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怎麼錢
1. 股市裡的錢從哪來
股市想要上漲,要不斷的有外部資金進入市場補充。現在在一級市上打新股的資金超過一萬億,還怕沒有資金么
2. 在股市中上市公司怎麼得到錢啊
1、在股市中,上市公司通過發行股票,得到股民的股票投資用於生產建設而得到錢的。
2、上市公司是指所發行的股票經過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證券管理部門批准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所謂非上市公司是指其股票沒有上市和沒有在證券交易所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種,這種公司到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除了必須經過批准外,還必須符合一定的條件。《公司法》、《證券法》修訂後,有利於更多的企業成為上市公司和公司債券上市交易的公司。
3. 上市公司怎麼拿到股市的錢
上市公司可以通過以下方法從股市拿錢:
1.股票質押
上市公司向一些金融公司進行股票質押操作,套取一定的現金流,股票質押一般用於業績優良、流通股本規模適度、流動性較好的上市公司。一家商業銀行接受上市公司的股票質押,不得高於該上市公司全部流通股票的10%,一家證券公司接受上市公司的股票質押,不得高於該上市公司全部流通股票的10%,並且不得高於該上市公司已發行股份的5%。
2.減持
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在二級市場上進行減持操作,上市公司大股東任意連續3個月內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的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1%。
3.增發
上市公司向社會公眾增發股票,來獲得一定的現金,其中定向增發要求發行對象不得超過10人,發行價不得低於公告前20個交易日市價均價的80%。
【拓展資料】
中國股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股市。1989年開始作為試點,本著試得好就上、試不好就停的理念建立。
所以在1995年之前的股市運作中,最大的利空通常是中國股市試點要停、股市要關門這類消息。後受「3.27國債期貨事件」影響,中國期貨市場於1995年進行全面的整頓清理,中國股市成為扶持的對象,這樣股市才由此迎來了真正的利好,轉而進入了大發展的時期。
中國股市最大的特點是國有股、法人股上市時承諾不流通,因此各股票只有流通股在市場中按照股價進行交易,然而指數卻是依照總股本加權計算,從而形成操盤上的「以少控多」的特點。
交易規則:
T+1交割,T+1交收:交易雙方在交易次日完成與交易有關的證券、款項收付,即買方收到證券、賣方收到款項。我國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對A股均實行T+1交收。
漲跌幅限制:證券交易所為了抑制過度投機行為,防止市場出現過分的暴漲暴跌,而在每天的交易中規定當日的證券交易價格在前一個交易日收盤價的基礎上下波動的幅度。如今,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實行10%的漲跌幅限制。(ST股和未完成股改的S股漲跌幅限制為5%,創業板試點注冊制後漲跌幅限制為20%)
4. 股市是如何套錢的
1、在股市中,套錢即套現,指套取現金。 股票套現是指股民的股票現在賣掉值多少錢,只要把股票賣出去就是套現了。當然套現有賺錢的也有賠錢的。在贏利的條件下把股票拋售賣掉叫獲利, 賠錢賣掉,那叫割肉。 當天買的股票只能第二個交易日賣出,賣出股票的錢,當天可以買股票。取現金的話要到第二個交易日才可以轉到銀行賬戶,轉到銀行後,馬上就能取用。
2、炒股就是從事股票的買賣活動。炒股的核心內容就是通過證券市場的買入與賣出之間的股價差額,來獲取利潤。
5. 怎麼賺股市的錢
低價買進高價賣出賺差價
6. 股票怎麼算錢
股市上經常流傳的一句格言,叫做牛賺熊賠,就是說牛市中股民盈利、在熊市中虧損,但如果把股民作為一個投資整體來分析,牛市中股民未必能贏利。
