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你如何看待貨幣形式的變革

你如何看待貨幣形式的變革

發布時間: 2023-03-26 17:02:28

Ⅰ 通過貨幣制度的歷史變遷,談談你哦對貨幣的理解

貨幣定義任何一種能執行交換媒介、價值尺度、延期支付標准或完全流動的財富儲藏手段等功能的商品,都可被看作是貨幣。
貨幣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貨幣的本質就是一般等價物。
(一)貨幣就是貴金屬,就是財富
(二)貨幣是作為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
這種是馬克思在對貨幣起源問題的分析(參閱「相關知識」欄目「馬克思貨幣起源說的思想邏輯」)中得出的,其含義有兩點:
1、貨幣具有商品的屬性
2、貨幣與普通商品有本質的區別
貨幣職能由於貨幣根屬於商品,因此他同所有商品一樣也具有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當處在不同形式的價值運動中的時候,貨幣所表現出來的作用也不盡相同: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貯藏手段和世界貨幣。其中,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貨幣的基本職能。另外三種職能則是在兩者的基礎上形成的派生職能。貨幣在充當各項職能時,都是一般等價物。
價值尺度 流通手段 貯藏手段職能支付手段職能世界貨幣職能

貨幣作用在民事法律關系中,貨幣的作用表現為:
(1) 擔當物權的客體。公民、法人能擁有貨幣,對其進行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
(2) 充當債權的客體。這是貨幣最主要的作用。在民事法律關系中,貨幣是許多合同如買賣、勞務、借貸等的法定支付手段,是承擔民事責任用以補償和賠償的支付手段。
貨幣是能執行交換媒介、價值尺度、延期支付標准或完全流動的財富儲藏手段等功能的物品。在世界各國歷史上,有許多商品都充當過一般等價物。在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發展過程中,一般等價物的作用最終固定在其自然屬性最適宜充當貨幣的貴金屬(金和銀)上。而隨著時間的發展,貨幣的概念也在逐漸擴大。

Ⅱ 貨幣形式不斷演變的原因是什麼你認為未來貨幣形式會如何變化

商品生產、商品交換的發展對貨幣產生的需求,貨幣是商品交換的媒介,但隨著商品生產的發展,規模越來越大的商品交換對充當交換媒介的貨幣產生更高的要求,不僅貨幣的數量要能夠伴隨著不斷。增長的商品數量而保持同步的增長,而且還要使的交換更加便利安全,快速和透明,正是適應這種需求貨幣對自身的外在表現形式進行不斷地揚棄,從低級逐漸走向高級。

Ⅲ 如何理解當前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

一、如何理解當前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
國際上關於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方案:

(一)回歸新金本位制

堅持回歸新金本位制的經濟學家認為金融資產和實物資產已經構成倒金字塔的結構,全球所有國家應該同時加入金本位制國家聯盟,來一致確定或同時變更其貨幣相對於黃金的穩定關系,這樣既保留了目前金融全球化可能帶來的全球福利增進又克服了資本積累和世界經濟的虛擬化。

(二)重建新布雷頓森林體系

這一改革方案是德國席勒研究所與高克斯國際勞工委員會在瑞斯頓通過的緊急呼籲書中提出來的。它們認為在目前全球金融投機泛濫和國際金融秩序混亂的情況下,
現行國際貨幣體系已不能穩定各國經濟,世界各個主權國家需要聯合採取行動,建立新的國際金融秩序,進行全球性債務重組和恢復固定貨幣匯率制度。而持有類似於重建布雷頓森林體系觀點的,還包括美國的Lyndon.Larouche、諾貝爾獎獲得者法國的阿萊等,其中莫里斯·阿萊的改革方案被稱為「徹底改革方案」,方案有七個要點:
一是完全放棄浮動匯率制;
二是實行可確保國際收支平衡的匯率制;
三是禁止貨幣競相貶值的做法;
四是在國際上完全放棄以美元為結算貨幣、匯兌貨幣
和儲備貨幣的記帳單位;
五是將世界貿易組織(WTO)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合並為一個組織;
六是禁止各大銀行為了自身利益在匯兌、股票和衍生品方面從事投機活動;
七是通過適當的指數化在國際上逐步實行共同的記帳單位。
(三)改革國際金融機構
對於國際金融機構的改革,埃及經濟學家薩米爾阿明提出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的觀點,它認為應當將IMF轉變為擁有真實的世界貨幣發行權的世界中央銀行,把世界銀行變成一種基金,使它能夠從德國和日本等國吸收國際資本,並注入到發展中國家,而不是美國。同時重建聯合國體系,使之成為政治和經濟談判的場所,以便於把世界主要地區的金融活動和貨幣政策協調機制建立起來。

