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如何上漲的
A. 貨幣發行量多了~是怎麼讓物價一步一步上漲的~
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商品價格總量除以貨幣流通速度,流通速度不變(相當於你又買房子,又買別的東西時錢的轉手次數不變),貨幣多了,肯定商品價格總量就大了唄
B. 貨幣發行過多怎麼導致物價上漲
通膨的定論是流通中的貨幣大於經濟的總需求量
銀行把錢貸給企業就後相當於流入市場了,企業拿到錢後就會提高消費慾望,本來沒錢而想買的設備和生產資料或擴大再生產,現在貸到錢了都能實現了。當大量的企業貸到款,大量的買進設備,生產資料,擴大再生產的時候,就會打破現有市場的供求關系,使求大於供。(如企業本來計劃用5年的時間擴大再生產的,現在貸到錢了就打算一年內完成了,那麼原本要用5年時間來消費的生產資料就會集中在一年內消費,而場市中的商品只有一年的供應量(就算生產商品的企業也貸到足量的錢了,但他不可能短時間內都轉成商品),所以這樣打破了供求關系。
求大於供後,當然價格就會上升,直到達到下一個供求平衡點。
接著是因為商品上漲而賺到更多錢的消費慾望也會增加,本來打算過幾年或明年買車買房什麼的,現提前到現在。然後是賣車賣房的因為現有供求打破賺到更多的錢而多消費,就這樣一級級傳下去,直到傳到市場的每個地方。這就產生了通膨。
通膨影響最大的就像我們這樣只有工資做為唯一收入的人,上面這些都是自己增加收入了而再消費的,而我們收入沒有增加而生活成本上升了。
比如,一家鋼鐵廠計劃用5年的時間增加5條煉鐵生產線(每年增加1條),現在貸到錢了,就在一年內建造完5條生產線了。這樣就多了4條線的鐵礦需求量,這里假設鐵礦老闆也貸到了相應的錢,增加了鐵礦的產量。這里就會存在一個消費和供給的時間差(如鋼鐵廠2月1日貸到錢當天就要買進足夠5條生產線的運作的鐵礦,鐵礦老闆也是2月1日貸到錢當天就投入擴大再生產中,生產是要時間的,到5月1日再生產的增量鐵礦流入市場。)我上面所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那樓主所說的供大於求的情況是存在的,從銀行貸款的角度來說,對正個市場經濟的影響是求大於供的,因為貸款的企業都是用明天的錢放在今天消費,而生產者不能把明天的產品放在今天出售,而只能增加生產。
樓主還可以想一下,你如果是企業的老闆,你會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去銀行貸款呢?只有市場上對你生產的產品是求大於供的情況下,你貸款的慾望是最強的。
我上面那些所說的求大於供都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
要很清楚的把貨幣的增加到物品的上升說清楚是很困難的,裡面的關系太多,太復雜了。水平有限,只能說到這里的,再說下去就太雜了,自己都收不了場。呵呵,希望對樓主有點幫助。
C. 貨幣為什麼會升值,怎樣使貨幣升值
中國的金融管制比較嚴格 不允許資本的自由進出 不允許自由買賣外幣 居民的小額外幣兌換不再管制范圍內
人民幣的匯率是以中國人民銀行給出的外匯牌價 為准 所以央行公布的官方外匯牌價提高 就是政府使貨幣升值的方式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受權公布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公告
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2008年1月29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等交易貨幣對人民幣匯率的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7.2020元,1歐元對人民幣10.6413元,100日元對人民幣為6.7431元,1港元對人民幣0.92256元, 1英鎊對人民幣14.3007元。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
2008年1月29日
以下都是影響外匯的因素
1國際收支狀況
國際收支是一國對外經濟活動的綜合反映,它對一國貨幣匯率的變動有著直接的影響.而且,從外匯市場的交易來看,國際商品和勞務的貿易構成外匯交易的基礎,因此它們也決定了匯率的基本走勢.例如自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開始,美元在國際經濟市場上長期處於下降的狀況,而日元正好相反,一直不斷升值,其主要原因就是美國長期以來出現國際收支逆差,而日本持續出現巨額順差.僅以國際收支經常項目的貿易部分來看,當一國進口增加而產生逆差時,該國對外國貨幣產生額外的需求,這時,在外匯市場就會引起外匯升值,本幣貶值,反之,當一國的經常項目出現順差時,就會引起外國對該國貨幣需求的增加與外匯供給的增長,本幣匯率就會上升.
