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降溫股市如何
⑴ 樓市崩盤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西方國家的經驗是:樓市不好的情況下股市會上漲,反之也成立。
在中國不成立,因為人們有點錢會觀望態度。 就中國目前的狀況,樓市、股市都不景氣。由於個方面的原因:國際儲備中國不敢輕易動用,所以現在中國政府沒有能力去救樓市和股市,現在中國的樓市、股市是市場調節最顯著的歷史時期。所以今年樓市不景氣會持續半年甚至是12個月的時間,乃至更長一段時期。那麼股市會出現一定的反彈。但會比樓市反應時期要慢些。
⑵ 政府調控樓價,對於股市的影響是好還是壞呢
限制核心城市的房地產價格泡沫最近我們都看到了房地產市場的明確信號,繼上海發布了樓市新政以後,深圳緊隨其後,出台了更嚴格的調控政策,就是繼去年深圳房價大漲之後,深圳發布調控政策之後的第2輪調控。#深圳再發樓市新規#
先不論政策面會怎樣影響房地產市場,其中蘊含的信號非常的明顯,就是中國要嚴格控制一線城市的房地產價格泡沫。
綜合上訴,房地產新一輪調控開啟,短期內股市會承接一部分資金,但是主要表現在藍籌股和港股低估值股票上,推動價格上漲。但是長期來看,通脹的反彈,已經貨幣寬松政策的逐步退出,會形成長期的利空,對估值產生不利影響。
⑶ 降准之後,股市、樓市、商品怎麼走
12月6日晚間央行宣布全面降准0.5個百分點,釋放大約1.2萬億元資金,距離上一次降准不到半年的時間。
上一次降准在7月初。隨後,三季度大宗商品等走強,A股周期股出現了明顯的領漲,新能源板塊和周期股主導了上漲,不過多數低估值藍籌股依然低迷,房地產調控依然嚴厲;12月這一次降准,兩天內股市出現明顯的風格轉換,而監管部門對房地產表述也更正面。
有業內人士認為,降准將會使得跨年行情當中,A股風格轉換有一定持續性,跨年行情藍籌股機會更大一些;樓市方面,預計年底和2022年的樓市有一定的復甦;大宗商品經歷了三季度的高點後,預計未來漲幅有限。
A股:跨年行情或迎來風格轉換
「穩增長」的A股跨年行情是否要迎來風格大切換?
12月3日降准預期釋放,12月6日晚間落實,兩個交易日內A股表現出現明顯分化,金融、地產以及其產業鏈(家電家裝等)為代表的價值股重新崛起,新能源為代表的成長股則連跌兩日,這讓人想起2012年底和2014年底,央行降准降息後的「穩增長」跨年行情風格大切換。
乳酪基金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看到此輪降准迅速落實以後,市場情緒反應相當強烈,主要是下半年經濟下行壓力逐步加大,市場表現也較為低迷,市場對降准一直有所期待。但需要注意的是,此輪降准釋放1.2萬億元流動性,但本月到期的MLF則有9500億。因此需客觀看待對流動性利好,實質更多是利好金融股,實體經濟的改善依然需要觀察。
深圳誠諾資產管理公司合夥人兼研究總監胡宇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繼續看好金融地產在跨年行情的表現,綜合市場周期,疊加波動率、估值、業績和政策等多方因素,指數很快會進入新一輪的上漲周期,當前指數的位置類似於2014年三季度的「最佳擊球區」。從周期看滬指兩個高點之間的時間距離一般在7年左右,預計2022年再次出現高點的概率大。
2018年央行的四次降准釋放資金3.65萬億元,A股經歷近一年全面調整後,2019年1月4日在2440點見底,當天晚間央行宣布全面降准1個百分點,合計釋放資金約1.5萬億元。春節前後A股開啟了全面上漲行情,價值藍籌股上漲持續到2021年2月,隨後調整近10個月,而新能源為代表的部分成長股行情延續至今。
上一次央行降準是在2021年7月9日,央行發布全面降准通知,於7月15日起將金融機構存款准備金下調0.5個百分點,釋放長期資金大約1萬億元。三季度A股行情當中,商品上漲使得周期股成為這個季度行情的領漲品種。
