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沒有貨幣之前人是怎麼生活的

沒有貨幣之前人是怎麼生活的

發布時間: 2023-05-09 22:53:57

A. 為什麼人類要用金錢才能生活,而動物沒有金錢卻能生存

為什麼人類要用金錢才能生活,而動物沒有金錢卻能生存?

B. 你知道嗎很久以前還沒有貨幣的人民人們想要什麼東西就拿自己的東西去跟別人交

貨幣沒有出現的時侯,人們在集市上互換東西叫以物易物。貨幣出現以後,這種現基敗象依然存在,農村常見的雞蛋換鹽就是最好的例證。

一個帆布包可以換4雙手套,同同的媽媽有四個帆布包搏型顫,可以換的手套數量是16個。數學計算方法是:4x4=16。租燃

C. 如果人類沒有了貨幣會對人類的生活造成什麼影響

人們的生活會非常不方便,你需要背上你家中的兩袋大米去街上換一件衣服,貨幣最初的出現是因為以物易物的方式不便於人們之間的交易,以牛換米,以衣服換蔬菜,因此貨幣消失,人們生活癱瘓。

貨幣的作用

當市場處於物物交換階段時,交換能否發生取決於交換雙方的供給與需求互補性,這種互補性並不總是存在的,可能甲余A 缺B,而乙余B缺D,如果只存在甲乙雙方,那麼交換就無法進行。假定存在丙,他余D缺A,那麼在某個約定下,交換就可以在甲乙丙三者間以雙方交換的形式發生。

這個約定就是:乙與丙約定可以用A來換取D,這樣他就可以用B來和甲交換A,盡管A並不是他最終需要的,它充當了交換媒介的角色。我們把在這個事例中的角色延伸開來,把甲指代成買家,乙指代成賣家,丙指代成市場,它既可以是某個丙,也可以是內部存在交換的組合。

這樣A就充當了通貨的角色,即甲用A來向乙購買他所需的B,而乙則持有A並用它來和丙交換D。

當交換在更大范圍內發生,交換雙方供給與需求雙向匹配的重要性就不斷降低,如果市場的規模足夠大,那麼就總存在可能的第三方,他能夠提供缺失的供給來滿足交換者的需求。這個第三方就是市場,市場是包含所有交換者的總體。

在上述甲乙丙交換的例子中,我們假定丙包含丁、戊和庚來做一個一般的說明:假定丁余D缺E,戊余E缺F,庚余F缺A。顯然,交換如果能夠進行,乙、丁與戊都應該和A的接受者約定A可以換取其所需,於是乙、丁與戊就有了一個共同的約定。

我們再追溯A的來源,甲的A從何而來呢?存在兩種可能:交換所得或者自行產出。如果是自行產出,那麼甲就成為一個通貨的生產者,進一步說是貨幣的發行者,他顯然接受了這樣一個事實:即A可以用來交換其所需,因為他正在這么做。

如果是交換所得,我們不妨稱呼這個交換對象為天干,那麼甲與天干交換得到A的時候,乙就成為來自市場的第三方,甲也應與乙約定A可以交換其所需,故甲乙就有了一個共同的約定。

我們把這個事件中的交換關系進行簡並,我們就得到一個結論:只要交換者與市場能夠達成一個約定,約定某個物品對其他物品的交換權,那麼交換就總能夠進行。

D. 在沒有貨幣之前人們怎麼買賣

物物交換

人類使用貨幣的歷史產生於物物交換的時代。在原始社會,人們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換自己所需要的物資,比如一頭羊換一把石斧。但是有時候受到用於交換的物資種類的限制,不得不尋找一種能夠為交換雙方都能夠接受的物品。這種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貨幣。牲畜、鹽、稀有的貝殼、珍稀鳥類羽毛、寶石、沙金、石頭等不容易大量獲取的物品都曾經作為貨幣使用過。