2.通貨膨脹率的差異
通貨膨脹是影響匯率變動的一個長期,主要而又有規律性的因素.在紙幣流通條件下,兩國貨幣之間的比率,從根本上說是根據其所代表的價值量的對比關系來決定的.因此,在一國發生通貨膨脹的情況下,該國貨幣所代表的價值量就會減少,其實際購買力也就下降,於是其對外比價也會下跌.當然如果對方國家也發生了通貨膨脹,並且幅度恰好一致,兩者就會相互抵消,兩國貨幣間的名義匯率可以不受影響,然而這種情況畢竟少見,一般來說,兩國通貨膨脹率是不一樣的,通貨膨脹率高的國家貨幣匯率下跌,通貨膨脹率低的國家貨幣匯率上升.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通貨膨脹對匯率的影響一般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顯現出來,因為它的影響往往要通過一些經濟機制體現出來:
(1)商品勞務貿易機制
一國發生通貨膨脹,該國出口商品勞務的國內成本提高,必然提高其商品,勞務的國際價格,從而削弱了該國商品,勞務在國際上的競爭能力,影響出口和外匯收入.相反,在進口方面,假設匯率不發生變化,通貨膨脹會使進口商品的利潤增加,刺激進口和外匯支出的增加,從而不利於該國經常項目狀況.
(2)國際資本流動渠道
一國發生通貨膨脹,必然使該國實際利息率(即名義利息率減去通貨膨脹率)降低,這樣,用該國貨幣所表示的各種金融資產的實際收益下降,導致各國投資者把資本移向國外,不利於該國的資本項目狀況.
(3)心理預期渠道
一國持續發生通貨膨脹,會影響市場上對匯率走勢的預期心理,繼而有可能產生外匯市場參加者有匯惜售,待價而沽,無匯搶購的現象,進而對外匯匯率產生影響.據估計,通貨膨脹對匯率的影響往往需要經歷半年以上的時間才顯現出來,然而其延續時間卻較長,一般在幾年以上.
3.經濟增長率的差異
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一國實際經濟增長率相對別國來說上升較快,涔�袷杖朐黽右步峽?會使該國增加對外國商品和勞務的需求,結果會使該國對外匯的需求相對於其可得到的外匯供給來說趨於增加,導致該國貨幣匯率下跌.不過在這里注意兩種特殊情形:一是對於出口導向型國家來說,經濟增長是由於出口增加而推動的,那麼經濟較快增長伴隨著出口的高速增長,此時出口增加往往超過進口增加,其匯率不跌反而上升;二是如果國內外投資者把該國經濟增長率較高看成是經濟前景看好,資本收益率提高的反映,那麼就可能擴大對該國的投資,以至抵消經常項目的赤字,這時,該國匯率亦可能不是下跌而是上升.我國就同時存在著這兩種情況,近年來尤其是2003年中國一直面臨著人民幣升值的巨大壓力.
4.利率差異
利率高低,會影響一國金融資產的吸引力.一國利率的上升,會使該國的金融資產對本國和外國的投資者來說更有吸引力,從而導致資本內流,匯率升值.當然這里也要考慮一國利率與別國利率的相對差異,如果一國利率上升,但別國也同幅度上升,則匯率一般不會受到影響;如果一國利率雖有上升,但別國利率上升更快,則該國利率相對來說反而下降了,其匯率也會趨於下跌.另外,利率的變化對資本在國際間流動的影響還要考慮到匯率預期變動的因素,只有當外國利率加匯率的預期變動率之和大於本國利率時,把資金移往外國才會有利可圖,這便是在國際金融領域中十分著名的國際資金套買活動的"利率平價理論"(詳見第六章).
