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高通市值有多少

高通市值有多少

發布時間: 2023-04-11 01:58:37

1. 2022年智能手機銷量

這是來自產業鏈上游的預測。

11月3日,高通發布2022財年第四財季(2022年Q3)財報。報告期內,高通實現營收113.96億美元,同比增長22%,凈利潤為28.73億美元,同比增長3%;非美國通用會計准則下凈利潤為35.48億美元,同比增長22%。

其中,若按業務類型劃分,高通來自設備和服務的收入為98.07億美元,同比增長28.5%,來自授權業務的收入為15.89億美元,同比下降6.7%。

若按業務部門劃分,高通來自半導體部門QCT的收入為99.04億美元,同比增長28%,來自專利授權部門QTL的收入為14.41億美元,同比下降8%。

在QCT的四塊核心業務中,智能手機業務營收佔比最大,報告期內的營收為65.7億美元,同比增長40%,其次是物聯網業務,營收19.15億美元,同比增長24%。

除此之外,目前高通正發力的汽車業務,營收為4.27億美元,同比增長58%,而射頻前端業務收入為9.92億美元,同比下滑20%。

整個2022年財年,高通的營收為442億美元,同比增長32%,凈利潤為129.36億美元,同比增長43%;非美國通用會計准則下凈利潤為142.54億美元,同比增長45%。

盡管在2022財年,高通的財務表現基本滿足了市場預期,但是,對於部分業務未來的發展,高通也面臨著較大的增長壓力。

一方面是來自授權業務,其實在上個財季,高通的授權業務就已經增長乏力,而該季度直接開始下滑。這部分業務有接近七成的稅前利潤率,未來該業務的收入收縮,也將對高通的利潤指標帶來一些影響。

另外一方面,是目前占高通營收過半的智能手機業務,也面臨著行業性的收縮。在第三財季,高通調整了此前對今年手機出貨量同比持平的預期,預計今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將下降中個位數,而在第四財季,高通進一步降低預期,認為2022年智能手機出貨量將以兩位數的百分比下降。

高通指出,整個半導體行業的需求迅速惡化和供應限制的緩解,導致渠道庫存增加。當客戶都在清庫存時,這也將對高通的財務指標帶來負面影響。

對於2023財年第一財季(2022年Q4),高通也給出了遠低於市場預期的業務展望。高通預計,2023財年第一財季的營收將為92億美元至100億美元,而分析師預期為120億美元。

截至11月2日美股收盤,高通的股價為112.5美元/股,總市值約為1263億美元。財報發布後,高通的股價盤後下跌7.56%。

2. 小米徹底亂了,為什麼會和高通有關

前國內主要的幾家智能手機生產廠家都主要依靠高通晶元才能提升檔次,不只是小米,OPPO、VIVO、甚至魅族等都如此。也可以說如果沒有高通晶元,國內手機廠家拿什麼到全球手機市場去競爭去爭奪市場。當然沒有高通,小米也不會倒,但是否有現在這樣在海外也可以與眾多品牌進行拼力殺伐,那就不一定了。

高通晶元可以說代表了安卓手機晶元的最高水準,如果沒有高通晶元供給給國內手機廠家,國內安卓系列的所謂高端、旗艦機,整體就會拉低檔次,能夠撐撐門面的也就只是華為的麒麟晶元的手機了。

高通也不願意放棄在國內占據前幾位的大廠家這個肥肉的


而且發展到之後的幾代手機中,高通晶元似乎在國內已經成為亮點,尤其是三網通時代,高通幾乎就是每一款旗艦機的標配,沒有高通晶元的手機一般不會吸引到別人!這樣的營銷真的是非常的高明!

沒有高通小米也會找到其他「高通」,因為早期的智能手機的狂熱營銷很容易成就更多晶元!不過話又說回來,真金火煉,高通沒有真本事也不能在競爭激烈的手機晶元行業中脫穎而出。

同樣的小米如果沒有高通晶元的加持,那麼小米手機是否會像現在這么好,這兩者更像是相輔相成,高通成就小米手機,小米成就高通中國市場。

3. 中國第一的晶元巨頭市值突破2.87萬億,這是哪家公司

台積電。他是中國第一晶元巨頭,在全球范圍內,影響力首屈一指。根據最新消息,台積電目前市值已經突破20000億,凈利潤更是達到華為的兩倍。


同時,台積電還立下了要在今年美元營收增長15%到18%美元的營收。盡管受到了疫情與美國壓制的雙重影響,但從台積電當前的訂單量來看,其達成這一目標的希望還是比較大。