金屬貨幣

經過長年的自然淘汰,在絕大多數社會里,作為貨幣使用的物品逐漸被金屬所取代。使用金屬貨幣的好處是它的製造需要人工,無法從自然界大量獲取,同時還易儲存。數量稀少的金、銀和冶煉困難的銅逐漸成為主要的貨幣金屬。某些國家和地區使用過鐵質貨幣。
早期的金屬貨幣是塊狀的,使用時需要先用試金石測試其成色,同時還要秤量重量。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逐漸建立了更加復雜而先進的貨幣制度。古代希臘、羅馬和波斯的人們鑄造重量、成色統一的硬幣。這樣,在使用貨幣的時候,既不需要秤量重量,也不需要測試成色,無疑方便得多。這些硬幣上面帶有國王或皇帝的頭像、復雜的紋章和印璽圖案,以免偽造。
中國最早的金屬貨幣是商朝的銅貝。商代在我國歷史上也稱青銅器時代,當時相當發達的青銅冶煉業促進了生產的發展和交易活動的增加。於是,在當時最廣泛流通的貝幣由於來源的不穩定而使交易發生不便,人們便尋找更適宜的貨幣材料,自然而然集中到青銅上,青銅幣應運而生。但這種用青銅製作的金屬貨幣在製作上很粗糙,設計簡單,形狀不固定,沒有使用單位,在市場上也未達到廣泛使用的程度。由於其外形很像作為貨幣的貝幣,因此人們大都將其稱為銅貝。 據考古材料分析,銅貝產生以後,是與貝幣同時流通的,銅貝發展到春秋中期,又出現了新的貨幣形式,即包金銅貝,它是在普通銅幣的外表包一層薄金,既華貴又耐磨。銅貝不僅是我國最早的金屬貨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屬貨幣。

金銀

西方國家的主幣為金幣和銀幣,輔幣以銅、銅合金製造。隨著歐洲社會經濟的發展,商品交易量逐漸增大,到15世紀時,經濟發達的佛蘭德斯和義大利北部各邦國出現了通貨緊縮的恐慌。從16世紀開始,大量來自美洲的黃金和白銀通過西班牙流入歐洲,挽救了歐洲的貨幣制度,並為其後歐洲的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創造了起步的條件。

紙幣

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金屬貨幣同樣顯示出使用上的不便。在大額交易中需要使用大量的金屬硬幣,其重量和體積都令人感到煩惱。金屬貨幣使用中還會出現磨損的問題,據不完全的統計,自從人類使用黃金作為貨幣以來,已經有超過兩萬噸的黃金在鑄幣廠里、或者在人們的手中、錢袋中和衣物口袋中磨損掉。於是作為金屬貨幣的象徵符號的紙幣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在宋朝年間於中國四川地區出現的交子。

E. 假如全世界的金錢貨幣瞬間都消失了人們生活會怎樣

我也在想這個問題陵鎮禪。我覺得那是一件非常好的好事,因為這樣就可以真正的人人平等了,大家都沒錢,旅兄當然除了擁有固定資產的人還是有錢人,但是起碼已經讓大部分人都在同一起跑線上了。世界尺塵上的基礎建設和資源都已經固定好,人人平等,可以讓大家公平地享受社會發展帶來的各種福利。

F. 如果沒有貨幣和銀行我們的生活會怎麼樣

如果沒有貨幣和銀行,我們可能就會回到原始社會,主要的交易方式就是用物質來進行交易,會提高很多成本,降低效率

G. 為什麼說: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的難道沒錢這種貨幣之前,人類就無法生活了嗎

錢跟貨幣是2個不同的概念。
在這句話中,錢是代表你所擁有的資本。現代,錢是可以換取其它物資的一個中介。如果沒有錢,代表你沒有什麼有價值的東西。錢,是所有物品價值的體現。
古代,沒有貨幣,是以物換物。所以說到底,仍畝銀戚是有可以換的東西存在迅陵,只不過少了錢這個媒介而已。而現代不再採用物換物的方式,因為這樣需要有很多次交易才能換到你自己需要的東西。(例子:你需要一把斧頭,而你有一隻羊可以交換。有斧頭的人需要鹽巴,有鹽巴的人需要凳子,有凳子的人才需要羊。所以你必須先用羊換凳子,再用凳子換鹽巴,再用鹽巴換斧頭。有時甚至需要更多的交換才可得到你所需要的物品。如果有貨幣這個媒介,可以先把羊買出得到貨幣,再用貨幣購買自己需要的東西,大大地簡化了交易的過程。所以現在再沒有人傻到用東西去交換了,除非剛好兩個人有對方需要的東西,而且價值相當。)
不搏游知道這樣說能不能解開你的疑惑?

H. 穴居的原始人為什麼不需要貨幣

答:因為沒有貨幣,交換東西時需要等價代換,並不需要貨幣。上古皇帝時期有沒有貨幣 遠古時候,人類生活主要是戚擾進水者漁,近山者獵,穴居野處,茹毛飲血,從燧人氏發明鑽木取火方知熟食核前,此階段為漁獵時代高氏旦。

