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供應均衡是什麼意思
Ⅰ 什麼是貨幣市場均衡
貨幣市場的均衡條件是什麼?LM曲線困豎是怎樣得到的?請畫圖說明。
答:(1)
所謂貨幣市場均衡就是指貨幣供給和貨幣需求相等時的狀態。假定m代表實際貨幣供給量,M代表名義貨幣供給量,P代表物價水平,貨幣市場均衡條件為:
推導出LM曲線的表達式:
。以Y為橫軸,r為縱軸所畫的LM曲線是由左下向右上傾斜的。
從這個等式中可知,當m為一定量時,
增加時,
必須減少,否則不能保持貨幣市場的均衡。
是貨幣的交易需求(由交易動機和預防動機引起),它隨收入增加而增加。
是貨幣的投機需求,它隨利率上升而減少。因此,國差緩民收入增加使貨幣交易需求增加時,利率必須相應提高,從而使貨幣投機需求減少,才能維持貨幣市場的均衡。反之,收入減少時,利率必須下降,否則,貨幣市場就不能保持均衡。
(2)
LM曲線推汪慶大導過程見圖3-9。LM曲線實際上是從貨幣的投機需求與利率的關系,貨
幣的交易需求與收入的關系以及貨幣需求與供給相等的關系中推導出來的。這個推導過程,
西方學者也常用下面這樣一個包含有四個象限的圖3-9來表現。
象限(1)中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是貨幣的投機需求函數
。
象限(2)則表示當貨幣供給為一定量時,應如何來劃分用於交易需求的貨幣和投機需求的貨幣。由於
,所以
,或
,那條和縱橫軸都成45°角的直線就表示這種關系。
象限(3)的曲線是貨幣的交易需求函數
(y)。
象限(4)表示與貨幣市場均衡相一致的利息與收入的一系列組合。包含了以上三個象限的內容。這樣,將一系列使貨幣均衡的利率和收入組合點連結起來,就描繪出LM曲線。
Ⅱ 貨幣均衡名詞解釋
貨幣均衡是貨幣供應量與國民經濟正常發展所必需的貨幣量間保持基本平衡。
公式表示為Ms=Md。其中,Ms表示貨幣供應量,Md表示貨幣必需量,一般來說貨幣供應量可由政府金融機構外生決定,而貨幣必需量則由商品和勞務交易所產生的對貨幣的客觀需求內生地決定。
貨幣必需量由以下因素決定:商品和勞務交易總量;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生產結構變化;價格總水平的不斷變動;貨幣流通速度的變化;信用膨脹的程度等。
貨幣均衡只能是大體上的均衡,是在一定幅度內Ms與Md相偏離的均衡,經濟運行本身決定這種偏離的方向和大小。
Ⅲ 貨幣均衡
宏觀經濟學上的「貨幣供給」使用的是M1,即貨幣供給=C+D,其中C是通貨,D是活期存款。
(但到底該用M1還是M2,哪個最好,宏觀經濟學上確實還沒有定論,所以你有迷惑也是正常的)
Ⅳ 貨幣供求均衡的介紹
貨幣均衡,是指社會的貨幣供應量與客觀經濟對貨幣的需求量的基本相適應,即貨幣需求=貨幣供應。在現代商品經濟條件下,租正一切經濟活動都必須藉助於貨幣的運動,社會需求都表現為擁有貨幣支念賀付能力的需求,即需求都必須通過貨幣來實現。貨幣把仔型派整個商品世界有機地聯系在一起,使它們相互依存、相互對應。
Ⅳ 貨幣供求均衡,是指在一定時期經濟運行中的貨幣需求與貨幣供給在動態上保持一致的狀態
你說的對。
貨幣均衡是一種狀態,是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的基本適應,而不是指貨幣供神滾給與貨幣需求的數量上的簡單態擾相等;
貨幣均衡是一個動態過程。它並不要求在某一個時點上貨幣的供給與貨幣的需求完全相適應,它承認短期內貨幣供求不一致狀態,但長期內貨幣供求之間應大體上是相游閉余互適應的。
Ⅵ 貨幣供求均衡
貨幣供求均衡是指差塌,國家發行悶穗的貨幣與實際流通中所需貨幣量相協調。否則,若發行的貨幣虛罩圓超過流通中所需貨幣量,則會造成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物價上漲;反之,就會形成通貨緊縮。
Ⅶ 貨幣供求均衡判斷
一、貨幣均衡的標志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商品市場物價穩定。
2、商品供求平衡。社會上既沒有商品供給過多引起的積壓,也沒有商品供給不足引起的短缺。
3、金融市場資金供求平衡,形成均衡利率。社會有限資源得到合理配置,貨幣購買力既非過多,也非不足。
二、市場經濟條件下貨幣均衡的實現有賴於三個條件,即健全的利率機制、發達的金融市場以及有效的中央銀行調控機制。
三、在完全市場經濟條件下,貨幣均衡最主要的實現機制是利率機制。除利率機制之外,還有:
1、中央銀行的調控手段;
2、國家財政收支狀況;
3、生產部門結構是否合理;
