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貨幣m2對六成老百姓說什麼

貨幣m2對六成老百姓說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5-12 16:40:50

❶ M2的意義

時不時聽到M2,甚至通過M2的變化可以反映出市場情況,M2指的是廣義貨幣,同時還有M0、M1、M3,他們都是用來反映貨幣供應量的重要指標。

我國對貨幣層次的劃分是:
M0 = 流通中的現金。
狹義貨幣(M1)= M0 + 企業活期存款。
廣義貨幣(M2)= M1 + 准貨幣(定期存款 + 居民儲蓄存款 + 其他存款)。
M3 = M2 + 金融債券 + 商業票據 + 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等。

M1反映著經濟中的現實購買力;M2同時反映現實和潛在購買力。

若M1增速較快,則消費和終端市場活躍;若M2增速較快,則投資和中間市場活躍。

M1過高M2過低,表明需求強勁、投資不足,存在通貨膨脹風險;M2過高而M1過低,表明投資過熱、需求不旺,存在資產泡沫風險。

說到M2過高,代表投資過熱,比如股票和房地產,可想有大量的錢流向了股市和房地產,大量的錢拿去投資了,泡沫風險就會加重。

❷ M1 M2是什麼意思 M1 M2對百姓有何意義和影響

貨幣供應量
Money Supply

貨幣和准貨幣(M2)
Money & Quasi-money

貨幣(M1)
Money

流通中現金(M0)
Currency in Circulation
M0=流通中現金

M1= M0+企事業單位活期存款

M2= M1+企事單位定期存款+居民儲存款+其它存款

市場貨幣供應量:M0、M1、M2

貨幣供應量是指某一時點一個國家流通中的貨幣量。它是分布在居民人中、信貸系統、企事業單位金庫中的貨幣總計。貨幣供應量是影響宏觀經濟的一個重要變數。它同收入、消費、投資、價格、國際收支都有著極為重要的關系,是國家制定宏觀經濟政策的一個重要依據。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均衡,從需求方面看,主要決定於貨幣供應量是否適度。

現金(M0):就是一定時點上單位和個人所持有的現金,它隨時可以直接作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進入流通領域,是最直接和最活躍的購買力。

狹義貨幣供應量(M1):就是現金(M0)加上企事業單位的活期存款。活期存款可以隨時簽發支票和變現,所以它類同現金具有較強的流動性。

廣義貨幣供應量(M2):是指M1加上准貨幣。其中准貨幣包括企事業單位的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及其他存款。准貨幣在一定條件下也可以直接變為現金。

M0、M1、M2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可以從以下關系中體現:

M0=流通中現金

M1= M0+企事業單位活期存款

M2= M1+企事單位定期存款+居民儲存款+其它存款
股市的最大規律就是很難把握其規律,所有的關於股市預測的學問都非「放之四海皆準」。但若因此否認股市規律的存在,難免陷入「不可知」論。起碼有一個現象在中國股市至少重復出現了三次,時間跨度十餘年,這姑且可以算作一個「規律」吧。

這個規律是:股指漲跌與貨幣供應量之間有高度的相關性,每當M2與M1的差超過5個百分點時,指數即開始走入牛市,而當差逐漸縮小,股市就開始見頂,尤其當M1達到22%左右高度時,指數就開始下跌。

例如:上世紀90年代的經濟周期始於1992年,1995年後經濟開始步入調整。在此過程中,M1和M2的增長速度的差距開始收窄,而後又擴大。1992年二者之間的差距是6個百分點,1993年收窄為1個百分點,1994年和1995年,M1的增長速度明顯放緩,使M1和M2的差距開始拉大,1994年和1995年M2比M1分別快7.7個百分點和12.8個百分點。隨後是1996年之後的大牛市,股票指數連續2年上漲,上證綜指從1996年初的500點上漲到1997年5月份的1500點,漲幅近2倍。

分析中國的股票指數,不能不提「5.19」行情。在1999年「5.19」行情之前,M1和M2同樣出現了這樣的背離走勢,最大差距達到6個百分點。「5.19」行情之所以在十年後的今天仍然被市場津津樂道,其重要原因是上證綜指短時間內漲幅巨大。

