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價值表現形式是什麼
⑴ 商品的價格是貨幣價值的表現形式
是。扒此商品的價格是貨幣價值的表現形式岩此正,商品價格=商品價值/貨幣價值,所以,商品的價格與商品價值成為正比,商品是為了出售而生產的勞動成果,是人類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粗悔,是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
⑵ 貨幣有哪三種形態 表現為實物貨幣、電子貨幣、信用貨幣
貨幣有哪三種形態?一般來說,貨幣的三種表現形態為:實物貨幣、電子貨幣、信用貨幣。每種形態都有著不同的意義,但它們的本質都是共識信用。
實物貨幣是商品價值和貨幣價值相等的貨幣。實物貨幣是人類最早的貨幣形態。在人類經濟發展史上,各種商品,如米、布、木材、貝殼等,都在不同時期扮演過貨幣的角色。
實物貨幣是與原始的、落後的生產方式相適應的。隨著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速度的擴大,商品交換的發展,貨幣材料逐漸轉到那些適合充當一般等價物的金屬身上,出現了金屬貨幣。
金屬貨幣金屬貨幣是指以金屬作為貨幣材料,充當一般等價物的貨幣。像我們接觸最多了解最多的古代銅錢和現代的金銀以及鉑金等。金屬具有實物貨幣不可替代的優越性。如:價值比較穩定,質地均勻,易於分割、保存,體積小、價值大,便於攜帶等。
信用貨幣是以信用作為保證、通過一定信用程序發行、充當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貨幣形態,是貨幣發展中的現代形態。包括銀行券、票據、紙幣、金屬輔幣以及電子貨幣均屬信用貨幣。
信用貨幣本身的價值低於貨幣價值,而且不代表任何金屬貨幣,其作為一種信用憑證,完全依靠政府信用和銀行信用而流通。信用貨幣是目前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都採用的貨幣形態。
最後就是電子貨幣,電子貨幣又稱網路貨幣。巴塞爾委員會認為:「電子貨幣是指『儲值』或『預付』類電子支付工具,其中存放著消費者可使用的資金或幣值,通過銷售終端、電子設備以及在公開網路上執行支付功能的儲值和預付支付機制。」
電子貨幣以電子計算機技術為依託,將現金或貨幣無紙化、電子化和數字化後進行儲存、支付和流通,不僅安全、快捷,而且避免了使用傳統貨幣時繳款等待、找零等麻煩以及需要面對面交易等缺點。
而支付可分為現金支付、電子支付和數字支付。這三種支付方式可以並存,但具有替代性,可以相互轉化。它們各有特點、利弊,為市場主體和社會公眾提供了多樣化的支付選擇。
關於貨幣的形態其實是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一步步演變而來,但是它們從一般價值形態轉化為貨幣形態其實並沒有發生本質的變化。
⑶ 貨幣有哪些形式
1.實物貨幣(商品貨幣)
實物貨幣是商品價值和貨幣價值相等的貨幣。實物貨幣是人類最早的貨幣形態。在人類經濟發展史上,各種商品,如米、布、木材、貝殼等,都在不同時期扮演過貨幣的角色。但這些實物貨幣都有其缺點。如體積笨重,不能分割,攜帶不方便等,無法充當理想的貨幣。實物貨幣是與原始的、落後的生產方式相適應的。隨著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速度的擴大,商品交換的發展,貨幣材料逐漸轉到那些適合充當一般等價物的金屬身上,出現了金屬貨幣。
2.金屬貨幣金屬貨幣是指以金屬作為貨幣材料,充當一般等價物的貨幣。由於金屬礦藏的發現、開采以及手工業的發展和熔煉技術的發明,金屬在交換中逐步成為主要對象,從而使金屬成為貨幣材料。金屬貨幣的演化經歷了由賤金屬到貴金屬,由稱量貨幣到鑄幣,由私人鑄幣到國家鑄幣的演變過程。