樓市:至暗時刻或已過
上一次降准後,房地產企業債務違約依然不斷出現,銷售同比大幅下滑,但這一次來看房地產的「至暗時刻」或許已經過去。
過去連續5個月銷售同比下滑,且有單月下滑幅度超過20%的現象,在2008年和2014年也同樣出現過。業內人士認為,隨著監管部門更正面的表態,預計未來有進一步積極的措施,房地產稅就算要落地的話條款也不會過於嚴苛。
中金公司研究報告稱,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6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2年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政策「穩字當頭、穩中求進」,「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基調類似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但政策托底意圖仍然明顯。對於市場關心的地產政策表述較為積極,對於疫情防控則強調「科學精準扎實」。
中金公司宏觀分析師張文朗表示,地產政策表態較為積極,促進良性循環。對於市場較為關心的地產政策,會議在有限的篇幅中著墨較多,且位置偏前,整體表態較為積極。除了提出要「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更提出「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會議提出「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預計政策首先將著眼於居民按揭貸款,促進地產銷售回款到房地產開發投資的循環。
國金證券分析師杜昊旻表示,全國商品房銷售增速連續5個月同比下滑,且單月下滑幅度超過20%的現象,在2008年和2014年也同樣出現過,此後均出台了大力度救市政策。當前階段房企信用風險蔓延,房地產稅改革試點尚未落地,部分城市房價已然下跌,購房者觀望情緒濃厚。
12月3日,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集體發聲回應房地產問題。央行表示,會配合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做好風險化解工作,維護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銀保監會表示,現階段會根據不同情況,重點滿足首套房、改善性住房按揭需求,合理發放房地產貸款、並購貸款;證監會表示,下一步會繼續保持市場融資功能的有效發揮,支持房地產企業合理正常融資,促進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杜昊旻預計,未來會陸續有更大力度的政策出台。房地產稅試點總綱將於年前落地,但整體會比較溫和,以避免進一步加速銷售下滑。當前土拍市場明顯降溫階段,地方政府財政壓力 很大,細則預計不會太嚴苛。
貝殼研究院首席市場分析師許小樂認為,政治局會議提出「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結合央行降准釋放流動性,將對房地產市場帶來實際利好。展望未來,全國房地產市場在鞏固11月底部復甦局面的同時,會在四季度以及明年一季度迎來持續利好。
大宗商品:預計漲幅有限
降准對商品市場有一定的提振,但業內人士認為未來漲幅有限。
全面降准後的第一個交易日,期貨市場上與房地產、基建聯系緊密的黑色品種漲幅明顯。截至12月7日收盤,黑色系期貨領漲,鐵礦石期貨主力合約收漲6.72%;焦煤、焦炭期貨主力合約收漲大約4%,能化品種跟漲,LPG期貨主力合約收漲逾6%;原油期貨主力合約收漲近3%。
