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歐系貨幣走勢如何

歐系貨幣走勢如何

發布時間: 2022-03-29 17:56:35

⑴ 影響歐元走勢的主要有哪些因素

影響歐元因素:
1. The Eurozone: 歐元區
由12個國家組成,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荷蘭、比利時、奧地利、芬蘭、葡萄牙、愛爾蘭、盧森堡和希臘,均使用歐元作為流通貨幣。

2. European Central Bank(ECB): 歐洲央行
控制歐元區的貨幣政策。決策機構是央行委員會,由執委和12個成員國的央行總裁 組成。執委包括ECB總裁,副總裁和4個成員。

3. ECB的政策目標:首要目標就是穩定價格
其貨幣政策有兩大主要基礎,一是對價格走向和價格穩定風險的展望。價格穩定主要 通過調整後的消費物價指數(Harmonized Index of Consumer Prices,HICP)來衡量, 使其年增長量低於2%。HICP尤為重要,由一系列指數和預期值組成,是衡量通貨膨脹 重要指標。二是控制貨幣增長的貨幣供應量(M3)。ECB將M3年增的參考值定為4.5%。 ECB每兩周的周四舉行一次委員會,來制訂新的利率指標。每月的第一次會議後,ECB 都會發布一份簡報,從整體上公布貨幣政策和經濟狀況展望。

4. Interest Rates: 一般利率
是央行用來調節貨幣市場流動性而進行的"借新債還舊債"中的主要短期匯率。此利 率和美國聯邦資金利率的利差,是決定EUR/USD匯率的因素之一。

5. 3-month Eurodeposit (Euribor): 3個月歐洲歐元存款
指存放在歐元區外的銀行中的歐元存款。同樣,這個利率與其它國家同種同期利率 的利差也被用來評估匯率水平。例如,當3個月歐洲歐元存款利率高於同期3個月 歐洲美圓存款利率時,EUR/USD匯率就會得到提升。

6. 10-Year Government Bonds: 10年期政府債券
其與美國10年期國庫券的利差是另一個影響EUR/USD的重要因素。通常用德國10 年期政府債券做為基準。如果其利率水平低於同期美國國庫券,那麼如果利差縮小 (即德國債券收益率上升或美國國庫券收益率下降),理論上會推升EUR/USD匯率。 因此,兩者的利差一般比兩者的絕對價值更有參考意義。

7. Economic Data: 經濟數據
最重要的經濟數據來自德國,歐元區內最大的經濟體。主要數據包括:GDP,通貨 膨脹數據(CPI或HCPI),工業生產和失業率。如果單獨從德國看,則還包括IFO 調查(是一個使用廣泛的商業信心調查指數)。還有每個成員國的財政赤字,依照 歐元區的穩定和增長協議(the Stability and Growth Pact),各國財政赤字必須 控制在佔GDP的3%以下,並且各國都要有進一步降低赤字的目標。 Cross Rate Effect: 交叉匯率影響。同美圓匯率一樣,交叉盤也會影響到歐元匯率。

8. 3-month Euro Futures Contract (Euribor): 3月期歐洲歐元期貨合約
這種合約價值顯示市場對3個月歐洲歐元存款利率的期望值(和合約的到期日有 關)。例如,3月期歐洲歐元期貨合約和3月期歐洲美圓期貨合約的息差是決定 EUR/USD未來走勢的基本變化。

9. 政治因素
和其它匯率相比,EUR/USD最容易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如法國,德國或義大利的 國內因素。原蘇聯國家政治金融上的不穩定也會影響到歐元,因為有相當大一部分 德國投資者投資到俄羅斯。

