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支撐著中國股市
1. 2005-2007年,中國股票市場暴漲暴跌的原因分別是什麼
2005年到2007年的牛市是瘋牛,非理性暴漲,泡沫太多,所以政府要用無形的手來打壓泡沫。現在的點位基本是政府比較認可的點位,所以再出現暴跌可能性不大,即便出現了政府也將出手,畢竟中國是政策市,政府始終管制著股票市場。
一、股市從998點以來上漲的回顧:
從2005年6月6日開始,中國股市進入了第二波周期為8年以上的波瀾壯闊的大牛市。其時間跨度之長,空間幅度之大,不是一般人可以想像。從2005年6月6日至2007年2月16日,時間跨度是1年半左右,上漲幅度是200%。在這么短的時間內,這個幅度不可謂不大,但是其性質我歸納為恢復性上漲,為什麼呢,我們可以仔細回顧一下1年半以來的市場情況。
第一階段:熊市完結,股市試探性緩慢反彈(2005年6月~2005年11月)。
這個階段的特點是熊市雖然已經完結,但是人們飽經摧殘的脆弱心理仍不願相信牛市已經到來,若有上漲,仍將其看作熊市中的反彈,一切都猶猶豫豫,小心翼翼,生怕驚動了沉睡的熊大哥。
只有極少數的先知勇敢的買入,因為這個時候的股票,太便宜了,真的太便宜了,遍地黃金啊,可能十年內都再沒同樣的機會了…....這個階段緩慢的上漲,快速的下跌,但是又跌不破前一個底部,磨啊磨啊,終於磨掉了那些不堅定的人,然後就到第二階段了…
第二階段:大夢初醒(2005年11月~2006年5月)
第二階段的特點是拉高成本,脫離估值太低不合理區域。這個階段沒什麼,就是明白事理的人越來越多,懷疑的人越來越少,大家都知道機會來了,趕快搞一把再說,在第二階段行情的末端,就是2006年5月初,形成了一個小小的瘋狂波,接下來就是較大的調整…
第三階段:崢嶸初現(2006年8月~2007年2月)
2006年5月~8月,經過對第二階段的徹底清洗,股指從2006年8月開始,進入到顯露崢嶸的歲月。從8月起,在大象股的強力拉升下,股指強勢進入主升浪,這個階段,牛是沒有回頭吃草的時間的,拉升再拉升,把人都搞瘋狂了。營業部門庭若市,新股民開戶一再創新高。這個階段,只要你買股票,隨便怎樣都賺錢,股指漲得象瘋狗樣,所以都叫瘋狗浪。但是,再怎麼強大的力量也不能使股指永遠上漲而不休息,牛始終會回頭吃草的。在2007年1月30日到2月6日這一段時間,牛低頭了,大盤6日內暴跌近500點。暴漲帶來的暴跌讓很多人消受不起,也給了投資者上了生動的一課,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一年半以來,大盤雖然經歷了幾個階段,但從大趨勢來講,股指在火狗年基本屬於單邊上漲,投資者多有斬獲。雖然股指已經上漲很高,但是趨勢沒有改變,股指的連創新高開拓了牛市的空間,增強了投資者的信心,吸引了大量的增量資金,為下一階段行情的演變打下了基礎和鋪墊了條件。
二、2007年對於指數的不利的因素:
1)市盈率太高:現在股市的平均市盈率已經從1年半以前的15倍左右上升到現在的接近40倍,不管從哪個角度講,這個數據「現階段」是高了,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講,這樣下去是沒有出路的。我國是處於高速發展的新興市場,又有高速發展的宏觀經濟基本面支持,再加上人民幣升值因素,市盈率可以適當高估,可以讓人接受的長期平均市盈率波動值可以考慮在20倍到25倍(歐美港是15倍),最多也不能長期脫離30倍。所以,市盈率偏高是個問題。
2)短時間獲利盤太多:1年半時間股指從1000點到3000點,這個市場的資本回報率太高,基本是暴利。一般資金年回報率在15%就有很多人開心的不得了,現在這個市場的資金年回報率超過50%的比比皆是,不是很正常。歷史告訴我們,市場不會讓你這么舒服的賺錢的,市場肯定會用他自己的方式讓投資者抬高成本。
3)市場進入題材股階段:一般牛市的板塊炒作都大致的模式,剛開始是價值投資,然後擴散到炒作二線藍籌股,後來炒作有實質性題材的板塊,最後進入到炒作垃圾題材的階段。現在這個市場基本是進行到瘋狂炒作題材的階段,不管消息是真是假,先炒了再說。大致瀏覽一下個股,每個股票都基本上都經歷過了一段飆升段了,再漲的空間有多少呢。這些表明行情在逐漸在進入末期。