貨幣金屬最初是賤金屬,多數國家和地區使用的是銅。賤金屬與初步發展起來的商品經濟是相適應的,但後來存在貨幣材料與生產資料、生活資料爭奪原材料的問題,而且由於價值量的降低,不適應大宗交易。隨著貴金屬的開采和冶煉技術的提高,於是幣材由銅向銀和金過渡。到19世紀上半期,世界上大多數國家處於金銀復本位貨幣制度時期。
金屬貨幣最初是以條塊狀流通的,每次交易時要稱其重量估其成色,這時的貨幣稱作稱量貨幣。英鎊的「鎊」,五銖錢的「銖」都是重量單位,從中可以看出稱量貨幣的蹤跡。稱量貨幣在交易中很不方便,難以適應商品生產和交換發展的需要。隨著社會第三次大分工——商人階層的出現,一些信譽好的商人就在貨幣金屬塊上打上印記,標明其重量和成色,進行流通,於是出現了最初的鑄幣,即私人鑄幣。當商品交換突破區域市場的范圍後,金屬塊的重量和成色就要求有更具權威的證明,於是國家便開始管理貨幣,並憑借其政治權力開始鑄造貨幣,於是經國家證明的、具有規定重量和成色的、鑄成一定形狀的國家鑄幣出現了。
金屬具有實物貨幣不可替代的優越性。如:價值比較穩定,質地均勻,易於分割、保存,體積小、價值大,便於攜帶等。
中國最早的金屬貨幣是商朝的銅貝。商代在我國歷史上也稱青銅器時代,當時相當發達的青銅冶煉業促進了生產的發展和交易活動的增加。於是,在當時最廣泛流通的貝幣由於來源的不穩定而使交易發生不便,人們便尋找更適宜的貨幣材料,自然而然集中到青銅上,青銅幣應運而生。但這種用青銅製作的金屬貨幣在製作上很粗糙,設計簡單,形狀不固定,沒有使用單位,在市場上也未達到廣泛使用的程度。由於其外形很像作為貨幣的貝幣,因此人們大都將其稱為銅貝。據考古材料分析,銅貝產生以後,是與貝幣同時流通的,銅貝發展到春秋中期,又出現了新的貨幣形式,即包金銅貝,它是在普通銅幣的外表包一層薄金,既華貴又耐磨。銅貝不僅是我國最早的金屬貨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屬貨幣。
3.代用貨幣
代用貨幣是在貴金屬貨幣流通的制度下,代替金屬貨幣流通的貨幣符號。代用貨幣的本身價值,低於其貨幣價值。
代用貨幣通常是政府或銀行發行的紙幣。這種紙幣代表金屬貨幣作為交換媒介,在市場流通,都有充足的金銀貨幣作為保證,以滿足代用貨幣隨時兌換金屬貨幣。與金屬貨幣比較,代用貨幣的優點在於,發行成本低,易於攜帶,節省金銀等稀有金屬用於它用。
4.信用貨幣
代用貨幣的進一步發展就出現了信用貨幣。信用貨幣是以信用作為保證、通過一定信用程序發行、充當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貨幣形態,是貨幣發展中的現代形態。
信用貨幣是金屬貨幣制崩潰的直接後果。在金屬貨幣流通的後期,金銀的開采難以滿足商品流通的需要;同時由於信用制度的不斷發展,商品流通對貨幣作為支付手段的要求不斷提高,於是就出現了信用貨幣並促進信用貨幣的不斷發展。
銀行券、票據、紙幣、金屬輔幣以及電子貨幣均屬信用貨幣。信用貨幣本身的價值低於貨幣價值,而且不代表任何金屬貨幣,其作為一種信用憑證,完全依靠政府信用和銀行信用而流通。信用貨幣是目前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都採用的貨幣形態。
信用貨幣的基本特徵有:
(1)由中央銀行發行的信用貨幣是由中央銀行代表國家發行的紙制本位貨幣,它是一種價值符號,不具有十足的內在價值,黃金基礎也已經消失。
(2)信用貨幣是債務貨幣。信用貨幣實際上是銀行債務憑證,信用貨幣流通也就是銀行債務的轉移。
(3)具有強制性。它是法定貨幣,銀行發行的強制流通使用。
(4)國家可以通過銀行來控制和管理信用貨幣流通,把貨幣政策作為實現國家宏觀經濟目標的重要手段。
5.電子貨幣電子貨幣是以電子計算機系統儲存和處理的存款。它是以銀行的電子劃撥系統記錄和轉移存款貨幣,以電匯的方式替代處理大量紙張的手續,以無支票的自動清算替代現鈔和票據的支付。
