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生物市值多少錢
① 誰會是下一個大漲股票公司
當然是醫葯行業,雖然隨著經濟復甦、人們生活趨向正常,醫葯生物股也將趨於正常,但作為價值投資、長遠投資的核心行業,投資者對醫葯生物股的關注和投資肯定必不可少。 通常價值投資、長遠投資核心標的為行業中具備良好且穩定業績的企業,這些企業股票通常也是行業細分龍頭。
拓展資料:
醫葯生物板塊整體情況
細分行業分布情況: 123隻化學製品股【市值最高-恆瑞醫葯5822億、股價最高-凱萊英329.35元】 45隻生物製品股【市值最高-智飛生物3401億、股價最高-康希諾540元】
(1)110隻醫療器械服務股【市值最高-邁瑞醫療6012億、股價最高-愛美客1215元】 26隻醫葯商業股【市值最高-大參林638億、股價最高-康希諾540元】 68隻中葯股【市值最高-片仔癀2377億、股價最高-片仔癀393.96元】
(2)市值情況【4成50億以下、4成百億級】:千億級市值企業17隻【分別是邁瑞醫療、恆瑞醫葯、葯明康德、愛爾眼科、智飛生物、片仔癀、雲南白葯、長春高新、泰格醫葯、萬泰生物、愛美客、康泰生物、康希諾-U、復星醫葯、通策醫療、康龍化成、華熙生物】,500-1000億市值企業22隻,50-100億市值企業102隻【佔比2.5成】,100億以下市值企業200多隻【6成佔比】,生物製品股市值均值最高【419億】、醫療器械服務市值均值341億、化學制葯市值均值166億、醫葯商業市值均值154億、中葯股市值均值最低【146億】
(3)上市時間情況:241隻上市時間超5年【其中173隻上市時間超10年】,47隻近1年上市
(4)每股凈資產:全為正,5成每股凈資產高於5元【73隻每股凈資產高於10元】,萬方發展、吉葯控股、ST金泰、*ST華塑、*ST恆康、向日葵、ST生物等7股每股凈資產低於0.5元
(5)凈資產收益率ROE情況【板塊均值為8.94%】:聖湘生物、英科醫療、振德醫療、之江生物、東方生物、達安基因、康泰醫學、華大基因、碩世生物、寶萊特、明德生物、理邦儀器等12隻企業ROE高於40%,有46家ROE為負【神州細胞-U、吉葯控股、君實生物-U、前沿生物-U、*ST恆康、ST生物低於負20%】
(6)股價情況:ST德威、*ST金正、和邦生物3隻股股價不足2元,珀萊雅、三棵樹、揚農化工、泰坦科技、恩捷股份、萬華化學、德方納米、阿拉丁、天賜材料9隻股股價高於100元
② 200家檢測機構造假會影響醫葯股票嗎
最近,蘭州核酸作假事件、全網尋找張珊珊等輿論沸騰將背後大boss張核子、深圳核子基因公司推向了風口浪尖。與此同時,核酸檢測做彎臘腔成全國連鎖式加盟生意、核酸公司沖刺IPO等信息也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新華社最新消息顯示,國家衛健委將持續加大監管力度,對於出具虛假檢測報告等一些嚴重違法行為,堅決依法依規嚴肅處理。同時,國家衛健委也表示將持續加大對核酸檢測機構監管力度。
核酸檢測到底有多暴利?
此次輿論的導火索在於11月25日,核子華曦蘭州實驗室因錄入異常被通報。天眼查顯示,張姍姍擔任「監事」的30多家廣泛分於在全國多個省市核子基因、核酸檢測關聯公司中,有相當一部分在新冠疫情發生以來的這三年內設立。
股權穿透可知,這些公司皆由核子基因全資控股。
據悉,從2020年2月開始,核子基因陸續出現在濟南、深圳等各地衛健委公布的中標名單中。而在這幾年中,核子基因多次被曝檢測違規。突然刷屏的核子基因引發了全民對核酸檢測生意的探討。那麼,核酸檢測生意到底有多暴利?「核酸檢測技術壁壘並不高,即使是非醫護人員簡單培訓下就可以上崗。」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醫護人士告訴記者:「由於檢測需求太大了,醫院承擔不了,就讓第三方醫檢機構做。」對於其中可能存在的利益輸送等疑問,這位醫護人員委婉表示:「按照規定,只要是在當地取得對應資質、有自己的醫學檢測實驗室的都可以做核酸檢查。當然,和相關部門關系好的話也更容易拿到單子。」記者獲悉,在整個核酸業務中,上游的檢測試劑生產商毛利最高,基本都在80%以上。而處於下游的核酸檢測服務商盈利目前主要靠走量。「在生產商這塊,做出口的最賺錢,比如九安醫療,合同金額都是以億美元為單位,國內很多公司都很羨慕。」另一位人士表示:「做國內的也不錯,據我所知毛利基本都會在80%以上。下游的核酸檢測服務商目前靠走量,前兩年核酸自費價格高時特別賺錢,先進入的那一撥企業賺慘了。現在政府採集壓價,就只能靠走量。比如哪怕每管只賺一毛錢,但如果是百萬人千萬人做核酸檢測呢?」相關上市公司財報亦可窺見一斑。達安基因半年報顯示,來自核酸檢測試劑的營業收入為46.3億元,營業成本5.46億元,毛利率高達88.2%;明德生物2022年上半年核酸檢測試劑營業收入30.4億元,營業成本4.38億元,毛利率85.6%。碩世生物,上半年新冠核酸檢測試劑相關收入為20.9億元,去年其核酸檢測的業務毛利率約為81%。
核子基因的加盟生意
公開信息顯示,此次輿論中心的核子基因總部位於深圳,成立於2012年,創始人為張核子,其持股達64.73%,為第一大股東。天眼查顯示,自2021年開始,核子基因對外投資的速度加快,2021年核子基因新開設了8家公司,2022年截至目前為止,一共新開設了15家公司,其中14家都是醫學檢驗實驗室,包括深圳、海口、廈門、蘭州、大連等城市
