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前貨幣和建國後貨幣怎麼兌換
『壹』 五十年代(1950年)的1000元相當於現在的人民幣多少元
截至到2020年8月,五十年代(1950年)的1000元相當於現在的10-15萬。
因為1950年時人均GDP(美元),中國大陸29.2、中國台灣95.0,印度56.0,日本332.4,美國2412.0,世界平均為1487.0。
也就是說,中國大陸是印度近1/2,台灣的1/3,日本的1/11,美國的1/83,世界平均1/51。
建國初期的時候,曾經有段時間使用舊幣,直到1955年發行第二套人民幣以後一元人民幣相當於原來的舊幣一萬元,這是由於建國初期,受民國金融通貨膨脹的影響,貨幣面值大,而國家幣值只有以元為單位。
(1)建國前貨幣和建國後貨幣怎麼兌換擴展閱讀
新中國六十年經濟發展的歷史經驗及其啟示
新中國的成立承擔著雙重的歷史任務:
一是盡快地使我國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狀態中擺脫出來,結束舊中國四分五裂、連年戰亂的局面,使我國變為獨立統一和強盛的國家;
二是改變所面臨的整個國家一窮二白、國力衰退、積貧積弱的面貌,迅速發展生產,建立獨立和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建成為強大和富裕的社會主義國家,不斷增強綜合國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貳』 解放前的一塊銀元換多少銅板,還有一貫是多少錢
解放前通用銀元一元得換銅錢一千零二十二文,一貫是一千文。
民國時期市面流通貨幣共分銀元、台伏(捧番)、小洋、銅元、銅錢五種,而財政廳對於各徵收局所收銀兩,先摺合台伏,再摺合銀元,其互相兌換之市價,台伏姿乎閉一元得換銅錢一千文,小洋每毫得換銅錢九十六文,銅元每枚得換銅錢八文。
不同時期,銀元的含銀量不同,發行的銀元大小也不同、兌換的數目自然也不一樣。錢庄貨幣兌換業務,主要有銀元換銅錢頃爛,1元銀元換1000~1300文銅錢,最多時換3300文。銀元換銀毫,1元銀元換10個銀角,每角值銅錢100~130文。
(2)建國前貨幣和建國後貨幣怎麼兌換擴展閱讀:
兌換比值清朝兩吊銅錢(2000枚)換銀1兩。但跡裂市面有制錢與雜錢、紋銀與次銀之分,交易時按商業習慣互有「貼水」。
銅元進入市場以後,「當制錢十文」的銅元換銅錢10枚,「當制錢二十文」的銅元換銅錢20枚。銀元進入市場以後,每元換輔幣10角,換「當十」的銅元300枚,但商店兌換價格不一,市場銅元充斥時,每塊銀元能換到「當十」的銅元320~360枚。
民國28年11月,安徽省政府規定每元法幣兌換「當十」的銅元200枚,次年改為兌換100枚。
『叄』 1949年1元人民幣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以1元錢所佔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來計算,1974或1975年的國民生產總值是3000億人民幣左右,億分之一就是3000人民幣,而2013年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為50萬億人民幣左右,億分之一就是50萬人民幣,也就是說1974年的3000元相當於現在的50萬元,用3000除以50萬等於166.66元,也就得出了1元錢等於現在166塊6毛6分錢,而1949年的1元錢具體等於現在多少錢可以參考上述概論。
1949年1元硬幣也就是1949年新疆省造幣廠所鑄的一元面值的銀紀念幣。1949年新疆省造幣廠鑄壹圓銀幣一枚,正面「一九四九年」,極美品。1949年新疆省造幣廠鑄壹圓銀幣一枚,估價:(人民幣):1,800-2,000元;成交價格:1980元;出售專場:2005秋季拍賣會郵品錢幣--錢幣部分;成交時間:2005-11-07 17:30。
以上就是我對1949年1元硬幣值多少錢一枚的詳細介紹啦,以及對1949年1元硬幣價格表一覽詳情的詳細解析,相信大家此時此刻對於這枚1949年1元硬幣收藏的價格行情以及其它信息有了更加深入更加全面的了解與認識。這枚1949年新疆省造幣廠所鑄的一元面值的銀紀念幣在今天的收藏市場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收藏的人數也逐漸增多,這枚1949年1元硬幣存世量十分有限,是很值得入手收藏的品種!
1949年雙馬耕地的存世量是真的非常稀有,它的設計非常獨特,為狹長版設計,這種設計在我國紙幣史上尚屬首次,因而讓1949年雙馬耕地的市場收藏價格更高,也讓越來越多的人對這枚紙幣更加青睞。從某種意義上講,1949年雙馬耕地是不受市場炒作影響的,因為它從一開始就價值不低,始終占據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不需要商家炒作也能知道其價值不低1949年一萬元雙馬耕地目前市場價格根據品相不同而價格不同,全品的市場價格大約4000元/張,八品的市場價格大約2000元/張,五品的市場價格大約800元/張.
『肆』 解放前的貨幣是銀元和黃金,1949年建立國家以後,我的爺爺用二兩黃金購入
人民幣發行之前,各解放區和國民黨政府發行的債券,開展有效的貨幣斗爭。在1947年夏季和秋季至1948年11月沉陽解放的時候,解放區的敵人貨幣斗爭主要表現為擁擠蔣貨幣限期禁止蔣流通貨幣的戰略反攻,同時組織力量,蔣貨幣的國民黨統治區以交換供應。
1949年解放後,天津,蔣貨幣兌換的主要人群,補充。 1949年1月1日天津解放後,市軍管會成立於16日發出通告,規定從今天的金元券流通10天,將在此期間轉換平價的人民幣對金元券1 :6。 2月2日,北平軍管會發出通知,規定20天的期限內,從今天金元券流通,人民群眾的拒絕與金元證券的奇偶校驗,並同意免費。政府的贖回價格比為1:10,但勞動人民為1:3奇偶每個人交流的金元券500元的優惠待遇。為了以做一個良好的工作和手的工作,北平人民銀行在城市設立有247交換點,組織及手超過5000人做的,結果在短短18天的工作,成功地完成贖回的工作,總的轉換,並把金元券8億元。在轉換期內,人民政府准備了大量食品,烹調油,煤和其他材料,並不斷帶來到天津,北平,大部分的人可以使用人民幣匯率,以買生活的必需品,不只有建立了人民幣的信譽,還解決了人們的生活。截止日期為贖回金元券的同時,人民政府還採取了金元券的方式推出的解放區。天津市委,政府規章,地方金元券10萬元人民銀行的申請登記,開放的金元券持有人進行許可證,證書可攜帶金元券到國民黨統治區;同時放鬆限制進入的解放領域的材料,以鼓勵廣大人民群眾的金元券運到國民黨控制的地區,以交換供應。
