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貨幣持有量為什麼是c2
『壹』 經濟學----鮑埃爾-托賓 貨幣需求的交易理論
因為假設他均勻的把錢花完,年初持有Y,年末持有0,平均Y/2
『貳』 簡單的貨幣需求數量的計算方法:平均貨幣需求量=(月初的貨幣收入+月末的貨幣量)/2。看不懂這個。
平均的意思是指他平均每天對貨幣的需求,即他平均每天手中持有的貨幣量。這里應該是假定貨幣連續均衡地被消費掉,所以中位數就是平均值。
拓展資料
1、平均持有量就是月持有量的平均值。它這個就是一個等差數列。第一天持有量1200,第二天持有量1160,第三天持有量1120,依次遞減,到最後一天的時候持有量為0。每一天持有量都是變化的,所以如果想簡單點說的話就用月平均持有量這個說法。你第二段寫的貨幣需求數量的公式可以理解成咱們高中時學的等差數列的求和公式除以n
2、周收入的平均持有量也是那麼算的。它比月收入的平均持有量要小是因為周收入的話貨幣周轉速度加快了。簡單一點想的話,假設市場上只有你一個人,那麼每個月整個市場上的需求就是1200元。這個需求的大小不會因你是發月工資還是周工資而變,市場貨幣周轉速度為1。但是也可以用另外一種演算法得出1200。300*4=1200,也就是說周工資300,貨幣周轉4次。這樣的話,第一天貨幣持有量300,第二天二百五十多······到第七天貨幣持有量為0······拿公式算就是150。周平均持有量是150,月平均持有量也是150
『叄』 敘述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在四個區域中的非均衡及其調整
四個區域的非均衡狀態:
1、LM右邊,表示L>m,利率過低,導致貨幣需求>貨幣供應。LM左邊,表示L<m,利率過高,導致貨幣需求<貨幣供應!
2、旋轉移動:斜率=k/h。為了交易的需要,平均貨幣需求量取決於收入和利率!
3、個人取決於對風險的看法,整個社會則與收入成正比!
4、比如,3天內擁有30元錢,則第一天是30,第二天是15,第三天是0,平均每天擁有15元!
5、r1。中間。古典貨幣理論中,利率是使用貨幣資金的價格!
6、EE』』。LM『。LM:收入和利率的關系!
7、投資,是建設新企業、購買設備、廠房等各種生產要素的支出以及存貨的增加,其中主要指廠房和設備!
8、L1。利率。國民收入。必須依靠政府宏觀調控!
9、凱恩斯。E』。LM曲線上的任何點都表示L=m,即貨幣市場實現了宏觀均衡。反之,偏離LM曲線的任何點位都表示L≠m,即貨幣市場沒有實現均衡!
10、s=y-c,所以y=c+i,而c=a+by.!
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一般均衡:
1、證券價格=紅利/利率。資本邊際效率曲線。
2、r2。就業量取決於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均衡點。
3、這種干預被稱為「需求管理」。凱恩斯所特別強調的是運用財政政策,而且是赤字財政政策來干預經濟。
4、投資動機:生產性投資和投機性投資。
5、L0。交易需求量。資本邊際效率:正好使資本品使用期內各項預期收益的現值之和等於資本品供給價格或重置成本的貼現率。
6、貨幣市場達到均衡,則m=L,。
7、投機性需求在利率很高時為0。只有交易需求。
8、符合古典學派!利率與利潤率反方向變動。
9、MEC。L。凱恩斯理論遂成為各國的指導思想,在凱恩斯理論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起來的凱恩斯主義經濟學也成為宏觀經濟學的標准理論,凱恩斯主義盛極一時。
10、凱恩斯認為,形成經濟蕭條的根源是由於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所構成的總需求,不足以實現充分就業。就是說由於有效需求不足,社會上總會存在「非自願失業」。
『肆』 凱恩斯的貨幣需求理論三大動機是什麼請對其決定因素作簡要說明。
凱恩斯的貨幣需求理論三大動機是:
1、交易動機是指個人和企業需要貨幣是為了進行正常的交易活動的動機。交易動機所形成的貨幣需求量主要決定於收入,收入越高,交易數量越大,為應付日常開支所需要的貨幣就越大。
2、謹慎動機或預防動機。預防動機主要是由未來收入和支出的不確定性所導致的。
3、投機動機是指人們為了抓住有利的購買有價證券的機會而持有的一部分貨幣的動機。債券價格與市場利息率之間存在著一種反方向變動的關系。投機動機的貨幣需求是利息率的減函數,較低的利率對應著一個較大的投資貨幣需求量,較高的利率則對應著一個較小的貨幣需求量。
(4)平均貨幣持有量為什麼是c2擴展閱讀:
凱恩斯貨幣需求理論也非止於完善,隨著現代經濟理論的進一步發展和對微觀基礎的日益強調,凱恩斯主義的貨幣需求理論也顯示出若幹缺陷,因此,從現代經濟學多元發展的角度重新認識凱恩斯貨幣需求理論發展及其局限,這對促進貨幣需求問題的理論研究和正確認識貨幣政策的作用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示意義。
凱恩斯貨幣需求理論由下列兩個部分組成:
M=M1+M2=L1(Y)+L2(r)式中L1(Y)代表與收入Y相關的交易需求 ,L2(r)代表與利率r相關的投機性貨幣需求。
由於凱恩斯的貨幣需求理論在現代宏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政策制訂中的核心作用,因此,進一步完善深化凱恩斯所提出的流動性偏好理論就顯得非常重要,而這一發展也就構成了戰後至70年代貨幣理論發展的主流。
新古典主義的貨幣迭代模型的效用函數為:U=U[c1(t),c2(t)]式中,c1(t)代表年輕一代在他們年輕時的消費,c2(t)代表他們在年老時的消費。由於年輕人和老年人有各自的資源稟賦,藉助貨幣交換,年輕人將選擇c1(t)和c2(t)使其效用最大化。
但是對於迭代模型有兩個問題需要解決,第一是貨幣資產與生息資產的共存性,第二是作為交易媒介的貨幣如何在模型中得到體現。對於這兩個問題的處理分別引出了貨幣的法定限制理論(Fama,1982)和克洛爾約束假設,後者導出了眾所周知的盧卡斯的具有交易約束的迭代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