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如何膨脹以及產生的影響
㈠ 通貨膨脹是怎麼產生的對一國的經驗有什麼影響
通貨膨脹,可以理解為社會購買力不足,或者單位貨幣的購買力下降,或者單位貨幣的交換價值下降
輕度的通貨膨脹可以刺激生產,推動經濟發展,嚴重的通貨膨脹,會因為社會購買力不足,導致經濟危機,甚至經濟倒退
通貨膨脹會促進進口,因為物價上漲的因素,使進口商品利潤增加,所以,會促進進口,而出口則會增加成本,阻礙出口
人民幣升值,同樣會促進出口,阻礙出口,也是因為進口商品利潤增加,而出口商品利潤減少
加息會引起人民幣收益率的提高,所以相應的會反映在匯市,導致匯率提高,也就是人民幣升值,而人民幣升值,在境外商品價格不變的前提下,會引起出口商品成本增加,而利潤降低,從而迫使出口商品轉向國內銷售,增加國內貿易的競爭,同時人民幣升值,在境外商品價格不變的前提下,會降低進口成本,從而促進商品的進口,增加國內商品的供應量,促進國內商品的競爭力度
㈡ 貨幣膨脹是怎麼形成的
. 通貨膨脹簡論
一.通貨膨脹的定義
到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多數工業化國家都發生過較為嚴重的通貨膨脹,針對通貨膨脹的定義形式,M�6�1布朗芬倫納和F�6�1D�6�1霍爾茲曼將其歸納為四種類型:
1.認為通貨膨脹是一種太多的貨幣追逐太少的商品的普遍的超額需求狀況。
2.認為通貨膨脹是總的或人均的貨幣存量或貨幣收入的增加。
3.認為通貨膨脹是帶有附加條件的物價水準上漲,它的預期是不完全的,它會通過成本提高使物價進一步上漲;它不會使就業和實際產量增加,它比某種「安全」速率變動地更快一些,它由「貨幣」方面的問題引起,它是扣除了間接稅和補貼的價格度量,而且它是不可逆轉的。
4.認為通貨膨脹是由外匯匯率或黃金價格度量的或是由黃金 超額需求或官方匯率計算的外匯額需求表示的貨幣對外價值的下跌。
第一種是從基本現象上給出對通貨膨脹的描述,沒有指出這一現象的成因。馬克思給出的「通貨膨脹是紙幣發行過多超過了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屬貨幣量而造成的紙幣貶值,物價上漲的現象」即屬於此種類型。第二種試圖給出通貨膨脹的原因,但仍然停留在基本現象層面,而且主觀的傾向於收入因素,它可以概括某些通貨膨脹的成因但很不全面。第三種也是突出強調是由貨幣方面因素引起,並給出了通貨膨脹的某些屬性,特別強調了不會使就業和實際產量增加,這是很有意義的,但它沒有進一步剖析這一現象的內在原因,沒有找到問題的實質。第四種給出的是一種貨幣層面的現象表述,從根本上放棄了對其內在成因的探求。
我們認為通貨膨脹僅僅是一種總供給對總需求比例降低的強烈反應。它通常表現為一個價格水平持續上升貨幣持續貶值的過程,且趨勢不可逆轉,這一過程的不可逆轉是由消費者心理預期失衡造成的。而這一過程可以由經濟系統中各種經濟因素的變化(如貨幣發行、需求、成本、經濟結構、預期、壟斷等)引起。
對於通貨膨脹的理解要把握住以下幾點:
1. 總供給對總需求比例降低可以表現為多種情況。比如歐洲黑死病後期出現的通過膨脹,是總需求減少,總供給減少比例更大造成的;16世紀白銀湧入西班牙造成的通貨膨脹是由於貨幣增加,消費者總體需求增加而總供給不能跟上引起的;1918-1920年間前蘇聯的通貨膨脹是由於經濟基礎薄弱,社會產品總量短缺,再加上連年戰爭,生產得不到恢復,戰時共產主義的分配物品遠不能滿足人們的基本需要造成的。
