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當日達市值多少

當日達市值多少

發布時間: 2025-03-28 00:15:51

❶ 劉強東現在身家有多少,是什麼概念

京東健康上市,劉強東成最大贏家。

12月8日,作為全球最年輕的獨角獸,及中國互聯網醫療企業史上最大規模股權融資項目,京東健康上市後一路走高,並於盤尾出現小幅跳水。

即便如此,截至當日收盤,京東健康仍大漲55.85%,報110港元/股,盤中一度站上123.9港元,總市值達3440億港元,超過阿里健康的3216億港元。

京東健康招股書顯示,公司2017年~2019年分別實現營收56億元、82億元以及108億元,而阿里健康2020年財年(2019年4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的營收為96億元。也就是說,京東健康不論營收還是市值,均已超越阿里健康。

此外,隨著京東健康的順利上市,將與阿里健康、平安好醫生在港股醫療健康板塊,暫時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❷ 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多力食用油能否起死回生

編輯 | 於斌

出品 | 潮起網「於見專欄」

食用油,中國烹飪中少不了的一類調味品,煎煮燜炸都離不開它。而隨著國內居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們對食用油的用量和質量也有了新的要求與標准。2021年我國精製食用植物油產量為4973.1萬噸,但需求量卻高達6092.5萬噸,仍存在較大缺口。

而伴隨著食用油需求量的日漸增加的是居民 健康 意識的提升,少油、低鹽的飲食習慣正在被更多人接納,因此膽固醇較高的話花生油正在被逐漸被玉米油、葵花籽油甚至是橄欖油所替代。這本該是多力食用油這一主打 健康 用油品牌的一大機遇,可實際上它近幾年的發展,著實令人唏噓。

食安問題頻出,多力仍處復甦階段

多力食用油自2008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就一直以玉米油、葵花籽油等植物油而被消費者所熟知,而且其自稱的「富含88%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E「的葵花籽油,一直都受到一些 健康 家庭的青睞,可在2020年,多力食用油卻被相關部門指出,其違規添加禁用香味改良劑乙基麥芽酚。

標稱由佳格食品(中國)有限公司生產、佳格投資(中國)有限公司銷售的多力食用植物調和油(1.8L/瓶,2019/4/16)乙基麥芽酚檢出值為50.6μg/kg;標稱由佳格食品(中國)有限公司生產、北京鑫海韻通商業大樓平谷大賣場銷售的多力臻寶食用植物調和油(5L/瓶,2019/5/10)乙基麥芽酚檢出值為78.2μg/kg。

被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輪番點名的多力食用油,在當時一度被全面下架,自此之後,多力不僅在葵花籽油領域喪失了統治地位,其在食用油領域也開始丟失市場。因為國內消費者的一貫認知中,油是不能出問題的。

調味品類市場的口碑是最難建立的,可一旦被消費者們所熟知和青睞,那就是代代延續的事情,因此調味品企業雖然利潤較低,可走的卻是穩定和薄利多銷的道路。而業內一霸金龍魚,也因為疑似使用轉基因原料而遭人詬病。

早在2021年年報中,金龍魚匯總品牌旗下擁有17家擁有轉基因加工資質的企業,但金龍魚卻聲稱自己堅持不用轉基因原料,這難免令人有些疑惑。而除此之外,近年來隨著油脂原料價格的暴漲,金龍魚在近期公布的2022年上半年年報中,也透露品牌發展已經到達了一個臨界值,並且隨著市場需求的飽和,食用油行業將在一個較為平緩的市場下穩步前進。

但事實卻並非如此。自去年金龍魚捲入存在致癌物質的輿論之後,它的股價就開始一路下滑:公司股價至高位累計跌超65%,市值蒸發5000多億,並且似乎沒有觸底反彈的意思。而金龍魚卻在財報中辯解稱,是因為原材料價格上漲,市場動力不足等。但食品安全的紅線,是消費者購買的底線。

食用油的安全一直被國人所重視,尤其是在建立一定的品牌忠誠度之後,一旦出現輿論風波,就會迅速流失市場佔有率。多力在一個月內發生兩次安全問題,已經讓本身就小眾的葵花籽油,變得更加岌岌可危,因此時至今日,多力仍在努力爭奪自己丟失的市場份額,奈何收效甚微。

