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王莽新朝的貨幣叫什麼名字

王莽新朝的貨幣叫什麼名字

發布時間: 2023-05-13 00:30:50

1. 新朝古幣叫什麼

王莽 新朝?

針對貨幣,王莽先後五次改幣。7年,王莽附會周代鑄大錢之說,加鑄契刀、錯刀、大錢與漢代五銖錢共為四品。9年,除大錢外的貨幣均廢除,並鑄小錢與大錢通用,並嚴禁盜鑄。隔年,另造二十八種貨幣:黃金一品、銀貨二品、龜寶四品、貝貨五品、錢貨六品、布貨十品。錢、布共為銅制,所以總稱「五物、六名、二十八品」。後因人民抵制繁雜的莽幣,改用漢五茄返銖錢。猛鬧在官府無法禁止的情況下,王莽又盡廢諸幣,改顫知飢行貨幣、貨泉兩品,並於許民間鑄大錢 ( 限期六年)。這樣反復的改革幣制,讓新朝的經濟混亂,加速人民破產。

2. 請問大泉五十是哪個朝代的值多少錢

王莽新朝(8年—23年)時期的貨幣。價格在150元左李團攜右。

「大泉五十」鑄行時間雖然僅有13年,但其卻是王莽新朝通行貨幣中流通時間最長、哪伏鑄量最大的或旅貨幣。「大泉五十」看似型制單一,但其版別多,內涵豐富,近年不斷有新品種面世,尤其是背有紋飾、吉語及動物圖案的版別發現極多。

3. 是枚銅錢哪個朝代的,上面兩字是什麼意思

1)「貨泉」。
2)西漢與東漢之間的「新朝」(也稱「王葬時期」)的春脊好鑄幣,懸扒鉛針篆,版別繁雜,傳世量大 。
3)王莽時期將貨幣稱謂「泉」。貨泉也就是貨幣、錢的意思。只是「貨泉」與五銖形制野友相仿,沒有「面值」。也就是「1」。後被「小泉直一」等有面值的貨幣取代。
4)錢幣一幣一價,依品種、品相、時機的不同而不同。你這枚錢幣品相一般,如是普品,每枚不足10元。

4. 漢武帝時期統一使用的貨幣是什麼

漢武帝時期統一使用的貨幣是五銖錢。

五銖錢是我國錢幣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貨幣,也是用重量作為貨幣單位的錢幣,在我國五千年的貨幣發展史上起到了一定的影響。

西漢武帝元狩五年,在中原開始發行五銖錢,從此開啟了漢五銖錢的先河。一直到東漢末年為止,除了中間有些小的變動之外,西漢、東漢上下四百年內,五銖錢一統天下。

五銖錢奠定了中國圓形方孔的傳統。這種小銅錢外圓內方,象徵著天地乾坤。在下面用篆字鑄出五銖二字。

(4)王莽新朝的貨幣叫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漢武帝元狩年間,面對巨額的財政虧空,面對豪商巨賈居奇取利,操縱貨幣,再加上關東地區遭受水災,亟須巨款賑貸,中央政府決定進行幣制改革。

元狩四年初,採用了新的白金和皮幣。所謂白金,實際上是銀和錫的合金,皮幣的原料是用皇家上林苑中養的白鹿的皮,長寬各一尺,上面有彩色的繪圖,作錢40萬。

與此同時,銷毀了文帝時的半兩錢,另鑄重如其文的三銖錢,嚴禁私人鑄錢。由於白金幣定值過高,三銖錢較輕,易作奸詐,盜鑄仍然盛行。

因此,西漢武帝元狩五年罷三銖錢、半兩錢,首次行用五銖錢,因於元狩五年詔令郡國鑄行,所以,將歷史上這第一代五銖錢稱為郡國五銖或 元狩五銖。

五銖錢的出現,是繼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的又一次重大貨幣改革,這種錢已趨向成熟,面、背均有外廓,穿孔背有廓面無廓,而在五銖錢尚未出現以前的三銖錢。

