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採用貨幣政策應該怎麼做
A.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應如何配合發揮作用
貨幣政策是中央銀行為實現既定的目標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應量,進而影響宏觀經濟運行的各種方針措施。主要包括信貸政策和利率政策,收縮信貸和提高利率是「緊」的貨幣政策,能夠抑制社會總需求,但制約投資和短期內發展,反之,是「松」的貨幣政策,能擴大社會總需求,對投資和短期內發展有利,但容易引起通貨膨脹率的上升。財政政策包括國家稅收政策和財政支出政策,增稅和減支是「緊」的財政政策,可以減少社會需求總量,但對投資不利。反之,是「松」的財政政策,有利於投資,但社會需求總量的擴大容易導致通貨膨脹。
雖然這兩項政策在宏觀經濟運行中都有較強的調節能力,但僅靠一項政策很難全面實現宏觀經濟的調控目標,沒有雙方的配合,單個政策的實施效果將會大大減弱,這就要求二者相互協調,密切配合,充分發揮綜合優勢。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有四種不同的搭配組合,政府究竟採用哪種取決於客觀的經濟環境,實際上主要取決於政府對客觀經濟情況的判斷。概括地說,「一松一緊」主要是解決結構問題;單獨使用「雙松」或「雙緊」主要為解決總量問題。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是國家履行宏觀經濟管理職能的兩個最重要的調節手段,在社會主義公有制基礎上的市場經濟中,由於根本利益一致和統一的總體經濟目標,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實施具有堅實的基礎,同時這兩大政策具有內在的統一性,為它們之間的協調配合奠定了牢固的基礎。但由於這兩大政策在我國也是各有其特殊作用,調節的側重面也不同,因此,這兩大政策又具有相對獨立性,二者既不能簡單地等同或混同,又不能各行其是,而應該相互協調,密切配合,以實現宏觀經濟管理的目標。
B. 如果實行擴張性貨幣政策,中央銀行可以採取什麼措施
1、向市場釋放大量的基礎貨幣
中國央行降准,不僅來得急,而且降准幅度也比以往大。因為新一屆中央政府上任以來,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基本上都是採取定向微調的方式,即使降准也只有0.5個百分點,但最近一次降准卻達1個百分點。
而上一次中國央行降准1.0個百分點,可以追溯到2008年底,是為了應對美國金融危機的發生。
這次央行突然降准1.0個百分點,有市場分析誤解為是因當前中國經濟增長下行的壓力在增大,政府不得不放寬貨幣政策刺激經濟,即誤解為當前中國貨幣政策發生重大轉向,由中性轉向強刺激,或中國版的量寬政策正在啟動,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如果從央行以非常規的方式向市場注入流動性的意義來說,在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時,中國式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就已開始。
從已有數據來看,至2014年底,中國央行資產負債表總規模為33.8萬億人民幣,以當時匯率計算,為5.4萬億美元,相當於當年GDP的53%,是2006年底時資產負債表12.9萬億人民幣規模的2.6倍。
同期,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總規模為4.5萬億美元,相當於當年美國GDP的26%,是2006年底時資產負債表9037億美元規模的5.0倍。也就是說,美國金融危機之後,中國央行資產負債表的絕對及相對規模都比美聯儲的要大,只不過,美聯儲的擴張速度要比中國央行快而已。
上述數據表明,2008年以來的「中國式量化」,其規模要大於美聯儲,只不過中國央行資產負債表的擴張方式與美聯儲不同罷了。
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的擴張主要是通過三輪量化寬松(購買債券)方式來進行,因此,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中目前持有2.46萬億美元的各年期美國國債以及1.74萬億美元的證券化資產,佔比達到93%。
而中國央行資產負債表的擴張主要來自不斷購入外匯,結果是,2014年底,中國央行資產負債表中外匯資產為27.1萬億人民幣,佔比80%。盡管兩者成因不同,但兩大央行資產負債表的擴張都意味著向市場釋放了大量的基礎貨幣或流動性。
2、央行降准力度的加大