核酸檢測機構造假怎麼辦?監管最新回應來了!張核子們的暴富神局改話或將終止
在業內人士看來,核子基因旗下的實驗室在短短時間里快速增加並分布各地,並不符合常理也不符合行業邏輯。而讓核子基因「不合常理」地快速擴張並占據市場的殺手鐧是——加盟模式。
據核子基因官網顯示,2015年其就啟動招商模式,在全國19個城市開展項目推介會600多場,累計簽約合作夥伴約1500家。目前擁有40所標准實驗室,62家全資子公司。在可加盟項目中,包括「健康檢測代理」、「抗原試劑代理」、「提取試劑代理」三類,其中「提取試劑」正是核酸檢測的重要工具,工作人員吸取樣本加註到提取試劑中進而提取核酸。
核酸檢測機構造假怎麼辦?監管最新回應來了!張核子們的暴富神話或將終止
據核子基因官網
天眼查顯示,這62家全資子公司披露出來的與核酸檢測相關的招投標就有60餘條,其中每條招投標信息涉及的金額不同,數額最大的達到了1350萬元。可以說,張核子旗下的核酸檢測業務,已經形成了龐大的全國性網路。核子基因官網顯示的其已累計核酸檢測超7億人次也正是由其龐大的加盟模式所致。有媒體稱報料稱,核子基因盟資料顯示,僅在半年內,核子基因通過核酸檢測業務獲得了4.5億元的營業額。金融投資報記者在核子基因集團官方微信上發埋衫現,其宣稱代理加盟模式共有三種,0基礎的代理商也可以合作,模式之一為基因小屋。有消息顯示,加盟基因小屋的費用至少30萬,如果是區域獨家代理模式,則費用更高。當記者具體咨詢加盟情況時,客服極為謹慎,讓記者留下聯系方式,稱將有專人聯系提供加盟方式、投資費用、盈利分析等信息。但截止發稿,一直沒有回應。
核酸檢測企業好日子結束了?
在通過加盟形成產業化的同時,核子基因也在尋求資本化。據《科創板日報》,核子基因「是目前國內基因檢測行業實驗室規模和牌照最多的企業」、「核子基因集團總投資3億元,IPO上市計劃正式啟動」。而在上周,即11月23日,上交所官網披露,鑒於翌聖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翌聖生物」)尚有相關事項需要進一步核查,決定取消對翌聖生物發行上市申請的審議。翌聖生物也成了「從嚴審核」核酸檢測企業上市後,首家被取消上市申請審議的公司。記者查詢發現,目前滬深北交所涉及新冠核酸檢測業務的IPO公司共計13家。今年先後有菲鵬生物、康為世紀、達科為、致善生物、瑞博奧等5家涉及核酸檢測業務企業過會。具體看,康為世紀在一個月前成功上市科創板,發行價格48.98元每股,過半時間皆處於破發狀態,11月29日報收47.62元;達科為、菲鵬生物則均已提交注冊,上市在即。 其中,達科為數據顯示,上半年實現營收4.74億元,應收賬款為2.41億元,佔比達50.8%。 無論是股價表現還是各個核酸檢測公司應收賬款高企現象皆透露一個事實:此前趕上風頭躺賺的核酸檢測企業們,隨著核酸暴利秘密浮出水面、優化疫情防控措施出台,已然走向盡頭。不少核酸檢測企業扎堆上市融資,或是意在紅利結束前,趕上資本市場暴富的那趟列車。不過,核酸檢測公司的資本化算盤顯然已經落空。11月21日晚間,深交所、上交所先後發文表示,高度關注涉核酸檢測企業的上市申請,堅持從嚴審核,尤其是企業的可持續經營能力。11月29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醫療應急司司長郭燕紅介紹,重點加強對檢測機構包括第三方檢測機構的監管。下一步將持續加大監管力度,對於出具虛假檢測報告這樣的一些嚴重的違法行為,堅決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國家衛健委也表示,對於常規核酸檢測,我們嚴格檢測資質准入和質量控制,不斷優化技術規范,重點加強檢測機構的監管。過去躺賺的核酸檢測企業,暴富神話終成過去。
愛投顧提醒您,本文涉及以下個股:
達安基因(002030) 17.39 -0.57%+加入自選
九安醫療(002432) 59.12 +1.62%+加入自選
明德生物(002932) 66.56 +1.53%+加入自選
碩世生物(688399) 104.65 +0.37%+加入自選
康為世紀(688426) 42.90 -1.56%+加入自選
更多>
熱搜核酸檢測
精彩推薦
下周看點:11月CPI、PPI數據將公布 元宇宙等產業會議將召開
12-03 07:11
許家印沒跳樓但地產股跳了 下周大盤可能也要跳了
12-02 22:29
22倍牛股6個交易日遭3跌停,公司緊急辟謠,多家基金持股市值大縮水!下周500億解禁來襲
12-03 08:45
我國發現已知最大天然「碳洋蔥」 富勒烯產業經濟價值巨大
12-02 08:02
跨年行情是否就此展開?
12-02 19:52
關注函都攔不住?「抗菌面料」妖股11天9板,券商分析師追熱點,火線梳理31隻概念股名單
12-02 11:15
青島發布規劃 積極申辦世俱杯世界盃
12-02 08:04
李大霄:A股和港股正式嘗試沖擊120天均線,一但突破正式邁進牛途
12-02 09:00
94家公司獲海外機構調研
12-02 08:05
失去蘋果訂單後業績預腰斬!歌爾股份:其他客戶、其他產品合作均正常進行
12-03 10:36
熱門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趕快搶沙發啊!
