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宏斌如何做股市
❶ 如何評價樂視網退市
如果說樂視網退市也好,關門也罷,與他人無關,倒也無妨。關鍵在於,樂視網之火,火勢實在太猛,猛得已經燒向了網外,真正應驗了「水火無情」這句話——誰對樂視網「愛」得最深,誰受到的傷害就最大。可不,被樂視網牽連的外圍官司也在逐步爆發了。
據媒體7月27日報道的消息,由於樂視網股價下跌,融資客穿倉巨虧,中信證券向郝峰等13名自然人客戶提起仲裁及相關司法追索。據悉,有客戶於近日已收到北京仲裁委員會的傳票。
據知情人士透露,13名融資客的穿倉額累計約5000萬元,並形成對中信證券的負債。其中,有兩人負債超過1000萬元、四人超過百萬元,涉及金額最大的一筆為自然人客戶郝峰,將近2000萬元。特別是郝峰,2015年10月融資買入樂視網時,股價在24元附近。此後,樂視網的股價便震盪下跌直至停牌。停牌8個多月復牌,更是走出了11個跌停的「大行情」,導致大批融資客爆倉。
如果融資金額不大,能夠通過拋售股票等及時化解風險,或者達到爆倉線後迅速採取措施,補充擔保物,倒也可以避免平倉。關鍵是,有些融資客象樂視網一樣,胃口太大,大得總想一口吃個大胖子。結果,消化不良,上吐下瀉了。所以,樂視網這把火,已經從網內燒到了網外,讓融資客走上了官司之路。
樂視網退市後股民怎麼辦?樂視網退市有多遠
樂視網會不會退市?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可能是板上釘釘的事。所以還在維持,主要是孫宏斌的資產剝離和轉移工作還沒有完全到位。一旦到位,就有可能立即啟動樂視網退市。到時候,受傷的不只是賈躍亭,還有廣大投資者。
事實也是,從目前樂視網的經營來看,孫宏斌已經基本放棄了樂視網。根據樂視網最新發布的公告,預計2018 年1-6 月虧損范圍110,514.08萬元~111,014.08 萬元,將導致公司至 2018 年 6 月 30 日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為負。公司經營未能得到全面好轉,下半年存在持續虧損的可能性。如經審計後公司2018年全年凈資產為負,公司存在股票被暫停上市的風險。
就眼下的情況來看,孫宏斌已經絕對不可能再向樂視網注入任何資產、投放任何資金。2018年凈資產為負,也是改變不了的事實。。孫宏斌最關心的事,也已不是賈躍亭會不會轉讓股權,而是樂視控股持有的樂融致新股權拍賣程序何時能夠走完,從而讓已經簽訂了投資協議的投資者,能夠及時將資金進入到樂融致新,讓樂融致新盡快步入正道。一旦此項工作完成,樂視網將全面步入退市行列,那隻掛在門外的血淋淋的腳也將正式跨進樂視網的退市大門。
❷ 樂視網復牌封跌停板,還會有資本再進入樂視網嗎
我們用市場的反應來看,即使是用跌停價開,也是有人出手買樂視網的股票的。依據數據有
成交量:24286手,成交額:3351萬,雖然只有換手率:0.10%,還有一些單子沒有成交,但不得不承認還是有人在買單。
投資者的錢就這么不值錢嗎?從個人看法來講,我希望有另一種投資方式出現,有保本,又有從盈利分紅的機制。
至於具體怎麼做,我想總能找到方法和方式的,我也相信我的這一種方式是符合部分人的。
歡迎關注出干貨的工程師「他說歷史與生活」公眾號,過好現實的生活,搜索可找到我。圖片均來自網路,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❸ 誰敢一起比慘地產行業已是股市「第一慘」:低位殺跌的4個原因
地產股低位繼續殺跌 , 這種殺傷力是很大的 , 最近明顯感覺到一些投資者的情緒波動 , 地產已經不僅僅是「地慘」 , 已經是「第一慘」!
這種殺跌 , 究其原因 , 如下:
1 、 調控政策 。 345的消息全面傳播 , 各路資金對地產行業的增長邏輯產生了懷疑 , 認為高杠桿行業減杠桿的過程會付出巨大代價 , 進而看衰後市;
2 、 中報影響 。 各房企的中報陸續出台 , 普遍性的毛利率下滑 , 讓一些預期前瞻PE的投資者猝不及防 , 很多人對此產生了信仰失落 , 對各家房企現有已售未結的利潤率過於悲觀;
3 、 人民幣升值 。 地產股 , 一般是內房股帶動行情的 , 但近期人民幣升值速度加快 , 讓部分投機資金對港幣後繼下跌空間有了進一步悲觀的預期 , 這對內房股是雪上加霜;
4 、 投機者跑路 。 7月上旬漲得過猛 , 隨著大盤的回調 , 地產股也沒能例外 。 同時7月份又吸引了一批投機者買入地產股 , 譬如萬科的股東一個月就增長了5萬多人 , 在8月回調的時候 , 割肉頻繁也就不足為奇 。
實際上 , 345選擇這個時候出現 , 絕非偶然 。 類似的消息 , 去年下半年就已經在業內傳開 , 2019年11月初的時候 , 孫宏斌在一次會議上的講話大家可以再看一遍 , 當時就說:「 今後負債總量管理情況下 , 想增加負債是幾乎不可能的 , 這種管理下 , 這個行業的杠桿肯定在下降 , 因為你限價 , 把整個行業的風險定住了 , 把建設總量控制之後 , 把杠桿率降下來了 。 」 是今年的疫情 , 讓控制負債的落實延緩了8個月 。
反過來我們想想 , 16萬億之後 , 能保持銷售額每年增長5%都已經不容易了 。 由於核心城市的優質土地供應越來越少 , 銷售面積已經開始負增長 , 整體房價也上升緩慢的時候 , 還可以增長10%甚至15%的負債總額 , 多乎哉?很多矣!
