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是如何運行貨幣的
㈠ 宏觀經濟學中簡答題 貨幣是如何創造出來的
艾爾蒙頓(Elmendyn)經濟中有2000張1美元的紙幣。1.如果人們把所有貨幣作為現金持有,那麼貨幣量是20002.如果人們把所有貨幣作為活期存款持有,並且銀行保持百分之百准備金,那麼貨幣量是20003.如果人們持有等量的現金和活期存款,並且銀行保持百分之百准備金,那麼貨幣量是20004.如果人們把所有貨幣作為活期存款持有,並且銀行保持10%的准備率,那麼貨幣量是200005.如果人們持有等量的cash和活期存款,並且銀行保持10%的准備率,那麼貨幣量是5000k=(Rc+1)/(Rd+Re+Rc)。其中Rd、Re、Rc分別代表法定準備金率、超額准備率和現金在存款中的比率。
㈡ 貨幣主義是怎麼運行的
貨幣學派是二十世紀50~60年代,在美國出現的一個經濟學流派,亦稱貨幣主義,其創始人為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弗里德曼。
一.貨幣學派的理論特點
貨幣派的理論特點主要在於以下兩點:
第一,堅持經濟自由主義,反對國家過多干預
貨幣學派認為,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市場機制的作用是最重要的。他們堅持自由市場和競爭是資源和收入合理分配的最有效方法,是導致個人和社會最大福利的最佳途徑,如果政府幹預經濟,就將破壞市場機制的作用,阻礙經濟發展,甚至造成或加劇經濟的動亂。因此,他們旗幟鮮明地反對任何形式的國家干預,特別是反對戰後凱恩斯主義的理論和政策主張,認為除了貨幣之外,政府什麼也不必管。
第二,特別重視貨幣理論的研究,承襲芝加哥學派「堅持貨幣至關重要這樣一種理論研究方法」,認為「貨幣最重要」
他們從現代貨幣數量說出發,把貨幣推到極端重要的地位,認為當代一切經濟活動都離不開貨幣信用形式,一切經濟政策和調節手段都要藉助貨幣量的變動(擴張或收縮)來發揮作用。因此,一切經濟變數的變動都與貨幣有關。貨幣推動力是說明產量、就業和物價變化的最主要因素,而貨幣推動力最可靠的測量指標就是貨幣供應量。由於貨幣供應量的變動取決於貨幣當局的行為,因此,貨幣當局就能通過控制貨幣供應量來調節整個經濟。主張把政府在經濟中的作用減低到為自由市場經濟能自如地活動提供一個穩定的支架,這就需要政府有效地將貨幣供應的增長控制在既適度又穩定的水平上,方法是實行「單一規則」,即固定貨幣供應增長率的貨幣政策。除此以外,不應該也用不著對經濟多加干預。
㈢ 從經濟學的角度上來講,怎麼了解貨幣
貨幣少就通貨緊縮。其實這是一種表象。如果貨幣本來就少,但是很多種類的必要產品如糧食,稀有資源短缺,那麼就算是貨幣很少,也還是會通貨膨脹,如果沒有飯吃了,雖然錢不多,但是無論如何大家都會競相出價購買糧食。相反如果貨幣很多,但是產品足夠有餘,如黑白電視機和普通彩電,雖然貨幣特多,但是人民也不會多買一台。所謂的通貨膨脹造成的危機是因為產品稀少,貨幣過多,而通貨膨脹。但是其實貨幣並不是增加多了,而是貨幣減少了。因為如果多發行了點貨幣,而通貨膨脹。而漲的價格,讓整個貨幣縮水。譬如,原來有10桶油,有10塊錢,一元一桶。現在多發行了3塊,但是產品的價格是1.5元一桶。如此就造成貨幣相對產品來說不足的情況。因為原來有10桶油,有10塊錢,一元一桶如果足夠,現在如果1.5元一桶那麼要15塊才足夠,而實際可能只有13塊。但是於一般人眼的表象就是貨幣很多了。所以這造成生產基地的產品不好買,相反人的口袋的錢也不夠用。顯然這是貨幣少了的緣故。所以這里我把和產品相對的足夠貨幣為絕對貨幣量。
㈣ 經濟的本質是什麼貨幣如何具有使用價值
經濟有什麼本質呢!無所謂本質的,貨幣只是一種信用,有信用才有使用價值。現在一般都是國家信用!
