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蔻凡詩的市值是多少

蔻凡詩的市值是多少

發布時間: 2023-04-05 03:10:28

Ⅰ 蔻凡詩護膚套裝好用嗎

護膚品種類繁多。
請備伏從個人體質膚色和需求方面來選擇。
比如:緊致仿坦攜、祛痘、保濕、增白信空、除皺、祛斑等等方面。
從你需求方面著手,再看護膚品的功效側重於哪方面。這樣選擇一下,對比一下,擦一段時間,會達到你期望的效果。

Ⅱ 拼多多蔻凡詩貴婦面膜怎麼樣

不建議,拼多多最好不要買化妝品護膚品,假貨太多了

Ⅲ 蔻凡詩護膚品怎麼樣

蔻凡詩護膚品很好用的。根據相關資料查詢得知,比如:棗納碰緊致、祛痘、保濕、增白、除皺、祛斑等等方面。從你需茄或求方面著手,再看護膚品的功效側重於哪方面。這樣選擇一下,對比一下,擦凳談一段時間,會達到你期望的效果。

Ⅳ 蔻凡詩護膚品16歲可以用嗎

16歲建議用基礎保濕的水乳,如果要美白可以考慮一下其他的,滿臉的膠原蛋白就不要太過於那啥了。

Ⅳ 《吳伯凡·商業評論》

——微軟能夠東山再起,聯想可以么?

上周我們講到三隻松鼠的時候,提到了幾個概念。一個叫方便法門,它的意思是說一個企業的任何產品和服務都只是為消費者、用戶創造價值的一個方便法門,是眾多可能路徑當中的一個。不要把方便法門看作是唯一的路徑,更不能看作是終極的路徑,並不是入了門,而且登了堂,就能入室。

還有兩個相關的概念,一個叫過河舍筏,不要一直攜帶著你的產品和服務所使圓散兆用的方式,它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還有一個就是得月忘指,不要把最初的指引看作是你永恆的指南,否則你就會不知不覺踏上一條不歸路。

這說到底就是一個業力和業障的問題。所謂業力就是,你之前所有的行為,包括你的思維方式、表達方式,不僅是手段、過程,而且是結果。也就是說你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都會成為你的一部分,不管是你經營企業還是經營個人,所有以前的行為都同時在塑造你自己,界定你自己。任何的努力,哪怕這種努力獲得了實質性的巨大成果,它也在同時給你挖坑,給你設障。任何的自我界定都是自我鎖定,都是劃地為牢,任何的福音都是一種潛在的詛咒。

所以,在這個意義上,刷新自己是非常難的,因為你每時每刻都是在固化自己。有一句話叫「一切過往皆為序章」。同時,一切過往皆是障礙。你在進一步往前行走的過程當中,都會遇到那種在感受上好像不存在,但是在效果上卻一直存在的障礙。

這有點類似於民間說的鬼打牆,就是那堵牆一直在攔截你,但是你又看不見。有些事情對你來說,從常理、邏輯上都是天經地義、順理成章的。可是,你就是做不成。看上去這個目標離你只有一步之遙,但是你付出了巨大努力之後,才發現你要達到這個目的,比登天還難。即使你投入了巨大的資源,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常常是勞而無功。

關於這方面的案例,在產業史、商業史上屢見不鮮。有一個說法是科技企業都會有一個三十年詛咒,就是當這個公司從創立到成長已經有三十年時,就會遭遇到一個巨大的、無形的天門陣,你用各種方法,好像都破不了它。你甚至都不知道它在哪兒,長什麼樣子。

有些企業就會直接消亡,這種例子有很多。有些企業雖然沒有消失,但是早已經變得無關緊要,人們都不知道它們是否還存在,或者是否已經死去。還有一些企業,在投入了巨大的資源,經歷了巨大的挫折之後,終於走出來了。在這方面有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微軟。

1.保持延遲判斷的習慣

微軟在1975年成立,實際上它在2005年的時候已經遭遇到了巨大的障礙,但那個時候微軟還沒有意識到這個障礙在哪兒。它越努力,它就越意識到這種障礙的存在。

微軟是PC時代的霸主,它和英特爾結成的這個Wintel聯盟長時間地主宰它所在的行業。那個時候,移動互聯網已經悄悄地來了,但是很多的企業並沒有深切地意識到,後PC時代已經來臨。

應該說,那個時候的微軟已經感受到了後PC時代對它的威脅。它試圖從一個為PC提供操作系統和核心應用軟體的公司,轉變成在移動終端,也就是在手機上提供操作系統和核心應用軟體的供應商。

它由此做了很多的努力,包括後來收購諾基亞,這一系列的動作都是為了所謂的再造輝煌。但是正如我們前面說的,那種巨大的障礙,你是不容易感受到的。只有在你付掘侍出更多的努力,投入更多的資源,證明自己永遠不能成功之後,你才知道這個障礙是真正存在的,而且很可能是致命的。

一個在PC時代的霸主通過一系列努力,逐漸地向自己,也向別人證明自己是不能夠再造輝煌的。在2005年之後,長達9年的時間里,微軟從信心滿滿到屢戰屢敗。

在2014年的時候,微軟上上下下幾乎都形成了一種不願意公開承認的共識,那就是這家靠PC時代的餘威在市場上存在的公司,如果不進行巨大的變革,等待它的結局是顯而易見的,而這個結局就是逐漸地出局。