4)從波浪理論的角度來看,從2007年2月6日開始的上升段,很象某個稍大級別波段的5浪,5浪過後是什麼呢,是對應更大級別波段的調整浪。
5)從江恩的時間周期來測算,2007年春節過後3到5周,是及其危險的時間之窗,是大波動的主要時間周期和小波動的次要時間周期的重合點。如果這段時間沖高上漲的話,則更加危險,那表明時間周期點將落在空間的頂點,這個信號預示著下跌不可避免。
總的來看,大盤股指的上漲力量在逐漸減弱,上漲的時間在逐漸縮短,下跌的時間和空間在加大,下跌的推動結構一次比前一次強。上證指數可能在3100點到3500點之間,時間在春節後3~5周內見到2007年春節後的第一個高點,然後進行一個大級別的調整,調整的第一參照點是上次暴跌的低點2541點。
同時聲明一點,技術性調整的目的是什麼呢,是為了下次更好上漲。在技術性調整中,可以等待市盈率逐漸跟上股價上漲的幅度,對股價形成基本面的支撐。同時也為了抬高投資者的成本,消化獲利盤。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以時間換空間。
三、加息改變不了大牛勢的趨勢: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07年3月18日起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由現行的2.52%提高到2.79%;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由現行的6.12%提高到6.39%;其他各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也相應調整。
加息對股市無疑是一個利空,對股市的確也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但本次加息對股市的影響不至於大到可以改變本輪大牛勢的格局。因此,基金長線投資者的操作思路沒有必要隨著加息而進行調整。
第四次加息:2005年3月17日:
央行決定住房貸款加息。這對絕大多數購房自住的市民來說,意味著支付房貸的負擔將增加5%至10%。滬綜指當日下跌了0.96%,次日再跌1.29%。稍作反彈後,滬綜指一路下跌,最低至998.23點。
第五次加息:2006年4月28日:
2006年4月28日,金融機構貸款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由現行的5.58%提高到5.85%。28日,滬指低開14點,最高1445,收盤 1440,漲23點,大漲1.66%。其後依然維持上漲勢頭,並在5月份展開了一波歷史上少見的逼空行情,到2006年7月5日最高摸至1757點。
綜上所述,在前四次加息中,由於房地產等占的主導比較大,受影響也比較大,必然會對大盤產生很大的影響,同時股市還沒有改革,工商銀行,中國銀行等大市值還沒有引進。但現在除了市值發生變化外,關鍵是投資者已經逐漸適應了加息。從去年的加息看,股市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加息不再是毒葯,而是催生股市健康發展的良葯。有些人並不理解加息的真正涵義以及用途,只會盲目跟風殺跌,其實大盤歷來暴跌的罪魁禍首很大程度都要歸咎於恐慌盤,所以,投資者的心態是關鍵。
四、扼殺瘋牛的終極殺手--中石油:
從宏觀角度講股票不是越漲越好的,而是估值合理的,各類股價符合上市公司的業績和國民經濟發展的部署,那就是最好的了;股票越漲越好那就會形成泡沫的,當泡沫大到一定程度就會破裂的,那是就難以收拾了;美國的金融危機就是房地產的泡沫破裂導致的,這是要整個國民經濟的命的事,所以絕對不會是股票越漲越好的情況;