最後,一國利率變化對匯率的影響還可通過貿易項目發生作用.當該國利率提高時,意味著國內居民消費的機會成本提高,導致消費需求下降,同時也意味資金利用成本上升,國內投資需求也下降,這樣,國內有效需求總水平下降會使出口擴大,進口縮減,從而增加該國的外匯供給,減少其外匯需求,使其貨幣匯率升值.不過在這里需要重點強調的是,利率因素對匯率的影響是短期的,一國僅靠高利率來維持匯率堅挺,其效果是有限的,因為這很容易引起匯率的高估,而匯率高估一旦被市場投資者(投機者)所認識,很可能產生更嚴重的本國貨幣貶值風潮.例如,20世紀80年代初期,里根入主白宮以後,為了緩和通貨膨脹,促進經濟復甦,採取了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大幅度提高利率,其結果使美元在20世紀80年代上半期持續上揚,但是1985年,伴隨美國經濟的不景氣,美元高估的現象已經非常明顯,從而引發了1985年秋天美元開始大幅度貶值的風潮.
5.財政收支狀況
政府的財政收支狀況常常也被作為該國貨幣匯率預測的主要指標,當一國出現財政赤字,其貨幣匯率是升還是降主要取決於該國政府所選擇的彌補財政赤字的措施.一般來說,為彌補財政赤字一國政府可採取4種措施:一是通過提高稅率來增加財政收入,如果這樣,會降低個人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從而個人消費需求減少,同時稅率提高會降低企業投資利潤率而導致投資積極性下降,投資需求減少,導致資本品,消費品進口減少,出口增加,進而導致匯率升值;二是減少政府公共支出,這樣會通過乘數效應使該國國民收入減少,減少進口需求,促使匯率升值;三是增發貨幣,這樣將引發通貨膨脹,由前所述,將導致該國貨幣匯率貶值;四是發行國債,從長期看這將導致更大幅度的物價上漲,也會引起該國貨幣匯率下降.在這4種措施中,各國政府比較有可能選擇的是後兩種,尤其是最後一種,因為發行國債最不容易在本國居民中帶來對抗情緒,相反由於國債素有"金邊債券"之稱,收益高,風險低,為投資者提供了一種較好的投資機會,深受各國人民的歡迎,因此在各國財政出現赤字時,其貨幣匯率往往是看貶的.
6.外匯儲備的高低
一國中央銀行所持有外匯儲備充足與否反映了該國干預外匯市場和維持匯價穩定的能力大小,因而外匯儲備的高低對該國貨幣穩定起主要作用.外匯儲備太少,往往會影響外匯市場對該國貨幣穩定的信心,從而引發貶值;相反外匯儲備充足,往往該國貨幣匯率也較堅挺.例如:1995年3月到4月中旬國際外匯市場爆發美元危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當時柯林頓政府為緩和墨西哥金融危機動用了200億美元的總統外匯平準基金,動搖了外匯市場對美國政府幹預外匯市場能力的信心.
D. 貨幣發行過多到物價上漲之間經歷了一個怎麼樣的過程
市場上流通的貨幣量增加會使得老百姓有更多的錢買東西,樓主試想一下,大家都有錢去買東西了,那商家看到需求量那麼大,能不漲價嗎?肯定是要趁熱來一發(大漲價)呀!
樓主還可以通過一個小的模型來理解: 假如社會上有三個人,每個人有一塊錢;市場上有三個蘋果,一個一塊錢。那麼現在的市場情況就是這這三個人每個可以通過支付一塊錢得到一個蘋果,每個人的需求得到滿足,ok,沒有什麼問題。 但是假如政府(指央行)一夜之間又印了三塊錢發放到社會,這時候每個人手上就有兩塊錢了(加上原來的一塊錢),那麼當這三個人去買一塊錢一個的蘋果的時候就會發生以下情況(注意:鄙視市場上仍然只有三個蘋果):
甲——勞資有錢,要享受一番,給我來兩個蘋果!
