 林園是怎麼炒股的
林園是一個價值投資者,他從8000塊錢起步,一開始是亂炒,但是因為碰到了大牛市,所以資金幾個月就到了十幾萬,後來他又去炒原始股,慢慢幾年就到了千萬;後來他慢慢跟別人學價值投資,先後操作了深發展、四川長虹等牛股,慢慢資金就積累起來了。當然,他最出名的投資是投資貴州茅台、五糧液和招商銀行,他平均每年復合增長率在98%,現在得有十幾個億。
這個人確實有點水平,其主要策略就是價值投資,對於個股,他通常都能抄到頂部,我覺得這確實是水平問題,內幕的可能性不大,主力不可能給他抬轎。但是價值投資賺錢太慢了,我一開始本來也想追隨林園先生的腳步,做一個價值投資者,但是現在我成了一個短線投機者,我追隨的是股神落升和中原股神李旭東的腳步,短線投機賺錢的速度快多了,我雖然不能做到股神李旭東那樣一年翻一百倍,但一年翻個七八倍還沒什麼問題。
唉,真是可惜了我當初費那麼大勁研究林園,但是,研究林園,能讓你才對股市的一些基本東西有根本性的認識。等我資金做到幾千萬,我可能會再去做一個價值投資者。
『陸』 林園為什麼沒有上富豪榜
他說的是他的基金規模,而不是他個人資產。2019年,曾因自家司機,保姆跟其炒股各賺了2和8引發外界質疑的林園,此番似乎再度陷入凡爾賽言論漩渦,所爆身價真實性令人質疑。
作為私募大佬,林園的身價可能包含旗下私林園投資,但私募中大部分也是投資者的資金,林園投資旗下12號私募投資基金和158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於2020年底開始持倉金龍魚,並躋身前十大流通股東,合計252點23股。
介紹:
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林園投資旗下正在運行的234隻基金中,有152隻基金是2020年以來成立的,而這152隻基金中又有65隻基金是2021年新發基金。那麼由此推算2021年基金盈利就相當可觀了。
林園經常說話吹牛不靠譜。他最有名的一句牛皮話,說他的保姆和司機跟著他炒股票都賺了一,兩個億,在股市大佬裡面,我還是比較喜歡但斌,說話比較謹慎。
有些股市大佬賺了幾個錢就忘乎所以,喜歡胡說八道。語不驚人誓不休。其實只是隨性而已,親們千萬不能當真,以免誤入歧途。
『柒』 為什麼股市大部分人都虧錢,還是有人不肯離開股市
股市盈虧定律是「一盈二平七虧損」意思就是炒股的人有90%都是虧錢的,但這些虧錢的人當中,為什麼還有人不肯離開股市呢?主要是由於以下幾大原因。
原因一: 因為在股市有發財夢,想要通過股票市場實現財富自由,想要從股市實現一夜暴富,所以這些人不肯離開股市。
比如一個人想要賺10萬元,現實生活中是不是非常困難,但在股市可以實現,用10萬本金最快用4個交易日可以實現賺10萬的目標。
假如在現實生活中靠體力去賺10萬元,很多普通人恐怕用4年時間都無法實現,但在股市可以用4天時間,這就是股市的誘惑。
原因二: 因為這些炒股虧錢的人當中,很多人是被迫留在股市的,說白了就是迫不得已才留在股市。
比如很多投資者在股市虧錢了,就想要在股市把虧的錢賺回來,只要賺回來了,發誓永遠不進股市。結果等解套了,心態又變了,希望能在股市賺點錢就退出股市,結果又套進入了。
股市就是這樣的,股民也是徘徊在解套與被套之中,內心存在不甘心,不情願等等,這些都是很多人不肯退出股市的真正原因。
原因三: 因為有部分人喜歡炒股,對股市感興趣,短期虧損是暫時的,誰都不可能百戰百勝,從失敗中站起來。
所以這類人不肯退出股市,目的就是為了學習炒股知識,累積炒股經驗,相信總有一天會在股市賺大錢的。
比如以我個人為例,我之前炒股虧錢挺嚴重的,但對我對股市感興趣,我內心想著這個虧損就是成長的必經之路,絕對不能退出股市,再接再厲繼續奮斗在股票市場。
綜合以上分析得知,大部分炒股虧錢是真實的,而以上三大原因就是這些人不肯退出股市的真正原因。總之一句話,每個人不肯退出股市,都會有各自的原因和理由,一定要根據個人情況而定,並沒有統一的理由。