㈤ 貨幣怎樣進入實體經濟
目前經濟學界有一種說法,就是社會流動性離開了實體經濟,轉入了資本市場或房地產,因而造成潛在的危機。原因是實體經濟由於種種原因使得利潤較小或盈利比較困難。國外的解釋大概是由於企業的盈利預期低,投資者對企業的投資偏於謹慎,造成企業(實體經濟)領域的流動性減少。為了使貨幣流通方向傾向實體經濟,有不同的觀點和做法:
1. 我國目前的政策基本是打擊和限制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這種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通脹。再加上緊縮的貨幣政策(提高存款准備金和利率)。但是這些以防止通脹為目的的政策是否會間接地影響貨幣向實體經濟領域的傾斜,應該是沒有顯著關系。
2. 目前美聯儲的QE2計劃是要降低投入美國國債市場的資金的收益率,逼迫資本向高收益和高風險領域流動,例如公司債。同時,市場在流動性過剩的條件下可能對通脹的預期有所提高,進而提高市場對美國經濟復甦的預期,促使資本向生產部門,也就是我們說的實體經濟流入。
3. 格林斯潘對美聯儲目前的做法不太同意,他還是堅持他一貫的刺激股市上漲的政策,股市上漲會使企業在股市融資更加容易,融資成本會進一步降低。這些向企業或實體經濟流入的資金會刺激經濟的增長。這樣做的好處是避免QE2向市場注入太多流動性而容易導致的美元貶值和通貨膨脹。
4. 日本2001-2006實行的定量寬松政策是向商業銀行注入資金,如果商業銀行自身設定的存款准備金率固定,則產生存款准備金超額的效應,迫使銀行增加貸款,使實體經濟獲得更多的流動性。而在資本市場直接買入資產的操作,會提振市場信心,間接地促使市場對實體經濟的投資。
總之,使貨幣進入實體經濟的方法基本有兩類:商業銀行向實體經濟增加貸款,資本市場的資本向實體經濟領域流入。
㈥ 經濟是怎樣運行的
經濟的運行如同機器的運行,而且本質上來說是經濟是相對比較簡單的機器,然而並不總是非常好理解。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描述經濟這台機器是怎麼運作的,跟傳統的經濟學家們描述的不一樣,你需要自己加以判斷並吸收利用。下面跟跟隨我描述這座簡單的經濟機器。我相信如果你耐心的讀完,你會更好的理解經濟的運行。
經濟是大量交易的總和,而每個交易都很簡單。交易包括買方和賣方,買方支付貨幣(或者信貸)給賣方以換取商品、服務或者金融資產。大量的買方和賣方交換同一種商品,這就構成了市場,例如:小麥的市場包含了各種持有不同目的的買方和賣方,他們進行不同的交易方式。各種交易的市場便組成了經濟。因此,現實中難以理解看似復雜的經濟,其實僅僅是大量的簡單的交易組合在一起而已。s4D租賃視界
對於一個市場(或者對於經濟),如果你知道了支出貨幣以及信貸的總額、所賣商品的數量,你就是知道了理解經濟的所有的事情。比方說,既然任何商品、服務以及金融資產的價格等於所有買方花費的支出(total $)除以賣出的總產量(Q),因此如果要了解或者預測商品的價格,你只需要預測出總支出($)以及總產量(Q)。s4D租賃視界
然而,每一個市場有都大量的買方和賣方,並且這些買方和賣方交易的動機不一致,但是最主要的買賣動機總是很好理解,這樣考慮理解經濟就變得不那麼困難。可以用下面的一個簡單圖表來說明。這種解釋經濟的視角比傳統的解釋方式要更容易理解,傳統的解釋視角是基於商品的供給、需求以及價格彈性。
這種經濟框架你需要知道的重要概念是:支出($)來自兩種方式——貨幣(money)或者信貸(credit)。例如,你到商店去買東西,你可以付錢或者用信貸卡付款。如果你用信貸卡付賬,你就創造了延期支付的信貸(只要雙方達成一致就可以立即產生信貸,傳統的關於貨幣的流速,名義GDP,繞來繞去,容易讓人搞不清楚發生了什麼),若直接付現金,則沒有創造信貸。s4D租賃視界
