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多少號每年股市大跌
⑴ 如何看待和評價 2015 年 1 月 19 日股市暴跌
2015年1月19日,滬指暴跌7.7%,創7年最大單日跌幅,盤中最大跌逾8%;深證成指跌6.61%;金融股全部跌停,權重股集體奔跌停;股指期貨主力合約跌停(1月19日 新浪財經)。
筆者早就警示過,本輪行情的風險已經遠遠大於2007年。既是2007年滬綜指達到6124.04點時,也基本沒有高杠桿融資。那時的資金基本都是實實在在的「現貨交易」資金,沒有風險較大的類似高杠桿期貨保證金性質資金入市。而這次就不同了。
從宏觀層面看,本輪行情啟動於央行全面降息的放水貨幣。央行使出吃奶的勁,定向降准、玩著花樣再貸款釋放流動性、徹底放鬆房貸政策,最後乾脆赤裸裸全面降息。由於實體經濟、實體企業孱弱的根本吸收不了央行放水的資金,而且實體企業經營困難、虧損甚至停產倒閉,對資金包括央行放水資金沒有一點吸引力和誘惑力。同時,市場本身就不缺流動性,只是流動性不往實體企業流去而已。因此,央行大肆放水的貨幣信貸資金全部流進了股市裡,股市暴漲又吸引實體企業包括房地產原先的存量資金、特別是生產經營資金也進入到了股市裡。一些生產經營資金是在滬綜指3000點以上高位進入的。股市暴跌必將把這些資金徹底套牢,這種暴跌行情,一般資金都很難逃脫。也就是說,股市暴跌不僅給其本身帶來風險,而且必將徹底打垮實體企業,將實體企業逼向絕境。整個經濟風險將會凸現出來。這種大漲暴跌行情對整個宏觀經濟的危害性是難以估量的。
從微觀層面上看,三大金融風險就在眼前。券商融資融券業務風險將開始暴露。去年6月底以來,全市場融資余額迅速從4000億增長到1.1萬億的水平,目前融資交易額占市場成交額的比例已經達到32%。加上P2P網貸高杠桿股票配資以及銀行理財產品、信託等機構股市配資融資,整個市場高風險、高杠桿融資應該接近50%。筆者多次說過,這輪行情是央行放水和券商自演自導的行情。集中表現在融資融券業務上。同時,P2P網貸高杠桿股票配資大舉進入到了股市裡,這個杠桿率更加狂野無監管,有些配資比例高達7倍。這種配資進入到市場的資金比融資融券風險更大。再者,銀行理財產品、信託理財產品等有一定額度的股票配資業務。性質與融資融券差不多,都是高風險資金。
融資融券、P2P網貸高杠桿股票配資和銀行信託股票配資產品,在股市正常情況下,包括股市不大起大落、暴漲暴跌,只要操作周密,到了平倉線及時平倉了結,配資資金應該沒有風險。但是,最怕1月19日這種罕見的暴跌行情。這種行情對於高杠桿入市資金來說,平倉都來不及。比如:中信證券(600030)一開市就跌停,全天一條水平直線封停,再高超的操盤手也無法平倉。如果連續幾個跌停板,那麼,券商金融風險立馬暴露,大量融資將成為壞賬。P2P網貸高杠桿股票配資和銀行信託股票配資產品將會更加慘烈。這輪行情可以說金融行情,其中券商股威風八面、成為暴漲股票。而券商股、銀行股暴漲的推動資金大多都是高杠桿的融資業務帶來的。股市暴跌必將使得這個高杠桿融資泡沫被擊破,也必將使得券商、P2P網貸、銀行信託高杠桿配資進入股市裡的巨量資金風險凸現出來。對此,監管部門一定要高度重視。
1月19日A股暴跌,看似證監會對12家券商違規融資業務進行處罰是導火索,其本質還是A股高杠桿融資風險累積帶來的必然結果。也再次佐證了這輪行情是央行放水貨幣和券商自導自演行情。這種依靠流動性洪水掀起的大泡沫行情,終究走不遠。
不過,融資融券業務失控,一是證監會在前幾年出台這個工具後,一直沒有遇到過大行情考驗,對融資融券高杠桿的威力根本沒有預測到。遇到這輪行情後其高風險就充分暴露出來。二是證監會對此前券商放低融資融券門檻包括開戶50萬門檻形同虛設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比如一些券商已經放低到10萬元,報道說個別券商根本沒有資產額度要求。而證監會卻視而不見,甚至默認默許。才使得這次融資融券客戶大爆炸大增長,融資余額高達1.1萬億元。而現在突然收緊了,證監會竟然又想起了期初的50萬元門檻,低於此就是違規開立賬戶。突然收緊後符合條件的客戶只有有效客戶總量的3.3%。股市資金立馬縮水,券商等金融股必然暴跌。證監會選擇性監管、時緊時松的隨意性監管,幾乎沒有任何章法的監管,是股市暴漲暴跌的原因之一。證監會難辭其咎,必須反思。
證監會對「兩融」業務進行監管整頓,處理了12家違規券商後,銀監會又對銀行委託貸款開刀,其中禁止委託貸款進入股市是重點。投資者應該從監管部門密集發力,整肅違規資金進入股市中悟到一些「風向」轉變。是否透露出高層對目前瘋牛般股市對整個經濟肌體的吸血蟲效應有了態度呢?投資者需要自己分析把握。不過,防範A股投資風險已經刻不容緩了。
⑵ 中國股市一共來了幾次牛市,分別是哪一年