美國及中國都有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及超額存款准備金率。但中國主要是針對銀行或機構(比如不同的銀行實行不同的法定存款准備金率)而言,美國主要是針對不同存款額度而言。
比如,當前中國銀行業的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為18.5%;而美國存款額度為1450萬美元至1.036億美元的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為3%,高於1.036億美元的為10%,其他情況為零。不過,盡管中美兩國法定存款准備率差距很大,但總的存款准備金水平卻比較接近。
2014年,美聯儲法定及超額存款准備金達2.5萬億美元(但其法定和超額存款准備金之比為1:18),相當於美國10.4萬億美元存款的25%,相當於美國GDP的20%;中國法定和超額准備金(兩者之比為7:1)總額相當於106萬億元存款的22%,相當於中國GDP的37%。
也就是說,中美兩國銀行業存款准備金的差異在於中國絕大部分為法定存款准備金,而美國主要是超額存款准備金。這就使得中國央行將頻繁調整法定存款准備金率作為貨幣政策的主要工具,而美聯儲則不需要動用法定存款准備金工具。
美聯儲存款准備金的增加主要通過美國銀行去杠桿化,把過多的流動性又迴流到美聯儲的賬戶。中國央行存款准備金的增加主要通過法定存款准備金率上升,用它來作為對外匯占款形成的流動性的對沖。
因此,中國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的水平主要取決於外匯占款流入多少及流入速度。比如,中國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由2003年的6%上升到2011年的21.5%,主要是與外匯整體大量和持續流入、以控制因為購匯而釋出的大量人民幣這一流動性貨幣的供給有關。
如果外匯占款突然收縮,央行就得通過降准來向市場增加流動性。從這個意義上講,這次央行突然降准,很大程度上與2015年一季度外匯占款突然減少有關。也就是說,這次央行降准力度的加大並不是央行貨幣政策的重大轉向,而是基礎貨幣形成條件發生了變化。
(2)如果採用貨幣政策應該怎麼做擴展閱讀:
中國貨幣政策目標需統籌考慮物價、就業、增長及國際收支等的關系
與發達國家以及市場化程度較高的許多新興市場國家不同的是,中國貨幣政策的目標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的。在發達國家的單一目標制下,貨幣政策更關注利率工具,用政策利率穩定物價並允許匯率自由浮動。
但是中國貨幣政策目標的多元化,就得統籌考慮物價、就業、增長及國際收支等目標之間的關系。這種多重目標制與當前中國轉軌經濟有關,同時由於長期面臨國際收支雙順差格局,國內流動性投放過多,使得中國央行不得不關注國際收支等問題。
因此,在貨幣政策工具的選擇上,目前中國央行可採用利率、匯率、存款准備金率、公開市場操作等價格及數量型工具。
首先,中國的基準利率與歐美發達國家不同。中國的基準利率是商業銀行一年期存貸款利率,而美聯儲是貨幣市場隔夜拆借利率。前者是對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直接定價,後者則是金融市場間接利率,需要相關的傳導機制影響金融市場各行為主體的信用風險定價。
中國銀行利率是管制下的利率,而美國金融市場的利率是市場化的利率。在這種情況下,金融市場的價格機制容易受到扭曲,而且當商業銀行都在突破央行的利率管制而產生嚴重的金融脫媒的情況下,中國央行貨幣政策效用更是容易弱化。
這也就是為何中國央行的降息所產生作用不大的原因所在。
其次,由於中國資本項目還沒有全面開放,市場化的匯率形成機制還沒有確立,人民幣匯率不可自由浮動。因此,中國貨幣政策長期以來都受到宏觀經濟的內外失衡的困擾。1994年之後,國際收支「雙順差」格局出現。
在2005年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後,由於人民幣單邊升值,上述情況更是極端化。在這種宏觀背景下,中國貨幣政策的自主性和有效性受到資本流入和外匯占款較快速增長的挑戰。
在這種情況下,匯率政策工具既影響國內經濟增長模式變化及產生結構調整,也影響國際資金進入中國市場的流向及規模,影響貨幣政策工具使用上的主動性。所以,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匯率工具同樣是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工具的重要考量。
綜上,當前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就得在現實的基點上及既有的貨幣政策框架下,促進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周期性調整,逐漸地擠出巨大的房地產泡沫;就得去杠桿而不是加杠桿,從而保持貨幣政策的中性。