⑵ 歐元歷史價格走勢

一、行情快報:周三歐系貨幣兌美元全線反彈,歐元兌美元突破1.5800整數水平,摸高至1.5863,距1.5901高點僅差30餘點。英鎊兌美元則在1.9700上方擴大漲幅。歐洲兩大央行將於周四公布利率決議,市場預期歐洲央行將維持現行利率4.0%不變,英國央行則可能降息25基點至5.0%。美國商務部周三報告,美國2月批發銷售月率下降0.8%,批發庫存月率上升1.1%,此數據表明,經濟增長放緩正導致庫存上升,這可能會增加第二季度GDP的壓力。受UPS預警打壓,美股周三溫和走低,令避險情緒大幅升溫。美元兌日元和瑞郎雙雙大幅下挫。NYMEX原油期價周三刷新紀錄高點112.21美元/桶,現貨金隨之反彈至930美元/盎司上方。但商品價格走強稍有提振澳元,因受美股拖累,套息交易暫時受到抑制。從技術面看,美元指數震盪整理,但仍受30日均線72.40阻力壓制,目前已跌至5日均線72點下方,中線美指下跌趨勢沒有改變。技術指標顯示美指開始走弱,上方初步阻力位位於72.30,短線下方71.40支撐較強,若跌破71.80則美元還會重新走弱,向下尋求70關口支撐力度,總體上美元弱市明顯,繼續看跌。目前建議選擇合適價位買進歐元或澳元等強勢非美貨幣,注意前期高點壓力,可短線反復操作。
二、探討展望:美聯儲3月18日貨幣政策會議記錄顯示多數成員對美國經濟前景的預期比市場樂觀,而且他們也暗示了貨幣寬松政策即將結束。多數聯儲成員贊同今年上半年經濟衰退。但是預計美國經濟萎縮周期將比市場預期短,認為在下半年開始會有起色。另外,成員們表示雖然聯儲在不斷降息,但是仍然需要注意通脹水平,預計2009年起將有通脹上升風險。記錄中也指出了並不能單憑貨幣政策來挽救金融市場。市場預計,本月底聯儲將作最後一次減息,幅度為25個基點,但也有少數人士估計降幅可能達到50個基點。從現在的市場情緒來看,美國最壞的結果已經在當前的美元匯率中顯示出來,除非有比現在更壞的情況出現,否則的話,美元中期做底的可能就會很大,然後在下半年美元會有不錯的表現。市場對美國經濟前景的擔憂日見加深,對美元在本月未降息50個基點的預期已經上升到44%,並有可能進一步增加預期。特別是在今晚歐洲央行會議之前,市場更加關注目前歐美之間越來越大的利差。由於歐洲央行對通膨的立場一直比較強硬,市場普遍預期歐洲央行不會降息,這將對歐元形成較強的支撐,同時繼續打壓美元走勢,前一階段美元上漲的趨勢將逐漸宣告結束,本月美元仍以下跌為主。而美元走低將帶動商品價格反彈,昨晚在美元下跌以及庫存下降的作用下,紐約原油期貨價格重返110美元上方,盤中創出112.21的新高,預計後市澳元等商品貨幣的走勢值得期待。目前市場靜待英國央行和歐洲央行的利率決定,如果英鎊降息而歐元維持利率不變,英鎊兌歐元將繼續下跌。
三、本周預測:歐洲兩大央行利率公布在即,美指整理結束等待突破選擇。周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表示,2008和09年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可能性為25%。IMF在周三公布的針對全球經濟健康狀況的報告中指出,面對重大金融危機,全球經濟的增長速度正在流失;整體而言,IMF預計2008年全球經濟成長速度將降至3.7%,將低於早先估計的4.2%。此外,IMF預計09年全球經濟的成長率將維持在3.7%的低水平。經濟學界一般認為成長率為3%或更低相當於全球經濟陷入衰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周四發布最新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時表示,美國經濟將陷入溫和衰退,美元可能急劇貶值,並可能拖累全球經濟下滑。七大工業國組織(G7)財長和央行官員將於11日召開會議。當前毫無疑問美國經濟已經嚴重放緩,並且許多房屋的價格在未來需要下調以達到穩定。由於消息面那影響導致主要貨幣維持相對區間振盪。G7財長們將於本周五在美國華盛頓召開重要會議,包括英國財長達林、法國財長拉加德在內的部分七國集團(G7)高級財政官員近期呼籲,各國政府須聯手保護全球經濟,避免世界經濟再次受到信貸危機的沖擊。歐洲央行的幾位政策制定者相繼表達了對通脹的擔憂,這似乎暗示歐洲央行仍未做好降息的准備,一些分析人士也因此調降了對歐洲央行降息的預期。投資者在歐洲央行利率決議和G7會議前普遍存在矛盾心態,因市場預期歐洲央行將維持利率不變,但又擔憂G7會議會對匯市發表干預言論。投資者繼續關注周四歐央行、英央行利率決議和美國2月份貿易收支,周五美國4月份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
歐元:目前只要歐央行保持強硬態度和堅持不降息,那歐元在一段時間內都會保持相對強勢,歐元兌美元中線上漲思路保持不變,截至2008年中期歐元強勢仍將延續。周二歐元突破1.5780阻力,繼續向歷史高點沖刺,但是歐元集團主席容克再次警告在G7會議上必須檢討歐元升值,這有可能令歐元走強取代美元走弱成為本次G7會議關注的焦點。這一擔憂也使歐元在1.5900附近仍承受較大的壓力。目前歐央行對歐元仍持有非常強硬的態度,大有將做多歐元進行到底的決心。不過歐洲眾多官員對此頗有非議,容克表示歐元匯率的過度波動已是困擾該區域經濟增長的一個關鍵因素。但他也承認目前歐元通脹普遍上揚的情況。預計歐元未來的走勢將更多的取決於經濟數據。如果出現衰退跡象,歐央行將承受巨大的壓力。2007年歐元兌美元的升值幅度已經達到17%,容克將和歐元區其他官員在將於周五開始的華盛頓G7會議上提出該問題。筆者認為這表明歐洲可能已准備好對匯市進行干預,不過在未獲得美國和日本支持前,不會單獨進場干預。目前歐元兌美元正處於歷史高位附近,隨時都可能出現因心理因素造成的恐慌性拋盤,再加上美國近期公布的數據不斷惡化,但卻未能引起市場進一步恐慌,雖然美國基本面繼續惡化,但有關利率前景的預期卻在發生變化。目前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承認對通脹愈加憂慮,暗示美聯儲將較預期更快結束這一輪降息周期。個人認為這種種跡象使得歐元做多情緒受到限制,顯示歐元兌美元的投資魅力正在消退,投資者還是謹慎為好。周三盤中歐元高見1.5864。交易上紛紛在利率決定之前推高歐元,表明市場對今天晚間歐元的表現有所期待。目前歐元離前期高點1.5904已經不遠,同時歐元在沖高之前的整理也已經比較充分,不排除今晚歐元創出現高的可能,如果有強大買盤的推動,歐元在創出新高的同時,可能會向1.60整數關口發起沖擊。周四歐央行將公布利率決定,市場預期保持利率不變。從技術面看,天圖顯示歐元匯價得到20日均線的支撐後,震盪上揚,能否突破1.60,還有待觀望。目前歐元在前期高點附近遇阻,中線可能演變成區間震盪的格局,後市歐元/美元上方阻力見於1.59,下方支撐則位於1.5750。目前技術指標仍顯示歐元強勢,RSI與MACD等技術指標顯示匯價後市繼續上漲,但在1.59附近有一定阻力,如突破1.59則歐元突破繼續上行後可短暫摸至1.60。建議在1.57-1.8可考慮短線做多,止損於1.5660,目標1.5870或1.5940。
英鎊:近期英國的數據時好時壞,房地產問題自07年年底已困擾英國經濟多時,市場普遍擔心英國將克隆美國版的次案。而最近英國房貸市場不斷的萎縮,及信貸違約率的不斷上升,都加大了英央行減息的動能。權威機構調查顯示,英國央行在下半年仍有降息可能性,利率期貨顯示英鎊年內有可能將利率下調1%,英鎊繼續受壓。據英國房屋抵押貸款協會(NBS)周三公布的調查顯示,英國3月份的消費者信心降至四年最低水準。數據顯示英國3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從2月的78降至77,為2004年5月開始此項調查以來最低水平。英國工業協會周三呼籲英國央行在本周會議上降息25個基點,以支持受信貸緊縮束縛的英國經濟。周三英鎊上漲得益於美元的全線下挫,但是英國央行可能在今晚下調利率,這對英鎊走勢形成壓制,直接導致英鎊在周二大幅下跌提前消化市場預期,昨天英鎊雖然上漲,其表現也是弱於歐元。如果英國央行與預期一致降息25個基點,英鎊將向下尋求1.96附近的支撐。從技術面看,英鎊有震盪下行的風險,短線繼續受制於下降趨勢線,在降息預期打壓下英鎊/美元可能繼續下滑,技術指標顯示英鎊弱市明顯,特別是20日均線1.99可能成為反彈的強阻力。後市英鎊/美元上方阻力見於1.99,下方支撐則位於1.96。目前匯價受制於均線壓制,整體向上運行的動能已明顯減弱,建議觀望或可考慮短線1.96-1.9650少量做多,止損1.9550,目標看向1.9750或1.9860。總之,把握不準的話最好不要碰英鎊,08年英鎊大趨勢是下跌。
日元:日本央行周三政策會議一致通過維持利率於0.50%符合市場預期。日本央行周三調降對日本經濟的評估,下修展望,並撤銷近來在報告中指出日本經濟處於溫和擴張趨勢的用語。報告中稱日本經濟成長正在放緩,主要是因為能源與原物料價格高漲。市場預測日央行2008年全年維持利率在0.5%不變或降息。隔夜利率掉期交易顯示,日本央行6月前降息的幾率約20%,年底前降息的可能性約55%。近期日本經濟基本面對日元影響有限,日圓主要受美元和套息交易影響。投資者要把握好日元急漲慢跌的特性,根據股市和風險厭惡水平判斷套利平倉規模,對於預測日元走勢有很大幫助。股市穩定則有利於套息交易,日元、瑞朗等低息貨幣下跌很正常。有報導稱新的財政年度日本退休基金買入海外資產,而中國將允許商業銀行投資美股和共同基金以擴大海外投資計劃的消息也支撐了美股和美元,這是日元變動的最直接因素。總體而言,美元/日元後市日內波動方向,將主要取決於股市變動及套息交易活躍程度,股市仍是日元走勢的關鍵影響因素。周三美國股市下跌,日元上漲。從技術面看,匯價突破下降趨勢線阻力,後市可能形成區間震盪或上升通道,技術指標顯示匯價遇阻整理,目前觀察103是否有效突破。短線上方阻力見於103,下方支撐則位於101。預計其後市再次震盪下跌的風險較大,預計今日支撐位在100.50,阻力位102.60,建議投資者短線在102附近買進日元,短線目標100.50。
瑞郎:瑞士央行理事喬丹表示通脹預期面臨的風險偏於上行,但沒有理由改變現行貨幣政策。瑞士央行表示金融市場危機仍未結束,預測採取緊急行動的必要目前為時過早。該言論預示瑞央行短期內仍將保持現有的利率水準。許多分析師認為瑞士央行在利率聲明中表示通脹和經濟前景的風險平衡,因此在未來幾個月內將可能將維持利率不變。瑞士3月份SVME采購經理人指數為55.3低於預期,可見全球經濟降溫影響了瑞士經濟增長。瑞朗貨幣具有兩面性特點,近日瑞朗跟隨歐元震盪走強,套利交易時而影響瑞朗。從技術面看,日圖顯示美元/瑞郎在30日均線1.0120遇阻明顯, MACD和隨機指標顯示匯價下跌,後市可能繼續下跌,建議實盤投資者短線1-1.0030買進瑞朗,目標0.99,設好止損。
加元:加拿大央行暗示繼續降息,加元後市看淡。加拿大央行表示目前美國經濟下滑程度更加嚴重,而且持續時間更長,信貸狀況收緊的風險,超過了國內需求強勁和產能壓力的上檔風險,這暗示加拿大央行將進一步採取寬松的貨幣政策。因油價和金價創記錄商品貨幣提供支撐,但其跌勢因有關美國經濟放緩可能擴散至加拿大的擔憂而受限。可見國際油價支持商品貨幣加元,但加元降息使加元顧慮重重。周三加元表現昨天不盡如人意,雖然國際油價大漲,但是加元反而出現一定程度的下跌,盤中加元是再度突破1.02,可以看出美國經濟衰退在很大程度上拖累了加元的表現。從技術面看,天圖美元/加元匯價區間震盪,技術指標顯示匯價反彈,上方阻力見1.0250,下方支持見1.01。建議實盤投資者觀望或1.0230附近買進,目標1.01,止損1.0270。
澳元:市場預期2008和2009經濟增速可能放緩,澳洲聯儲年底前將維持利率不變,09年中期可能降息。澳洲聯儲主席史蒂文斯(Glenn Stevens)將在周五對議會委員會作證時,進一步闡述澳洲聯儲的立場。由於美國經濟毫無起色,不時出現的風險厭惡情緒及全球經濟放緩前景料將限制澳元升幅。短線現貨黃金走勢和股市反復無常導致澳元匯價維持區間振盪,套息交易反復進一步影響澳元匯價。近日套息交易回潮,加上金價反彈,支持澳元/美元回升,澳元是否能夠再次重拾升軌,要視乎未來商品價格走勢。而股市能夠穩定的話可以利好澳元,只要股市能繼續反彈,則澳元可能也將再次向0.95沖擊。周三受到美元下跌的影響,商品價格正在復甦,因此看好澳元下一階段走勢。昨晚澳元的下跌可能是受到股市下跌的影響,同時市場關注焦點在歐元,也使得澳元上漲稍顯乏力。周四澳大利亞就業數據公布後澳元走高。從技術面看,天圖澳元突破下降通道壓制,有望改變震盪下行的趨勢,技術指標顯示澳元可能繼續上漲,在突破0.9240壓力後澳元走勢暫時轉強,短線技術阻力位0.9350,短線支撐位在0.92,建議短線可在0.9180-0.9250買進澳元,目標0.94以上,如股市維持反彈態勢,套息交易卷土重來,則澳元有機會再試歷史高點0.95,止損0.9150。
——————中國建設銀行河南省分行國際部高級外匯交易員 羅新國
以上觀點,僅供參考,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⑶ 為何最近英鎊和歐元走勢這么弱,在美元大幅貶值的情況下,它們也沒有大幅走高