有些面背均無內外廓,因此容易被盜磨,即被人磨取銅屑另行鑄錢謀利。而五銖錢的鑄行則大大避免了這些弊端,這一先進的形制是經過長期的探索才逐步完善的。

5. 新莽時期有沒有方空圓錢國寶金匱 跪求答案

有。
西
漢末年王莽政權「新」鑄造錢幣,形制特殊,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上部為方孔圓錢形式,直徑為3厘米,面文為篆書「國寶金匱」四字,旋讀,懸針篆。下以短頸聯
方形泉身,邊長為2.8厘米,身面、背有直紋兩道,紋內直書懸針篆「直萬」二字,背無字。新莽實行黃金國有,令發將黃金輸於御府,發給國寶金匱直萬作為憑
證,非流通之錢,有人認為是流通貨幣,因為折價太高而沒有正式進入流通領域。也有另外一種意見認為該物並非貨幣,而是藏金櫃上的拉手或者裝飾之類,象徵著
王莽擁金無數。現今只有一枚完整錢存世,另有一枚只存上部半枚,且流失海外,不知所蹤。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一。新莽實行黃金國有,令發將黃金輸於御
府,發給國寶金匱直萬作為憑證,非流通之錢,真品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我國歷史上面值最大的銅幣,當推新朝王莽(8—24)發行的「國寶金匱直萬」古銅幣,面值為一萬枚五銖錢。據史料記載,王莽在位16年,由於國庫空
虛,共進行了4次貨幣改革,每改一次,就搜刮老百姓一次。「國寶金匱直萬」是王莽最後一次貨幣改革鑄造的,其形狀如葫蘆。上部為方孔圓形,鑄有「國寶金
匾」篆字;下部為正方形,上鑄篆體「直萬」兩字,字體十分精美;中部系一短頸,連接上下兩部。在當時,萬枚五銖錢,可兌換黃金一市斤,而一枚「國寶金匱直
萬」錢,竟值一斤黃金,可見其剝削之程度驚人了。
「國室金匱直萬」錢,由於面值過高,發行時間很短,清代之前沒有發現其實物。至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西安一農民在平地時發現兩枚。一枚被古
幣收藏家張叔馴購去,另一枚被英人柳瑪購去,後由上海集幣家張晉購回。以後又歸陳仁濤收藏,解放前夕,陳移居香港。50年代初,我國政府用重金將其購回,
現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
據《漢·食貨志》載,國寶金匱直萬錢,乃方圓兩枚合成。上泉為方孔圓形「國寶金匱」;下泉為方形「直萬」。據說,目前存世的只有兩枚半,是真正國寶級的收藏珍品。
在李佑賢的《古泉匯》中,「國寶金匱直萬」錢拓片為上方是一枚激高徑約3厘米的方孔圓錢,錢面篆書寫有「國寶金匱」4個字;下方是一枚2.5厘米的正方形無孔泉,錢面用篆書明洞尺寫有「直萬」二字。兩枚錢連為一體,合稱「國寶金匱直萬」錢。
]「國寶金匱直萬」錢考一、「國寶」錢被發現概略
「國寶金匱值萬」錢,史籍失載。自清《古泉匯考》始見記述:「道光戊申冬日,鮑子年孝廉自青門寄一拓本,文曰『國寶金匱』,篆書,甚遒勁,亦當是漢魏
六朝之別品。雲:陝西近時出土者,逾年,已酉,余歸京師,適蘇兆年自秦中寄售陳太師壽卿,壽即以贈余,因附記於於此,庚戌秋八月初五日。」(見附圖一)後
不知所歸。
嗣後《錢匯》又見記錄:「『國寶金匱顫簡』錢,面背肉好周郭,近於西安出土,為劉燕庭所得。曰『國寶』似正用品,曰『金匱』或取珍藏之義歟。」亦無從查
考。
相繼《雜錄》又有著錄:「『國寶金匱』圓泉,古泉匯載之。今余君挺生收有一品,下連方座,中有篆書「直萬」二字,製作精妙,青綠滿身,背無輪郭,據雲,以千金購得之,真世間之尤物也,余君謂是新莽所鑄,未知所本。」此泉後也杳無音信。
1921年西安出土了一枚完整的「國寶金匱直萬」,經英國人紐曼收購後流入上海灘,引起很大轟動。為此上海《晶報》發表「記新莽第一泉」的文章。此品後歸上海藏家張叔馴,抗戰時期隨主人遠走他鄉,不知歸屬。
所幸,西安後又出土一枚,歸上海藏泉大家陳仁濤,此錢完整無損、品相上佳,後隨陳流入香港。解放後經張炯伯先生周旋,國家出面高價購回,入藏中國歷史博物館。這枚精美珍品,是國內僅存唯一的一枚,被文物界和泉界視為珍貴的孤品。(見圖二)
近幾年,西安地區又有出土發現,有一枚無方座的圓錢(見圖三),有數枚鑄造不精,尚有殘缺的「國寶金匱直萬」,2005年西安晚報和《收藏界》雜志相繼作了報道(見圖四)。
高陵錢幣博物館2006年下半年,一次偶然的機遇,入藏了據講是民國年間被密藏至今的極其精美的生坑「國寶金匱直萬」(見圖五),還有一起密藏的大泉五十、貨泉、貨布、大布黃千等一批。這枚「國寶」屬長徑版,上部圓錢與下部方座連接的徑,比所見數枚明顯長出。
國寶金匱直萬,中國古錢五十名珍榜上有名。西漢末年王莽政權鑄造錢幣,形制特殊,花樣翻新。「國寶金匱」通體分為兩部分,上部為圓形方孔,篆書直讀,
下部為鏟形,篆書「直萬」,錢文古樸渾厚,頗見神韻。「國寶金匱」可能是與布貨十品相配合使用。由於布貨十品行用不到一年就停廢,「國寶金匱直萬」錢也可
能未正式流通,所以僅在今西安漢城一帶出土過數枚。漢代黃金每斤值萬錢,所以此錢可代表黃金一斤,即與一枚金餅等值。王莽時期金禁甚嚴,自列侯至庶人均不
得挾帶黃金,鑄此錢的目的也可能是用以代替金餅。

