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唐朝用什麼貨幣

唐朝用什麼貨幣

發布時間: 2022-02-11 11:10:29

A. 唐朝都有什麼錢幣

李淵於公元618年建立唐朝,在唐朝建立以後,政府迅速頒布了貨幣政策,在武德四年秋,政府下令廢除五銖錢,鑄造發行開元通寶錢,開元通寶的直徑是八分,重二銖四參,十文開元通寶錢重一兩,一千文開元通寶錢重六斤四兩」。

唐朝確立了國家鑄幣的法定地位。同時,又繼承了魏晉南北朝時期以絹帛為貨幣的傳統,實行了錢帛並行的貨幣制度,這里說的錢就是指的銅錢—開元通寶,帛是絲織物的總稱,其中包括錦、綉、綾、羅、絹、絁、綺、縑、紬等,其實是一種以實物貨幣和金屬貨幣一起流通使用的多元的貨幣制度。

B. 唐朝的錢幣有幾種

八種。唐朝的錢幣有開元通寶、乾封泉寶、乾元重寶、大歷元寶、建中通寶、會昌開元、得壹元寶、順天元寶等。

1、開元通寶:為唐高祖李淵在武德四年的時候,一改歷代的貨幣制度,鑄行屬於唐朝的被稱為「通寶」的錢幣,取名為「開元通寶」。

2、乾封泉寶:在乾封元年(公元666年)時,由唐高宗推出,錢徑是2.5厘米,錢上的文字是隸書,旋讀,光背,銅料精純,鑄工良好。

3、乾元重寶:在乾元元年七月,由唐肅宗下令鑄行推廣開來。錢徑是2.7厘米,重5.97克,錢上的文字是隸書,順讀,書法精妙,有光背及背下俯月、朱雀、穿上或穿下祥雲或星文的。

4、大歷元寶:唐代宗大歷年間似曾鑄造的一種貨幣,沒有明文記載但卻有實物存在,錢徑2.3厘米,錢文隸書旋讀,為小平錢,背無文。

5、建中通寶:錢徑2.1厘米,重1.8-2克,錢文隸書,旋讀,光背無文

6、會昌開元:淮南節度使李紳率先鑄造進呈一種背面鑄有「昌」字的「開元通寶」錢,以紀年號「會昌」。

7、得壹元寶:在唐玄宗後期,由史思明進行發行的,存世不長,但卻見證了唐朝的那一段歷史。

8、順天元寶:在唐玄宗後期,由安祿山進行發行的,存世不長,但卻見證了唐朝的那一段歷史。

(2)唐朝用什麼貨幣擴展閱讀

古代貨幣指的是相對於現代貨幣,具有歷史性、貴重性、交換性的貨幣。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剩餘物品的增多,人們逐漸互相依賴,收到別的物品,需要輸出自己多餘的物品,這是最早作為中間媒介的古代貨幣。

中國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極為混亂。不同朝代之間有差異,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區之間有差異。

開元通寶為唐代貨幣。錢幣在唐代始有「通寶」。唐初沿用隋五銖,輕小淆雜。唐高祖武德四年,為整治混亂的幣制,廢隋錢,效仿西漢五銖的嚴格規范,開鑄「開元通寶」,取代社會上遺存的五銖。

C. 唐朝貨幣

我國古代貨幣單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別是秦漢以前。這里只討論三種基本單位:

一文制錢(即一枚標準的方孔銅錢)

一兩白銀

一兩黃金

以上單位雖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後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較穩定可信的數據的。

兌換關系

銅錢,白銀和黃金之間的兌換比例就像現在的外匯價格一樣,是常常變動的,不像1元錢等於100分這樣明確。

根據以下描述:

「金銀的比價從1600年前後的1:8上漲到20世紀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紀末則翻了一番,達到1:20。」

可知1兩黃金約可兌換8~11兩白銀。

再有:

「道光初年,一兩白銀換錢一弔,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的時候,一兩白銀就可以換到制錢一千六七百文了。咸豐以來,銀價猛漲,一兩白銀竟可以換到制
錢兩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況下,1兩白銀大約可換到1000~1500文銅錢,古時通常說的1貫錢或1吊錢就是1000文。

金屬價格

由於金銀銅製成的貨幣本身是有價值,而且理論上貨幣的價值就應該等於金屬的價格,所以我們可以通過現在金屬的價格來回答「一兩銀子到底是多少錢」的問題。

唐代的開元通寶通錢每枚直徑8分,10枚重1兩,千文重6斤4兩;清順治年間,每個銅錢重一錢二分五厘,後又增為一錢四分,則每千文重八斤十二兩。古代「兩」這個重量單位雖有不同但大約都是40克左右,而「斤」則大約是700克左右。每枚銅錢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銀銅的價格(人民幣)如下:

