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貨幣存量是什麼

貨幣存量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3-27 03:52:42

⑴ 貨幣余額和貨幣存量是一個概念嗎,有什麼不同

存量是指已經發行的的貨幣累計起來的數量;余額是指尚未支出完余留下來的。

⑵ 貨幣存量概念的問題

指各種商業銀行如工商銀行、建行、交通銀行、各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等。

⑶ 貨幣存量與貨幣供應量及M族的問題(不是要概念)

1.貨幣存量就是貨幣供應量,大家經常說的是貨幣存量是指M2,因為M2裡面就包括了M1,而且M1反映著經濟中的現實購買力,而M2不僅反映現實的購買力,還反映潛在的購買力。所以通常大家習慣拿M2來和GDP作比較,雖然不是很科學,但可以大致反映出貨幣超發的情況。
2.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1月),廣義貨幣總量為710300億,你所說的70萬億也只是為了讀寫方便而作的一個約數,可想而知你上面指的10萬億美元也是個約數,不是指絕對就是這個數。希望你不要把這兩個數字相不相等看的那麼重,如果你需要,可以用710300億除以今日匯率6.6597,大概等於106656億美元,一般就稱為10萬億美元比較方便。

⑷ 貨幣存量是指某一時點上的貨幣總量

貨幣總量是指投入流通中的紙幣的總額。是對不同層次貨幣供給量的計算標准。貨幣總量就是按不同貨幣供應層次計算的貨幣量。對貨幣供應進行分層次研究和計算總量,有利於分析各種不同層次的貨幣供應對商品流通和經濟活動產生的不同影響,有利於國家貨幣決策機構控制貨幣供應量,以有效地調節經濟活動。
貨幣總量的分類:
貨幣總量有存量和流量這兩個不同的概念。
所謂貨幣的存量,是指一個國家在某一時點上實際存在於整個經濟中的貨幣總量;
所謂貨幣的流量,則是指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中貨幣流通的總量,它實際上是貨幣存量與貨幣流通速度的乘積。
貨幣存量是指某一時點一國銀行體系之外由政府機構、各企事業單位及社會公眾持有的現金。
在現實的經濟生活中,人們往往還將貨幣的范圍擴展到一些流動性較強的短期證券,如國庫券、商業票據等等,因為它們可以容易地轉換為現金或活期存款而成為現實的購買和支付工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採用的貨幣供應量口徑是:貨幣和准貨幣。其中,貨幣包括銀行以外的通貨和私人部門的活期存款,准貨幣包括定期存款、儲蓄存款和外幣存款之和。
所謂貨幣存量,即貨幣供應量,是一國經濟中用於交易和投資的貨幣總量。在統計上,它構成中央銀行和金融機構負債的一部分。
1.貨幣供應量定義:
貨幣供應量是指一國在某一時期內為社會經濟運轉服務的貨幣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供應的存款貨幣和現金貨幣兩部分構成。對於貨幣存量的定義也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如果貨幣僅指流通中的現金,則稱之為M0;狹義的貨幣M1,是指流通中的現金加銀行的活期存款,這里的活期存款僅指企業的活期存款;定義較寬些的貨幣M2,則是指M1再加上居民儲蓄存款和企業定期存款;廣義貨幣供應量M3,是一國貨幣供應總量。貨幣供應量是中央銀行重要的貨幣政策操作目標,它的變化也反映了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變化,對企業生產經營、金融市場,尤其是證券市場的運行和居民個人的投資行為有重大的影響。當貨幣供應不足時,市場商品價格下跌,生產減少,投資乏力,經濟緊縮;當貨幣供應過量時,市場商品價格上漲,生產擴大,投資強勁,經濟繁榮。當然,上述所言不足或過量,都是有限度的,如果超出了一定限度,那麼貨幣供應量極易成為通貨緊縮或通貨膨脹的源泉。
2.貨幣供應量分類:
美國的貨幣量層次劃:
M[1A]=流通中的現金+活期存款
M[1B]=M[1A]+可轉讓存單+自動轉帳服務存單+信貸協會股票+互助儲蓄銀行活期存款
M2=M1B+商業銀行隔夜回購協議+歐洲美元隔夜存款+貨幣市場互助基金股票+所有存款的儲蓄存款和小額定期存款
M3=M2+大額定期存單(10萬元以上)+定期回購協議+定期歐洲美元存款
L=M3+銀行承兌票據+商業票據+儲蓄債券+短期政府債券