微軟啟動變革的直接標志就是鮑威爾退休,啟用了一個形象黯淡,很多人都不看好的,叫薩提亞·納德拉的印度裔職業經理人。很多人認為微軟要想起死回生,必須要徹底地改變基因,從外面引入一個對微軟的產品、制度、文化沒有任何留戀之情,能夠以霹靂手段改變微軟的空降CEO。

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經過了短短三橘租年的時間,微軟這個被很多人認為是早已經過氣,與移動互聯網格格不入,甚至遲早要被移動互聯網淘汰的公司東山再起。

它的市值低谷的時候,只有2000多億美金,在2200億美金的時候,被蘋果超過。當時蘋果一路高歌猛進,市值突破萬億,而微軟的市值一直滯留在二三千億美元的位置上。但是,在2017年的時候,微軟的市值突破1萬億美元,重新成為了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

今天,微軟的市值雖然仍低於蘋果,但是它已經是一家市值16000億美元的公司。在過去的一二十年裡,微軟的發展過程就像是在坐過山車,從霸主的位置不知不覺地滑向了被淘汰的邊緣,然後又出人意料地起死回生、東山再起。

微軟的故事在提醒我們這些從事商業研究、商業觀察的人,不要輕易地對一個公司下結論,哪怕它遭遇了顯而易見的困境,哪怕它看上去已經日薄西山了。在一個企業、行業的內部可能隱藏著一種我們不知道的邏輯,這種邏輯能夠讓它起死回生、東山再起。

我們對一家公司進行評判的時候一定要謹慎,最好是一方面形成某種結論,另一方面在心裡保持延遲判斷的習慣。

回想一下一兩年前,我們怎麼看蔚來汽車,而今天我們又怎麼看蔚來汽車。回想一下京東當時在不斷地巨額虧損,又在不斷地巨額融資,幾乎隨時都有可能倒閉的情況下,我們怎麼看它的。還有兩年前發生的那個重大事件對它的影響,以及今天它的業績表現,我們就能意識到延遲判斷的重要性。

今天之所以重提微軟起死回生、東山再起的故事,是因為我剛剛看到了一條新聞,以及人們對這條新聞的反應。

據報道,2021年1月12日,聯想集團董事會已經批准可能發行中國存托憑證,並向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申請CDR上市及買賣的初步建議。也就是說聯想這家已經有36年歷史的公司,要在科創板上市。

有個朋友跟我說,這有點像我們這個年紀的人去參加B站的聚會,是不是感覺有點不協調?我說,你為什麼這么看?他說,聯想不就是賣PC的嗎?PC早已經是舊話了,怎麼還好意思拿著PC到科創板去上市?

由於我們對一個公司的刻板印象,以及我們觀察角度的局限,使得我們可能忽視了一家公司已經形成,但我們一直視而不見的新的面相。

我們說微軟是PC時代的霸主,並且想把自己在PC時代的輝煌復制到後PC時代而慘遭失敗,尤其是在手機領域耗費了大量的資源,但都徒勞無功,折戟而返,你可能就想到了聯想這家公司。

聯想跟微軟的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若干年前,當聯想宣布它在整個PC市場上的佔有率處在了全球第一位置的時候,有人說聯想是打敗了對手,輸掉了時代,贏得的是一場早已經結束的戰爭。

正如我們已經看到的,聯想在手機領域投入了巨大的資源,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好幾次推出了自己的手機產品。一些業界的行家認為,聯想可以憑這款產品打翻身仗,但最後這款產品業績平平,始終沒有在手機領域大有作為。

直到去年的時候,我們還時不時看到「聯想老矣,尚能飯否」這樣的文章。有人斷言,聯想已經不可挽回地走向了沒落。

有人說聯想在手機領域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聯想是在它的PC業務的鼎盛期進入手機這個領域的。這一點跟微軟還不一樣。

在2004年,聯想收購IBM的PC業務,從一家銷售額只有200多億人民幣的公司,通過這種蛇吞象的方式,逐漸地成為PC領域的老大。也就是在那個時候,聯想已經進入手機領域了。當雷軍開始做小米的時候,聯想做手機已經接近10年了。最後的結果的確是起了大早,趕了晚集。

但聯想的內容可能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2.互聯網的重心的改變

古人有這樣的表述,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在日出的時候,你錯失了,結果在日落的時候趕上了。事實上,不管是微軟的故事,還是聯想的故事,都可以概括為一種特殊意義上的起大早,趕晚集。

這個早集就是我們說的端時代。但我們可能沒有想到的是,當端越來越發達的時候,手機也會像PC一樣,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逐漸地從幾乎是唯一的終端變成眾多的終端之一。無論是從種類還是數量來看,它都會逐漸地變成一個非主要的終端。

在人與人的連接上,手機幾乎扮演了唯一的角色。從2007年蘋果推出了iPhone,到2017年這10年的時間,手機也經歷了一個從興起到繁榮,到鼎盛,又逐漸地顯現出危機的過程。正如我們已經講過的,導致這種改變的一個重要的隱形玩家,就是互聯網的定義已經發生了改變。