隨著金元券迅速貶值,在新解放區人民政府也將不斷減少外匯平價在贖回期越來越短,通常不超過10天。解放後在4月23日的匯率為1:2500,一期為10天,5月27日上海解放南京,國民黨政府已經崩潰,人民的政府,然後採取無限未分化贖回政策規定金元券為1:10000,在城市設立369個兌換點,平價的人民幣,短短七天內完成的救贖工作的債券被稱為金元券360000億元,佔53%的國民黨政府的金元券發行總量。
1949年7月,國民黨政府逃往廣州,重慶的「白銀美元」的問題,嘗試最後的鈔票,掠奪財富的人,在大陸。在這方面,中共中央宣布代表了中國人民解放陸軍的新解放的地區在未來的銀美元優惠券將被注銷,較長的債券稱為;團結,拒絕使用銀元,從而加速崩潰的銀元,並呼籲對國民黨控制的地區。然而,在中國南方和西南的解放,為了減少損失的人,人民政府或期限的債券被稱為銀元。如重慶解放,實行軍事管制委員會宣布,百元可兌換銀元奇偶贖回,轉換和完成的地方,短短10天。債券被稱為銀元1017萬元,相當於10.17億人民幣。 [5]
1949年4月,人民解放長征勝利過江後在解放戰爭方式的轉變,過去的第一個村莊後,解放被佔領的城市,但與人民解放軍的快速推進,首先佔領的城市中居於主導地位。江南廣大農村地區,由於憎惡國民黨政府惡性通貨膨脹,金元券,銀元的紙幣取代銀元,銅幣,甚至以貨易貨的基本排除。因此,解放後的江南農村,只需人民幣佔領。
禁止流通的黃金和銀計價的貿易和私人
金銀計價流通和原因。
成立前的國民黨政府實行惡性通貨膨脹政策,其法定貨幣,金元券發行鈔票在解放戰爭後期信譽一落千丈,黃金,白銀和其他硬貨幣的流通,尤其是銀美元,因過去有更多的民間廣泛流通,存儲,然後重新列在市場上流通的主要貨幣,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自1948年以來,銀元逐漸成為流通的主要手段,其價格也不斷上升,速度往往比一般的商品。上海,例如:批發價格上漲1月至1949年5月的78,307倍,而美元的銀上漲了112971倍,60682倍黃金,美鈔80,553次。在全國范圍內,銀元的價格是其價值的2-3倍,這在舊中國的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12金大戰前的互換110銀元,1949年5月,僅適用於30?40銀元。
城市在1949年解放以後,解放戰爭中,人民的政府支出大於收入,人民幣也有逐步擴大實施即將結束的1949年4月,共發行60.7億元人民幣7年底達到2800億元,達到20000億元,11月,由1950年2月的4.1萬億元,達到49100億元三月。雖然在人民幣流通擴大的范圍,但通貨膨脹是依然不可避免的,從1949年1月至1950年2月(日統一財務價格下降),全國13最大城市的批發價格指數上漲了91.11倍;天津年2月1949年到1950年2月,麵粉,小米,小麥,20紗,白細布商品價格綜合上漲了103.7倍。人民幣匯率不穩定,舊中國人民的事業的不信任的紙幣心理,人們仍然願意使用和保存的黃金和白銀等硬通貨。同時,國民黨政府長期惡性通貨膨脹造成一個巨大的金融投機力量,在那個時候,在所謂的「農民更好的工人,工作更好的業務,業務是更好的囤地,囤不如黃金」它是估計,在1948年在上海,只有一個人參與金融投機的數量超過50億美元(主要交易的黃金和白銀,俗稱「黃牛」和銀元販子),北平街頭,但也充滿銀元販子。主要城市的解放的開始,大家都知道,這些金融投機勢力仍然活躍。因此,比國民黨的主要對手,人民幣發行的貨幣,但黃金和白銀美鈔,尤其是銀美元。
2,禁止流通的黃金和白銀計價,打擊銀元投機。
為了有效地打擊金融投機,人民幣盡快驅逐黃金和白銀,佔主導地位的市場,不會造成過度發行的人民幣,人民政府採取的凍結政策,禁止黃金和白銀流通和廉價的交換。
周圍人民政府頒布禁止流通的黃金和銀計價的私人交易法「嚴重的黃金和白銀投機調查,該組織的執行力和人民,以阻止金融投機,平抑物價。 1949年3月4日,北平軍管會委員會的調查輯銀元黑市,380銀元販子在三天內被捕。人民幣和銀元江南解放後中國東部最大的比賽。很久以前,人民解放軍渡江,是重心,南京,上海,杭州,中國東部地區已成為銀美元佔主導地位,在事實上成為一個金元券銀元硬幣。解放後的江南金元券「不打自倒」,而根深蒂固的市場期待已久的銀元,人民幣已經成為主要的敵人。
在1949年初,江蘇,浙江和以上海為中心城市的金融炒家掀起了銀元漲風。的機會主義的上海證券大廈作為一個基地營聯絡與城市的各個據點,使用的網路電話,報高喊市場,哄抬價格,在10天從6月1日至10,銀元提高價格的兩倍,從而導致價格上漲。在這種情況下,根據在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指令占據的市場地位,在人民幣對銀元,在上海市委人民的政府經過仔細調查和部署,頒布於6月10日」黃金和白銀中期措施為東方管理地區,在同一時間立即行動,巔峰時刻的機會主義者集中的活動,在一個一舉查獲,扣押在目前的機會主義1000逮捕200餘人,在嚴重的情況下,也可以禁止的其他證券大廈投機性的據點。之前和之後人民政府的廣泛的宣傳教育,動員群眾聲討銀元投機性的,堅決拒絕使用銀元,禁止在街頭的銀元黑市交易。最後,為了使人民幣完全佔領市場。隨後,南京,武漢,杭州等各大城市開展的打擊銀元的斗爭,並取得勝利。 12月5日,同年,在廣州市人民的政府組織2000餘人,一個大庫存的地下銀行和黃金和銀,外國貨幣檔(當地稱為「剃刀門楣)集中大量的投機活動,地下錢庄查獲170,」剃刀門楣,498,1016機會主義者給予處罰或教育釋放。
地址取締銀元交易和非金銀計價流通,同時,所有人民的政府債券被稱為黃金和白銀報價的方式由人民銀行也採取了。隨著更多的黃金和銀對社會秩序將不交換一個大幅增加的人民幣市場,並加劇通貨膨脹,人民政府,以實現一個低價格凍結政策(錢更多在該地區解放後的西南地區,和人民政府以掌握的材料足夠,以避免對市場的影響,簡單地推遲贖回的黃金和白銀),人民銀行的匯率牌照溢價是顯著較低的比黑市價格比願意以節省高達所以,有錢的人也沒有想在黃金和白銀之手將人民幣兌換。然而,這樣低的價格是不低到不合理的程度,也考慮到利益交換的幾次增加交流與價格的上漲,牌照費。 1949年底,上海的債券被稱為銀元金超過108萬北京打電話超過22萬件。 1950年3月價格穩定,國家適當提高黃金和白銀的匯率,加上人民幣匯率穩定,國債的數量顯著增加的價值被稱為黃金和白銀。以廣東省為例,1950年期債券(轉換和發生在下半年,71.1%)7,455,000兩黃金,銀元,1,012,000(轉換和發生在下半年,73.7%),銀53236000 2(在今年下半年的債券佔98.2%,被稱為)。
3,人民幣下鄉,農村市場的佔領。