黃金:100元/克

白銀:2元/克

黃銅:0.02元/克

推算結果為:

1兩黃金:約值4000元

1兩白銀:約值80元

1枚銅錢(1文制錢):約值0.1元

糧食價格

很多歷史專著中都通過糧食價格來直接衡量貨幣關系,雖然單獨考慮糧價並不很准確客觀,但應該是極其重要的參考。曉林在網上查到了如下記載:

「上白米(石)九錢五分�����

中白米(石)九錢二分六厘八錢��

下白米(石)八錢三分�

白�面(斤)九文

銀每兩換錢一千文」

還有

「據清朝軍機處檔案記載,光緒十五年上半年直隸省順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糧價,以穀子、高粱、玉米三種糧食計算,平均每倉石計銀一兩四錢六分。」

根據1石=100斤=70公斤計算,而糧食價格以2元人民幣/公斤計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兩白銀:約值170元

1枚銅錢(1文制錢):約值0.2元

結論

根據上面的推算,再考慮到

1黃金的價格比其他的更穩定,應當著重參考

2現在白銀已作為工業品,所以現在的白銀價格參考價值較低

3由於農業技術發展的相對速度很快,現在的糧食相對價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尊重古代的兌換比例

5湊整數,便於換算,便於建立感性認識

所以,筆者建議,今後遇到古代的貨幣單位,採用以下換算系統,即方便又有感覺:

1兩黃金=人民幣2000元=10兩白銀

1兩白銀=人民幣200元=1000文錢=1貫(吊)錢

1文錢=人民幣0.2元

另外:1石米=1兩白銀

聲明:以上結論不是學術觀點,只作為老百姓觀看古裝電視劇,武俠小說時換算之用。

驗證

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數據,便於驗證曉林給出的換算方式,提高感性認識: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唐朝時,初級公務員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員年俸45兩白銀=清朝的局級幹部,年薪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那些當官的,那個家裡沒有個幾千萬的?

乾隆初年,捐一個道台需一萬三千一百二十兩銀子=花270萬就可以買個廳級幹部當當,明碼標價。

中國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極為混亂。不同朝代之間有差異,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區之間有差異。這是不爭的事實。

清代的度量衡制度主要是「庫平營造制」,與明代基本相同。一斤約等於國際標准制的600克(597克多點)。這套度量衡制度在香港、新加坡等地還有殘余。如香港、新加坡等地黃金的計量單位「兩」、「錢」就是用庫平營造制的計量單位。一「兩」相當於國際標准制37.5克,一「錢」相當於國際標准制3.75克。

1930年代,南京政府為了與國際接軌,並統一中國度量衡制度,解決不同地區之間度量衡差異給經濟發展帶來的障礙,促進經濟發展,進行了度量衡改革。為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習慣需要,將「庫平營造制」改革為「市制」,為與國際接軌,將「市制」與國際標准制方便換算。特將「一營造尺」改為「一市尺」,等於33.33厘米=0.3米;一公里等於二市裡。「一庫平斤」改為「一市斤」等於500克=0.5公斤。

「一升」=一「公升」。所以,此次度量衡改革又稱「一二三制」。「市制」與「庫平營造制」計量接近,老百姓易於接受。而市制與公制換算簡單,能為國際貿易接受。俗稱「斤有所短、尺有所長」,即市斤比庫平制重量小,市尺比營造制長。

此次度量衡改革堪稱成功。為以後的度量衡制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至今仍在發揮其基本作用。

民國時期的另一個大的改革是幣制改革。

北洋政府時期在幣制改革上的一個較大動作是「廢兩改元」。清末時,雖然中國也有銀鑄幣,但貨幣制度是以銀兩為單位,制錢(包括銅錢與銅元)為主要流通的輔幣。貨幣單位相當混亂。既有以庫平兩為單位的計量,也有以海關兩為單位的計量。同時,銀鑄幣和銀兩的成色也極不一致。這個混亂的幣制極大地阻礙著經濟活動的正常進行。於是,就有了第一次幣制改革:「廢兩改元」。即北洋政府頒布「國幣條例」,規定以銀元為基本貨幣單位,停止銀兩流通。一元銀元重庫平銀七錢二分,含銀量為85。一元等於十二角(仿英制)。以銅元為輔幣,停止銅錢的流通。一元銀元與銅元的比價基本上在180--188之間漲落。俗稱「洋長洋短」。每日銀樓或銀行都會發布當日銀價。當銀價上漲時,稱為「洋長」,當銀價下跌時稱為「洋短」。民間小額交易基本上以銅元計價為主。銀行發行紙幣以元為單位,一元紙幣兌換一元銀元。貨幣以銀為本位。