⑸ 經濟中通常用來衡量貨幣存量的兩個指標是什麼

經濟中通常用來衡量貨幣存量的兩個指標是(貨幣和准貨幣)。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採用的貨幣供應量口徑是:貨幣和准貨幣。
其中,貨幣包括銀行以外的通貨和私人部門的活期存款,准貨幣包括定期存款、儲蓄存款和外幣存款之和。
所謂貨幣存量,即貨幣供應量,是一國經濟中用於交易和投資的貨幣總量。供參考。

⑹ 什麼是存量

存量(stock)是指某一指定的時點上,過去生產與積累起來的產品、貨物、儲備、資產負債的結存數量。應用於經濟學領域。存量和流量是現代西方宏觀經濟學常用的兩個概念。兩者都是變數,即在一定時間內其大小可以計算的數值。它們的區別在於存量沒有時間維度,而流量有時間維度。例如,人口總數是一個存量,表示在某一時點上(某年某月某日某一時刻) 的人口數; 而人口出生數表示在一定時期內 (如1年) 新出生的人口數,有時間維度,因此是一個流量。以此類推,國民財富、貨幣數量、投資總額等是一個存量,而國民收入、國民生產總值、貨幣支出、投資等是一個流量。

相關比較
存量與流量

對於理解經濟活動中各種經濟變數的關系及其特徵和作用至關重要。例如在財富與收入這兩個經濟變數中,財富就是一個存量,它是某一時刻所持有的財產;收入是一個流量,它是由貨幣的賺取或收取的流動率來衡量的。存量與流量之間有密切的聯系。流量來自存量,如一定的國民收入來自一定的國民財富;流量又歸於存量之中,即存量只能經由流量而發生變化,如新增加的國民財富是靠新創造的國民收入來計算的。

存量與流量信息

存量信息(stock)是關於企業的經營態度及哲學的信息,是積累的、不動的。

流量信息(flow)是指企業發出的信息中的新商品信息及新技術信息,隨著不同時期商品和技術的變化而變化,是浮動的、變化的。

總結

存量分析和流量分析是現代西方經濟學中廣泛使用的分析方法。存量分析就是對一定時點上已有的經濟總量的數值及其對其他經濟變數的影響進行分析;流量分析則是對一定時期內有關經濟總量的變動及其對其他經濟總量的影響進行分析。在宏觀經濟學的總量分析中,既可以從存量著手,也可以從流量著手。

⑺ 貨幣存量是指一國在某一時點上各「經濟主體」所持有的現金和存款貨幣的總量

經濟主體是指在市場經濟活動中能夠自主設計行為目標、自由選擇行為方式、獨立負責行為後果並獲得經濟利益的能動的經濟有機體。從宏觀角度看,可以將千千萬萬個經濟主體分為三大類:政府、企業、個人。

⑻ 貨幣存量與貨幣供給的關系

自2006年年初以來,流動性過剩始終是一個熱門話題。當前,過剩的流動性正在強勁地推動中國的資產價格上漲,從而開始醞釀出日益擴大的資產泡沫風險。為了防範這個風險,政府一方面在加強回收過剩流動性的力度,一方面在努力預防和消除地產和股市的泡沫。這些做法無疑都是正確的,但要「治本」還得從消除產生過剩流動性的根源入手。在我看來,流動性過剩的成因有太多的謎團,其中尤為突出的是下面四大謎題。