國民黨政府實施嚴重通貨膨脹的政策,指出農村地區的抵制態度,拒絕使用紙幣,在市場上交換的硬通貨銀元,或以貨易貨的實施在許多領域的食品和布迅速貶值成為交換的一般等價物。 1949年4月,解放軍過河解放戰爭前的第一次解放農村包圍城市,然後解放了這座城市。因此,在金融和貿易方面,人民幣的第一個國家紮根在了地上,一個城市的解放,人民幣佔領市場,恢復城鄉交流,都比較容易。過江以後,情況就不同了,因為我們的先發制人的城市,後農村,城市和農村地區占銀元市場,村裡不僅沒有幫助城市實現人民幣和實現人民幣也非常困難。在北方,即使是老解放區,由於對人民幣的貶值也是農村的以貨易貨的比例。如果在解放後,人民政府城市使用行政手段,迅速而有效地禁止黃金和銀流通的人民幣,並迅速佔領了市場,然後,一個巨大的新的區農村經濟手段的人民幣佔領和擴大市場最好的選擇,主要是因為行政命令,不僅實施成本太高,而且會導致以貨易貨的比例增加。的有效實施經濟器械的人民幣作為先決條件上的基本穩定價值,因此,採取由人民政府促進人民幣鄉村的措施和在人民幣真正深入到廣大的農村地區,農村市場的佔領,在三月1950年統一後的財務。以下三個方面:首先,稅收,各種稅收和政府徵收的費用,在農村,除了公糧外,徵收元,以促進政府的經濟措施,以促進農村人民幣流通的人民幣,通過農業信貸和電荷交換(埠間押匯,進口與出口融資業務),使人民幣向農村地區大力開展商品交換在城市和農村地區,農村,鼓勵工業和收購大量的農副產品,而不是銀元,人民幣和實物交換,佔領農村市場。經過三年的經濟手段1950-1951年,財政,金融,貿易促進,的銀元是基本的退出市場,以貨易貨的比例已大大降低,人民幣最終達到到農村。據一些調查顯示,1950年3月以前統一的財務,人民幣並沒有被佔用,在新解放區農村地區,老區農村地區的流動性是非常有限的,估計到1952年底,根據農民人民銀行總行舉行的人民幣已經達到110000億元,占當時人民幣流通總量的40.4%。 [7]
4,少數民族地區。病人的政策??,穩步推進。對於少數民族地區,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和人民政府採取完全不同的政策,充分考慮少數民族的利益和習慣。
1950年,西北和西南的少數民族地區的少數民族群眾長期形成的心理和習慣決定的,應該的試用運動銀元的照顧,直到條件成熟時,再逐步兌換人民幣。例如,同年,管理的銀元措施「西北軍政委員會」8月(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的批准)的規定,即:(1)甘肅,寧夏,青海和部分應繼續堅決實施禁止銀元循環既定的政策,僅甘肅拉不楞區,阿拉善地區的寧夏,青海西南少數民族地區,試用銀美元和人民幣同時流通,然後逐步擴大的人民幣市場經濟為基礎的輔助,只要條件成熟(您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然後行禁止銀元。 (2)銀的試用美元流通區,為了以加強的中央控制和管理的政府銀元,可以被認為是由人民銀行牽頭已成立(吸收當地威信參加)的「貨幣兌換」中按照當地銀元的市場價格和人民幣自由交易的濃度保持人民幣或銀元相互需要解決的困難。如在該地區的銀元缺乏,只允許向人民銀行計劃Swap交換區,與其他公共和私營單位不得自由而攜帶。 (3)暫准銀元該地區的國營貿易公司及其他國有企業(郵政,交通等)和稅務機關的自由流動將被禁止接受銀元,以支持穩步擴大人民幣流通的范圍,但是,國有貿易公司收購土著人,視具體情況而定,可用的銀元。 (4)為了實現人民幣下鄉,組織的經濟勢力,削弱了銀元流通的市場基礎,國營貿易公司和人民銀行必須盡一切努力來擴大自己的業務。 (5)試用中銀美元流通區和禁區?的邊界,應加強反走私工作的銀元。 [8]
1953年開始,西南試用少數民族地區(不包括西藏),銀元價格銀元流通中直不穩定,貨幣,人民幣流通的范圍開始擴大,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選擇人民政府方法有以下兩種類型:一類是要遵循的持續壓迫銀元價格所採取的辦法,再一次的債券被稱為只獲得了進入釋放,消除銀流通,二是目前的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銀元平價的基礎上穩定貨幣市場,以進行商品交換,所以的少數民族逐漸轉變最喜愛的硬幣精神設立人民幣的信譽,未來條件完全成熟的情況下,完全同意的少數族裔人士,單一貨幣的時機已經成熟。 1953年2月25日,中國總部人民銀行建議中央政府已經採取的方法年3月7中央批准報告同意的頭辦公室,中國人民銀行提出:的少數民族地區的金融,貿易政策應被採取穩步推進政策的少數族裔人士(包括當地商人和上層)。不應該操之過急,特別是內地的方式移動到少數民族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要求等混合使用銀美元和人民幣,本報告的基礎上,合理調整人民幣和銀美元的比價。
非外國貨幣在市場上流通,加強外匯管理
正如前面提到的,在舊中國貨幣混亂,廣??泛流通的外幣,特別是解放戰爭後期,國民黨政府的貨幣信用崩潰大鈔,港元及其他外幣主要以流通方式。美元的鈔票在流通,主要在北平,天津,上海,武漢等主要城市,特別是上海注冊香港主要流傳於中國南部,廣東,福建等地,幾乎是香港的世界。
針對上述情況,各地解放以後,人民政府立即加強外匯管理,發展外匯管理辦法,禁止所有外國在中國市場上流通的貨幣。它也提供了:無論是中國或外國國民持有外幣,必須是需要許可證溢價人民銀行中國或指定機構和變成為人民幣的期限內,或為外國貨幣的存款,外匯,證書中國人民銀行存款;由於正式商務或旅遊交流機構對進入中國境內外國貨幣及票據持有位於成人民幣或外國貨幣存款的邊界,外匯業務,包括國際貿易結算,國際交流,外匯交易,必須通過中國銀行指定的銀行操作,或在其監督下。
外幣轉換和地點,大致分為兩個階段。在1949年初,天津解放建國前的第一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工作是收兌外幣的美元票據,其他主要城市在中國北方,華東,中南,解放廣州市於1949年10月至1950年年底。第二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工作是在南中國的城市和農村地區,在西南邊境地區,國外廣泛流傳的贖回。
在第一階段,一方面,人民的政府,打擊外匯黑市上,另一方面採取貼現存款吸收外幣存款,由於行政和經濟杠桿雙管齊下效果良好。到1949年年底天津103萬美元,混紡,970,000港元,相當於120萬美元的其他外幣;上海混合7580000美元,1,490,000港元,吸收各種外匯存款和外幣存款總額為12420000美元,572至HK $ 65萬英鎊。 [9]