中信期貨大宗商品板塊負責人曾寧認為,當前宏觀預期轉好將驅動大宗商品繼續震盪上行,主要是有利於國內定價的商品,比如和地產基建密切相關的黑色建材,但全球定價的商品如原油、有色金屬受到海外經濟下滑的影響,表現會更加疲弱。總體看來,2022年全年大宗商品的走勢不樂觀,受到需求趨於下行,供給約束緩解,大宗商品價格重心呈下行趨勢。
10月中旬之後,大宗商品需求端疲弱,部分品種價格也大幅下跌,動力煤期貨從十月份價格高位一路下跌,累計跌幅超60%,鐵礦石期貨7月初至今累計下跌近50%。曾寧認為,此前需求疲弱的核心原因主要是地產信用的收緊,而降准後按照實體需求滯後信用周期約半年估算,主要工業品需求將在2022年二季度後出現回升,目前相關品種遠期合約或將受到預期好轉的支撐。
12月7日有色金屬期貨反應不大,滬銅、滬錫期貨主力合約微幅收漲0.13%、0.52%,滬鋁期貨主力合約收跌0.5%。卓創資訊能源研究員趙穎認為,央行降準的初衷是降低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對小微企業造成的不利影響,即便帶來市場流動性改善,預計這部分資金對大宗商品的推漲作用也較為有限。
總體看來,雖然本次降准對金融市場有一定提振,但不能有過高預期。恆泰期貨首席經濟學家魏剛提示稱,當前我國經濟處於緊信用向寬信用的過渡階段,預計金融類資產(債券、股票)表現將好於實物類資產(大宗商品),建議繼續關注12月經濟工作會議對明年政策的定調。
李雋
齊琦
⑷ 全球經濟放緩,國內股市和樓市會如何走
全球經濟放緩,甚至出現衰退,已經是無可避免的事實,此前IMF下調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同時下調各國GDP增速,中國是為數不多的正增長國家之一, 全球各國央行都在不約而同,選擇了貨幣寬松政策,通過印鈔,增加貨幣投放市場來增加流動性。提振經濟。
之前國內房地產市場充當著貨幣的蓄水池,大量的貨幣市場湧入房地產行業,帶動了房價的不斷走高,其中也滋生了泡沫,隨著家庭負債率的不斷增加,房產泡沫的積聚,居民大部分財富沉澱在房地產,風險指數加劇,相比之下,國內股市這幾年一直處於低位。股市很可能會取代樓市,成為新的貨幣蓄水池。
目前全球疫情正在持續,確診人數持續增加,短時間內暫時沒有得到控制的跡象,倘若下半年疫情仍然如此,那麼全球經濟的復甦之路,可謂是難上加難。但是這也給了國內經濟發展的契機,很可能股市會迎來新一輪的增長,助力企業成長。
此消彼長,如果股市繁榮,勢必會吸引資金的流入,那麼在一定程度上,就會抑制房地產的泡沫,這比任何調控都有效,因為資本逐利,後續許多投資客可能會離開樓市進入股市,股市取代樓市,成為貨幣新的蓄水池。
我是Roseview財經,更多問題敬請關注 歡迎一起交流討論,希望對您有幫助。
⑸ 投資銷售房價數據下滑,降溫政策持續傳導房地產市場近況如何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中原地產研究院 圖蟲創意/供圖 賀覺淵/製表 官兵/制圖
原本「金九」是銷售旺季,但今年房地產市場卻格外冷清。市場降溫的信號已被房地產鏈條的各個環節所感知,房地產市場投資、銷售以及房價數據整體下滑,受融資收緊與銷售回款放緩兩頭夾擊,房企流動性進一步承壓,生存發展面臨挑戰,甚至引發市場對風險加劇的擔憂。
在政策收緊、成交萎縮、房企流動性持續承壓的背景下,房企及上下游企業生存情況如何?調控究竟產生了怎樣的影響?記者日前廣泛采訪了開發商、中介、購房者、專家等,從不同維度勾勒當前房地產市場的輪廓。
「一個月內,我們店一共成交2套房」
「這個月我1套都沒有成交,我們店一共就成交了2套房。」鏈家某中介紀某負責的區域是被稱為「宇宙中心」的北京市海淀區五道口,這里聚集著眾多科研院校、互聯網科技公司,也有不少優質學區,在北京屬於「寸土寸金」的價格高地,成交一直較為活躍。
今年上半年,紀某所在門店的成交量是每月十幾到二十多套,而現在的成交量不到上半年的十分之一。