新莽「國寶金匱」錢傳世極少,向為泉界所珍視。關於「國寶金匱」錢之用途,歷來泉界爭論頗多,但其流傳、作偽及出處等事,卻鮮見提及。
關於「國寶金匱」錢之存世情況,蔡季襄、朱活二先生均曾有宏文論述。謂傳世品僅有二枚半是真品(其中一枚僅余上部),對其流傳始末諸事卻未見細論。據
現年87歲的文物鑒賞家閻秉初先生(清末民初陝西著名書畫藝術家,文物鑒賞收藏家閻甘園次子,解放前曾在西安南院門、鼓樓開設過鑒古閣,藝苑齋古玩店,解
放後在西安古舊書店工作台,現退休在家)談蔡、朱二先生所謂完整的「國寶金匱」錢,其實是由他們家於民國初年經手買賣的。他回憶說民國初年他家曾在西安南
院門開設五州大葯房,於葯房一側另闢有一間門面的古玩店鋪,由其長兄閻履初經營,僱用外號叫「陳聾子」的一位學徒(街面上人稱「陳相」)站櫃台。平時為之
掛眼,拉纖收貨的主要有與閻家有舊的回民坊古玩商人金三、馬二等人。
約在民國八、九年前後,西安城西北隅楊家城(漢未央宮遺址)一帶農民在耕田時發現「國寶金匱」錢一枚,即告知陳聾子,陳不敢作主,金、馬二人遂相邀找
閻履初,力勸閻履初購回此物,閻履初從未見過這種東西,為慎重起見,便將此物攜回家中讓其父閻甘園觀看。閻甘園認出此物即為清代以降聞名於世之新莽「國家
金匱」錢。又見此錢十分完整雖稍有土花剝蝕,但遍地開花體青綠,品相極佳,連說:「這東西好,還沒見過這樣好的東西。」急命閻履初購回此物,閻履初聽了他
父親的話,這才花了幾十個現洋把這枚珍貴的「國寶金匱」錢收買了。
數年之後,閻甘園應馮玉祥所邀南下,嘗居上海,遍交滬中書畫、古玩界耆老、名流。曾將家藏「國寶金匱」錢一事告訴某友,有餘挺生者聞訊後原付重金購
買,閻甘園遂寫信告訴西安家中的長子閻履初,讓其速攜此物來滬,後以千金之值售於余挺生。《談泉雜錄》因有所記,曰:「國寶金匱,圓泉,古泉匯載之,今余
君挺生收有一品,下車方麻,中有篆書『直萬』二字,製作精妙,青綠滿身,背無輕廓,據雲以千金購得之,真世間之尤物也。余君謂是新莽所鑄,未知所本,案余
說未必真確。」
閻家將真品一枚售於滬上挺生君者,當不誤,坊間今見如丁福保《歷代古錢圖說》,《戴葆庭集拓中外錢幣珍品》等書所錄「國寶金匱」拓本,大抵均系余挺生所收之物。
蔡季襄,朱活二先生所謂傳世有另外一枚半「國寶金匱」錢真品,對其出處流變諸事,未有詳細論述,蔡先生在《泉幣》第一期《國寶金匱「時代」與「用途」
之探討》一文中記道:「古泉中有國寶金匱一品者,余雖未見其泉,聞為南林張叔馴君所藏,張君好金石,精於鑒別,古泉尤為所專長,此泉經其審定,其非贗品可
知,此外陳君仁濤亦藏一品,據之系讓自張君叔馴者,經陳君為之考證(見《東洋貨幣雜志》第二百十八號)斷為莽鑄,甚有卓見。」不知張叔馴,陳君仁二先生所
藏「國寶金匱」錢品相如何?其與蔡、朱二先生所謂傳世之二枚半「國寶金匱」真品就中有何具體聯系?