③ 核酸檢測股票有哪些龍頭股
核酸檢測上市公司龍頭股有:
1、金域醫學(603882):核酸檢測龍頭。9月29日早盤消息,金域醫學今年來漲幅下跌-24.52%,最新報101.86元,成交額9569.35萬元。
2、達安基因(002030):核酸檢測龍頭。9月29日盤中消息,達安基因今年來漲幅下跌-84.59%,截至10時01分,該股跌1.93%,報18.27元,總市值為259.92億元,PE為6.63。
3、核酸檢測概念股其他的還有: 透景生命、安科生物、華測檢測、美年健康、迪安診斷、科華生物、明德生物、邁克生物、博暉創新、華昌化工、新開源、聚光科技、美康生物等。
拓展資料:
一、基因檢測概念股龍頭解析
1、迪安診斷(32.86 -0.36%,買入):2014年是公司戰略布局全速推進之年。在全國覆蓋方面,14年完成四個中心開業,並啟動四個中心的籌建,接下來迪安將以「4+4」的布局速度快速進行全國擴張的圈地運動,目前公司已經擁有19家中心,預計到2017年,公司能夠實現布局中心數量35個,基本覆蓋全國省會城市。並在重點區域精耕細作,建設二級實驗室,實現基層滲透。 2、達安基因(27.18 +0.26%,買入):衛計委公布了無創產前檢查(NIPT)的試點醫院名單,共有109家醫院入選,這大大加速了基因檢測尤其是二代測序技術從2015年開始的爆發。由於目前在國內,NIPT相關基因檢測產品獲批的只有華大基因和達安基因,公司佔得了先機,有望自2015年開始,優先分享基因檢測的大蛋糕。
3、紫鑫葯業(8.30 +0.00%,買入):基因測序產業仍是提升估值的重要因素。第二代高通量基因測序儀主要是由子公司中科紫鑫經營。第二代基因測序儀技術主要是與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合作,目前基因測序儀仍處於研發試生產階段。
4、科華生物:公司融合產品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擁有醫療診斷領域完整產業鏈。業務覆蓋體外診斷試劑、醫療檢驗儀器、真空采血系統等三大領域。始終保持技術和質量優先,在多個領域填補國內診斷行業空白,是我國第一家推出乙肝、丙肝和艾滋病酶標試劑的生產廠家。
5、金健米業(7.15 +0.99%,買入):公司是我國糧食系統的第一家上市公司,是首批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國家水稻工程優質米示範基地,以優質糧油深度開發和新型健康食品研製為主業。
④ 新冠病毒概念股有哪些
1、永太科技:當前市值479.39億。9月7日消息,今日永太科技開盤報50.15元,截至15時收盤,該股漲10%報54.69元。 公司尋求與吉利德在研葯物Remdesivir的中間體未來采購合作,美國首例新冠病毒確診病例在接受瑞德西韋作為用葯診療之後病情出現迅速緩解;公司互動平台回復,有涉及生產武漢新冠肺炎相關的葯物及中間體。
2、華昌化工:9月7日消息,華昌化工截至15時收盤,該股漲6.38%,報14.34元;5日內股價上漲6.69%,市值為136.57億元。 20年2月,公司參與投資的蘇州瑞華投資合夥企業(公司持有基金份額10%)參股的南京世和基因、實踐醫學已成功研發出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
3、萬邦德:當前市值66.27億。9月7日消息,今日萬邦德開盤報10.61元,截至15點,該股漲1.23%報10.72元。 公司有馬來酸氯苯那敏片;美國猶他州的研究人員日前正在研究含抗組胺葯的鼻腔噴劑對感染了新冠病毒的細胞培養的治療效果,這項新的體外研究的初步結果表明,馬來酸氯苯那敏(CPM)在與鼻腔噴霧結合後可以減少感染的發生。
4、國葯現代:9月7日消息,今日開盤報9.9元,截至15時,該股漲1.1%報10.09元。當前市值103.62億。 控股子公司現代哈森生產馬來酸氯苯那敏原料葯,根據美國猶他州初步研究,該葯物對感染的新冠病毒細胞有治療效果。
5、萬孚生物:20年2月披露,公司新品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抗體檢測試劑盒(膠體金法)通過國家葯監局應急審批,正式獲得醫療器械注冊證,成為首批正式獲准上市的新冠病毒抗體現場快速檢測試劑。
6、雪萊:公司被列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第二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名單,被佛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列入佛山市第一批疫情防控物資重點生產企業名單;公司研發生產紫外線殺菌燈已有近20年,參與起草了《紫外線殺菌燈》國家標准,公司在紫外線殺菌燈領域擁有多項發明、實用新型及外觀設計專利,公司紫外線殺菌燈在國內外及行業內均具有較高的知名度。
7、精華制葯:20年2月披露,公司有原材料,正在組織磷酸氯喹生產,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表示,可以明確磷酸氯喹治療新冠肺炎具有療效。
8、明德生物:公司測定儀包括免疫層析類QMT8000、全血化學發光CF10、血氣類PT1000及ST2000,除ST2000配套美國進口試劑使用外,公司儀器均配套公司的試劑使用,20年2月披露,正在申報注冊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可適用於市場上通用的熒光PCR儀器;20年4月,公司新冠病毒2019-nCoV核酸檢測試劑盒(熒光PCR法)擬中選湖北省新冠病毒相關檢測試劑集中采購項目。
⑤ 從事醫療器械行業有沒有前途
醫療器械也分研發崗,銷售崗,生產崗,檢驗崗,售後崗等等,無論什麼行業都一定要在其核心崗位才有前途。整體來說醫療器械行業是朝陽產業,但現在已經不如前幾年那麼容易做了,多學科綜合交叉,要懂法律法規
醫療器械按國家規定總共分一類,二類,三類醫療器械的分別。
一類的醫療器械最是簡單了,這可以直接寫入經營范圍中,不用做任何的審批。
