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與國家之間貨幣如何計算
『壹』 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易使用什麼貨幣
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易使用的是雙方約定的國際貿易結算貨幣,如黃金、白銀、美元、英鎊、人民幣等,具體是由雙方貿易合同上約定的交易貨幣為准。人民幣用於國際結算本質上是本幣用於國際結算。
本幣作為國際結算貨幣即本幣在國際貿易中執行計價和結算的貨幣職能,在居民與非居民進行國際貿易時,進出口合同以本國貨幣計價;居民向非居民可以用本幣支付,並且允許非居民持有本國貨幣存款賬戶以便進行國際結算。
(1)國家與國家之間貨幣如何計算擴展閱讀:
在19世紀之前全球的經濟貿易主要使用白銀進行國際貿易的結算貨幣,那時候,中國雄霸天下,是全球的經濟霸主,大量白銀流入了中國。從19世紀中後期,全球經濟間的貿易開始採用黃金進行結算,黃金成為了結算的主流貨幣。
二戰版以後,美國成為全球金融中心,全球的經濟霸主,通過布林頓森林體系攫取了貨幣的霸主地位,美元成為全球唯一和黃金掛鉤的貨幣,國際結算的主流貨幣。近年來,雖然美元仍然是全球貿易結算的主要貨幣,但地位已經開始動搖。
『貳』 好奇,國與國的匯率是如何計算
首先,國與國之間的交易與國內用人民幣交易一樣,有一個第三方機構。 舉個例子: 題主你向米店老闆買了一斤米,如果你與老闆完全不認識(即完全沒有信用)的情況下,你向老闆打白條,人家肯定不同意,而人民幣是第三方機構(ZF)發行的,ZF的信用是很大的 (人民幣在國內不愁花不掉,白條不行),所以我們可以拿人民...幣買賣。 但是到了國際上,我們難道可以拿自己印的RMB換別人的東西嗎?這個跟打白條有什麼區別?所以又需要第三方機構(目前世界貨幣 美元)做信用保證,(美元不愁花), 也就是說,我們進口別國的東西,都是需要用美元去交換,出口的錢的?也是美元。 但是很多出口的企業,他們賺到的美元在國內不好使啊,怎麼辦~? 在銀行換成人民幣。 題主知道銀行是如何換的嗎? 首先要知道,銀行本身是沒有錢的,銀行的錢全都來自儲戶們的存款,銀行家怎麼賺錢呢? 很簡單,老百姓有多餘的錢,存到我這里來,我給你1%的利息 這樣 我手裡就能積累巨大的紙幣,然後呢,再通過放貸款,以5%的利息借出去,如此 4%的利潤就是銀行家賺到的錢。 所以 銀行本身是沒有錢收美元換給你人民幣的,那怎麼辦? 再舉個例子:一個企業老闆向銀行兌換100W美金的RMB。 銀行就向ZF(央行)求助 你給我印 600WRMB ,印錢出來以後呢,美金就放在銀行了,我們國家貿易順差(出口大於進口為順差,進口大於出口為逆差)非常大,出口賺的美金很多很多,導致印了過多的RMB,通貨膨脹非常嚴重。提高RMB匯率,可以一定程度上打擊出口,減少通貨膨脹 那麼現在銀行是被四大國有銀行壟斷的, 這些美金幹嘛去了呢?通常有三處使用: 1.等其他人主動用RMB換取美金,再把收到的這部分RMB交給央行封存起來,一般民企進口產品,私人兌換的較少。 2.以國家的名義購買老美的軍火,先進的設備武器。當然人家老美絕對不肯。 3.沒辦法實在沒地方用了,存到老美銀行吃一點利息。(這就是為什麼中國目前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
『叄』 世界各國之間的錢幣的對換按照什麼標准計算
一、直接標價法。又稱為應付標價法。
是以一定單位的外國貨幣作為標准,折算為本國貨幣來表示其匯率。在直接標價法下,外國貨幣數額固定不變,匯率的漲跌都以相對的本國貨幣數額的變化來表示。一定單位外幣折算的本國貨幣減少,說明外幣匯率下跌,即外幣貶值或本幣升值。我國和國際上大多數國家都採用直接標價法。我國人民幣匯率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中國人民銀行根據銀行間外匯市場形成的價格,公布人民幣對主要外幣的匯率。