如果各類股票的價格嚴重透支,到一定程度國家就會干預了,加稅加息限制銀行貸款,發行超級上市公司打壓,當股市形成瘋牛後有很多調控辦法都失效下,為了遏制這頭不馴的狂牛,07年10月政府命中石油「搬兵回朝」救駕,一個中國石油不愧為金牌第一殺手,一入場就把滬市大盤從6120點,一口氣趕到1650點,輕而易舉地就把狂熱的A股給按下去了;
總體來說,從宏觀、微觀、國內、國際、稅收改革和企業制度改革等各方面的因素看,明年中國股市繼續向好的基礎非常強勁,今年的儲蓄增長率首次下跌僅僅是開始,是大規模資金投入股市的開始。儲蓄如蓄水,投資如泄洪,從制度上開啟儲蓄資金自動流入證券市場的變革才剛剛開始。
2. 中國股市一定能走出「背離」嗎
來自中國經濟基本面的支撐,構成了中國股市最堅固的底線。股市調整已近尾聲,在各種有利因素支持下,中國股市已經開始孕育走出背離的力量,從長期角度看,股市必將同步於經濟發展的腳步。
在政策方面,上周證監會放寬外國人A股開戶限制,境內工作外國人均可辦理。這則利好消息雖然對市場影響有限,但是管理層藉此向市場釋放的政策信號,卻不可小視。此前中央有關會議部署了下半年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做好「六個穩」,其中之一便是穩金融。面對風險挑戰,中央始終保持戰略定力,密切關注著市場變化。市場運行到當前位置,投資者已經不宜繼續悲觀,而應做好准備以迎接隨時可能出現的積極變化。
來自中國經濟基本面的支撐,構成了中國股市最堅固的底線。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進行,供求結構性矛盾明顯改善,經濟增速逐漸企穩,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韌性和可持續性顯著增強,同時,國內消費市場持續活躍,今年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已提高到78%。這樣的經濟發展勢頭對股票市場的正面支持作用,不言而喻。
股市調整已近尾聲,在各種有利因素支持下,中國股市已經開始孕育走出背離的力量,從長期角度看,股市必將同步於經濟發展的腳步。當前中國經濟正向高質量發展邁進,一個穩定的金融市場環境必不可少,中國股市也一定會進入一個更為健康、成熟的運行模式。
來源:北京青年報
3. 六大行上半年日賺35.8億,為何說它才是穩定A股的「定海神針」
六大行上半年日賺三十五點八億,其實這對於中國經濟來說是一個好消息,而且對於股票市場也是好事情,為何說它才是穩定A股的「定海神針」呢?原因有幾個:
三、銀行類的股票是股市晴雨表。
銀行類的股票如果業績越來越好,雖然這些股票不會出現大幅度上漲,可是卻能夠很好的支撐人們的信心,讓股票市場能夠得到大家看好,這對於股票市場來說是一個促進作用,可以說銀行類的股票確實十分的關鍵!
4. [原創]中國股市和中國經濟有關系嗎
有的,而且十分直接。目前中國經濟「突飛猛進」,股市卻「江河日下」,表面看產生了嚴重的背離現象,實質是三個問題阻礙:
1、股市在為幾年來股改提前透支的「紅利」還債,尤其是大量的解禁股壓力是遲早要還的「歷史債務」;
2、股市在為國企的改革、轉型「扶貧」,只有支出「不求」回報,最終的默默地承壓不起、一蹶不振。股市幾年的大擴容,融資量多年世界第一足以說明中國股民是何等的「高風亮節」;
3、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嚴重失調,呈現搖搖欲墜的狂奔狀態,在外貿持續萎縮的狀態下,國民經濟CPI表面上多年的「高增長」完全是依靠印鈔、投資拉動,社會保障不完備,收入分配不均,致使最大的消費市場遲遲不能啟動。這種結構性的經濟「根基」不穩,一旦爆發就會造成經濟的「崩潰」,股市就是提前反應了這種「擔憂」。
5. 中國股票為什麼總是漲不動,真正的病根在哪裡
中國股市漲不動的原因非常多,並非只有某個原因就會導致中國股市漲不起來;當然眾多原因當中最主要一點就是“增量資金供不上擴容資金”,只要把這個問題解決了中國股市想不漲都難。
首先撇開其他原因之外,重點分析一下A股為什麼會有由於“增量資金趕不上擴容資金”導致中國股市漲不起來呢?下面分步進行解答:
1、什麼是增量資金?