互聯網的重心逐漸地從人與人的連接,轉變為人與人的連接依然很重要,但是人與物的連接、物與物的連接讓人與人的連接更加有效率,而且效果更好,從2017年以後,這些特徵逐漸地顯現出來。

首先,當端越來越多的時候,管變得非常重要,也就是帶寬變得越來越重要。否則,人與人的連接就會受到巨大的限制。所以,首先表現為5G出現了。

但是,當端越來越多,帶寬越來越大的時候,更後面的東西又顯得重要了,那就是雲。所有數據的產生、存儲、計算,都通過巨大的帶寬連接到雲端。

應該指出的是,並不是說管比端重要,雲又比管重要,而是關於互聯網的真相逐漸顯現出來了。在我們已經經歷過的,現在仍然在經歷的移動互聯網的初期,擁有什麼樣的端顯得格外地重要。

以自來水為例,剛開始我們會關注自來水的水龍頭,你發現如果水龍頭越來越多,自來水管顯得更重要了。然後,提供自來水的水源的重要性就顯現出來了。

正如我們以前講到的那個互聯之舞(DANCE),以前被我們忽略的一些要素逐漸地顯現出來了。

比如說端越來越多的時候,數據量就會越來越大,演算法就顯得越來越重要。然後,管顯得越來越重要,雲也顯得越來越重要。再後來,我們又發現還有一個東西非常重要,就是Edge,邊緣計算。

最初我們關注端,後來意識到雲的重要了。但再後來就發現,在雲和端之間必須要有那種派出性的設備,或者叫欽差型的設備,大量的計算並不需要發生在端和雲之間,而且由於帶寬以及各種技術條件的限制,把所有的計算、存儲都推給雲既沒有必要,也沒有可能。它並不能真正地實現高速率、廣覆蓋和低時延。

這就像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做一件事情,開始的時候,我們會把眼前這個東西的重要性誇大,但越往後走,你會發現重要的東西越多。

小孩出生以後會給你帶來各種各樣的麻煩,什麼時候才算是省心呢?有人說等他18歲上了大學以後更省心。在剛剛出生的時候,你操心的是各種吃喝拉撒睡的問題,後來又想著怎麼給他找幼兒園,找小學、中學等等。但到了18歲,馬上又會有一系列的問題。

互聯網的發展也是這樣,越往前發展的時候,那些你事先完全沒有意識到的要素的重要性會逐漸地顯現出來。

我們對互聯網的感知、認知的動態性還表現在,物的連接比人的連接更重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你發現終端只是一個萬能遙控器,你所需要的服務是建立在你跟你的生活世界的深度連接。而這種深度連接是這個世界的各個要素之間的深度連接。

比如說你可以用手機來購物,你會關注商品的源頭在哪裡,它的物流進展如何。但是,你的購物體驗好不好是取決於這個產品好不好。而這個產品好不好,也就是它的使用體驗、價格能不能夠讓你滿意,是否真正地做到極致的性價比,那就必須要求生產端的高效率。而生產端的高效率就要求整個供應鏈的高效率,整個供應鏈的高效率建立在物與物的充分連接之上。

也就是說要想整體地提高你的生活品質、工作效率,就不僅僅是你跟網和雲的連接,你用的電飯鍋、窗戶、門、汽車,所有這些都要跟互聯網有充分的連接。

萬物互聯的最終目的不是物與物之間的連接,但是如果你的生活品質和工作效率想要不斷地優化,就必須建立在物與物的充分連接之上。這個時候,物聯網、車聯網,一系列我們過去沒有想到的那些網就出現了。用一句古詩來概括今天的互聯網的狀況,叫做「潤物細無聲」。而且,這種連接你是意識不到的。

我們在講5G的時候曾經提到過,5G更多的是一種後台性技術,你的生活品質和工作效率的優化是需要有高帶寬的,而管的背後是雲。所有這些在雲、管發生的事情並不能直接感受到,所以,我們說它是潤物細無聲。

這里就出現了一個從有形計算到無形計算的過程,其實你的生活中的每時每刻,與你相關的計算都在發生,但是過去你關注的只是端而已。而今天,大量的計算都是在你的視野之外。

在沒有互聯網的時候,桌面上有一部電腦,我們就覺得很滿足了。但互聯網一旦出現,PC的重要性就會降低,網的重要性就會提高。而當手機成為移動終端的時候,PC的重要性就更加明顯地下降了。

在過去,計算機(computer)是非常重要的。而在今天,真正重要的是計算(computing),而且它是無所不在的。

在這樣一個互聯之舞中,用聯想的話說是「端邊雲網智」,構成了整體的網路,每一個終端、設備在這個整體的網路中的功能的份額在下降。與此同時,我們作為一個終端的使用者,能看到終端的重要性也在下降。

還記得三個石匠的比喻吧,你是做石匠,還是建大教堂?對過去這個行業的公司來說,無論是聯想也好,還是微軟也好,都是從事某個工種的石匠。

而在今天,對所有IT領域的公司來說,它們現在面臨的工作是建一座大教堂。你是把石頭做成磚、柱子、神龕,還是做成教堂的尖角,或者做一個像米開朗基羅那樣的雕塑家?