「國寶金匱」錢之為世人矚目,至遲應在清季。《古泉匯考》曰:「道光戊申冬日,鮑子年孝廉自青門寄一拓本,文曰『國寶金匱』,篆書,甚遒勁,亦當是漢
魏六朝之別品,雲陝西近時出土者,逾年已酉余歸京師,適蘇兆年自秦中寄售陳太史壽卿,壽卿以贈余,因附記於此。」《錢匯》又曰:「國寶金匱錢,面背肉好周
廓,近於西安出土,為劉燕庭所得,曰國寶似正用品,曰金匱,或取珍藏之義與。」
清代以降,秦中古玩做偽者代有人出,以蘇兆年,蘇億年(蘇六、蘇七)兄弟,張二銘薛重泉父子等最為著名。但蘇氏兄弟、張二銘等重在三代銅器,而薛氏父
子則重在錢幣。茲將鮑康(子年)《觀古閣泉辨》中《觀古閣泉選後序》一段抄錄於後,文曰:「偽泉至今日狡繪甚矣!其翻刻者,有江南之蘇州,山東之濰縣,甘
肅之秦州,要以長安為巨擘。聞以真泉置極細砂土上,印之為模,鑄成時,刀以剔之,石以磨之,衣帶以和之,俟沙痕盡化,然後塗以墨漆色,或埋置土中,使微
銹,雖乏青綠,矛視幾無以辨也,黠者科復以銅雜鑄,令鉛色透露,賞鑒家所謂水銀古,尤易亂真,逮薜氏父子刻泉一出,一時偽泉更無出其右者......薜氏
死後,其子甫廿令,即世其業,余嘗諄諄規戒,雖赧然有慚色,終以利之所在,不肯步體,不三年其子又死,薜刻遂絕,而所作已流播南北,必傳無疑矣。」
劉漢基先生(古錢幣專家,解放前曾在西安南院門擺古玩攤,解放後在陝西省博物館,西安市文物商店工作過)在世時,常與我論及薛氏父子錢幣偽之法,並數
次告我早年曾頻聞西安回民坊老古玩商人傳言薛氏父子當時曾偽作「國寶金匱」錢事。按清末文物收藏大家陳介祺、鮑康、劉燕庭等均矚目關中,與蘇氏兄弟,張二
銘,薛氏父子多有交往,蘇、張、薛三家多次為陳、鮑、劉收買古玩大致陳重銅器符印,鮑、劉則注重錢幣。鮑、劉當時均精於錢幣鑒定,自謂所藏無贗品,鮑、劉
二人既精於鑒別又深諳秦地偽泉內幕,故薛氏父子之假「國寶金匱」錢很難騙過他們。因此《古泉匯考》、《錢匯》所載劉燕庭對所收「國寶金匱」大概不是贗品。
又曾聞薛氏之後,民初有一銀匠,亦曾在西安製作假印、假錢,其製作的「國寶金匱」錢還曾賣給過某外國人。誠如此,傳世之「國寶金匱」錢真品當不限於蔡、朱
二先生所謂「二枚半」之說。
傳世之「國寶金匱」錢不論真、假,俱出於西安無疑。真品者,均出於西安城西北隅楊家城漢長安遺址內。據年屆90歲的西安老古玩商人李風祥老人(解放前
曾在鼓樓北開設積盛齋古玩店,常去西安北鄉收古玩)告知,民初他在楊家城一帶鄉村收古玩時,常聞當地老人言,自清季以降,此地曾先後幾次出土過一種上圓下
方的古錢幣,據說都賣了大價。」此種所謂的「上圓下方」的古錢當系「國寶金匱」錢無疑。果真如此,這不僅解決了多年來關於「國寶金匱」錢詳細出處的疑問,
而且對於解決有關「國寶金匱」錢的用途及性質爭論可能具有極為重要的參考意義。
摘自《中國錢幣》