(四)建立單一世界貨幣及世界中央銀行

建立世界中央銀行並讓其發行統一貨幣的思想,最早源於哈耶克1937年出版的《貨幣的民族主義和國際穩定》一書。該觀點提議,各國至少將其國際儲備的一部分存入世界中央銀行,由世界中央銀行印發世界貨幣來作為控制世界貨幣供給的一種手段,各國都實行絕對的固定匯率制。如果貨幣長期地按固定匯率掛鉤在一起,
那麼走向共同貨幣就變得非常容易。其最終目標就是建立一個世界范圍的貨幣區。

(五)中國有關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觀點

1、創建超主權國際貨幣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提出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基礎上創立「超主權儲備貨幣」的改革方案受到廣泛關注。指出應該創造一種與主權國家脫鉤的國際儲備貨幣,從而規避主權信用貨幣作為儲備貨幣的內在缺陷。而這種「超主權儲備貨幣」的改革方案與之前學者提出的建立世界中央銀行並讓其發行統一貨幣的思想是相似的。周小川認為超主權儲備貨幣不僅克服了主權信用貨幣的內在風險,也為調節全球流動性提供了可能。由一個全球性機構管理的國際儲備貨幣將使全球流動性的創造和調控成為可能,當一國主權貨幣不再作為全球貿易的尺度和參照基準時,該國匯率政策對失衡的調節效果會大大增強。這能極大地降低未來危機發生的風險、增強危機處理的能力。
2、建立世界金融組織

中國學者陳志球、虞群娥認為牙買加體系是針對當時世界經濟現實做出的客觀選擇,已經不適應當前國際環境。發展中國家經濟在國際金融體制中的影響日益增強,
仍以西方發達國家為主導的現行貨幣體系不能適應這一變化。它們主張加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功能,進一步擴大其防範和支持當事國化解金融危機的能力,協調成員國的貨幣政策。建立一個諸如「世界金融組織」的機構,制定新的規則和宗旨,提高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金融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時以國際清算銀行為中心,建立國際金融風險預警系統,提高國際金融預防風險的能力。
二、當前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缺陷
總體上適應當前的國際經濟形勢,但也存在許多缺陷:
1、以主權信用貨幣作為國際儲備貨幣是牙買加體系的根本缺陷。黃金非貨幣化後,信用貨幣充當本位貨幣,受儲備貨幣國的經濟影響大,基礎不穩固。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美元的地位雖有下降,但仍處於核心地位。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經濟走向虛擬化,國際收支長期大量逆差,「特里芬難題」引發的「美元悖論」開始顯現,這都給現行體系的運行機製造成沖擊。由於美元的發行沒有了黃金准備的約束,貨幣發行量完全取決於美聯儲的操縱,加上貨幣發行調控機制的缺失,美國貨幣超發導致了美元泛濫,加劇了現行貨幣體系的不穩定性。
2、匯率體系不穩定。現行體系下各國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對匯率制度自由作出安排,多種匯率制度並存加劇了匯率體系運行的復雜性。匯率波動和匯率戰不斷爆發,助長了國際金融投機活動,金融危機風險大增。
3、國際收支調節機制不健全,國際收支調節機制不對稱,廣大發展中國家中的逆差國成為國際收支不平衡的主要調節者,導致國際收支出現兩極分化的趨勢。
4、還有缺乏有效的儲備貨幣發行調控機制和國際合作協調機制,國際金融組織話語權問題等。
三、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的建議
1、中國提出了「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理想目標」,即「創造一種與主權國家脫鉤、並能保持幣值長期穩定的國際儲備貨幣」。
2、重建具有穩定的定值基準並為各國所接受的新儲備貨幣,這一目標可能要長期內才能實現;但短期內,國際社會,特別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至少應當承認並正視現行體制所造成的風險,對其不斷監測、評估並及時預警。
3、從SDR到「超主權儲備貨幣」
(1)建立起SDR與其他貨幣之間的清算關系。改變當前SDR只能用於政府或國際組織之間國際結算的現狀,使其能成為國際貿易和金融交易公認的支付手段。
(2)積極推動在國際貿易、大宗商品定價、投資和企業記賬中使用SDR計價。這不僅有利於加強SDR的作用,也能有效減少因使用主權儲備貨幣計價而造成的資產價格波動和相關風險。
(3)積極推動創立SDR計值的資產,增強其吸引力。IMF正在研究SDR計值的有價證券,如果推行將是一個好的開端。
(4)進一步完善SDR的定值和發行方式。SDR定值的籃子貨幣范圍應擴大到世界主要經濟大國,也可將GDP作為權重考慮因素之一。此外,為進一步提升市場對其幣值的信心,SDR的發行也可從人為計算幣值向有以實際資產支持的方式轉變,可以考慮吸收各國現有的儲備貨幣以作為其發行准備。
4、建議IMF代管儲備
具體的操作方案是按市場化模式形成開放式基金,將成員國以現有儲備貨幣積累的儲備集中管理,設定以SDR計值的基金單位,允許各投資者使用現有儲備貨幣自由認購,需要時再贖回所需的儲備貨幣。

