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貨幣政策參考機制
Ⅰ 什麼是貨幣政策
我們經常聽到財政政策、稅收政策、產業政策等,都是國家調控經濟平穩運行的宏觀政策,貨幣政策也屬於這類政策。
貨幣政策是一個國家調控年度貨幣供應量及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結構的金融根本政策。具體由中央銀行負責執行,如美聯儲、英格蘭銀行、歐央行等,我國是中國人民銀行。
一個完整的貨幣政策框架,包括目標、工具和傳導機制三個部分。
貨幣政策目標一般有四個:幣值穩定、經濟增長、充分就業、國際收支平衡。但這四個目標不可能同時實現,只能選擇一個或者兩個,分別叫單一目標制貨幣政策和多目標制貨幣政策。
具體選擇什麼的目標,主要根據各個國家國情和實際追求什麼而定。如美聯儲一般喜歡盯住就業,把實現充分就業作為自己的貨幣政策目標。而我國一般選擇經濟增長,同時兼顧幣值穩定,採取雙目標制。但最近幾年,把幣值穩定提到了經濟增長之前,說明不同發展階段,國家貨幣政策追求的取向有所變化。
貨幣政策工具,傳統的有存款准備金率、再貸款、再貼現、公開市場操作、窗口指導等。近年來,又不斷創新,推出了常備借貸便利(SLF)、中期借貸便利(MLF)和長期補充抵押貸款(PSL)。
最後一個環節就是如何傳導,是貨幣政策實施的關鍵。貨幣政策傳導一般有兩個途徑,一個是信貸,另一個是利率。信貸是數量調控,利率是價格調控。信貸調控可以使用行政手段,利率調控則完全靠市場方式。
我們國家曾經長期使用信貸渠道,在一定時期內發揮了重要作用。所以,我們現在的貨幣政策,也一直習慣叫貨幣信貸政策。後來,隨著貨幣政策的改革和深化,利率調控越來越占更多比重。目前,仍然是信貸與利率混合使用的調控方式。
信貸政策一般是引導金融機構向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相對薄弱落後環節信貸資金投放傾斜。重點支持小微,民營,三農,普惠,下崗失業再就業等領域。利率渠道,實質上,央行盯住利率和通貨膨脹水平,在可接受范圍內,進行金融資金進入實體經濟的量的調控,是市場化調控,對央行調控手段和藝術有較高的要求。
無論是哪種調控方式,無非是要完成年初既定的貨幣供應量。而一個國家的年度貨幣供應量的確定,主要考慮的基準是經濟發展中需要多少的貨幣供應。供應量太多,會使物價上漲,導致通貨膨脹。供應量太少,又會引起通貨緊縮,不利於經濟發展。但在實際操作中,經常會受到其他臨時重大因素的干擾,而不得不做出加減調整。如應對經濟危機和新冠疫情,各國紛紛採取寬松貨幣政策,這個是貨幣政策選擇的問題,是個大話題,以後有機會再單獨聊。
剛才說到貨幣供應量要與經濟增長相適應。經濟增長的具體計算方法是測算潛在經濟增長率。注意,這里使用的是「潛在」兩個字,我們經常聽到的經濟增長率都是實際經濟增長率,最多再衍生出是否剔除價格因素而已。它與潛在經濟增長率不是一回事。潛在經濟增長率是在全社會資源最大化利用情形下,經濟增長所能達到的最大水平,也是最優經濟增長率。是經濟學家追求的理想狀態,也是宏觀調控追求的最高目標。
一般情況下,用廣義貨幣M2增長率代表貨幣供應量增長率,前幾年,經濟高速發展時期,我國M2增速普遍接近20%。近幾年,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M2增速大體保持在10%以內。這就是我們國家每年的貨幣供應量水平,也是實現的貨幣政策效果。
Ⅱ 述貨幣政策的機制.工具與運用
貨幣政策傳導途徑一般有孫橡仿三個基本環節,其順序是: 從中央銀行到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中央銀行的貨幣政 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策工具操作,首先影響的是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准備金、融資成本、信用能力和行為如帶,以及金融市場上貨幣供給與需求的狀況; 從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到企業、居民等非金融部門的各類經濟行為主體。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根據中央銀行的政策操作調整自己的行為,從而對各類經濟行為主體的消費、儲蓄、投資等經濟活動產生影響; 從非金融部門經濟行為主體到社會各經濟變數,包括總支出量、總產出量、物價、就業等。
貨幣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存款准備率、貼現率和公開市場操作。存款准備率是說商業銀行根據吸收的存款數量要放到中央銀行一部分現金作為保證金,避免發生支付風險;貼現率是說企業拿著手中的未到期票據可到商業銀行兌換現金,同時支付一定的利息,這個比率就是貼現率。公開市場操作就是指中央銀行與指定交易商進行有價證券和外匯交易,常見的就是買賣國債,通過這三種工具達則纖到調控流通中貨幣量的作用。
Ⅲ 什麼是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是指政府或叢瞎中央銀行為實現特定的經濟目標所採取的各種控制和調節貨幣供應量和信用量,進而影響宏觀經濟的方針、政策和措施的總稱,主要包括信貸政策、利率政策和外匯政策。貨幣政策是決定產品、企業、控制權甚至商品等事物是以多少價格倍數來交易的重要因素。
中央銀行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應量來調節市場利率,通過市場利率的變化來影響民間的資本投資,從而指鄭信間接控制總需求來影響宏觀經濟運行。調節總需求的貨幣政策的工具包括法定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業務、貼現政策以及基準利率四種。
貨幣政策唯輪工具是由央行掌控的,用以調節基礎貨幣,銀行儲備,貨幣供給量,利率,匯率以及金融機構的信貸活動,以實現其政策目標的各種經濟和行政手段。主要措施有七個方面:
1、控制貨幣發行。
2、控制和調節對商業銀行的貸款。
3、推行公開市場業務。
4、改變存款准備金率。
5、調整再貼現率。
6、選擇性信用管制。
7、直接信用管制。
Ⅳ 貨幣政策是什麼
貨幣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中國人民銀行為實現其特定的經濟目標而採用的各種控制和調節貨幣供應量和信用量的方針、政策和措施的總稱。貨幣政策的實質是國家對貨幣的供應根據不同時期的經濟發展情況而採取「緊」、「松」或「適度」等不同的政策趨向。
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應量來調節市場利率,通過市場利率的變化來影響民間的資本投資,影響總需求來影響宏觀經濟運行的各種方針措施。調節總需求的貨幣政策的三大工具為法定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業務和貼現政策。
Ⅳ 什麼是貨幣政策,貨幣政策包括哪些內容
貨幣政策是指政府通過控制和調節貨幣供應量以保持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平衡的一種經濟政策。貨幣政策的工具主要包括法定準備金率、貼現率和公開市場業務。
貨幣政策分為擴張性貨幣政策和緊縮性貨幣政策兩類。擴張性貨幣政策以放鬆銀根、擴大貨幣供應量為特點,目的在於刺激需求的增加。緊縮性貨幣政策以抽緊銀根、減少貨幣供應量為特點,目的在於抑制需求的增加。政府可以根據不同的經濟發展狀況,分別採取不同的貨幣政策。在經濟衰退期間,一般要通過採取擴張性貨幣政策,擴大貨幣供應量,降低利率來刺激經濟增長;在經濟過熱時,要通過採用緊縮性的貨幣政策,抽緊銀根、減少貨幣供應量、提高利率,來抑制需求的過快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