細分食用油市場,營銷策略卻難奏效

根據天貓發布的2022年食用油行業趨勢白皮書顯示,過去一年天貓常用烹飪油品類中,玉米油和葵花籽油的規模增速同比增長了22%和10%,增長速度排在常用烹飪油品類前兩名,用戶在廚房用油的選擇上越發青睞清淡油種,而多力自然不會放過這一重新樹立品牌口碑的機會。

多力食用油早在2019年,就開始進行多品類的布局。2020年,多力推出醬油和芝麻油;2021年推出花椒油、藤椒油、辣椒油等眾多調味油品。2022年多力食用油宣布,還將陸續推出大米、料酒、醋等廚房必備產品,大有全面布局調料市場的勢頭,但這其中的學問可並非有想像中的那麼簡單。

食用油的原材料就已經足夠復雜,除了有傳統的花生、大豆、葵花籽、茶籽等,還有玉米、橄欖等等,多力在這方面自然有著較為完善的供應鏈管理,但在大米、料酒、醋等原料多、釀造配方大同小異的情況下,多力其實是難以兼顧的,除非其採用貼牌的形式來代工,否則其在前期還需要大力建設供應鏈體系,這對於目前急於重回市場的多力而言,不是一個合適的時間點。

除此之外,多力目前在營銷策略上,也是不走尋常路的。與金龍魚、福臨門等傳統牌子,喜愛在固定電視頻道投放廣告、在大型連鎖商場做線下活動所不同,多力食用油選擇的是電商+點對點的發展模式,這在食用油行業,是獨一份的存在。

多力一方面與優質餐廳合作,比如在北京與一眾知名餐廳合作推出「覓宴京城」系列,將營銷融入場景;另一方面擁抱新零售,與盒馬鮮生、京東、天貓等大型電商超市達成了戰略合作,似乎要把整個市場都覆蓋起來,可事實上,這個方案操作起來的難度之大,並非一星半點。

據公開數據顯示,消費者食用油購買渠道多集中在大賣場或者是超市,在電商平台上購買的話,也只能接受類似於朴朴、沃爾瑪等當日達的購買模式,因為消費者對於油的品質需求是很高的,從九十年代的散裝油,發展到如今的精裝油,便可見一斑。

超市等賣場購買的油,消費者用起來會更為安心,因為他們一方面是希望能夠在線下貨比三家,選擇性價比更高的品牌來購買,另一方面也是在信賴商超的品控,認為在正規渠道購買,就算出問題,也能找到責任方,而多力在餐廳與電商端發力,雖然是提升了不少的銷量,但卻始終沒有直接觸及到消費者,因此這套推廣策略是有一定局限性的。

在接受調研的消費者中,高達50%的居民表示,家中使用的油,一直就是那幾個老牌子,一般情況下是不會輕易更換的,除非有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因此多力想要依靠大餐廳的口碑、電商渠道的便利,來獲得消費者的青睞,恐怕會遭到滑鐵盧。

大打技術牌,卻迎行業新沖擊

柴米油鹽醬醋茶,作為我國14億人口每天都離不開的東西,哪怕是其中一個品類的1%,都已經能成為行業巨頭了。年消費量達到3600萬噸的食用油市場,只需要1%的市場份額,就是銷量超過50億的細分巨頭。

在新消費時代下,在產業進化與變革的大背景下,所有行業其實都面臨著大洗牌的風險。

新消費時代,新興品牌對傳統企業造成的沖擊可謂是巨大的,而外賣行業的興旺所帶來的便利,無疑也為食用油市場未來的走向,蒙上了一層紗。

外賣行業的便利,讓所有在外務工的中青年一族,減少了下廚的時間,並且得益於美團、餓了么兩家平台的龍爭虎鬥,近年來外賣的價格也有所回落,這對於食用油企業而言,理應是一件好事,但對於多力食用油而言,卻並非如此。

多力目前主打的是更為 健康 的玉米油和葵花籽油,並且其自稱已經有了更為先進的技術,能夠進一步提升油的品質,但隨之而來的卻是更低的性價比。

選用100%非轉基因玉米作為原料,同時採用成本更高更天然的創新物理壓榨工藝,保留更多營養之餘,最後還通過全程充氮保鮮技術,做到「滴滴鎖鮮」。這就是多力食用油引以為傲的7重精煉技術」。可在業內人士看來,食用油雖然在中國廚房中占據著很重要的地位,可在 科技 層面上宣傳的話,反而會適得其反。