有意思的是,根據貨幣供應量數據的變化,不僅可以預測股指的低點,而且可以預測其高點。當M1增長速度超過22%以後,股指一般會步入熊市。2007年12月11日,筆者撰文指出:M1已經在20%之上持續了數月時間,儲蓄搬家的情況即將減緩,股市的持續上漲已經難以為繼。10月份銀行存款減少約4500億元和上證綜指的6124點將一起成為一個新的歷史紀錄。

轉眼來到2008年下半年,當上證綜指在2008年底跌到1700點附近時,貨幣供應量指標M2和M1再次出現較大的背離,當時的M2比M1高10多個百分點。之後「規律」再次被應驗,截止到2009年5月底,上證綜指反彈了40%多。

為什麼我國股市運行呈現這樣的「規律」?背後的制度性基礎更值得我們關注。一般而論,當M2增長速度超過M1時,經濟增長處在走下坡路的狀態,經濟活躍程度在下降。此時,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應該是下降的,1996年、1999年、2005年都是如此。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什麼會出現股指大幅度上漲呢?原因在於政策的干預,每當經濟出現疲態,政府即會出現放鬆貨幣,多餘的貨幣首先選擇進入股市,推動股市大幅度上漲。

正因如此,在中國股市還存在其他一些比較「另類」的邏輯。並且在中國股市演進的過程中,隨著市場結構的變化,一些規律在減弱以及消失,另一些新的規律取而代之。面對這種情況,投資者何以自處?如果以自身的變化來追逐市場的變化,就會陷入其中不能自拔。在這方面,盡管中美股市有著很大的差異,但巴菲特的做法仍然可以給我們很大啟示。巴菲特以堅持價值投資的不變來應萬變,這看起來不夠聰明,但卻是真正的智慧。一個人內心如果沒有一些不可改變的價值准則,就無法把握自己,更何談把握股市。莊子的道家學說是一種形而上學,「外化內不化」的核心思想為中國人指明了人格成熟不可或缺的修煉目標。股市作為人生實踐的一個場所自然也不例外。

❸ m0 m1 m2 m3是什麼意思

M0(貨幣)=流通中的現金,即流通於銀行體系之外的現金。 M1(狹義貨幣)=(M0)流通中的現金+支票存款(以及轉賬信用卡存款) ; M2(廣義貨幣)=M1+儲蓄存款(包括活期和定期儲蓄存款); M3=M2+其他短期流動資產(如國庫券、銀行承兌匯票、商業票據等)。 經濟學所說的貨幣通常是指M2,M2不包括准貨幣。
拓展資料:
1.M代表的是Money錢的首字母,後面加上數字代表級別。隨著數字增長,級別也不斷上升。它們均是反映貨幣供應量的指標。 M1是在M0的基礎上再加上企業活期存款,通常來說企業的活期存款,都是要及時用於生產,流動性很高。 再看M2是在M1的基礎上再加上企業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和其它存款,通常所說的貨幣供應量就是指M2。M0是最活躍的貨幣,數值越高,往往說明老百姓手頭越寬裕; M1則代表了大家現實的購買力,反映居民和企業資金松緊變化,其增速越高,意味著企業的經營和融資活動更積極,更多的錢流向消費和企業擴大再生產,消費和終端市場更加活躍,是經濟周期波動的先行指標; 而M2是在M1的基礎上,增加了居民儲蓄和企業定期存款。反映了現實和潛在的購買力,更能夠體現社會總需求的變化和未來通貨膨脹的壓力狀況。
2.M1-M2剪刀差 :M1M2剪刀差是指M1和M2的增速之差,M1是流動中現金+企業活動存款,是活的資金,M2是M1+企業居民儲蓄存款。 如果M1增速等於M2增速,說明企業的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是同步增加的。供需兩旺,企業再投資意願很高,經濟發展火熱。
3.形式上,根據貨幣的商品價值可分為實物貨幣和形式貨幣,實物貨幣本身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包含價值量,比如羊、貴金屬等;而形式貨幣本身沒有價值量,它的價值是契約約定的,只有契約價值。兩者形式不同,但是本質上是統一的,即都被約定作為交換媒介,都存在契約價值。貨幣的購買力決定於貨幣的契約價值,但實物貨幣的購買力也會受到自身商品價值的影響,通常實物貨幣的商品價值小於其作為貨幣的契約價值。

❹ M1 M2是什麼意思 M1 M2對百姓有何意義和影響

m1、m2是貨幣供應量的范疇。
我國現階段也是將貨幣供應量劃分為三個層次,
其含義是:m1:狹義貨幣供應量,即m。+企事業單位活期存款;
m2:廣義貨幣供應量,即m1+企事業單位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