這次幣制改革使全國的金融制度得到了基本統一。但還有許多問題沒有解決。

另一次幣制改革是南京政府為解決金融危機而進行的。30年代時美國貨幣放棄銀本位,實行金本位制,規定1盎斯黃金等於35美元。同時,在國際市場上(倫敦)收購白銀,導致國際市場上白銀價格上漲。中國的貨幣制度是以銀為本位,但自己產銀不多。國際市場上白銀價格上漲使中國白銀出現大量外流,特別是日本帝國主義者在東北、華北大搞武裝走私,使中國白銀出現大量外流。同時,銀價格上漲使中國的貨幣升值,進口狂增、出口受阻,影響經濟與發展國際收支平衡,如不及時改革將導致中國金融崩潰。南京政府與英國、美國談判貨款為幣制改革提供外匯保證。最後得到了美國的大力支持(詳見《中美白銀談判》)。於是,南京政府決定進行幣制改革,停止銀元流通,以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農民銀行(後增加)四行發行的紙幣為法定貨幣,用於交易與完糧納稅。法幣與英鎊、美元掛鉤。

現在看電視劇常常感到可笑,古人能名動輒使用幾十兩,甚至幾百、幾千、幾萬兩銀子。更有甚者,竟然常常能夠從口袋裡掏出面額成百上千兩的銀票。

這里有兩個誤區。一是以為古代一兩銀子等於今日的一元錢。二是以為古代的銀票就是今日的鈔票或者支票了。

其實,古代中國銀子缺乏,銀子的價值很高的。一兩銀子等於制錢一千二百多文(清初以前)到三千多文(清道光以後)。而直到清末,一斤(相當於1.2市斤)豬肉只要二十文錢,一畝良田只要七至八兩銀子或者十二、三個銀元。幾兩銀子、幾十兩銀子是件大事情了,有百兩銀子就是今日的大款了,能夠買上十幾畝良田了。在明代,一個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兩半銀子就夠了,所以戚繼光的士兵軍餉一日只有三分銀子,一月不足一兩。清代稍貴點,主要是鴉片戰爭前外貿順差大,銀子大量流入後,銀價下跌造成的。後來大量賠款後,銀與銅的比價又上升了。平常老百姓使用的是銅錢,清末時使用銅元,很少用銀子作為日常交易用。許多老百姓至死都未見過銀子。所以口語中表示沒有錢(貧窮)時用「銅錢(鈿)沒有」而不說「銀子沒有」。這就是為什麼人們常常以銀子為珍貴的原因之一吧。

到了民國時候,就流通銀元了,稱為國幣。民間稱為「袁大頭」。它的價值也比較高,可兌換180多個銅元。按當時物價水平折算今日的購買力,一元銀元大約等於今日人民幣的35元左右。考慮到生產的發展,糧食和日用品價格的下跌,一元銀元大約等於今日人民幣的100元左右。如果按銀子價格算,大約等於今日人民幣的50-60元左右。當時辦一個比較好的印染廠投資也不到一萬元。買一較輛當時比較好的轎車大約是1000元。所以不會有拿出一個銀元買一個饅頭的情形出現,最多一個銅板。

銀票其實是山西票號發的匯兌憑證,有密押的,不是見票即兌的銀行券(鈔票)。用銀票是要付匯兌費用的。

銀票做大宗買賣的商人用得著。它可避免攜帶大量現銀的風險,而且方便,並與自己攜帶大量現銀成本差不多。一般老百姓和官員是用不著的。所以也就不會有從口袋裡掏出面額成百上千兩的銀票來支付款項。即使你拿出來支付,商家和普通百姓也不肯接受。其流通程度比今日的個人支票還不如.
.唐高祖武德四年(六二一年),李淵決心改革幣制,廢輕重不一的歷代古錢,取「開辟新紀元」之意,統一鑄造「開元通寶」錢。開元通寶一反秦漢舊制,錢文不書重量,是我國古代貨幣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

開元通寶錢是我國最早的通寶錢。此後我國銅錢不再用錢文標重量,都以通寶、元寶相稱,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後的「民國通寶」。