北京東四環外四惠區域某中介周某告訴記者,最近他的成交頻率是兩個月一單,原來則是一個月兩三單。
原本是銷售旺季,今年房地產市場卻格外冷清。需求端觀望情緒加重,入市更謹慎;一些不急於出手的二手房業主已經撤下了房源。甚至有部分開發商放緩了拿地和開發進度,陸續有土拍流拍發生。
記者從深圳福田區一中介人員處獲悉,最近客戶看房的都是想買筍盤,大大低於前期成交價的才會成交。某小區相似戶型,3月份成交價是460多前鍵萬元,最近成交價只有335萬元。
業主也在放慢出手速度。一方面,一些資金需緩敏求不緊迫的業主選擇觀望;另一方面,需要資金的業主更關注尾款能否及時到賬,這一環節現在卻充滿變數。
一位鏈家業務員告訴記者,過去是批貸就可以去辦過戶了,拿新房本去質押,然後走放款流程。最近銀行放款緩慢,部分銀行甚至要等7個月後才放款,因此很多業主就要拿到尾款才交房。這樣一來,從購房者的角度看,即使現在買了,也要到明年才交房。所以很多客戶現在也不著急了,就多看看但不成交。
市場的疲弱已經傳導至開發商。一位東部省份三線城市開發商告訴記者,「這邊已經沒有多少人去拿地了,明年除了幾個拆遷的項目,其他的新樓盤目前還沒聽說幾個。市場飽和,二手房拋壓大。」
上述現象並非個例。克而瑞數據顯示,8月克而瑞百強房企銷售面積、銷售金額分別同比降 26%、20%,降幅較7月進一步擴大。7~8月全國商品房銷售規模較2020年、2019年同期跌12%、2%,東部地區增速回落13個百分點。
貝殼研究院首席市場分析師許小樂分析,8月市場全面降溫,重點50城市二手房成交量連續多月環比下降,九成以上的城市二手房成交量同環比均下降,上海、杭州等重點城市同環比降幅均較大;價格下跌城市數量增多,深圳二手房房價連續4個月下跌,徐州、銀川、金華等城市也出現下跌。
銀行捂緊錢袋、房企銷售承壓
「金九銀十」成色不再已是不爭事實。在業內人士看來,樓市整體降溫,實則反映政策調控已見成效。從「三道紅線」到「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不僅使得房企融資端持續承壓,也拉長了銷售回款的周期,對於在償債、拿地等多方面均需要穩定的現金流支撐的房企來說,形勢越發嚴峻。
從融資端來看,房企債券融資方面,今年前8月融資規模累計增速較前7月加速下滑。貝殼研究院統計,前8月房企發債累計約6999億元,同比下降21%。其中,8月單月房企境內外債券融資規模約571億元,環比減少39.8%,同比減少54.2%。
另一條主要的資金迴流渠道即通過銷售回款的速度也在減慢。央行數據顯示,8月份,居民中長期貸款同比降低23.55%,連續4個月同比下降。從增量角度看,據平安證券研報統計,新增房貸占金融機構新增貸款比重連續三季度下滑。2021年上半年,主要金融機構新增房地產貸款2.42萬億元,同比降 19.1%。其中二季度新增房地產貸款 7500億慧哪巧元,佔新增總貸款比重為 15%,佔比連續3個季度下滑。
記者了解到,受限於房貸集中度管理,有銀行壓縮了房地產開發貸款的投放規模,還有銀行部分區域性分行僅用半年時間就把全年的個人按揭貸款投放額度用完,使得後續該地區新的個人按揭貸款投放要靠存量移位再貸。
一位北京朝陽區中介告訴記者,上半年各個銀行的額度和排單都沒有明顯調整,近兩年市場比較平穩,銀行的二手房貸款額度是非常寬裕的,所以也沒刻意節制。一直到8月份放款速度變化都不明顯,但從9月份開始,個別銀行開始不接單了。甚至有的銀行放款要等7個月,這種情況客戶一聽就走了。某國有大行分支行都是這個情況,小銀行更沒法保證。
該中介透露,現在找銀行做房貸的話,放款時間都不能保證,現在能接單的銀行基本都要3個月左右。某國有大行一支行現在要求住房貸款客戶簽署承諾書,承諾7個月不放款客戶也不能找銀行麻煩。
「幾家我們合作的銀行都說不確定,會不會因為今年積壓的單子導致明年一季度都沒有額度,需要挪到二季度,或者會不會因為市場比較穩定政策又放開了,都不好說」。該中介表示。
