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的貨幣怎麼分
① 中國的貨幣分層是怎麼分的謝謝
貨幣層次劃分***
貨幣供給的多重口徑
1. 貨幣供給包括按口徑依次加大的M1、M2、M3……劃分的若干層次。
2. 各國的貨幣口徑大多不同,只有「通貨」和M1這兩項大體一致。
劃分貨幣供給層次的依據和意義
1. 世界各國中央銀行,對貨幣統計口徑劃分的基本依據是一致的,即都以流動性的大小,也即作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作為標准。
2. 流動性較高,形成購買力的能力也較強;流動性較低,形成購買力的能力也較弱。這個標准對於考察市場均衡、實施宏觀調控有重要意義。
3. 便於進行對宏觀經濟運行的監測和貨幣政策的操作,也是一項重要要求。
中國的M系列
1. 現階段我國貨幣供應量劃分為如下三個層次:M0=流通中現金,即我們習稱的現金
M1=M0+活期存款 M2=M1+定期存款+儲蓄存款+其他存款+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
2. 其中,M1,我們稱為狹義貨幣量;M2,稱廣義貨幣量;M2-M1是准貨幣 。
外國和IMF的M系列
1.美國現行貨幣供給的各層次:M1、M2、M3和Debt。
2.日本現行貨幣供給的各層次:M1、M2+CD、M3+CD和「廣義流動性」。
3.英國英格蘭銀行公布的1991貨幣供給口徑:M0、M2、M4、M4c和M5,沒有M1。
4.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採用三個口徑:通貨、貨幣和准貨幣。
② 分別是哪些國家的貨幣
美國和英國
③ 怎麼辨別外幣
在實際操作中,應該怎樣來識別外幣的國別呢?
各國貨幣票面文字不同,票面圖案設計也不一樣,如果單純從圖案上去識別,就容易混淆。比如,英鎊、加拿大元、紐西蘭元等英聯邦國家的貨幣上都印有英國女王 「伊麗莎白二世」肖像,如果認為印有女王像的就是英鎊,那就錯了。也有一些國家的貨幣單位名稱都相同,比如「元」,如果從貨幣名稱上來確認貨幣國別,也容易搞錯。
正確的做法是,看外幣票面上所印發行機構的名稱,某一個國家或某國的中央銀行發行的鈔票,就是該國流通的貨幣。顯然,這需要有一定的外語知識。下面就美元、日元、德國馬克、法國法郎等4種常見外幣的國別識別方法作一介紹。
美元鈔票上印有發行機構U.S.FEDEERAL RESERVE BANK(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的名稱,而且鈔票下地背面都印有國名THE U-NIED STATES OF AMERICAN(美利堅合眾國),鈔票正面左側還印有聯邦儲備銀行的行徽。日元鈔票上印有發行機構NIPPON BANK(日本銀行)的名稱,鈔票的正面還印有「日本銀行券字樣。德國馬克鈔票上印有發行機構DEUTSCHE BUNDES BANK(德意志聯邦銀行)的名稱,鈔票背面還有圓形的德意志聯邦銀行標記。法國法郎則印有發行機構BANQUE DE FRANCE(法蘭西銀行)的名稱。
鈔票都印有面值,世界各國紙幣大多數按面值大小決定票幅大小。隨著面值的增加,票幅尺寸也增加,而且顏色與設計花樣各不相同。這樣的鈔票就容易區分面值大小,歐洲和亞洲各國的鈔票大都如此。
也有不少例外。美洲的美國、加拿大、阿根廷等國鈔票的面值大小偏偏與票面無關,各種券類票幅尺寸是一致的,設計圖案都屬同一基調,稍不留神,就會搞錯。因此,在鑒別這些國家鈔票時,一定要注意查看鈔票上印有的面額(由阿拉伯數字和大寫數字組成),防止」以小充大「造成經濟損失。
外幣版別與流通情況
世界各國貨幣版別繁多,有新版也有舊版,有些國家新舊版混合流通。而且,貨幣換版的原因一般有四種。一是貨幣發生貶值,需要進行貨幣改革,同時發行新的鈔票;二是貨幣鈔票假鈔太多,需要重新印刷鈔票;三是鈔票已流通多年,為了提高鈔票印刷質量而發行新鈔;四是國家政權發生更替,新政府發行新鈔。