食用油在我國已有了很深的 歷史 淵源,而傳統的古法壓榨手段,是許多消費者都較為認可的,其不添加任何雜質的、滴滴天然的價值,是很能吸引消費者為其買單的,尤其是現如今添加劑正逐步被人們所熟知、所避免的時候,多力食用油還在大力宣傳自己的黑 科技 ,這似乎有些違背消費者的需求了。

在外賣行業+新消費盛行的時代里,買油大戶基本是一些連鎖餐廳、外賣大戶,或者是預制菜廠家,這些商家在購買食用油的時候,和普通消費者相比,對於價格是更為敏感的。多力這一不打促銷、不玩性價比的品牌,幾乎不會在他們的考慮范圍之內,這無疑也是一種市場的流失。

不可否認的是,外賣行業中有一類較為特殊的餐種,對於油的要求是很高的,那便是輕食類。可這類餐食會更加青睞於使用茶油,或者是橄欖油等品質更高的油種,而非玉米油或者是葵花籽油,因為這兩種油有著更高的溢價空間,但明顯多力也不在他們的選購范圍內。

中國人的飲食習慣註定食用油使用量大於西方,俗話也有說「油多不壞菜」,因此油也是消費者愛囤的一個產品,一旦看到熟悉的品牌在打折促銷,便會毫不猶豫地下手提走,這也導致近年來許多品牌都開始玩起了低價傾銷的套路。而不玩這一套的多力,截至2022年上半年,市場份額僅剩3%,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在產品幾乎大同小異的情況下,要如何找到品牌的閃光點,在市場站穩腳跟,絕非是一件易事,但在其他品牌都在玩價格戰的時候,多力的技術牌就得打得有些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尤其是在油這個,消費者追求越簡單、越少添加越好的領域里,還弄得如此花里胡哨,著實是有些令人費解了。

結語

多力食用油如今身處的時代,早已不是它剛剛步入中國時的那個環境了,在尤其是在多力還出過兩次安全事故的情況下,想要重新贏回消費者的信心,僅靠包裝的升級換代、請代言人是不夠的,還需要更加貼近市場的需求。



❸ 京東再造一個獨角獸,劉強東變身IPO收割機

繼京東數科之後,京東或將迎來第二家上市獨角獸。

9月27日,京東 健康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東 健康 」)正式披露招股書,聯席保薦人為美銀美林、海通國際、瑞銀,華興資本擔任財務顧問。

Analysys易觀在6月份發布的《中國互聯網醫療年度分析2020》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為1336.88億元,和2018年相比環比增長35.6%。2020受到疫情的影響,市場規模將會有望達到2000億,市場增長達到46.7%,是自2015年以來的最高增速。

行業風口之下,京東 健康 浮出水面。

京東 健康 布局最早起步於醫葯電商——2013年初,京東首次開展保健品零售業務,2014年2月起,京東的醫療 健康 業務開始作為京東集團獨立的業務項目進行運營, 2016年,京東大葯房上線,京東正式進入醫葯電商領域,隨後全面發力,布局互聯網醫療、智慧服務等領域,2017年12月,京東 健康 推出了在線問診服務。2018年11月京東 健康 成立,並從京東集團的業務中分離出來。

招股書表示,京東 健康 是引領中國醫葯和 健康 產品供應鏈轉型的先鋒。通過自營、線上平台和全渠道布局相結合的運營模式,京東 健康 為用戶提供「人在貨在,隨時隨地」的一站式體驗。京東 健康 致力於打造以醫葯及 健康 產品供應為核心,醫療服務為抓手,數字驅動的用戶全生命周期全場景的 健康 管理平台。 於2017年、2018年及2019年以及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十二個月,分別擁有43.9百萬、50.5百萬、56.1百萬及72.5百萬個年活躍用戶。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按2019年收入計,京東 健康 是中國最大的在線醫療 健康 平台及最大的在線零售葯房。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共逾1.5億名用戶曾使用京東 健康 的平台購買醫葯和 健康 產品或醫療 健康 服務。

2017年、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京東集團總收入為人民幣56億元、人民幣82億元、人民幣108億元、人民幣88億元,同期經調整盈利為人民幣209.0百萬元、人民幣248.4百萬元及人民幣344.0百萬元及人民幣371.0百萬元,毛利率分別為24.9%、24.2%、25.9%、25.3%。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上半年營收為50億元,2020年上半年同比增長76%,由於疫情期間醫院是病毒最聚集的地方,用戶端的就醫習慣發生重大改變,網上買葯開始迅速普及,京東 健康 CEO 辛利軍的評價——疫情將診療線上化的市場教育時間縮短了5-10 年。