融資與回款雙重承壓,房企面臨巨大挑戰。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告訴記者,二手房成交量下滑對房企銷售影響顯著。一、二線城市基本都存在限購要求,在有限購要求的城市裡,有新增需求的購房者往往採用換房策略,即先賣出二手房再購房。因此,一旦二手房成交量下降,開發商的新增銷售壓力也會隨之增大。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對記者解釋,當前樓市下行就在於「高周轉 高杠桿」的模式難以持續。一是房屋銷售節奏放緩,所以難以存在高周轉;二是當前不存在高杠桿模式,即資金方面會越來越緊。
土地市場遇冷、地方財政承壓
在多家房企因現金流緊張而「手頭緊」的同時,近期重點城市開展的第二輪集中供地情況也較第一輪有所降溫。
由於首輪集中供地存在部分城市土地溢價率居高、部分房企「掛馬甲」參與競拍等問題,各地紛紛延遲了原定於7月的集中掛牌工作並調整了土拍規則。多地的第二輪土拍規則調整主要集中在加強房企購地融資監管,提出「競報高品質方案」(下稱「競品質」)要求,明確土地溢價上限以及取消「競配建保障性住房建築面積」等要求。張大偉對此表示,多地第二輪土拍規則一方面抬高了房企參與土拍的門檻,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房企的拿地成本。
從實際出讓情況看,優化後的第二輪土拍規則引發了多地土地流拍率的上升。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福州、青島、濟南等10個城市在第二輪集中出讓了465宗土地,其中有超過118宗土地暫停出讓,占據這些城市的25%。
張大偉認為,整體來看,今年各地房地產調控密集且信貸緊張,樓市開始全面降溫,疊加土地出讓政策收緊,導致了整體第二輪土地開啟全面遇冷。同時,「競品質」成為第二輪多地集中供地新要求,明顯增加了房企施工成本,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房企拿地意願。
土地市場遇冷後,又在進一步助推本輪樓市下行。環業投資IP Global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對記者表示,今年實施的集中供地政策原本定位是降低房企整體拿地價格水平的同時保證土地出讓金收入最大化,但因為政策設計過於理想化,在事實上卻對房企本來就緊張的流動性方面,形成了雪上加霜的效應,助推了本輪樓市下行的幅度與波及面。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土地市場遇冷,地方財政收入也受到沖擊。從財政部發布的8月財政收支情況來看,雖然1~8月累計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47110億元,同比增長12.1%。但8月單月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同比下降17.54%。
雖然土地出讓收入減少,但多地的成交樓面價整體保持穩定。中指研究院指出,土拍規則優化下多數已成交城市二批次地塊成交樓面均價較首批有所下跌,但仍高於2020年全年地價。
對此,柏文喜認為,整體地價依然堅挺,或反映出地方政府出於維護土地財政收入而不願將土地價格隨行就市的心態,也反映了地方財力目前所面臨的重壓現實。
「整體地價的穩定也說明房地產市場並未出現質變,地價整體上行還是主流現象。這種情況下,房企只要是按規矩拿地、做開發,就算有短時的流動性緊張也能活下來。」張大偉告訴記者。
重創還是陣痛?樓市下行影響將分化
當前,部分房企引發的信用危機仍在持續發酵。在多地銀行按揭貸款放款延遲、房地產市場銷售、投資等數據整體下滑下,房地產市場似乎已沉入谷底,引發了市場的恐慌、悲觀情緒。整個行業面臨的流動性困難,到底將對房地產行業帶來多大影響?
