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貨幣的方向如何面對滯與脹的挑戰

貨幣的方向如何面對滯與脹的挑戰

發布時間: 2022-02-06 08:16:31

㈠ 如何理解我國當前貨幣政策面臨的挑戰

貨幣供應量居高不下總體來看,近年來廣義貨幣和狹義貨幣總量均呈現大幅增長態勢,居高不下的貨幣供應量已經形成了巨大的通貨膨脹壓力,這是我國央行緊縮性貨幣政策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
1、貨幣供應量居高不下。
2、信貸增長過快,投資增速繼續在高位運行。
3、隨著信貸投放的快速增長,固定資產的投資規模不斷擴大。
4、物價持續走高,通貨膨脹風險加大。
從未來的趨勢看,人民幣仍面臨著較大的升值壓力。
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來自國內外兩方面。從國內來看,宏觀經濟的快速高位增長,進出口
貿易順差的居高不下,外商直接投資規模的持續擴大以及流動性過剩等問題都對人民幣的進
一步升值構成了強大的壓力。從國外因素來看,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主要來自於西方國家,尤
其是美國。面對巨額的美中貿易逆差,美國政府不斷給我國施加壓力,表面上是為了減少貿
易逆差,實際上是想迫使人民幣繼續升值,遏制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勢頭。人民幣升值壓力
的存在,使我國貨幣政策調控面臨更為復雜的內外部環境。

㈡ 經濟滯漲時如何使用貨幣政策

一般是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配合使用,以美國為例:
80年代初期上台的美國總統里根面臨滯脹(經濟停滯不前,通貨膨脹)和國際收支逆差及由此帶來的美元疲軟,採取政策:(1)大規模削減聯邦稅收和調整公共支出,即為松的財政政策,其目的是保持工商企業的活動從而促進經濟增長(2)實行高利率即緊的貨幣政策,目的是壓縮通脹,穩定國內物價,使大量的短期國際游資源源湧入,為改善其國際收支助了一臂之力,也為國內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資金。
結果:美國經濟狀況明顯好轉,83-84年GNP實際增長4-5%,通脹83-84年穩定在3%,這對於一直不振的美國經濟來說很不容易。

㈢ 通脹到底有多可怕該如何面對貨幣通脹

通貨膨脹的最可怕之處是一般人收益不增,生活成本增了,一般人的日子越來越難過了,因為一般人可憐的一點點兒積蓄全是現金,一通貨膨脹不值錢了,原來能買輛車的錢只能買個輪胎了,富人擁有大量的實物資產,實物資產是不怕通貨膨脹的,錢不值錢了東西值錢,東西會變貴,把通貨膨脹消化了。

第三,去一線城市或更發達的地區買房子。

一個人的自律是有限度的,智商等因素也是先天的,但是可以通過自己的思想和行動,創造一個新的能夠促進自己進步的環境。常言道,人挪活,樹挪死。可見,環境對於一個人的極端重要性。同樣是努力,在大山中每天辛苦地放羊,和在上海、廣州、紐約、東京這樣的地方打掃個衛生,收入可不一樣。在大城市,打掃個衛生,一個月還能剩下個3000元人民幣,在茫茫大山中放羊,每月能存下多少錢?同樣是辛苦,發達地區能提供給你更多的價值計算,甚至能給你提供很多改變自己人生的機會。大城市的房子,不會因為一次通貨膨脹就偃旗息鼓。經濟和社會發展早晚,還要向前發展,更多的人口會繼續湧向大城市,價格會繼續升高。如果你的資金足夠充裕,可以來大城市買房子。你的現金換成這里的房子,在不斷湧入的人流中,基本不會貶值。

㈣ 如何利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搭配解決滯脹問題

經濟本身的問題,還得靠它自己解決。人為的干預一定要慎之又慎。
因為市場有著一隻看不見的手在引導它。
而政府是一隻看得見的手。看得見的手主要解決市場失靈的問題。
現在的經濟下滑,是市場正在起作用。把效率低的,落後的產業淘汰,把新的高效的行業引進市場的高位。之所以會出現市場巨大波動,正是由於那隻看得見的手伸的太長了。

