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貨幣全球化
A. 人民幣國際化的政策制度
雙軌制、漸進式的人民幣國際化步驟
根據中國經濟的特點,我們認為,完全可以採取一種雙軌制、漸進式的人民幣國際化步驟。雙軌制的第一個軌,是在中國境內要實行定向的、有步驟的、漸進式的、與中國金融改革同步的資本項目下可兌換的進程,這包括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計劃(QFII)、境內合格機構投資者計劃(QDII)和各種有步驟的資金對外開放等一系列措施。另外,可以考慮邀請海外高質量的企業如蘋果、IBM、英特爾到A股市場發行人民幣股票,使得一部分人民幣兌換成美元流出境外,也由此改進中國公司的治理水平和資本市場的運作效率。
此外,還特別需要大力鼓勵和推動外貿企業與境外貿易夥伴以人民幣結算,為此有必要考慮對外貿企業的人民幣匯率調期服務,即以較低的價格提供未來人民幣收入按事先約定的匯率兌換為外幣的服務,其目的就是推動有關企業以人民幣結算。
雙軌制的第二個軌是在境外,主要是在香港。選擇香港作為人民幣國際化是有其必然性的:首先,香港作為成熟的金融市場,對人民幣的需求是市場化的;其次,香港作為相對獨立的金融中心,完全可以較大力度地擴大以人民幣計價的債券市場的規模,推進以人民幣計價的股票市場,利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不斷擴大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資產的規模以及交易水平。這種逐步擴大的、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交易,對於在條件成熟時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將是一個極大的推動。為此,可以考慮在香港建立與當地資本市場規模相匹配的人民幣外匯交易市場,但是,這一市場的規模應該受到一定限制,比如,規定參與交易者必須是人民幣證券市場的交易者,而參與交易的額度受其證券市場的交易額度的限制,其目的是使這一市場不會對人民幣政策造成重大沖擊。- 第一,積極創造人民幣國際化的政治、經濟條件。中國經濟必須持續穩定增長並在亞洲地區保持領先地位,繼續保持人民幣幣值的相對穩定,這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基礎。同時,加強與周邊國家和地區高層政府間的交流,成為國際經濟活動的重要參與者和推動者。從而消除周邊國家和地區對我國的擔心和疑慮。進一步加強與周邊國家和世界各國的直接投資與貿易,改進金融服務,加強對人民幣跨境流通的統計監測,設立人民幣自由兌換試驗區。這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力量。
第二,進一步放寬人民幣出入境限制。建議在中國與越南、寮國、緬甸的邊境毗鄰地區,逐步取消人民幣出入境的政策性限制,使其在有法可依的條件下,推進人民幣成為區域性的國際支付手段和區域性國際儲備資產。 在一些邊境地區取消人民幣出入境的政策性限制,有利於雙邊經濟、貿易往來的進一步發展;有利於出口收匯、出口核銷真實性問題的解決,有利於對地攤銀行和地下錢庄行為的遏制,進一步規范邊境貿易結算,從而切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第三,設立人民幣自由兌換試驗區。建議選擇對人民幣認同感較高國家接壤的邊境地區,如在廣西、雲南邊境地區實行人民幣特殊管理政策,兩地居民、非居民持有的人民幣資金可通過銀行途徑兌換為可自由兌換貨幣或毗鄰國家貨幣。與此同時,對人民幣兌換、跨境流動、匯率變動情況進行統計監測,以便及時、准確掌握周邊國家和地區接受和使用人民幣的狀況。通過試驗區的運作,為人民幣國際化積累經驗。
第四,國家對人民幣境外流通採取鼓勵和保護政策。一是在對外經濟往來中主動使用人民幣。在條件成熟時,中國企業、事業等單位,在對外貿易和其他經濟往來中可主動使用人民幣。在發展初期可以考慮對願意使用人民幣的外商,在價格等方面酌情給予優惠。二是根據我國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的客觀需要,有選擇、分步驟放寬對跨境資本交易活動的限制,將那些對促進經濟增長和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有積極作用、對消極影響可控的資本項目挑選出來,先行試點,逐步擴大,促進人民幣的國際化。