4. 2021.08.05 聊聊晶元和新能車行業

我們之前在三月份的時候推薦大家關注CS新能車指數和相關指數基金,

後來在五月份科創50ETF低迷的時候,推薦大家關注科創50指數和晶元半導體行業,

最近這兩個行業成了市場最熱門的「賽道」,累計漲幅也很可觀,

但是對於這兩個行業的長期未來前景,市場爭論也異常激烈,

昨天我們發了一個圖片簡版內容,主要是想說從昨天開始對這兩個行業的推薦暫告段落,

這段時間開始不再推薦之前未持有相關行業個股或者基金的投資者再往裡沖了,

對於已經持有相關行業個股和基金的投資者來說,可以繼續持有看情況再決定後續操作。

所以我們今天的更新主要從行業本質和市場對行業發展周期的反饋這兩個角度說一下,

為什麼我們要暫停對這兩個行業的推薦。

我們之前就說過「缺芯」和自主化戰略對於晶元行業有積極作用,

所以我們對含「芯」量比較高的科創板指數予以重點關注和積極參與,

其實晶元行業是個兩級分化比較嚴重的行業,

自主化戰略和「缺芯」剛好影響的就是這個行業當中的兩級,

我們之前被「卡脖子」,目前努力謀求自主化的主要是應用在高端手機和PC上的高端晶元,

所以市場也因為自主化戰略對晶元行業予以了重點關注,

那一波行情主要發生在2019年初——2020年7月份,

之後整個行業經歷了一波大幅的調整,直到回踩了周線MA99均線,

又遇上「缺芯」的影響,以及從其它抱團股撤離的資金到晶元行業上抱團,

才有了最近這幾個月的加速上漲行情,經歷這兩輪上漲之後,整個行業的估值已經比較高了。

但是還會有投資者覺得,晶元行業是高新 科技 ,估值再高也是正常現象,

萬一我國在高端晶元上獲得了徹底的突破,那多高的估值都能撐得起來。

但是我們冷靜的橫向對比一下,世界上已經掌握先進製程的晶元企業目前的估值,

美國高通,驍龍晶元的生產廠家,市盈率18倍,市凈率21倍,總市值1690億美元;

英特爾,市盈率12倍,市凈率2.6倍,總市值2179億美元;

超威半導體(AMD),市盈率38倍,市凈率18倍,總市值1288億美元。

我們能明顯的看到,世界頂級的晶元企業估值不是按 科技 股在美股的估值並不高,

不是按照新興行業或者 科技 行業的估值給的,而是按照高端製造業給的估值。

再看看中國目前處於努力追趕期的晶元相關上市公司,

北方華創,市盈率368倍,市凈率32倍,總市值2145億人民幣;

中芯國際,市盈率104倍,市凈率5.1倍,總市值2604億人民幣;

中微公司,市盈率234倍,市凈率11倍,總市值1414億人民幣。

我們能明顯的看到,中國晶元行業的頭部企業,

其估值按照高新 科技 企業給的話,也處於比較高的水平了,

高 科技 行業產品越落地越成熟,估值水平也會從前景估值向成長估值甚至傳統估值轉變,

大家可以算一下,要是中國的晶元行業估值水平和國際接軌,給20倍—25倍的高端製造業估值的話,

以目前這幾家晶元相關企業,凈利潤水平要到什麼程度才能撐住現在的總市值和股價?