二、間接標價法。又稱為應收標價法。
是以一定單位的本國貨幣為標准,折算為一定數額的外國貨幣來表示其匯率。在間接標價法下,本國貨幣的數額固定不談,匯率的漲跌都以相對的外國貨幣數額的變化來表示。一定單位的本國貨幣折算的外幣數量增多,說明本國貨幣匯率上漲,即本幣升值或外幣貶值。反之,一定單位本國貨幣折算的外幣數量減少,說明本國貨幣匯率下跌,即本幣貶值或外幣升值。英國一向使用間接標價法。
三、直接標價法和間接標價法所表示的匯率漲跌的含義正好相反,所以在引用某種貨幣的匯率和說明其匯率高低漲跌時,必須明確採用哪種標價方法,以免混淆。
四、美元標價法又稱紐約標價法,是指在紐約國際金融市場上,除對英鎊用直接標價法外,對其他外國貨幣用間接標價法的標價方法。美元標價法由美國在1978年9月1日開始實行,目前是國際金融市場上通行的標價法。
『肆』 國家跟國家之間貨幣的匯率是怎麼記算的
各個國家的貨幣分成可自由兌換和不可自由兌換,
可自由兌換的是外匯市場說了算,市場的需求決定匯率的走勢和價格
不可自由兌換是各個國家或者各個國家的央行制定,圍繞小幅度波動
各國間的經濟交往形成外匯了供給與需求,外匯的供給與需求導致外匯交易。我覺得匯率是根據各自國家的經濟實力,為了自身的利益自定的,所以才造成各幣種匯率的不同。
同時匯率是把雙刃劍,超出了一定范圍,損害了本國利益這個國家就要干預。雖然理論上講沒有一個國家有實力能幹預的了匯市,但匯市往往會被「狼來了」所左右,這也是造成各幣種匯率的不同、波動的原因。政治是一個主要原因。
『伍』 國家間匯率怎麼計算出來的
正常的市場即期匯率不是算出來的,而是兩個貨幣在市場中的供求關系來決定的。
匯率是貨幣的價格,跟普通商品的價格決定機制基本都是相同的,指不過這個商品是貨幣而已。
如歐元對美元,你可以將歐元看成商品,美元看成是貨幣,在這種情況下,出售商品的投資者會對自己的商品定一個心理價格,購買商品的投資者同樣會對商品價格定一個價,如果賣出歐元的客戶將歐元的價格定在1.40,而買入歐元的客戶只願意出1.20,兩者就無法成交,只有賣出客戶將價格降至1.30,同時買入歐元的客戶將出價也定到1.30,就有成交,確定市場願意接受的價格,就是即期匯率。
因此匯率是交易出來的,而不是算出來的。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有些國家匯率政策是政府或者央行指定的,它們可能規定這個國家的貨幣匯率。但是實際市場匯率還是由交易決定的。
『陸』 一個國家與另一個國家的兌換率是怎樣定下來的
在國際金融史上,一共出現了三種匯率制度,即金本位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和浮動匯率制。 1、金本位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 1880-1914年的35年間,主要西方國家通行金本位制,即各國在流通中使用具有一定成色和重量的金幣作為貨幣,金幣可以自由鑄造、自由兌換及自由輸出入。在金本位體系下,兩國之間貨幣的匯率由它們各自的含金量之比--金平價(Gold Parity)來決定,例如一個英鎊的含金量為113.0015格林,而一個美元的含金量為23.22格林,則:1英鎊=113.0015/23.22=4.8665美元 2、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 