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市值多少億美元
⑴ 美團2020年凈利潤才40多億,為什麼市值有1.6萬億
你可以參考格雷厄姆和巴菲特的觀點。
價值與估值的本質差距。
美團的PE接近300倍。如果按今天估值來講確實是嚴重高估。但是市場是非理性的。高估也可以持續很久。低估也可以持續更久。
但是通常看問題的關鍵不在這。而是要計算美團的年化復合成長率。
2018年以前都是一直虧損狀態。2019年2020年爆發增長。美團已經壟斷了外賣市場。而且客戶黏性越來越高。如果未來年華增長率持續大幅增加,那麼過幾年看現在的價格就不算高了。
也就是說估值的變化會隨著企業成長率越高而變得合理或者低估。以現在的價位看肯定是高估。至於要不要投資看你怎麼給它估值和看它的前景。
我個人是不會投資美團。理由是比它好的標的大把。
⑵ 美團點評,真的值300億美元嗎
對互聯網「網紅公司」的估值,須有腦洞大開的想像力。
10月19日,美團點評估值300億美元、融資40億美元的新聞,刷爆了朋友圈,這標志著全球未上市科技公司估值榜前五位中,帶有「中國概念」的已經「五占其三」,滴滴、小米和美團點評分別位列第二、第三和第五位。
300億美元是個什麼概念?目前網路的市值逾920億美元、京東的市值近560億美元,美團點評的最新估值,已經佔到網路市值的33%、京東市值的54%,而後二者分別位居國內互聯網公司的探花和傳臚寶座。
從會計學的角度看,公司估值歷來存在多個核算方法、且涉及到多個參照維度。而對於非上市的互聯網公司而言,現在流行的是,言必稱「用戶數」和「賽道」,只要「用戶數」足夠龐大,只要「賽道」足夠寬闊,如何估值,那就看投資人的想像力了。
至於「用戶數」,美團點評貌似對得起300億美元的估值。公開資料顯示,目前美團點評的活躍買家為2.4億,京東的活躍用戶數近2.6億(6月30日之前的12個月),網路的移動搜索月活躍用戶數則為6.65億(2016年12月)。
但是,與美團點評相比,京東已經築起供應鏈的防護牆,這使得它具備在電商紅海中拼殺的能力,此外,內生於電商屬性的互聯網金融(京東金融),未來也具備一定的想像空間。
而至於網路,近幾年雖說贏利能力下滑,但其凈利潤卻還是年年為正的,何況,網路現在還有國內AI(人工智慧)一哥的想像力加持。
在王興「無邊界」的理念下,近兩年美團點評的賽道,好像變得開闊了——其業務的主戰場,已從外賣、團購,進軍到電影票、酒旅、移動出行、短租等等。
美團點評的口號也變成「吃得更好,活得更好」,試圖構建起全頻道的本地生活服務平台——如此一來,美團點評的未來估值想像力,不要說300億美元,就是3000億美元也不過分,因為僅以其目前試水的移動出行為例,這一領域的對標公司滴滴,最新一輪的估值已經超過500億美元。
這樣的想法,有沒有可能實現?短期徒有其表,是有可能的,依靠強大的執行力。
這樣的想法,到底好不好?不好,因為規模並不等於經濟,長期應該也很難有成功的可能。
在「內存如金」的手機體驗時代,如果一款APP能夠更多地滿足用戶需求,用戶自然是樂見其成的,畢竟,這樣可以更少地下載APP,手機頁面也可以變得更為簡潔。但是,美團點評這一拓寬賽道的邏輯,事實上,可能經不起嚴謹的推敲。
其一,多點作戰的實力值得商榷。無論是外賣、團購,還是電影票、酒旅、移動出行和短租,這些業務的核心拓展手段是「競價模式」,也就是說,在取得一家獨大的地位之前,你可能要用持續的補貼,以保留並搶奪活躍用戶的數量。
如果僅是在單一領域通過補貼手段打垮(或合並)對手,比如外賣領域,美團點評有沒有可能,是有一定可能性的。
但是,多領域同時作戰,有沒有可能,顯然是絕無可能的,僅專注於移動出行的滴滴,其資本實力就已經遠超美團點評,此外,專注於酒旅業務的攜程,其目前市值也高達260億美元,幾乎與美團點評的最新估值保持同一身位。
其二,不同業務領域的業務邏輯存在沖突。美團點評的外賣和在線票務屬於O2O模式,而移動出行和短租則屬於共享經濟模式,這兩種模式的內在邏輯是存在一定的沖突的。
O2O的用戶粘性弱,極容易發生遷移,屬於終極價格PK性質,既要PK線上、又要PK線下,而共享經濟則是閑置資源優化配置性質,只要能夠形成一定的市場壟斷,則用戶就會具有較強的的粘性。
其三,美團點評缺乏生態構建的支付支撐。姑且不論當下美團點評的生態構建是不是偽命題,起碼有一點是其硬傷,即缺乏自有支付平台的支撐,盡管當下美團點評已經擁有支付牌照,但是,欲想真正打破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二分天下的格局,可以說可能性微乎其微。
一者,現有用戶已經形成使用慣性;二者,支付寶與投資理財及阿里電商平台之間已經構建起生態體系,微信支付與微信社交之間也已構建起生態體系,這二者的支付功能均具有一定的自我強化功能。
當然,或許有人會產生疑問,美團點評的全頻道本地生活服務功能,難道與自有支付平台之間不能建立自我強化功能嗎?對不起,很難具備,本地生活服務功能的用戶粘性,上文已經講到,其對用戶的粘性相對要弱許多。
互聯網公司的VC和PE投資人,絕大多數是理性的,但是,其間也存在早期投資人身不由己被裹挾、以及產業投資人出於整合並購等因素而後期出手的可能。
畢竟,對於早期投資人而言,如果不能力頂投資項目等到較佳的市場預期時IPO,那麼其早期投資極有可能會產生較大的虧損。從這個角度講,眾多已經融資六、七輪卻依然未上市的互聯網企業,均存在這樣的可能性——沒有哪個投資人是不希望所投項目早日上市套現的,但是在什麼樣的市場預期下上市,這才是關健,否則,寧願被裹挾著繼續力頂,也不願中途收手認虧。
美團點評,真的值300億美元嗎?