當一種新版鈔票發行後,舊版鈔票就逐漸地被回收,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回收規定。具體說,有以下幾種情形。一,發行新鈔票後,並不宣布舊鈔停止流通,而是回籠後不再投放,直至全部收回。二,發行新鈔後,發行銀行宣布舊鈔停止流通,但有相當一段時間可以繼續向該發行機構兌換。三,發行新鈔後,舊版鈔停止流通,並很快就作廢。
由此可見,就可能出現如下四種不同版別和流通情況的貨幣。第一種是新版貨幣。第二種是舊版貨幣但仍流通直接使用。第三種是舊版貨幣已停止流通但仍有價值,在一定時期內可到發行機構兌換。第四種是舊版貨幣已停止流通並失去法定價值。面對以上情況,正確的做法是:第一種和第二種貨幣是目前流通的貨幣,可以收兌使用;第三種鈔票不能直接收兌,但可輸托收;第四種鈔票不能收兌也不能辦理托收。
為了准確無誤地鑒別各種貨幣,你需要經常了解某種貨幣有哪些面額和式樣,增發和停發了哪種面額和式樣的鈔票,停發的鈔票從什麼時候起退出流通領域,回籠的期限,失去法定價值的時間等等,從而確定是否收進該種貨幣。鈔票的變動信息來源於外國發行機構通知、我國銀行機構海外聯行的通知,以及國外一些報刊雜志的信息。
如何區分某種貨幣是否是現行流通的貨幣呢?這就要掌握外幣版式的情況,因為有關國家的銀行通知貨幣流通與否,一般以貨幣版式式為劃分標準的。
真假水印的識別方法
鈔票水印技術最早是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銀行」於是1665年發行的銀行券上使用的。這是一項古老、傳統的防偽技術。長期實踐證明,由於它是鈔票的印製專門部門製作的,工藝復雜,很難復制,有很好的防偽功能,固現在世界各國的鈔票也都已廣泛使用這一技術。偽造的鈔票也有仿製的假水印,對於識別真假鈔票是很重要的。
水印是在造紙過程中形成的,在造紙時根據設計的圖案增加或減少了纖維的密度,使紙厚薄不同,顯示出明暗的多層次人像或圖形,迎光透視清晰可見,這就是水印。
水印根據製作工藝不同,分為固定水印、半固定連續水印和滿版水印。固定水印在鈔票上位置固定,造型准確,層次豐富,表現出很好的防贗效果。半固定連續水印,做在鈔票上某一部位,寬度是固定的,長度是連續的、重復的,並可以分割。滿版水印,整張鈔紙上都有水印圖案,分布是隨意的,沒有固定位置。偽造鈔票的水印,都是仿製的假水印:塗有某種油脂物質的印戳蓋在紙表面的假水印,有用無色漆或白色油墨印刷的假水印,有印在兩張粘貼的紙裡面的假水印,還有在兩張紙的夾層中塗有白色糊狀物加蓋印模的假水印等多種。
怎樣識別真假水印呢?
1、確定水印圖案是否在正常位置,如果固定水印圖案的位置相差較大,一般講很可能是假水印(有極少數真鈔票水印圖案偏差也較大)。
2、印刷或加蓋的假水印(在鈔紙的表面或兩張粘貼的紙裡面),迎光透視,圖案輪廓線特別清晰,而真鈔水印圖案的輪廓都是相對清晰的,圖案造型柔潤。印在鈔紙表面的假水印,從側面傾斜對光看,可見有明顯的印跡,在紫光燈照射下圖案清晰可見,真鈔卻看不見。
3、固定水印的人像,真鈔神態自然,層次有立體感,黑、灰、白色過渡自然。假水印染神態呆板不自然,有的人物不像或模糊不清。
4、真鈔水印正反兩面,一面較平整,另一面稍微有些凸起,用手摸有浮凸感。假水印兩面都平整,在兩張薄紙中間塗有糊狀物質、加蓋印戳的假水印,用手摸紙張也有浮凸感,有的太浮凸,對光透視水印部位紙張透光度很差,也比別的部位要厚。
④ 國家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怎麼區分
貨幣政策是決定貨幣發行和貨幣價格的政策。
而財政政策是財政收支方面的政策,收入就是稅收,支出就是政府用於公共福利和政府投資等的支出。兩者區別非常明顯。
⑤ 每個國家的貨幣是指在國際上是如何劃分的
一個國家的貨幣,其法定貨幣與發行權是一個主權國家的主權范疇。
在國際上沒有相應的劃分。
⑥ 國家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怎麼區分
含義不同:財政政策是政府通過對財政收入和支出總量的調節來影響總需求.貨幣政策是中央銀行為實現一定的宏觀經濟目標而對貨幣的供應量和信貸量進行調節和控制
方式不同:財政:稅率\國庫券\保護價收購糧食\政府對公共