首先,上周全球股市經歷黑色星期一打擊,全球股市的大跌引發市場風險厭惡情緒升溫,促使投資者紛紛買入日元和美元以尋求避險,導致這兩種貨幣全盤走強。同時投資者對於美國經濟復甦的疑慮促使其拋售高風險資產,周一歐元、英鎊等高息貨幣全線下滑。有消息指出原油期貨在電子盤上升至去年10月以來的新高74.81美元/每桶,金融股上漲引發歐元/美元LIBOR利率期貨上漲,美聯儲將於2010年上半年加息的幾率大大增加。市場風險情緒更是主導匯市走勢。

英國8月Rightmove房價指數月率下降2.2%,前值為上升0.6%。數據顯示雖然房產市場很可能已經觸底,但市場信心的回復依然需要一段時間,房產買家的抵押融資形式才能大幅改善,而這將限制房價的上漲空間。受房價數據表現不佳影響,英鎊兌美元承壓下跌。全球股市哀鴻遍野,引發風險厭惡情緒暴升,英國央行會議記錄的強硬程度未能與之前高於預期的通脹數據相匹配,英央行認為通脹會持續低於目標水平,其中有包括貨幣的量化政策的擴大,隨後公布的英國公共部門自1996年以來首次出現凈借款,引發市場對於英國財政狀況的擔憂。

