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寬松大背景怎麼調
❶ 美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下,中國的應對措施
美國採取量化寬松政策,可以通過降低企業賦稅,打破壟斷,通過富人稅,和提高國民福利,還有由此帶來的股市良好表現,將增發的錢,合理有效率的交到人民手中,從而刺激其消費,再次優化國內企業的營商環境,從而增加企業的利潤。最終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此外,此舉也可因為美元的國際貨幣屬性造成美元貶值,間接作用其兌美元貨幣升值,造成輸入型通脹。從而間接削弱其本國公司在世界范圍內的競爭力。所以,美國藉助種種優勢,可以第一個從世界范圍內的經濟蕭條中走出來。
而我國的做法,則是決定繼續進行城鎮化,繼續以投資來引導經濟發展,本身財政結構方面就已經有很大的問題,再加上提高赤字的容許限度(實際上也就是印錢)。其結果雖然也是將印出的錢送給人民,但是此舉是送給特定企業和特定行業的人民的錢(所有城鎮化建設你認為能得利的人們)。與上一屆做法,無太大區別,只能是進一步增加貧富差距與矛盾,增加腐敗的機會,和加劇通貨膨脹水平。
❷ 當貨幣貶值時,對於普通人來說,應對方法是什麼
面對世界性的貨幣貶值,我國的老百姓如何通過以下三個方法應對:
1、應對措施仍然是傳統的黃金投資以及黃金資產投資,黃金具有較強的保值功能,曾經黃金成為世界市場一般等價物發揮作用即世界貨幣,特別是在遇到通貨膨脹時,黃金具有其它金融資產無可比擬的優勢;
2、應對措施上市公司優質股票投資,貨幣貶值的大背景下,投資優質上市公司的股票卻是抵抗貨幣貶值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因為在通貨膨脹、貨幣寬松的大背景下,上市公司的股票就體現出較強的上漲勢頭,並獲得相對的保值增值效果;
3、應對措施有資金條件的情況下,雖然說經濟危機時現金為王,但是在貨幣貶值時期手持現金是貶值的只有資產是升值的,而房產就是大眾可能會持有的最大的資產。
溫馨提示:以上解釋僅供參考,不作任何建議,如需解決具體問題(尤其法律、會計、醫學等領域),建議您詳細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應答時間:2021-10-27,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❸ 寬松貨幣政策調整原因
中國的貨幣政策調整,源於對經濟穩定與通脹壓力的平衡考慮。在亞洲金融危機後,曾採取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以支持經濟復甦,如今,經濟穩定增長的需求需要相應的擴張手段,但同時也需防範通脹風險,因此,寬松貨幣政策不再適用。
盡管當前流動性過剩,但需理解過去大量信貸的發放是為應對危機,起到了關鍵作用。隨著經濟形勢的好轉,貨幣政策調整的時機已經成熟。過去兩年的「適度寬松」政策是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應急措施,現在中國經濟已恢復穩定,這一政策需要適時退出,轉向更為審慎的調控。
在這樣的背景下,政策重心轉向加強市場保障和價格穩定。實施「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確保市場供應穩定,同時完善市場價格調控預案,維護市場秩序,確保經濟穩定運行。這樣的調整,旨在確保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兼顧了增長和物價的雙重目標。
(3)貨幣寬松大背景怎麼調擴展閱讀
寬松貨幣政策(easy monetary policy)總的來說是增加市場貨幣供應量,,比如直接發行貨幣,在公開市場上買債券,降低准備金率和貸款利率等, 貨幣量多了需要貸款的企業和個人就更容易貸到款,一般能使經濟更快發展,是促進繁榮或者是抵抗衰退的措施,比如中央放出的大量信貸就是寬松貨幣政策的表現。
❹ 2008年以來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的實證分析 適度寬松貨幣政策
2008年至今,「恢復經濟」的貨幣政策宏觀調控所處背景2008年下半年以後,隨著金融危機全面爆發,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迅速掉頭,從實行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轉變為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到了2010年,央行繼續實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引導貨幣條件從反危機狀態向常態水平回歸。2011年,由於前兩年應對金融危機實施的過度寬松貨幣政策,已經積聚了較大的資產泡沫和通脹壓力。自2011年始,央行採取穩健的貨幣政策。2012年始,央行決定自2012年6月8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此次降息意味著貨幣政策進一步放鬆的空間已經打開。
貨幣政策對於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
定性分析—央行運用貨幣政策工具調節經濟
從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來看,央行主要是通過改變基礎貨幣、存款准備率和貨幣結構比率來調節貨幣供應量,繼而影響消費和投資,最終對經濟產生作用。自金融危機發生以來,央行審時度勢及時調整政策方向,綜合運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擴大貨幣供應量,對於遏制經濟下滑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1、運用存款准備金政策和利率政策調節基準利率。2008年中國人民銀行先後4次下調存款准備金率,5次下調金融機構存貸款基準利率,以擴大貨幣供給量,拉動經濟增長。2011年始,鑒於前兩年過快過多的擴大貨幣供應量造成通貨膨脹壓力增大,中國人民銀行6次(1月至6月)上調存款准備金率,3次(2月至7月)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
2、通過公開市場業務,調節銀行體系的流動性。2008年9月開始,受金融危機影響,央行票據的發行量由第三季度的9 810億元下降為第四季度的3710億元;並且暫停發行3年期央行票據,調減1年期和3個月期中央銀行票據發行頻率,適合增加短期正回購品種,保證流動性供應。