由於在當代市場經濟中,尤其是信用制度發達的國家,信用貨幣的構成比例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現鈔貨幣所佔比例越來越少,存款貨幣越來越多,這就為銀行通過電子計算機劃撥資金提供了空間和可能。
電子貨幣是無形的信用貨幣,是信用貨幣的新形態。電子貨幣對傳統的銀行發行的紙幣的革命。電子貨幣較之運用現鈔和票據來完成大規模的商品交換更節約,更方便,更准確,更安全。電子貨幣是現代商品經濟高度發達和銀行轉賬清算技術不斷進步的產物,是貨幣作為支付手段不斷進化的表現。它代表著現代信用貨幣形式的發展方向。
電子貨幣是一種儲值或預付產品,可以分智能卡和網路貨幣。如:銀行的儲蓄卡、信用卡等。
⑷ 怎樣理解貨幣是最高級的價值形式
貨幣形式亦稱「貨幣價值形式」。它是固定地由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來表現其他所有商品價值的價值形式,這是價值形式發展的第四階段,也是最高階段。與一般價值形式相比,它的進步在於原來作為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是不固定的,因時因地而異,每一交換區域都有幾種不同的商品交替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由於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一般等價物最終固定在某種特殊商品上,並且最後固定在黃金身上。
應答時間:2021-12-10,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⑸ 問答: 貨幣價值形式有哪些
幾千年來,貨幣形式隨著商品交換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在不斷地發展變化。迄今為止,貨幣形式大致經歷了實物貨幣、金屬貨幣、紙幣和信用貨幣幾個發展階段,從總的趨勢來看,貨幣形式隨著商品產生流通的發展,隨著經濟發展程度的提高,不斷從低級向高級發展演變,這個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一般價值形態轉化為貨幣形式後,有一個漫長的實物貨幣佔主導地位的時期。在商品生產和交換還不發達的古代,實物貨幣的形式五花八門,重要的外來商品和本地易於轉讓的財產充當了貨幣。..實物貨幣都具有無法消除的缺陷,因為許多實物貨幣都形體不一,不易分割、保存,不便攜帶,而且價值不穩定清襪尺,因此隨著經濟的發展與交易的擴大,實物貨幣逐漸被金屬貨幣替代答高。..(2)從實物貨幣向金屬貨幣的轉化。隨著商品生產和交換的發展,特別是金屬冶煉技術的發展,人們找到適宜作為貨幣材料的金屬來充當貨幣。與實物貨幣相比,金屬貨幣具有價值穩定、易於分割、易於儲藏等優勢,更適...宜於充當貨幣。但是金屬貨幣也有難以克服的弊端,這就是面對不斷增長的進入交換的商品來說,貨幣的數量卻很難保持同步的增長,因為金屬貨幣的數量受金屬的貯藏和開采量的先天制約,因此在生產力急速發展時期,大量商品卻往往由於貨幣的短缺而難以銷售,引發蕭條。同時金屬貨幣在進行大額交易時不便攜帶,也影響了金屬貨幣的使用。..(3)從金屬貨幣向信用貨幣轉化。信用貨幣產生於金屬貨幣流通時期,信用貨幣主要有兩種形式:紙幣現鈔和存款貨幣。在上個世紀30年代以前,好桐信用貨幣可以直接兌現或部分有條件兌現金屬貨幣,後來由於資本主義經濟矛盾激化和戰爭的影響,金屬貨幣制度受到破壞,政府濫用信用貨幣發行權造成通貨膨脹,使信用貨幣的兌現性大大削弱,金屬貨幣自由鑄造和流通的基礎也遭到破壞,於是各國政府在30年代紛紛放棄金屬貨幣制度,實行不兌現的信用貨幣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