「一盈二平七虧損」,看似勸人別碰股市,可有人卻不這么理解,他們認為,炒股的有上億人,就是一盈也是上千萬人啊,為什麼我就不能在這裡面,一憋子勁沖入大海,唉,原來淹死的都是會水的。我就是這么想的這么乾的,虧了幾萬塊錢老實了。所以不是專業人士,還真是不碰的好
股市中有七虧兩平一賺的說法,也就是說參與股市投資的投資者當中,可能大部分都是虧錢的,但是現在還有很多人投資股市,這個裡面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1、股市是可以賺錢的很多投資者投資股市就是因為股市是可以賺錢的。比如林園,原來進入股市的時候只有8000元,但是到現在林園不僅擁有茅台股票,而且擁有五糧液股票,這些股票都讓林園賺的盆滿缽滿,現在林園身價可能已經達到了數億元甚至更多。
股神巴菲特通過投資股市,擁有了960億美元財富,更是因為投資股市而被大家稱為股神。
因此,從巴菲特,林園等人身上就可以看出來,股市是能夠讓你非常賺錢的,如果你投資方法得當,是可以賺到很多倍的。
2、股市機會很多股市中,每年都有翻倍的股票,甚至有翻幾倍的股票。也就是說,如果你眼光精準,能夠抓到好股票,一年就可以翻幾倍,這樣的收益率,當然吸引了很多人投資股市。
但是在股票市場以外,如果你想通過投資實體或者其他方面翻上一倍,甚至幾倍,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股市機會很多,這個也是很多人喜歡投資股市的原因。
3、投資股市也可以價值投資投資股市也可以採取價值投資,這樣是風險比較小的,也是比較穩妥的。現在投資股市的方法有很多種,不同的人可以採取不同的投資方法。
如果想穩健也是可以採取價值投資的方法,長期持有高分紅股票,這樣風險比較小,而收益可能也比較穩健。
現在股市中有有些股票,每年分紅率達到了5%,業績也不錯,這些股票如果長期持有可能風險比較低,而收益可能也比較穩健。不僅每年可以獲得5%的分紅,而且還可以申購新股,如果中簽也可以有所收益,而且業績穩定增長,凈資產也會增長,而凈資產的增長也會帶動股價的上漲。
因此,投資股市也可以採取價值投資,這樣可能風險更低一些。
在股市虧損後的投資者,往往將「回本了就不玩兒了」的思想擺在第一位,把「如果我按照這種操作一定能賺到錢,還是自己沒做好,下一次一定能盈利」的思想擺在第二位,把「只要再等等,行情就會好」的思想擺在第三位,這樣的想法佔據了自己整個思維,是不可能離開股市的。不但虧損的投資者不會離開股市,就算回本或者盈利的投資者也是不肯離開股市,因為他想賺得更多。
貪婪的心性,好強的性格,自負的心理,種種因素幾乎每時每刻都在告訴投資者自身,要麼回本離開,要麼盈利離開,要麼成為「股神」再離開。就這樣,投資者一直呆在股市不肯離開,因為他們每時每刻都有目標,而正是這種看似能達到的目標,阻攔他們離開,真實情況卻又是達不到。
對絕大多數普通投資者來說,入市容易退市難,是常態。入市後的風險,往往是普通投資者始料未及的,也沒有深度思考過這個問題,只是想著如何回本,如何快速回本,如何減少損失,如何給自己一個交代,卻沒有踏踏實實的思考該用何種方式面對投資這件事。對普通投資者而言,入市後的劣勢明顯大於優勢,不會選股也不會擇股,拿不住股票,追漲殺跌是常有的事情,不能理性的對待問題,更不能客觀的看待問題,不會解決問題,也不會制定合理的執行計劃,就算連投資的時間都是不固定的,這種狀態下虧損的概率較盈利的概率更高。
所以,為什麼股市大部分人都虧錢,還是不肯離開股市,根本原因就是每個人的心中在股市中都有小目標,感覺近在咫尺,所以不願離開。但實際這個目標對絕大多數投資者來說是十分難達到的,劣勢遠超優勢的存在。
為什麼股市大部分人都虧錢,還是有人不肯離開股市?其實我覺得這個問題很簡單,雖然說股市裡七虧二平一贏,終還不是有一贏在那擺著嗎?