2. 通貨膨脹可以由貨幣發行、需求、成本、經濟結構、預期、壟斷等因素引起,但最終影響的是人們的心理因素,對社會不信任程度增加,動搖了對社會經濟水平的合理預期,這便能夠把經濟因素中微小的不合理無限放大,甚至造成治理措施不力和社會動盪。
3. 由於國情不同,對於價格總水平上升多少才算通貨膨脹各國尺度不同,因此說它是一個與社會結構合文化相關的主觀判斷指標。比如西方國家物價上漲水平達到5%就可以稱為通貨膨脹,而我國上漲10%對社會的影響還不明顯,這是由於東西方社會結構和文化差異造成的。
㈢ 貨幣膨脹對老百姓產生的影響有哪些
通貨膨脹對老百姓的影響,主要有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費兩方面。具體影響為:
(1)實際收入水平下降。
(2)價格上漲的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導致福利減少。
(3)購買力下降。
(4)通貨膨脹產生收入分配效應。低收入者福利受損,高收入者卻可以獲益;以工資和租金、利息為收入者,在通貨膨脹中會遭受損害;而以利潤為主要收入者,卻可能獲利。
㈣ 通貨膨脹會帶來什麼的影響
通貨膨脹原因是貨幣超發。以這方面為前提做出結論通貨膨脹的影響。
1、物價上漲。
原因:更多的貨幣追逐有限的商品。
2、成本上漲。
原因:原材料和人工勞動成本因商品的價格上漲同時必須滿足必要的生存需求。
3、儲蓄下降。
原因:物價持續走高,銀行利率不足以抵制通脹,儲蓄意願下降,資金外流向其他投資品(資產)。
4、貨幣貶值。
原因:貨幣超發會造成本國貨幣貶值,進口型企業受挫,出口型收益。
5、經濟風險加大。
通貨膨脹如果長期持續的話肯定是絕對的壞事。但如果中短期有利於經濟發展。前提條件是新增貨幣的分配合理以及財務杠桿處於可控力度內(做到較難)。
6、通貨膨脹期表示經濟繁榮,失業率低。
它是指貨幣流通中出現的這樣一種情況:投入流通中的貨幣,主要是紙幣發行量過多,大大超過流通實際需要的數量,以致引起貨幣貶值。
(4)貨幣如何膨脹以及產生的影響擴展閱讀
以通貨膨脹的劇烈程度分類
1、低通貨膨脹
低通貨膨脹(Low Inflation)的特點是,價格上漲緩慢且可以預測。可以將其定義為年通貨膨脹率為1位數的通貨膨脹。此時的物價相對來說比較穩定,人們對貨幣比較信任。
2、急劇通貨膨脹
當總價格水平(a stander of price level)以每年20%,100%甚至200%的2位數或3位數的比率上漲時,即產生了這種通貨膨脹。這種通貨膨脹局面一旦形成並穩固下來,便會出現嚴重的經濟扭曲。
3、惡性通貨膨脹
最惡性的通貨膨脹(Hyperinflation),貨幣幾乎無固定價值,物價時刻在增長,其災難性的影響使市場經濟變得一無是處。
4、以引發通貨膨脹的原因分類
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因社會總需求過度增長,超過了社會總供給的增長幅度,導致商品和勞務供給不足、物價持續上漲的通貨膨脹類型,其特點:自發性、誘發性、支持性)
5、成本推進型通貨膨脹
成本推動通貨膨脹又稱成本通貨膨脹或供給通貨膨脹,是指在沒有超額需求的情況下由於供給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價格水平持續和顯著的上漲。
6、輸入型通貨膨脹
輸入型通貨膨脹是指由於國外商品或生產要素價格的上漲,引起國內物價的持續上漲現象(匯率所致)。
7、結構型通貨膨脹
結構型通貨膨脹指物價上漲是在總需求並不過多的情況下,而對某些部門的產品需求過多造成部分產品的價格上漲現象。
㈤ 貨幣政策對通貨膨脹的影響