在第二階段,禁止的驅逐和贖回的美元外幣流通工作更加困難。 HK巨大數量的解放廣州1949年10月年2月1950年,人民政府HK $ HK迅速出的市場,需要一個堅決杜絕擠占的主要交換,補充的指引(如大量債券被稱為會導致價格飆升),香港成為黑市和促進他們返回香港及海外。 1949年11月18日,廣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宣布:人民幣合法的貨幣,完糧稅,所有公共和私人資金的收集和支付,價格計算,占票據合同,應基於非外幣的計算和結算的人民幣在市場上流通的,但一般去鄉下HK循環,轉換將需要一些時間,保費由人民銀行暫准使用。同時,人民政府還推出了宣傳和教育活動,拒絕使用外國貨幣。為了到打擊的香港黑市場,穩定的財務狀況,人民政府年12月4地下銀行,剃刀門??楣大掃盪,並繳獲170地下銀行剃刀門楣498文件一個沉重打擊的香港黑市場,在黑市場的12月4港元人民幣奇偶郁悶1:3333至1:1540年12月10百萬元(同期人民銀行的牌價為1:1500)。的斗爭的結果,人民幣是唯一的法定貨幣市場的流動性,消除香港黑市的大本營 - 地下錢庄,剃刀門楣「,並拒絕使用外國貨幣的宣傳和教育群眾。
2個月後,在1950年,人民幣流通擴大交通恢復,使政府掌握更多的供應和基本上已禁止HK循環。在這種情況下,1950年2月3日,廣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宣布:禁止HK循環。同時,人民銀行將交換改善,以便利的轉換和地方的牌照費,外幣存款和頒布優待辦法允許自有外匯或優惠待遇匯款牌照費提取人民幣,外幣存款的分流。隨後,廣東省也宣布禁止HK循環。統一價格財經1950年3月以後,由於實施「三級」的政策,貨幣穩定,香港黑市奇偶人民銀行的控制下,人民幣的溢價已經完全占據了城市市場。這一時期的貨幣統一的主要任務是大量的債券被稱為HK機構人民幣鄉村。以廣州為例,在3月中旬後的日常HK贖回,比3月中旬的每日最高金額增長了100倍。僅在1950年,廣東省的債券被稱為,HK9000美元元,716500元大鈔。據估計,1950年9月結束,住在南部的民間HK不到原來的五分之一,人民幣已完全被佔領的城市和農村流通市場。
『伍』 新中國成立以來有幾次舊幣換新幣的事件
嚴格意義上來說,只有一次舊幣換新幣。
時間是1955年3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開始發行第二套人民幣,新幣與舊幣的兌換比率為:1:10000,也就是一萬元第一套人民幣兌換新幣一元。
1955年幣制改革原因:
1、解放前連續多年的通貨膨脹遺留的影響沒有完全消除,第一套人民幣的面額較大,以萬元為單位,不利於商品流通和經濟發展,給人民生活帶來很大不方便。
2、解放戰爭時期帶給國民經濟的影響已基本消除,工農業生產迅速恢復和發展,商品經濟日益活躍,市場物價也已經穩定。
3、國家財政在收支平衡,商品庫存充足,黃金儲備連年增加
因此,迫切需要一個獨立、統一的貨幣制度。
兌換比率:新幣與舊幣兌換比率為1:10000。
(5)建國前貨幣和建國後貨幣怎麼兌換擴展閱讀:
第二套人民幣和第一套人民幣摺合比率為:第二套人民幣1元等於第一套人民幣1萬元。
1955年3月1日公布發行的第二套人民幣共10種。1964年4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關於收回三種人民幣票券的通告》,決定從1964年4月15日開始限期收回蘇聯代印的1953年版的3元、5元和10元紙幣,1964年5月15日停止收兌和流通使用。
第二套人民幣在設計、印製發行工作中,得到了周恩來、陳雲等中央領導同志的極大關懷和高度重視。他們親自審查了整個設計方案。
在設計時,採納了周總理提出的許多具體的、寶貴的修改意見,使第二套人民幣設計主題思想明確,印製工藝技術先進,主輔幣結構合理,圖案顏色新穎。
第二套人民幣主景圖案內容體現了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風貌,表現了中國共產黨革命的戰斗歷程和各族人民大團結的主題思想。
鈔票式樣打破了原有的固定的四邊框形式,採用了左右 花紋對稱的新規格;票面尺幅按面額大小分檔次遞增;整個圖案、花邊、花紋線條鮮明,精密、美觀、活潑,具有民族風格。
第二套人民幣在印製工藝上除了分幣外,其他券別全部採用膠凹套印,其中角幣為正面單凹印刷;1元、2元、3元和5元紙幣採用正背面雙凹印刷;10元紙幣還採用了當時先進的接線印刷技術。
第二套人民幣的凹印版是以中國傳統的手工雕刻方法製作的,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其優點是版紋深、墨層厚,有較好的反假防偽功能。
因此,第二套人民幣發行後立即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歡迎,稱贊這套人民幣好看、好認、好算、好使。實踐證明,第二套人民幣成為中國第一套完整、精緻的貨幣,對健全中國貨幣制度,促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陸』 1955年3月1日中國新幣與舊幣的兌換比例
1955年3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開始發行第二套人民幣。 新舊人民幣匯率為1:10000。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了五套人民幣。 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成立時,開始發行第一套人民幣; 第二套人民幣於1955年3月1日發行; 第三套人民幣於1963年4月15日發行; 第四套人民幣於1987年4月27日發行。目前市場上流通的主要是第四套人民幣,還有一些第三套人民幣。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68號,中國人民銀行自1999年10月1日起明橘陸續在全國發行第五套人民幣。第五套人民幣有八種面額:100元 、50元族槐桐、20元、10元、5元、1元、50角、1角。
拓展資料
人民幣(RMB)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中國人民銀行是國家管理人民幣的主管機關,負責人民幣的設計、印製和發行。人民幣的單位為元,人民幣的輔幣單位為角、分。1元等於10角,1角等於10分。人民幣符號為元的拼音首字母大寫Y加上兩橫即「¥」