退一步講就算二平也不虧啊!只要還在股市那就還有希望,一但退出,以前的一切贏虧都隨風而散,所以無論結果輸贏郁不能離開股市。
打個比方,你看上一個女人,覺得他各方面都不錯(自選的潛力股),決定用十萬把她娶回家(買定個股),回家半個月發現除了外表漂亮脾氣特暴躁其他一無是處,只好決定和他離婚,你說離吧,心又不甘。我花了那麼多錢,(還沒有贏利就是虧了)。你說不離,又沒有什麼贏利空間,甚至於不停的在跌,糾結啊!
那麼多人虧損,卻依然不願意離開股市,這是很正常的,賭場從來都不缺賭徒,股票市場也一樣,股票市場對於不少散戶來說只是一個賭場, 只不過進入賭場之前加上-個冠名堂皇的理由,就是投資理財。
炒股會成癮股票這東西,不玩不知道,一但玩上了, 要想離開是非常難的,炒股會成癮,成癮的核心因素是股票有賺錢發財可能性的誘惑,試想想,整天坐在家裡,對著電腦,拿著手機,不費力氣,不與事俗爭斗,如果真可以賺錢,誰不想?誰都想通過股市實現財務自由,雖然這種想法不現實,但不試試總心不甘,萬-掙錢了呢?關鍵是股市上確實有人通過炒股實現了財富自由,而且生活中還有很多炒股成功人士的傳記,很多股民就是被炒股天才的傳奇故事沖昏了頭腦,所以,不願意離開股市。
虧了錢心不甘。其實無論是賭博還是炒股,了錢的人,沒有一-個不想扳本的,即使虧得一踏糊塗, 即使覺得炒股沒意思,都想扳回本再洗手不幹,即使真扳回了本金的時候,總覺得沒賺到錢心不甘,於是越想扳本,套得越深,越想盈利,越容易虧錢,了錢和虧了時間心都不會甘,所以,想離開股市,非常難。
受股市賺錢容易的誘惑力影響
炒過股的人都知道,股市一 天的漲跌幅為本金的正負10%, 也就是說一萬塊錢放在股市, 最多-天就能賺1000塊,按賺1%計算,也有100塊,如果本金上10萬百萬,一天即使賺0.5%,那收入也比打工上班做生意輕松強多倍。很多人只看到利潤的誘惑,卻很少想過風險的恐懼感。所以,-但想起股市這種賺錢的誘惑力,很多股民想離開股市是特別難的。
很多人虧錢虧到一-敗塗地的時候,虧到自己認輸無力掙扎的時候,才會想到決心離開股市。能夠真正離開股市的人,最終都是被股市傷害最深的人,可以這么說,虧到人生醒悟。還有一類少數人虧了錢,學會了經驗,最終離不開股市,但都變成了股市中最終穩定賺錢的極少數人。也就是說,凡是炒股的人,絕大多數最終都會離開股市,因為沒有人能在股市虧損一輩子,移了而又無法戰勝股市,總有一天都會認輸, 不願離開也不得不離開。
因為人生就是要賭一下,太多人出生就是底層,沒資源,沒人脈,早出晚歸,不賭一下就看不到希望,入股市就是給自己的生活帶來希望,雖然大部分的結局是虧損,也不用後悔,願賭服輸!