公布的德國7月生產者物價指數月率-1.5%,前值-0.1%,預期-0.2%。 生產者物價指數年率-7.8%,前值-4.6%,預期-6.5%等相關數據都差強於預期,以及歐股的疲軟,致使歐元/美元領銜歐系貨幣急速下跌,歐洲股市和美國股市收復失地轉為走高,這使得美元走低,市場風險偏好重拾,歐美則一鳴驚人。早先公布的據德國8月ZEW經濟景氣指數自上月的39.5升至56.1,遠高於預期的45,好於預期,但風險情緒仍是市場關注焦點,匯價走勢受到潛在的風險厭惡情緒上升推動。

⑷ 歐系貨幣

昨天,歐元在13820附近受阻,回落不多,現在仍然在13800之上。歐元還能走多遠?如果回憶我6月19日文章「歐元劍指425,突破要追」,以及本月2 日文章「英鎊破20135意味美指向下大破位」就可知道:大概是突破位置與上一區間底部位置的一半。歐元本輪行情自12980附近展開,在13425之下震盪許久,選擇突破後,阻力應該在12980——13425向上一倍的位置,也就是13875附近。聯想到最近美國數據非常好而美元不反彈,既說明美元短期底部還有一定距離,也說明真正的反轉為期不遠——不反彈才是底。

歐元漲勢沒有衰竭的真正原因一是後漲、補漲,二是仍然有升息預期。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委員加爾岡納斯在近期稱,歐元區利率水平還需進一步上調以抑制通貨膨脹風險的上升。他認為,有理由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沒,今年還會將利率上調至少25個基點。歐洲央行的目標是將中期通貨膨脹率控制在接近但低於2%的水平。歐元區13國6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較上年同期升幅持平於1.9%,但預計今年晚些時候CPI預計將有所上升。

與歐洲升息預期基本有戲相反,美國的貨幣政策仍然存在不確定性。昨天伯南克的講話含糊不清,仔細想來意思可能是:美國經濟在今年餘下的時間內可能加速,Fed仍面臨可能令利率政策向上或向下調整的風險。既未來Fed可能放寬也可能緊縮貨幣政策。如果經濟活動弱於預期,Fed可能減息;但如果通貨膨脹率從當前水平回升,Fed將面臨更大的加息壓力。Fed主席貝南克昨天表示,在美國經濟增長前景良好的情況下,經濟增速可能會回升至3%的水平,這也可能是今年剩餘時間內美國經濟的長期潛在的增長速度。與此同時,全球經濟也應會持續其良好的增長勢頭。同時,住房市場持續出現問題,這些問題解決的可能也有兩種可能,但全面危機美國經濟的可能性不大。

綜合美國歐洲情況,歐元還要漲一點,特別是在周末數據密集時。

但是,本周末的主角可能不是歐元,而是商品貨幣。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將於7月19日上午10:00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統計局局新聞發言人李曉超發布今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並就記者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而原計劃7月19日發布的農產品生產價格、工業品價格、消費價格、消費品市場、工業生產、固定資產投資和國房景氣指數等統計信息則推遲至7月20日發布。此番數據延遲,凸顯這些數據非常敏感,而且可能熱得發燙,有關方面生怕此類數據在周末出台引發股市暴跌。而我則以為,中國股市已經消化了CPI上升的風險,相反,管理層對股市的呵護已是苦心可鑒。問題可能出在國際匯市上:中國緊縮可能迫使商品貨幣出現一定程度的回調!此番推遲數據發布,不僅讓中國股市反復,更讓國際市場猜疑不定,不知究竟,不確定性因素反而加強了。而凡是不確定性大的市場動盪一定大。我們將密切關注美加以及澳元的表現,隨後是英鎊——2003年歐系開始大跌的時候,最早反映的就是這個順序。

⑸ 什麼是商品貨幣和歐系貨幣

商品貨幣的主要特徵
主要有高利率、出口占據國民生產總值比例較高、某種重要的初級產品的主要生產和出口國、貨幣匯率與某種商品(或者黃金價格)同向變動,等等。
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盛產煤炭、鐵礦石、銅、鋁、羊毛等工業品和棉紡品,澳大利亞在這些產品的國際貿易中占絕對優勢,占據了支配地位,而這些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基本以美元標價,因此這些商品價格的上升不但有利於該地區經濟的增長,也有利於本國貨幣匯率的上揚。去年底今年初,黃金、石油價格、農產品大幅走高,國際商品期價指數(CRB)也升至五年高點,一路推升了澳元和紐西蘭元貨幣匯價。統計和圖形表明,世界商品價格與澳元、紐西蘭元匯率的走勢有著較強的正相關關系。從圖形中可以發現,盡管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不是黃金的重要生產和出口國,但是這兩國貨幣匯率和黃金價格正相關的特徵比較明顯。CRB走升為澳元和紐西蘭元帶來正面影響。因此該兩種貨幣常有「商品貨幣」之稱。而加拿大雖然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出口國,但國際商品期價指數的主要組成部分中,難以看到加拿大的優勢商品,因此CRB的變化同加元缺乏相關性。從圖形中,我們可以發現這一點。
除此三種常見貨幣之外,南非蘭特和挪威克朗也被人們習慣性的稱之為商品貨幣。

歐系貨幣指的是,在地理位置上屬於歐洲的國家所發行的貨幣,都屬於歐系貨幣主要有:歐元,英鎊,瑞郎。
歐系貨幣中,歐元比重最大,因此,歐元基本可以上可以看做美元的對手貨幣,走勢比較穩健,比較符合技術特徵。

附,
貨幣有商品貨幣,對應的是投機貨幣,投機貨幣主要指的是英鎊和日元,因為這兩國都屬於大陸邊緣,都是島國,極容易受到周邊國家的影響,比如,英國容易受歐元區,美國的影響,日元極容易受中國的影響,這兩個國家的貨幣走勢通常比較跳躍,很考驗投資者的技術分析功底;
另外還有避險貨幣,瑞士法郎就是典型的避險貨幣,在經濟政治動盪的時候,資金很容易進入避險貨幣,而導致幣值高估;

除了第一段,後面都是自己打的,望採納!