⑦ ABCD分別是哪些國家的貨幣
A.€ 歐元符號。
使用的國家和地區有:
歐元區(19個):
奧地利、比利時、塞普勒斯、愛沙尼亞、芬蘭、法國、德國、希臘、愛爾蘭、義大利、拉脫維亞、立陶宛、盧森堡、馬爾他、荷蘭、葡萄牙、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西班牙
與歐元有貨幣協定:
安道爾、摩納哥、聖馬利諾、梵蒂岡、克利珀頓(法屬)、聖巴泰勒米(法屬)、法國南半球及南極屬地(法屬)、聖皮埃爾及密克隆群島(法屬)、科索沃、黑山、辛巴威、亞克羅提利與德凱利亞(英屬)
B.£「鎊」(pound)的符號。
名稱中帶有「鎊」的部分貨幣使用£為符號,例如英鎊、埃及鎊、敘利亞鎊等。有時特指英鎊;某些其它「鎊」會用£與字母共同構成貨幣符號,如敘利亞鎊是£S。
C.$ 「元」(dollar)和「比索」(peso)的符號。
幾乎所有名稱中帶有dollar或peso的貨幣都使用這個符號,一些名稱中不帶有dollar或peso的貨幣也使用這個符號。
使用的貨幣及對應的國家和地區有:
dollar:
美元(美國、厄瓜多、薩爾瓦多、東帝汶、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帛琉、辛巴威等)、東加勒比元(安地卡及巴布達、多米尼克、格瑞那達、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等)、澳元(澳大利亞、諾魯等)、巴哈馬元(巴哈馬)、巴貝多元(巴貝多)、貝里斯元(貝里斯)、百慕大元(百慕大)、汶萊元(汶萊)、加元(加拿大)、開曼群島元(開曼群島)、斐濟元(斐濟)、蓋亞那元(蓋亞那)、港元)香港)、牙買加元(牙買加)、吉里巴斯元(吉里巴斯)、賴比瑞亞元(賴比瑞亞)、納米比亞元(納米比亞)、紐西蘭元(紐西蘭)、新加坡元(新加坡)、索羅門群島元(索羅門群島)、蘇利南元(蘇利南)、新台幣(台灣)、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元(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吐瓦魯元(吐瓦魯)等。
peso:
阿根廷比索(阿根廷)、智利比索(智利)、哥倫比亞比索(哥倫比亞)、古巴比索(古巴)、多米尼加比索(多明尼加)、墨西哥比索(墨西哥)、烏拉圭比索(烏拉圭)等。菲律賓比索較特殊,其符號為「₱」。
其它:
尼加拉瓜科多巴(尼加拉瓜)、薩摩亞塔拉(薩摩亞)、潘加(湯加)等。
D.¥ 人民幣元和日元符號。
用於人民幣元(中國、辛巴威等)和日元(日本)。
⑧ 人民幣分類可以怎麼分
人民幣分為紙幣和硬幣。
紙幣:紙幣是指以柔軟的物料(通常是棉)造成的貨幣,由國家(或某些地區)發行並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
紙幣本身不具價值,雖然作為貨幣的一種,但其不能直接行使價值尺度職能。
硬幣:古代硬幣(coin;specie;hardcurrency;hardcash;piece)。
用金屬鑄造貨幣在我國已有幾千年歷史,最早的金屬鑄幣是商代的寶德銅貝,距今已3000多年。由於金屬幣具有使用方便,耐磨損,流通壽命長等優點。
它除了自身所具備的貨幣職能外,還有很高藝術欣賞和收藏保值功能。
拓展資料:
貨幣(Money)是商品交換的產物,是在商品交換過程中從商品世界分離出來的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俗稱金錢。
通貨(Currency,CCY)是度量價格的工具、購買貨物的媒介、保存財富的手段,是財產的所有者與市場關於交換權的契約,本質上是所有者之間的約定。包含流通中的貨幣、銀行券等。
關於貨幣的本質仍然存在大量的爭論。經濟學的貨幣概念五花八門,最初是以貨幣的職能下定義,後來又形成了作為一種經濟變數或政策變數的貨幣定義。傳統上,貨幣定義主要有以下幾種:
人們普遍接受的用於支付商品勞務和清償債務的物品;
充當交換媒介,價值、貯藏、價格標准和延期支付標準的物品;
超額供給或需求會引起對其它資產超額需求或供給資產;