❺ 廣義貨幣m2通俗解釋

廣義貨幣是一個經濟學概念,它與狹義貨幣相對應,是貨幣供給的一種形式,用M2表示,通常我們所說的貨幣供應量就是指M2。M2的流動性比較弱,反映的主要是未來通貨膨脹的壓力狀況和社會需求的變化,其計算方法是交易貨幣以及定期存款與儲蓄存款。廣義貨幣M2=M1+企事業單位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
【拓展資料】
我國現階段也是將貨幣供應量劃分為三個層次,其含義分別是:M0是流通中現金,即在銀行體系以外流通的現金;M1是狹義貨幣供應量,即M0+企事業單位活期存款;M2是廣義貨幣供應量,即M1+企事業單位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在這三個層次中,M0與消費變動密切相關,是最活躍的貨幣;M1反映居民和企業資金松緊變化,是經濟周期波動的先行指標,流動性僅次於M0;M2流動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會總需求的變化和未來通貨膨脹的壓力狀況,通常所說的貨幣供應量,主要指M2。
在日常生活中,M0數值高證明老百姓手頭寬裕、富足,現金很多,有錢任性。M1反映的是現實購買力,代表著居民和企業手頭緊不緊,是經濟周期波動的先兆,流動性僅次於M0。M2不僅反映現實的購買力,還反映潛在的購買力,流動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會總需求的變化和未來通貨膨脹的壓力狀況。一般來說,貨幣供應量主要是指M2,也就是我們討論的社會中的貨幣量。
貨幣投放有兩個渠道,一個是外匯,另一個是通過銀行的信貸投放,投放增長越快,M2的增速越大。一般我們可以揭示M1和M2的增長率變化來比較M2和M1的增長率,有很大的分析意義。宏觀經濟運行狀況,除活期存款之外的其他類型的資產收益更高。如果M1的增長率在較長時間高於M2的增長率,說明經濟擴張較快影響M1價值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這樣更多的人會把m1進行投資或購買股票,大量的錢處於可隨時支付的形式,使得商品和勞務市場普遍受到價格上漲的壓力。會影響M1的價值變動,很多人會把定期存款和一些資產投入股市,加速M1的崛起。相反,如果M2的增長長期比M1高,說明實體經濟中的利益在減少,可以隨時購買商品和服務的M1大部分轉化為利率較高的定期存款,貨幣構成中流動性較強的部分轉化為流動性較弱的部分,無疑會影響投資進而影響經濟增長。

❻ 貨幣供應中的M0/M1/M2到底是個啥

M0、M1、M2這幾個名詞,經常能夠在財經新聞中看到,從新聞大意也能看出這幾個指標還是對經濟、對股市、對通貨膨脹都有一定影響的。但是這幾個指標到底具體是啥意思呢?我們來通俗的解釋一下。

M0、M1、M2本身是貨幣金融里的專業名詞,用來衡量貨幣供應量,只是所指代的貨幣范圍不同。

首先,這個字母M,就代表貨幣,即Money。

而數字0,1,2呢,分別指代三種不同范圍的貨幣,跟數字大小一樣,它們所指代的范圍:M0<M1<M2。

M0指的是 流通中的貨幣 ,流通的意思就是不在銀行里的,指的是銀行體系以外的各個單位的庫存現金和居民個人手中的現金之和。

包括紙幣和硬幣,也包括我們在非銀行,如支付寶裡面的錢,但是不包括信用卡這種授信的錢。

你去銀行取錢,那麼M0就會增加;你去銀行存錢,那麼M0就相應減少了。

所以,M0是流動性最好的貨幣。

M1指的是 狹義貨幣 ,是在M0的基礎上,再加上銀行的活期存款。這里只算活期存款(我國目前只計算企業的活期存款,不計算個人的),因為活期存款可以隨時提取,因此流動性也很高。

M1也代表了一個國家經濟的現實購買力,M1的增加和減少,對國民經濟生活會產生直接的影響。

一般國家如果調控貨幣供應量,基本都是調控M1。

M2指的是 廣義貨幣 ,它又是在M1的基礎上,再加上定期存款和儲蓄構成。也就是不管活期定期,都加起來。

M2又叫「准貨幣」,因為定期存款和儲蓄不能直接變為現實購買力,但是經過一段時間變成活期就能成為現實購買力了。

從上面的定義就能直接看出,三者之間是有包含關系的,那三者到底怎麼影響社會經濟體系的呢?