如果中國高端晶元獲得徹底的突破,國產手機和PC肯定會優先使用「中國芯」,

但是不會增加全世界對高端晶元的總的需求量,

說白了我們突破後要去瓜分國際巨頭占據的存量市場,而不會帶動一個全新的增量市場。

前景估值期的階段性泡沫和非理性高估,我們會用一定的技術分析方式進行追蹤,

就像我們現在也手握含「芯」量很高的科創板,

但是我們不會把現階段的估值和情況當成長期未來,

在風口期即將過去之前,會適當退出,等它變成成長型時再進入,

成長性消退我們再退出, 等到它變成傳統價值股或者周期股之後,

再按照對待傳統價值或者周期股的方式再進入。

因為所有的行業都不可能永遠處於新興期,早晚要進入成長期和成熟期。

而「缺芯」主要表現在中低端晶元上,這一塊我們技術上問題不大,

但是企業糾結的是長期投入產出比的問題,

也就是說,最近的「缺芯」是受疫情影響和市場短期需求增長導致的,

這種情況有點像交通部門每年都要應對的春節和黃金周交運高峰,

如果交通部門按照春節和黃金周的需求量去鋪設基礎設施和運行車次的話,

春節和黃金周期間確實能增加收入,也緩解市場供不應求的矛盾,

但在非春節和黃金周的大多數時間里,都要背上沉重的支出包袱。

中低端晶元擴張產能的投入非常高,但是整個行業的競爭比較激烈,利潤率又比較薄,

所以相關企業對快速擴張產能這個事,一直都比較猶豫,

如果想通過漲價來轉嫁成本的話,又會導致使用中低端晶元的企業壓力上升,

這個是國家和消費者都不希望看到的局面,所以產能發力比市場預期慢,

而且即使在產能上發力的話,長期收益的增長並沒有投資者想像的那麼大。

因此,我們對整個晶元行業在目前的估值水平下,

高端晶元突破情況暫不明朗,中低端晶元利擴產和利潤率上升不確定的情況下,

只能從之前的趨勢性機會推薦轉入到謹慎保守狀態當中,

短期只要晶元行業指數暫時沒有走出明確的頭部形態,

持有相關個股和基金的投資者倒是可以繼續跟進觀察,有異常情況再退出也來得及。

說完晶元行業,我們再看一個行業指數的走勢圖,

看這個行業指數的走勢圖,很多投資者的第一反應會覺得這個新能車行業,

其實不是,這個行業指數是2010年——2015年的高鐵行業指數。

這個才是CS新能車行業指數,兩者之間的走勢是不是有很高的相似度?

我們之前講過價值投資的三大流派之間的分歧,

前景價值——成長價值——傳統價值看似是分歧很大的三個方向,

但很有可能最後這三派投資者在不同的事情看好的是同一隻股票,

典型的代表就是高鐵行業,2011年的時候市場視高鐵為戰略性新興行業,

市場對其的期待不亞於今天的新能源 汽車 和光伏,

凡是和高鐵相關的個股股價都有大幅上漲。

但是在之後的幾年當中,高鐵行業的營收並沒有到達出投資者對其預期的廣闊前景沖沖沖的狀態,

於是全行業遇冷,低迷了很長一段時間,當時把高鐵當「賽道」追逐的資金就很慘。

之後2014—2015年牛市期間,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合並為中國中車,

一下子點燃了市場對這個行業的新一輪期待,

同時行業內耗減少,高鐵興建加入加速期, 高鐵行業的盈利狀態進入到了成長期,

市場基於其成長性和市場熱度給予了極高的熱情,

於是出現了在那輪大牛市當中的瘋狂漲幅,

在這兩個階段,市場看重的是高鐵全稱高速鐵路的前兩個字——高速,

由於是與之前的普通鐵路相比,高鐵的 科技 屬性看起來很強,

市場拿它當新興行業和 科技 行業來進行前景預期和估值。

但隨著2015年的牛市結束,高鐵進一步普及,

大家終於發現,高速鐵路也是鐵路,最終按交通運輸行業給它估值,

對生產列車的中國中車也不再按 科技 屬性估值,而是按照一般製造業進行估值,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最近幾年看到的中國中車為代表的高鐵行業股價長期低迷的原因。

前景價值派喜歡2011年的高鐵,成長價值派喜歡2014年的高鐵,傳統價值派對現在的高鐵有興趣,

說白了,三種流派喜歡的不是三種不同的股票,他們喜歡的是同一種股票不同的生命周期。

同理,新能源 汽車 現階段炒的是新能源三個字代表的 科技 屬性,

但歸根結底新能源 汽車 還是 汽車 ,早晚要按照 汽車 行業的估值水平和市場容量對其進行估值。

光伏產業現階段炒的是技術突破導致成本下降,以及政策的支持和鼓勵,

未來可能全國大普及的前景, 但光伏產業歸根結底是什麼?

不過是發電的方式,最終還是要服從與電力行業的估值和邏輯。

新能源 汽車 是在傳統燃油車之外打開了一個沒有天花板和上限的全新空間么?