㈤ 貨幣緊縮政策包括哪些具體的措施怎麼抑制通脹和影響的匯率的請具體說一下~

貨幣緊縮包括:提高利率、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發行央行票據等)、窗口指導(告戒銀行注意貸款規模和速度)

緊縮意味著投入市場的資金被嚴格控制,市場中的錢相對少了,對市場價格的推動作用就減小了

對於匯率,目前的緊縮並沒有什麼影響,現在的匯率加速升值,對抑制通貨膨脹是有好處的

㈥ 面對金融危機的挑戰和機遇,我們該怎麼辦

1、 金融發展中創新與發展的矛盾。

由於金融發展必然離不開金融創新,但是創新也要有基礎,金融杠桿不能肆意放大,否則只會招致泡沫的破裂,而且是金融系統的連環套的問題。中國在這次的危機中也有一些損失,不過只是局部的而且可以承受范圍之內的。這次美國的危機是一次教訓,對中國未來的金融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西方國家的自由經濟理論再次受到挑戰,周期性的經濟泡沫對經濟的傷害是比較大的。如果在市場和調控之間尋找一個落腳點,適度的調控是極其必要的保持經濟穩定健康發展的手段,不能機械的照搬西方的經濟理論,這次危機就是個教訓。

2、 正視目前全球經濟現狀。

現在美國救市甚至歐洲救市的基調已經確定,美國11月將舉行大選,大選的結果也將左右未來美國的經濟政策,甚至對世界經濟的興亡都起到及其關鍵的作用。目前巴菲特出手了,日本人也出手了,國內的一些經濟界人士坐不住了「我們也要去華爾街」的言論很高。認為這次美國的金融危機是中國崛起的時刻,其實縱觀各國的崛起總有些標志性的事件,但是如論英國替代西班牙的蒸汽革命,還是美國替代英國的石油革命。崛起的大國必將是順應天時、地利。但最重要的就是自己內部的發展和內生動力的出現。我們看以往的大國崛起特別是經濟的崛起靠的是戰爭比如,英國替代西班牙。然而最近一次,20世紀初美國替代英國就是一種自然和平的崛起。對於本次危機發展的狀況應該說還沒有結束,危機正在進一步的深化,近期危機有向實體經濟領域轉化的可能,我們回想巴菲特買入某些股票也是要經歷一兩年的陣痛,日本在上世紀80年代末購買得某些資產還是沒有回到原值。美國100年來從未有過如此得緊張得神經。歐洲方面,富通集團問題開始暴露,英國政府幹預,本輪危機在歐洲如何蔓延還不得而知,所以要等歐洲局勢稍微穩定再有動作。

總的說全球經濟伴隨美國經濟的放緩成為必然,但是如何正視這種狀況需要我們國家冷靜面對。

3、 中國如何應對目前的局面

首先,要看到全球的經濟疲弱的根源是美國和歐洲國家的金融制度導致的。這種衰退不只是金融領域,他會引導道生產領域和實體經濟。對有可能受影響的房地產、信託、股權、銀行和一些依賴中短資金生存的企業有個摸底,一旦危機發生可有應對政策。

其次,適時的放鬆財政政策,對某些對國民經濟有影響的重要部門和企業給與稅收上的支持。靈活運用貨幣政策,在必要時,綜合全球的貨幣政策,利用利率工具來刺激經濟,但是要防止美元過剩導致的通貨膨脹,物價的飛漲對國家的穩定是不利的。

最後需要冷靜思考客觀看待全球經濟和中國的關系,中國的消費在內部的需求是比較大的,要抓住這個點,但是又不能讓老百姓過渡消費,要將政府的發展方向從房地產、土地這個圈子裡拉出來,鼓勵政府發展地方企業,發展國有經濟,企業的發展放到經濟發展的首位。企業可以帶動經濟活躍度,可以決絕就業壓力,反過來就業人口可以促進消費。最後等危機基本平息的時候購買一些美國資產,建議是試探性的中小規模購買。