股市增量資金就是指往股票市場進入的資金,比如有1億資金從房地產進入股市炒股,這1億就是增量資金。
第一,股市制度不完善,退市制度、交易制度、披露制度等等;
第二,投機性太強,中國股市喜歡追求短期利益,不會追求長期利益,怎麼漲上去又怎麼跌回來的,甚至倒跌;
第三,牛短熊長,中國股市大部分時間都是熊市,牛市時間非常短;一年牛市要換來5年熊市。
總之中國股市漲不起來的原因太多太多了,真正想要中國股市強勢起來,必須要把這些各種原因一一排查,都處理好之後,中國股市必然會雄起來,必然會引領全球股市。
6. 為何A股能入口的「液體股」這么牛
A股的市場五彩繽紛,奇妙無比,代表中國財富的不是什麼 科技 、什麼大數據等 科技 創新股,而是大消費概念股主導著中國股市,首先代表中國經濟的四個「液體股」表現極為出色,這里我不想浪費時間過多統計這些,但這些消費概念股的市值可能佔比A股30%以上吧。
就白酒類上市公司來說吧,貴州茅台、五糧液占據滬深股市第一市值上市公司,就拿茅台來說,現在貴州茅台接近2.5萬多億的市值,已經取代了中國N個世界500強企業的總和,曾有數據顯示,貴州茅台的市值已經相當於N個拼多多,N個京東,N個網路等 科技 公司的總和。所以說白酒板塊的市值,已經超過幾個或十幾個 科技 板塊的總和。
就拿醬油類上市公司來說吧!說起海天味業,也許有人就會想起,賣醬油比賣房賺錢,作為中國市值最高的地產公司,如今,萬科加上保利地產的市值也比不過海天味業的總市值。所以「賣房的比不過賣醬油的。」海天味業市值不光超越了做石油的中國石油及中國石化。還超越了寧德時代、美的集團等有名的 科技 公司,作為一個千億級別體量的公司,這種漲幅可以說是A股的一大奇觀。
就拿水類上市公司而言吧,農夫山泉是中國有名的礦泉水類上市公司,公司上市後,農夫山泉連日大漲,推動創始人身家一舉超越巴菲特,位居全球財富第六位,一創始人一舉突超越馬雲及巴飛特,問鼎中國首富。
拿油類上市公司來說吧!金龍魚是2020年上市的新股,金龍魚自上市以來幾乎是不帶回調,搖身一變成6000億消費巨頭,最近15個交易日漲近80%以上,市值高達6673億。
奶類上市公司伊利股份也毫不示弱,近期兩根大陽線,也表明了這些液體股的態度,這時候會有網友調侃道「乳業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那麼這一年來A股到底發生了什麼,「吃喝」行情持續火熱,2020年,食品飲料行業漲幅居A股市場所有板塊前列,貴州茅台、海天味業等龍頭股更是連連創下 歷史 新高。現在新的一年來到,「吃喝」行情依舊火熱,茅台股價漲破2000元,中金高喊還能大漲30%,據數據顯示,僅僅從「跨年」前最後一周算起(2020年12月28日-2021年1月5日),至今市值100億元以上的A股消費股最高已漲超40%。
就是中國股市的奇特所在,這些都是抱團取暖的結果,中國的股市是靠白酒及食品類消費股托起的。現在這些食品類上市公司這么大的市值,可能意味著它已經突破了常理。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我們不可以否定的來說,這些公司都是中國的好公司,但過分的炒作,讓它光彩奪目,爆炒後的一地雞毛,會給中國的資本市場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又會傷了多少股民的心,這些中國個最有價值的股票,最終將何去何從?
貴州茅台是中國整個上市公司的第一大市值公司,茅台市值約2.5萬億左右,占據整個國民生產總值的2%以上。是很出格的,不正常的,美國歐洲日本前十大市值公司基本都是互聯網公司。而我國把茅台推向第一市值公司,成了中國的股王。這件事很值得我們思考。
眼前來看,這些股票都在堅挺的向上,而實質上他們也在搖搖欲墜,2020年的行情,抱團取暖把人都喝迷糊了,作為A股這些上市公司,它們有高股價也是正常的,只要有抱團的機構及基金在,他們還會金雞獨立坐落於股市之中,也許它會漲到2000元一股,會漲到3000元一股。只要主力機構願意,這都很正常,達到5000也不是不可能的。
所以這里我也不想過多的評價這些上市公司,因為我每次發表這樣的文章,也總是招到一些人的攻擊,事實勝於雄辯,在A股市場,這些股票的股價僅僅是一個標明價格的工具,跟股票本身價值沒有什麼關系,只要有炒作行為,股價沒有最低,只有更低,股價沒有最高,只有更高。這就是股市,這就是中國股市的真實所在,現在我們不能改變市場,那麼我們就應該適應這個市場,這些股票也不是不可以炒的,但你時刻要記住,脫離業績支撐的股票,終究要回歸價值的,短線快進快出也不是不可以的。最後祝大家投資順利!
友情提示《股市有風險,入市先學習》
A股中的白酒、牛奶、醬油、食用油等以食用液體為產品類型的股票一直是牛勢品種,原因分析如下:
1、A股長期以來的兩個牛市品種主線:一個是 科技 ,二是消費 ,而大消費類的主體是:白酒、牛奶、醬油、食用油、醋這些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天天接觸的主要消費品種成為市場的長期熱點。
2、每個食用液體品種中都有大家熟悉的帶頭股票, 白酒中的貴州茅台,現在股價已升破2000元,是A股中市值與股價的兩料冠軍,食用油中的金龍魚新近登陸創業板就一飛沖天,做醬油的海天味業更是成為價值投資的典範,伊利股份為代表的牛奶股更是長期牛股的代表股票之一。就連前幾個月在港股上市的農夫山泉到現在股價都大漲了二倍,可見液體股之強悍!