乙和丙這時心裡想——媽蛋,暫時甲買兩個蘋果,到時候就只剩一個蘋果了,那我們倆人肯定有一個什麼也買不到,那可不行!!怎麼辦?我也出兩塊錢,給我來一個!
就這樣,出於獲得蘋果(樓主把它理解為日常所需用品的總和)的需求,人們就會競爭。 這時候商家一看有利可圖,那乾脆提價吧,這樣我既可以賺錢,你們又可以每個人買到自己需要的東西。這就是市場這只手在調整著他們的行為。 就這樣,價格就上來了。
樓主看明白了嗎?
E. 貨幣超發是怎麼引起物價上漲的
貨幣是信用符號,理想狀態下,發行的貨幣數量和生產的產品數量有一個固定的對應關系,貨幣超發將這個對應關系破壞了,形成了新的對應關系,於是物價發生變化。
假定整個市場只有兩個部門,一個是生產部門,一個是貨幣發行部門,生產部門部門只生產一種產品,貨幣發行部門根據產品的數量來確定貨幣發行量。比如,100個產品對應100元
生產部門所生產的產品是有限的,而貨幣發行部門發行貨幣的能力是無限的,如果,貨幣發行部門嚴格按照 100個產品對應100元錢的比例發行貨幣,那麼物價就保持穩定狀態,這個市場上的物價就是 1個產品1元,但是如果貨幣發行單位超發了貨幣,使100個產品對應的貨幣超過了100元,,比如超發20元,則原先的對應關系就被破壞了,新的對應關系就成了100個產品對應120元,於是,市場的價格就成了1個產品1.2元。
F. 正常情況下貨幣升值和股市上漲的關系是怎樣的
貨幣升值,會吸引外資進入市場,激活資本市場,市場上貨幣多了,流動性充裕,資金推動股市上漲,相反,貨幣貶值,外資加速撤離,引起拋售,導致流動性不足,易引起股市下跌。但相對出口型企業而言,貨幣貶值,利於出口創匯,掙更多的錢,引起企業業績增長,推升股價,貨幣升值,不利於出口創匯。
G. 貨幣的超發是如何觸發物價上漲的 請高人指教 我要詳細的過程 或舉例
你所說「貨幣的超發」中的「貨幣」實際上是指紙幣。
紙幣是由國家發行的。國家有權發行紙幣,但不可以任意發行紙幣。因為,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數量為限度。如果紙幣的發行量超過流通中所需要的數量,也就是「貨幣的超發」,此時,就會引起紙幣貶值,物價上漲,即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是流通中的紙幣超過了流通中所需要的數量,紙幣太多了。例如,在商品可供量不變的前提下,紙幣的發行量應為100億元,而事實上發行了200億元,這時的1元只相當於0.5元,紙幣貶值,物價上漲了。
H. 為什麼貨幣超發,物價會上漲
1、貨幣是一般等價物的物殊商品。簡單的說,貨幣也就是錢,是用來交換商品的;
2、市場上的貨幣流通量一般來說是一個常數,除了滿足社會交換的一般需求外,其增量在理論上應當反映全社會商品產出的增量;
3、理想狀態下,社會貨幣量應當滿足社會供求關系。貨幣供給量超過社會商品總量,即出現商品供不應求,導至物價上漲……;反之亦然。
4、現代社會,貨幣發行權一般控制在一個國家的央行手裡,在美國控制在美聯儲手中。貨幣流通量除了反映一國經濟發展狀況外,還與國家間對外貿易、外匯需求、外幣投機和沖擊等多種因素有關;
5、社會貨幣流通量還與一國的社會性質、貧富差距、基尼系數,以及社會財富分配狀況有極大的關系;同理,也與一國商品生產水平、商品生產在國際社會中的定位、國家地理優勢、國家所佔有的特殊資源環境有很大的關系……;