顯然不是,新能源車還是要和燃油車競爭,吃 汽車 保有量的存量市場,

全國的 汽車 市場總量就是新能源車的終極天花板,搞得好還能從海外市場爭一部分市場份額,

就像當年的高鐵雖然幫交通運輸行業開辟了新的增長空間,

但是它依然要受限於交通運輸行業最終總需求的天花板。

光伏和清潔能源的終極天花板也是全國用電總量。

現階段市場給予這些行業高估值,除了市場內流動性的原因之外,

主要是因為它們距離各自的天花板還很遠,想像空間比較大,行業也處於高速增長期,

但是很明顯,過高的估值不會永遠保持下去,越發展估值越接近行業本質特徵而不是新興屬性。

這個就像房價一樣,原本不通地鐵的小區,房價不高,

一旦有傳聞說規劃中的地鐵要途徑就開始漲價,傳聞變真的規劃再漲一波,

規劃到動工還能再漲,但等到高鐵修的樓下並通車的時候,也就漲到頭了。

所以,大家對上述幾個行業的短期火爆保持適度的冷靜吧,

不要單純因為短期漲幅而頭腦發熱,畢竟春節之前追白酒的慘烈教訓並不遙遠。

5. 歷史上市值最高的公司是哪個市值是多少

下面比較一些大企業的市值:
1、蘋果6200億美元。
2、埃克森美孚4200億美元。
3、微軟2600億美元。
4、沃爾瑪2400億美元。
5、Google 2200億美元。
6、制葯商輝瑞1800億美元。
7、英特爾1300億美元。
8、高通1060億美元。
9、卡夫食品720億美元。
10、美國運通640億美元。
11、高盛520億美元。
12、Facebook 420億美元。
13、惠普400億美元。
14、博通200億美元。
15、達樂公司170億美元。
16、Sandisk 100億美元。
17、Netflix 40億美元。

企業價值與市值並不同,因為市值只關注企業的股票價值。看看蘋果,要考慮它有1000億美元現金,換句話說,它的市值中20%來自現金,如果要衡量企業的價值,包括債務,最好要將這些現金剔除。

另外,隨著股票的變化市值變化極大。2005年時,蘋果的市值不到現在的十分之一,微軟則與今天的蘋果相當。當時蘋果的市值只有英特爾的一半,現在卻是它的五倍。

6. 高通的霸主地位,正在受到威脅


華為晶元陷入斷供危機,除了無法直接購買美國技術主導下的晶元成品外,包括涉及美國技術的代工也不被允許。在美國 科技 霸權的陰影下,晶元等高端產業仍然處於被卡脖子的狀態。


美國通過對台積電、高通、ASML等晶元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限制,直接或間接斷供了華為。


而在移動CPU和通訊技術領域高通正是多年來的霸主。



高通公司是全球3G、4G與5G技術研發的領先企業,目前已經向全球多家製造商提供技術使用授權,涉及了世界上所有電信設備和消費電子設備的品牌。在中國,高通開展業務已逾20年,與中國生態夥伴的合作已拓展至智能手機、集成電路、物聯網、大數據、軟體、 汽車 等眾多行業。


高通的基礎 科技 賦能了整個移動生態系統,每一台3G、4G和5G智能手機中都有其技術。


目前高通市值達1376美元,2019年營收達243億美元。高通在通稿塌信技術、CPU架構與製程上,擁有領先全球的技術優勢。在高通的技術壁壘下,就算是市值十倍於高通的蘋果,也不得不向高通繳納「高通稅」。



1) 高通的晶元業務


高通3、4、5G手機晶元基本吃掉了手機晶元市場的大多半,無論是國內手機廠商,還是國外手機廠商,在手機晶元領域可選范圍不多,除了高通只剩下三星、聯發科,另外蘋果華為的晶元雖然性能沒的說,但只用於自用,不對外出售。


從性能與通信能力上看,高通晶元是最具優勢的,導致手機大廠紛紛投向高通陣營。2019年,高通手機晶元全球市場佔有率為三分之一,而2018年鍵旁圓,高通手機晶元全球市場佔有率甚至 接近一半



2) 高通的專利授權


從高通創立初期,逐步積累了從2G到如今5G大量移動通信專利標准中的技術。


在3G與4G核心專利中, 高通貢獻專利均為全球第一 。更關鍵的是,高通在2、3、4G標准中貢獻的專利都是最關鍵、最底層的部分,比如3G里的CDMA與4G里的OFDM。也就是說只要你的產品要接入234G網路,那麼就繞不開高通的技術范圍。





高通公司的創始人,艾文·雅各布,本身就是一位通信領域的頂尖專家,為前麻省理工學院博士,《通信工程基礎》合著作者,實力非常強悍。


而高通的創立,是在雅各布52歲時的想法。1985年,雅各布從自己創立的Linkabit退休,本應開始享受自己的老年生活。然而高手總是耐不住寂寞,在休息三個月之後,雅各布和6位老同事,同為通信專家,達成一致,決定繼續創業。




創立初期的高通,並沒有成型的產品、商業模式、甚至資金也不充足。但是他們都擅長數字和無線通信,於是決定在這個領域干一番事業。


高通(Qualcomm)意味高質量通信(Quality Communications),就這樣成立了。這樣的選擇,讓他們成為了日後主宰通信領域的霸主。


高通的第一項事業,是衛星移動通信方案。在技術問題上,採用了冷戰時期軍方通信的技術——CDMA,這項大啟蠢名鼎鼎的技術,日後稱霸了2、3G多年。



當時的主流技術都集中在TDMA(時分多址)上面。但憑借對通信技術的深度理解,雅各布認為,起源於『跳頻』技術的CDMA可以提升網路容量40倍,大大降低網路成本。


但當時CDMA技術還不成熟,這意味著開發成本高,時間長,和TDMA沒有可比性,在業界普遍不看好的情況下,老爺子還是選擇主攻CDMA技術,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資金去研發和推廣。