⑹ 歐元以後還會升值嗎

匯率的漲跌是一個綜合判斷的過程 這主要取決於 宏觀經濟的走勢 歐盟國家的貿易進出口 以及資本收支情況 另外在國際市場上的貨幣工序也是其中很重要的因素 這要綜合考慮

貨幣的升值 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因為匯率的變動 會引發一系列經濟現象 所以說不能用單純的比較 來衡量貨幣匯率的漲跌 當然 如果是做外匯交易的話 也不能說規避短期內的波動 所以把英鎊作為歐元的升值目標來衡量不合適

有興趣的話讀讀下面的文章

1 貨幣的關系 上漲與下跌最直接的因素是因為供給與需求的關系
黃金與原油價格和美元的密切關系主要體現在黃金和石油都用美元標價的 美元下跌也就直接體現了黃金和石油的上漲 套息交易時買入的是高息貨幣 日元作為低息貨幣被拋售 所以價格下跌 反之套息交易平倉 日元供給上升 價格上漲 在諸如此類的交易中 全部都是因為貨幣的供給與需求的變化影響價格 這是短期價格 並不影響該貨幣的長期價格走勢

2 首先 直盤是其他貨幣對美圓的交易 交叉盤是除卻美圓之外的兩種貨幣間的交易 你所說的美日 並不是交叉盤 是可以直接看到的

3 進出口商外匯交易的最主要目的是套期保值 假如你是一家貿易公司
你在3個月後將收到一筆美元 為了鎖定你的利潤 或是成本 保證你的美元在3個月後可以兌換與現在等值的人民幣 你就應該賣出美元
若3個月後美元下跌了 你可以用貨幣市場上的利潤 沖抵現貨市場上的損失
出口商反之

出口商是不會像你說的那樣做的 首先國際貨幣市場不是一兩個人可以操縱的 這需要龐大的資金 出口商做的是套期保值 他們不會希望在短時間內提升本幣的購買力 匯率的漲與跌勢一個復雜的過程 如有興趣你可以讀下面的文章

4 利率下跌並不是直接影響到貨幣的吸引力 從套息交易的角度上講 確實是降低了貨幣的吸引力 但是降息也降低了本國的融資成本 會造成資金的流入 刺激經濟發展 資金的流入必然會造成本國貨幣量需求增加 然而影響匯率 這是一個多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 不能從一個角度單純的去看

一下都是影響外匯的因素
1國際收支狀況
國際收支是一國對外經濟活動的綜合反映,它對一國貨幣匯率的變動有著直接的影響.而且,從外匯市場的交易來看,國際商品和勞務的貿易構成外匯交易的基礎,因此它們也決定了匯率的基本走勢.例如自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開始,美元在國際經濟市場上長期處於下降的狀況,而日元正好相反,一直不斷升值,其主要原因就是美國長期以來出現國際收支逆差,而日本持續出現巨額順差.僅以國際收支經常項目的貿易部分來看,當一國進口增加而產生逆差時,該國對外國貨幣產生額外的需求,這時,在外匯市場就會引起外匯升值,本幣貶值,反之,當一國的經常項目出現順差時,就會引起外國對該國貨幣需求的增加與外匯供給的增長,本幣匯率就會上升.
2.通貨膨脹率的差異
通貨膨脹是影響匯率變動的一個長期,主要而又有規律性的因素.在紙幣流通條件下,兩國貨幣之間的比率,從根本上說是根據其所代表的價值量的對比關系來決定的.因此,在一國發生通貨膨脹的情況下,該國貨幣所代表的價值量就會減少,其實際購買力也就下降,於是其對外比價也會下跌.當然如果對方國家也發生了通貨膨脹,並且幅度恰好一致,兩者就會相互抵消,兩國貨幣間的名義匯率可以不受影響,然而這種情況畢竟少見,一般來說,兩國通貨膨脹率是不一樣的,通貨膨脹率高的國家貨幣匯率下跌,通貨膨脹率低的國家貨幣匯率上升.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通貨膨脹對匯率的影響一般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顯現出來,因為它的影響往往要通過一些經濟機制體現出來:
(1)商品勞務貿易機制
一國發生通貨膨脹,該國出口商品勞務的國內成本提高,必然提高其商品,勞務的國際價格,從而削弱了該國商品,勞務在國際上的競爭能力,影響出口和外匯收入.相反,在進口方面,假設匯率不發生變化,通貨膨脹會使進口商品的利潤增加,刺激進口和外匯支出的增加,從而不利於該國經常項目狀況.
(2)國際資本流動渠道
一國發生通貨膨脹,必然使該國實際利息率(即名義利息率減去通貨膨脹率)降低,這樣,用該國貨幣所表示的各種金融資產的實際收益下降,導致各國投資者把資本移向國外,不利於該國的資本項目狀況.
(3)心理預期渠道
一國持續發生通貨膨脹,會影響市場上對匯率走勢的預期心理,繼而有可能產生外匯市場參加者有匯惜售,待價而沽,無匯搶購的現象,進而對外匯匯率產生影響.據估計,通貨膨脹對匯率的影響往往需要經歷半年以上的時間才顯現出來,然而其延續時間卻較長,一般在幾年以上.
3.經濟增長率的差異
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一國實際經濟增長率相對別國來說上升較快,涔�袷杖朐黽右步峽?會使該國增加對外國商品和勞務的需求,結果會使該國對外匯的需求相對於其可得到的外匯供給來說趨於增加,導致該國貨幣匯率下跌.不過在這里注意兩種特殊情形:一是對於出口導向型國家來說,經濟增長是由於出口增加而推動的,那麼經濟較快增長伴隨著出口的高速增長,此時出口增加往往超過進口增加,其匯率不跌反而上升;二是如果國內外投資者把該國經濟增長率較高看成是經濟前景看好,資本收益率提高的反映,那麼就可能擴大對該國的投資,以至抵消經常項目的赤字,這時,該國匯率亦可能不是下跌而是上升.我國就同時存在著這兩種情況,近年來尤其是2003年中國一直面臨著人民幣升值的巨大壓力.
4.利率差異
利率高低,會影響一國金融資產的吸引力.一國利率的上升,會使該國的金融資產對本國和外國的投資者來說更有吸引力,從而導致資本內流,匯率升值.當然這里也要考慮一國利率與別國利率的相對差異,如果一國利率上升,但別國也同幅度上升,則匯率一般不會受到影響;如果一國利率雖有上升,但別國利率上升更快,則該國利率相對來說反而下降了,其匯率也會趨於下跌.另外,利率的變化對資本在國際間流動的影響還要考慮到匯率預期變動的因素,只有當外國利率加匯率的預期變動率之和大於本國利率時,把資金移往外國才會有利可圖,這便是在國際金融領域中十分著名的國際資金套買活動的"利率平價理論"(詳見第六章).
最後,一國利率變化對匯率的影響還可通過貿易項目發生作用.當該國利率提高時,意味著國內居民消費的機會成本提高,導致消費需求下降,同時也意味資金利用成本上升,國內投資需求也下降,這樣,國內有效需求總水平下降會使出口擴大,進口縮減,從而增加該國的外匯供給,減少其外匯需求,使其貨幣匯率升值.不過在這里需要重點強調的是,利率因素對匯率的影響是短期的,一國僅靠高利率來維持匯率堅挺,其效果是有限的,因為這很容易引起匯率的高估,而匯率高估一旦被市場投資者(投機者)所認識,很可能產生更嚴重的本國貨幣貶值風潮.例如,20世紀80年代初期,里根入主白宮以後,為了緩和通貨膨脹,促進經濟復甦,採取了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大幅度提高利率,其結果使美元在20世紀80年代上半期持續上揚,但是1985年,伴隨美國經濟的不景氣,美元高估的現象已經非常明顯,從而引發了1985年秋天美元開始大幅度貶值的風潮.
5.財政收支狀況
政府的財政收支狀況常常也被作為該國貨幣匯率預測的主要指標,當一國出現財政赤字,其貨幣匯率是升還是降主要取決於該國政府所選擇的彌補財政赤字的措施.一般來說,為彌補財政赤字一國政府可採取4種措施:一是通過提高稅率來增加財政收入,如果這樣,會降低個人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從而個人消費需求減少,同時稅率提高會降低企業投資利潤率而導致投資積極性下降,投資需求減少,導致資本品,消費品進口減少,出口增加,進而導致匯率升值;二是減少政府公共支出,這樣會通過乘數效應使該國國民收入減少,減少進口需求,促使匯率升值;三是增發貨幣,這樣將引發通貨膨脹,由前所述,將導致該國貨幣匯率貶值;四是發行國債,從長期看這將導致更大幅度的物價上漲,也會引起該國貨幣匯率下降.在這4種措施中,各國政府比較有可能選擇的是後兩種,尤其是最後一種,因為發行國債最不容易在本國居民中帶來對抗情緒,相反由於國債素有"金邊債券"之稱,收益高,風險低,為投資者提供了一種較好的投資機會,深受各國人民的歡迎,因此在各國財政出現赤字時,其貨幣匯率往往是看貶的.
6.外匯儲備的高低
一國中央銀行所持有外匯儲備充足與否反映了該國干預外匯市場和維持匯價穩定的能力大小,因而外匯儲備的高低對該國貨幣穩定起主要作用.外匯儲備太少,往往會影響外匯市場對該國貨幣穩定的信心,從而引發貶值;相反外匯儲備充足,往往該國貨幣匯率也較堅挺.例如:1995年3月到4月中旬國際外匯市場爆發美元危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當時柯林頓政府為緩和墨西哥金融危機動用了200億美元的總統外匯平準基金,動搖了外匯市場對美國政府幹預外匯市場能力的信心.
另外
心理預期因素
在外匯市場上,人們買進還是賣出某種貨幣,同交易者對今後情況的看法有很大關系.當交易者預期某種貨幣的匯率在今後可能下跌時,他們為了避免損失或獲取額外的好處,便會大量地拋出這種貨幣,而當他們預料某種貨幣今後可能上漲時,則會大量地買進這種貨幣.國際間一些外匯專家甚至認為,外匯交易者對某種貨幣的預期心理現在已是決定這種貨幣市場匯率變動的最主要因素,因為在這種預期心理的支配下,轉瞬之間就會誘發資金的大規模運動.由於外匯交易者預期心理的形成大體上取決於一國的經濟增長率,貨幣供應量,利率,國際收支和外匯儲備的狀況,政府經濟改革,國際政治形勢及一些突發事件等很復雜的因素.因此,預期心理不但對匯率的變動有很大影響,而且還帶有捉摸不定,十分易變的特點.