就得促進當前中國經濟由舊的增長模式向新的增長模式轉型及保證經濟增長,而不是重新啟動又一輪的信用過度擴張或推出所謂的中國版QE,讓中國經濟重新回到以往的增長快車道。
因此,在當前經濟內外失衡的大背景下,保持貨幣政策的穩健性,應是今年或當前中國央行貨幣政策的主基調。
C. 我國中央銀行如果要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應當如何操作
具體操作可以從3個方面入手:
首先要合理把握操作力度和節奏,公開市場業務,可以在公開市場買入證券;
其次要充分發揮公開市場操作的預調和微調作用,調整存款准備金利率,降低存款准備金利率;
然後要要適度增強操作利率彈性,調節再貼現利率,降低再貼現利率。
拓展資料:
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銀行普遍或常規運用的貨幣政策工具,其實施對象是整體經濟和金融活動,主要包括存款准備金制度、再貼現政策和公開市場業務三大工具。
①,存款准備金制度是中央銀行通過調整法定存款准備金率來影響商業銀行信貸規模,從而間接地對社會貨幣供應量進行控制的政策措施。
②,再貼現政策是中央銀行通過直接調整或制定對合格票據的貼現利率,來干預和影響市場利率,從而調節貨幣供應量的政策措施。
③,公開市場業務是中央銀行在證券市場上公開買賣各種有價證券以控制貨幣供給量及影響利率水平的行為。
D. 貨幣政策的手段有哪些
1、貨幣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中央銀行為實現其特定的經濟目標而採用的各種控制和調節貨幣供應量和信用量的方針、政策和措施的總稱。貨幣政策的實質是國家對貨幣的供應根據不同時期的經濟發展情況而採取「緊」、「松」或「適度」等不同的政策趨向。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應量來調節市場利率,通過市場利率的變化來影響民間的資本投資,影響總需求來影響宏觀經濟運行的各種方針措施。調節總需求的貨幣政策的四大工具為法定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業務和貼現政策、基準利率。
2、貨幣政策工具是由央行掌控的,用以調節基礎貨幣,銀行儲備,貨幣供給量,利率,匯率以及金融機構的信貸活動,以實現其政策目標的各種經濟和行政手段。主要措施有七個方面:
①第一,控制貨幣發行。
②第二,控制和調節對商業銀行的貸款。
③第三,推行公開市場業務。
④第四,改變存款准備金率。
⑤第五,調整再貼現率。
⑥第六,選擇性信用管制。
⑦第七,直接信用管制。
應答時間:2021-01-12,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E. 如何有效的應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治理我國當前的通貨膨脹
一方面繼續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因為我國貨幣超發46萬億,所以要想仰止通脹必須回收貨幣,另外,為了防止國外熱錢流入,我們也需要回收貨幣進行對沖。這是從量上
財政上目前要做的就是減稅,我國目前的問題是國企錢太多,民企基本面臨資金流的斷裂,所以要大幅降低民營企業的稅收,國家每次給民企發貸款不是銀行沒給就是給他他們投資房地產去了,所以就乾脆不給錢了,直接免稅,不讓他們有錢亂投資,另外要提高央企的利潤上繳比例,既然是人民的央企,為什麼他們要亂投資,中糧原來是做糧食的,看看他們現在,改地產了,航空公司天天說賠錢,中海油炒航油期貨的錢哪來的?所以說來說去就是央企錢太多,都亂花了
F. 如何有效的發揮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作用
如何有效的發揮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作用
一、貨幣政策的含義和特徵
貨幣政策是指一國貨幣當局運用各種工具,通過貨幣供應量和利率等中介目標影響宏觀經濟運行,以實現宏觀經濟目標的方針和措施的總稱。
貨幣政策通常由一國的中央銀行制定和貫徹執行。一般來說,貨幣政策有兩個顯著的特性:一是貨幣政策是一種宏觀經濟政策。它通過調節和控制全社會的貨幣供給來影響宏觀經濟的運行,進而達到某一特定的宏觀經濟目標。二是貨幣政策是一種調節社會總需求的政策。通過對社會總需求的調控影響社會總供給及構成,從而實現社會總需求和總供給的均衡。 二、貨幣政策的目標以及各目標之間的關系
貨幣政策的目標一般可概括為:穩定物價、充分就業、經濟增長、國際收支平衡和金融穩定。