你原來生產的產品,哪怕它曾經是很有競爭力的產品,但它在整個大教堂當中只是其中的一個零部件。換一個角度來看,過去你只是做一個石匠的時候,你的業務內容是簡單明確的,而在今天,面對大教堂你必須問自己,我現在能夠做什麼?

以聯想為例,過去它的業務內容很明確,就是生產PC。但是,在端邊雲網智這樣一個整體形成的大網路當中,它做PC、伺服器的能力就可以在具體的場景下轉化為新的產品,比如說大量邊緣計算所需要的設備。

這在過去是不存在的。而聯想在做PC、伺服器的時候,已經具備的能力能夠讓它製造出過去不存在的大量邊緣技術的設備和產品。

還有,當端的數量越來越多,網路的覆蓋面和傳輸的速度越來越高的時候,對於雲端的存儲和計算能力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大量的數據基礎之上,藉助於巨大的算力和優化的演算法來產生智能,這又是一個新的挑戰。

由此我們就有了一個對IT的新的定義。首先是計算比計算機重要,其次是B端比C端重要,第三是智能(intelligence)比信息(information)重要。它在本質上是依託於以高帶寬、廣覆蓋和低時延為前提的雲計算基礎設施,加上大量的數據而生成智能的技術。

這就是我們常講的,從information technology到intelligence technology,這就是導致2017年以後產業變局的真正的技術背景。

事實上,微軟的重新崛起就是跟這個背景的到來直接相關。正是在這個背景下,聯想可以將它在終端的製造優勢、在高效能計算領域的優勢,轉化為它在新的IT時代的優勢。這個背景也就是我們前面說的那個晚集。

如果說移動終端是早集的話,微軟、聯想都沒有趕上這個集,而它們趕上了新IT時代的這個晚集。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像微軟、聯想這樣曾經在某一個時期獨領風騷的企業,在沒有趕上移動終端早集的時候,還有可能東山再起,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3. 聯想的刷新

你也許會說,這不就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嗎?當我們這樣說的時候就會

產生一個誤解,你沒趕上一個時代,就坐等在這個地方,等下一波風口出現的時候,好像你就能自然而然地重新成為霸主。

這顯然是不成立的。在失去了互聯網的上半場之後,在互聯網的下半場,它又重新得勢?在2C的時代,它失去了機會,在2B的時代,它又重新獲得機會?產業發展、產業變化的周期固然重要,但比這更重要的是,你自身是否具有跟新的產業周期相適配的能力,以及當新的產業趨勢逐漸來臨的時候,你是否有一種真正刷新自己的勇氣和能力。

同樣,聯想在接下來的產業周期能夠有所作為,是因為在此之前它已經具備了跟這個產業周期相適配的能力。

舉個例子,正如我們前面說的,算力、演算法、數據是智能時代的三大要素,尤其是在萬物互聯的時代,算力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

很多人不知道,在全球高性能計算領域,聯想是具有相當大的優勢的。去年我看到一個統計數據,在全球100台高性能計算機當中,有36台是出自於聯想,這一點讓我很吃驚。聯想在PC和伺服器製造領域長期以來積累的能力,能夠讓它很自然地在端和雲之間的邊緣計算方面擁有明顯的優勢。

聯想在接下來的十年,有可能實現實質性的刷新,是因為它所擁有的資源與能力,正好與新IT時代,也就是智能時代的三個最重要的變化相契合。

第一個轉變就是從有形的計算機到無形的計算的轉變。第二個轉變是以2C為特徵的互聯網的上半場轉向了以2B為特徵的互聯網的下半場。第三個轉變就是從信息技術向智能技術的轉變。

資源和能力,與產業邏輯的適配性是決定一個企業能否崛起和重新崛起的重要前提。在這一點上,聯想是有機會的。

與此同時,聯想能否實質性地刷新自己,能否讓自己這樣一個有三四十年歷史的公司,在科創板上大顯風采,也同樣面臨著相當大的挑戰。由於篇幅所限,我們不能詳述這種挑戰。但我們可以從薩提亞·納德拉的那本《刷新》的自傳中找到部分的答案。

4.微軟的三個實質性刷新

微軟的刷新是三個層面的刷新。

首先是產品的刷新。這做起來相當難,相比於其它兩個層面是最重要的。從提供有形的PC,到提供基礎設施層面的計算服務,聯想已經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比產品的刷新更難的是制度和管理的刷新。納德拉在微軟卓有成效的變革,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是他在制度和管理上再造了微軟。當然,比制度和管理的刷新更難的是文化的刷新。可以說微軟變革的成功與納德拉這個人本身有直接的關聯。

蓋茨說,納德拉的優勢就在於他是一個在微軟工作了22年,最了解微軟的人。在微軟工齡超過22年的人大有人在,納德拉最大的特點不是他了解微軟,而是他自身具有一種微軟的文化當中極其缺乏,而對於微軟的轉型又極其需要的一種氣質。這種氣質是一種在弱勢,甚至在苦難當中培養起來的氣質。

納德拉與蓋茨、鮑爾默這樣的天之驕子完全不同。他在一種弱勢的社會和文化環境當中長大,而他個人獨特的經歷又使他這種在弱勢當中形成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更加顯性化。