3、不只是我們A股有這個現象 ,美股的可口可樂幾十年來一直是明星股票,1919年上市時的40美元,漲到現在復權價格可是數百萬美元一股,漲了數萬倍。
4、這類液體股票對應的產品頭部公司的品牌價值都很高 ,這就意味著有很高的毛利。
5、都是大眾消費品, 在中國這個世界最大的日用品消費體面前,巨大的銷量加上毛利高,造就了上市公司的業績一直上漲,股價上漲就成了必然。
6、機構扎堆持有這些明星股票 ,造成食用「液體股」持續上漲的特色。
基金經理都想學習模仿股神巴菲特,因此A股能入口的「液體股」都走得這么牛。
據傳, 巴菲特 年輕時候用一萬美元投資可口可樂,十年上漲十倍。其實,可口可樂走向世界,是沾了美國國運的光。二戰時期,美國大兵喜歡把可口可樂帶到戰場上,所以可口可樂自然走向了世界。
留學回國的國人和一部分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喜歡崇洋媚外。
他們先炒作白酒,大概有20年左右的 歷史 了。因為中國人日常消費的飲料,數量最大的就是白酒。然後,在五糧液營銷超過茅台後,茅台進行了一次特別的商業策劃,硬是每年年底強行提價10%,不斷漲價,把茅台打造成了國內高檔宴會宴請的白酒、送禮的必備禮品、有錢人的奢侈品、收藏品。這樣就帶動了白酒和黃酒、啤酒的長期炒作。錢多的人也喜歡買白酒股。2002年時,我認識一位張先生,他580萬中520萬元全部在8元買了五糧液,每天基本不看盤。錢多的人,眼界、做法確實和普通人不同。
案例分析:
附圖1:有長遠眼界的人在2002年就買了白酒股。
附圖2:啤酒炒作也很瘋狂。
然後炒作牛奶股,詳見附圖3。
最後,礦泉水也被炒作了,詳見附圖4:炒作泉陽泉礦泉水 一年上漲3倍 。
農夫山泉在香港上市也被炒作了,詳見附圖5。
感謝誠邀
因為中國是消費大國。每個家庭每個人都離不開吃喝拉撒。特別是酒,當你去做客 聚會時,哪家不喝酒,不喝飲料的呢?或者送禮時,手上提著高端酒去。特顯有面子。
快過年了!餐桌上好像沒有酒感覺聚餐都沒氣氛。什麼紅酒 白酒 啤酒各種各樣的酒。所以說機構也是看好這些有潛力的公司。比如茅台 重慶啤酒等等。特別是北方天汽冷,喝口酒暖暖身,已經是常態了!
再說金龍魚吧!中國幾乎每家每戶都在用這個食用油。而且還是老品牌了!記得20年前就開始食用了!所以說,機構買它,也是有一定的道理。
還有牛奶吧!每個家庭的老人 孩子幾乎都有喝。送禮也好看。
記得我們中國是消費大國。
個人建議和觀點而已。不具備投資。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回答:民以食為天,白酒、牛奶、醬油、醋、食用油都是餐桌上必備。年初全球疫情爆發,外出受限,居家飲食逐漸成為習慣,家裡吃既干凈又 健康 ,油鹽醬醋茶都屬於剛性需求,所以家庭對食材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加上春節即將臨近,走親訪友送禮白酒、牛奶和食用油都是少不了的,大家都習慣提前搶購,行業銷售高峰,所以這些「液體股」才這么牛。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牛奶成了大家每天必備的 健康 飲品,早餐一杯牛奶有助補鈣,晚上一杯牛奶有助睡眠,而且現在越來越流行用牛奶知製作各種小食品,香甜可口。牛奶成為現代餐桌上每天都離不開的佳品,所以相關乳業概念股才這么牛。
白酒行業一直都是A股最牛的,酒文化在中國可謂是千年已久了,不管是家庭聚餐、朋友聚會,談生意、慶生日,餐桌上是無酒不歡,尤其春節臨近,白酒又是送禮的最佳選擇,這兩天茅台股價突破2000元,人們擔心茅台酒繼續漲價,各超市、電商都開始瘋狂搶購,茅台本來就是緊俏商品,又趕上過年,目前基本處於無貨狀態,一瓶難求,很多人進而求其次選擇五糧液、瀘州老窖等,白酒行業是A股永遠的清流,這也是白酒這么牛的原因。