D. 唐朝使用的貨幣是什麼貨幣

開元通寶,開元通寶之前的是漢武帝時期貨幣改革那種銅錢好像 金銀都可以流通,日常主要以銅錢結算

E. 唐代用的什麼貨幣那時的消費水平是什麼樣的

唐代是以自給經濟為主的,商品經濟及其交換還不很發達,還沿襲著秦漢時期的貨幣商品流通形式,可以稱為一個「錢帛兼行時期」。在這個時期里,作為大宗商品交流、進貢還是以黃金為上幣;絹帛為中幣主要用於納稅、薪水、放債、儲存等;布帛、銅錢為下幣,主要是普通老百姓的「錢帛兼行」和不發達地區的「物物交換」。
以自給經濟為主的貨幣商品時期的唐代,其貨幣的表現形式,本已具備自身的價值的特點參與商品流通,只是將秦漢時期的「半兩」、「五珠」的稱量貨幣的面文「五珠」文字改變為面文「開元」年號文字而已,實際上也是銅錢的自身價值使然。這主要受到東漢王莽的幣制改革影響,因當時的漢末「半兩」、「五珠」的金屬貨幣已嚴重減重,作為一般等價物的銅錢處在嚴重貶值的情況下,王莽的幣制改革是在不得已中進行。唐代之前的戰亂頻發,諸侯割據,銅錢還是以銅的本位制進入流通的補充,唐代之後也是如此,其消費水平是隨著參與流通的商品多寡和一定量的銅錢交換決定的,但這只是普通老百姓零星、額小交易而已。

F. 唐朝人用什麼貨幣用銀子嗎

唐朝的貨幣主要有哪些?各自的幣值如何換算(比如說一兩金值多少兩銀、一兩銀是多少吊錢)?
<br>從唐高祖李淵到昭宣帝李(左木右兄),終唐一代凡290年,只發行了七八種錢幣,而見於正史的僅有三種,即前述「開元通寶」和「乾封泉寶」、「乾元重寶」兩種年號寶文錢。這種情形與此前歷代王朝讓人眼花繚亂的錢制,自是一個鮮明的對照。從這里可以看出,唐朝的貨幣政策是十分穩定、有效的,而穩定的基礎當然還在於錢幣本身在市場流通中的積極表現。
<br>唐朝早期社會開放,經濟繁榮,「開元通寶」始終是貨幣流通中的主角。早期統治者對於控制物價,使通寶保持合理幣值及較強購買力十分努力,這也是此時期被稱作盛唐的重要特徵之一。至乾封元年(666年),唐高宗發行了大面值、「以一當舊錢之十」的「乾封泉寶」,此錢製作精美,形制略大或等同於開元錢,但次年就因引起通貨膨脹而停鑄,又恢復了開元錢的行用。這是唐朝首次推行的大面值錢幣。
<br>進入中期後,由於「安史之亂」引發的社會動盪,唐朝經濟開始走下坡路,不僅國家錢制大亂,私鑄小錢亦泛濫無度。這期間,朝廷又推出一種新錢「乾元重寶」,這是唐肅宗上台後,於乾元元年(758年),發行的當十年號錢。次年,肅宗又鑄當五十的「乾元重寶」,但只比當十錢重約一倍,是名副其實的虛值大錢。此錢背面有寬細兩道外郭,故泉家稱之為重輪乾元。唐代宗大歷年間和唐德宗建中年間,官府還分別鑄有「大歷元寶」和「建中通寶」兩種錢,但在近現代的考古發掘中,它們很少在中原地區的唐宋窖藏中露面,倒是屢屢出土於新疆庫車一帶的古龜茲廢墟中。這對於研究唐朝中期中原文化與西域絲綢之路文明的交流和影響,是一個十分珍貴的見證。
<br>晚唐的經濟有所恢復,帶動了小平錢制度的復甦,這突出地表現在鑄有地名的「開元通寶」小平錢上。因為這種錢是於唐武宗會昌五年(845年)開始鑄行的,故史稱「會昌開元」。當時,由於連綿的內戰造成經濟不振,貨幣短缺,各州府都就地鑄錢,其中淮南節度史李紳在新錢背面添鑄一「昌」字,進呈朝廷,以紀年號。這個創意很為唐武宗欣賞,遂下令各地錢爐新鑄「開元通寶」時,均增添如京、洛、益、荊、廣、福等地名,目前有傳世或出土實物的「會昌開元」錢已達23種。
<br>「會昌開元」雖被後人稱為古錢的一大景觀,卻是以實行廢寺毀佛鑄錢的極端措施為代價的。唐代佛教十分流行,佛寺、蘭若廣布天下,而興建寺廟及造像都需消耗大量銅材,這使得本來銅礦開采規模不足的局面,在國家需要增加貨幣總量時,更加窘迫。為解決這一矛盾,唐武宗於會昌五年七月令全國「天下廢寺、銅像、鍾磬委鹽鐵使鑄錢……衣冠士庶之家所有金銀銅鐵之像,敕出後限一月納官。如違,委鹽鐵使依禁銅法處分」,結果僅一個月後,「其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餘所,還俗僧尼二十六萬五百人,收充兩稅戶,拆招提、蘭若四萬余所,收膏腴上田數千萬頃,收奴婢為兩稅戶十五萬人」(《舊唐書·武宗紀》)。這種景況,可以看作唐代貨幣發展史中的一個意味深長的注腳。