納德拉有兩個孩子,一個孩子患有腦癱,另外一個孩子有學習障礙症。他在撫養和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深切地感受到有一種東西是極其重要的,那就是同理心,要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和與人相處。對於如何改善一個已經相當困難的局面,他不是用他的語言,而是用他的行為強調同理心的重要性。

在產品層面上,他要讓這種傲慢的工程師文化所主宰的微軟產品,具備一種對於客戶的同理心。在此之前,由蓋茨和鮑爾默塑造的微軟的產品理念、管理制度和競爭方式都具備一種明顯的傲慢和強硬。

納德拉不僅把同理心注入到產品層面,而且注入到如何與競爭對手相處,以及公司部門與部門之間,上級與下級之間如何相處。這樣,他形成了一種從與競爭對手對立,到與競爭對手合作,甚至是以一種看似很弱勢的方式,在競爭對手的產品和平台上提供微軟的產品和服務。

他在上任的第一天,在員工面前掏出了一個iPhone手機,讓員工嘩然。他的解釋是,要承認對手的強大,同時如何在蘋果的平台上低調地大有作為,在公司內部如何讓處於強勢競爭狀態的部門與部門之間放棄傲慢與偏見,實現合作與協同。所有這一切,背後就是三個字,同理心。

如果我們對同理心給出一個高清晰度的定義的話,那麼這種同理心是以一種弱勢的姿態,用合作、協同、建設性的態度作為底色的同理心。

納德拉本身的性格特點使得微軟完成了從霸主心態到僕人心態的轉變,從而讓微軟真正地完成了從產品到服務,從行業霸主到產業服務平台的業務和產品的轉換,實質性地實現了從以產品為中心到以客戶為中心。