接受證券時報采訪的專家們一致認為,當前部分房企帶來的信用危機需要警惕,或將對民營房企的融資和交易產生沖擊。總體來看,當前部分房企流動性緊張引發的風險依然可控,仍有足夠的金融工具與政策手段應對市場可能面臨的風險。
在中國豪宅研究院院長朱曉紅看來,表面上是「三道紅線」卡了脖子,政策從嚴從緊束縛了房企的手腳,沒有給房企以喘息與更多的反轉機會。實際上,與房企的慣性思維有很大關系,認為政府一定會給予企業糾錯、改錯的機會。所以,對「三道紅線」的威懾力、執行力度沒有在認識上高度重視。很多經過風浪的大房企、品牌房企以老運動員的姿態輕松應對。但這次是真的犯了經驗主意的錯誤。沒把握好時間差,沒有做好應急預案。
「可以說,此輪調整是對房地產行業的一次重整。」我愛我家控股研究院院長蔡宗翰告訴記者,當前房地產行業正處於陣痛期。將過去地產商的高杠桿、高周轉無序擴張、擴規模的「發展泡沫」擠出,讓優質地產商、有合理資金運作的地產商重新成為市場核心,這也是維護地產市場穩定發展秩序的核心價值所在。
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部副主任陶金對記者表示,近期部分房企信用危機或造成銀行對民營房企的信用違約擔憂加劇,厭惡情緒上升,按照銀行對風險的厭惡程度,可能波及大量民營房企。需要注意的是,供應商後續可能會要求更多房企現款交易,進一步壓制房企和房地產市場的融資環境,杠桿率的進一步去化還會壓制房地產投資和相關產業鏈的增長,更多房企債務問題導致銀行和金融體系的更多壞賬風險也需重新審視。
嚴躍進提醒,近期爆發風險的房企普遍都是大房企,從系統風險的角度看波及面大,且曝出流動性緊張的房企數量有增加趨勢,容易形成系統性風險,需要監管部門警惕。而中小民營房企的壓力在近年來持續存在,也需要時刻關注整體情況。
多位專家還指出,在本輪下行中,由於銀行等金融機構將對民營房企融資更謹慎,一些現金儲備較豐厚、融資便利和融資成本低的「三好學生」房企將獲得機遇,尤其是在提高門檻後的第二輪土拍中受益。
西南證券就指出,實際上,第二輪集中供地中,房企拿地Top10合計拿地797億元,而央國企拿地金額佔比高達88%,競爭明顯下降,但下半年預計將面臨更為苛刻的銷售競爭環境。
讓房地產行業回歸傳統製造業本質
雖然當前正處在房地產行業的多事之秋,但應該看到,今年以來房地產行業負債率正持續改善,央企、國企在本輪樓市下行中穩定發展,整體地價保持穩定,各地租賃性保障住房建設持續推進,房地產長效機制建設不斷完善。
蔡宗翰認為,在房地產行業陣痛期期間,一些房企將改變過去對項目質地、自身現金覆蓋率的輕視,不斷調整和優化,從而最終使整個行業回歸到傳統製造業的本質。
在陶金看來,接下來,借鑒國外房地產業發展經驗,設定並保持穩定的杠桿、負債比例和資產規模,將自身與金融領域的復雜工具保持合理距離,進而杜絕過度多元化,避免過多涉足自己所不能勝任的領域,回歸建築和開發等強項業務,可能是房企在長期保持健康、持續和平穩發展的必需之舉。
另外,陶金還認為,當前設置的貸款集中度比例是否合理,應進一步觀察購房需求受到的影響。若從中長期看,購房貸款需求持續無法滿足,購房者買房剛需受壓制,導致經營貸流入樓市屢禁不止等金融亂象叢生,則需要重新審視房地產貸款余額及個人住房貸款余額上限。
