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後的同義貨幣是什麼
① 統一貨幣的名稱為秦統一全國後統一貨幣的名稱為
秦半兩。
秦統一全國後統一貨幣叫秦半兩。在秦統一六國之前,各國錢幣的形狀不一,如鏟幣、刀幣、環錢等,且只能在各謹跡困自統轄的范圍內流通。「秦半兩」的出現,標志著秦始皇在貨幣上的大一統,還標志著中國古代錢幣的初步成熟,是中國貨幣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並影響到相鄰國家和地區,具有非凡的歷史意義。
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確定統一法律、度量衡州前、貨幣和文字,廢止了戰國後期六國舊錢祥念,在戰國秦半兩錢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圓形方孔的秦半兩錢在全國通行,結束了我國古代貨幣形狀各異、重量懸殊的雜亂狀態。
② 秦統一全國後統一貨幣叫什麼
秦統一全國後統一貨幣,該貨幣被稱為秦半兩。
秦半兩「圓形方孔」的外觀形狀奠定了中國封建兩千多年的錢幣基本外觀。秦半兩共被使用了三個時間段,分別為戰國、秦朝、漢朝初期,共218年。
從秦惠文王二年初行錢(前棗姿336年)起算,到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改鑄五銖錢止,半兩錢的生產共延續了218年。漢承秦制,仍用半兩錢,至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改鑄五銖錢止,半兩錢先後經歷戰國、秦鏈敗朝、棚岩顫漢朝三個歷史時期,共218年。半兩錢是中國最早在全國通行的統一青銅貨幣。按時間可分為:先秦時期、秦王嬴政及始皇帝時期、秦末時期、漢初時期。
③ 秦統一全國後統一貨幣叫什麼
秦統一全國後統一貨幣叫秦半兩。
從秦惠文王二年初行錢(前336年)起算,到秦滅亡(前206年),秦半兩錢(含戰國)的生產共延續了130年。中期至西漢早期的青銅鑄幣。初為戰國秦一兄薯國之鑄幣。始鑄於秦羨哪者惠文王二年(公元前336年)「初行錢」,至秦始皇緩態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國而成為全國通行之法定貨幣。
④ 秦統一全國後統一的貨幣是
秦統一全國後統一的貨幣是秦半兩。秦半兩是中國最早的全國通行的統一青銅貨幣。秦半兩可以根據大小、重量分為三種:第一種錢徑3厘米以上,第二種錢徑縮小,錢徑3厘米以下,第三種為劣質小錢。
秦半兩奠定了圓形方孔的古錢幣造型,自此圓形方孔成為了中國古代貨幣的基本形式,貫穿中國封建社會。圓形方孔錢起於戰國,因為製造簡朴,有孔便於穿掛,為人們所喜愛。
秦統一後,以黃金為上幣,方孔圓形的半兩錢為下幣,圓形方孔錢在中國保留了兩千多年。圓形方孔錢反映了中國古人天圓地方的宇宙觀,而且圓形方孔錢便於攜帶。
秦半兩一直延用到漢武帝時期,五銖錢的出現代替了秦半兩,秦半兩貨幣慢慢地退出了歷史的舞台。秦半兩早在秦統一之時就被各國人民認可了。秦半兩的使用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秦半兩直徑較小,一般在2.5厘米-3厘米,重2.5克-3.5克,周邊較圓,錢文高挺,但不如戰國半兩錢文高挺,呈小篆氣韻,字體漸方。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秦半兩成為全國統一使用的錢幣。
⑤ 統一貨幣的名稱為秦統一全國後統一貨幣的名稱為什麼
統一貨幣的名稱為秦統一全國後統一貨幣的名稱為半兩錢。
秦朝半兩錢為青銅質地,銅佔70%,其餘是錫和鉛。從出土的半兩錢實物看,絕大多數沒有邊廓,周邊較圓,面穿右「半」、穿左「兩」,錢文突起較高,光背無文。