1.如果一個牛市是可逆轉的,股民只賠不賺。我國上海股市上證指數的中間點位約為600點,在1993年初的牛市中,滬市曾突破過1500點,後在1994年的7月跌回到300多點; 1994年9月,滬市又沖上1000點,但不久又跌到600點以下。從這幾年的指數運行來看,上證指數總是從600點以下開始啟動,形成一個牛市後又回到600點,可以說上海股市的所有牛市都是可逆的。
當上證指數從600點沖上1000點又回到原地,對於個別股民來說,可能有賺有賠,相互間進行了財富的轉移。但對於股民這個群體而言,他們不但無所得且還有所失。
其一,不管是在那一個點位上交易,股民都需交納交易稅和手續費。股票指數從600點上揚再回到600點,對於股民這個整體來說,除了要開銷交易成本外,沒有任何投資回報。而上海股市在這個點位以上的成交量至少要佔總成交量的一半以上,對於股民來說,量少一半以上的手續費和交易稅的支出是圖勞無功的,因為投資股票的目的是企圖在股票的上揚中得到收益。
其二,股民為配股和新股的發行付出了額外的代價。配股和新股的發行總是參照二級市場的價格進行的,二級市場的股價越高,發行價就越高,當指數又回到600點以下時,對於在此點位以上配股或購買新股的股民來說,就相當於套牢,而這種套牢又不同於二級市場的套牢,因為二級市場的套牢只是股民間的轉手而已,資金並無損失。但高價配股或購買新股後,其資金就流向了上市公司,一級市場的這種套牢對股民這個整體就是巨大損失。如青島啤酒的發行,每股的成本約為12.8元,但其凈資產每股只有2元,也就是說股民花了12.8元只買到了2元的凈資產,不管該只股票後來的上市開盤價如何,股民這個整體為每股青島啤酒股票還是花了12.8元的代價。如果股民用買一股青島啤酒的錢去投資國庫券或存銀行,每年至少能獲得1.3元的收益,而不論青島啤酒如何前程似錦,它每年的平均收益是難以達到如此之高水平的。所以對一個可逆的牛市,把股民作為一個投資整體來看,股民只賠不賺。
2.即使是大牛市,股民也不一定就能盈利。股票指數的漲跌幅度是股民的投資收益率,但這個投資收益率是名義上的,是沒有扣除交易成本的。對於西方一些較為成熟的股市,因為其年換手率一般只有30%左右,其交易成本一般可忽略不計。而我國股市,由於股民的頻繁倒手,最近兩年的換手率一般都在700左右,如果將交易成本計入,我國股民的收益實際上是一個負數。
1994年,滬深股市流通股部分共為股民產出了近50億元的稅後利潤,但這兩股市這一年的總成交額卻高達8200億,按單位成交額買賣雙方各需繳納3I的交易稅和近4.5I的手續費計算,股民累計將支出120億元的交易成本,收益和支出相比,股民還將倒貼70億元。
雖然滬深股市的綜合指數比開始計點時的基數100點上揚了許多,但據初步估算,到 1995年止,滬深股市的上市公司在5年中一共只為二級市場上的股民產出了100億元的稅後利潤,而股民在該階段支出的交易費、稅卻高達200億元。
相對於1990年,雖然滬深股市現在也還是牛市,但股民這個整體卻是虧損的,因為上市公司給予股民的回報難以抵消股票交易的開支。
3.如果一個牛市使股價偏離了它的投資價值,股民的盈利是虛擬的,且部分股民的盈利都是奠基在他人的虧損基礎上的。在短期牛市中,股市可能造成一種錯覺,即股民人人都是盈利者,其實這種盈利是虛擬的,因為股票的整體價值是以部分股票的成交價來計算的。當一支股票以較高的價格成交時,一些未交易的股票市值都將以成交價來計算,其結果是持有該種股票的股民帳面價值都升高了。如我國上市公司現在大概有70%以上的國家股或法人股未上市流通,一些人士卻經常以股票的市場價格來計算國有資產的價值,股價上漲以後就認為國有資產增值了。但若上市公司的所有股票都進入流通,由於股票的供給量急劇增加,股票的價格就難以炒到現今股市這種高度。所以股市中的盈利不能以他人的成交價格來計算,而只能以賣出時實現的成交價來計算。另外,當股價脫離其投資價值時,某些股民的盈利是以其它股民的虧損為前提的。如某支股票的每年的稅後利潤為0.1元,現一年期儲蓄利率為10%,故這支股票的理論價格應為1元。當一些股民將其價格狂炒至偏離其投資價值以後,比如說將其價格由1元炒至5元,1元買進 5元賣出的股民盈利了4元,但5元買進的股民卻虧損了4元,因為該支股票的實際收益僅相當於1元的儲蓄存款。所以在股票的炒作中,一般都是後買的回報了先買的,新股民回報了老股民。
7. 股市如何賺錢
股票是怎麼賺錢的:
1、賺企業的錢。
上市公司會把一部分的利潤去安排分紅,但是也有公司選擇不分紅。而分紅的部分就是我們的收益。
賺企業的錢是最堅實的方式,也就是通過企業經營為投資者創造新增價值,上市公司賺到了利潤,將利潤分配給投資者,投資者獲得現金收益,這部分錢,它是真實的價值。投資者也可以把分紅進行再投資,隨著公司的業績不斷增長,股價也在緩慢上升,而估值水平並未明顯增加,股票依然是安全的,與內在價值相符的。