M0越高,說明流通中的現金就多了,貨幣在社會中流動起來,就說明有更多的錢在民間運轉,我們普通人手頭寬裕,消費也會增強,老百姓經濟上也不會有太大問題。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其實說的也很形象。

M1由於加上了企業的銀行活期存款,因此它反映的是社會的現實購買力。

M1高,代表普通民眾和企業的資金寬松,消費能力強,同時消費者信心增加,經濟活躍度提高,會帶來股市和房地產市場的上揚。

反之,M1低,則資金緊張,消費能力弱,消費者信心不足,經濟活躍度也不足,股市和房地產必然受到負面影響。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央行放水會導致股市上漲,主要是調節了M1。

因此,M1是經濟周期波動的先行指標,對於股市和房地產有經濟晴雨表的功能,並且對貨幣變化有放大效應。

M2不僅包含M0和M1這種流動性資金,還包括一段時間不會動的存款和儲蓄,也就是說,M2還包含著潛在購買力。

M2通常用來指代總的貨幣供應量,它的流動性最差,但是可以直觀地看出來社會總需求的變化和未來通貨膨脹壓力的狀況。

M1和M2既可以同時增長,也可以互相轉化。

如果大部分人每天花的多存的少,那麼M1的增速更快;如果大部分人每天存的多花的少,那麼M2的增速更快。

如果M2增速超過M1的增速,這說明企業和民眾大都將資金以儲蓄的形式存在銀行,貨幣流動性減少,導致個體盈利能力下降,未來可供選擇的投資機會就相應減少,特別是實體經濟裡面有盈利可能性的投資機會在減少,貨幣並沒有進入實體經濟而是堆積在金融體系內,這無疑將影響到投資繼而影響到經濟增長。

而如果M2增速低於M1的增速,說明企業的活期存款增速大於定期存款增速,可隨時支付的流動資金較大,貨幣流動性增加,企業和民眾交易活躍,消費意願強烈,各類資產的收益率走高,個體盈利能力增強,經濟景氣度自然上升。

企業的活期存款也可以變為定期,定期存款變為活期;同樣我們普通居民也可以將儲蓄付款給企業,企業也會將錢發給員工。

如果央行放水,那麼M1和M2會同時增加。

而如果M1和M2都快速增長,說明貨幣在銀行信貸體系中循環得很快,供需兩旺,企業再投資意願很高,經濟發展火熱。

以後,我們在新聞中看到這幾個指標的時候,就能大致知道整個社會的資金流動性是充裕還是緊張、經濟是景氣還是萎縮了。

❼ 金融學中的 M2 是什麼意思

金融學中會用很多數字和字母來代表一些情況,就是簡稱。如果是不明白金融知識的人,對這些數字都不理解,認為它們很奇怪。今天小編就來展示一下金融學中M2的意思。

  • 三、總結

所以在相應的存款准備金率下,通過商業銀行的體系運轉,會使社會上的貨幣供應量擴張10倍,這個倍數正好是存款准備金的倒數,這個金額也是M2。很多投資者都會通過觀察M2這個數字的變化。來決定自己投資的方向。

❽ 當貨幣貶值時,對於普通人來說,應對方法是什麼

現實一直都很殘酷,貨幣貶值無形中抹滅了多少人的財富。

對於普通人而言,對抗貨幣貶值的途徑其實只有兩個。

一是購買能夠抗通脹的資產。

二是不斷增加自己的賺錢能力。

這兩條路,第一條看似簡單,實則很難。

第二條看似不容易,但只要努力就不難。

所謂的貨幣貶值,其實本質上就是因為大量的發行貨幣導致的。

由於全市場生產的商品,跟不上貨幣的數量,導致了通貨膨脹,物價上漲,貨幣自然就貶值了。

貨幣貶值對應的是物價上漲,原則上可以通過購買資產來進行保值。

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大部分的錢是花在消費上的,並不是用來購買資產的。

貨幣貶值最直接導致了消費成本增加,如果再趕上消費升級的大浪潮,那麼光消費支出這一塊成本就會大大提升。

如果生活質量都不能有保障,那麼買再多的資產,即便應對了貨幣貶值,也是沒有意義的。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 對抗貨幣貶值的第一個要務,就是保證自己的收入增長,增加自己的賺錢能力。