綜上所述,白酒、牛奶、醬油、醋、食用油都這么牛,因為這些「液體」都屬於日常生活的剛性需求,白酒、牛奶、食用油又是走親訪友的佳品,儲存攜帶都很方便,所以說A股能入口的「液體股」才這么牛。
感謝蟲子哥的邀請,這幾天比較忙,沒有及時回答這個問題。
其實也沒有什麼,都是大資金的 游戲 ,如果我們把眼光放長遠,把時光推到10年之前,以十年為一個周期來看的話,他們現在漲的好是理所當然的。
我們先把目光放回到上一輪牛市,那是2013年到2015年,這些股票大部分都表現的非常垃圾,上證指數漲了3倍,創業板指數漲了將近7倍,而這些股票很多都沒有跑贏上證指數,正是因為這些股票弱勢的表現,才導致大量的散戶離開這樣股票,主力才有機會在相對低位拿到大量的籌碼。
既然這些主力拿到了足夠的籌碼,那麼自然這一輪牛市來了,這些股票要先漲,大漲就很正常了,籌碼都在主力和機構手裡,於是就大漲給你看,反正大量的散戶沒有籌碼,他們漲也只能看著,就算是拿到部分也不知道啥時候賣,最後能不能賺錢還不一定。
同樣的原理,眾多的中小盤股票已經涼了5年多了,市場風格一旦切換,就是他們上漲大漲的時候,股市就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 游戲 。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市場里也沒有隻漲不跌的股票,越是大漲的股票,主力和機構兌現利潤的願望也越強烈。
也許各大「液體股」主力已經賣的差不多了,也許還要招聘部分接盤俠,那就繼續強勢一段時間,如果你之前抄底了這些股票,那麼恭喜你,你需要做的是尋找跑路的機會;如果你沒有這樣的股票,也不要眼氣,沖進去很可能做了接盤俠,當個吃瓜群眾其實也挺好的,你說呢?
從白酒到牛奶再到醬油等,但凡牽涉到液體,都似乎成為了A股市場炒作的對象。從貴州茅台到金龍魚,再到海天、伊利等,液體股在A股市場中備受市場資金的炒作。液體股備受市場的青睞,一方面在於液體股往往屬於市場的剛需需求,多數屬於快消品,在經濟回暖、消費提振的背景下,消費股最容易獲得市場的炒作,消費股也是率先提振的對象;另一方面則在於市場資金有炒作消費股的需求,無論是家電,還是豬肉,或者是飲品等,這些都屬於市場偏愛的對象,液體股在A股市場中本身也是具備了牛股的基因。
不過,無論市場炒作有多麼瘋狂,最終還是存在一個心理承受范圍的上限水平,如今白酒股的估值達到60多倍,海天、金龍魚等股票的估值溢價更為明顯,這也是市場對液體股炒作達到極致的體現。
在液體股大漲的背後,一方面來自於全球流動性溢價的推動因素;另一方面則是來自於注冊制深入推進下的機構化程度不斷提升的結果,機構抱團影響下也促使液體股的集體大漲,資本更願意給予更高的估值溢價,這些因素也從很大程度上推高了液體股價格的上漲。
為何何A股能入口的「液體股」這么牛?A股一個時期有一個時期的熱點,現在流行機構抱團醬油、牛奶、酒,尤其是牛奶中的 伊利股份被作為核心資產,白酒中的茅台、五糧液、瀘州老窖等作為優質資產。醬油中的海天味業成為高成長股。
機構抱團自然不斷推高股價,機構錢多持股多,具備資金優勢和持股優勢,現在的市場是一個自我強化的市場,機構抱團股走勢越好,抱團機構收益率越高,機構排名越前,曝光度也越高,成為明星基金,一旦成為了明星基金,發行新基金更容易,也更火爆,20年火爆基金大部分都是明星基金旗下的產品。
基金管理人獲得大量新增資金以後,並不會開辟新的戰場,讓市場資金出現分流,帶來抱團股的調整壓力,而是繼續加倉抱團股,抱團股本身機構持股度就很高,流通市值並不大,得到新增資金加倉以後,籌碼更加集中,推升股價更加容易,機構收益率更高,又會吸引基民不斷申購基金,帶來新增資金,又不得不加倉抱團股,結果就是出現交易擁堵,大家搶籌,股價漲不停。