二類有些不同,因為需要對其安全性、有效性應當加以控制的醫療器械;所以需要到市級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備案的。
三類醫療器械是最高級別的醫療器械,也是必須嚴格控制的醫療器械,是指植入人體,用於支持、維持生命,對人體具有潛在危險,對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須嚴格控制的醫療器械;所以三類一定要審批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的。
國內的醫療行業前景非常好,用一個詞來形容是未來可期,但是還是要加大新產品的研發投入,因為國內起步較晚,大部分產品都還出去被國外壟斷,國內的技術水平還跟不上,所以也就導致了可替代性差。
但是目前醫械行業待遇普遍比同類職位高一些,所以還是可以嘗試入門。
但是醫械行業有一個不好處就是壁壘太深,既需要行業知識又需要醫療知識,所以人才的培養也比較久,也就造成人才的斷層或者延後性。
2020年疫情暴發並蔓延至今,為醫療器械行業發展形成中長期的利好。隨著國內外疫情管控措施更加有效、疫苗接種逐漸普及,新冠疫情大面積暴發的可能性逐漸縮小。沃倫·巴菲特曾言,「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那些「沒穿泳褲」的企業(老產品增長乏力,產品研發能力薄弱),正在焦急尋找解決中長期市場需求的出路。眾成醫械研究院基於國內醫療器械產業大數據平台,深度分析2020年疫情前後國內醫療器械上市企業發展成績、業績驅動因素,並對未來發展主線做出預判。
一、2020醫療器械上市企業發展概覽
01
醫療器械行業指數漲幅達35%
2020年以來(從2020年1月2日始至2021年5月19日止),申萬醫葯生物一級子行業指數上漲41%,二級子行業醫葯器械上漲35%,同期上證綜指上漲13.80%,在申萬一級子行業中,醫療器械漲幅第七。
02
上市數量和市值雙雙破新高
近年來,受益於港交所IPO制度變革、創業板注冊制落地、特別是科創板注冊制的實行,醫療器械企業迎來了上市高峰期。 截止2021年5月19日,已發行上市醫療器械企業達109家;2019-2021年5月,共有46家醫療器械企業上市(科創板31家),占據全部上市公司數量的42.2%。
從市值分布看,100億市值以上佔比 54%, 千億市值以上有邁瑞醫療(5651億元)、萬泰生物(1433億元)、愛美客(1361億元)、華熙生物(1114億元),漲幅均超過150%,均創新高。
其中愛美客、華熙生物的業務均以玻尿酸為主。受益於HPV與新冠檢測產品的發力,萬泰生物自2020年4月上市以來,一年漲幅超25倍(2522.22%),漲幅位列國內醫療器械上市公司首位。
03
總體營業收入增速達51.91%
2020年醫療器械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去年增長51.91%,較去年增速高26.70個百分點。100億市值以上上市公司2020年營業收入同比去年增長64.78%,較去年增速高32.62個百分點。
04
疫情相關產品注冊數量猛增
受新冠疫情影響,疫情相關產品注冊如雨後春筍。
從整個行業來看, 據眾成醫械大數據平台統計,2020年醫療器械新增注冊產品中,注冊數排名前五的依次為: 隔離衣、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醫用外科口罩、醫用隔離面罩和醫用隔離眼罩,這五類產品均為疫情防護產品。
從上市企業來看, 2020年醫療器械上市企業申請注冊的醫療器械產品數排名前五的分別為: 核酸提取或純化試劑、樣本稀釋液、醫用外科口罩、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檢測試劑、全自動核酸提取儀,均與疫情相關。
二、疫情下醫療器械產業分化程度加深
根據109家醫療器械上市企業的主營業務,可分為7個一級細分行業、30個二級細分行業。
新冠疫情主要利好疫情防護、新冠診斷、新冠治療、新冠疫苗等相關醫療器械領域。 其中,與疫情防護相關的低值耗材增長最為明顯,同比增長達105.3%;其次是與新冠診斷相關的體外診斷行業,同比增長61.9%;與新冠治療相關的醫療設備行業則同比增長25.7%。隨著新冠疫苗接種工作的推進,亦帶動疫苗注射器等低值耗材市場需求的增加。
新冠疫情對醫療器械產業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主要體現在疫情流行期間醫療機構服務受限,住院患者和手術量大幅減少,使骨科、口腔、心血管介入等高值耗材產品銷售受到沖擊。
01
業績受益領域
(1)疫情防護:醫用高分子耗材、衛生材料及敷料領長
疫情防護涉及的醫療器械主要包括口罩、防護服、手套等產品,目前國內疫情趨於穩定,但海外疫情仍處於水深火熱,防疫物資出口需求較大。
醫療器械防疫物資主要涉及低值耗材的醫用高分子耗材、衛生材料及敷料兩個細分行業,2020年同比增長分別高達232%、200%。 主營產品為醫用手套、醫用口罩的英科醫療、振德醫療、中紅醫療、穩健醫療、藍帆醫療、南衛股份、奧美醫療的業績表現,大大好於陽普醫療、拱東醫療、維力醫療等非疫情防護物資生產企業。
其中,英科醫療2020年營業收入同比增加564%,按2020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計算,已成為中國最大、全球第二大的一次性手套供應商。振德醫療2020年營業收入同比增加457%,為浙江省提供了超過60%以上的醫用口罩供應量。
眾成醫械大數據平台數據顯示,振德醫療在2020年注冊了8款I類產品、2款II類產品,其中與疫情相關的注冊產品為一次性使用隔離衣、醫用隔離鞋套。
(2)新冠診斷:分子診斷和POCT齊頭並進
新冠診斷主要涉及的醫療器械產品包括體溫測量、血氧儀、新冠檢測試劑及相關的采樣管、核酸提取或純化試劑等。新冠檢測試劑無疑是疫情的長期受益者,新冠病毒可能與人類中長期並存,疫情不消除,檢測產品作為一次性消耗品,將有穩定長期的增量。 新冠診斷涉及分子診斷、POCT、家用醫療設備三個細分領域,2020年分別同比增長高達165%、158.3%、78%。