經濟增長速度和質量標準的提高要求宏觀調控必須控制通貨膨脹,並更加嚴格地控制資產部門的過度膨脹。原因包括以下幾點。其一,通貨膨脹的持續上行將惡化經濟增長前景,影響社會對經濟增長的信心,導致經濟增長的目標難以達到。其二,通貨膨脹和資產部門膨脹將不利於經濟結構的調整,導致資源流動向投機領域傾斜。其三,更為重要的是,國際經驗顯示,物價和資產部門的膨脹時期通常也就是收入分配差距急劇擴大的時期,這使得低收入階層無法順利分享經濟增長的成果,並讓盡快扭轉收入差距惡化態勢的承諾難以兌現。
從各方面信息來看,宏觀經濟的著力點將越來越多地落在資產部門領域。誠然,整體物價還會繼續承受較強的上漲壓力。1-9月CPI漲幅依然達到6.9%。盡管如此,爆發全面通脹的可能性並不大。畢竟,隨著生豬生產周期的周轉,肉價上漲已見頂回落;更重要的是,在中國70%的領域處於產能過剩的背景下,全面通脹並不具有很強的現實性。
資產部門的持續膨脹正在改變人們的通脹預期;並且,高漲的資產價格在人民幣升值預期和熱錢流入的相互強化的機制中,扮演著關鍵的導向作用。資產部門而不是銀行部門才是國際資本流入後的真正棲身所在。因而,無論是對國內的流動性過剩、信貸擴張、通脹預期,還是對人民幣升值預期、國際熱錢流入、外匯儲備增加等等,資產部門的變動都處於中心地位。
宏觀經濟的更加全面有效管理將減輕貨幣政策的壓力。一方面,從調控通脹壓力尤其是資產價格的有效性上看,會增加調控難度。提高低收入階層的收入,並積極推進直接融資市場的發展,這可能會真正啟動消費需求,使得通脹壓力成為一種常態,同時也會導致對資產部門需求的激增。隨著這些措施的落實,貨幣政策的壓力將會增加。
貨幣政策在這一輪的宏觀調控中,央行是通貨膨脹壓力擔憂最為堅定的表達者,並持續動用所有可以動用的貨幣政策調控信貸擴張、回收流動性、控制通脹預期。央行今年已連續五次加息,最近再次宣布,將從本月25日起上調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至13%,這是央行今年以來第八次上調存款准備金率,並已經與1988年創下的13%的歷史高位持平。同時,央行在發行央票、窗口指導、創建中國投資公司上均不遺餘力。
另一項有助於緩解貨幣政策壓力的舉措是生產要素和資源環境成本的逐步提升。這意味著中國已越來越傾向於利用當前的良好形勢來解決長期滯後的社會保障、收入分配、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問題。經濟學原理表明,如果企業的生產成本得到合理的反映,這將等同於人民幣升值。雖然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現有的信息表明,人民幣升值同樣亦是一個長期過程。
總之,在加快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與之伴隨的制度基礎設施的完善有助於將宏觀調控放在一個更加穩定的平台;同時,在調控政策更加密切的配合下,一個新的調控體系呼之欲出,在此大背景下,貨幣政策將越來越能專注於通貨膨脹、資產價格等通行目標,後顧之憂越來越少的貨幣政策將在控制過熱上發揮更加堅決的作用。
㈥ 貨幣膨脹對經濟有影響嗎
通貨膨脹的再分配效應:1.通貨膨脹不利於靠固定收入維持生活的人,有利於有變動收入的人。比如在90年代國企的工資有的達到了一千元,這是很高的。而現在他們的工資依然是1000元,差不多是低收入了。可是那些做小買賣的,私企的職工,的收入卻大幅提高了。2.通貨膨脹對儲蓄者不利 隨著物價上漲,儲蓄在銀行里的錢的實際購買力下降 ,同樣,像保險金,養老金以及其他固定價值的證券財產等,它們本來是作為防患未然和儲蓄養老的,在通脹中,它們的價值也會降低。3.不利於債權人有利於債務人 當你在90年代欠別人一萬,現在來還時,你就合適多了。即使存在利息,因為大多數的利息並不能正確遇見通貨膨脹率。