京東 健康 收入主要來自兩部分:一是零售葯房,二是在線醫療 健康 服務。

目前比較成熟的是零售葯房業務,京東 健康 目前的收入大部分來自來自通過自營業務銷售醫葯和 健康 產品。於2017年、2018年、2019年及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產品銷售分別占總收入的88.4%、88.8%、87.0%及87.6%。

1、零售葯房業務採用自營、線上平台和全渠道布局三種模式運營。

在自營模式下,從供應商處采購醫葯和 健康 產品,然後直接銷售給用戶,主要從中賺取產品銷售收入。自營業務,通過京東大葯房進行。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東 健康 與京東集團合作,利用其遍布全國的配送基礎設施網路,包括11個葯品倉庫和超過230個其他倉庫。

線上平台方面,線上平台引入連鎖店和獨立葯房以及醫葯和 健康 產品廠商和供應商,使其通過平台銷售醫葯和 健康 產品,根據與第三方商家的單獨合同條款收取傭金和平台使用費。截至2020年6月30日,線上平台擁有超過9,000家第三方商家。

全渠道布局是同城派遞服務,滿足用戶緊急性用葯需求,按需求為用戶提供當日達、次日達、30分鍾、7*24快速送達服務。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東 健康 的全渠道布局覆蓋了超過200個城市。

2、在線醫療 健康 服務

在線醫療 健康 服務包括互聯網醫院、消費醫療 健康 服務兩個部分:

互聯網醫院主要根據醫生收取的費用向醫生收取手續費。是中國首批獲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線上平台之一,在2020年8月,京東 健康 推出了「京東家醫」品牌的家庭醫生服務,提供各種面向家庭的 健康 管理組合。2020年上半年,京東 健康 的日均在線問診量達到了約9萬次,是2019年同期的近6倍。

消費醫療 健康 服務,用戶可在平台上預約並支付由線下醫療機構提供的消費醫療 健康 服務,服務包括全身體檢、醫學美容、口腔齒科、疫苗預約和基因測試。

從最早的醫葯電商再到互聯網醫院,京東 健康 的業態持續升級完善。不僅如此,京東 健康 的to B生意也一直在悄然拓展著,第三方批發平台「葯京采」於2017年3月上線,該平台將上游葯企、醫葯公司及 健康 產品供應商和分銷商與下游葯房連接起來。

打通醫、葯聯動,實現閉環

人口老齡化、慢性病上升、 健康 意識提升都在表明國民的 健康 需求不斷增加,充滿機遇的醫療 健康 市場一直是互聯網巨頭的重點布局的賽道,伴隨著近年解除對處方葯在線銷售的管制、互聯網醫療服務正式納入醫保報銷范圍等醫改政策的持續推進,外界也對互聯網醫療滿懷憧憬,一度認為互聯網醫療將是解決中國醫療體制難題的重要力量。

互聯網醫療賽道全景涉及診前、診中、診後的各大環節,典型的場景包括:輕問診、網上預約掛號、在線問診、 在線購葯、 健康 管理等。對於互聯網醫療的 探索 ,共通的策略就是打通「醫」、「葯」、「康」環節,形成一站式的醫療 健康 服務閉環。

BAT發力醫療領域已久,各自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布局邏輯,京東 健康 則是以電商基因為抓手、反向重構醫患與大 健康 領域的商業模式。

招股書顯示,京東 健康 通過零售葯房業務和在線醫療 健康 服務實現「醫、葯聯動」,打造了一個閉環體系。零售葯房的買家同時是潛在高質量的醫療 健康 服務用戶,而醫療 健康 服務用戶又成為反哺零售葯房和其他消費醫療 健康 服務的重要流量。

京東 健康 零售葯房業務與在線醫療 健康 服務相輔相成,在醫療 健康 價值鏈上形成協同的閉環。零售葯房業務將用戶群導向京東 健康 的醫療 健康 服務,以進行在線問診和處方續簽。通過提供慢性病管理和家庭醫生等服務,加上高質量的服務和品牌認知度,在線醫療 健康 服務又將用戶流量重新導向零售葯房業務,購買其他 健康 產品,如補品和醫療設備。兩項業務相互促進,形成良性循環和共生的生態系統。