簡單的說就是:不同的市場、不同類型的買方賣方以及不同的支付方式構成了經濟。為了方便,我們把他們分組以便概況經濟運行框架:s4D租賃視界
·所有經濟活動的變化以及金融市場價格變化都來自:1)貨幣以及信貸總量的變化(total $)2)所賣產品、服務以及金融資產的數量的變化(Q),其中前者($)的變化比後者(Q)的變化對於經濟的影響要大,因為改變貨幣以及信貸的供應相對其他來說顯然要容易得多。s4D租賃視界
·簡化分析,把買方分幾大類:私人部門和政府部門。私人部門包括家庭和企業,無論來自國內還是國外;政府部門主要包括:聯邦政府(同樣花錢在商品或者服務上)和中央銀行,中央銀行是唯一能夠創造貨幣並且用之於購買金融資產。s4D租賃視界
與商品、服務以及金融資產相比,貨幣以及信貸更容易由於供求關系而增加或者減少,因此有了經濟和價格的周期。
經濟的參與者買賣商品、服務或者金融資產,並且支付貨幣或者信貸。在資本體系裡,這種交換是自由發生的,在這個自由的市場中,買賣可以基於各自利益和目的。金融資產的產生和購買(即貸款、投資)稱之為「資本形成」(capital formation)。之所以能夠完成資本形成,是因為買賣雙方都認為達成的交易對於各自都是有好處的。那些債權人之所以願意提供貨幣或者信貸,是基於預期能夠收回更多。s4D租賃視界
因此,這個體系良好運行的前提是有大量的資本的提供者(投資者/貸款方)以及大量的資本接受者(借款方、權益的賣方),資本的提供方相信他們能夠獲得多於投入的回報。而中央銀行則控制著貨幣的總量;信貸的多少受貨幣政策的影響,但是信貸量可以輕易產生,只需要雙方在信貸上達成一致。泡沫的出現,是因為信貸創造多了,難以履行償還義務,進而導致了泡沫的破滅。s4D租賃視界
當資本縮減出現,經濟也跟著萎縮,因為沒有足夠的貨幣和信貸來購買商品。這種縮減的出現常見的形式有兩個:衰退(比較常見)和蕭條。衰退出現在短期債務周期中(short-term debt cycle),而蕭條發生在去杠桿(deleveragings)過程中。衰退很好理解,因為經常發生,大部分人經歷過;而蕭條相對比較難理解,因為不經常發生,經歷得不夠。s4D租賃視界
短期債務周期:也稱為商業周期(business cycle),周期產生於:s4D租賃視界
a) 消費支出或者貨幣和信貸($)的增長快於產量的增長(Q)的增長,,導致價格上升。s4D租賃視界
b) 價格上升促使貨幣政策緊縮,減少貨幣以及信貸,這時候衰退就開始了。s4D租賃視界
換句話說,衰退是由於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緊縮(往往是為了抵抗通脹)打壓了私人部門負責的增加而導致的經濟放緩,隨著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放鬆,衰退也相應結束。s4D租賃視界
為了終結衰退,中央銀行降低利率以刺激需求增長和信貸增加,因為低利率可以:1)降低償貸成本。2)減少每月償付額,從而刺激相關需求。3)由於利率降低,預期現金流折現效應,將抬高產生收入(income-procing)的資產價格,例如股票,債券,房地產,從而產生財富效應,刺激消費支出。s4D租賃視界
長債務周期:是由於債務增長快於收入以及貨幣的增長,直到不能再增長為止,因為債務的成本已經走向極端了,典型的是利率不能再降低了。去杠桿就是降低債務負擔(debt/income)的過程.,如何完成去杠桿呢?主要是通過以下組合:s4D租賃視界
1)債務重組,減少還貸s4D租賃視界
2)勒緊褲腰帶,減少支出s4D租賃視界
3)財富的重分配s4D租賃視界
4)債務貨幣化(政府購買債務,增加信貸)。s4D租賃視界