通貨膨脹的產出效應
1.隨著通脹出現,產出增加,收入增加。這就是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的刺激,促進了產出水平的提高。
2.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使產出和收入減少,從而引致失業。
3.超級通貨膨脹導致經濟崩潰。首先,超級通脹使商品價格迅速上升,居民和企業都不想把錢存在銀行里,因為那樣會貶值。他們都把錢迅速花出去,購買商品和服務,這樣會使價格進一步升高,加劇通脹。其次,員工會要求企業增加工資,以應付日益增長的物價。這時企業的成本就會增加,從而使商品價格進一步增加。同時企業在通脹時會力求增加存活,以便以後價格更高的時候出售。這樣市面上的商品將變的緊俏,導致商品價格繼續上升
㈦ 貨幣政策如何影響通貨膨脹
擴張的貨幣政策會加速通貨膨脹:如央行公開市場業務買進債券、降低再貼現率,降低商業銀行准備將率,這些都會增加貨幣的供給量從而加劇通脹。
相反,緊縮的貨幣政策會抑制通貨膨脹:如降低准備金率,提高再貼現率,發行央票等。
㈧ 通貨膨脹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和後果
1、鑄幣稅效應,通貨膨脹的結果是貨幣的實際價值降低,所以本質上是中央銀行(或者一國政府)向所有的貨幣持有者收稅。那麼,持有貨幣的人和未來收入主要由固定的貨幣流確定的人(比如購買了固定利率長期債券,比如主要或全部收入為工資,而工資短到中期內無法調整)就是主要的受害對象;在這個過程中,其它形態資產的持有者和貨幣發行方均有可能從中取得利益;
2、但是適度的通貨膨脹也能促進市場交易繁榮,這個不在此詳細解釋,有興趣可以參加弗雷德曼的貨幣數量論(注意這是現代貨幣數量論,而不是古典費雪方程),一般宏觀經濟學教科書中的奧肯定律和菲利普斯曲線也會說明這個問題——適當的通脹能夠促進經濟發展,減少失業率;
3、為什麼適當通脹能增進就業呢?因為在現有的法律框架、社會風俗下,降低工資是很困難的,但是現實經濟運行必須符合市場價值規律,當某個市場勞動力過剩的時候其工資理應降低,通脹提供了一種隱性的降低工資的手段,這保證了市場可以靈活有彈性的調節工資。
4、通脹會給一般人和企業經營帶來額外成本,詳情請查閱「皮鞋成本」(由於通脹,持有現金率降低,在銀行存取現金次數增加導致的成本)和「菜單成本」(由於價格粘性給企業帶來的成本)
5、通脹有好處也有壞處,但是高的通脹和特別高的通脹是一定有害處的,會引起社會財富短時間內分配的嚴重失調,給個人和企業都帶來極大的風險和不利。詳情可以參考一戰後德國的超速通貨膨脹(史上最恐怖的通脹)、中國解放前,民國政府的法幣通脹等。
㈨ 通貨膨脹對貨幣的影響
會的。
首先,在穩定性政策目標下,我們證明了貨幣供給增長率與通貨膨脹率之間的脫離是需求沖擊和貨幣沖擊所形成的,這樣我們就懷疑目前貨幣政策之價格膨脹效果降低的原因是出現了反向的需求沖擊和貨幣沖擊。對此,我們分別利用協整關系和ECM模型加以檢驗。檢驗結果表明,我國貨幣供給增長率與通貨膨脹率之間存在正相關的長期協整關系(見協整方程(15)式),這說明我國的貨幣政策仍然具有最終影響價格水平的能力,貨幣政策仍然是價格水平調整的主要政策方式。在協整方程(15)表示的長期均衡關系中,貨幣存量水平對於通貨膨脹率的乘數為0.983,差分後則說明貨幣供給增長率中將有98%轉移到價格膨脹當中,貨幣變數長期中性的特徵仍然明顯。因此,未來經濟增長仍然主要依靠實際經濟規模的擴張,目前則應該在繼續調整總需求的基礎上,從培育總需求和實現總需求人手促進經濟快速增長。