沒有這種從產品到管理制度,再到文化上的實質性刷新,哪怕微軟的能力和資源與新的產業趨勢是適配的,也很難實現真正的刷新,實現令人驚嘆的東山再起。

Ⅵ 傳統詩歌意象及其解釋,你能說出幾個

中國歷代詩詞中意象與意境選講
一.詩歌意象與意境的概念和形成過程:
1.解釋:意象與意境是詩歌欣賞與評論中常遇到的兩個術語,也是比較容易混淆的兩個詞彙,作為美學術語,意象與意境沒有權威的標准解釋。
常見的解釋:
意象是物象與情意的融和。
意境是詩人的主觀情思與客觀景物相交融而創造出來的渾然一體的藝術境界。
意象一般是對文字所描寫的物象的感受和體會,
意境是在意象所烘托的氛圍中達到的一種境界,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意象與意境的創造不是由作者一個人來完成的,意象與意境需要作者與讀者共同完成,
作者營造出藝術氛圍,讀者感受這種藝術氛圍,當二者融合在一起,就創造出了意象與意境,
這比較符合中國的天人合一的理念,意象與意境是中國所特有的理解和概念。
2.意象與意境的形成:詩人以文字將物象躍於紙上,對於物象的感受由讀者來完成,
形成意象,不同的讀者所感受的意象可能不完全一樣。
對於意境,可能要求更高一些,感受一首詩,有些讀者可能達不到理想的境界,
或者僅限於意象的感受上。
凡是詩一般都存在意象,否則就沒有詩味,但不是所有的詩都能創造意境美。
意象美比較容易感受,而對於意境則不容易體悟,感受意境美對欣賞者的修養、生活經歷、生活環境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
二.歷代詩詞中常見意象選講:
(一) 冰雪——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
1《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注釋:寒雨連江:潤州在長江邊。這句是說,夜裡長江上下了寒雨。
吳:春秋時的吳國在長江下游一帶,所以稱這一帶為吳。
平明:清晨。楚山:春秋時的楚國在長江中下游一帶,所以稱這一帶為楚山。
冰心:高潔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壺冰」比喻一個人光明磊落喊侍的心性。
他囑托辛漸,當親友們問起來,就說我的內心依然純潔無瑕,就像冰那樣晶瑩,像玉那樣透亮。詩中用一個巧妙的互相映襯的比喻,來形容一種純潔完美的品格,顯示出很高的語言技巧,給人態茄留下難忘的印象。
2.「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宋代詞人張孝祥《念奴嬌》,
注釋:嶺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樣晶瑩、高潔。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
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裡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發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溟空闊。
盡吸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二)月亮——對月思親——引發離愁別緒,思鄉之愁。
1.「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2.「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注釋:望月思故國,表明亡國之君特有的傷痛。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張九齡《望月懷遠》)
注釋:這是一首月夜懷念遠人的詩。月下相思,情幽怨重;望月抒懷,思緒翩翩,自古皆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背景闊大,由景入情,意境雄渾,是千古傳誦的佳句。它沒有一個華麗的字眼,卻自然天成。當我們望見一輪明月從海面上冉冉升起之時,這樣的詩句就會脫口而出,帶我們進入一個靜美的境界。也許,這就是名詩名作那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之所在吧。詩人將思念遠人的相思之情寓托於月光帆滲察,月光脈脈無語卻善解人意,牽人相思又給人撫慰。它把自己的光輝溫柔而均勻地灑向天涯海角的每一處,讓人在心中祈禱:「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4.「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月夜憶舍弟》
注釋:歷來備受人們推崇,經久不衰,成為寫月的千古絕唱。據《唐詩選注》解釋:露無夜不白,但感在今夜,又適逢白露節,故曰,露從今夜白。月無處不明,但心在故鄉,故曰,月是故鄉明。兩句詩情景交融,讀來歷歷在目。從結構上,這兩句是上一下四句式:「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頓挫抑揚極富音韻美。即使到了現在,還常常可以聽到人們發「月是故鄉明」之感慨。
5.「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注釋:開始四句暗示我們所吟詠的月夜位於長江下游,因為從詩中可以看出這里水面寬闊,春潮高漲,江海相連,更有那一輪明月伴隨著海潮一同升起。月漸升高,皎潔的清輝隨春潮奔涌,光耀千萬里。這里明為寫景,其實是寓情於景的。因為潮水漲落有定時,所以在中國傳統古典詩歌中海潮往往與信誓相連。這首詩中所寫的「 明月共潮生」,應該在望日前後。潮生,使離人想起離別時的信約誓言;月圓,更使離人渴望親人團聚 。「何處春江無月明」以設問的形式,透露出了不知親人今夜飄零何處的相思之情,同時也使我們聯想到客人面對潮信明月,倍受思親之苦襲擾的情景。
(三) 柳枝——以折柳表惜別。
漢代以來,常以折柳相贈來寄託依依惜別之情,由此引發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鄉之情。
1.《送別》詩: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這是一首隋代民歌。其悠揚的聲調,宛然是唐代成熟的七言絕句,而意象的構置也層次井然:一、二句分別展示柳枝低垂與柳絮紛飛的情景,突出柳的形象特徵。第三句總綰柳枝、柳絮,進一步渲染環境氛圍,末句逼出一篇正意:盼望離人早歸。
由於「柳」、「留」諧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這一習俗始於漢而盛於唐,漢代就有《折楊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達惜別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橋,是當時人們到全國各地去時離別長安的必經之地,而灞陵橋兩邊又是楊柳掩映,這兒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別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傷別」的詩。後世就把「灞橋折柳」作為送別典故的出處。故溫庭筠有「綠楊陌上多別離」的詩句。
2.柳永在《雨霖鈴》中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來表達別離的傷感之情。
3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說的是笛聲中《折楊柳》的曲子倒是傳播得很遠,而楊柳青青的春色卻從來不曾看見,以此來表達傷春嘆別的感情。
4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說的是今夜聽到《折楊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鄉的感情呢?
5.「系春心情短柳絲長,隔花陰人遠天涯近」 (王實甫《西廂記》)
(四)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盛衰興亡的感慨。
1「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姜夔《揚州慢》)
春風十里,十分繁華的揚州路,如今長滿了青青薺麥,一片荒涼了。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盪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葯,年年知為誰生?」
2.「階前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賢相及其業績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綠石階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黃鸝白白發出這婉轉美妙的叫聲,詩人慨嘆往事空茫,深表惋惜。詩為游歷武侯祠時所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3「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劉禹錫《烏衣巷》)