白酒、醬油和食用油究竟會抱團到何時,股價漲到何處,誰也不知道,要看機構的態度,機構決定股價走勢,這個是無法准確預測的,金龍魚昨天大振18%,今天股價上下震盪最終依然大漲,資金分歧客觀存在,但在機構無法完成出貨下,股價難以深跌,這不符合機構利益。
牛不牛,不是看成長看估值,而是看錢多不多,有錢就可以推升股價,最終醬油、白酒、食用油,股價都會回歸內在價值。
A股就是這樣,樂觀起來沒有頂,一旦熱潮褪去,調整起來,也沒有底。
巴菲特6歲第一次喝到可口可樂,結果從此就常常地愛喝可口可樂了。現在巴菲特86歲了,還是一天5罐可口可樂,這是最低消費。
少年巴菲特就有商業頭腦,在夏天炎熱的晚上,沿街叫賣,挨家挨戶, 上門推銷。就是和家人外出度假,也賣可口可樂。有一年他們全家到愛荷華州的歐科湖邊度假,家裡人在休息,小小年紀的巴菲特背著可樂飲料,賣給曬日光浴的人,賺取生活費。巴菲特這么喜歡賣可口可樂,最大的動力就是,這個生意很賺錢。
巴菲特注意到了,很多人都在喝可口可樂,可口可樂這個產品有很大的魔力,人人都愛喝。這肯定是個好產品,這肯定是個賺錢的好生意。喝可口可樂的人這么多,這家公司肯定是一個很賺錢的好公司。
為何A股能入口的「液體股」這么牛?以前是 科技 股熱門,風水輪流轉,現在液體飲料吃香了,這固然與疫情相關,加上經濟不振,這些東西每天都要大量消費,這些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天天接觸的這些消費品種成為市場的長期熱點,海外訂單也不少,而且是緊缺的物資生產廠家自然大生產銷售,自然能賺上大錢了!產銷兩旺,自然投資者看上了: A股中的白酒、牛奶、食用油等以食用液體為產品類型的股票一直是現階段的牛勢品種!
除了白酒外,很久沒炒過這類股票了,A股接下來的玩法有變化了!
7. 漫談宏觀經濟如何影響中國股市
第一,宏觀經濟是十分復雜的,對判斷宏觀經濟而言,單一數據不起決定性作用。出口數據首先是反映外部需求,其次可以通過結合中國經濟的特點,比如一般貿易比重,來側面反映內部需求,但總體來講,只是反映了一個方面。各種宏觀數據,包括前瞻的、同步的、滯後的,要結合起來相互佐證,才能比較全面地看清經濟大趨勢和結構性趨勢。如果通過投資、工業產出和金融數據,以及出口相關的外部經濟體和中觀行業數據等,大致已經可以判斷中國經濟周期性的復甦十分微弱,那麼就不能因出口數據的顯眼而對中國經濟的總體判斷做出輕易的更改。一般各界會對突兀的噪音進行重點分析,但不會因此對大局進行質疑。這次的出口數據就是噪音。
第二,出口數據的質疑和求證方向,與筆者對目前經濟的看法是一致的。質疑出口數據的人,傾向性認為數據有水分,如果質疑被證實了,將進一步確定經濟復甦較弱的趨勢;如果被證偽了,那麼現在這個錯誤的數據,也沒有好到足以支撐看好中國經濟的觀點。所以在求證的有效性方面,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
如今中國股市的趨勢特徵十分明顯,周期股表現不佳,成長股走勢強勁,這正反映了現在中國經濟羸弱和宏觀流動性寬松的局面。投資樓市的大門關嚴了,實體經濟擴張放緩,銀行理財產品又在清理,宏觀資金面並不緊,所以總有一部分資金會轉向股市,至少場內資金不會急於流出股市。
現在漲勢強勁的品種,主流用「成長股」這個說法,但其背景不在於「成長」,而在於小盤。一個可以說故事,又規模不大的股票,很適合進行交易操作。故事可以是成長,也可以是概念,其實都是一樣的,把故事的驗證周期拉長,短期無法證偽,就不影響現在股市的運行特徵。說的更直接一點,現在的中國股市,特別是小盤股,庄股氣氛其實與早些年相似。這是各方面環境造成的,除了宏觀經濟、流動性、大類投資比較,新政府上任後提出的「中國夢」和「經濟轉型」等各種措辭,也是相當有利於這種趨勢特徵運行的。當然,確實有一些成長股是真實的,但總體數量佔比較小。