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固定匯率制也可以說是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1944年7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勝利的前夕,二戰中的45個同盟國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New Hampshire)的布雷頓森林(Bretton Woods)村召開了「聯合和聯盟國家國際貨幣金融會議」,通過了以美國財長助理懷特提出的懷特計劃為基礎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總稱布雷頓森林協定,從此開始了布雷頓森林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了國際貨幣合作機構(1945年12月成立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又稱「世界銀行」),規定了各國必須遵守的匯率制度以及解決各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的措施,從而確定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 3、浮動匯率制度 一般講,全球金融體系自1973年3月以後,以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制度就不復存在,而被浮動匯率制度所代替。 實行浮動匯率制度的國家大都是世界主要工業國,如、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其他大多數國家和地區仍然實行釘住的匯率制度,其貨幣大都釘住美元、日元、法國法郎等。 在實行浮動匯率制後,各國原規定的貨幣法定含金量或與其他國家訂立紙幣的黃金平價,就不起任何作用了,因此,國家匯率體系趨向復雜化、市場化。 在浮動匯率制下,各國不再規定匯率上下波動的幅度,中央銀行也不再承擔維持波動上下限的義務,各國匯率是根據外匯市場中的外匯供求狀況,自行浮動和調整的結果。同時,一國國際收支狀況所引起的外匯供求變化是影響匯率變化的主要因素--國際收支順差的國家,外匯供給增加,外國貨幣價格下跌、匯率下浮;國際收支逆差的國家,對外匯的需求增加,外國貨幣價格上漲、匯率上浮。匯率上下波動是外匯市場的正常現象,一國貨幣匯率上浮,就是貨幣升值,下浮就是貶值。
『柒』 世界國家之間的貨幣價值是怎麼規定的
價格是在國際間外匯市場,由買賣雙方的交易達成的。這交易的范圍是全球的,所以影響價格的因素來此全球。
『捌』 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貨幣兌換率是怎麼確定的
看你國家有多少黃金~少換率就低~接下來是國債,跟經濟指標~
『玖』 古代不同國家之間貨幣的匯率如何計算的,如何交換的
古代不論匯率……他們用的是貴金屬交流……例如白銀啦。還有,也有物物交換,友誼交流來往
『拾』 不同國家之間的貨幣匯率是怎樣計算出來的呢
本人並不是專業人士,但是我見到過這樣一段文章,覺得他說的和LZ提問的關聯比較大,也是我了解這方面只是的一個起點。
在1997年中國銀行獨家推出了遠期結售匯業務的時候,對外公布遠期四個月美元的結匯價格高達8.4以上,甚至有達到8.5的時候,比正常的8.27左右的結匯價格高出了許多。當時正值亞洲金融危機開始,亞洲許多國家的貨幣受到沖擊而大幅度貶值,人民幣貶值的謠言四起,中國銀行公布了如此高的遠期結匯價格,許多不明白遠期價格形成機制和計算方法的公司都不理解,擔心這是人民幣貶值的前奏,或代表了人民幣貶值的趨勢,因為他們認為,如果人民幣不貶值,今天結匯價是8.27,四個月後也是8.27,那麼中國銀行能提供四個月期的結匯價為8.4,到時如果市場價格低於8.4,中國銀行肯定會虧錢,銀行又肯定不會做虧本生意,說明四個月後人民幣的匯率起碼要貶值到8.4以上。其實這是由於許多公司不理解遠期外匯買賣價格是怎麼樣形成和計算的。