朱雀橋邊昔日的繁華已盪然無存,橋邊已長滿雜草野花,烏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麗堂皇,夕陽映照著破敗凄涼的巷口。
芳草——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喻離恨。
1.樂府《相和歌辭•飲馬長城窟行》「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遠道。」
以「青青河邊草」起興,表達對遠方伊人的思念。
2.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
3.李煜《清平樂》:「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以遠接天涯、綿綿不盡,無處不生的春草,來比喻離別的愁緒。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五)長亭——是陸上的送別之所。
1李白《菩薩蠻》:「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瞑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2.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
3.李叔同《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很顯然,在中國古典詩歌里長亭已成為陸上的送別之所。
高樓——登高懷遠,思念遠方之人
1.李白《菩薩蠻》「瞑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2.溫庭筠《憶江南》「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頻洲。」
3.李煜《烏夜啼》「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4.范仲淹《蘇幕遮》「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5.歐陽修《踏莎行》「樓高莫近危欄倚,憑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6.歐陽修《蝶戀花》「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台路。」
(六)梧桐——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種凄苦之音。
1.白居易《長恨歌》:「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葉上,好不令人凄苦。
2.李煜《相見歡》:「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3 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4 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可見秋雨打梧桐,別有一分愁滋味。
芭蕉——常常與孤獨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聯系。南方有絲竹樂《雨打芭蕉》,表凄涼之音。
芭蕉在南方幾乎是四季常青,種植容易,山邊水際,階前牆陰,處處皆宜。
覆蓋面積大,吸收熱量多,因此蕉陰之下,最為適意的小坐閑談之處。
1.李清照曾寫過:「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捲有舍情。」把傷心、愁悶一古腦兒傾吐出來,對芭蕉為怨悱。
2.吳文英《唐多令》:「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
3.葛勝沖《點絳唇》:「閑愁幾許,夢逐芭蕉雨。」
雨打芭蕉本來就夠凄愴的,夢魂逐著芭蕉葉上的雨聲追尋,更令人覺得凄惻。
4「是誰多事種芭蕉,早也瀟瀟,晚也瀟瀟。是吾心緒太無聊。種了芭蕉,又怨芭蕉」
5《一剪梅•芭蕉》 何故閑來種芭蕉,早也瀟瀟,晚也瀟瀟。
是君心緒太無聊,種了芭蕉,又怨芭蕉。
竟悔當初未種桃,葉也青蔥,花也妖嬈。
如今對鏡理雲髫,訴也無言,看也心焦。
6.瓊瑤:《一剪梅》春風吹夢灑林梢。鵲也築巢,鶯也心焦。
忙忙碌碌且嘈嘈,風正飄飄,雨正瀟瀟。
今朝心緒太無聊,怨了紅桃,又怨芭蕉。
怨來怨去怨春宵,風又飄飄,雨又瀟瀟。
梅花——「以花貴,自戰國始」,到梁、陳時期,出現了大量的詠梅詩。
這一時期的梅花詩大都是對花本身的描寫或用於贈別,尚無明顯的象徵寄託。
到了唐宋時期,梅花已成為一種高潔人格的象徵。
1.陸游《卜運算元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他們都在對梅花的描寫中寄託了一種高潔的品格。
2毛澤東《卜運算元•詠梅》中就曾寫道:「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3盧梅坡《雪梅》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在詩人盧梅坡的筆下,二者卻為爭春發生了「磨擦」,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裝點了春光,而且誰也不肯相讓。這種寫法,實在是新穎別致,出人意料,難怪詩人無法判個高低。詩的後兩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長處與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沒有梅香,回答了「騷人閣筆費評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執一端的根據。讀完全詩,我們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寫這首詩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爭春,告誡我們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是正理。這首詩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詠思。
(七)杜鵑
杜鵑鳥俗稱布穀,又名子規、杜宇、子鵑。春夏季節,杜鵑徹夜不停啼鳴,啼聲清脆而短促,喚起人們多種情思。如果仔細端詳,杜鵑口腔上皮和舌部都為紅色,古人誤以為它啼得滿嘴流血,湊巧杜鵑高歌之時,正是杜鵑花盛開之際,人們見杜鵑花那樣鮮紅,便把這種顏色說成是杜鵑啼的血。正像唐代詩人成彥雄寫的「杜鵑花與鳥,怨艷兩何賒,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中國古代有「望帝啼鵲」的神話傳說。望帝,是傳說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後來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後魂化為鳥,暮春啼苦,至於口中流血,其聲哀怨凄悲,動人肺腑,名為杜鵑。杜鵑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常與悲苦之事聯系在一起。
1. 李白《蜀道難》:「又聞子歸啼夜月,愁空山。」
2. 白居易《琵琶行》:「杜鵑啼血猿哀鳴。」
3. 秦觀《踏莎行》「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4. 文天祥《金陵驛二首》:「從今別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杜鵑的啼叫又好像是說「不如歸去,不如歸去」,它的啼叫容易觸動人們的鄉愁鄉思,
5. 宋代范仲淹詩雲:「夜入翠煙啼,晝尋芳樹飛,春山無限好,猶道不如歸。」
烏鴉——按照迷信的說法,是一種不祥的鳥,它經常出沒在墳頭等荒涼之處。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常與衰敗荒涼的事物聯系在一起。
1. 李商隱《隋宮》:「於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
2. 秦觀《滿庭芳》:「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
3. 馬致遠小令《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
(八)水——在中國古代詩歌里和綿綿的愁絲連在一起。
1.李煜詞雲:「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2.李煜《烏夜啼》「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用東流之水來比喻綿綿不斷的愁思。
3.歐陽修《踏莎行》:「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以流水與離愁關合,也是古典詩歌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方式。
—————以上是我上課的教案