周期股與宏觀經濟走勢十分密切,拋開股票短期的價格波動,周期股整體的表現更反映中國經濟形勢。現在中國經濟的結構沒有發生大的變化,所以這種關系還會持續下去。這就意味著,周期股的走勢,更依賴中國經濟形勢的變化對行業企業盈利的影響。弱宏觀背景下,周期股的行情將是盈利撬動的,而估值推動則需要經濟走出確定性的強勁上升趨勢,股市情緒也樂觀到可以給予更多的估值溢價時。現在顯然不現實。
既然短期周期股的行情更依賴於盈利,那麼弱復甦顯然不會對盈利有太明顯的積極影響。如果把供給和需求比作兩個方向相對的力,力的大小變動影響的就是盈利的平衡。如果供給的力一直維持穩定的增長態勢,而需求在大幅回撤後開始加力,只要需求的力達不到供給的力的同等級別,盡管需求是在回升的,但盈利水平依然會下降。
供給的力,中短期看庫存,中長期看產能。但要明確,庫存是一個反應,而不是根本,最終產能才是根本。庫存是有較大彈性的,而周期性行業的產能在中國彈性較弱,特別是在鋼鐵、有色等和政府利益關聯密切的行業。甚至可以這么說,這些行業的產能是剛性的。經濟周期的變化在中國,對需求和供給的影響是不同的,這是非市場化的表現。
弱復甦環境下,傳統工業過剩產能壓力較大,去庫存雖然可以進行,但有些行業如鋼鐵,產能利用率根本難以下降,因此供給會持續湧出,行業企業盈利對庫存的敏感性就相應降低了。
萬事皆有因。現在中國股市出現結構性分化,自然有它的合理性。但要梳理各方面成因卻相當困難,尤其是在趨勢形成的早期要去理清頭緒並作出判斷。上述漫談或是片面之語,但希望對讀者認識當下環境和改進分析方法有所裨益
8. 為什麼中國股市漲不起來,為什麼外圍市場卻能大漲起來
因為中國市場是融資市場或者是投機市場,而外圍股市是價值投資市場,這就是中國股市與外圍股市存在的差異。
A股堅守永久不破3000點的神話,而外圍股市已經幾萬點,甚至十萬點了,而A股依舊在3000之內,始終都是漲不起來,但外圍股市跌的時候必然會跟跌,這就是咱們大A與眾不同的地方,堅持漲少跌多,漲慢跌快的原則。
中國股市漲不起來有三大原因:
第一點,上證指數堅守3000點不破的原則,2007年已經突破3000點,2020年5月上證指數跌破3000點,還在2800年附近徘徊。
時隔13年之後,咱們A股還是處於在2900點下方,從這里說明兩個問題,其一咱們A股確實漲不起來,不漲反跌;其二咱們A股在過去十幾年裡面零漲幅,已經回到解放前。
但過去13年時間裡面,外圍股市已經全面暴漲了,美國股市從6500點上漲到了3萬點;而印度股市1萬點漲到4萬多點;巴西股市從3萬多點漲到了12萬多點;即使是經濟下滑的日本股市從1萬多點漲到了2萬多點,這些都是外圍市場。過去13年時間裡面,全球股市唯獨A股走出負漲幅的行情。
總結分析
上面根據咱們A股市場和外圍市場進行分析得知,A股始終漲不起來,或者說外圍市場總是能大漲起來,這些都是有原因的,而這些原因都是要從自從找原因,找因素。用一句話總結起來就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的道理是一樣的。
9. 中國股市牛短熊長,真是由於散戶投機性造成的嗎
決定中國股市命運的是“股市政策”和“股市制度”,並非由散戶決定中國股市命運的,散戶沒有這么大的能耐,散戶不可能背這個黑鍋的。
一定要清楚,散戶是中國股市弱勢群體,散戶在股市根本沒有話語權,更沒有決定權,只有認命權;所以中國股市出現牛短熊長絕對不是由於散戶投機性造成的,這種觀點太可笑了。
1、股市政策決定牛短熊長
A股是政策市,政策支持股市上漲,股市絕對會上漲,政策不支持股市上漲,股市一上漲就會被打壓。
但往往由於股市政策不支持長久走牛,股市制度缺陷太大,無法支撐中國股市走牛,散戶也是無法與政策和制度抗衡,只能認命遵從股市的牛熊行情。
總之中國股市出現牛短熊長跟散戶投機性沒有半毛錢關系,如果真要找出中國股市為什麼會牛短熊長,一定要從股市政策和制度為出發點,絕對會找出真正的原因,到時候一定會水落石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