蕭條正是去杠桿化過程帶來的經濟減慢。蕭條的發生是由於中央銀行不能通過降低貨幣的成本來對抗私人部門的需求萎縮以及支出的縮減。s4D租賃視界
在蕭條時:s4D租賃視界
1)很多債務人償還的貨幣量,比實際承諾的要多。s4D租賃視界
2)通過改變償貸成本以及刺激信貸增長的貨幣政策,都不管用。s4D租賃視界
其一:利率不可能無限降低,也就不足以鼓勵消費支出和資本行為(產生通縮性蕭條deflationary depressions),s4D租賃視界
其二增長的貨幣會湧向抗通脹資產,而不能增加信貸(產生通脹性蕭條inflationary depressions)。蕭條的結束一般都是通過央行印鈔票大量的貨幣化債務以及彌補私人部門支出削減產生的影響。s4D租賃視界
需要指出的是,蕭條是去杠桿的經濟緩慢階段,如果控制的好,去杠桿不一定會引起蕭條。(可以參考前期文章 「An In-Depth Look at Deleveragings」)s4D租賃視界
政府在經濟衰退以及蕭條時的表現可以作為我們判斷當下經濟運行情況的風向標。例如,在蕭條時,央行典型的表現是印鈔用以購買大量的金融資產以彌補私人部門信貸的萎縮,在衰退時就不會出現這樣的行為。同時,在蕭條時,政府也會消費支出得更多以彌補私人部門消費支出的縮減。s4D租賃視界
以上兩種類型的周期是經濟運行框架的兩個重要部分,下面更全面的介紹經濟運行框架。s4D租賃視界
經濟運行框架:三大驅動力(The three big force)s4D租賃視界
我認為經濟運行驅動力主要來自:s4D租賃視界
1)生產率的趨勢性增長s4D租賃視界
2)長期債務周期s4D租賃視界
3)短期債務周期(商業周期)。
㈦ 貨幣是經濟運行的一種方式,貨是什,幣是什麼,運行中誰決定誰請回答
貨幣是經濟運行當中的一種貸款方式。貨就是我們所要使用的物品。B就是代表這個貨物本身價值的一種。紙幣或者是硬幣或者其他的一些東西。
㈧ 經濟學原理中關於整體經濟如何運行的解釋
整體經濟運行的三個原理,
1.
生產率是生活水平的最終根源,
2.
貨幣量的增長的通貨膨脹的最終根源,
3.
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權衡取捨。
經濟運行機制是指社會經濟整體在運動過程中各構成要素在有機聯系中發生的相互作用的機理及其協調功能。經濟運行機制是協調經濟運動過程的經濟機理,經濟運行機制功能的發揮,有賴於其中各構成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經濟運行機制是有規律地按一定的方式運行而發揮總體功能。經濟運行是指各種經濟主體利用各種生產要素進行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等經濟活動的過程。
㈨ 在現代經濟生活中,貨幣是怎樣發揮其各項職能的
現實生活中,以貴金屬為代表的座位一般等價物的貨幣一般不直接發揮其各項職能,而是由國家強制發行的貨幣符號——紙幣在替其發揮各項職能。
貨幣在現實中,只是一種觀念,一定價值的體現,它代表著紙幣等貨幣符號背後蘊含的物質利益關系。
我們看到一件商品時,首先在心中大概會給其一個定價,並且是用多少多少的貨幣(比方說多少元)來表示的,這就是貨幣在現實生活中的價值尺度職能。
我們賣一輛自行車,得到150元;我們再用這150元買了蔬菜,水果,肉,油鹽醬醋等等。這就是貨幣在現實生活中的流通手段職能——比直接進行物物交易要強得多吧?
我們將人民幣存進銀行,這就是將貨幣儲存——這是貨幣的貯藏職能。
人民幣換成美元購買國外商品,再賣出商品換回美元,這是貨幣的國際貨幣職能,它是伴隨著國際貿易的發生而新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