信息因素
現代外匯市場由於通訊設施高度發達,各國金融市場的緊密聯接和交易技術的日益完善,已逐漸發展成為一個高效率的市場,因此,市場上出現的任何微小的盈利機會,都會立刻引起資金大規模的國際移動,因而會迅速使這種盈利機會歸於消失.在這種情況下,誰最先獲得有關能影響外匯市場供求關系和預期心理的"新聞"或信息,誰就有可能趁其他市場參加者尚未了解實情之前立即做出反應從而獲得盈利.同時要特別注意的是在預期心理對匯率具有很大影響的情況下,外匯市場對政府所公布的"新聞"的反應,也不僅取決於這些"新聞"本身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更主要取決於它是否在預料之中,或者是"好於"還是"壞於"所預料的情況.總之,信息因素在外匯市場日趨發達的情況下,對匯率變動已具有相當微妙而強烈的影響.
政府幹預因素
匯率波動對一國經濟會產生重要影響,目前各國政府(央行)為穩定外匯市場,維護經濟的健康發展,經常對外匯市場進行干預.干預的途徑主要有四種:①直接在外匯市場上買進或賣出外匯;②調整國內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③在國際范圍內發表表態性言論以影響市場心理;④與其他國家聯合,進行直接干預或通過政策協調進行間接干預等.這種干預有時規模和聲勢很大,往往幾天內就有可能向市場投入數十億美元的資金,當然相比較目前交易規模超過1.2萬億的外匯市場來說,這還僅僅是杯水車薪,但在某種程度上,政府幹預尤其是國際聯合干預可影響整個市場的心理預期,進而使匯率走勢發生逆轉.因此,它雖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匯率的長期趨勢,但在不少情況下,它對匯率的短期波動有很大影響.
按在干預匯市時是否同時採取?

⑺ 歐元的長期匯率走勢怎樣

歐元的價值決非單看匯率的高低,而且主要不是以匯率變動來衡量判斷的。外匯價只是貨幣外在價值的一種表現形式,由於金融動盪日趨激烈,匯市抄作日益加劇,匯率波動頻繁而反復無常,因此,貨幣的匯價往往偏離其實際價值常遭扭曲,或被高估或被低估,新生的歐元也不例外。歐元的真實價值絕不限於看匯率,英國《金融時報》2000年8月15日就寫道:「不應以今天的外匯市場來判斷歐元的地位。」最主要的應考察其內在價值即主要審核歐元區內部的物價穩定與否,而這也正是歐洲央行貨幣政策的首要目標,是歐洲央行最為關注的事。就此而論,在歐元啟動的第一年裡,歐元區物價是穩定的,通貨膨脹率一直低於規定的指標2%,通常在1%左右。只是第二年由於石油價格猛漲而導致通脹率上升,歐元區通脹率突破警戒達2.6%。估計到這一非常事態,總的情況應說還在可控制狀態。其他如就業情況在不斷改善,失業率2000年已降到9%以下。這些都是歐盟近10年中最佳情況。所以,歐元的內在價值應當給予肯定,歐洲央行的首要目標物價穩定是實現的,歐元的內在價值也是穩定的。德國前總理施密特這樣說過:「在過去的一年半時間里,也就是說從歐元啟動以來,除石油和天然氣價格之外,生活費用的上漲率比20世紀90年代德國馬克的通貨膨脹率低。……我們的工資、薪水和存款的實際購買力比德國馬克時代穩定。」(德國《時代》周刊2000年9月7日)從廣意上說,歐元作為一種新生貨幣問世,盡管歐元匯率不斷下跌,但2000年9月22日西方銀行界以聯合入市干預形式阻止歐元匯率跌勢以扶持歐元,從一個側面表示西方一致承認歐元的穩定關繫到共同的利害所在,這有力地證明了歐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作為一個國際貨幣的重要地位已得到確認。