在近期,張家口、桂林、沈陽等城市接連出台「限跌令」,樓市逐漸出現雙向調控態勢,都明確顯示出房地產市場「穩房價」政策趨向,更加註重「穩價」而非一味「降價」。
「進一步的收緊政策基本不會再出現了,政策已經到底了。」張大偉對記者表示,在各地因城施策下,後續可能會根據情況把握寬松力度。
嚴躍進則表示,四季度依然要防範市場繼續降溫的可能,判斷關鍵還是在信貸政策。從穩定企業發展的角度看,後續房地產銷售市場需要放開,預計11月份前後將有一波新的穩定或寬松政策,利好部分數據止跌。
展望未來,蔡宗翰認為,在房地產市場穩定發展、房住不炒、共同富裕的要求下,未來全國性政策框架變動不大,但政策微調更偏向於因城施策,由城市根據實際狀況進行調整,即熱度高的城市繼續限購、熱度或是市場較弱的城市採取寬松的政策。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在8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隨著各方面持續推進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抑制房地產市場不合理需求,保證正常需求的釋放,同時房地產市場相關制度,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制度不斷完善,房地產市場有望保持穩定發展。
責任編輯:伍智超
⑹ 現在樓市比較低迷,會不會股市就要火爆起了呢
現在樓市比較低迷,會不會股市就要火爆起了呢?我認為不會,因為樓市和股市定位完全不同,風險也不同,股市和樓市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也不同,最重要的是樓市和股市沒有直接的關系,不會因為樓市低迷而股市火爆,它們兩個之間沒有必然聯系。
不同的人對不同的事物肯定有不同的看法,很多人思維非常跳躍看到一個事情馬上能夠聯想到另外一個事情,有些人相對反應比較慢,總是後知後覺,這樣的人做投資可能就會面臨很大問題。現在樓市比較低迷,會不會股市就要火爆起了呢?這是很多人非常關心的問題,我認為樓市低迷給股市火爆沒有關系,因為樓市最近幾年都在橫盤整理,股市基本上也沒有大的行情,樓市和股市定位完全不同,不會因為樓市低迷,股市就火爆。
不管怎樣,我們都希望中國經濟有良好的發展,樓市確實該降溫了,也希望股市能夠上漲給大家帶來新的希望。
⑺ 樓市下跌,資金會流向股市嗎樓市和股市之間的內在聯系是什麼
樓市下跌,資金會流向股市嗎?很難啊。樓市當前的現狀是,想買的買不起,想賣的賣不出。限售期各個地區不同,三年、五年、甚至八年的都有;二套房貸汪改款首付比例一提再提,貸款有的地區乾脆不給二套房貸款;在房價高掛的現狀下,除了剛需非買不行的,炒房大軍都被凍在樓市裡面,等待房產稅出台後的收割。
因此,樓市交易現在處於凍結階段,不會有太多的資金流出;即時流出的資金,以當前股市下跌的現狀,短線熱錢也不會進入。
樓市和股市之間的內在聯系是什麼?
樓市和股市之間的內在聯系是什麼?