所以說,任何時候都要懂得投資自己,而不是說單單去依靠購買資產,來應對貨幣貶值。

那些九十年代的萬元戶,二十一世紀初的百萬大戶,為什麼逐步消失在了人們的視野中。

不是他們沒有去購買資產應對貨幣貶值,而是因為時代的變化,賺錢的能力下降。

原來他們處於 社會 的相對頂層,現在可能只是在中高層了。

如果遭遇投資失敗,可能情況更差。

所以即便資產保值了,他們所處的階級也是在逐步逐步往下掉的,因為有更能賺錢的人站在了他們的上層。

如果你仔細的去觀察富豪榜,就會發現大部分的富豪本質上還是依靠經營企業賺到的錢,而並不是購買資產。

本質上資產只能保值,賺錢才能致富。

普通人可以通過不斷的學習,通過知識去增加自己的競爭力和賺錢能力,當然也可以通過不斷增長的社交能力,圈層影響力去一步步往上邁進。

這些不僅可以應對貨幣貶值的,更會讓自己的財富不斷增值。

我們只有先把自己變的更強,才有錢、有資格去聊那些關於資產配置的問題。

很多人一直在喋喋不休的爭論,下一個十年二十年,什麼資產是最保值的。

會是房子,還是股票,或者是黃金?

沒錯,上一個十年,由於大量的貨幣流向了房地產市場,所以樓市是保值,甚至升值的。

但這並不代表未來樓市一樣是保值升值的,邏輯上沒有必然性和關聯性。

中國的廣義貨幣M2僅200萬億元左右,而樓市的總市值已經高達500萬億元,也就是說錢全部拿出來也不足以買下所有的樓,這是有問題的。

那麼未來房產就不保值了嗎?

什麼才能保值呢?

這個問題其實不是最重要的, 因為很多人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就是對於保值這件事,進行了資產押注。

即便押注短期內猜對了資產的升值,但人生漫漫幾十年,誰知道未來十年會不會發生反轉。

原則上,多餘的流通貨幣,會進入市場的方方面面各個角落。

我們作為普通人是沒有辦法進行准確預判,資金究竟會流入哪類市場,到底是樓市,還是股市,亦或者是大宗商品。

但是我們可以做一個綜合資產配置,涵蓋了樓市、股市、大宗商品、藝術品等市場。

如果我們回顧過往幾十年,其實做好資產配置,持有房子、現金、股票、黃金、外匯等等,原則上綜合起來是可以保值的。

只不過在某一段時間內,這些資產中個別資產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增值,讓我們產生錯誤的認知,認為只有買入一類資產才能保值。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資產,比如有一些就是喜歡買股票,有一些就是喜歡買房子,有些喜歡黃金珠寶,有些則喜歡現金理財。

這些資產其實都沒有問題,只不過市場上的貨幣不會剛好平均的流入這些市場而已。

與其押寶哪類資產會一騎絕塵,不如每一類都配置一些,取平均值,因為平均值和貨幣貶值率最接近。

這也就是為什麼,做好資產配置,可以確定保值。

但保值並不是增值,很多人其實想的並不是保值,而是想要突破通脹,追求升值,難度自然更大了。

要想了解哪些資產會明確升值,就得明白升值邏輯,為什麼貨幣資金會湧入這些資產。

如果從大邏輯來看,會升值的資產只有一個大類,就是「 優質資產 」。

什麼是優質資產,又可以用四個字來表示,就是 供不應求

什麼叫做供不應求?是買不到嗎?