⑻ 根據最適度貨幣區理論分析歐元走勢

結論顯然是不可能,光看現在讓歐洲焦頭爛額的債務危機就知道了。而且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也不是哪個貨幣能夠輕易撼動的,這從現在不斷探底的歐元兌美元匯率和中國央行的外匯持有結構上也能看出來。
下面是正文:
所謂「最適度貨幣區」是指一個區域內國家在貨幣完全一體化之後擁有一個共同的貨幣,或保持各國貨幣剛性的固定匯率制和貨幣的完全自由兌換,而對區域外匯率實行浮動。「最適度」的核心是保護外部均衡並且能夠實現充分就業以及價格穩定的能力;「最適度貨幣」指的是以替代浮動匯率的固定匯率貨幣或統一貨幣;「最適度貨幣區」強調的是相對於整個動盪國際金融體系而在一定區域內構建的以努力實現內外均衡的相對穩定的貨幣區。
構成「最適度貨幣區」的主要條件:
1.生產要素的高度流動。
2.經濟開放度較高。
3.產品生產多樣化。
4.通貨膨脹的相似性。
5.政策一體化程度比較高。
而相對於這五個條件,歐元區的產生可謂是相當的湊活。
首先,歐元區最大的軟肋在於各地區不能實施獨立的貨幣政策。
「最適度貨幣區」不是真正的「最優」貨幣區,因為它不僅沒有擺脫克魯格曼所稱的「永恆三角」(Eternal Triangle)的羈絆,而且是「永恆三角」的一種體現。「最適度貨幣區」在「匯率穩定、資本自由流動、貨幣政策獨立性」這三者不可得兼的「三元悖論」之下,利害相交取其「匯率穩定、資本自由流動」而犧牲「貨幣政策獨立性」的結果。這里蘊藏著這樣一種危險,即出於利害相交,成員國選擇「最適度貨幣區」,也可能依舊出於變化了的利害相交,從而導致「最適度貨幣區」的解體。
顯然歐盟現在正處於這樣一種在貨幣政策獨立性和匯率穩定的巨大矛盾中。一方面匆忙加入歐元區的希臘西班牙等國家不符合當時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的規定,導致了現在南歐地區的債務危機此起彼伏。另一方面統一的貨幣使這些相對經濟上處於弱勢的國家不能靈活的運用下調匯率等貨幣手段緩解國內的危機和極高的融資成本。這無疑是歐洲債務危機久久揮之不去的一大因素。
其次,歐洲各國家獨立的財政政策也使歐洲央行在危機出現時不能有效地運用統一的財政政策來進行調控。
第三,歐洲不論是在語言上還是在傳統文化上,還是有著不小的差異。從勤勞嚴謹的德國人不肯援助自由散漫的希臘人上就可以看出,這樣的文化認知使他們很難像美國那樣在一個大范圍內進行勞動力的自由流動。
第四,歐洲各國產品的多樣化不是非常理想。各個國家對於生產的分工合作並不是那麼的需要。
最後,雖說隨著歐洲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深,歐洲各國間的貿易障礙可以說越來越少。但是相對於美國這個統一的獨立的聯邦國家來說,歐盟的只有貿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各個國家各地區間不同的利益訴求,肯定不會讓歐洲各國間的貿易壁壘像一個國家那樣消弭於無形。
綜上所述,且不說歐元在短時間內超越美元,就是現在經濟危機的這道坎它自己能安然度過,也是歐元的幸運。
其實歐元的產生更是一種政治的需要。
p.s.樓主的分給的也相當湊活啊,呵呵