1989年,CDMA第一次演練。在當年的春季,高通還和舊金山太平洋電話公司達成了演示CDMA技術的協議,在約定期限的後期,高通的技術團隊還在做最後調試。在他們的夜以繼日攻關下,艾文·雅各布終於收到了工程師發送的「thumbs up」,正是這份協議讓他們取得了百萬美元的合約。1993年,高通向業界證明了CDMA能夠提供TCP/IP協議服務,這讓他成為了手機移動網路的早期推動者。


CDMA大獲成功,它能夠提供更好的通話質量,大幅降低運營成本。於是,運營商被打動,1993年,CDMA被美國電信工業協會採納,定位行業標准。1995年,CDMA在香港商用,1996年登錄韓國,開始席捲世界各地。


CDMA成為了高通壯大的基礎技術。



CDMA技術得到證明之後,高通為了更好的推動業界發展,早期,高通就已經把CDMA技術授權給終端廠商,自己從中收取專利費,高通成了產業鏈金字塔最頂端的玩家之一。


1999年,國際電信聯盟把CDMA選做3G基礎技術。奠定了高通在今後3G通信的領導地位。


3G時代,WCDMA、CDMA2000和TD-SCDMA都基於CDMA技術開發,因為高通長期在CDMA技術上的研發,手握大量專利的標准制定權,3G時代,可以說是高通的時代。



早期的高通為了推廣CDMA技術,自己也做手機業務和通信設備,為的就是能在硬體中嵌入CDMA技術。到了1999年,硬體業務已經佔了高通60%的營收,但是雅各布做了一個決定,砍掉硬體業務。



這樣做就是為了避免與其他硬體公司的競爭,從而更利於自己技術的推廣。而高通則更加專注技術的研發、授權以及晶元業務。


所謂三流公司做產品,二流公司做品牌,一流公司做標准。高通的砍掉硬體產品的做法,讓它更接近「一流」的公司。



憑借CDMA技術優勢,高通將CDMA寫入基帶晶元里,整合基帶功能的SOC處理器,高通成長為全球第一大IC設計公司。


SOC包括了CPU、GPU、ISP、調制調解器等多個核心部件。在高通在這些技術上都擁有系統性的優勢。基帶晶元是用於無線電傳輸和接收數據的數字晶元,是通訊設備的核心。沒有基帶晶元,手機就不能打電話,不能用移動數據上網。因此,每個移動通訊設備中都有一個基帶晶元。強大的蘋果A系列晶元,同樣要使用到高通的基帶晶元技術。因此,各大廠商的終端設備始終繞不開高通。


在2000年,高通在自己的 多媒體CDMA晶元和系統軟體中集成GPS,也就是把GPS、互聯網、MP3、藍牙等主流功能集合在一起。隨後,高通晶元處理能力也直線上升,同時還改善了電源管理。


到2007年,高通成為了世界領先的移動晶元供應商。



高通形成了以通信專利授權、手機基帶晶元、手機晶元成品業務為基礎的三大營收來源。


在過去30年中,高通在研發領域投入的資金超過440億美元,其在全球申請和擁有的專利超過13萬項。這些技術以蜂窩通信為中心,包括標准基本專利和非基本專利。其中標准基本專利是指對設備是至關重要的技術標准。




高通的專利收費模式,也是別具一格。


一般專利,是按照涉及專利使用部分來計算專利費的。但高通是按照整個產品總價值來算的,也就是屏幕、攝像頭、存儲晶元等與高通專利無關的配件,也被納入了計算比例中,一般佔4-5%。


比如一部手機售價100美元,那麼大約要交給高通5美元專利費。


這也是高通被稱為「流氓」的原因,但是又無可奈何,因為必要技術離不開高通。


而高通的手機晶元業務更是成為全球第一。大多數手機廠商,都在爭搶高通晶元的首發名額,以佔取先發優勢。高通給誰供貨少了,就有可能面臨失去市場的風險,甚至倒閉。中高端晶元這塊,高通有著極大的話語權。


由於高通在2G技術的積累,與GSM二分天下,3G時代一家獨大,風光無限的高通,讓「天下苦高通久矣」。到了4G,業界拋棄了CDMA技術,選擇OFDMA作為4G核心技術。但是4G也依然離不開高通多年的技術積累。