㈦ 未來幾年貨幣政策面臨的新挑戰表現在哪些方面

貨幣政策面臨的新選擇:
2017年在「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和「宏觀政策要穩」的總體思路之下,貨幣政策整體上還是要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堅持「穩健中性」,做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總需求管理,營造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注重抑制資產泡沫和防範經濟金融風險。
第一,保持適度流動性,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央行要靈活運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完善抵押品管理框架,加強和改善宏觀審慎管理,組織實施好宏觀審慎評估,從量價兩個方面保持貨幣金融環境的穩健和中性適度。
第二,將經濟增長、貨幣穩定、金融穩定納入統一框架。貨幣政策面臨著經濟減速過程中的資產泡沫問題。因此,必須權衡「貨幣穩定、金融穩定、經濟穩定」三方面的關系。為了約束金融資產膨脹,需要收緊流動性,使資金價格回歸供需決定的實際水平,但資產價格泡沫破裂會引發金融市場動盪,並通過回波效應導致經濟波動甚至衰退,因此,中央銀行要密切關注宏觀部門和微觀部門的資產負債表狀況,充分考慮債務積累因素和杠桿化程度。這就需要建立靈活的資產價格波動應對規則。中央銀行必須充分考慮資產價格波動可能對信貸變動、金融和經濟穩定的不利影響,密切關注資產價格上漲或下跌對經濟的影響。如果資產價格的波動沒有脫離基本面引起信貸、總需求的變化,那麼,中央銀行無須對資產價格變化做出反應。反之,中央銀行就應該積極調整貨幣政策。
第三,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切實維護金融體系穩定。對待流動性的變化要更具前瞻性。約束金融資產膨脹要求貨幣政策立場要偏緊,但貨幣政策緊縮會帶來經濟學中所說的「逃往質量」。因此,貨幣政策應該逐步放開規模管制,更多關注「價」,在制定和執行過程中,通過判斷和預測信貸市場對於政策操作的反應,選擇合理的政策工具、調節規模和時機,切實增強流動性管理的合理性、穩健性和可預見性。同時,要完善金融風險監測、評估和預警體系建設,加強對金融領域的風險監測分析、做好風險壓力測試。還要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強化對順周期、跨市場風險及風險傳導的分析。強化底線思維,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㈧ 如何解決中國通貨膨脹問題

你說的是「滯漲」問題。"滯漲",是指經濟陷入了低增長高通脹的局面,擴張的財政政策失去了刺激成長的效果,而僅僅導致通貨膨脹。

滯脹產生的原因:一般是供給沖擊,生產成本快速上漲使得社會供給不足,在帶來通貨膨脹的同時還會導致產出下降。高失業,高通漲,這是滯漲的典型表現。

如何對付"滯漲":
一般來說,對付滯漲,貨幣政策的用武餘地不大,因為如果為了控制通脹而提高利率,則其負面作用可能導致經濟增速進一步減慢,甚至出現負增長;如果為了刺激經濟增長而降低利率,則其負面影響是可能引發惡性通脹。
對付"滯漲"一般採用財政政策效果較好。比如,通過加大財政開支或減稅等措施來刺激經濟增長,當然,如輔之以適度升息來控制通脹,則效果更好。

目前中國不會存在滯漲問題,僅有的一次是在70年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普遍出現了經濟增長停滯、失業增加、通貨膨脹同時存在,即滯漲現象。

㈨ 如何運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搭配來解決「滯漲」問題

(1)滯脹指經濟生活中出現了生產停滯、失業增加和物價水平居高不下同時存在的現象,它是通貨膨脹長期發展的結果。其中,以弗里德曼為代表的貨幣主義者直接批判凱恩斯主義的通貨膨脹政策,認為滯脹是長期實施通貨膨脹的必然結果,以增加有效需求的辦法來刺激經濟,實質上是過度發行貨幣,經濟中的自然失業率是無法通過貨幣發行來消除的。

(2) 財政政策是指政府變動稅收和支出以便影響總需求進而影響就業和國民收入的政策。變動稅收是指改變稅率和稅率結構。變動政府支出指改變政府對商品與勞務的購買支出以及轉移支付。貨幣政策是指政策通過中央銀行變動貨幣供給量,影響利率和國民收入的政策措施。貨幣政策的工具有公開市場業務、改變貼現率、改變法定準備率以及道義上的勸告等措施。這些貨幣政策的工具作用的直接目標是通過控制商業銀行的存款准備金,影響利率與國民收入,從而最終實現穩定國民經濟的目標。