⑼ 今年歐元走勢如何

經濟增長與利率的分歧 2006年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歐元區與美國在經濟增長及利率方向上的分歧,美國國民生產總值(GDP)增長自第一季度的5.6%大幅下降至第三季度的2.0%,而歐元區經濟相反,自年初的2.2%上升於第三季度的2.7%。事實上,第三季度是歐元區四年來GDP季率增長第一次超過美國。在貨幣政策方面也存在這種傾向,18次持續升息後,美聯儲在8月停止升息。而另一方面,歐央行卻保持強硬,將利率自2.25%逐漸提升至3.5%。貨幣政策的分歧令歐元與美元的利率差自年初的225基點縮減至年底的175基點。 分歧會否在2007年持續?最近數據顯示有可能。盡管歐元大幅升值,但歐元出口卻有顯著的回升,10月歐元區貿易盈餘好於預期24億歐元。德國具影響力的IFO指數錄得15年的高位,商業信心提升不僅顯示短期經濟表現良好,對中期經濟增長預期也有所改善。同時歐央行的強硬聲明不絕於耳,委員包括韋伯及莫斯堅稱利率仍在一個低水平。這些因素結合起來表明歐央行將繼續升息,2007內可能升息至4.0%。另一方面,美聯儲面對每況愈下的房屋市場及製造業表現,未來不太可能升息。
ISM製造業指數近期跌至49.5,2003年4月以來首次跌破50衰榮水平,雖然製造業佔GDP份額小於服務業,但因製造業是高薪金的集中行業,因此對美國整體經濟架構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除非製造業有明顯復甦跡象,否則美聯儲很可能要選擇減息,反之歐央行卻可能需要進一步加息。 消費者情緒至關重要 美國75%的經濟增長動力來自消費,因此消費者的消費成為影響美元走勢的一個重要因素,2006年下半年美國消費支出受到房價下降及油價上升的沖擊。房價自2005年初見頂後大幅下跌而降低了消費者抵押再融資的機會,抵押票據公司(MEW)在2004年至2005年間曾是美國消費者主要的融資渠道,但2006年其融資能力下降,隨美國房屋市場的降溫,2007年它能給美國經濟帶來的刺激可能更少。另外能源成本的上升給消費市場帶來沉重的負擔,大型零售商Walmart銷售數據顯示過去兩個月下降至接近指導性參數的低位。歐元區零售銷售也顯現出一個不溫不熱的狀況,過去三個月連續低於預期。盡管歐元區經濟明顯上升,但消費者似乎仍未能擺脫過去幾年經濟下滑留下的陰影。很多分析師認為世界盃可以起到刺激歐元區消費的作用,然而賽事其間的確起到四星期的刺激作用,但當賽事完畢,國民又恢復保守的消費模式。另外,德國尋求於2007年初調高增值稅稅率,這可能令保守的消費意欲更加惡化。另一個考慮的問題是薪金增長,美國薪金以年率4.1%的幅度增長,10年裡最好的表現。如果這種趨勢持續,薪金上升應能抵消房屋及能源對消費支出的影響。因此,美國與歐元區消費者在2007年都面臨很多挑戰。如何應對可能將決定兩國經濟增長速度及歐元/美元的
方向。 美國資本流入 美國貿易赤字及經常賬赤字已近1萬億,成為各主流媒體觸目驚心的頭條,引發貿易不平衡問題再次成為焦點。單純從美國債務的角度看這個問題,只有美元大幅貶值才能解決,但是在美國貿易赤字高企的同時,流入美國固定收益及政權的資本也是世界最多的。盡管2006年貨幣市場充斥著央行儲備自美元轉向歐元的說法,但是近期世界結算銀行數據卻顯示亞洲及波斯灣央行等主要資本輸出國仍以美元作為儲備的大份額。近期財政部資本流動數據顯示823億美元的資本流入足以彌補580億的貿易赤字,只要資本流入高於貿易赤字,可以說美元貶值就缺乏實現的基礎。持有1萬億美元的外匯
儲備的中國政府是美元是否穩定的另一關鍵因素。民主黨控制國會兩院及貝南克好戰的言論都是美元的風險,貝南克在中國說中國人民幣低估支持出口增長,但會引發外交及金融方面的沖突。如果中國停止購買美國政府及機構債券,可能引起資本流入的減少,引發美元走低風險。只要中國及波斯灣國家繼續將其貿易盈餘轉為美國證券,這一過程被一些經濟學家稱為「布雷頓森林體系二」貨幣市場將保持相對穩定,全球經濟增長也將繼續有動力。然而政治因素可能令美元2007年陷入動盪。 歐元區政治風險減少,但未完全消失 在美元面臨各種問題的同時,歐元也並不順利,2004年歐盟憲法未能通過的記憶猶新,該地區的政治問題仍是和平繁榮背後的隱患,儉朴富裕的北部(以德國為代表)與奢華而又相對不發達的南部之間的矛盾並沒有消除,義大利可能是沖突的引發點,義大利長期陷入工業基礎設施陳舊,政治領導無力的狀況。當人群將羅馬街變成垃圾時普羅迪政府已經感受到勞動人民憤怒的力量。政府債務佔GDP的106%的驚人數字,如果經濟增長開始減弱,義大利政治不穩定的風險將增大。 政治變革中的法國將在2007年4月大選,左翼社會黨領導人Royal(可能成為法國第一位女總統)領先於對手Sarkozy,很多貨幣分析師將Royal視為經濟改革者,她的勝任將利好歐元。但是,如果政治力量迫使她持保護主義的立場,可能對歐元有不利影響。 最後人均GDP及工資水平都很低的東歐國家並入歐元區是該地區面臨的一個最大的挑戰,斯洛維尼亞是今年第一個並入歐元區的國家,因斯洛維尼亞較小,市場將它的並入視為大國(波蘭及匈牙利)進入前的試驗。 利好的是,近期經濟數據顯示歐元區經濟復甦力度加大,甚至義大利都出現明顯經濟好轉的跡象,失業率降至7%以下,15年以來最低水平。總之,過去一年作為外匯儲備的選擇貨幣的歐元信譽度有很大改善。但是歐元區各國家之間的問題並沒有完全解決,若歐央行升息過度導致經濟增長停滯,長期以來壓抑的沖突可能浮出水平,2004年各國之間的口水戰可能再次上演,不利於歐元。 總結 展望2007年,盡管利好歐元的因素居多,但歐元/美元的前景並非萬里無雲。歐元/美元的動力來自歐央行及美聯儲利率差的進一步縮窄,如果兩國經濟增長繼續2006年的分歧,歐元將繼續上揚,挑戰2004年高點1.3643。但是德國增值稅率上升30%、法國大選及義大利的長期問題是潛在風險。中美關系的惡化可能威脅全球貿易賬及資本賬之間的平衡。與波動率較低的2006年相比,這四大宏觀風險可能令2007年匯市波動加劇。 技術展望 歐元/美元在1.2976與1.2456間的5個月的盤整後突破1.3000後飆升符合市場的預期,從波浪理論看,至1.3367的升勢結束了一年前自1.1640起的五浪。理論上說隨之而起的應是三浪修正。最初修正目標在1.1640-1.3367區間38.2%回檔1.2709。2002年與2005年低點連起的趨勢線也將在三月附近走到1.2709。跌破此長期上行趨勢線(圖中紅線)將指向50%回檔1.2506及61.8%回檔1.2303。若1.3367被突破,2005年3月18日高點1.3477可能到達。

⑽ 急!未來歐元匯率走勢

我估計歐元還要往下走,理由。1歐洲的幾個國家目前的經濟問題還沒有徹底解決,如希臘,英國,冰島。
2,歐元區的經濟體制在這次金融危機下暴露出存在大的問題,歐元區的國家在貨幣上是一個統一的,在經濟發展速度,失業率,等方面相互差距太大。
3當出現一個國家有困難需要及時援助時,政治體制,社會結構又限制太多。
4冰島更大的火山噴發將在今年5月下旬開始,這是歷史可以證明的,到時,歐洲將進入又一次由自然原因導致的經濟大事件。
綜合這4個方面的因素限制,歐元在今年的走勢不會漲,只能跌。
與人民幣的匯率,歐元破9是近期的事情。

熱點內容
數學對炒股有什麼好處 發布:2025-04-16 17:07:31 瀏覽:788
廣發錢貸子貨幣如何轉入余額寶 發布:2025-04-16 16:45:10 瀏覽:893
炒股買了什麼時候有收益 發布:2025-04-16 16:40:00 瀏覽:625
到什麼地方開戶買基金呢 發布:2025-04-16 16:31:33 瀏覽:667
布朗怎麼應對金融危機 發布:2025-04-16 16:29:41 瀏覽:373
國內股票交易所有哪些 發布:2025-04-16 16:24:30 瀏覽:335
韻達總市值是多少 發布:2025-04-16 16:18:36 瀏覽:689
天天基金網怎麼賺錢 發布:2025-04-16 16:09:18 瀏覽:521
為什麼新股民炒股虧錢 發布:2025-04-16 15:44:13 瀏覽:365
金融類經濟師可以做什麼工作 發布:2025-04-16 15:40:48 瀏覽: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