從新冠檢測試劑來看,受益於國內外新冠檢測的需求,上市公司的業績取得了爆發增長。 2020年營收增幅排名前五為聖湘生物、東方生物、之江生物、碩世生物、明德生物,收入同比均增長400%以上。
其中,聖湘生物營收增幅更是達到1204%,海外收入由2019年的1814萬元增長至2020年的24.25億元,新冠核酸檢測產品服務全球近160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全球眾多國家的新冠核酸檢測主導方案,部分國家市場佔有率超過80%,歐洲已成為聖湘生物新冠產品第一大出口地區。
從新冠監測產品來看,測體溫判斷有無發熱是診斷的必要條件之一,而血氧含量更是一個易於檢測且便於判斷肺部病變程度的重要體征指標。 額溫計、血氧儀成為九安醫療2020年業績暴增點,2020年營業收入同比去年增長184%,海外收入由2019年的4.6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16億元,同比去年增長248%。2020年久安醫療額溫計的最高產能加速爬坡,日產能突破5萬,月產能突破100萬支,2020年7月8日,該產品在亞馬遜平台單日銷量突破20502台。
據眾成醫械大數據平台顯示,九安醫療在2020年新注冊了兩款Ⅱ類產品,分別為紅外耳溫計和醫用脈搏式血氧儀,助力九安醫療在新冠監測領域持續發力。
(3)新冠治療:生命信息與支持設備表現突出
新冠治療涉及的生命信息與支持設備,主要包括心電監護儀、呼吸機、制氧機、體外膜肺氧合機(ECMO)、麻醉機等醫療設備,2020年該細分行業上市企業總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9%。
在該領域上市公司中,永勝醫療營業收入增長最快,2020年同比增長116%。永勝醫療成功把握冠狀病毒病的契機,轉型成為呼吸領域的全球主要醫療技術供貨商。2020年公司呼吸產品收入同比增長285.6%,占營業收入比重上升28個百分點。
(4)新冠疫苗:注射穿刺耗材需求方興未艾
除了疫苗生產商,注射器等低值耗材為新冠疫苗的主要受益領域。 注射器類公司康德萊財務報表顯示,2021年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9.60%,業績增長主要來源於注射器類產品受市場需求變化大幅增加,穿刺針類中集采產品受集采中標後執行也有快速增長。據眾成醫械大數據平台顯示,康德萊在2020年新增了16款注冊產品,包括14款產品為低值耗材產品(其中1款注射器、2款病毒采樣管)和2款醫用口罩產品,未來康德萊還將在低值耗材領域不斷拓寬自身的產品類型和產品線。
02
高值耗材業績受創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醫療機構正常的診療甚至住院工作受到限制。二級細分行業中業績增速下降前五領域為心血管介入、手術室耗材類、骨科耗材、醫技耗材類、口腔高值耗材, 2020年的營業收入增幅較2019年營業收入增幅分別下滑41%、41%、34%、27%、25%。
上述領域的上市公司中,微創醫療涵蓋心血管介入和骨科耗材兩大領域,業績下降最明顯。公司2020年營業收入42.33億元,同比去年下降24%。
其中,心血管介入業務較去年下降44.6%,營收佔比由2019年的33.4%佔比下降至22.3%;骨科耗材業務同比下降13.7%,其中國內骨科耗材業務同比增長10.1%,海外骨科耗材業務下降16.8%。
三、後疫情時代醫療器械
業績驅動及發展主線
01
剖析業績背後驅動因素
用營業收入增長率和研發投入佔比分別代表上市醫療器械企業的業績增長和研發投入情況,以這兩個維度為橫縱坐標,以兩者均值的交點為原點,劃分為四象限,分別代表四種業績增長類型:市場驅動型、技術驅動型、蓄勢待發型和增長乏力型。
(1)「市場驅動型」:未來面臨較大不確定性
指研發投入低於均值,疫情受益程度高於均值的外生型增長領域。市場需求是疫情期間業績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疫情過後,業績增長將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主要包括以聖湘生物等為代表的IVD領域;以英科醫療、振德醫療和中紅醫療等為代表的低值耗材領域;以魚躍醫療等生命信息與支持設備領域。
(2)「技術驅動型」:內生增長動力相對充足
指研發投入、疫情受益程度均高於均值的內生型增長領域。研發創新是疫情期間業績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疫情過後,仍將具備業績增長動力。主要包括明德生物和華大基因等為代表的IVD領域;以大博醫療(骨科)和啟明醫療(心血管)等為代表的高值耗材領域;以邁瑞醫療和理邦儀器等為代表的醫學影像設備領域。
(3)「蓄勢待發型」:將迎來中長期需求釋放
主要指研發投入高於均值,疫情受益程度低於均值的領域,疫情期間市場需求受到抑制,疫情過後,業績將迎來需求釋放的中長期利好。主要包括高值耗材(心血管、口腔、醫美)等領域,如樂普醫療、賽諾醫療、微創醫療等。
(4)「增長乏力型」:亟需實現業績突破發展
主要指研發投入、疫情受益程度均低於均值的領域,由於疫情期間未能把握市場機遇,疫情過後,在尋求業績增長點方面存在較大壓力,如新華醫療在疫情期間全力保障抗疫物資供應,彰顯國企責任擔當。2020年1月30日,新華醫療就已經向疫區發送洗手消毒液24萬余瓶,表面消毒濕巾50多萬片,空氣消毒器2450台,然而其主營的醫用滅菌設備、滅菌耗材等大多為低附加值產品,且新產品培育進展慢,業績增長有限;凱利泰則因其主營骨科耗材產品面臨國家集采壓力,而使業績受到影響。
01
醫療器械發展三大主線
(1)市場擴容:直擊全球疫情新需求
新冠疫情暴發以來,中國主動向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物質和技術援助,有序出口口罩、檢測試劑、制氧機、醫療監護儀等防疫物資。中國駐斯里蘭卡大使館推特賬號2021年4月底表示,800台制氧機已從中國香港空運至印度首都德里,本周還將運去1萬台。此外,中國新冠疫苗已出口全球10多個國家,出口數量全球第一,與此同時加大了疫苗注射器械的需求。美國BD公司曾披露,全美庫存的一次性注射器只有1500萬支,如果不加速生產,難以應對新冠疫苗接種的需求。在此需求下,國內注射穿刺器械企業迎來加速向海外市場滲透的機遇。