中國股市經歷了十一次顯著的牛市時期,以下是各次牛市的具體年份:
- 1990年12月19日至1992年5月26日(上漲1380%)
- 1992年11月17日至1993年2月16日
- 1994年7月29日至1994年9月13日
- 1995年5月18日至5月22日
- 1996年1月19日至1997年5月12日(漲幅超過1000%)
- 1999年5月19日至2001年6月14日
- 2005年6月6日至2007年10月16日(最高達到6124點)
- 2008年10月28日至2009年8月4日(從1664點漲至3478點)
- 2012年12月4日至2013年2月18日
- 2013年6月25日至2013年9月12日
- 2014年3月12日至2015年6月12日(最高漲至5166點)
牛市期間,市場特徵包括:小盤股領漲,利空消息下股價不跌反漲,利好消息公布時股價上揚,波段式上行,個股和指數同步上漲,人氣高漲,新投資者湧入,法人機構和大戶買進活躍,技術指標如移動平均線呈多頭排列,以及經濟形勢好轉等。這些特徵反映了股市繁榮期的特徵和投資者信心的提升。
⑶ 2008年股市大跌是幾月,一月
2008 年股市大跌是一月份。從 2005 年到 2008 年,三年時間范圍, 中國股市的財富 上漲 3 倍,又在短短的一年中, 直接縮減 三分之二。新 年 開始的兩個星期,是僅有的牛市 行情的 兩個星期,在下跌的第一個環節,許多投資者以及機構並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熊市的開始,這一場下跌,從好多個月前就早已被埋下了。上證綜合指數上到 5500 點的時候逐漸調頭,此刻和中國 平安 的 巨額 融資是一個時間點,股票價格的拉高,讓諸多上市公司 開始 融資方案, 大小非的賣出, 機構投資者 感覺 拉不 住了 , 股價 逐漸急跌,熊市進到第二階段。到了 2008 年 4 月中旬,跌穿 3000 點,這三個月的下跌超出 45% ,大小非的 厲害 ,這一輪熊市,變成大小非的主題。 4 月 23 號,合同印花稅從 3% 降低到 1% ,大盤在第二天貼近漲停板,可是好景不長,股市 很快 進到熊市第三階段,盡管有反跳,有橫盤,可是小 漲 大跌,跌至 10 月份 1664 點。 從 小 半 年的行情中,用戶也意識到,宏觀經濟下降 跡象 十分明顯,中國經濟變緩,全球金融危機的雙 重作用 , A 股市場早已是 雪上加霜 。以上就是 2008 年股市大跌是幾月相關內容。
造成 2008 年股市大跌的原因
1 、 2008 年 2 月 1 日, 4195 點上升為 4672 點 ;
2 、 2008 年 2 月 20 日,大盤從 4695 點下跌到 4123 點 ;
3 、 2008 年 3 月 4 日,大盤從 4720 點下跌到 3271 點 ;
4 、 2008 年 4 月 3 日,大盤從 3271 點下漲到 3656 點 ;
5 、 2008 年 4 月 22 日,大盤從 2990 點上漲到 3786 點 ;
6 、 2008 年 5 月 6 日,大盤從 3786 點下跌到 2566 點 ;
7 、 2008 年 6 月 20 日,從 2695 點,上升為 2931 點 ;
8 、 2008 年 7 月 3 日,大盤從 2566 點上漲到 2952 點 ;
9 、 2008 年 8 月 21 日,大盤從 2523 點下跌到 1802 點 ;
10 、 2008 年 9 月 18 日,大盤從 1802 點,上升為 2333 點 。
本文主要寫的是2008年股市大跌是幾月有關知識點,內容僅作參考。
⑷ 全球股市震盪:美國股市1月18日停盤的原因是什麼
美國股市1月18日停盤的原因是交易技術方面存在問題。具體而言:
- 系統故障:在當天開盤前不久,交易員們開始遇到無法執行訂單、價格異常等問題。投資者在嘗試進行買入或賣出操作時,系統顯示錯誤、交易被拒絕等情況頻繁發生。
- 電子通信網路問題:故障源於交易所與股票經紀商之間的一種被稱為「電子通信網路」的系統連接出現問題。該系統在以往運行中從未遇到過如此大規模的故障,導致交易無法正常進行。
- 監管介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已對此事表示密切關注並展開調查,以確保市場秩序和投資者利益不受影響。
這次停牌事件引發了外界對金融科技領域風險的關注,特別是在高頻交易、演算法交易等新興形式迅速崛起的背景下,傳統金融業務正日趨依賴計算機化操作和自動化程序。然而,技術層面的高效率也潛藏著巨大風險,如軟體漏洞、網路攻擊等問題。此外,該事件還對全球其他主要經濟體以及投資者產生了影響,提醒人們在追求高效和便利的同時,不可忽視技術風險所帶來的潛在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