雖然不能完全擺脫高通的技術控制,但至少降低了高通的話語權。2014年4G必要專利中,美國以1661件位居第一,中國大陸以1247件排第二。5G時代,以華為、中興、大唐通信為代表的企業,專利總量實現反超排第一。但是在編碼方案中,高通還是奪得了大部分方案,這意味著,標准制定上高通依然有優勢,但實施方案上,我國占優勢。


總結下來,高通由於先發優勢,在2、3、4G的技術積累,讓高通可以「躺著收錢」,但是隨著各國企業加入技術賽道爭奪,高通在通信技術的優勢越來越不明顯了。反之,我國在5G的投入也終於獲得回報,未來我們也將掌握更多核心技術。


在手機CPU業務端,高通的地位依然不可動搖。華為、聯發科都出了自己的5G基帶和晶元,但是華為由於被制裁,晶元業務岌岌可危。聯發科是為數不多能對高通晶元造成威脅的玩家。聯發科的天璣11000+在性能上與驍龍865(5G)差距縮小,進步非常大。但實際使用情況,還需要更多來自市場的反饋。5G機會,聯發科暫時性的沒有掉隊,但是能不能抓住機會繼續發力,像AMD一樣來一波逆襲,就要看後面的表現了。市場的多元化競爭,也讓消費者受益。

7. 中國不批准高通收購後果

李根來自奧菲寺。

現在是中午。

全球最大晶元並購案正式落幕。

2:59東部時間7月25日,11:59北京時間7月26日,中國。

最後的期限到了,全世界都在等待中國的官方消息。然而一次次刷新,最後還是一無所獲。

黃色。

高通收購恩智浦,歷時19個月的全球半導體並購;一個總價值440億美元,兩大晶元巨頭參與,九個國家監管審計的案子,被徹底冷卻。

可能你不明白,一家美國公司收購了一家荷蘭公司,最後到了中國?

事情需要從19個月前說起。

嫁個有錢人家。

首先介紹下兩位主角。

高通公司成立於1985年,已經售出超過75億個晶元。是中國手機廠商的好朋友,也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半導體公司之一。同時在移動通信領域擁有近乎壟斷的地位。智能手機時代,簡直「躺著賺錢」。面對AI和物聯網的趨勢,它也擁抱謝謝先生,它的峰值市值已經達到1000億美元。

荷蘭恩智浦公司,前身為飛利浦半導體,2005年正式從飛利浦集團拆分出來。全球十大半導體廠商在汽車、家居等場景使用領域地位非凡,高孝價值一度超過400億美元。

所以不難猜測兩位主角為什麼要尋求在一起。

你正值壯年,我有名門,有資本。只要我們在一起,我們就不會停留在1 1。

但是愛情不是你想買的東西。想買就買吧。

要與高通恩智浦合作,你必須徵得九名證人的同意。

沒錯,因為寡頭並購和市場競爭有關。這兩家公司的並購都要得到主要市場國家監管部門的批准,而且都要說是。這九個國家主要包括美國、歐盟、中國、韓國、日本和俄羅斯。

因此,自2016年10月高通正式拋出這一想法以來,它已經在各國監管機構的同意下開始了。這是一次真誠打動恩智浦股東和各國監管機構的努力。

在這方面,高通表現出強烈的結婚願望。

首先,高通提高了收購價格,將嫁妝從380億美元增加到440億美元,這還不包括將一起支付的恩智浦超過100億美元的債務。

收購案一旦完成,絕對會是史上最大的半導體並購案。

無論是天賦還是歷史意義,高通都表現得很清楚。

此後,高通也通過了壟斷最關鍵的歐盟的反壟斷調查。

高通承諾在未來8年內繼續提供恩智浦的MIFARE技術和仿亂商標許可,許可條款將至少與當前條款一樣好。

MIFARE是一種用於售票或收費平台的技術。高通將保證在未來8年內為其晶元和其他公司的相應產品提供同等水平的互操作性。

此外,高通不會收購恩智浦的NFC標准必要專利和一些NFC非標准必要專利。這些專利將被轉讓給第三方,後者將確保高通在未來三年內獲得免專利費的全球專利許可。

最後,高通不會就高通獲得的恩智浦非標准必要專利對其他公司提起專利訴訟,並將以戚大稿專利費的形式提供授權。

或許你經常能看到和聽到,歐盟一直喜歡以壟斷的名義對科技巨頭處以天價罰款。

然而,這一次,歐盟被打動了。

針對高通做出的上述承諾,歐盟委員會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最終得出的結論是,在高通做出相應承諾後,這筆交易不再存在競爭擔憂。然而,這一決定是有條件的,高通必須遵守其所有承諾。」

一句話:記住你的承諾,今後要好好照顧恩智浦。

傳球!