G. 關於唐朝金錢

古代把銅幣用線穿起來,一千個為一貫。習慣用法是一文錢為一個錢,即1000文為一貫。一文錢的單位值跟現在的一分錢差不多,但價值可要大多了。400貫即為4000元錢。但在唐代時,家有4000元錢,可是富甲一方了。比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的萬元戶更有名氣的。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唐朝時.初級公務員月薪1000元,
.今後遇到古代的貨幣單位.採用以下換算系統.即方便又有感覺:
1兩黃金=人民幣2000元=10兩白銀
1兩白銀=人民幣200元=1000文錢=1貫(吊)錢
1文錢=人民幣0.2元
另外:1石米=1兩白銀
正常情況下.1兩白銀大約可換到1000-1500文銅錢.古時通常說的1貫錢或1吊錢就是1000文.
唐代的開元通寶通錢每枚直徑8分.10枚重1兩.千文重6斤4兩
唐高祖武德四年(六二一年).李淵決心改革幣制.廢輕重不一的歷代古錢.取[開辟新紀元"之意.統一鑄造[開元通寶"錢.開元通寶一反秦漢舊制.錢文不書重量.是我國古代貨幣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
開元通寶錢是我國最早的通寶錢.此後我國銅錢不再用錢文標重量.都以通寶.元寶相稱.
還好吧。這個說的還算比較簡單????
求通過

H. 唐朝貨幣種類,你有哪些了解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繁榮的時代之一,唐太宗繼位後開創貞觀之治,唐高宗開創,永徽之治,唐玄宗繼位後又開創了經濟繁榮,萬邦來朝的開元盛世。唐朝的經濟比較發達,貨幣與前朝有不同的地方,代表了當時的經濟發展,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唐朝都有哪些貨幣?

一、開元通寶

開元通寶是唐朝的貨幣,也是唐代的第一種貨幣發行量最大,延用時間最長的貨幣,開元通寶的質量和李通或控制的得當,而且錢幣的做工非常精美,深受老百姓的喜愛,開元通寶現已成為大五帝錢的一部分,最初的開元通寶是由書法家歐陽詢所寫的,仍然採用方孔圓錢,每十文重一兩,一文的重量稱為一錢。開元通寶有很強的收藏價值,同時也有旺財的作用。

I. 古代唐朝使用什麼貨幣唐朝貨幣有哪些特點經歷了哪些演變

唐朝時使用開元通寶,不過在統治者剛來長安時大家還使用的是前朝的貨幣,一直到了四年後,才改成以另外錢名的交易體系,有了唐朝獨特的錢幣。後來還有什麼別的通寶比如開通玄寶之類的。

唐武宗在他當上皇帝的第五年,決定讓他們把佛像拿來造錢。於是讓僧人還俗,尼姑返回原籍,把寺廟里的佛像用來打造錢幣。唐代最後一種貨幣和乾元重寶差不多,寫的是隸書,反面光滑沒有寫任何東西。一直在唐朝使用到都最後。

熱點內容
貨幣政策怎麼控制貨幣供應 發布:2024-10-21 16:39:28 瀏覽:655
9點45股票漲停 發布:2024-10-21 16:32:01 瀏覽:177
最新股票退市規則 發布:2024-10-21 16:25:04 瀏覽:551
汽車解壓金融需要什麼 發布:2024-10-21 16:18:19 瀏覽:692
什麼是非期貨結算會員 發布:2024-10-21 16:09:44 瀏覽:200
買6萬基金多少收益 發布:2024-10-21 15:57:37 瀏覽:466
剛剛股市為什麼大跌 發布:2024-10-21 15:48:25 瀏覽:47
為什麼原油期貨是負數 發布:2024-10-21 15:42:18 瀏覽:315
為什麼加密貨幣不能出售 發布:2024-10-21 14:57:45 瀏覽:483
股市什麼是神話故事 發布:2024-10-21 14:57:44 瀏覽: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