書體用小篆書寫,「半」字上橫及「兩」字下橫較短,「兩」字中間的「入」縮短,俗稱「短入兩」,後期還有「連山兩」。邊緣澆鑄口多部磨銼,鑄工比較粗糙。
最早的貨幣立法
為保證半兩錢順利使用,維護半兩錢信用,秦始皇還頒布了嚴苛的法律法規。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頒布貨幣統一政令,內容主要有兩項:一是廢除戰國時期龐雜的貨幣體系,珠玉龜貝銀錫之屬只用於寶藏,不再為貨幣;二是製造和行用新錢,新貨幣分為兩等,黃金為上幣,多用於大額支付,銅錢為下幣,多用於日常市場流通。
⑥ 統一貨幣的名稱為秦統一全國後統一貨幣的名稱為什麼
秦統一全國後,統一貨幣的名稱為秦半兩。
秦半兩,也稱為戰國半兩,是秦國在還沒有統一六國之前,在秦國流通的一種貨幣,據推測,秦半兩最開始鑄造是在公元前336年,也就是秦惠文王二年,一直到秦國統一六國的公元前221年為止,這種秦半兩在秦國至少流通了15年的時間,在這個過程當中也出現了其他製作工藝的半兩錢,主要有分流直鑄式、直流分鑄式、異型範、合范等。
意義
「秦半兩」的出現,標志著秦始皇在貨幣上的大一統,還標志著中國古代錢幣的初步成熟,是中國貨幣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並影響到相鄰國家和地區,具有非凡的歷史意義。
「秦半兩」奠定「圓形方孔」的古錢幣造型。「秦半兩」的出現,標志著秦始皇在貨幣上的大一統,還標志著中國古代錢幣的初步成熟,是中國貨幣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
⑦ 統一貨幣的名稱為秦統一全國後統一貨幣的名稱為什麼
統一貨幣的名稱為秦統一全國後統一貨幣的名稱為半兩錢。
半兩錢形制為圓形方孔,重12銖(中國古代規定1兩為24銖),有錢文曰「半兩」。「半兩」二字分列方好(即方孔)左右,通常是右「半」左「兩」。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廢除戰國時期流通的刀、布、郢爰和貝幣等大小、形制、重量和貨值不一的龐雜混亂的六國貨幣,把秦統一貨幣的政策和圓形方孔的半兩錢在全國范圍內推行。
最早的貨幣立法
為保證半兩錢順利使用,維護半兩錢信用,秦始皇還頒布了嚴苛的法律法規。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頒布貨幣統一政令,內容主要有兩項:一是廢除戰國時期龐雜的貨幣體系,珠玉龜貝銀錫之屬只用於寶藏,不再為貨幣;二是製造和行用新錢,新貨幣分為兩等,黃金為上幣,多用於大額支付,銅錢為下幣,多用於日常市場流通。
《漢書·食貨志》雲:「秦兼天下,幣為二等:黃金以鎰(二十兩為一鎰)為名,上幣;銅錢質如周錢,文曰『半兩』,重如其文。而珠玉龜貝銀錫之屬為器飾寶藏,不為幣,然各隨時而輕重無常。」這是中國最早的貨幣立法。
⑧ 秦統一全國後,統一貨幣的名稱為什麼
秦統一全國後,統一貨幣的名稱為什麼?
正確答案:半兩錢高鍵
半兩錢是漢武帝發行五銖錢頃叢之前,長時期連續發行的一種貨幣,形狀為圓形雀念櫻方孔,重12銖(中國古代規定1兩為24銖)。 「半兩」二字分列方好(即方孔)左右,通常是右「半」左「兩」,錢面上重量的記載對後代貨幣產生了很大影響。
⑨ 秦統一全國後統一貨幣的名稱為 你知道嗎
1、秦始皇統六國後,統一使用一種貨幣,規定黃金為上幣,單位「鎰」(合20兩);銅為下幣,單位「半兩」。半兩錢是秦國的貨幣,六國統一後改為方孔圓錢,推行全國。
2、戰國時期,中原有七個大國,分別是齊、楚、燕、韓、趙、魏、秦,秦始皇統一六國,使中國基本上實現大統。賀戚秦始皇認為「德兼三皇,功蓋五帝」,自稱「高拍皇帝」,因為他是第一個稱皇帝的人,所以叫「始皇帝」。秦始皇統一六國,為戚拍羨中國成為統一的多民族大國奠定了基礎。
⑩ 統一全國後統一貨幣的名稱為
統一全國後統一貨幣的名稱為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