貨幣政策目標之間的關系。物價穩定與充分就業之間存在此消彼長的關系。當失業過多時,貨幣政策要實現充分就業的目標,就需要擴張信用增加貨幣供應量,以刺激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擴大生產規模,增加就業人數;同時由於需求的大幅增加,會帶來一定程度的物價上升。反之亦然。
物價穩定與經濟增長也存在矛盾。要刺激經濟增長,就應促進信貸和貨幣發行的擴張,結果會帶來物價上漲。
物價穩定與國際收支平衡存在矛盾。若其他國家發生通貨膨脹,本國物價穩定,則會造成本國輸出增加,國際收支發生順差反之亦然。
經濟增長與國際收支平衡的矛盾。隨著經濟增長,對進口商品的需求增加,結果會出現貿易逆差;反之亦然。
綜上所述,由於各目標間存在的矛盾性,中央銀行應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具體的政策目標。 三、貨幣政策有那些手段工具
貨幣政策工具又稱貨幣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銀行為實現貨幣政策目標所採用的政策手段。貨幣政策工具可分為一般性政策工具和選擇性政策工具。 第一、一般性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銀行經常採用的三大政策工具。
(1)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當中央銀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時,商業銀行可運用的資金減少,貸款能力下降,貨幣乘數變小,市場貨幣流通量便會相應減少。所以在通貨膨脹時,中央銀行可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反之亦然。由於通過貨幣乘數的作用,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的作用效果十分明顯,人們通常認為這一政策工具效果過於猛烈,它的調整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整個經濟和社會心理預期,因此,中央銀行對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的調整都持謹慎態度。
(2)再貼現政策是指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用持有的未到期票據向中央銀行融資所作的政策規定。再貼現政策一般包括再貼現率的確定和再貼現的資格條件。再貼現率工具主要著眼於短期政策效應。中央銀行根據市場資金供求狀況調整再貼現率,以影響商業銀行借入資金成本,進而影響商業銀行對社會的信用量,從而調整貨幣供給總量。
(3)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公開買賣有價證券,來調節市場貨幣供應量的政策行為。當中央銀行認為應該增加貨幣供應量時,就在金融市場上買進有價證券;反之就出售所持有的有價證券。
隨著中央銀行宏觀調控作用的重要性加強,貨幣政策工具也趨向多元化,因而出現了一些供選擇使用的新措施,這些措施被稱為「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 (1)直接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銀行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直接對金融機構尤其是商業銀行的信用活動進行控制。其中包括:規定利率限額與信用配額、信用條件限制等。
(2)間接信用指導是指央行通過道義勸告、窗口指導等辦法來影響銀行等金融機構行為的做法。
四、如何發揮貨幣政策的作用
第一、積極採取措施化解金融風險。到2004年底,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均有較明顯的下降,但應當清醒的看到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佔比依然較高。防範和化解工作已刻不容緩,應積極採取措施加以解決。還應當看到,處置潛在的風險隱患,把風險處置和促進經濟增長有機結合起來考慮,降低不良貸款的比例。
第二、改革商業銀行自我約束激勵機制。商業銀行經營的目標是盈利,而基層央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出發點是維護金融秩序,所以兩者存在不一致性。目前我國商業銀行體系的多層化,造成基層商業銀行對央行實施的各種貨幣政策反映不充分。因此,必須改革商業銀行內部機制:一方面要給予各個層次一定的貸款審批權,可以廣泛推行綜合授信制度.另一方面要廢除一些不合理的考核指標,能夠促進貸款增長和效益提升的激勵機制。進一步科學合理地劃分信貸管理許可權,完善信貸管理責任制,制定信貸標准,根據客戶類型。