I. 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前 人們如何生產生活沒有貨幣時候

人類最早使用的錢幣竟然是在海邊隨處可見的貝殼。在錢幣出現之前還談不上買賣,早期人類如果想要交換物品,往往是用一些大家都能接受的東西,如生產工具等來作為一般等價物,這也就產生了原始意義的貨幣——實物貨幣。據史料記載,貝殼、珠玉等都曾被早期人類當作過實物貨幣使用,而這其中,出現最早、使用最廣泛、延續時間最久的要屬海貝了。
從歷史上的錢幣,就目前來看可以分為四類,即:古錢、元寶、機制幣(章)和紙幣。 每一類歷史錢幣都有其不同的內涵。
1、古錢
古錢是指古代金屬的鑄幣以及它們的衍生物。古 錢包括先秦時期的各類鑄幣和敏型秦漢以後的各類方孔圓錢,方孔圓錢的鑄期一直延伸到清末民國初年。事實上先秦時期的實物貨幣,譬如夏商時代的海貝,以及仿製的貝化(貨);金屬稱量貨幣,譬如西周時代的青銅塊等等,也都包括在古錢的范疇之內。
古錢有正用品和非正用品之分,所謂正用品,是指在歷史上曾經正式發行和使用過的貨幣,其中包括因為貨幣的需要而鑄造,但因種種豎拿耐原因沒有
正式發行或流通的錢幣。所謂非正用品,我們也可以統稱之謂壓勝錢(亦稱厭勝錢、押勝錢),包括吉語錢、鎮庫錢、信錢、花錢、打馬格錢、宮中行樂錢、瘞錢等等,它們不是貨幣,不能行使貨幣職能,但從文化意義上來看,它們和古代的鑄幣一脈相承,無論從材質、形制、鑄造工藝等各個方面,都有共通之處,實際上,鑄造精良的壓勝錢多是出於官爐,出於政府專門設置的錢監。
古錢還包括了生產鑄造過程中的一些遺存物,譬如:樣錢、祖錢(雕母錢)、母錢,以及早期澆鑄錢幣使用的各類錢范。
中國古代正式發行的鑄幣是以銅、鐵等低值金屬為主要原材料的,但各類古錢的情況不盡相同,所以就材質而言,除了大量的銅、鐵錢之外,也有金、銀、錫、鉛等其它金屬鑄造的,還有玉、石、木、蚌、骨、玳瑁以及陶土等各種不同材料製造的。
2、元寶
「元寶」,科學的名稱應該是「金銀錠」。金銀作為稱量貨幣,在中國出現比較晚,到春秋戰國時期才開始,此後各時期的金銀稱量貨幣形制不斷變化,早期有版形的、餅形的,後來逐步演變成笏形、長條形、船形、束腰錠形,黃金還有金塊、金葉等等。「元寶」一詞的正式啟用是在元朝的銀錠上,開始是指元朝寶貨的意思,後來才把金銀錠俗稱為「元寶」。現在人們印象中的馬蹄形的「元寶」,則是明以後才出現的器形。各時期各地區的金銀錠,不僅是器形不一、鑄造工藝不一,並且留下了不同的銘文,記錄著它們的性質、用途、時間、地點、重量和鑄造部門及有關人員的姓名。
金銀錠因重量不同,分成不同的等級,一般大錠重五十兩,中錠重二十五兩、或二十兩、或十兩,各個時期有不同的規定,五兩以下為小錠。因為它們的稱量單位以「兩」為主,所以白銀稱量貨幣也余春被簡稱為「銀兩」。
金銀取得貨幣地位以後,其文化意義上的衍生物亦就應運而生,各種喜慶活動、親友間的饋贈禮品,會有各種定製的小元寶,定製的金銀小擺件、小飾件等等,它們是元寶文化的發展,它們更強調製作的藝術性。
3、機制幣(章)
在古代,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錢幣和以希臘羅馬為代表的西方錢幣,主要區別有三:一是幣材,西方以金、銀為主,東方以銅、鐵為主;二是幣面紋飾,西方以圖案為主,東方以文字為主;三是製造工藝,西方是打制工藝,東方是澆鑄工藝。鴉片戰爭前後,由於西方貨幣形制和貨幣制度的傳入,改變了中國貨幣文化的發展趨向,西方制錢機器的輸入,改變了中國的造錢工藝,銀元、銅元等機制幣的誕生,最終取代了中國傳統的銀兩和制錢。
十七世紀中葉,即明末清初,西方銀元開始流入中國。到十八世紀中葉,即清朝乾隆、嘉慶年間,隨著歐美銀元流入數量的增多,外國銀元開始在中國民間流通使用,於是在東南沿海地區,一些地方政權也開始仿製銀元,開始蘊釀中國自己的機制幣。光緒十五年(1889年)廣東試鑄龍洋以後,各地競相效仿,於是各省紛紛自製銀元。到宣統二年(1910年)以後,開始著手統一國幣,但真正實現國幣統一是民國年間的事情。到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推行法幣政策,機制的銀、銅元便逐步退出流通市場。
在近代機制幣中,真正發行流通的金幣,品種很少,數量也不多,從遺存的實物看,多數是金質的樣幣和紀念幣(章)。
銅元開始是作為銀元的輔幣鑄造發行的,但實際上成了取代制錢的主要流通貨幣,銅元使用的時間雖然只有三十多年,但品種繁雜、數量眾多。在收藏界中,銅元愛好者、收藏者往往形成自己相對獨立的群體,他們和金銀幣愛好者、收藏者並不屬於一個圈子。