樓市、股市和其它行業一樣,都是社會資金的蓄水池,只不過這兩個蓄水池大點而已。社會上的資金都是逐利的,那一個行業利潤高就會流向那一個行業,那一個行業不景氣了,就是流出那一個行業。所以,樓市和股市就是並列的關系,誰的盈利水平高,吸引資金的能力就強,反之就弱。
我是禪風,點個贊加關注,還有財經的精彩內容與你分享。
⑻ 全面降准落地了,股市樓市怎麼走
因為降準的落地,所以股市的行情呢和樓市的行情分別是以上漲的趨勢的,特別是最近的股市和樓市,許多股民、許多的用戶呢都分別買了他們看好已久的樓房。所以說樓市的余州霜凍期已經是過去了,股市的松動期也在逐步的上升階段。
在股市方面,農業板塊的逆勢走高,當前的全球的膨脹程度下,油價和許多的農產品價格呢分別是有一定程度的上漲,成為了訪談的重要的因素。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呢,股市呢資金呢,流入了樓市的情況也不會呢,發生很大程度的缺失。優質板塊依然是呈上漲的趨勢。隨著政策的好轉,股市和樓市是構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利好,信息貨幣政策的寬松呢,仍未結束後期的貨幣政策依然是穩步增長。
⑼ 樓市和股市的漲跌關系
正常情況下,樓市的發展,會帶動相關行業發展。對相關行業的股票必然是帶動發展。
可是,過度在房地產市場投資,對資金來說必然造成緊張。資金緊張,必然會從銀行吸收資金,當銀行資金使用緊張時,必然會對其它資金市場進行吸收。很明顯的就是抽逃股市資金,轉投到房地產市場。對股市造成壓力。下跌就是必然的。
當房產市場不景氣的時候。
對上述各種行業,造成消極影響,會使相關行業股票表現不佳,會造成股市下跌。可以從房地產市場出來的資金,除了存銀行外,必須有一部分重新回到股市,對股市來說又有強烈的推動作用。
拓展資料
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發行的所有權憑證。它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
股票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可以轉讓、買賣,股東憑借它可以分享公司的利潤,但也要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
當前,從研究範式的特徵和視角來劃分,股票投資分析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種:基本分析、技術分析、演化分析。這三種分析方法所依賴的理論基礎、前提假設、研究範式、應用范圍各不相同,在實際應用中它們既相互聯系,又有重要區別。
其中基本分析屬於一般經濟學範式,技術分析屬於數理或牛頓範式,演化分析屬於生物學或達爾文範式;基本分析主要應用於投資標的物的選擇上,技術分析和演化分析則主要應用於具體操作的時機和空間判斷上,作為提高股票投資分析有效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在基本分析的各種工具中,每股凈資產和每股收益、市盈率、凈資產收益率等一樣,是判斷上市公司內在價值最重要的參考指標。
股票凈值:股票上市後,形成了實際成交價格,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股票價格,即股價。股價大半都和票面價格大有差別,一般所謂股票凈值是指已發行的股票所含的內在價值,從會計學觀點來看,股票凈值等於公司資產減去負債的剩餘盈餘,再除以該公司所發行的股票總數。
股票周轉率:一年中股票交易的股數占交易所上市股票股數、個人和機構發行總股數的百分比。
委比:是衡量某一時段買賣盤相對強度的指標。它的計算公式為委比=(委買手數-委賣手數)/(委買手數+委賣手數)×100%。
量比:是一個衡量相對成交量的指標,它是開市後每分鍾的平均成交量與過去5 個交易日每分鍾平均成交量之比。
市盈率:是最常用來評估股價水平是否合理的指標之一,由股價除以年度每股盈餘(EPS)得出(以公司市值除以年度股東應占溢利亦可得出相同結果)。
對於持有可轉債的投資者來說,可轉債溢價率為正比較合適,即可轉債溢價率大於0比較合適,這意味著轉債價格較轉股價值要高,此時投資者持有債券更為劃算;對於將要把可轉債轉換成股票的投資者來說,可轉債溢價率為負比較合適,即可轉債溢價率小於0比較合適,這意味著轉債價格較轉股價值要低,此時換成股票會更劃算。
⑽ 假如房地產暴跌,股市會暴漲嗎
樓市與股市是吸金量最大的兩大市場,一直都是走的蹺蹺板效應,樓市漲股市跌,股市跌樓市漲,但發生金融危機時候樓市與股市同樣大跌暴跌,所以可以給出答案,房地產暴跌,股市也不會暴漲,但房地產暴跌對於股市是重大利好!
從而中國股市內因外患問題太大,造成中國股市長期處於低迷狀態,A股缺乏超大資金營養素才不會出現暴漲行情。所以即使房地產暴跌,股市也不會暴漲出現;但如果發生經濟經濟危機時候房地產暴跌跌,股市也肯定會暴跌,從而可以得出結論;假如房地產暴跌股市不會暴漲反而有時候也會同時出現暴跌!跌,跌是A股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