第三、解決區域經濟中結構性資金供求矛盾。當前,出現這種供求矛盾的主要原因。一是目前產業結構不合理、生產相對過剩等。二是資金流向變化,大量資金滯留在電信、石油等壟斷行業,企業存款分布結構不均衡。三是信貸資金多集中於一些效益好的企業,貸款投放集中化傾向明顯,造成信貸風險過度集中。
第四、改善農村社會信用環境。農村社會信用環境是市場經濟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可以說是最為重要的環境。目前,由於個別地區銀企關系不協調,中小企業融資難.農村農戶融資難。社會信用環境的惡化已經成為制約商業銀行信貸投放的最大障礙,嚴重的阻滯了基層央行貨幣政策的貫徹實施。因此,改善農村社會信用環境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途徑。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應共同營造一個良好的信用秩序,為貨幣政策傳導奠定物質基礎,以利貨幣政策的正確貫徹實施。
第五、積極運用支農再貸款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和縣域經濟發展。首先.央行要抓住國家發展農業、鞏固農業、加大農業投入時機,堅定不移地支持「三農」。一方面,金融機構要不斷加大對經濟的信貸投入,促進農業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盡快形成集約型、效益型的增長模式,實現農業與農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另一方面,農村信用社是農村金融的主力軍。要進一步督促農村信用社改善經營、加強管理,樹立「以農為本的經營觀念。其次,央行要加強政策研究和業務指導:一是要加強調查研究。結合實際確定扶持原則、信貸政策和管理辦法。二是要保持支農再貸款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增強農村信用社支農資金的持續穩定投入。三是要綜合運用政策引導、窗口指導等手段,引導金融機構不斷加大農業信貸投入,確保金融支持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發展目標的實現。
G. 當前我們應該如何制定我們的貨幣政策
如何制定我們的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目標是一國中央銀行組織和調節貨幣流通的出發點和歸宿點。科學有效地確立和執行貨幣政策的目標,是各國中央銀行的首要課題。新頒布的中國人民銀行法把穩定幣值作為我國的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這無疑是最佳選擇。但就目前的經濟發展狀況來說,實現這一目標,將遇到許多難題,應實施有效對策。
一、主要困難
1.人民銀行的獨立性不強。中央銀行缺乏必要的獨立性,難以根據經濟金融形勢變化,自主地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完成穩定幣值的最終目標;同時,也建立不起應有的權威性,難以有效發揮宏觀監督職能。其獨立性不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貨幣發行權不獨立。我國貨幣的發行權屬於國務院,一定時期內發行多少貨幣由國務院決定,人民銀行具體執行。
(2)制定和執行貨幣金融政策不獨立。我國貨幣金融政策的制定權在國務院,人民銀行只有建議和執行權。在貨幣金融政策的推行過程中,人民銀行採用某些政策手段,應經國務院批准或徵得有關部委的同意認可。目前,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是按行政區劃設置的,這就為地方政府幹預人民銀行分支機構的活動提供了便利,這使中央銀行受地方政府部門干預太多,權威性受到侵犯,不利於金融宏觀監督作用的正常發揮,順利實現貨幣政策最終目標。
2.雙重貨幣政策目標的影響很深。長期以來,我國貨幣政策一直奉行「穩定幣值,發展經濟」的雙重目標,也曾明確提出以「穩定幣值」為重點,但實際執行時往往是以「發展經濟」為重心,「穩定幣值」服務於「發展經濟」。新頒布的人民銀行法,第一次明確提出以穩定幣值作為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這為理順中央銀行和中央財政的關系,創造了極為重要的條件,有利於增強人民銀行的獨立性,但雙重目標的長期影響,使單一貨幣政策目標的執行,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3.專業銀行商業化改革進展不順利。為構造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從80年代中期,我國就提出推進專業銀行企業化改革。但時至今日,專業銀行改革進展尚不順利。具體表現在:專業銀行改為商業銀行以後,信貸資金供給制向借貸制的轉變並未真正實現,既要微觀經營,又要參與金融宏觀調控,承擔政策性業務。國有商業銀行不能成為自主經營、自擔風險的金融企業,人民銀行金融宏觀調控就失去了可直接發揮作用的調控對象,也就會影響貨幣政策最終目標的實現。