4、國際收支是否基本平衡等四個因素。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利率不僅是貨幣供求是否均衡的重要信號,而且對貨幣供求具有明顯的調節功能。因此,貨幣均衡便可以通過利率機制的作用而實現。
貨幣供求均衡,社會總供求也處於均衡狀態。
(7)貨幣供應均衡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貨幣供求狀況可能有幾種情況:
一、是貨幣供求均衡,社會總供求也處於均衡狀態。此時,社會物價穩定,生產發展,資源得到有效的利用。
二、是貨幣供給不足,客觀的貨幣需求得不到滿足,整個經濟必然會處於萎縮或蕭條狀態,資源大量閑置,企業開工不足,社會經濟的發展因需求不足而受阻。
這種情況下,中央銀行就應採取一種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增加貨幣供應,降低市場利率,刺激社會總需求的增加,從而促進生產的恢復和發展,促使貨幣的供求保持其均衡。
三、是貨幣供給量過多,超過貨幣需求量,整個經濟必然會處於過度膨脹的狀態,生產發展很快,各種投資急劇增加,市場商品物資供應不足,大多的貨幣追逐太少的商品,物價上漲。
這時中央銀行就應採取一種緊縮的政策,縮減貨幣供應量,提高市場利率,抑制社會的總需求的增加,從而使物價趨於穩定,社會的貨幣供應與貨幣需求趨於均衡。
四、是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構成不相適應,一些經濟部門由於需求不足,商品積壓,一些商品不能順利實現其價值和使用價值,生產停滯。
而另一些經濟部門則需求過度,商品供不應求,價格上漲,生產發展速度很慢。這表明整個經濟結構失調,發展畸形。
Ⅷ 貨幣均衡即貨幣供求均衡,通常包括以下的三層含義
貨幣均衡即貨幣供求均衡,通常包括以下的三層含義?就是要保持經濟發展平穩。
Ⅸ 貨幣均衡的主要標志是什麼
主要標志是:商品市場物價穩定、商品供求平衡、金融市場資金供求平衡。
貨幣均衡是貨幣供應量與國民經濟正常發展所必需的貨幣量間保持基本平衡。一般來說貨幣供應量可由政府金融機構外生決定,而貨幣必需量則由商品和勞務交易所產生的對貨幣的客觀需求內生地決定。
拓展資料:
貨幣(Money)是商品交換的產物,是在商品交換過程中從商品世界分離出來的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俗稱金錢。
最新的貨幣理論認為:貨幣是一種財產的所有者與市場關於交換權的契約,本質上是所有者之間的約定。「吾以吾之所有予市場,換吾之所需」,貨幣就是這一過程的約定。這一理論能夠經受嚴格證偽和邏輯論證,解釋所有貨幣有關的經濟學現象,並為所有的經濟學實踐所檢驗,為幾百年的貨幣本質之爭劃上了句號。
關於貨幣的本質,學術界仍存在大量的爭論。經濟學的貨幣概念五花八門,最初是以貨幣的職能下定義,後來又形成了作為一種經濟變數或政策變數的貨幣定義,專業術語為通貨,主指「流通中的貨幣」。傳統上,貨幣的定義主要有以下幾種:
1.人們普遍接受的用於支付商品勞務和清償債務的物品;
2.充當交換媒介,價值、貯藏、價格標准和延期支付標準的物品;
3.超額供給或需求會引起對其它資產超額需求或供給資產;
4.購買力的暫棲處;
5.無需支付利息,作為公眾凈財富的流動資產;
6.與國民收入相關最大的流動性資產等等。
實際上,上述6條都屬於貨幣的職能定義。
最新的貨幣理論認為:貨幣是一種財產的所有者與市場關於交換權的契約,本質上是所有者之間的約定。「吾以吾之所有予市場,換吾之所需」,貨幣就是這一過程的約定。這一理論能夠經受嚴格證偽和邏輯論證,解釋所有貨幣有關的經濟學現象,並為所有的經濟學實踐所檢驗,為幾百年的貨幣本質之爭劃上了句號。
貨幣本質的邏輯推理和證明:
當市場處於物物交換階段時,交換能否發生取決於交換雙方的供給與需求互補性,這種互補性並不總是存在的,可能甲余A 缺B,而乙余B缺D,如果只存在甲乙雙方,那麼交換就無法進行。假定存在丙,他余D缺A,那麼在某個約定下,交換就可以在甲乙丙三者間以雙方交換的形式發生。 這個約定就是:乙與丙約定可以用A來換取D,這樣他就可以用B來和甲交換A,盡管A並不是他最終需要的,它充當了交換媒介的角色。我們把在這個事例中的角色延伸開來,把甲指代成買家,乙指代成賣家,丙指代成市場,它既可以是某個丙,也可以是內部存在交換的組合。這樣A就充當了通貨的角色,即甲用A來向乙購買他所需的B,而乙則持有A並用它來和丙交換D。
Ⅹ 什麼是貨幣的均衡狀態,如何理解,實現條件
這是我整理的金融資料,您的答案見圖表第一題,希望您解決您的問題http://blog.renren.com/blog/271026473/451498628?frommyblog改圖為federal funds對貨幣控制的簡要說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