Ⅳ 貨幣形式不斷演變的原因是什麼你認為未來貨幣形式會如何變化

貨幣形式亦稱「貨幣價值形式」。它是固定地由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來表現其他所有商品價值的價值形式,這是價值形式發展的第四階段,也是最高階段。與一般價值形式相比,它的進步在於原來作為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是不固定的,因時因地而異,每一交換區域都有幾種不同的商品交替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由於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一般等價物最終固定在某種特殊商品上,並且最後固定在黃金身上。
幾千年來,貨幣形式隨著商品交換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在不斷地發展變化。迄今為止,貨幣形式大致經歷了實物貨幣、金屬貨幣、紙幣和信用貨幣幾個發展階段,從總的趨勢來看,貨幣形式隨著商品產生流通的發展,隨著經濟發展程度的提高,不斷從低級向高級發展演變。
應答時間:2021-04-16,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Ⅳ 推動貨幣由低級形式向高級形式發展的動力是什麼你認為未來的貨幣會有怎樣的變化

我認為推動力是實際生產力發展的需求。

生產力的發展讓我們能生產和享受更多的商品和勞務,但是原始貨幣的種種局限性使得供給方和需求方被卡在交換的過程中。為了解決單純因為貨幣短缺和不便造成的經濟發展停滯,我們對貨幣進行了種種改良和替換。

未來的貨幣發展肯定是要符合人們最主要的需求。我認為未來貨幣變革會集中解決目前的幾個重要問題:幣值不穩定、貨幣總量和分布難以控制以及國際貿易的不便利。至於具體的解決方法,個人很難提出什麼好的方案。畢竟任何的改革都是各方的博弈結果,這種博弈很難進行長期的預測。

Ⅵ 如何理解當前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

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使當前以浮動匯率和多元化儲備貨幣為核心的牙買加體系的缺陷進一步暴露,關於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呼聲再次高漲。總的來看,學者們基於不同的立場形成了兩種觀點:一派認為,現行的國際貨幣體系存在很多缺陷,主張要抓住機遇進行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另一派認為,影響國際貨幣體系變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現階段還不存在能夠顛覆或挑戰美國霸權的國家,主張維系現行體系;中國學者則提倡大力發揮人民幣的作用。就我個人看來,盡管現存國際貨幣體系存在很多缺陷,但從短期來看國際貨幣體系不會也不應發生根本的變革。
首先,國際體系的改革存在以下制約因素:1、從國際貨幣體系的歷史發展來看,國際貨幣體系的變革與經濟霸權力量的轉移和世界經濟格局的轉變是分不開的,而現階段盡管美國霸權在衰落,但歐洲、日本等最接近美國實力的力量也在衰落,所以不存在能對美國霸權構成挑戰的勢力,美元霸權仍將存在;2、成本因素阻礙了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只有對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收益大於改革的成本時,改革才會發生。對美國來說,維持現存貨幣體系利大於弊;對其他國家來說,一方面沒有改革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不願冒改革的風險,所以改革時機尚不成熟;
其次,目前仍未構建出可行的國際貨幣體系。當前關於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1、回歸「金本位制」,這一設想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這無法避免金本位制的固有缺陷:全球經濟增長是無限的,而任何事物資產充當貨幣本位(如黃金)都會因量的固定而稀缺,,無法維持世界經濟不斷上漲而對貨幣不斷增加的需求,最終將走向崩潰;2、「調整後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即仿效原體系中的雙掛鉤制度,但將美元轉換為多個國家的貨幣,及選出幾種國家貨幣,讓它們共同維持與黃金的比價,而其他國家的貨幣可以選擇盯住其中一個國家的貨幣匯率。這種想法貌似合理,既保留了固定匯率制的穩定又避免了美國一國承擔匯率穩定的責任。實際上其可行性仍較低:首先,美國必然不願失去美元的霸主地位,其次,它仍未能解決主權國家貨幣作為國際本位貨幣的缺陷。只要以主權國家的貨幣作為國際本位貨幣,都難免「特里芬困境」,都會走向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結局,只是時間長短而已;3、建立超主權貨幣,IMF創設的特別提款權可以說是超主權貨幣的雛形用以緩解主權貨幣作為儲備貨幣的內在風險,不過作用不大。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也指出,創造一種與主權國家脫鉤並能保持幣值長期穩定的國際儲備貨幣,從而避免主權信用貨幣作為儲備貨幣的內在缺陷,是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理想目標。實際上建立一個超主權貨幣至少在今後很長時間里
是不現實的,最大的問題在於是否存在一個具有公信力的組織來發行這種「超主權國家貨幣」,從目前來看,發行特別提款權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並不具備這種公信力,因為在世界各國都擁有自己利益的情況下,這樣一個超脫於各國利益至上的組織幾乎是不可能的,這就意味著,寄希望於有這個組織發行超主權貨幣是不可行的;4、完全的浮動匯率制。這一制度確實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首先,在這樣的匯率制度下,一國不規定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的匯率上下波動幅度,也不承擔維持匯率波動界限的義務,而是聽任匯率隨外匯市場供求的變化自由浮動;其次實施浮動匯率制度可以保證一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幫助減緩外部沖擊;再次,一國也不需要為了隨時調整國際收支平衡而維持巨額的外匯儲備。但這仍存在許多問題:首先,在浮動匯率制下,匯率往往會出現大幅波動,可能不利於貿易和投資;其次,匯率的自由浮動就給人們進行投機活動帶來了可能;再次浮動匯率制度對一國的宏觀經濟調控能力、金融市場的發展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綜上,當前關於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方案都難以跨越兩個「悖論」:一是三元悖論,即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資本自由流動、固定匯率制與獨立貨幣政策三者不可能同時實現,只能選擇其二;二是特里芬困境即以一國貨幣作為主要國際結算和主要儲備貨幣的體系存在無法克服的內在矛盾。也就是說目前所能涉及的國際貨幣體系總是存在缺陷,這是經濟全球化的代價,所以根本的是選擇代價最小的方案。
總之,由於美國的霸權地位加上改革的成本過高以及目前沒有可行的替代方案,所以短期內在目前的國際體系下要對國際貨幣體系進行改革可能性不大。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現行國際體系的缺陷如多邊匯率體系的不穩定、匯率制度的不均衡、、國際收支調節的不對稱、IMF的功能缺陷及缺乏有效的協調合作機制等將不斷擴大,維護現有貨幣體系的成本將會越來越大,最終勢必將走向改革。另外關於人民幣國家化問題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一方面我國經濟實力迅速壯大為人民幣國家化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我國充足的外匯儲備和硬通貨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信用保證,而我國巨額的外匯儲備也需要人民幣國際化。去年12月15日,人民幣對盧布交易在莫斯科銀行間外匯交易所掛牌上市,揭開了人民幣國際化的序幕。