(2)技術創新:奏響進口替代主旋律
疫情暴露了國內在醫療器械高端產品和核心原材料方面的不足,進口替代仍是產業發展的主旋律。國家「十四五」規劃在「製造業核心競爭力提升」專欄針對高端醫療裝備,提出要突破腔鏡手術機器人、體外胰肺氧合機等核心技術,研製高端影像、放射治療等大型醫療設備及關鍵零部件。發展腦起搏器、全降解血管支架等植入介入產品。除了加大研發投入,並購也是實現技術升級的重要手段,如聖湘生物橫向並購老牌企業科華生物,擴充業務線;邁瑞醫療縱向並購海肽生物(Hytest,芬蘭頂級免疫原料商),加強核心研發能力建設。
(3)消費升級:打通國內經濟大循環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中國擁有超14億人口,作為全球的第二大消費市場,激活民眾的消費需求是打通經濟內循環的主要驅動因素。口腔、眼科、醫美等消費性醫療器械產品逐漸成為強需求,例如消費升級推動角膜塑形鏡等高端眼科器械產品、隱形正畸等口腔器械產品、玻尿酸等醫美器械產品快速發展。
目前醫療行業總體還是不錯的。當然醫療行業下面又細分很多,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市場,售後等等,除外銷售,其餘都是技術性要求很專。目前國內的醫療器械還是以模仿為主,符合當前國內行情。
我和銷售及技術支持接觸最多,現在有線上和線下銷售,兩種銷售方式我都接觸過,但最重要是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快捷;技術要求就是有亮點,不能普羅大眾。
首先看你從事的醫療器械行業什麼工作了。我拿我個人經歷來說吧,我原來從事是偏向軟硬體開發的,總體來講,大部分醫療器械軟硬體技術相對其他行業有點落伍了,可能和制度有關吧。此外,整個行業在各種規章制度下比較死板,效率底下。如果你是畢業生,後面從事研發,還是建議你先去其他行業大公司多歷練一下,再考慮醫療行業吧。
只要有人就會得病,得病就得治!所以非常有前途,不過就看自己怎麼做了。如果你大伯或者二叔是醫院的院長,恭喜你,又一個億萬富翁出現了!
醫療器械行業主要上市企業: 邁瑞醫療(300760)、華大基因(300676)、迪安診斷(300244)、美康生物(300439)、魚躍醫療(002223)等。
本文核心數據: 醫療器械市場規模、醫療器械進口產品數量、中高端醫療器械產品進口排名、醫療器械國產化排名
國內醫療器械進口超兩萬件
受益於經濟水平的發展, 健康 需求不斷增加,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迎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近年來,我國醫療器械市場保持著穩步增長。根據《中國醫療器械行業藍皮書(2020)》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市場規模約為6341億元,同比增長19.55%。隨著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的技術革新及產業鏈成熟,市場容量將會不斷擴大,加之疫情對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的巨大推動作用。2020年,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市場規模大約為7950億元。
不過國內有不少醫療器械依賴於進口。2018年,我國有25606件醫療器械進口。截至2020年底,中國進口醫療器械產品共計26713件。其中,進口產品Ⅰ類9694件、Ⅱ類9053件、Ⅲ類7966件。
中高端醫療器械產品進口下滑
從中高端醫療器械細分產品來看,2020年體外診斷試劑進口數量高達4962件,位居第一;無源植入器械進口1639件,排名第二;口腔科器械進口1461件,排名第三。
從進口數量來看,進口中高端醫療器械產品前十位2020年的進口數量均較上年減少,並且減少數量均在百件以上,同時也是2020年國內進口中高端醫療器械產品中進口減少最多的產品。
國產化減少中高端產品進口依賴
從目前國內醫療器械產品發展來看,國產化替代成為中高端醫療器械產品進口下滑的主要原因。2017年,國內僅有518項二級醫療器械產品國產化率超過50%,到2020年,這一數字達到881項,增長了70%。國內醫療器械國產化程度在不斷加深。
2017-2020年,國內骨科手術器械、口腔科器械、無源手術器械、眼科器械等一眾中高端醫療器械國產化率表現突出,前十類醫療器械產品均有超過10個品類實現50%以上的國產化率。這也促使我國減少對於中高端醫療器械進口的依賴。
不知道你所從事的是那種醫療器械,醫療器械屬於醫療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醫療器械的改進和提升完全可以打開或者是產生一種新的醫療方向,可以大大減輕對應領悟的病人在治癒病情過程中承受的巨大傷害,尤其是一些內科手術,比如現在比較流行的微創手術,比起以前沒有微創手術的時代,病人在相關手術的過程中感受的痛苦是不一樣的,先進的醫療器械大大減輕了病人在手術過程中的痛苦以及術後的恢復時間,創傷面小了很多,但是手術的效果和精確度提高了很多,你說這不是對病人最大的福音么,所以我感覺醫療器械也是很有發展的一個行業領域,正是由於如此的重要,可能國家會在這個領域投入更多和更大的關注力,去良性的推動這個方向的發展,與此同時相關的研究機構也在密切的配合推動整個醫療器械行業的改革和前進。一點自己的看法。
估計大型的醫療器械研發、生產企業會好點!醫保局的成立將倒逼醫療改革。葯品醫療機構零差價了,4+7帶量采購已在全國展開;下一步就是醫療器械最遲不會超過2021年。
就看醫療器械的質量,適用性。及從事銷售醫療器械的,推銷能力,把控售價,及售後服務等!