第五套人民幣繼承了中國印刷技術的傳統經驗,借鑒了國外紙幣設計的先進技術。 大大提高了其防偽性能和對貨幣處理現代化的適應。 第五套人民幣正面採用建國初期毛澤東同志頭像,底部採用中國著名花卉圖案,背面主要山水圖案為 人民大會堂、布達拉宮、桂林山水、長江三峽、泰山、杭州西湖。 通過選擇具有民族特色的代表性兆坦圖案,充分展示我們偉大祖國的悠久歷史和壯麗山河,弘揚偉大的民族文化。
第五套人民幣還應用了多項成熟的、國際先進的防偽技術。 主要包括:光變油墨印刷、編碼熒光油墨印刷、隱形面額號碼、橫豎雙號、雙色橫號、陰陽互補對印刷圖案、膠印微字、紅藍彩色纖維、凹印手 線、防復制標記、白水印等多項防偽技術。 此外,還有許多專家級的防偽技術。 與第四套人民幣相比,第五套人民幣防偽技術的一個重要突破是增加了機讀技術,方便現代機具的分揀和處理。
『柒』 解放戰爭期間解放區發行的貨幣與法幣是怎樣兌換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的貨幣統一
從中國歷史上看,每一個新興王朝在實現統一後的首要經濟措施就是貨幣統一。從現代政府來看,貨幣統一更是其獨立統一的前提和調控經濟的首要條件。新中國建立前後,黨和人民政府是在什麼條件下、怎樣實現貨幣統一的,應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可惜這方面的研究還很不夠,有待進一步深入。本文試圖對此作些初步論述,以期拋磚引玉。[1]
一、 舊中國貨幣混亂狀況
鴉片戰爭以後,由於帝國主義侵略和封建勢力阻礙,中國的現代化道路十分坎坷,從衡量國家獨立統一程度的貨幣發行和流通來看,在1949年以前,中國尚出於分裂、落後、政治經濟發展極為不平衡的混亂狀態。
清末以來,隨著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封建政治的解體,我國的幣制即開始陷入混亂狀態。1935年國民黨政府幣制改革以前,市場上除了銀兩、銀元混用外』不少地方銀行(主要為省行)、外國銀行、私營行庄也都發行過在市場上流通的紙幣(尚不包括各革命根據地和偽滿蒙政權發行的貨幣)。僅就銀元來說,就有鷹洋(因上有鷹的圖案而得名,又稱「墨西哥洋」)、龍洋(因上面有龍的圖案而得名,清政府鑄造)、大頭銀洋(又稱「袁大頭」,上有袁世凱頭像,北洋政府鑄造)、船洋(因上面有帆船圖案而得名,南京國民黨政府鑄造),此外還有英國、法國、日本過去發行的銀元;如果再算上地方政府鑄造的成色低的各種銀元,其種類達幾十種之多。
1935年國民黨政府的幣制改革,試圖結束混亂,實現貨幣統一,使我國的貨幣走上現代制度。但是不久爆發的日本全面侵華戰爭,不僅使國民黨的貨幣統一落空,而且法幣(紙幣)的發行,反而為國民黨政府實行通貨膨脹政策提供可能。從1936年6月到1949年5月,國民黨政府的貨幣發行額增加了1445億餘倍。劇烈的通貨膨脹必然導致物價飛漲。打個比方,1937年6月,全國法幣發行量為14.1億元,此時如果一個人有12億元法幣(按兌換比價摺合銀元 元),這筆錢幾乎等於國民黨政府的貨幣發行總量;但是到1942年,則變成中儲券(汪偽政權發行的紙幣,強迫人民按與法幣1:2的比價兌換)6億元,1945年10月又變成法幣300萬元(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政府在淪陷區按中儲券與法幣200:1的比價收兌中儲券)。而到1948年8月國民黨政府實行第二次幣制改革時(用金元券取代法幣,按1:300萬比價收兌),只變成1元金元券了,按當時物價可買5升米;從1948年8月到1949年5月,物價又上漲了6441326倍,1元金元券的購買力只相當於9個月前的0.000000155元,這時連一粒米也買不到了,一粒米的價格以變成130金元券了。[2]
如此劇烈的通貨膨脹,必然導致拋棄這種紙幣。抗戰勝利以後,在國民黨統治區,盡管國民黨政府實行幣制改革和禁止金銀、外幣流通,強迫人民將其兌換成國民黨政府發行的紙幣,但是並不能阻止金銀、外幣的廣泛流通。在城市,金銀、外幣實際上已經取代了金元券成為市場流通中的等價物;在鄉村,由於銀元、銅幣等硬通貨不足,以物易物在市場流通中的比重越來越大,糧食、布匹在許多地方成為市場交換的等價物。
劇烈的通貨膨脹也為外國貨幣佔領我國市場打開了大門。除了美鈔、港幣廣為流通外,在市場上還流通著英鎊、法郎、叨幣(新加坡幣)、越幣、葡幣、印度盧比、緬幣等各式各樣的外幣,除蘇聯及東北亞國家外,幾乎周邊國家和華僑較多國家的貨幣在中國市場流通中都被派上用場。據估計,在 1949年全國解放前夕,在中國流通的美鈔約有3億美元,港幣約有5.8億港元。港幣發行量的半數流入了華南。
二、人民幣的誕生和關內解放區貨幣的逐步統一
1、人民幣產生的背景。
1947年7月,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反攻,這是中國革命的歷史性轉折,全國性勝利已經為期不遠。隨著中國革命轉入戰略進攻,晉綏、晉察冀、晉冀魯豫和山東解放區逐漸連成一片。為了適應革命形勢的發展需要,在中共中央的領導下,籌劃組建「中央銀行,發行統一的貨幣」的工作遂提上議事日程。1947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在批復華北財經辦事處的報告中指出:「目前建立統一的銀行有點過早,進行准備工作是必要的,至於銀行名稱,可以用中國人民銀行。」1947年11月,華北財經辦事處確定有南漢宸負責組織中國人民銀行籌備處。經過一年的調研、協商、准備,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在河北省石家莊市宣告成立(由原華北銀行、北海銀行、西北農民銀行合並而成),並從即日起發行中國人民銀行鈔票「人民幣」。當時確定發行人民幣的任務是統一各解放區的貨幣,同時作為新中國的本位幣。人民幣的發行方針是「適當穩定」。即要根據各地區生產和商品流通情況以及市場貨幣松緊的程度,有計劃地慎重地將人民幣投入市場。
2、關內解放區貨幣的逐步統一。
中國人民銀行成立和人民幣發行以後,立即開展了關內解放區的貨幣統一工作。1948年12月1日華北人民政府關於建立中國人民銀行和發行人民幣的布告即指出:「於本年十二月一日起,發行中國人民銀行鈔票(下稱新幣),定為華北、華東、西北三區的本位貨幣,統一流通。所有公私款項收付及一切交易,均以新幣違本位貨幣。新幣發行後,冀幣(包括魯西幣)、邊幣(晉察冀)、北海幣、西農幣(下稱舊幣)逐漸收回。」[3]
為了在貨幣統一過程中不使人民群眾的利益遭受損失,人民政府採取了「固定比價,混合流通,逐步收回,負責到底」的方針,有計劃按步驟地將各解放區發行的貨幣逐步收回。統一的辦法主要有以下兩種:
(1)固定比價,混合流通。1948年12月發行人民幣時,華北人民政府根據各解放區的物價水平,規定了人民幣與冀難幣、晉察冀邊幣、北海幣、陝甘寧商業流通券的合理比價,並停止了上述各地區貨幣的發行,要求各地銀行按照規定比價逐步收回上述貨幣。天津解放前後,華北人民政府再次公布人民幣對各解放區貨幣的固定兌換比價(有的是重申,有的是新規定)。例如:對中州幣是1:3;對冀南幣、北海幣、華中幣是1:100;對長城銀行券是1 200;對晉察冀邊幣、熱河省銀行券是1:1000;對西農幣、陝甘寧商業流通券是1:2000;對冀熱遼邊幣是1:5000。這些比價,與當時市場流通中形成的自然比價基本上是一致的。
採取固定比價、混合流通的過渡辦法,可使各地區之間原來被割斷的經濟關系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既方便了群眾兌換和流通,也不致引起市場震動。但是,這種辦法又是靈活的。在平津戰役期間,為了適應站著的需要,中國人民解放軍曾規定暫准東北銀行券、冀南幣作為人民幣的輔幣在平、津地區流通,其他解放區的貨幣則不準進城流通使用。平津戰役勝利結束後,華北人民政府於1949年4月15日宣布:停止東北銀行券和冀南幣在平、津地區流通,並限期進行收兌。與此同時,華北人民政府與東北人民政府在山海關建立了聯合辦事處,掛牌兌換華北、東北兩地的貨幣,實行通匯,以便利兩個地區之間的往來。
(2)按規定比價全部收回各解放區行的貨幣。為了消除一些人擔心各解放區發行的貨幣過了兌換期限會停兌作廢的疑慮,,中國人民銀行總經理南漢宸於1949年1月10日發表談話保證:「人民政府不但對人民銀行新幣負責,而且對一切解放區銀行過去發行的地方貨幣負責。將來我們收回地方貨幣的時候,一定按照現在所規定的比價收兌,兌到最後一張為止。」[4] 隨後,中國人民銀行對收兌各解放區貨幣的工作作了多次布置,並規定凡持有解放區貨幣者,在兌換期限以後仍可到人民銀行按規定原比價兌換。以後,人民政府不但對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解放區所發行的貨幣負責收回,而且對土地革命時期根據地銀行發行的貨幣、期票、公債也按合理的比價收回。
到新中國成立前夕,人民政府通過銀行業務、財政徵收、貿易回籠等方式,陸續收回了關內各解放區發行的貨幣,華北、西北、華東和中南大部分地區的貨幣已經統一為人民幣,為新中國的貨幣統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收兌和肅清國民黨政權發行的貨幣
早在人民幣發行之前,各解放區即與國民黨政府發行的紙幣開展過有效的貨幣斗爭。在1947年夏秋轉入戰略反攻至1948年11月沈陽解放前這段時間,解放區的對敵貨幣斗爭主要表現為排擠蔣幣,即限期禁止蔣幣流通,同時組織力量將蔣幣推向國民黨統治區換回物資。
1949年1月平、津解放以後,對蔣幣則以兌換為主,排擠為輔。1949年1月1日天津解放後,市軍管會立於16日頒布通告,規定自即日起,金元券可以流通10天,在此期間按人民幣對金元券1:6的比價予以兌換。2月2日,北平軍管會也發布通告,規定自即日起金元券可以流通20天,在此限期內,人民群眾有拒用金元券及議定比價的自由。政府的收兌比價為1:10,但是勞動人民可以按1:3的優待比價每人兌換金元券500元。為了做好收兌工作,北平市人民銀行在市內設立了247處兌換點,組織了5000多人做收兌工作,結果僅用18天即順利完成了收兌工作,共收兌金元券8億多元。在兌換期內,人民政府准備了大批糧食、食油、煤炭等物資,源源不斷地運進天津、北平,使廣大人民可以用兌換到的人民幣購買生活必需品,不僅樹立了人民幣的信譽,也安定了人民的生活。在限期收兌金元券的同時,人民政府還採取了把金元券排擠出解放區的辦法。天津市人民政府規定,凡持有金元券10萬元以下者,可向人民銀行申請登記,開給金元券攜帶證,憑證可攜帶金元券到國統區;同時 放寬對進入解放區物資的限制,以鼓勵人民群眾把金元券運到國統區換回物資。
隨著金元券的迅速貶值,人民政府在新解放區也將兌換比價不斷調低,收兌期限也越來越短,一般不超過10天。4月23日南京解放後,兌換比價為1:2500,期限為10天;5月27日上海解放時,鑒於國民黨政府已土崩瓦解,人民政府遂採取了無限制無差別的收兌方針,規定人民幣與金元券的比價為1:10000,並在市內設立了369個兌換點,僅用7天即完成收兌工作,共收兌金元券36萬億元,占國民黨政府金元券發行總量的53%。
1949年7月,潰逃中的國民黨政府又在廣州、重慶發行「銀元券」,企圖最後一次利用紙幣劫掠大陸人民的財富。對此,中共中央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名義宣告,今後在新解放區,銀元券一律作廢,不再收兌;並號召國統區人民團結一致,拒用銀元券,從而加速了銀元券的崩潰。但是,在華南和西南解放以後,為了減輕人民的損失,人民政府還是限期收兌了銀元券。如重慶解放以後,軍管會宣布按人民幣100元兌換銀元券1元的比價收兌,僅10天即收兌完畢。共收兌銀元券1017萬元,摺合人民幣101700萬元。[5]
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勝利渡江後,解放戰爭改變了過去先解放鄉村後佔領城市的辦法,而是隨著人民解放軍的迅速推進,首先佔領處於統治地位的城市。而此時的江南廣大農村,由於對國民黨政府的惡性通貨膨脹深惡痛絕,金元券、銀元券等紙幣基本被排斥,代之以銀元、銅元甚至以物易物。因此,江南解放以後,對農村來說,只是人民幣如何去佔領的問題。
四、禁止金銀計價流通和私相買賣
1、金銀計價流通情況及原因。
建國以前,由於國民黨政府實行了惡性通貨膨脹政策,其發行的法幣、金元券等紙幣在解放戰爭後期信譽一落千丈,金、銀等硬通貨重新回到流通領域,尤其是銀元,由於過去曾廣泛流通、民間貯藏較多,遂重新成為市場上計價流通的主要貨幣,其需要量也越來越大。由於銀元自1948年以後逐漸成為主要流通手段,其價格也不斷上漲,速度往往超過一般商品。以上海為例:1949年1—5月批發物價上漲78307倍,而銀元則上漲了112971倍,黃金60682倍,美鈔80553倍。就全國看,銀元的價格是其本身價值的2至3倍,這在舊中國的歷史上是空前的。抗戰前一兩黃金可換110枚銀元,而1949年5月只換30至40枚銀元了。
1949年各大城市解放後,由於解放戰爭正在進行,人民政府的支出大於收入,人民幣也不得不實行逐漸膨脹的辦法,1949年4月底人民幣發行總量為607億元,7月底達到2800億元,11月達到20000億元,1950年2月底達到41000億元,3月份則達到49100億元,。雖然人民幣的流通范圍不斷擴大,但通貨膨脹仍然不可避免,從1949年1月到1950年2月(3月統一財經後物價即下降),全國13個大城市批發物價指數上漲91.11倍;天津1949年2月至1950年2月,麵粉、小米、小麥、20支紗、白細布五種商品價格綜合上漲103.7倍。由於人民幣幣值不穩,加上舊中國造成的人民不信任紙幣的心理,人們仍然願意使用和保存金銀等硬通貨。同時,國民黨政府的長期惡性通貨膨脹還造成了一個龐大的金融投機勢力,即當時所謂的「農不如工,工不如商,商不如囤,囤不如金」,據估計,1948年僅上海一地參與金融投機活動的人數就達50餘萬(主要為買賣金銀,即俗稱「黃牛」和銀元販子),北平市的街頭,也到處都是銀元販子。各大城市解放之初,眾所周知,這些金融投機勢力仍很活躍。因此,人民幣的主要對手不是國民黨發行的貨幣,而是金銀美鈔,尤其是銀元。