其實不是,供不應求的意思是買的人多,賣的人少。

比如,好的股票,就是供不應求,買的人多,賣的人少,所以股價不斷的上漲。

比如,一線城市的房產,就是供不應求,不然不會採取限購措施,市中心的房子,學區房等,依然穩中有升。

比如,名人的字畫,就是供不應求,拍賣會上價格節節攀升。

比如,限量版的任何東西,大到跑車,小到球鞋,價格也是水漲船高。

能夠升值的優質資產,本身必須具備稀缺性,其次就是高附加值。

至於未來什麼一定是稀缺的,就很見仁見智了。

曾經人們覺得石油很稀缺,後來石油開采不僅過量,可替代的清潔能源也是越來越多,油價就不斷下滑。

曾經人們覺得房子很稀缺,後來房子越造越多,而人口越來越少,從此那些空城的房價就不再上升。

資產的價值,本質上取決於供需,價格的變化,就是供需的再平衡,僅此而已。

不知道大家讀完以後,能不能意識到,哪些資產會相對更保值,哪些是屬於消費類資產,該怎樣去應對貨幣貶值。

但這些都不是關鍵問題。

還是那句話, 對於普通大眾來說,努力的提升自己,增加自己的收入,才是對抗任何經濟風險的主要途徑。

通貨膨脹和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存在正相關關系,這一點在我們國家表現的尤為突出,近三十年,是經濟騰飛的三十年,也是物價飛漲的三十年,相對來說,也是貨幣貶值最快的三十年。

有數據現實,從1986年起算,最近三十年國家的貨幣總量上漲了280倍左右,也就是說,1986年的1萬元(萬元戶),相當於現在的280萬元,貨幣的總量大概保持著每年21%的增長速度,相應的購買力的下降幅度可以想見。

在貨幣貶值的大環境里,我們普通人應該如何應對呢?我覺得有3點。

01 推動職業發展,個人成長其實是最抗通貨膨脹的

貨幣貶值速度很快,但是只要你的收入水平的上漲速度能夠跟得上,貨幣貶值對你的威脅就很小。

提到通貨膨脹,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要去理財,其實我倒覺得,理財是風險與收益並存的,而工作上的長足發展、工資的水漲船高,可是實打實的,每個月真金白銀的發到你手裡,靠譜!

舉個例子,

我媽在銀行業工作,三十年前,一個月工資不到100元,她的工作沒有很突出,到現在也沒有混成領導,但是現在的工資仍然能夠達到近10000元,三十年上漲了100倍。

而如果要靠理財,你拿著每月100塊錢,想要達成每月10000元收益的理財目標,年化收益率得多少?這么高的年化收益率還要保持幾十年,這得是巴菲特才能做到吧?

在職場,我媽完全不算成功,只能算是恰巧選擇了一個正確的行業。我們這個時代,憑借職場發展,完美對抗貨幣貶值的更多。

我有個同學,2010年大學畢業在廈門一家小互聯網公司工作,月薪不到3000,後來憑借多年積累的優秀業務能力,2017年跳槽到阿里,年薪近70萬,如果折算成年化收益率,這得有多高!

所以我認為,職業發展才是應對貨幣貶值的頭號利器,尤其是對於年輕人來說,職場的可能性很多,選擇對的行業、練好內功,比什麼理財都強。

02 學習理財技能,用金融工具推動財富的增值

貨幣貶值的厲害,我們只要讓財富保持同步的增值,就能抵消貨幣貶值對於我們生活的影響。如果說職場發展是根本,學習理財就是財富增值的「助推器」,也是我們應對貨幣貶值的利器。

選擇不同的金融工具,在三十年這么長的時間段里,對於財富的「改造」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二十年前,別人投資黃金,你選擇銀行活期存款;十年前,別人買房,你選擇國庫券;五年前,別人買了騰訊公司的股票,你選擇P2P平台,別人和你的區別就在一個有一個的理財選擇中,現象出來。

如何選擇對的金融工具呢?這就要考驗我們的理財技能了。投資眼光其實是學習的結果,沒有人天生擅長理財,誰都是在一邊學習、一邊實踐,在錯誤與修正中成長起來。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培養理財意識、學習理財技能、選擇正確的投資標的,才能更好地應對貨幣貶值。

從目前的的經濟環境來看,我覺得兩個方面還會有機會。

一個是我們國家的股市, 從 歷史 數據看,股市是收益率最高的投資標的之一,而且我們國家經濟的整體發展態勢穩健,正在逐漸走到世界舞台的中間,這樣良好的經濟發展勢頭,一定能在股市中有所體現。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選擇指數型基金,定投股市,大概率能獲得不錯的匯報。

另一個是核心城市核心地區的房產, 雖然最近新聞的信息都說房價下跌,並且國家的調控政策也很緊,但是我認為,目前國家城市化的進程還在進行中,核心城市對於人口的吸納作用日趨現象,而且隨經濟發展,人們會有更大的改善居住環境的需求,只要有需求,好的位置的房產仍能很好的保值增值。

03 理解財務風險,學會控制自己的本能

財富的保值增值最怕什麼?最怕本金受損!