第五,要進一步解決境外人民幣迴流的問題。如果人民幣沒有暢通渠道迴流到中國,周邊國家或地區難以將人民幣作為區域儲備貨幣。除了繼續允許在邊境貿易中使用人民幣結算以外,還可以進一步允許我國與周邊國家或地區在一般貿易中使用人民幣結算。另外,可以考慮允許周邊國家用人民幣購買我國政府債券或對我國進行直接投資。這意味著我國不僅把人民幣的使用從邊境貿易推廣到一般貿易和政府債券的交易,而且還可以改進境外居民只能用外匯才能對我國進行投資的政策。我國已經實現了人民幣在經常項目和部分資本項目的可兌換,人民幣終究要走向可兌換,還將走向國際化,這必將進一步提高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條件下,中國的發展正在成為世界經濟發展新的推動力量,世界經濟發展也將給中國的發展帶來新的重要機遇,人民幣必將實現國際化。
B. 我國是如何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
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化儼然已經成為一個大熱詞。無論是與外國人進行交易的代購人群,還是處在金融領域底層的小投資者們都能談上一談,但是很快你就會發現,他們眼中的人民幣國際化無非就是人民幣能在國際上使用和流通。當然,這並沒有錯,然而,也遠非如此。
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人民幣國際化呢。按我的理解,所謂的人民幣國際化就是指人民幣得到國際上的廣泛認可,並且可以發揮其價值尺度,流通媒介以及貯藏功能。即成為國際結算貨幣,貯藏貨幣和流通貨幣。
那我們國家為什麼要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使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呢?
原因主要有三點:
1.實現中國經濟存量保值和增量平衡。中國改革開放三十載有餘,三十多年經濟發展為中國社會積累了驚人的財富,其中大量的社會財富是通過對外貿易積累起來的。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們不再是一個封閉的個體,我們的財富還會受到全球經濟不穩定因素沖擊。例如,美聯儲加息會使美元升值,人民幣貶值。雖然我國有高達3萬億的外匯儲備可以部分對沖美聯儲加息產生的風險,但是人民幣國際化將可以最大程度減少這類風險產生的損失,保障國民經濟現有存量。
2.合理解決貨幣錯配問題。人民幣成為境外投資及他國央行儲備貨幣,可以降低我國外匯儲備的規模。央行的基礎貨幣可以和外匯存量脫鉤,這樣可以更好地避免流動性過剩,減少外匯占款對流動性干擾。
3.獲得更大的政治經濟話語權。一種貨幣的國際化程度可以反映該國的經濟實力。人民幣國際化可以增加中國對外貿易的定價和結算影響力,提升中國在全球地緣政治的話語權,是我國綜合國力的重要參照。
但其實我國人民幣國際化的道路並不順利。由於起步較晚,缺乏經驗,同時前有美元歐元的強勢壓制,後有日元的圍追堵截,因此,磕磕絆絆,發展的很不順利。但,人民幣國際化是必須要完成的工作,為此,國家制訂了三步走的計劃。
第一步:人民幣在5-10年內成為我國周邊國家貿易結算貨幣,成為周邊地區硬通貨,實現准周變化;
第二步:預計10年左右,推動人民幣成為區域性投資貨幣。由准周變化發展成正式周變化,進而正式區域化和准國際化;
第三步:預計20年左右,將人民幣打造成國際儲備貨幣,實現人民幣國際化。
當然,我們距離實現最終目的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民幣的國際地位與日俱增,越來越多地參與到跨境金融領域。雖然人民幣跟美元相比,在世界范圍內還存在很大差距。但我們要相信,人民幣國際化的前途是光明的,雖然道路是曲折的!但是,不管未來會遇到多麼大的困難,我們偉大的祖國一直在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