因為不願離開股市的人都認為自己有一天一定能戰勝股市,成為中國的巴菲特,索羅斯。
我老公就是,在股市裡正正耗費了十年的時間,一分錢 都沒有掙到不說,還把本金賠的一分不剩。我倆因為他炒股三天兩頭鬧離婚
九十年代時,我老公不知在哪裡聽說炒股可以掙錢,就准備進入股市。我說: 你沒有炒過股,又不懂這個,先少拿點錢試試。他說拿的少了是去丟人現眼的。於是就拿了家裡的全部積蓄四萬塊錢進入了股市。
他入股市買的第一批股票是: 發展,萬科,金田。應為對股市一竅不通,說以就按這三個股票的排列前後位置買了進去。
買後沒有多久,就開始跌,一跌他可就不做巴菲特的長線投資了,急急忙忙割肉出局。
一看這巴菲特的長線不行,就開始研究短線技術指標。什麼KDJ了,RsI,MAlD,指標被他研究了個遍。
研究一個實戰一個,一個一個都被他實戰了一遍,最終沒有一個可以100%賺錢的,都是賺的少,賠的多。
最終賠完了家裡的所有積蓄,再也拿不出錢去往股市裡投。
別人賠錢不離開股市的原因我不知道,我老公我知道,他賠錢不離開股市,是認為自己總有一天會再股市裡發財。結果是黃粱美夢一場空。
因為大部分都覺得自己比別人聰明,即使虧了他們也相信以後一定能賺到錢
首先大部分的人都並非專業人士,再加上中國股市熊長牛短。還有就是市場機制不健全,比如康美葯業財務造假高達300億元,卻只是罰款60萬元完事,相關人員也不了了之。再就是房地產的虹吸效應,畢竟資本市場是資金堆出來的。近二三十年房地產市場異常火爆,講它如火如荼也不為過。大量資金進入了房地產行業,也都得到了豐厚的回報,自然不願意進入證券市場。當然還有就是俱有成長性的製造業利潤少的可憐,而俱有高成長性的公司選擇了在海外上市。例如網路騰訊等等巨頭公司。
『捌』 剖析股神園林神話為什麼破滅
2006年3月4日,林園決定把自己的「財富神話」讓媒體曝光。林園是散戶,且聲稱在股市的交割單都是用別人的名字開戶——林園說一共有40多人的名字,唯獨沒有他本人,這樣,「林園神話」從一開始就註定無法考證。
然而,這一點並沒有影響媒體的推波助瀾,繼而也沒有影響散戶們追捧他這個橫空出世、身份可疑的「中國股神」。
現在回頭看,能夠見證的只是林園造神的「中國功夫」:語不驚人死不休!