謎題之一:貨幣乘數之謎

從貨幣流動性過剩產生的源頭看,可能是貨幣乘數的上升,即每單位基礎貨幣所派生形成的廣義貨幣倍數上升了,因此,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始終是央行消減貨幣流動性的重要工具。為了抑制中國貨幣流動性的增長,近幾年央行除了不斷擴大對沖操作業務,也在不斷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從2003年到今年年初,法定存款准備率率已經從6%提升到10%,已連續提高了8 次,但是根據央行的報表計算,中國的貨幣乘數卻從2003年年末的4.23上升到了2006年年末的5.3。為什麼在央行大幅度提升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的情況下,貨幣乘數會不降反升呢?

根據貨幣乘數公式,貨幣乘數不僅與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有關,也與商業銀行的超額存款准備金率和現金對存款的比率有關,而且這兩者也同法定存款准備金率一樣,和貨幣乘數成反比關系。所以,如果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提升而超額准備金率或現金比率下降,就會抵消提升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的部分作用,甚至導致貨幣乘數上升。從2003年以來的實際情況看,超額存款准備金率和現金比率的確有下降的情況,見表1。

從表1的計算結果可以看出,2006年末與2003年末相比,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在抵消掉超額存款准備金率與現金比率的下降後,仍然實際提升了1.1個百分點,這樣,根據貨幣乘數公式計算,本應使貨幣乘數下降6.1%。但實際結果卻是到2006年末,貨幣乘數反而上升了25.3%,這當然會導致貨幣過剩流動性的急劇增長。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貨幣乘數不降反升呢?或者說,在存款准備金率和現金比率以外,有什麼因素在影響貨幣乘數的變化,從而導致傳統的貨幣乘數公式顯著失效呢?如果不搞清楚這個問題,很可能會導致央行依據傳統貨幣理論所進行的消除貨幣過剩流動性的種種努力付諸東流。

謎題之二:貨幣流通速度下降而貨幣過剩增加

在貨幣供給量正常的情況下,如果貨幣的流通速度提升,也會使貨幣流通量多於經濟運行的正常需要量,因而產生貨幣流動性剩餘。但是從近幾年的實際情況看,中國的貨幣流通速度也是下降趨勢,表2是根據GDP與M2的比率所計算的貨幣流通速度的變化。

從表2可見,自2003年中國貨幣流動性過剩顯著增強以來,中國的貨幣流通速度是在不斷下降的,按理說這種變化趨勢,本應是會導致貨幣流動性的減少。具體地說,如果按照2002年的貨幣流通速度,到2006年末貨幣的流動性本應是減少2萬億元,但結果卻是流動性過剩更加顯著。因此,貨幣流通速度的變化,不僅不能解釋貨幣流動性過剩產生的原因,反而增加了更多的迷霧。

謎題之三:生產過剩和貿易順差與貨幣流動性過剩並存

目前中國存在著巨大的生產過剩與貿易順差,這是一個既成事實。按照現代西方經濟學中商品市場與貨幣市場的雙重均衡模型,即IS-LM模型,當一國在國內存在商品供給過剩的時候,在貨幣市場必然存在著貨幣供給不足,因為IS曲線與LM曲線是呈「X」型的反向交叉圖形,所以在商品市場與貨幣市場中,某一方出現供給過剩,另一方必然是供給不足。現代國際經濟學也說明,一國的貿易收支不平衡,必然與該國的貨幣市場不均衡並存,或者說,國際收支不平衡是國內貨幣市場存量不均衡的反映,當國內貨幣供給小於貨幣需求的時候,就會出現貿易順差,反之則會出現貿易逆差。所以,當一個國家有貿易順差的時候,該國的貨幣市場必然會存在著貨幣流動性不足,而不是過剩。