2、禁止金銀計價流通,嚴厲打擊銀元投機活動。
為了有效制止金融投機,使人民幣盡快驅逐金銀,佔領市場,同時又不至引起人民幣過量發行,人民政府採取了禁止金銀流通和低價兌換的凍結政策。
為了制止金融投機,穩定物價,各地人民政府在頒布禁止金銀計價流通私相買賣的法令後,即組織行政力量和人民群眾嚴厲查緝金銀投機活動。 1949年3月4日,北平市軍管會查輯銀元黑市,在3天內拘捕銀元販子380人。而人民幣與銀元的最大較量則發生在江南解放以後的華東地區。早在人民解放軍渡江以前,以南京、上海、杭州為重心的華東地區已經成為銀元的天下,金元券事實上成為銀元的輔幣。江南解放以後,金元券「不打自倒」,而盤踞市場已久的銀元則成為人民幣的主要敵人。
1949年6月初,江蘇、浙江城市以上海為為中心,金融投機分子掀起銀元漲風。上海的投機分子以證券大樓為大本營,利用電話網與全市各個據點進行聯絡,報喊行情,哄抬價格,從6月1日至10日的10天內將銀元價格抬高了兩倍,從而帶動了物價的上漲。在這種情況下,根據中共中央「關於打擊銀元使人民幣佔領市場陣地的指示」,上海市人民政府經過周密調查和部署,於6月10日頒布《華東區金銀管理暫行辦法》,同時立即行動,在投機分子集中活動的高峰時刻,一舉查封了證券大樓,緝獲現行投機分子1000餘人,拘捕其中情節嚴重的200餘人,對其他的投機據點也一並取締。在此前後,人民政府還廣泛開展宣傳教育,發動人民群眾聲討銀元投機,堅決拒用銀元,取締了街頭巷尾的銀元黑市交易。終於使人民幣完全佔領了市場。隨後,南京、武漢、杭州等其他大城市也開展了打擊銀元的斗爭,並取得勝利。同年12月5日,廣州市人民政府組織了2000餘人,對地下錢庄和炒賣金銀、外幣攤檔(當地稱其為「剃刀門楣」)集中的地段進行了大清查,查獲地下錢庄170家、「剃刀門楣」498個,對1016個投機分子分別給予懲處或教育釋放。
在解決取締銀元買賣和嚴禁金銀計價流通的同時,各地人民政府還採取了由人民銀行掛牌收兌金銀的辦法。由於社會上金銀較多,為了不致因兌換而大量增加市場上的人民幣,加劇通貨膨脹,人民政府實行了低價凍結政策(西南地區解放以後,由於該區銀子較多而人民政府掌握的物資不夠多,為避免沖擊市場,索性暫時不予收兌金銀),即人民銀行的兌換牌價較大幅度低於黑市價格,從而使富人不願將手中的金銀去兌換人民幣而願意保存起來。但是這種低價也不是低到不合理的程度,同時也考慮到兌換者的利益,隨著物價上漲,幾次調高兌換牌價。到1949年底,上海收兌銀元108萬多枚,北京收兌22萬多枚。1950年3月物價趨於穩定以後,國家適當提高了金銀兌換比價,加上人民幣幣值穩定,國家收兌的金銀數量大增。以廣東省為例,1950年一年共收兌黃金745.5萬兩(其中下半年收兌的佔71.1%),銀元101.2萬枚(其中下半年收兌的佔73.7%),純銀5323.6萬兩(其中下半年收兌的佔98.2%)。[6]
3、促使人民幣下鄉,佔領農村市場。
由於國民黨政府實行劇烈通貨膨脹政策,紙幣迅速貶值,農村的抵制辦法就是拒用紙幣,在市場交換中使用銀元等硬通貨或者實行以物易物,糧食和布匹在許多地區成為交換的一般等價物。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渡江以前,解放戰爭是先解放鄉村並包圍城市,然後再解放城市。因此,在金融和貿易方面,人民幣就先在鄉村生了根,城市一解放,人民幣佔領市場、恢復城鄉交流,都是比較容易的。渡江以後,情況則不同了,由於我們是先佔城市,後占鄉村,而城鄉均是銀元市場,鄉村非但不能幫助城市推行人民幣,而且本身人民幣的推行也十分困難。即使在北方的老解放區,由於人民幣也在貶值,鄉村中的實物交換所佔比重也較大。如果說在城市解放後,人民政府是用行政手段快速有效地禁止了金銀流通,使人民幣迅速佔領了市場;那麼對於幅員廣大的新區農村來說,以經濟手段為主使人民幣佔領並擴大市場則是最佳選擇,因為行政命令為主不僅實施成本過高,而且會導致實物交換比重的增加。經濟手段的有效實施是以人民幣幣值基本穩定為前提條件的,因此,人民政府採取的促使人民幣下鄉措施和人民幣真正深入廣大農村、佔領農村市場,則是在1950年3月統一財經之後。政府促使人民幣下鄉的經濟措施主要有以下三種:一是稅收,即政府在鄉村徵收的各種稅費,除公糧外,一律徵收人民幣,以促使人民幣的流通;二是通過農貸和押匯(埠際押匯和進出口押匯),使人民幣深入農村;三是通過大力開展城鄉物資交流,即鼓勵工業品下鄉和大量收購農副產品,使人民幣取代銀元和實物交換,佔領農村市場。經過1950至1951年的上述財政、金融、貿易三大經濟手段的促進,銀元基本退出市場,以物易物的比重也大為縮 小,人民幣終於深入到農村。據個別調查,1950年3月統一財經以前,人民幣尚未佔領新解放區農村,老解放區農村的流通量也很有限;而到1952年底據人民銀行總行估算,農民持有的人民幣已達11萬億元,占當時人民幣流通總量的40.4%。[7]
4、對少數民族地區實行耐心等待、穩步前進的政策。對於少數民族地區,中共中央和人民政府則採取了完全不同的政策,充分照顧到少數民族的利益和習慣。
1950年,西北、西南都曾決定在少數民族地區,應照顧少數民族群眾長期形成的心理和習慣,暫准行使銀元,待條件具備後再逐步用人民幣收兌。例如同年8月西北軍政委員會制定的「管理銀元辦法」(經中財委批准)即規定:(1)甘肅大部、寧夏、青海部分地區仍應繼續堅決貫徹禁絕銀元流通的既定政策,僅甘肅拉卜楞區、寧夏阿拉善區、青海西南部等少數民族聚居地區,暫准銀元與人民幣同時流通,然後再逐漸以經濟為主輔助人民幣市場的擴大,俟條件成熟時(可能需要數年)再行禁止銀元。(2)在暫准銀元流通的地區,為了加強政府對銀元的統一掌握與管理,可考慮有人民銀行領導成立(吸收當地有威望人士參加)「貨幣交易所」按照當地銀元與人民幣的市價進行集中的自由交易,以解決持有人民幣或銀元者相互需要之困難。如該地區銀元缺乏,只准人民銀行有計劃以匯兌方式向該區調劑,其他公私單位都不準自由攜往。(3)暫准銀元自由流通地區的國營貿易公司及其他國營企業(郵政、交通等)和稅務機關一律禁止收受銀元,以支持人民幣流通范圍的穩步擴大;但是國營貿易公司收購土產時,視具體情況,可用銀元。(4)為了推行人民幣下鄉、組織經濟力量、削弱銀元流通的市場基礎,國營貿易公司和人民銀行必須盡力擴大業務。(5)在銀元暫准流通區與禁止區的交界地帶,應加強銀元的緝私工作。[8]