(3) 當經濟出現滯脹時,應採取緊的財政政策和松的貨幣政策。緊的財政政策可以抑制社會總需求,防止經濟過旺和制止通貨膨脹;松的貨幣政策在於保持經濟的適度增長。因此,這種政策組合的效應就是在控制通貨膨脹的同時,保持適度的經濟增長。但貨幣政策過松,也難以制止通貨膨脹。

1

㈩ 中國貨幣所面臨的挑戰我國應該如何應對

國際資本流動是指資本在國際范圍內的不同國家或地區之間的流動,可以用國際收支平衡表的資本帳戶反映,資本流動分資本流入和資本流出兩種情況。國際資本流動可以採取很多形式,最常見的有國際直接投資、國際融資和國際負債三種。 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後,資本的國際流動日益活躍,成為許多重大經濟事件背後的關鍵影響因素,這同國際資本市場的發展和完善有著密切關系。這些情況其實也不外乎一種非常簡單的需求與供給的平衡關系。從需求角度來看,一是發達國家的老齡人口增加推動了養老金規模的逐步擴大,國際資本市場成為其投資和獲取增值收益的主要場所;二是中產階層人口增加,他們的經濟實力強,對投資的需求旺盛,又理解而且願意為獲取更高投資收益而承擔更高的風險,於是,其收入積蓄從傳統的銀行儲蓄流向更高收益的股票市場,從而推動了共同基金的迅速發展;此外,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場的管制從80年代中期以來逐漸放鬆,客觀上推動了國際資本市場,特別是衍生金融產品市場的快速發展。 國際資本市場的現狀 資本市場的組成不外乎兩個方面:市場的參與者和市場上的產品。20年前,商業銀行構成了整個金融市場的主體部分,而今天,盡管銀行類機構仍然是清算體系的使用者和主要管理者,但是從資產規模來看已經遠遠低於投資類機構,如養老金和共同基金等。 國際資本市場的參與者和產品兩方面同20年前相比已經大大豐富,從組成模式來看當前的國際資本市場呈現出一種部分之間相互聯系緊密的格局,也就是說網路化。在這種日益凸現的網路化趨勢中,一個重要的現象引起人們的高度警惕,這就是一些傳統的風險監測和管理手段受到嚴峻的挑戰,特別是所謂的對銀行8%最低資本充足比率的要求,現在看來並不「充分」,因為銀行僅僅有8%的「墊底資本」並不足以抗禦日益增加的資本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後果就是:實際生產部門所面臨的一些困境對銀行領域的「波及效應」被網路大大放大了。另外一個因素:電子交易手段的成熟和不斷更新帶來了更復雜的資本流動形式和更大的市場波動性,大大提高了全球資本市場的資本流動速度。更多的資金以短期獲利為目的,導致市場波動性不斷增加。70年代因為石油危機導致全球發生債務危機時,如果人們對當時全球各個分割的市場之間的連鎖反應(chain reaction)還有驚詫的話,那麼,在21世紀,如果由於全球資本市場體系中的某一個市場發生問題而導致整個體系陷入危機,估計大家不會再驚詫了。因為全球經濟和金融一體化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沒有哪一個市場會在全球危機的狀態下而再獨善其身。 導致國際資本市場資本流動加快的另一方面原因還在於進入90年代以來開始的放鬆管制策略的流行。各國放鬆金融管製造成的直接效應就是交易成本降低,跨境資本流動大幅度增加,最直接的後果之一就是全球各地市場上的金融資產價格的劇烈波動。 對於中國而言,雖然仍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資本市場的開放程度很低而且市場規模很小,但已經能夠非常明顯地感覺到外部市場變化的波及效應。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和介入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的加深,資本流動壁壘和保護牆將逐步減少直到最終消失,這些波動的影響將變得更為直接和明顯。所以國際資本流動可能引發的問題從現在起就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國際金融危機及其成因 國際資本流動和國際資本市場對推動全球經濟發展,促進資本和技術在各個地區之間的合理配置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隨之而來的波動和因此而導致的國際金融危機的風險也日益增加。