未來或難預料。但是,我還是有一句勸告:在樹根尚淺之下,還是不要盲目往眾多枝葉上噴灑營養液為好,相反,裁剪枝葉、突出重點業務反而更為重要。
⑶ 美團市值突破2000億美元,接下來王興該如何破局
經過數據顯示,美團點評暴漲近8%,自獲得內資不斷買入,今年股值呈現空前態勢,王興的身價隨之增加,躋身於內地十二大富豪榜位。那王興是怎樣一步步到現在這樣的姿態的呢?
現在的社會5G時代也到來了,王興無疑是有遠見的,大多數人都是對短期的生活持有樂觀態度,而王興卻覺得,現在的社會就像股價一樣,不到最後一刻,你永遠也無法對中間跌宕起伏的過程表示出援助之手。而且一直有消息AI智能時代即將到來,各種以此為基礎的行業也越來越吃香,並且離不開我們的生活,很多事情都是需要耐心等待的,你對未來越有信心,並且為之努力,那你成功的機率也是更大的,把握住你的機遇,你也會有一個輝煌的未來。
以上僅代表個人發言,如有不當之處,歡迎留言批評。
⑷ 美團市值多少億2021
「8月30日,美團公布2021年第二季度財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43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7%。美團二季度經調整凈虧損環比減少至22.2億元。目前,美團市值為1.40萬億港元,今天上漲1.51%。」
⑸ 年虧損1100億,市值卻高達4200多億,是什麼支撐了美團沒有倒下
外賣對於當代的年輕人來說,堪稱是「救命」的存在。現在的年輕人,幾乎很少會自己做飯,即便是有時間,也會為了省事而去點外賣。外賣成為了年輕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當然外賣的存在的確方便了很多上班族。如今國內外賣行業中,知名度最高的莫過於是美團外賣了!然而,你知道嗎?用戶量超高的美團外賣至今卻依舊是虧損的!
在眾多的上市公司中,也並非只有美團是這樣的虧損,還有國內第三大電商巨頭拼多多,其虧損程度和美團相比,也是不相上下。然而在美股上市的拼多多也並未受到虧損的影響,反而市值大漲,已經高達390.7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為2793.5億元,已經超越了中信銀行以及民生銀行的市值。
尤其是美團的酒店業務毛利潤,在整個商業界也算是較高水平的了!拿我們所熟知的五糧液來做對比,五糧液的毛利率也不過才75%,嚴格來說美團的酒店業務賺的錢比五糧液都多,但是公司的整體利潤卻依舊虧損。原因其實就是在於新增業務上面,新增業務的虧損拖了美團大數據的後腿,才導致了美團的虧損
國內兩大科技巨頭企業阿里巴巴以及騰訊都是美團的投資人之一,有如此強大的背景支持,美團的資金自然充足,加上之前上市融資的資金,美團有足夠的錢去「燒」!
⑹ 美團有沒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市值超過1000億美金的互聯網公司
美團今年是資產市場的寵兒,股價不斷創新高,而幾乎在同時上市的小米卻備受冷落,股價跌得只剩一個零頭,筆者寫過關於兩者的文章,對美團的比較看好,但是美團近期如此後的股價表現,筆者是很詫異的,認為是好的「過頭」了。1、美團確實好美團最新的股價是98港元,市值5700億港元,換算成人民幣是5127億人民幣,相當於730億美元,已經是中國上市互聯網企業中的第三高,看起來市值沖擊千億美元也是可以期待的。
餐飲外賣貢獻的收入占平台總收入比例的56.7%,餐飲的增速和毛利率就決定了平台收入和凈利潤的未來,平台成交額在放緩,第三季度完成了275億元的收入,凈利潤是13億元,凈利潤率是4.7%,這是迄今為止最好的盈利表現。如果未來的媒體我們要按照盈利的互聯網企業來估值,起碼要有100億元人民幣的凈利潤,也就是說,如果今年990億元的收入,要完成100億的凈利潤,凈利潤率要達到10%,那麼毛利潤率至少整體要提高5個百分點,如果這樣的話,那麼平台的商家會答應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