Ⅶ 兩個老鼠抬了一個夢你覺得這是一首怎樣的詩簡單寫寫你的感受

這是一首富有童話色彩的兒童詩歌肆配伍。詩中的「我」是一位想像力豐富、心地善良、聰裂或明可愛的孩子,他做了一個奇妙的夢。在夢中,兩只老鼠用自己的勞動換來了一個甜美的夢境,這是多麼令人驚訝和感動啊!詩歌的語言簡練、活潑、形象,富有兒童情趣和生活氣息。詩中的兩個老鼠是一對好朋友,它們互相信任、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共同完成了一件不可能完成賣念的任務。

Ⅷ 中國的海外傑出華人有誰

丁肇中( 1936~) 實驗物理學家。漢族,祖籍山東省日照市。
1936年1月27日生於美國。1960年獲碩士學位,1962年獲物理學博士學位。1963年,他獲得福特基金會的獎學金,到瑞士日內瓦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工作。1964年起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工作。1965年成為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講師。1967年起任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系教授。他是美國科學院院士,研究方向是高能實驗粒子物理學,包括量子電動力學、電弱統一理論、量子色動力學的研究。他所領導的馬克·傑實驗組先後在幾個國際實驗中心工作。
由於丁肇中對物理學的貢獻,他在1976年被授予諾貝爾物理獎,並被美國政府授予洛侖茲獎,1988年被義大利政府授予特卡斯佩里科學獎。他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蘇聯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巴基斯坦科學院院士。他曾被密歇根大學(1978)、香港中文大學(1987)、義大利波洛格那大學(1988)和哥倫比亞大學(1990)授予名譽博士學位。他是中國上海交通大學和北京師范大學的名譽教授。1977年獲美國工程科學學會的埃林金獎章,1988年獲義大利陶爾米納市的金豹優秀獎及義大利布雷西亞市的科學金獎章。
他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校的名譽教授,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
2005年世界物理年活動日前在歐洲啟動。他正領導著來自美、法、德、中等14個國家43所一流大學和科研院所的581名物理學家,在日內瓦建造的世界上能量最大的正負電子對撞機上,探索宇宙中的新物質、反物質.
丁肇中主要科學成就
1.發現丁粒子,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反氘核的發現;(2)25年來進行了一系列檢驗量子電動力學的實驗,表明電子、μ子和τ子是半徑小於10-16厘米的點粒子;(2)精確研究矢量介子的實驗;(3)J粒子的發現;(4)膠子噴注的發現;(5)膠子物理的系統研究;(6)μ子電荷不對稱性的精確測量,首次表明標准電弱模型的正確性;(7)在標准模型框架內,證實了宇宙中只存在三代中微子。
2.領導「阿拉法磁譜儀」實腔閉灶驗探索反物質

李嘉誠 商人 漢族。1928年7月29日出生於廣東潮州市
第一個獲得福布斯終生成就獎的人
1981年,獲委任為太平紳士
1981年,獲選為「香港風雲人物」
1986年,2月6日香港《信報》排出香港十大財團,長實系四家上市公司市值達三百四十三億港元,名列榜首
1986年,3月25日香港大學授予李嘉誠名譽法學博士
1986年,被比利時國王封為勛爵
1986年,香港大學校監、港督尤德爵士授予李嘉誠名譽法學博士稱號。
1989年,1月1日獲英女皇頒發的CBE勛銜
1989年,6月獲加拿大卡加里大學授予的名譽法學博士學位
1990年,12月15日港督衛弈信向李嘉誠頒發「商業成就獎態擾」
1992年,4月28日北京大學授予李嘉誠名譽博士稱號
1994年,被評選為1993年度香港商界「風雲人物」
1994年,11月22日獲《亞洲周刊》頒發的首屆「企業家成就獎」
1995年,12月1日被(香港)「國際潮團聯誼會」推舉為大會名譽主席
1996年,第三期《資本》雜志公布香港華人富豪榜,長實系三間上市公司市值3,250億港元,佔全港上市公司總市值的13.7%,居華人財團榜首;個人資產600億港元,並列全港華伍扮人富豪第2名
1999年,《福布斯》(Forbes)世界富豪排名榜中位列第十,是亞洲首富
1999年,4月被英國《泰晤時報》選為千禧年企業家年獎大獎
1999年,5月被英文版的《亞洲周刊》,評選為亞洲區五十位最具權力人物之一
1999年,獲英國劍橋大學榮譽法學博士
1995年-1997年出任特區籌備委員會委員
1992年被聘為港事顧問
1985年出任基本法起草委員
1979年與霍英東等人出任中國國際信託投資董事

李政道:(1926年11月25日—),美籍華裔物理學家,漢族,出生於中國上海。1957年,他31歲時與楊振寧一起,因發現弱作用中宇稱不守恆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的這項發現,由吳健雄的實驗證實。李政道和楊振寧是最早獲諾貝爾獎的華人。
1957 諾貝爾物理獎
1957 愛因斯坦科學獎
1969 法國國家學院G. Bude獎章
1977 法國國家學院G. Bude獎章
1979 伽利略獎章
1986 義大利最高騎士勛章
1994 和平科學獎
1995 中國國際合作獎
1997 命名3443小行星為李政道星
1997 紐約市科學獎
1999 教皇保羅獎章
1999 義大利政府內政部獎章
2000 紐約科學院獎
2007 日本旭日重光章

楊振寧 1922年10月1日生,漢族,安徽省肥西縣人。著名美籍華裔科學家、物理學大師、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1957年由於與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觀念被實驗證明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兩個人是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漢族人;其於1954年提出的規范場理論,則於70年代發展成為統合與了解基本粒子強、弱、電磁等三種相互作用力的基礎;此外並曾在統計物理、凝聚態物理、量子場論、數學物理等領域做出多項卓越的重大貢獻。

熱點內容
什麼是期貨分賬號 發布:2025-02-12 15:32:31 瀏覽:461
期貨虧損鎖倉如何盈利 發布:2025-02-12 15:32:29 瀏覽:148
豐光精密股票歷史交易數據 發布:2025-02-12 15:28:56 瀏覽:959
股票前一天漲停後一天出貨 發布:2025-02-12 15:26:09 瀏覽:216
工程造價和金融哪個專業好 發布:2025-02-12 15:23:52 瀏覽:813
中央金融改革對什麼行業利好 發布:2025-02-12 15:23:49 瀏覽:122
雙創50基金的概念是什麼 發布:2025-02-12 15:21:43 瀏覽:689
臨時救助基金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2-12 14:56:59 瀏覽:959
我買了1500基金賣出去怎麼才1000 發布:2025-02-12 14:55:21 瀏覽:155
如何注冊數碼貨幣錢包 發布:2025-02-12 14:41:01 瀏覽: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