⑥ 新冠檢測股票有哪些龍頭股
新冠檢測概念龍頭股有:明德生物 、 復星醫葯 、 熱景生物。
公司全資子公司深圳柏明勝為華大基因及邁瑞醫療等客戶等提供體外診斷耗材(如:反應杯產品)和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如:基因晶元及試劑盒產品)。
【拓展資料】
龍頭股指的是某一時期在股票市場的炒作中對同行業板塊的其他股票具有影響和號召力的股票,它的漲跌往往對其他同行業板塊股票的漲跌起引導和示範作用。
龍頭股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的地位往往只能維持一段時間。成為龍頭股的依據是,任何與某隻股票有關的信息都會立即反映在股價上。
龍頭條件:
1.龍頭股必須從漲停板開始,漲停板是多空雙方最准確的攻擊信號,不能漲停的個股,不可能做龍頭。仿褲
2.龍頭股必須是在某個基本面上具有壟斷地位。
3.龍頭股流通市要適中,大市值股票和小盤股都不可能充當龍頭。11月起動股流通市值大都在5億左右。
4.龍頭股必須同時滿足日KDJ,周KDJ,月KDJ同時低價金叉。
5.龍頭股通常在大盤下跌末期端,市場恐慌時,逆市漲停,提前見底,或者先於大盤啟動,並且經受大盤一輪下跌考驗。再如12月2日出現的新龍頭太原剛玉,它符合剛講的龍頭戰法,一是從漲停開始,且籌碼穩定,二是低價即3.91元,三是流通市值起動才4.5億,周二才6.4億,從底部起漲,炒到翻倍也不過10億,也就是說不到2-3億的私募資談大謹金或游資就可以炒作。四是該股日周月KDJ同時金叉,說明該股主力有備而來。五是該股在大盤恐慌末端,逆市漲含基停,此時大盤還在下跌,但並沒有影
⑦ 核酸上市公司有哪些
核酸檢測龍頭上市公司
1、金域醫學(603882):核酸檢測龍頭。
9月29日早盤消息,金域醫學今年來漲幅下跌-24.52%,最新報101.86元,成交額9569.35萬元。
2、達安基因(002030):核酸檢測龍頭。
9月29日盤中消息,達安基巧仔因今年來漲幅下跌-84.59%,截至10時01分,該股跌1.93%,報18.27元,總市值為259.92億元,PE為6.63.
3、核酸檢測概念股其他的還有: 透景生命、安科生物、華測檢孝孫汪測、美年健康、迪安診斷、科華生物、明德凱閉生物、邁克生物、博暉創新、華昌化工、新開源、聚光科技、美康生物等。
核酸檢測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做核酸檢測的上市公司主要有:華大基因(300676)、萬孚生物(300482)、明德生物(002932)、安科生物(300009)、熱景生物(688068)等等。
核酸檢測相關概念股中,昌紅科技,公司旗下全資子公司深圳市柏明勝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目前主要為華大基因、邁瑞醫療等客戶提供配套試劑盒及耗材產品。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⑧ 核酸檢測是哪家公司
做鍵禪核酸檢測的上稿旦塵市公司主要有:遲鄭華大基因(300676)、萬孚生物(300482)、明德生物(002932)、安科生物(300009)、熱景生物(688068)等等
⑨ 抗原檢測試劑盒在哪支基金里有
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盒龍頭股票有哪些?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盒概念股票名單一覽表
2022-12-9 6:06 星期五 閱讀(8469) 評論(0)
2022年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盒上市公司有哪些?據小李財經視角收集匯總,中國A股市場從事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盒的上市公司一共有20家,其中4家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16家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那麼,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盒概念股有哪些?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盒龍頭股有哪些?下面詳細介紹。
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盒龍頭股票有哪些?
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盒龍頭股票有:九安醫療(002432)、華大基因(300676)、達安基因(002030)、萬孚生物(300482)、東方生物(688298)等。
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盒利好消息:
1、#廣州實施分類核酸檢測,鼓勵家庭自備抗原試劑盒#12月1日的廣州市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提出,分類實施酸檢測:對風險崗位、重點人員開展規定頻次的核酸檢測;面向跨省流動人員開展「落地檢」;根據市民出行、就醫等日常需求,做好核酸「按需檢測」服務保障;鼓勵家庭自備抗原試劑盒。
2、抗原試劑盒銷量暴增400多倍,將利好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盒相關股票!