這種理論分析也好理解。貨幣供給代表著國內需求,如果貨幣供給不足,就會導致國內需求不足,從而導致國內的商品市場出現供過於求,進而形成貿易順差。所以貿易順差不是國內貨幣供給不足的原因,而是貨幣供給不足的結果。反過來說,如果一國的貨幣供給過剩,就會導致國內需求過旺,從而引起進口大於出口,形成貿易逆差。但這都是傳統理論的分析框架,對目前的中國經濟已經不適用了。中國經濟的現實是,在貿易順差不斷放大的同時,卻出現了巨大的貨幣流動性過剩。

如果說前面提到的貨幣乘數之謎和貨幣流通速度之謎是謎題,那麼中國的生產過剩和貿易順差與貨幣流動性過剩之謎,就是更大的謎題了,因為這個謎題說明目前中國的經濟運行機理已經與傳統的經濟運行機理完全不同、甚至完全相反了。如果我們仍然沿用傳統的經濟學理論和分析框架,還沿用基於傳統理論而產生的宏觀經濟調節工具,就不會有顯著效果,甚至可能是在進行逆調節。

在中國是貿易順差與流動性過剩並存,那麼在貿易逆差最大的美國,是否會與中國相反,是貿易逆差與流動性不足並存呢?情況好像並非如此。因為如果在美國經濟中存在流動性不足,就不會在美國出現世界最大的股市與房地產泡沫。此外,自「9·11」事件以來,美國的年均經濟增長速度約為3%,而廣義貨幣的年均增長率約為 7%,貨幣增長率大約是經濟增長率的2.3倍。在此期間,中國的年均經濟增長率在10%左右,貨幣增長率在17%左右,貨幣增長率大約是經濟增長率的 1.7倍,由此可知美國貨幣流動性過剩的程度應該比中國還嚴重,也說明在美國商品市場與貨幣市場的關系,仍然與傳統理論相符。再看與中國類似的俄羅斯和印度,也都存在著在出現大幅度貿易順差的同時,股市和地產都異常繁榮,反映出在這些國家也都存在著貿易順差與流動性過剩並存的事實。這說明在商品市場與貨幣市場關系中,與傳統理論相悖的情況,主要是發生在受新全球化浪潮影響最大的新興市場國家。然而,如果有巨大貿易順差的新興市場國家,和有巨大貿易逆差的發達國家都存在巨大的流動性過剩,這是否就是全球流動性泛濫的根源呢?

謎題之四:中國為何會形成如此之大的貨幣存量

到 2006年末,中國的廣義貨幣M2已達34.56萬億元人民幣,按當年匯率折算,相當於4.3萬億美元,當年中國GDP總值為20.94萬億元人民幣,摺合2.6萬億美元,貨幣存量相當於GDP的1.65倍。根據世界銀行和美聯儲的數字,2006年美國GDP總值為12.9萬億美元,12月末的M2為 7.1萬億美元,美國貨幣存量相當於GDP的55%。

中國的貨幣存量已相當於美國的60.6%,GDP總值卻僅相當於美國的 20.2%,如果換算成同等經濟規模,中國的貨幣存量就是美國的3倍,或比美國整大出2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存款的年均增長率為23.5%,20世紀 90年代以來,廣義貨幣的年均增長率為21.5%,大幅度高出美國與歐盟同期年均6%~7%的增長率。以前年份中國貨幣供給的高速增長,被解釋為市場化的推進與商品貨幣關系的深化,但是在新世紀以來,中國的經濟體制已經基本具備了市場經濟形態,廣義貨幣仍以年均17%的速度遞增,並且貨幣存量相對於經濟總產出,已經是發達市場經濟體的3倍,就令人感到迷惑不解了。

是什麼原因使中國經濟產生了遠大於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貨幣需求呢?如果其他受新全球化浪潮影響深刻的新興市場國家也如同中國一樣,呈現出貨幣對經濟總產出的高比率,也還可以用全球化的影響來解釋,但情況並非如此,請看錶3。