1953年初,西南暫准銀元流通的少數民族地區(不包括西藏)銀元價格下跌、幣直不穩,人民幣流通范圍開始擴大,在這種情況下,人民政府可以選擇的辦法有以下兩種:一是沿用所採取的辦法,繼續壓迫銀元價格下降,然後一次收兌或只收進不放出,肅清銀也流通;二是在目前基礎上,通過穩定人民幣與銀元的比價來穩定貨幣市場,以開展物資交流,從而使少數民族逐漸轉變喜愛硬幣心理,建立人民幣威信,在將來條件完全成熟、少數民族完全同意的情況下,才水到渠成地統一貨幣。1953年2月25日,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建議中央採取後一種辦法,3月7日中央批復同意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的報告,提出:對少數民族地區的金融、貿易政策應採取穩步前進而對少數民族(包括本地商人及上層分子)有利的方針。切忌躁進,尤不可將內地辦法搬進少數民族地區實行,並要求其他混合使用銀元和人民幣的少數民族地區,亦照此報告合理調整人民幣與銀元的比價。
五、嚴禁外幣在市場上流通,加強外匯管理
如前所述,舊中國貨幣混亂、外國貨幣廣泛流通,特別是解放戰爭後期,由於國民黨政府的貨幣信用崩潰,美鈔、港幣等外幣更是成為流通領域的主要計價手段之一。美鈔主要流通於北平、天津、上海、武漢等大中城市,尤以上海為最多;港幣則主要流通於華南地區,廣東、福建等地,幾乎是港幣的天下。
針對上述情況,各地解放後,人民政府立即加強了外匯管理,制定了外匯管理辦法,禁止一切外國貨幣在中國市場上流通。同時還規定:無論中國人還是外國僑民,凡持有外國貨幣者,必須在限期內,按規定牌價到中國人民銀行或其指定機構兌成人民幣,或者作為外幣存款換取外匯存單;因公務或旅行進入中國國境者所持有的外幣和票據,必須在中國人民銀行設在邊境的兌換機構兌成人民幣或作為外幣存款;一切外匯業務,包括國際貿易結算、國際匯兌、外匯買賣,都必須由中國銀行辦理或在其監督下由指定的銀行經營。
收兌外幣的工作,大致分為兩個階段。1949年初平、津解放到建國前為第一階段,這個階段的主要工作是收兌華北、華東、中南等大中城市中的外幣,以美鈔為主;1949年10月廣州解放到1950年底為第二階段,這個階段的主要工作是收兌廣泛流通於華南城鄉和西南邊疆地區的外幣。
在第一階段,人民政府一方面嚴厲取締外幣黑市買賣,另一方面則採取折實存款的辦法,吸收外幣存款,由於行政手段和經濟杠桿雙管齊下,效果較好。到1949年底,天津兌入103萬美元、97萬港元、其他外幣摺合120萬美元;上海則兌入758萬美元、149萬港元,吸收各種外匯、外幣存款共計1242萬美元、572港元、65萬英鎊。[9]
在第二階段,以驅逐和收兌港幣為主的禁止外幣流通工作更為艱巨。在1949年10月廣州解放至1950年2月,為了把港幣迅速逐出市場,人民政府對港幣採取了堅決肅清、排擠為主、兌換為輔的方針(因港幣數量巨大,如大量收兌將會引起物價暴漲),將港幣打入黑市,以促使其迴流香港和海外。 1949年11月18日,廣州市軍管會宣布:人民幣為合法貨幣,凡完糧納稅以及一切公私款項收付、物價計算、賬務票據契約,均須以人民幣為計算及清償本位,嚴禁外幣流通使用,但是由於港幣流通普遍、深入農村,兌換尚需時日,暫准按人民銀行的牌價使用。同時,人民政府還開展了拒用外幣的宣傳教育運動。為了打擊港幣黑市,穩定金融局面,人民政府於12月4日對地下錢庄、剃刀門楣進行了大掃盪,查獲地下錢庄170家、剃刀門楣498檔沉重打擊了港幣黑市,把港幣與人民幣的黑市比價由12月4日的1:3333元壓低到12月10日的1:1540元(同期人民銀行牌價為1:1500元)。斗爭的結果,確定了人民幣為市場流通中的唯一合法貨幣;鏟除了港幣黑市的據點——地下錢庄、剃刀門楣;並對人民群眾進行了拒用外幣的宣傳教育。
1950年2月以後,由於人民幣流通范圍擴大,同時交通的恢復也使政府掌握了較多的物資,基本具備了禁止港幣流通的條件。在這種情況下,1950年2月3日,廣州市軍管會宣布:禁止港幣流通使用。與此同時,人民銀行將兌換牌價提高,以利收兌;並頒布優待外幣存款辦法,准許外幣存款移作自備外匯或按優待僑匯的牌價支取人民幣。隨後,廣東也先後宣布禁止港幣流通。1950年3月統一財經以後,由於實行「三平」政策,物價幣值都趨於穩定,港幣黑市比價已為人民銀行的牌價所控制,人民幣已經完全佔領了城市市場。這個時期貨幣統一工作的主要任務是大量收兌港幣、組織人民幣下鄉。以廣州市為例,3月中旬以後每日的港幣收兌量比3月中旬以前每日最高量增加了100倍。僅1950年一年,廣東省就收兌港幣9211.3萬元、美鈔71.65萬元。據估計,到1950年9月底,停留在華南民間的港幣已不到原來的五分之一,人民幣已經完全佔領了城鄉流通市場。
六、中國大陸貨幣統一的實現
1949年至1950年的貨幣統一行動,並不是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的。它只是集中於關內的廣大地區,而對較早解放的東北、內蒙和剛解放的新疆並沒有實施貨幣統一,三個地區仍然行使其原有的地方貨幣,中央人民政府沒有急於實行全國貨幣的統一。這個決策是相當英明正確的。
1、東北和內蒙地區的貨幣統一。
1949年和1950年初,關內廣大地區隨著解放戰爭的勝利推進而開展了貨幣統一,同時人民幣也因戰爭原因而不斷貶值,解放區的物價呈現出較大幅度的波動。而此時的內蒙和東北則因解放較早(內蒙於1948年 月全境解放,東北則於1948年11月全境解放),提前進入國民經濟恢復階段,物價基本穩定下來。以東北為例,1945年12月至1948年12月,東北解放區的物價上漲422倍,而1948年12月至1949年12月,按10城市的批發物價計算,其上漲幅度僅為62%,其中旅大地區的物價總水平還略有下降。如果用幣值尚未穩定的人民幣取代東北、內蒙的地方貨幣,勢必要造成兩地的物價隨關內物價波動,從而對兩地的經濟恢復
『捌』 改朝換代之後政府怎麼解決老百姓手中的錢幣
一般與前朝錢幣並行一段時間,慢慢回收,或限期兌換新幣禁用老幣。在民間那個錢幣質量好厚重就會繼續在民間通行。清朝時期依然在錢幣中夾雜唐宋時期的鑄幣。現出土的大量窖藏錢幣都有混雜的各朝錢幣。
『玖』 民國到新中國貨幣怎麼處理的
1949年4、5月,南京、上海相繼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攻佔,人民政府在6月起宣布停止民國紙鈔------金圓券流通,以金圓券10萬元兌換人民幣1元的比率,收回後銷毀。國民政府遷到廣州後曾繼續發行金圓券,但其價值已接近廢紙,到了7月3日,廣州政府宣布停止發行金圓券,改以銀圓券取代,結束了金圓券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