賺企業的錢並不需要與其他投資者博弈,只要上市公司能保持良好的盈利能力,持續不斷的通過經營賺取利潤,公司就會越來越強,所有的股東都能獲得回報,就不會出現零和博弈的結果,這也是股市中價值投資的精髓,但問題的關鍵是,如何才能尋找到真正可以保持不斷增長、盈利穩定的公司,對於一般股民來說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尋找需求穩定的行業,在行業裡面尋找高ROE及利潤增長率穩定的公司,並且需要及時關注公司基本面是否出現變化,並非長期持有就一定叫價值投資。
2、賺波動的錢。
買賣差價,也就是低買高賣。為什麼同樣的價格,你覺得30塊可以賣出,但是卻有人用30塊去買它。無分歧不買賣。不同的投資者對這個股票的估價是不一樣的。
真正進入股市的人,想通過上市公司分紅,或者業績緩慢推升股價而獲利的,其實比例很少。大多數人進入股市,都是奔著賺快錢而來的,很多股民買入就想漲停,意味著股價一天要漲10%,而上市公司一年的凈利潤可能都只能增長10%,股民卻一天就想賺到一年的錢,必然不可能是賺企業的錢,不可能是賺經營的錢。
那麼就只能賺股價波動的錢,在投資者多空博弈中,股價會出現上漲和下跌,幅度有時候會遠遠超過業績的變動幅度,意味著股價可能會漲太多偏離內在價值,之後又下跌進行修復,股民通過股價的漲跌波動賺取差價,就是賺波動的錢。那麼這部分錢從哪裡來,就是從對手的賬戶中來,有人賺必然就有人虧,你賺的錢就是別人虧的錢。
8. 怎麼把錢轉入股市
首先都要關聯銀行賬戶,股票的話在軟體里打開銀證轉賬中的銀行轉證券,如果是基金的話就要用網銀,在網銀頁面中設置定投。
9. 股市裡的錢怎麼來去的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
股市就像是一個大氣球,可以繼續吹漲,也可以繼續變小。
假設:你10元賣給我一條魚→現在市場價是20元,我又20元賣回給你→市場價升到了30元→你又30元賣給我。
你的現金出入:10-20+30 = 20
我的現金出入:-10+20-30 = -20
我們的現金對消了,但是魚的價格從10元變成了30元。
再問一下樓主,如果豬肉漲價了,那是為什麼呢?
是不是豬肉變好了?還是供求關系變化?
明白了吧!
一般規律:供過於求則跌,供不應求則漲。
記住:股市並不是對賭的場所,並不存在著誰賺了誰的錢。
10. 上市公司怎樣用股市裡的錢
上市公司通過IPO發行新股融到錢。
具體的過程是這樣的:
公司確定融資額度額度,申請上市,之後證監會發審委進行審批,而後投資者申請認購該股票,申購成功之後,投資者持有股票,而這些資金統統到了公司的融資賬戶上。
投資者認購的股票和公司所需的資金額度是相等的。 通過這一過程,公司就獲得了股票當中的錢款。
比如中石油的發行價為16.7元,發行了40億股,那麼中石油就拿到了40億*16.7元的錢(還要扣除發行費用),至於二級市場把股價炒高或者壓低都與IPO融資融到的錢無關(IPO的意思就是第一次在這個交易所發行股票)。
(10)股市怎麼錢擴展閱讀:
在詢價機制下,新股發行價格並不事先確定,而在固定價格方式下,主承銷商根據估值結果及對投資者需求的預計,直接確定一個發行價格。固定價格方式相對較為簡單,但效率較低。
過去中國一直採用固定價格發行方式,2004年12月7日證監會推出了新股詢價機制,邁出了市場化的關鍵一步。
發行方式確定以後,進入了正式發行階段,此時如果有效認購數量超過了擬發行數量,即為超額認購,超額認購倍數越高,說明投資者的需求越為強烈。
在超額認購的情況下,主承銷商可能會擁有分配股份的權利,即配售權,也可能沒有,依照交易所規則而定。通過行使配售權,發行人可以達到理想的股東結構。在中國,主承銷商不具備配售股份的權利,必須按照認購比例配售。
當出現超額認購時,主承銷商還可以使用「超額配售選擇權」(又稱「綠鞋」)增加發行數量。
「超額配售選擇權」是指發行人賦予主承銷商的一項選擇權,獲此授權的主承銷商可以在股票上市後的一定期限內按同一發行價格超額發售一定比例的股份。
在此期間內,如果市價低於發行價,主承銷商直接從市場購入這部分股票分配給提出申購的投資者,如果市價高於發行價,則直接由發行人增發。
這樣可以在股票上市後一定期間內保持股價的相對穩定,同時有利於承銷商抵禦發行風險,每有分析行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