全球化、網路化和信息化的國際資本流動以全球金融市場的急劇動盪為主要特徵,金融資產價格波幅之大,傳播范圍之廣,為前所未見,這種劇烈的波動及其附帶的擴散效應就是國際金融危機產生的根源。 國際金融危機一般有3種表現形式。貨幣危機指一國貨幣在外匯市場面臨大規模的拋壓,從而導致該種貨幣的急劇貶值,或者迫使貨幣當局花費大量的外匯儲備和大幅度提高利率以維護現行匯率;外債危機是指一國不能履約償還到期對外債務的本金和利息,包括私人部門的債務和政府債務;銀行危機是指由於對銀行體系喪失信心導致個人和公司大量從銀行提取存款的擠兌現象。 國際金融危機離中國並不遠。從歷史上看,上個世紀末是金融危機多發時期:從最早的1992年歐洲金融危機到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機,再到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最近的有2000年的南美金融危機。其中以1997年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最具備國際金融危機的特點,當然破壞力也最具全球性質。 作為現代經濟的血液傳導輸送系統,國際資本市場的安全性和效率非常令人關注。亞洲金融危機及其觸發的全球范圍的市場動盪不安給世界經濟造成巨大的破壞,直到今天其影響仍在繼續,這足以說明國際資本流動而引發的金融危機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對它的成因以及對策的研究是關繫到國家乃至世界經濟穩定和發展的重大問題。 國際金融危機的成因如果簡單的列舉,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經濟過熱導致生產過剩;貿易收支巨額逆差;外資的過度流入;缺乏彈性的匯率制度和不當的匯率水平;過早的金融開放。但是在實際中這些因素往往是綜合起來起作用的。以亞洲金融危機為例子來具體分析就不難看出,是內部和外部的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結果導致了金融危機的總爆發。具體的原因可以歸結如下: 經濟發展過熱,結構不合理,資源效益不佳。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從70年代開始相繼起飛,增長很快。但長年的高速增長也積累了嚴重的結構問題,這些國家都注重於推動經濟的新一輪的增長,忽略了對結構問題的解決。 「地產泡沫」破裂後造成銀行壞帳呆帳嚴重。東南亞各國在過去十幾年的經濟高速增長期間房地產價格暴漲,吸引銀行向房地產大量投資,銀行呆帳的增加大大影響了東南亞金融體系的穩定,在危機之前一些金融機構已經瀕臨破產。 從外部看,其它資本市場,如日本股市的復甦和美元的持續走強,都使得一部分原來流入東南亞的外資撤離,構成了對這些亞洲國家貨幣的強大壓力。在這種形勢下,巨額國際資本的高流動性和高投機性終於攪起了這場空前的金融動盪。國際金融危機具有廣泛和巨大的影響。以亞洲金融危機為例子,它對各國都產生了程度不同的負面影響。由於在進行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中國政府的調控和管理得當,那次亞洲金融危機並沒有對中國造成直接影響。但是不管如何,我國仍然感受到亞洲金融危機的種種間接影響。

熱點內容
股票預警漲停公式 發布:2024-11-28 07:32:24 瀏覽:945
股市越來越迷茫是什麼原因 發布:2024-11-28 07:20:51 瀏覽:869
原油期貨交割怎麼拿到貨 發布:2024-11-28 07:17:52 瀏覽:866
上海數匯金融干什麼的 發布:2024-11-28 06:56:47 瀏覽:324
期貨為什麼可以隨便加杠桿 發布:2024-11-28 06:32:54 瀏覽:475
投資理財首選哪個好 發布:2024-11-28 06:29:20 瀏覽:883
廣東雪萊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股票 發布:2024-11-28 06:18:18 瀏覽:132
再生原油期貨怎麼買 發布:2024-11-28 06:13:24 瀏覽:30
如何理財計劃貫穿你的一生 發布:2024-11-28 06:11:36 瀏覽:79
緊縮性貨幣政策運用導致什麼結果 發布:2024-11-28 06:05:15 瀏覽: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