此外,在歐盟之前,高通已先後定居美、日、俄等地。甚至連急於保護三星的韓國也過了。

所以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票在中國手裡。

在中國說是,整件事都是;在中國說不,整件事都會是不。

一票否決。

在此期間,高通甚至阻止了一場婚禮的策劃。

然而

這家半導體巨頭的背景相對復雜。它的中文名是博通,英文名是Broadcom。它是美國的。但由於2016年被新加坡Avago收購,Heart更多的被認為是新加坡心,或者可以說是一家新加坡公司。

通嘉基雖然沒有高通,但在世界半導體排名前十。2017年11月,當高通在各國游說誠意時,博通突然宣布以1300億美元收購高通。

就像這場婚禮大戲一樣,博通和高通已經經歷了幾輪董事會候選人的競標和競爭,這讓全世界都震驚了。與特朗普的「民族主義」風格一脈相承,新加坡公司博通甚至表示可以立即將總部遷至美國。

但Trump仍然拒絕了,理由是博通收購高通可能會妨礙美國國家安全。"

總之,今年3月12日,高通終於擺脫了它的白痴博通,得以專注於恩智浦。

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中美關系隨著貿易爭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正如我們之前所說,只要中國同意,高通可以正式與恩智浦結婚。

其實一路順風順水。按照原計劃,高通和恩智浦可以在2018年4月25日正式領取牌照。

但是後來高通的祖國美國和川普跟中國開始了貿易爭端,而這個時候中國通信行業的「國字頭」公司中興也被美國封殺,所有晶元都不供應不使用。中興直接處於「停食」狀態。

其實事情並不是一步到位發展成這樣的。中興被封殺前,中國暗中透露:我們這里也有牌。

不難猜測,這張牌就是:高通和恩智浦合並案。

自然,在中興事件解決之前,

高通恩智浦結婚證是領不到了。

所以領證之日,先被推到了5月25日,其後又被推到了7月20日,最終被定到了7月25日。

而且高通那邊明確表示:將不會再繼續推遲收購時間了。

7月25日之前北京通過,我們就把婚結了,北京不通過,那就不再耗費精力和時間了。

當然,7月12日的時候,還發生了一件對高通恩智浦來說特別利好的標志性事件:中興事件解決了。

按理說,中國多半也就換個人情,蓋章通過。

但中國說了不。

高通 恩智浦,就這樣黃了。

你可能會有疑問,為啥一家美國公司並購一家荷蘭公司,決定權會落在中國手裡?

程序流方面的緣由之前介紹了,下面說說中國可以說「不」的核心原因。

根據中國國務院關於經營者集中申報標準的規定:

第三條,經營者集中達到下列標准之一的,經營者應當事先向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申報,未申報的不得實施集中:

(一)參與集中的所有經營者上一會計年度在全球范圍內的營業額合計超過100億元人民幣,並且其中至少兩個經營者上一會計年度在中國境內的營業額均超過4億元人民幣;

(二)參與集中的所有經營者上一會計年度在中國境內的營業額合計超過20億元人民幣,並且其中至少兩個經營者上一會計年度在中國境內的營業額均超過4億元人民幣。

很明顯,這兩條高通和恩智浦都中。特別是高通,2017年財年的223億美元營收中,65%——2/3來自中國市場。

高通當然可以繞過中國,跟恩智浦「私奔」,但相應代價也顯而易見:失去中國這個貢獻2/3營收的市場。

留給高通任性的本錢,幾乎沒有。

現在結果已出,中國沒同意,一樁持久並購案也就宣告結束。

高通的算盤也完全落空。

如果這筆收購成功,那麼意味著高通將躋身全球前三大半導體廠商,僅次於三星和英特爾。

另外,這是明顯的強強結合。

高通雖然在SoC領域有很好的表現,數據機產品也有很好的市場份額,但主要集中在移動通信領域。

而恩智浦雖然估值比高通低一些,但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包括車電子、微控制器、感測器、射頻、電源等多個領域。

毫無疑問,恩智浦所擁有的,正是高通希望在IoT和智能家居、智能汽車等領域做未來押注的。

這本質就是一次面向未來的結合啊。

但天不遂人願,高通只能另謀出路了。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高通也算體面人,如收購之初說的那樣,高通支付給恩智浦20億美元的費用,作為收購不成功的補償。

今天凌晨(美股周三盤後),高通發布了2018財年第三財季財報,營收56億美元,同比增長4%,凈利潤12億美元,同比增長41%。

發財報的時候,又重新提起了這件事:如果今天過完還沒有搞定,就不買了。當然,不買就要向恩智浦支付20億美元的分手費。

為了安撫自家股東,高通宣布如果交易取消,就把手中的400億美元現金儲備,拿出300億美元來回購股票,以此來提振股價。也就是自己給自己的股票當接盤俠。

要知道,高通整體市值才800多億美元。

高通股價盤後上漲6.58%。

恩智浦那邊就慘點了,昨天跌了2%,盤後又跌了4%。

嗯,完整瓜就醬~

— 完 —

實習生招聘

?'?' ? 追蹤AI技術和產品新動態

相關問答:高通公司是哪個國家的?