4.金融市場發育不健全。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對經濟的調節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金融市場機制來實現的。我國的金融市場在加快資金積累,促進資金融通,優化資源配置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我國金融市場的組織體系、管理體系和市場運行體系仍處於不斷完善階段,市場的廣度、開放度和競爭度還很不夠,從而使人民銀行的金融宏觀調控缺乏應有的迴旋餘地,不利於順利實現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
5.企業效益不佳,擠占信貸資金。目前,大多數大中型國有企業尚未成為自主經營、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企業,導致資金需求和使用上的無約束,在利益競爭的驅動下,以追加投資來擴大生產規模,這種缺乏經濟效益保證的高投入,必然給貨幣政策最終目標的實現帶來困難。
二、解決困難的對策
1.賦予人民銀行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的相對獨立自主權。明確人民銀行貨幣政策目標就是穩定幣值,要徹底從「雙重」目標的羈絆中擺脫出來。中國人民銀行制定的貨幣政策,要經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中國人民銀行行長任期應與政府的換屆相錯開,其任期可適當延長,以保證貨幣政策的連續性。應進一步規范人民銀行與財政部之間的關系,在嚴禁赤字透支和借款的同時,還應禁止中國人民銀行承銷國債,堵死這條貨幣超額發行的路。
人民銀行要提高貨幣政策工具操作的技巧,增強信貸計劃工具的嚴肅性,要控制再貸款規模,使其真正成為中央銀行對銀行信用創造能力的控制手段,而不是資金供應手段。要賦予人民銀行合理調配運用各種政策工具的權利,明確各種政策工具的實施條件、作用、優點及弊端,由人民銀行結合我國在一定時期的經濟、金融條件,採用政策工具,揚長避短,趨利避害,達到綜合效益最大化。要逐步實現利率市場化,把握利率工具的靈活性。人民銀行應根據經濟、金融狀況,,適時調整基準利率,充分發揮利率這一政策工具在實現貨幣政策目標中的獨特的、重要的導向作用。
要強化中央銀行的監督管理職能,加強對金融法規的實施,對金融業務活動的有效監管,以保障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貫徹執行,穩定貨幣,維護正常的金融秩序,實現金融體系安全、有效、健康地運行。
2.商業銀行必須自覺執行人民銀行宏觀調控政策。人民銀行的貨幣政策目標必須通過商業銀行執行才能實現。商業銀行貸款規模要自覺服從人民銀行下達的控制計劃。商業銀行必須及時完成存款准備金繳存任務,在商業銀行內部還要建立系統二級准備金制度,以此強化資金調控能力。商業銀行要認真執行中央銀行統一制訂的金融市場管理規定,講求金融職業道德,自覺維護金融秩序。
3.建立競爭有序、統一管理的金融市常與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相比,人民銀行通過金融市場進行宏觀調控和金融監管的能力較弱。應從我國實際情況出發,有計劃、有步驟、積極穩妥地發展我國的金融市場,為中央銀行實現貨幣政策目標創造一個良好的活動場所。要完善市場結構,使整個市場體系協調發展。在完善同業拆借的同時,要積極推動票據承兌貼現市嘗國庫券市場和可轉讓大額定期存單市場的發展,為中央銀行再貼現及貼現率的操作創造良好的環境。從證券市場來說,一方面大力發展證券市場,提高經濟證券化程度;另一方面加強股票市場發展中的運作管理,按照市場經濟規律搞好股票發行、信息披露、年終分紅派息等工作,消除發展中的隱患。要健全和發展金融市場,必須理順資金價格,同時還要保證人民銀行通過各種經濟手段進入市場調節價格體系的有效性。要加強金融市場的管理和監督,保證金融市場協調、穩定發展,以利於貨幣政策目標的實現。
H. 通貨膨脹時應該採用什麼樣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通貨膨脹時應用採用緊縮性的宏觀經濟政策.
財政政策表現為減少政府購買,增加稅收.