Ⅶ 大家,貨幣形式的演變過程是怎樣的

自貨幣產生以後,貨幣的具體形式就隨著社會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的發展而不斷發生變化。
(1)貴金屬的條塊
作為流通手段的貨幣,最初是以貴金屬的條塊形式出現的。
(2)鑄幣
由於金屬條塊的成色重量不同,每次交換都要查成色、稱重量,給商品交換帶來了不便,於是就逐漸產生了具有一定形狀、重量、成色和面額價值的金屬貨幣,這就是鑄幣。
(3)紙幣
鑄幣在流通中不斷磨損,減輕了分量,成為不足值的鑄幣。但是這種不足值的貨幣仍然可以充當流通手段。因為在商品流通中,貨幣只是媒介物,它在商品生產者手中只作短暫停留。商品生產者所關心的不是貨幣是否足值,而是能否用貨幣換回他所需要的東西。這種情況表明,金屬貨幣可以用一種價值符號來代替,於是產生了紙幣。紙幣是由國家發行並強制流通的價值符號。它本身沒有價值,不能執行價值尺度的職能,只能代替金屬貨幣充當流通手段。
(4)信用貨幣
在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商業銀行,隨之產生了信用貨幣。信用貨幣是代替金屬貨幣充當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信用證券,包括銀行券、商業期票、銀行匯票等。
(5)電子貨幣
20世紀70年代以來,又出現了藉助電子計算機進行電子自動轉賬業務的電子貨幣。
盡管貨幣的形式發生了很大變化,但貨幣的本質和基本功能沒有改變。

熱點內容
合力泰科技股票行情 發布:2025-02-13 05:58:50 瀏覽:578
股票高位突然放量漲停 發布:2025-02-13 05:46:49 瀏覽:279
股票漲停板怎麼掛買單 發布:2025-02-13 05:40:37 瀏覽:948
23號漲停股票 發布:2025-02-13 05:38:54 瀏覽:578
貨幣供應商是什麼 發布:2025-02-13 05:33:28 瀏覽:430
互聯網理財賬號被鎖了怎麼辦 發布:2025-02-13 05:33:19 瀏覽:722
大智慧漲停復盤股票池 發布:2025-02-13 05:31:37 瀏覽:422
平安銀行股票歷史 發布:2025-02-13 05:29:02 瀏覽:549
環球科技基金如何增值 發布:2025-02-13 05:20:06 瀏覽:848
哪個股票軟體可以自定義文件 發布:2025-02-13 05:14:57 瀏覽: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