J. 沒有銀行的古代中國,人們是怎麼把錢安全地藏起來的

古代中國自然是沒有銀行的。一冊顫般認為最早的銀行是義大利1580年在威尼斯成立的銀行。其後,荷蘭在阿姆斯特丹、德國在漢堡、英國在倫敦也相繼設立了銀行。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銀行得到了普遍發展。

銀行在我國起源於唐朝,在唐宣宗時期(公元847~858年),蘇州就有「金銀行」出現。

北宋嘉佑二年(1057年),蔡襄知福州時,作《教民十六事》,其中第六條為「銀行軋造吹銀出賣許多告提」,這是「銀行」一詞單獨出現最早的時間。

到了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建康(今南京)城內不僅有遠谷市、紗市、鹽市、牛馬市,而且「銀行、花市、雞市、鎮淮橋、新橋、筐橋、清化橋皆市也」。可見,銀行那時在南京就已存在,而且成「市」。

到了景定元年(1260年),竟成了一條「銀行街」,其街非常繁華。

「大清戶部銀行」是我國最早的官辦銀行,建於光緒三十年,即公元1904年。第一傢具有近代特徵的銀行在清朝光緒年間才成立。



七、錢票

使用實物金銀不僅攜帶不便,也容易露財在外招致危險。在唐宋年間商品經濟高度發展的狀態下,國家的經濟想要更好的發展,就必須要對大量的錢財進行集散處理。就在這一時期,特別是在宋朝,紙質貨幣應運而生,這就是大名鼎鼎的"交子"。

隨後,在商人集散地點出現了專門存儲與兌換這種紙質貨幣的機構,這就是"票號"的前身。在這里只需要憑借一張票據,就可以進行大規模的整存整取。一般而言,這種場所都有專門的幾大商人聯名保證,因此信用價值較高,富人能夠得到更好的貨幣存儲與運輸。

明清商業勃興、分工專業化、貿易空間擴大,不僅借貸關系頻繁,而且大量使用代替金屬貨幣流通的信用工具,許多大宗交易都用票據進行償付和結算。票據未到期前,持票人只要在票據的背面簽字畫押,即背書後就可以轉讓第三者,第三者需要時,亦可背書後再轉讓於第四人,如此輾轉流通。與此同時,初具雛形的各類金融機構都接受工商企業或個人、家庭的銀錢存儲。

小說《紅樓復夢》中寫道:賈家將房子賣給了"劉大人",還房價之際,劉大人"在身邊取出幾張銀票來,說道『這一張是恆泰號的三萬兩,這是義興號的三萬兩,這是合泰號的二萬兩,這是祥茂號的二萬兩,其十萬兩。這一張是口兒外錢店裡的五百兩,他是義合字型大小,這是眾位二爺的茶錢。這一張是資順布字型大小的二千兩,是送老主管的勞金。』"

這里"劉大人"家的銀子分別存在了五家銀號之中。從這行文語氣中可見"銀號"的功能也約略等同現代銀行的基本效用了,而這錢票就好比存摺。有此方便,古人再也不必費盡心思糾結如何貯藏資產了。

結語

儲蓄行為,其實從貨幣誕生之時就出現了。只是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生產工具不斷提高,人們才因時制宜思考出了不同的存錢模式。從笨拙地將貨幣存放在器具中,再到小心翼翼地隱藏在地底下,最後終於換成錢票解放了實體資產,存錢的手段終於走向現代化。

熱點內容
聞泰科技股票2020 發布:2025-02-09 04:02:00 瀏覽:372
浙商銀行股票歷史行情 發布:2025-02-09 04:01:48 瀏覽:869
股票快速漲停後打開 發布:2025-02-09 03:59:49 瀏覽:150
如何跑贏市場的基金 發布:2025-02-09 03:32:36 瀏覽:917
如何理解好的金融 發布:2025-02-09 03:32:35 瀏覽:537
股票軟體scr怎麼看 發布:2025-02-09 03:31:00 瀏覽:189
銀行買基金定期怎麼取 發布:2025-02-09 03:20:00 瀏覽:112
金融求職哪些平台 發布:2025-02-09 02:35:16 瀏覽:827
太平洋股票軟體電腦怎樣下載 發布:2025-02-09 02:15:21 瀏覽:128
蘇寧小店和金融哪個好 發布:2025-02-09 02:10:19 瀏覽: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