中國資本市場有太多的神話,但當時的神話中的主角很少有散戶,雖然有楊百萬,可楊百萬的「投機」色彩太濃,顯然不符合當時政府所主導的典型取向。於是,林園站出來了,而且聲稱是「價值投資者」,而且他說,當年楊百萬只是他的「跑腿的」。中國的散戶太需要能夠代表他們的「神」了,林園這個「股神」無疑是他們渴望已久的現實興奮劑與心理安慰劑,盡管林園說話太滿細品未免有些忽悠的嫌疑,可他還是被瘋狂的散戶推上了神壇。
當時趙丹陽、但斌這些堪稱「股神」的陽光私募「大佬」信奉的是價值投資,那麼,散戶林園聲稱自己也是「價值投資」;但斌強調自己是企業分析師,推崇烏龜式投資策略,那麼,散戶林園也宣揚和企業的「肌膚接觸」,也聲稱,在熊市時採取「烏龜策略」,即像烏龜一樣,選好股票後就靜靜的趴著,一動不動,在牛市中操作頻繁;趙丹陽、但斌不時都有連續幾年驕人的業績單示人,那麼,散戶林園自稱創下了從8000元資金起步到2007年資產總額高達20億元的「神話」。
如果說,趙丹陽、但斌對價值投資和巴菲特充滿了虔誠的敬畏之心,那麼,散戶林園則是連巴菲特都不放在眼裡。
巴菲特有過投資的失誤,可林園自稱炒股從來沒有虧過錢,躲過了所有的熊市,抓住了所有的牛市,投資十幾年,從來沒有失誤過。
巴菲特、彼得.林奇這些世界一流股神投資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充其量也就在30%,按照林園自己的說法——「我投資股市的16年間(截至2006年),年均復合增長就是98%。」
巴菲特52歲的時候資產是2億美元,而林園透露,他在2005年就給自己定下目標:「我在42歲的時候,股市中的資產就算是4億元人民幣,我相信到了2008年,股票資產至少也能番一番。不信咱們就先等三年後再看。」
林園自詡「賺錢的基因已經深入到骨子裡」,且強調:「也許財富可以復制,但我不相信自己的操盤風格能夠復制。」
這就是林園,一個業績不可考卻憑自話自說壘就的「股神」!
這就是「林園神話」,像雨像露又像風的「炒股大話」!
雖然破綻可見,雖然泡沫明顯,因為應合了當時多方的需求,便也就沒有人去刨根問底式的深究,即使有明白人也揣著明白裝糊塗,懶得去點破——要知道,在「股神」四起的瘋狂股市,較真,除了掃大夥兒的興外就只有自討沒趣的份。
「股神」裸泳:「林園神話」在陽光下消解
與那些「帶頭大哥」式的大小「股神」的命運不同,「股神」林園成名之後迅速「變臉」,於2007年3月聯合深國投,推出了屬於自己的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
既然是陽光私募,一切有了公開查證的數據,林園這位學醫出身的「股神」的能耐也就暴露在陽光之下。
到目前為止,投資者九成虧損,讓人吃驚的是,把自己描繪成近乎「東方不敗」的「股神」林園也不例外。
林園看好的金屬、金融等股遭遇全球經濟衰退的打擊。林園公布的重倉股貴州茅台、招商銀行、黃山旅遊已經遭到腰斬。林園旗下的三個產品,回報率分別為-8.5%,-41.34%和-40.49%,同期大盤跌幅為1.71%,47.08%,47.56%。林園的投資回報率勉強合格,但神的光環減少不少。
在前兩年的大牛市中,林園的資產處於急劇擴張期——從4億元到20億元——也是名望如日中天之時。問題在於,牛市中借款追加投入所得到的收益,會在熊市中加倍虧損,也就是說,由於資金量與資金成本的增加,虧掉本金所需要的調整幅度越來越小,如今市場深達50%以上的調整幅度,足以使借貸入市者、相信大盤藍籌股者失去所有的盈利。
如此,「股神」林園「到了2008年,股票資產至少也能番一番」的誓言註定就泡湯了。
與此同時,伴隨「股神」裸泳的是,曾經自造的「神話」也一並在陽光下消解。
著名財經評論家葉檀著文直言:牛市中有很多人披上神皮,林園是其中一個,熊市中有很多股神會褪下神皮,不知道林園會不會是其中的一個。現在下結論為時過早,但在一些絕望的投資者的心中,把股神與騙子劃上了等號。
『玖』 水井坊、捨得酒業、酒鬼酒、老白乾酒等十餘股跌停,股價為什麼會大跌
股價本來就是有跌有漲的。下跌也是屬於正常情況。可能這幾個酒業最近出現了一些問題,所以才會大跌。
『拾』 林園炒股賺了幾千倍那個故事是不是真的啊
其實是忽悠人的,真以為8000元能夠炒成4億元的,都是不懂股票的人。仔細去看一下,一個記者跟著林園采訪報道的文章,你就知道林園投入的是多少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