BAT巨頭扎堆搶食

根據國家衛計委曾經預計,到2030年我國 健康 產業規模將顯著擴大, 健康 服務業總規模將達16萬億元。這種萬億級別的市場上,BAT三員都不約而同的對互聯網醫療市場進行了布局:

阿里系旗下的阿里 健康 ,目前市值達到2493億港元;

騰訊投資的微醫雖然還沒有上市,但是也將估值目標定在了100億美元;

而深耕行業已久的春雨醫生也在最近拿到了搜狗的投資;

互聯網巨頭之外的金融 科技 巨頭平安集團旗下的平安好醫生在2018年登陸港股,目前市值也超過1140億港元。

盡管這個行業巨頭扎推,賽道擁擠,但還么有一個絕對的勝利者出現。作為「互聯網醫療第一股」的平安好醫生,5年累計虧損近40億元;最早探路線上醫療之一的春雨醫生,兜兜轉轉也還沒有能實現上市上的願景。

由於同樣在電商平台方面擁有巨大優勢,最容易被拿來與京東 健康 作對比的企業就是阿里 健康 。從數據看,在年活躍用戶數上,阿里 健康 占據了絕對優勢,而在凈利潤層面,京東 健康 表現亮眼。

獵雲網

雖然互聯網醫療前景可觀,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的互聯網醫療市場依然處在孵化期,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京東 健康 ,作為京東旗下成長最快、最年輕的獨角獸公司,其成長速度甚至在全球都可以放在前列。而京東 健康 再造一個京東的想法如果實現,那麼其未來也將不可限量。

或將成為劉強東收獲的第4個上市公司

一年前,京東 健康 正式從京東集團中分拆出來,拆分之際就獲得超10億美元的融資,投資方包括了CPE中國基金(CPE China Fund)和中金資本(CICC Capital)等業內知名投資機構。2019年11月15日,京東集團披露京東 健康 A輪融資的投後估值約70億美元。

2020年8月17日,京東2020半年報中透露,京東 健康 與高瓴資本就京東 健康 B輪不可贖回優先股融資簽訂了最終協議,高瓴資本預期投資額超過8.3億美元,京東 健康 投後估值達到300億美元。換言之,僅僅一年多的時間,京東 健康 的估值暴漲230億美金,刷新了「估值增長最快的獨角獸」的記錄。

今年8月初,京東 健康 登上2020胡潤全球獨角獸榜,成為「最年輕的獨角獸」。未來京東 健康 將和京東數科、京東物流子集團三足鼎立,協同京東商城零售業務發展。

目前,京東集團為京東 健康 的控股股東,其通過其全資子公司JD Jiankang間接持有2,149,253,732股股份的權益,約占京東 健康 已發行股本總額的81.04%。除此之外,高瓴資本通過SUM XI Holdings Limited持有4.49%的股份,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控制CICC e-Healthcare Investment Limited,持有2.37%的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一旦完成上市,京東 健康 將會成為劉強東收獲的第四個IPO——繼京東、達達,以及即將IPO的京東數科之後的又一家上市公司。

今年6月,劉強東先後收獲了兩個ipo,首先是達達集團登陸美國納斯達克,京東集團作為達達集團最大股東持股高達47.4%。隨後,京東集團完成二次上市登陸港交所,在港股市值近9000億港元。招股書顯示,劉強東持股京東14.7%,擁有高達78.4%的投票權。

除此之外,京東旗下獨角獸京東物流、京東工業品未來都具備未來獨立IPO的能力。今年4月24日,京東工業品已簽署2.3億美元A輪融資協議,由GGV紀源資本領投,紅杉資本中國基金、CPE等多家投資機構跟投,投後估值超20億美元,一躍成為工業品領域內估值最高的公司。

如今,京東數科剛於本月提交了招股書,京東 健康 也緊隨其後遞交招股書,劉強東在京東數科直接持股8.86%,加上另外三家公司間接持有的股份,合計持股50.35%。

隨著京東孵化的這一個又一個獨角獸紛紛上市, 這兩年,淡出公眾視野的「東哥」,化身IPO收割機 。隨著京東 健康 、京東物流、京東工業品紛紛奔赴IPO,「東哥」的財富將迎來一個三級跳。