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盒概念股票名單一覽表:
1、九安醫療(002432),最新股價59.31元,總市值285.67億:公司的新冠抗原家用自測OTC試劑盒產品已開始由子公司iHealth美國在當地向C端和B端同時銷售,公司正在積極接洽、跟進各方客戶的訂單。
2、華大基因(300676),最新股價58.87元,總市值243.67億:公司控股子公司深圳華大因源醫葯科技有限公司研製的新型冠狀病毒抗原檢測試劑盒通過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應急審批,獲得了醫療器械注冊證。新冠抗原自測試劑盒獲得歐盟CE證書。
3、達安基因(002030),最新股價17.36元,總市值243.64億:公司全資子公司中山生物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抗原快速檢測試劑盒(膠體金法)有發往香港。
4、萬孚生物(300482),最新股價47.01元,總市值208.97億:廣州抗原試點的供貨商,國內首批獲得新冠抗體檢測試劑盒注冊證的公司,也是國內抗原檢測份額最大的公司,重要的是公司沒有核酸檢測業務,專注抗原檢測,是國內POCT的龍頭企業之一,先發優勢強。
5、東方生物(688298),最新股價109.91元,總市值184.65億:公司的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率先在歐洲市場推廣使用,作為全球第2家、國內第1家拿到歐盟CE認證的公司,東方生物憑借過硬的技術指標和穩定可靠的質量,被歐洲市場廣泛認可。2021年12月30日,該公司又獲得美國市場的准入。東方生物新冠抗原檢測試劑日產量在1000萬人份以上,產能規模優勢顯著。
6、亞輝龍(688575),最新股價24.65元,總市值139.77億:亞輝龍是中國香港和國內的抗原試劑主要生產商,主營新冠病毒SARS-CoV-2抗原、IgM抗體、IgG抗體、中和抗體檢測的系列診斷產品的自主開發,獲日本MBL3.37億元新冠試劑盒訂單,產品暢享歐洲和中國香港,市佔率位居前列。
7、康泰醫學(300869),最新股價27.17元,總市值109.17億:已取得新型冠狀病毒抗原檢測試劑盒,並獲得歐盟CE認證。
8、九強生物(300406),最新股價17.46元,總市值102.81億:公司的新型冠狀病毒抗原檢測試劑盒可以檢測奧密克戎新型冠狀病毒突變毒株。公司的新冠檢測試劑產品在義大利等國已有銷售,海外銷售前景十分樂觀。
9、明德生物(002932),最新股價65.75元,總市值102.70億:公司目前獲批的自測產品僅有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抗原檢測試劑盒(膠體金法)(自測版),且該產品僅在海外部分國家取得認證。
10、可孚醫療(301087),最新股價46.28元,總市值96.49億:公司自主研發和生產的新冠抗原檢測產品、抗體檢測產品和中和抗體檢測均已取得歐盟CE證書和中國商務部出口白名單,現已開始在海外進行少量銷售。
11、凱普生物(300639),最新股價19.75元,總市值86.80億:公司自主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核酸檢測試劑盒(熒光PCR法)不是新冠抗原檢測試劑,該產品目前已獲得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歐盟CE認證、巴西ANVISA認證、澳大利亞TGA認證、DIGEMID(秘魯醫療用品和葯品管理局)認證、COFEPRIS(墨西哥衛生部)認證以及埃塞爾比亞衛生部的登記認證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產品准入資格,進入世界衛生組織(WHO)應急使用清單(EUL),並已取得廣東省葯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醫療器械產品出口銷售證明》,根據海外疫情防控需求,該產品有持續出口,目前該產品已出口巴西、馬來西亞、斯里蘭卡等國家和地區。
12、奧泰生物(688606),最新股價118.18元,總市值63.70億:公司作為國內較早開發出新冠抗體檢測產品的企業之一,於2020年2月成功研製開發出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 IgG/IgM)抗體檢測試劑盒。
13、千紅制葯(002550),最新股價6.16元,總市值78.84億:已取得新型冠狀病毒抗原檢測試劑盒,並獲得歐盟CE認證。
14、泰林生物(300813),最新股價80.49元,總市值66.93億:公司開始NC膜的開發和首條生產線建設,並正式投入小批量生產。nc膜是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盒的重要原料之一。按照公司規劃,目前公司NC膜擴產產能需要的場地建設已經完成,相關的生產設備也已經陸續到位並已完成安裝,部分設備還在進一步優化和調試工作中,後續將按市場需求及訂單情況進行生產和備貨。
15、優寧維(301166),最新股價67.98元,總市值58.92億:公司是國內抗原抗體品種及規格最全面的供應商;公司擁有抗原檢測的核心原材料NC膜和重組蛋白,產品主要包括抗體及抗體相關試劑、耗材、設備、綜合技術的產品。公司抗體相關試劑產品包括基於抗體應用技術開發的檢測試劑盒、重組蛋白/多肽、輔助試劑,重組蛋白主要作為添加劑用於細胞培養,或作為標准品用於定量檢測試劑盒標准曲線的繪制等。公司產品和服務覆蓋葯物研發(以生物葯為主,如抗體葯、重組蛋白葯、細胞治療等)的葯物發現、臨床前研究、臨床研究等各環節。
16、華盛昌(002980),最新股價36.91元,總市值49.21億:冠病毒抗原快速檢測試劑盒產品獲得歐盟CE認證。
17、毅昌科技(002420),最新股價10.66元,總市值42.75億:公司的醫療零部件業務主要是醫療結構件和醫療耗材業務,產品為新冠抗原檢測卡零部件、核酸采樣管及深孔板等。
18、盛通股份(002599),最新股價5.61元,總市值30.16億:公司業務擁有做新冠檢測包裝、抗原檢測包裝,疫苗和抗原檢測試劑盒方麵包裝業務的主要客戶有中國生物、智飛生物、熱景生物等。
19、塞力醫療(603716),最新股價14.08元,總市值28.66億:公司具備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IgM/IgG抗體檢測試劑盒(膠體金免疫層析法)的生產能力,該試劑已經取得歐盟CE認證,已進入商務部醫療物資出口白名單,可以出口歐盟。
20、ST東洋(002086),最新股價2.91元,總市值22.01億:公司全資子公司艾維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IgM/IgG抗體檢測試劑盒(膠體金法)取得了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醫療器械注冊證。
21、諾唯贊(688105):公司自主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抗原檢測試劑盒(膠體金法)被國家葯監局批准上市,用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疑似人群口咽拭子、鼻咽拭子樣本中新型冠狀病毒N抗原和S抗原檢測。
以上是「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盒概念股」名單一覽表是根據公司市值和市場份額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