普通人應對貨幣貶值尤其應該注意放防控風險,很多時候,我們盲目追求高收益,反而容易陷入投資陷阱,試想,本金都賠光了,手中的貨幣都沒了,還談什麼應對貨幣貶值呢?

投資理財,風險收益永遠是並存的 ,而我們的人性往往是,賺錢的時候,膽子越來越大,股市5000點,就有人敢喊出沖破10000點的口號,就有人不惜開始融資融券。

這就是人的本能,有了還要更多,而投資理財都是和本能對抗的,很多投資決策都是反本能的,所以巴菲特才說,在別人瘋狂的時候恐懼,在別人恐懼的時候瘋狂。

其實通貨膨脹、貨幣貶值對於財富的侵蝕還是緩慢的,那些忽視風險的、屈從本能的投資才「立竿見影」,直接擊潰你的生活。

綜上所述,貨幣貶值和經濟發展有很強的正相關關系,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普通人應該如何面對呢?我們應該加速個人成長,推動職場升級,這是根本路徑;我們應該學習理財,選擇正確的金融工具保住自己的財富;我們應該控制風險,學會和本能作戰。

我們可以回想一下,從90年代到現在,由於通貨膨脹的存在,物價是不是在飛速上漲,我們手中的貨幣就是處於貶值過程中的。那麼在這個貨幣貶值的過程中,普通人是在怎麼應對呢?

01正常的貨幣貶值

我們可以從每年公布出來的數據就能發現,通貨膨脹每年都存在,那麼貨幣自然也是貶值的。不過這種貶值的幅度並不是很大,對我們的生活影響也不是很明顯。

這種情況下,我們正常的生活就行了,不需要過多的去操心一些什麼東西。如果手上有績效,可以選擇國債、銀行存款、定期理財等方式來對抗通貨膨脹,做到讓手上的資金增值保值。

對於幅度不是很大的貨幣貶值,我們不需要過多的擔心,正常的生活,適當的理財就行。

02非正常貨幣貶值

①貨幣大幅貶值

古今中外都有一些非正常的貨幣貶值情況存在,例如:一戰後的德國、民國時期的中國、委內瑞拉貨幣貶值等。很可能我們手中的錢在短時間內就變得一文不值。

對於這種非正常的貨幣貶值,我們能做的就是把手上所有的貨幣變成保值物以及食物,保值物就包括黃金在內的一些投資品種,兌換食物是避免出現手上有錢但是買不到食物的情況發生。

②貨幣中等幅度貶值

這次疫情的發生,美國大量印刷美元,肯定會在世界范圍內造成一定幅度的通貨膨脹,貨幣會在一定的幅度內貶值。

這種情況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想要應對比較合理的方式有:

(1)投資自己,讓我們的核心競爭力變強,可以獲取更多的勞務報酬。

其實還可以通過投資金融工具來避險,例如:基金、股票、期權期貨等,不過這些投資都需要比較強的專業技能技巧,如果不是專業人士,沒必要為了保值增值而去「火中取栗」,更大的可能是得不償失。不過可以通過學習相關方面的知識,利用相關工具來達到避險。

綜上:貨 幣貶值一直都存在,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最好的選擇就是提升自己,讓自己勞務報酬的增漲幅度能夠超過貨幣貶值幅度;其次通過投資工具,做到讓手中的資產保值增值(注意防範風險)。

熱點內容
基金的分位排名怎麼查 發布:2025-02-08 21:42:35 瀏覽:392
如何更有效的發展保險基金業務 發布:2025-02-08 21:17:25 瀏覽:527
五糧液股票歷史最高 發布:2025-02-08 21:15:30 瀏覽:550
基金贖回標志怎麼選 發布:2025-02-08 21:08:52 瀏覽:979
士蘭微股票歷史查詢 發布:2025-02-08 21:02:14 瀏覽:339
挪用公款進行股票交易是什麼罪 發布:2025-02-08 20:59:39 瀏覽:256
長江證券股票交易軟體下載 發布:2025-02-08 20:56:48 瀏覽:943
股票末尾直接拉漲停 發布:2025-02-08 20:55:45 瀏覽:646
股票最多連續漲停多少天 發布:2025-02-08 20:46:49 瀏覽:448
貸款走金融利息多少 發布:2025-02-08 20:44:01 瀏覽: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