購買力的暫棲處;
無需支付利息,作為公眾凈財富的流動資產;
與國民收入相關最大的流動性資產等等;實際上,上述6條都屬貨幣的職能定義。
最新的貨幣理論認為貨幣是一種所有者與市場關於交換權的契約,根本上是所有者相互之間的約定。吾以吾之所有予市場,換吾之所需,貨幣就是這一過程的約定。這一理論能夠經受嚴格證偽和邏輯論證,解釋所有貨幣有關的經濟學現象,並為所有的經濟學實踐所檢驗,為幾百年的貨幣本質之爭劃上了句號。
貨幣本質的邏輯推理和證明:
當市場處於物物交換階段時,交換能否發生取決於交換雙方的供給與需求互補性,這種互補性並不總是存在的,可能甲余A 缺B,而乙余B缺D,如果只存在甲乙雙方,那麼交換就無法進行。假定存在丙,他余D缺A,那麼在某個約定下,交換就可以在甲乙丙三者間以雙方交換的形式發生。
這個約定就是:乙與丙約定可以用A來換取D,這樣他就可以用B來和甲交換A,盡管A並不是他最終需要的,它充當了交換媒介的角色。我們把在這個事例中的角色延伸開來,把甲指代成買家,乙指代成賣家,丙指代成市場,它既可以是某個丙,也可以是內部存在交換的組合。這樣A就充當了通貨的角色,即甲用A來向乙購買他所需的B,而乙則持有A並用它來和丙交換D。
⑨ 各國家的貨幣是怎樣計算的
得看他們的經濟實力
⑩ 各種國家的貨幣是如何定義國際匯率的
什麼是匯率?難道匯率是像我們教科書上面說的,各種貨幣之間的價格嗎?我告訴你是錯的。匯率的正確解釋應該是「各國政府為了達到政治目的的手段叫匯率」!所以,當美國要整治中國匯率的時候,就不會單獨出規定,會像打伊拉克一樣,找了很多的盟邦,聯合起來逼迫人民幣升值。只要升值一次,就再也停不下來了。你必將重蹈日本的覆轍。今天的電視媒體問我,會不會重蹈覆轍。當時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聯合簽訂了一個廣場協議,當日本簽訂廣場協議的時候,災難開始了。為什麼呢?一旦簽訂了就告訴各國日幣要升值了。不簽沒事,一簽就有事。簽了以後,日幣肯定要升值了。所以大量的日幣升值了。你以為匯率是價格嗎?就像買礦泉水一樣,需求多了一調整就平穩了,那是教科書,教科書基本上是錯的。到時候你會發現,匯率一上升,真的上升了,再買,更多的熱錢流入,匯率再上升再流入。一直到日幣升了一倍。當時發生的時候,日本的央行採取低利率政策以及寬松的貨幣政策。這個火上加油,助長日本經濟的崩潰,問題出來了。為什麼當時會採取低利率和寬松的貨幣政策呢?當時在國內沒有談出來了,那是因為日本腐敗的財團在後面施加壓力,要以低利率的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好了,最後的結果使日本的地產市場、股票市場整個大幅度的崩盤。由誰來買單?由全體日本人買單。那麼我們今天中國的情況呢?情況在某些方面類似,那就是中國人民幣匯率,在美國以及其他美國盟邦壓力之下開始調整,一旦升值就停不下來了,那麼日本的故事重演了,就再升值再流入。但是我們所採取的貨幣政策是不一樣的。是什麼樣的貨幣政策呢?是提高利率,緊縮貨幣的政策,和日本相反。我們是朝著一個正確的方向走,我們叫支持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但是我們不能只看錶面現象,我請問在座各位,如果人民幣不斷升值、不斷升值是什麼結果?你要知道我們中國不像美國一樣,是一個以服務業為主的國家。服務業它的利潤是非常之高的,沒有什麼成本,利潤肯定高的。中國以製造業為主,而且是傳統製造業大國,利潤5%就了不起了。那麼我們利潤上升了5%以上,我們的匯率不斷上升,你就可以知道中國將有大量企業倒閉,造成很多的問題。那些問題出來了,你為什麼走到這一步呢,難道你不知道匯率是各國政府為了達到政治目的的手段嗎?怎麼走到這一步呢?很遺憾的告訴各位,又是以錢為綱的理念帶我們走進這個絕境。我們過去時代出口創匯是一句神話,各地政府為了出口不擇手段,包括環境污染不在乎、剝削勞工不在乎,什麼都不在乎,只要出口創匯就可以了。我們中國是一個資源貧困的國家,還敢出口煤炭,這種錯誤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