從表3情況可看出,貨幣規模顯著大於經濟規模的國家,到目前為止在主要新興市場國家中,只有中國一個國家,這說明中國貨幣流動性過剩的發生機制具有特殊性。到了貨幣流動性已經嚴重過剩的今天,我們已經應該從發展戰略的高度和經濟運行機制的深度,重新認識與探討中國貨幣供給合理增長率的邊界了,否則仍以目前的速度增長,每6年中國的貨幣存量就會比美國大出1倍,過剩貨幣對經濟運行的壓力就會不斷攀升到新高度。

以上四個問題都從不同的方面與流動性過剩問題相關聯,但有一點是應該強調的,即只分析貨幣流動性的現象和影響,不深入分析過剩流動性產生的源頭,對宏觀調控來說是絕對不行的。我的初步認識是,這是一個新全球化浪潮的結果。比如,大量外資流入就是一個貨幣流動性過剩的直接原因,因為國外資金流入中國的銀行體系,立即會參與到中國的貨幣創造過程,會產生中國央行投放基礎貨幣的同樣效果,而貿易順差的放大,只要不沿用央行用基礎貨幣收購貿易順差所形成的外匯收入,就仍然不會導致貨幣供給的增長,因為出口商品在國內的生產和流通過程中,央行已經為此投放了等量的貨幣,可能體現為商業銀行向出口生產企業的貸款,出口企業在獲得出口收入後,又歸還了這筆貸款,貨幣流動性就不會因為貿易順差的增長而增加。但是國際直接投資和國際「熱錢」的流入則不同它,會增加中國銀行(行情論壇)(5.52,- 0.15,-2.65%)體系內的資金總額,所以是貨幣流動性增長的直接原因。2003~2006年,中國外匯儲備新增額為7798.9億美元,而同期的貿易順差額為3369.5億美元,僅佔43.2%,同期的非貿易順差外匯流入則佔到了56.8%,為4429.4億美元,央行為此需要投入超過3.6萬億元的基礎貨幣,按5倍的貨幣乘數計算,形成了18.2萬億元的廣義貨幣,比同期廣義貨幣16.1萬億元的增長還大出2萬億元,可見非貿易順差的外資流入,是中國貨幣流動性過剩的重要原因。當然,過剩流動性產生的原因可能還遠不止這些,還需要做更多的深入研究。

來源 http://www.caogen.com/blog/Infor_detail.aspx?ID=128&articleId=2969

⑼ 貨幣供給總量與貨幣存量是同一概念嗎

不是同一個概念。貨幣供給總量等於需求總量,而貨幣存量只是貨幣供給總量的一部分。

⑽ 請問貨幣供應量是什麼

簡單的描述下;貨幣供應量(也稱貨幣存量),是指全社會的貨幣存量,是全社會在某一時點承擔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貨幣總額,它主要包括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城鄉居民所擁有的現金和金融機構的存款等各種金融資產

熱點內容
數學對炒股有什麼好處 發布:2025-04-16 17:07:31 瀏覽:788
廣發錢貸子貨幣如何轉入余額寶 發布:2025-04-16 16:45:10 瀏覽:893
炒股買了什麼時候有收益 發布:2025-04-16 16:40:00 瀏覽:625
到什麼地方開戶買基金呢 發布:2025-04-16 16:31:33 瀏覽:667
布朗怎麼應對金融危機 發布:2025-04-16 16:29:41 瀏覽:373
國內股票交易所有哪些 發布:2025-04-16 16:24:30 瀏覽:335
韻達總市值是多少 發布:2025-04-16 16:18:36 瀏覽:689
天天基金網怎麼賺錢 發布:2025-04-16 16:09:18 瀏覽:521
為什麼新股民炒股虧錢 發布:2025-04-16 15:44:13 瀏覽:365
金融類經濟師可以做什麼工作 發布:2025-04-16 15:40:48 瀏覽: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