6. 王莽時期錢幣

王莽時期錢幣特點是:工藝精湛,選料優良,存世稀少,歷史研究價值和經濟價值高。


王莽當政後,為了削弱漢朝舊族勢力,以及對百姓的財富掠奪,他以「托古改制」為名進行了一系列的幣制改革。刀幣和布幣都在改革中恢復,但從形態上與春秋戰國時的並不相同。由於幣制復雜混亂,導致民間交易很不順暢。並且每次改制的錢幣大小不斷縮小,價卻越來越高,實質上剝削了普通民眾的財富。幣制改革的失敗也是新朝迅速滅亡的原因之一。盡管王莽的改革是失敗的,但他所發行的一系列錢幣卻是古錢史上的精品。貨幣多採用懸針篆的字體,製作十分精美。國寶金匱直萬是價值最高的古錢之一,存世僅兩枚。


王莽先後推出的銅鑄幣有:1、一刀平五千,鑄行於居攝二年(公元7年),一刀二字採用錯金技法,故稱之為金錯刀,以一刀等同於五銖錢五千文行使,長約7.3厘米,重20—40克;同年還鑄行契刀五百,以一刀等同五百文行使。2、六泉:分別是,小泉直一,么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壯泉四十、大泉五十。六泉之中相鄰的泉差別較小,不易區分。3、十布:分別是小布一百、幺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壯布七百、第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黃千。從小布到大布各長一分,相重一株,其值各加一百,同樣因差別小,很難區分。4、貨布,天鳳元年(公元10年)鑄,與貨泉並行,一貨布當貨泉二十五枚,長約506厘米,重約16.5克。5、貨泉,天鳳元年鑄,直徑約2.2—2.4厘米,重約2.8-3.6克。另有貨泉餅錢。6、布泉,王莽後期鑄,直徑2.6厘米左右,重3.5克上下。


王莽之幣制改革,均屬違反經濟規律,不合時宜的滑稽之舉,有些則近乎兒戲。王莽違反了貨幣由復雜而趨於簡單,由繁多而歸於統一,由實物而金屬,由低級金屬而高級金屬的發展規律,因而註定是要失敗的。但不可否認的是王莽時期的錢幣,在工藝和形制上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為後來歷朝歷代的鑄幣,提供了參考和借鑒。


王莽幣刀幣圖示:

7. 新莽布幣 銘文是什麼意思

這個銘文是「貨布」,從右往左讀:





「 貨布」是王莽天鳳元年(公元14年)第四次貨幣改制時鑄,與貨泉並行,一布當貨沒扮泉二十五,亦當暫培局行留用的大泉五枯中灶十錢二十五枚。貨布製作較「十布」厚實工整,面背及穿孔有廓,中豎線止於穿下,「貨布」二字作垂針篆列於兩側,書體瀟灑俊逸。通長5.6厘米左右,平均重約16.5克。貨布自天風元年至新莽滅亡(公元23年)鑄行十年之久,與「大泉五十」、 「貨泉」合為王莽三大「長命錢」,故傳世較豐。

8. 王莽建立新朝(公元8-23 年),多次改變幣制。鑄有大泉五十、貨泉、貨布等。其中「一刀平五千」最為著名,

契刀掘納和大泉五十。王莽所鑄刀、判耐沒布幣完全不同於戰國時期刀、布幣的形制。他傳形等,此外還有鐵錢畝宴。 王莽建國二年(公元10年)行「寶貨制」。「寶貨

熱點內容
股票最多連續漲停多少天 發布:2025-02-08 20:46:49 瀏覽:448
貸款走金融利息多少 發布:2025-02-08 20:44:01 瀏覽:9
昨日漲停的股票公式 發布:2025-02-08 20:38:59 瀏覽:128
大數據本科讀研金融什麼專業 發布:2025-02-08 20:21:27 瀏覽:812
中國股票軟體交易規則 發布:2025-02-08 20:21:16 瀏覽:430
弘宇股份股票歷史查詢 發布:2025-02-08 20:19:07 瀏覽:346
阿里巴巴怎麼打股權激勵 發布:2025-02-08 20:12:08 瀏覽:659
期貨貴金屬漲意味著什麼 發布:2025-02-08 19:55:48 瀏覽:184
25hkd是什麼貨幣 發布:2025-02-08 19:40:52 瀏覽:645
考復旦金融學博士需要哪些資料 發布:2025-02-08 19:27:48 瀏覽: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