其次,通過分離供給沖擊和貨幣沖擊,我們發現目前經濟中出現這兩種沖擊的跡象均比較明顯,而且沖擊方向與價格變化方向相反,這是目前輕微通貨緊縮和貨幣政策名義效應降低的主要原因。在ECM模型中,各種沖擊的整體效果(回歸系數和)都與貨幣供給增長速度的方向相反,清楚地反映出經濟沖擊對貨幣供給和價格水平的影響方向。ECM模型估計結果說明,目前由於受到需求沖擊和貨幣沖擊的雙重影響,貨幣供給增長率與通貨膨脹率之間的短期波動帶來了兩者之間的顯著偏離。總需求不足導致經濟無法實現靈活的數量調整,從而傾向於價格向下的名義調整;名義利率和價格水平下降,導致未來收人預期的不確定性增強,也增加了居民消費的貨幣持有,使得貨幣流通速度減慢。另外,目前代表需求沖擊和貨幣沖擊強度的波動性也明顯減弱(參見圖6),這不僅是目前總需求不足的缺口未加擴大的跡象,也是穩健性貨幣政策積極色彩成分的體現。
最後,雖然當前貨幣流通速度沖擊和需求沖擊沒有繼續擴張的跡象,但也未體現出快速向均衡狀態收斂的特徵。經濟沖擊作用的穩定性說明,通貨膨脹率同經濟增長率一樣,將形成一個比較穩定的階段性,這意味著通貨緊縮也同通貨膨脹一樣,一旦形成就將持續一段時期。因此,積極貨幣政策對價格水平的影響也將是一個較長的過程。與我國經濟實現的「軟著陸」相對應,未來我國經濟的擴張也會是一段「軟擴張」,在需求沖擊導致貨幣供給和價格水平短期偏離的情形下,我國經濟在「軟擴張」時期必然伴隨著價格水平的緩慢回升。因此,基於貨幣政策對價格水平變化的影響機制,我們在貨幣政策操作上要盡量防止名義利率的繼續下調,以保持貨幣持有具有一定的機會成本,同時還要在適度增加貨幣供給的同時;通過降低流動性約束和誘導正向貨幣沖擊等方式;激活貨幣存量在資產泡沫等成分中的沉澱,釋放一些非流通性的貨幣持有,這些措施都將有助於緩解通貨緊縮壓力或者阻止通貨緊縮的蔓延。
㈩ 通貨膨脹是怎樣產生的
通貨膨脹是個復雜的經濟現象,其成因也多種多樣。
(1)直接原因。不論何種類型的通貨膨脹,其直接原因只有一個,即貨幣供應過多。用過多的貨幣供應量與既定的商品和勞務量相對應,必然導致貨幣貶值、物價上漲,出現通貨膨脹。
(2)深層原因。①需求拉上。即由於經濟運行中總需求過度增加,超過了既定價格水平下商品和勞務等方面的供給而引發通貨膨脹。在我國,財政赤字、信用膨脹、投資需求膨脹和消費需求膨脹常常會導致我國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的出現。我國1979年至1980年的通貨膨脹的成因即是由財政赤字而導致的需求拉上。②成本推動。即由於提高工資或市場壟斷力量提高生產要素價格致使生產成本增加而引發通貨膨脹。其中,由於提高工資而引致的生產成本增加又稱工資推動,由於生產要素價格壟斷而導致的生產成本增加又稱利潤推動。③結構失調。即由於一國的部門結構、產業結構等國民經濟結構失調而引發通貨膨脹。我國由於存在著較為嚴重的經濟結構失調問題,因而結構失調型通貨膨脹在我國也時有發生。④供給不足。即在社會總需求不變的情況下,社會總供給相對不足而引起通貨膨脹。「文化大革命」期間我國發生的隱蔽型通貨膨脹很大一部分原因即是社會生產力遭到嚴重破壞,商品供給嚴重匱乏而致。⑤預期不當。即在持續通貨膨脹情況下,由於人們對通貨膨脹預期不當(對未來通貨膨脹的走勢過於悲觀)而引起更嚴重的通貨膨脹。⑥體制因素。由於體制不完善而引起的通貨膨脹。
以上是通貨膨脹的幾種主要成因。應該注意的是,對於某一次具體的通貨膨脹,其成因往往不是單一的,而是多種原因綜合在一起導致的,因此需要綜合全面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