比如說在三個月後要將美元兌換成日元,要怎麼樣做呢?方法有兩個,一個是現在將美元兌換成日元,把日元存定期三個月,另外一個方法是現在先將美元存三個月定期,到期後再連本帶息兌換成日元。這兩種方法獲得的日元一定是一樣的,否則市場就會出現套利的機會。但是美元和日元的利率是不同的,所以兩種方法所使用的匯率水平也不同,第一種方法使用了即期匯率,而第二種方法使用的是遠期匯率。所以遠期價格主要是即期匯率加減兩種貨幣的利率差所形成的。如果把美元(即第一個貨幣或數值不變的貨幣)當作是A貨幣,而把日元(即第二個貨幣或數值變化的貨幣)當作是B貨幣,它們的遠期計算公式是:
遠期匯率=即期匯率+即期匯率×(B拆借利率-A拆借利率)×遠期天數÷360
從這個計算公司可以看出,在即期匯率確定的情況下,遠期匯率主要與這兩種貨幣的利率差和遠期的天數有關。而遠期匯率如果B貨幣的利率高於A貨幣的利率,公式中的中括弧值為正數,遠期匯率就高於即期匯率,稱為升水,中括弧值稱為升水點;如果B貨幣的利率低於A貨幣的利率,中括弧值為負數,遠期匯率就低於即期匯率,稱為貼水,中括弧值稱為貼水點。而在兩種貨幣的利率都確定的時候,遠期期限越長,升水點或貼水點就越大,遠期匯率與即期匯率的價差也越大。
比如說美元一個月期的同業拆借利率為2.46%,日元的利率為0.11%,美元/日元的即期匯率為120.45,用這些因素就可以計算出一個月期美元/日元的遠期匯率了:
一個月期美元/日元匯率=120.45+120.45×0.11%-2.46%×30÷360=120.45+-0.24=120.21也就是說,美元/日元一個月期貼水24點。
同樣就不難理解為什麼1997年時中國銀行的遠期結匯價格高達8.4以上了。當時人民幣資金市場緊缺,人民幣同業拆借利率高達兩位數(假設為13%),而美元的同業拆借利率不到5%,以此計算四個月期美元/人民幣的遠期匯率為
四個月期美元/人民幣匯率=8.27+8.27×13%-5%×120÷360=8.27+0.22=8.49
所以,當年確信人民幣匯率不會貶值的進出口公司,利用中國銀行公布的較高的遠期結匯牌價,紛紛將未來出口收入的外匯與中國銀行簽定遠期結匯協議,在別的公司還只能用8.27的即期牌價結匯時,他們已經可以享受到8.3、8.4甚至高達8.5的遠期結匯牌價辦理出口結匯,不到一億美元的出口收匯,這些公司通過中國銀行「外匯錦囊」中的遠期結匯業務額外獲得了數百萬元人民幣的匯兌收入。同樣,在1999年,由於擔心美國經濟出現通貨膨脹,美國聯邦儲備銀行多次提高了美元的利率,使美元的同業拆借利率高達6.5%,而人民幣的同業利率大幅度下降到3%左右,使中國銀行的遠期結售匯牌價由大幅度的升水變為大幅度的貼水,四個月期的遠期售匯價格不到8.2,較近8.3的即期售匯牌價貼水了01,許多需要購買美元支付進口需要的公司又紛紛與中國銀行簽定遠期售匯合同,同樣的售匯金額,節省了數百萬元人民幣的購匯費用,極大改善了公司的經營效益。
遠期匯率的計算公式是國際金融市場上比較重要和有用的一個計算公式。通過計算公式我們可以發現:A/B貨幣對於遠期匯率與A、B這兩種貨幣匯率的未來變動趨勢沒有一點關系,遠期匯率貼水(低於即期匯率)並不代表這兩種貨幣的匯率在未來一段時間會下跌,只是表明A貨幣的利率高於B貨幣的利率;同樣,遠期匯率升水也不代表貨幣匯率在將來要上升,只是表明A貨幣的利率低於B貨幣的利率。遠期匯率只是與A、B這兩種貨幣的利率和遠期的天數有關。掌握這點對我們運用遠期業務防範匯率風險十分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