高通公司是一家美國的無線電通信技術研發公司,成立於1985年7月,在以技術創新推動無線通訊向前發展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以在CDMA技術方面處於領先地位而聞名,而CDMA技術已成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無線技術。高通十分重視研究和開發,並已經向100多位製造商提供技術使用授權,涉及了世界上所有電信設備和消費電子設備的品牌。如今,美國高通公司正積極倡導全球快速部署3G網路、手機及使用。望採納。

8. 市值超千億美元的公司大約有多少

截止2013年12月28日,市值在1000億美元以上,成立時間在1900年之後的,非行政壟斷型企業,有以下這些:

1911年,IBM,市值1989億美元,IT科技

1916年,波音,市值1028億美元,航空航天

1921年,斯倫貝謝,市值1163億美元,石油服務

1923年,迪士尼,市值1297億美元,文化娛樂

1933年,豐田,市值1879億美元,汽車,日本

1956年,伯克希爾哈撒韋,市值2900億美元,金融投資

1962年,沃爾瑪,市值2524億美元,商業零售

1963年,康卡斯特,市值1341億美元,文化娛樂

1968年,英特爾,市值1266億美元,IT製造

1969年,三星電子,市值1914億美元,IT製造,韓國

1972年,SAP,市值1015億美元,IT軟體,德國

1975年,微軟,市值3095億美元,IT軟體

1976年,蘋果,市值5107億美元,IT科技

1976年,VISA,市值1392億美元,金融服務

1977年,甲骨文,市值1678億美元,IT軟體

1978年,家得寶,市值1135億美元,商業零售

1982年,沃達豐,市值1892億美元,IT電信,英國

1984年,思科,市值1159億美元,IT製造

1985年,高通,市值1233億美元,IT製造

1987年,吉利德科學,市值1149億美元,生物制葯

1995年,亞馬遜,市值1827億美元,IT互聯網

1998年,谷歌,市值3714億美元,IT互聯網

1998年,騰訊,市值1125億美元,IT互聯網,中國

1999年,阿里巴巴,市場估值1200億美元,IT互聯網,中國

2004年,facebook,市值1411億美元,IT互聯網

——以上25家全球頂尖企業,你能看到什麼呢?

如果將世界上所有1000億美元市值以上的企業羅列出來,這個名單將要長的多。

9. 歷史市值最高的公司是多少聽說中國石油曾經達到1.1萬億美元,不知道是不是最高的

1\單個市場來講的話:中石油曾經在中國A股市場超過10000億美元市值,微軟在2000年的時候超過5700億美元;
2\如果按多個市場來講的話,很多公司超過蘋果的市值:例如今天的中石油市值:中國石油A股3042.0695億美元(19180億元人民幣)+中石油納斯達克2749.50億美元= 5 791.5695 億美元.;
3\還有很多公司在世界各地都上市了,所以很難計算到底是誰的市值最高。

10. 博通和高通哪個公司大

當然是博通公司更大,因為兩個公司產生聯系的時候,就是博通要收購高通,只是高通不願意,認為自己更加值錢,但也沒提什麼反收購的問題,顯然兩者公司級別並不是一個數量級的。

熱點內容
港股美股a股都有的基金哪個好 發布:2025-02-12 11:30:05 瀏覽:876
微信零錢理財怎麼沒有收益 發布:2025-02-12 11:29:16 瀏覽:194
自己如何存數字貨幣 發布:2025-02-12 11:24:24 瀏覽:196
什麼看股票軟體 發布:2025-02-12 11:13:28 瀏覽:998
匯豐瑞銀理財到底是什麼 發布:2025-02-12 11:03:14 瀏覽:919
通達信金融端賬號密碼怎麼輸 發布:2025-02-12 10:51:50 瀏覽:999
中國人投資外國股票的方式 發布:2025-02-12 10:45:45 瀏覽:157
貨幣銀行有什麼業務 發布:2025-02-12 10:45:37 瀏覽:621
為什麼g代表貨幣w代表商品 發布:2025-02-12 10:28:24 瀏覽:688
安集科技股票申購價 發布:2025-02-12 10:22:30 瀏覽: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