總之,LZ命題所表達的,只是教科書上的一般的,理論上的結論。
在現實中,如美聯儲近十多年來,已超發了幾萬億貨幣,用於兩場戰爭和政府支出,但這些貨幣絕大部分都轉化為可以永遠不還的國債,對國內商品市場沖擊並不明顯;
又例如在中國,近十多年來,國家超發了約十萬億人民幣,但由於中國基尼系數全球居高,貧富差距較大,少數人聚集了大量的財富,而大多數人消費能力有限……。使中國超發的貨幣在大量用於國家基本建設外,沖擊市場的能量也有限,而極少數富人消費除了轉至國外,大部分超發的錢還是呆在銀行里……。
對於執政者集團來說,只要貨幣超發不引政權崩潰,盡可以放心睡大覺。
I. 超發貨幣具體是如何導致通貨膨脹的
超發貨幣是怎麼到市場?個人的說法是財政支出,銀行的是必須有存款有借貸才能有錢和錢的流轉。
財政支出:采購、補貼、撥款等。不管哪種形式,都是會到人民手裡,這時候大家手裡有錢了,a.平時不敢買的東西,也會買,b.價格貴一點點,無所謂;對於a,東西賣了,就得生產,得消耗資源,造成資源緊張,價格就需要上揚;對於b,商家一看5快賣得快,我標5.5,也賣得快,乾脆繼續加價。所以。。。所以物價就上去了,但是這個過程中間肯定有斷節的存在,所以問題就會產生,其次就像a那樣,很多資源是有限的哦。
宏觀來說,大家行為較為一致時,宏觀就會改變的,貨幣多了,到每個人的手裡的錢就多了,這時物資勞務又不會增加,錢只好貶值了嘛,如果說消費力生產力各方面平衡發展,那當然什麼都不會改變,可是,你吃2個饅頭飽了,會再吃2個么。
購買力是變動的,它是你當前的能消費的物資和勞務數量的組合值,現實購買力大於產出是不準確的,只能說,按舊物價是可以說購買力多了,但此時購買力是變動了的,反而可能購買力不足了,比如現在房價那麼高,在它崩潰前,它的價格被越推越高,但是我們的購買力卻是下降的哦。
你的另外,可以用貨幣公式解釋,總需求量=流通貨幣量*流通次數,大家交易願望增加,購買數量和次數都增加,總需求量增加,流通次數增加,但幅度有限,所以流通貨幣只好變多,這是一種預期,然後國家就更多發行貨幣,貨幣是多了,但是由於生產的東西也多了,所以每個東西不見得需要提價,因為要賣的東西也變得多了嘛,比如電子產品,它的價格總是快速下降,因為隨著規模的變大,生產成本下降很快,出貨量有很高的的,但是這一切都是有前提的,即資源無限,需求無限,所以國家的發展要預防經濟過熱的,因為一個詞,資金鏈!!!
J. 數字貨幣是怎麼升值的
我們知道財富來自於資本的不斷流通當中,只有資本流通才能產生財富。市場和需求是使資本流通重要的因素。而數字貨幣就提供了這樣一個資本流動的市場平台;
因為數字貨幣的屬性之一是:總量恆定、用不增發,這樣就造成了一個單邊上揚的市場走勢。
關於單邊上揚:
很多人越來越認識到數字資產是一種趨勢,越來越多的商界、政界和社會各界的投資者們,如今都會或多或少購買一些數字資產,但是這數字資產的供應量是有限的,而參與進來的資金量是無限的,即買的人永遠比賣的人多,這就造成一種物以稀為貴的現象。
大量的事實已證明數字資產是資金流通的最好的方式,因為它能讓資金不停的流動,從而升值並產生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