3、運用再貼現政策調節信貸結構。一是增大貼現額346億元,主要用於支持「三農」信貸投放和中小企業融資;二是兩次下調貼現率共2.52個百分點,支持金融機構進一步擴大票據融資。
總的來說,央行通過運用「三大法寶」,多管齊下,既從總量上調節流動性又從結構上調節信貸方向,對於經濟產生了積極的調控作用。
定量分析—建立M2和GDP模型進行實證分析
1、建模思路
本文試圖建立M2與GDP之間的計量回歸模型,通過分析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從而論證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對經濟增長具有促進作用。
(1)選擇變數。本文的模型是以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自然對數值ln (GDP)作為被解釋變數,以貨幣和准貨幣的自然對數值ln(M2)作為解釋變數,以此來分析貨幣供應量和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在軟體中用ly代表ln(GDP),用lm代表ln(M2)。
(2)數據來源。本文的原始數據M2和GDP均來源於國家統計局統計年鑒,時間區間為1990—2010。模型中的變數是通過對原始數據取自然對數值獲得的。
2、數據分析
(1)考慮因變數與解釋變數是否存在線性關系, 繪出ly和lm的散點圖(圖1),可知兩者之間具有顯著的線性關系。
圖1ly-lm散點圖
考慮所選取的時間序列數據是否具有平穩性,對ly和lm進行單位根檢驗。由表1可知ly,lm均為平穩時間序列,則由這一組變數構造的模型不是「偽回歸」。
3、建立模型
(1)根據經濟理論構造模型
其中ly代表對國內生產總值取自然對數,a, b代表線性回歸系數,lm代表對貨幣供應取自然對數,�%e(1)為回歸殘差,以此模型來分析貨幣供應量對國內生產總值的彈性。
(2)用普通最小二乘法進行估計,估計結果為
Ly = 2.2267 + 0.789lm
(14.426) (60.282)
R2=0.9948, R2==0.9945F=3633.925S.E=0.066090DW=0.51
(3)模型檢驗
lm的符號為正,體現了貨幣供應量的增加對社會總產出的促進作用,符合經濟理論。
由R2==0.9948,R2==0.9945可知樣本回歸線對於樣本觀測值的擬合程度高;當顯著性水平a=0.05時,F統計值為3633.925,遠遠大於臨界值F(1,19)=4.38,方程總體顯著性好;a和b的t檢驗值均大於t0.025(19)=2.093,解釋變數具有顯著性;此時DW∈(0,dl)dl=1.22范圍內,猜測隨機誤差項存在自相關。
1)異方差檢驗
運用white檢驗,由WT=TR2==2.97778小於臨界值X20.05(1)=3.84,可知模型中不存在異方差,結果如表2。
表2white檢驗結果
2)自相關檢驗
運用LM檢驗滯後期為2時,LM=TR2==13.059大於X20.05(2)=5.99,拒絕原假設。可知該模型存在二階自相關。(檢驗結果如表3)
表3LM檢驗結果
3)自相關修正
運用Cochrene-Qractt二階段迭代法,求出�%j1=1.0467,μj2=-0.3679
et=1.0467et-1-0.3679et-2+vt
令ly1=ly-1.0467ly(-1)+0.3679ly(-2),
lm1=lm-1.0467lm(-1)+0.3679lm(-2),
建立新的模型,運用廣義差分法消除自相關,回歸結果為
Ly1=0.7540+0.78Lm1
(5.828)(23.550)
R2=0.9703R2=0.9685F=554.6237S.E=0.042144DW=1.9314
修正後的DW值顯著提高可知模型的自相關問題已經得到解決。修正後的模型解釋變數的符號和大小符合經濟理論,模型不存在異方差和自相關問題。
(4)結論
修正後的回歸結果ln(GDP)=0.7540+0.78ln(M2),表明貨幣供應量(M2)每增長1個百分點,國內生產總值(GDP)增加0.78個百分點。由此可見,運用貨幣政策調控宏觀經濟,能夠較大程度地促進國民經濟的增長。綜上所述,貨幣政策是有效的,這與現實中貨幣供應量與經濟增長的同方向變化是相符的。
當前貨幣政策的選擇和建議
雖然2009年適度寬松貨幣政策實施初級階段,我國不會爆發通貨膨脹,但由於貨幣政策存在時滯,從2010年—2011年數據來看,過快過多地放鬆銀根對於未來幣值的穩定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央行已經調整通脹預期並於2011年6次上調存款准備金率,3次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但貨幣政策從緊力度過大,可能導致經濟增速下滑過快,有出現經濟滯脹的風險。雖然我國已經慢慢地走出了經濟危機的陰影,但是經濟復甦之路才剛剛起步。目前的經濟形勢只能說是暫時性穩定還有著相當的脆弱性,再者當前我國出口總量大幅下降,外貿摩擦不斷,外需面臨大量萎縮的局面。因此宏觀經濟政策的方向不能變,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同時,還必須輔以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以減少擠出效應來延續中國經濟增長的基本速度,央行制定當期貨幣政策目標應該側重以促進經濟增長為主。
在央行貫徹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過程中,有兩點是應該注意的:
第一,引導金融機構合理增加信貸投放。2009年以來金融機構的大量信貸已經「偏離了」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利益的驅動導致金融機構盲目地擴大信貸規模,導致不良貸款的激增,最終可能會釀成流動性困境。因此,央行應當加強對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引導金融機構信貸流向和流量,防止金融機構過度放貸。
第二,防範通貨膨脹預期。經濟企穩回升的同時,貨幣供應量會不斷增加,而2012年一季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又加大了流動性釋放的幅度。過度的貨幣發行勢必會引發新一輪的通脹,因此央行應該採取有效的措施防範預期通貨膨脹的發生,保持幣值穩定。
(作者單位:安徽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