貨幣政府表現為賣出政府債券(回攏貨幣),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提高再貼現率
通貨膨脹(inflation)是造成物價上漲的一國貨幣貶值。通貨膨脹和一般物價上漲的本質區別:一般物價上漲是指某個、某些商品因為供求失衡造成物價暫時、局部、可逆的上漲,不會造成貨幣貶值;通貨膨脹則是能夠造成一國貨幣貶值的該國國內主要商品的物價持續、普遍、不可逆的上漲。造成通貨膨脹的直接原因是一國流通的貨幣量大於本國有效經濟總量。一國流通的貨幣量大於本國有效經濟總量的直接原因是一國基礎貨幣發行的增長率高於本國有效經濟總量的增長率。一國基礎貨幣發行增長率高於本國有效經濟總量增長率的原因包括貨幣政策與非貨幣政策兩方面。
貨幣政策包括寬松的貨幣政策、用利率匯率手段調節經濟;非貨幣政策包括間接投融資為主導的金融體製造成貸款膨脹,國際貿易中出口順差長期過大、外匯儲備過高,投機壟斷、腐敗浪費提高社會交易成本降低經濟發展質量、經濟結構失衡、消費預期誤導等。所以通貨膨脹不僅僅是貨幣現象,實體經濟泡沫也是通貨膨脹的重要原因。不管是貨幣政策還是非貨幣政策、貨幣現象還是實體經濟泡沫,通貨膨脹的根本原因是GDP增長方式造成GDP水分過高、無效經濟總量過大有效供給嚴重不足造成貨幣效率降低。
與通縮的區別
1.含義和本質不同:通貨膨脹是指紙幣的發行量超過流通中所需要的數量,從而引起紙幣貶值、物價上漲的經濟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通貨緊縮是與通貨膨脹相反的一種經濟現象,是指在經濟相對萎縮時期,物價總水平較長時間內持續下降,貨幣不斷升值的經濟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持續小於社會總供給。
2.表現不同:通貨膨脹最直接的表現是紙幣貶值,物價上漲,購買力降低。通貨緊縮往往伴隨著生產下降,市場萎縮,企業利潤率降低,生產投資減少,以及失業增加、收入下降,經濟增長乏力等現象。主要表現為物價低迷,大多數商品和勞務價格下跌。
3.成因不同:通貨膨脹的成因主要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貨幣的發行量超過了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通貨緊縮的成因主要是社會總需求小於社會總供給,長期的產業結構不合理,形成買方市場及出口困難。
4.危害性不同:通貨膨脹直接使紙幣貶值,如果居民的收入沒有變化,生活水平就會下降,造成社會經濟生活秩序混亂,不利於經濟的發展。不過在一定時期內,適度的通貨膨脹又可以刺激消費,擴大內需,推動經濟發展。通貨緊縮導致物價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對居民生活有好處,但從長遠看會嚴重影響投資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費心理,導致惡性的價格競爭,對經濟的長遠發展和人民的長遠利益不利。
5.治理措施不同:治理通貨膨脹最根本的措施是發展生產,增加有效供給,同時要採取控制貨幣供應量,實行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和量入為出的財政政策等措施。治理通貨緊縮要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綜合運用投資、消費、出口等措施拉動經濟增長,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正確的消費政策,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
I. 我國常採用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具體做法是什麼
積極配合國家財稅政策、產業政策、外貿外資政策、環保政策等重點工作,引導金融機構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防範信貸風險,推動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圍繞「創新、發展、規范、協調」四個方面,推動金融市場發展。以完善公司治理和優化金融結構為重點,進一步深化金融企業改革。對沖銀行體系過多的流動性並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銀行體系內流動性不斷生成和經濟的結構性問題,而主要是為經濟結構調整創造平穩的貨幣金融環境。當前在進一步加強銀行體系流動性管理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應加快落實以消費需求為主擴大內需、降低儲蓄率、調整外資優惠、市場開放、擴大進口等一攬子結構性調整措施,加快經濟結構性調整步伐,抑制國際收支順差過快增長勢頭。適當加大調整和規范外貿、外資和產業政策的力度,切實維護有利的國際國內環境。加快向公共財政轉型,增加教育、醫療衛生、環境保護、住房保障等公共開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穩定居民消費預期,降低儲蓄率。
J. 宏觀經濟學論述題:目前經濟形勢,應該採用什麼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1、財政政策是國家制定的指導財政分配活動和處理各種財政分配關系的基本准則。它是客觀存在的財政分配關系在國家意志上的反映。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財政政策又是國家干預經濟,實現宏觀經濟目標的工具。
2、貨幣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中央銀行為實現其特定的經濟目標而採用的各種控制和調節貨幣供應量和信用量的方針、政策和措施的總稱。貨幣政策的實質是國家對貨幣的供應根據不同時期的經濟發展情況而採取「緊」、「松」或「適度」等不同的政策趨向。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應量來調節市場利率,通過市場利率的變化來影響民間的資本投資,影響總需求來影響宏觀經濟運行的各種方針措施。調節總需求的貨幣政策的四大工具為法定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業務和貼現政策、基準利率。
應答時間:2021-02-01,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