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存量貨幣為什麼多
❶ 人民幣發行量比美元還大嗎
眾所周知,我國的主權貨幣與美元是全球唯二發行量最多且主權信用猶存的法幣。
單純從廣義貨幣供應量即M2來看,美國是16萬億美元,與國民生產總值GDP之比為75%(美國GDP為21萬億美元),而中國是27萬億美元,與GDP之比是接近200%(中國GDP為15萬億美元)。
很顯然,我國的主權貨幣是比美元要多的,然而從人均持有貨幣量與市場流通貨幣量的維度來看,我們的貨幣卻未必比美元多,主要原因在於以下三個方面:
一、雖然同屬主權貨幣,但對應的國情不一樣。
我國的主權貨幣和美元皆是由各自的國家權力機構發行以先行流通於各自國家的各個交易市場里頭,但二者的客觀屬性卻不同,美元擁有全球交易結算貨幣的地位,而我們的貨幣目前暫且不具備這一地位及屬性,絕大部分流通於國內而無法像美元那樣做到於全球范圍內流通自如,故而二者對應的情況無法就供應量達成統一,也就造成了雖然我國主權貨幣的發行量比美元高,但流通量和持有量均不及美元。
二、雖然同是資產價值錨定,但供需端不一樣。
美元資產具有價值投資屬性,若想比其他貨幣資產更值錢,就得間接使美元相比其他貨幣發行量要小,充分體現了相對的稀缺性,況且美元的需求端主要在於金融服務業,華爾街之所以可以向全球輸出金融資本,正是得益於美元的幣值及其資產的價值相對要高。
而我國貨幣資產普遍只具有固定投資屬性,加上非全球交易體系內結算貨幣的因素,我國務必以產業資本為供給端發展自身,使得貨幣供應量不斷擴大,但無法形成對全球產業資本的輸出,故而造成貨幣需求端主要以國內為主的局面。
三、雖然同是發行量唯二多的貨幣,但造成的後果不一樣。
綜合以上兩點,美元雖發行量大,但對應的國情是基於美元霸權,可以在全世界的資本市場里流通,且得益於金融資本的輸出,諸如惡性通脹、購買力下降、主權信用崩壞等一系列的風險要小得多。
我國主權貨幣則反之,發行量大,但持有量和流通量不夠大,基於產業資本積累的弊端,諸如供給產出過剩、有效需求不足等的問題,所要面臨的貨幣超發風險很大。
故而,人民幣發行量的確比美元大,但人均持有量和市場流通量均不及美元。
❷ 財政為什麼會有存量資金
所謂財政存量資金,是指政府作為財政收支主體,在其財政年度中因收入支出時間錯配而正常持有,收入超預算增長、收入延遲劃撥而消極持有,支出計劃不完善不可執行而被迫持有的財政資金。
財政存量資金,就是指收入已經發生、尚未安排預算,或者預算已經安排、尚未形成實際支出的財政資金。也就是各級財政部門和預算單位在年末還沒花完的錢,或是沒花出去的錢。
存量資金是一個用在證券市場上的概念,指的是存在於證券市場上的資金,這可以從每天的成交量上看得出來。存量資金的多少對大盤的走勢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與存量資金相對應的是場外資金,一般來說,存量資金有一部分是由場外資金補充而來的。
(2)中國存量貨幣為什麼多擴展閱讀:
財政存量資金:
財政存量資金,主要是指要把一些沒有按照預算進度執行、依然趴在賬上的沉澱結余資金用起來,更好地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針對審計署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的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情況,2013年6月1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當前要研究激活財政存量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把積極財政政策發揮好、運用好。政府要帶頭過「緊日子」。
面對中國經濟面臨諸如外貿增速下滑、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滑、PPI連續負增長等不利局面,與此同時,銀行間短期資金利率不斷走高,A股市場持續低迷,希冀管理層進一步放鬆銀根成為了解決「錢荒」的常規模式。
2013年6月19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提出要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用好增量、盤活存量,更有力的支持經濟轉型升級。他曾指出,「在存量貨幣較大的情況下,廣義貨幣供應量增速較高。要實現今年發展的預期目標,靠刺激政策、政府直接投資,空間已不大,還必須依靠市場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