❹ 京東物流正式上市!劉強東留下的「王牌」,終於證明了自身的價值

在我國電商行業的快速發展之下,也是產生了多家國產電商巨頭,比如大家熟知的阿里巴巴、京東等等。作為我國電商行業的主導者之一,京東雖然起步時間比阿里巴巴略晚,但得益於其自身獨有的競爭優勢,也是迅速在我國的電商市場之中打響了名聲。

那麼說起京東獨有的競爭優勢,大家又會想到哪些呢?相信在不少朋友看來,京東自身建立起的京東物流體系,肯定算是其中之一。在我國競爭激烈的電商市場當中,京東依靠著京東物流「隔日達」,甚至是「當日達」的高效率物流服務,吸引了很多忠實的消費者,同時也為自身帶下了重要的品牌認知和認同基礎。

但可能很多朋友不知道的是,作為京東旗下的一大「王牌」,京東物流的發展歷程卻並不是一帆風順的,甚至可以說其是在質疑聲中逐漸成長,時至今日才證明了自身的價值。

讓我們將時間拉回到2007年,彼時我國配套的物流服務的發展進度,是要明顯落後於電商行業的發展的,速度慢、包裹容易破損、配送服務差等問題屢見不鮮。在這種情況之下,身為京東創始人的劉強東,滋生了想要自建物流體系的想法。

當對於彼 時尚 還處於起步初期的京東而言,自建物流體系無疑是一個弊大於利的做法,為什麼會這么說呢?

首先,想要建立起自營的物流供應鏈,肯定是離不開前期龐大的資金投入的,對於那時候的京東而言,這就意味著加大自身資金鏈的風險。其次,這樣的做法還需要在不定期的市場風險當中,等待盈利周期的到來。

基於以上這些因素,在初期京東物流其實是不被絕大多數的京東高管以及投資人看好的,只有劉強東保持著對其的堅定投入態度。甚至當時在許多人看來,劉強東想要自建物流體系的想法,相當於是在「故意燒投資人的錢」。

即便周圍遍布著質疑聲,劉強東也沒有放棄這個想法,反而是力排眾議建立起了京東物流。在他看來,京東物流將成為京東未來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在2013年的時候,京東物流在我國范圍內建立起了1000個配送站,並且正式推出了「極速達」服務。而截至到2020年年底,京東物流旗下運營的倉庫數量已經達到了900多個,配送員工的人數達到了19萬人,且總管理面積高達2100萬平方米。歷經了十幾年的發展,京東物流已經做到幾乎覆蓋我國所有的地區以及城鎮了。

在5月28日的時候,「已成氣候」的京東物流,終於是迎來了正式上市的歷程。根據相關報道顯示,在上市的首日,金融物流的股價漲幅一度超過了18%,總市值達到了2800億港幣。而京東物流也是京東旗下繼京東商城、京東 健康 以及達達集團之後的第四家上市公司。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京東物流在過去三年中的利潤額分別為-16.15億元、-9.24億元以及17.1億元。也就是說,京東物流在經過了十幾年的發展之後,在去年才剛剛實現了利潤「由負到正」的轉換。

但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正式完成了上市歷程,京東物流在未來的發展中將會爆發出更大的潛力。不僅如此,京東物流所提供的一體化供應鏈物流服務,已經是現如今京東的核心競爭優勢所在。

可以說,作為劉強東為京東留下的一大「王牌」,雖然前期經歷了很多的質疑和不看好,但京東物流如今終於是逐步地證明了自身的價值所在!

熱點內容
財務金融專業適合什麼創業 發布:2025-03-28 10:54:58 瀏覽:44
股市廣告怎麼做 發布:2025-03-28 10:54:11 瀏覽:474
理財三降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3-28 10:52:03 瀏覽:849
長電科技是創業板股票嗎 發布:2025-03-28 10:43:06 瀏覽:649
春節股市大概多少 發布:2025-03-28 10:25:08 瀏覽:436
歷史連漲天數股票排名 發布:2025-03-28 10:23:41 瀏覽:517
連達科技控股的股票成交量 發布:2025-03-28 10:21:28 瀏覽:34
螞蟻基金怎麼轉b類份額 發布:2025-03-28 10:18:33 瀏覽:928
代理金融機構如何解決問題 發布:2025-03-28 10:13:48 瀏覽:518
京東金融怎麼激活錢包 發布:2025-03-28 09:52:41 瀏覽: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