融創今年上半年的有息負債已經下降了20億 , 不用行業管理 , 不用限制規模 , 企業自己就降了 , 那後面的三道紅線對這樣的企業還會有很大殺傷力嗎?只有不知輕重的冒進房企才會害怕這三道紅線 , 我們將會看到越來越大的並購手筆 , 即便是落到一些今年銷售增速不低的房企身上 , 也不要奇怪 。
選擇市場整體增速越來越穩定的時候出台345 , 這本身就是對行業的一種關懷 , 為房地產的永續性又加了一份保障 。 那些理解成打壓地產行業的人 , 要好好補一補房地產常識了 。
中報毛利下降是必然的 , 這是兩三年前就註定的 , 只有那些刻舟求劍的人還在用過去的毛利率幻想未來的低PE 。 但不是每一家都是這樣 , 還有一些企業的毛利率保持了相對穩定 , 也有一些企業雖然今年面臨難關 , 但後面的毛利空間會越來越大 。 如果還想做地產股 , 總有合適的選擇 , 但千萬別看那些簡單的銷售額了 。
人民幣升值 , 是美元大量印發的結果 , 這是大勢所趨 , 但凡事都有個尺度 。 8月份美元兌換人民幣貶值了2% , 對很多股價都已經下跌超過20%的內房股來說 , 並不是很大的負擔 。 港股中 , 這幾天也有很多股票走勢良好啊 , 只要證明你的業績是可以持續的 , 這都是小事 。
地產股的波動太大 , 重要原因就是裡面的投機分子太多 , 每天在市場上追漲殺跌 。 口口聲聲喊著天長地久 , 稍有風吹草動就溜之大吉了 。 這樣的投機者走得越多 , 後面行情上升的時候阻力就越小 。
還有人說金茂破位了 , 發幾張圖大家自己看吧 , 完整的上升趨勢 , 何必杞人憂天 。
1 、 中國金茂:
2 、 融創中國
3 、 保利地產
4 、 金地集團
❹ 孫宏斌的順馳融創
融創自2005年初已經開始頻繁的調整。
年初按西南、華東及華北的區域劃分,成立區域集團,但2005年上半年僅實現38.4億元銷售回款的現實使融創迅速將下半年的發展戰略調整為提高利潤率水平。
此時的汪浩,還在解決順馳的變化與成長的問題。
如果說此時的孫宏斌把挽救順馳的希望完全寄託在汪浩身上的話,面對汪浩在順馳所採取的解決方案和自己為融創開出的葯方完全不同,不知他當時作何感想。
在2006年孫宏斌宣布重新主持順馳時,他肯定了汪浩過去一年的工作。
之後,他宣布撤消順馳三大區域集團,轉為總部直接管理模式。
而在融創,孫宏斌早在2005年已完成這一戰略調整。
此外,早在2005年已經開始在融創強調的成本和利潤率概念,也在孫宏斌重掌順馳後才被「復制」過來。
但是,這些使融創成功「剎車」的舉措,對順馳已幾乎沒有作用。
回頭再看順馳和融創的發展歷程,更像孫宏斌一次驚險的房地產企業的運作「實驗」。
在挑戰國內房地產業的發展速度及現金流周轉率的「試驗」中,孫宏斌以順馳為主要對象,在成功向萬科宣戰並多番攻城掠地之後,他以為這一模式已接近成功,於是將剛剛成立的融創也拉入這一快速賓士的跑道。
當發現順馳和融創都已如脫韁野馬般不聽使喚時,融創被孫宏斌所「垂青」,成為其挽救之策的試驗之所。
在給融創狠下幾帖「猛葯」之後,融創的運營開始逐漸步入正軌,於是,這幾帖「猛葯」被作為已試驗成功的對症之策,運用於順馳。
順馳最終被出售的命運,並不能說明孫宏斌的「實驗」失敗;但融創的存活,也無法證明孫宏斌的成功。
在2006年中,孫宏斌曾在融創內部有過一次發言,這次發言被融創內刊整理並部分發表。
這次發言孫宏斌頗有些替自己辯護的意味:「人原本生活得很好,原本可以不冒險,但因為選擇了夢想,而遭受到困苦和失敗。
雖然中國人講求成王敗寇,但為了夢想和理想而拼搏,即使沒有成功,也值得所有人尊重,因為這個世界就是靠這些有夢想的人去推動的。」但經歷了兩次起伏的孫宏斌,也在反思自己,「我們在變化中得到不斷成長,日益成熟。
成熟就是能夠把握平衡,不走極端。」「同時,成熟還意味著發展風險和發展速度的平衡,在發展過程中,把控風險」。
孫宏斌的 *** 以及「偏執」的性格烙印依然深刻。
在融創的公司文化中,「使命般的 *** 」作為公司核心價值觀的第一句被提出,而「對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對核心價值觀的偏執和執行,對違反核心價值觀的人和事的零容忍」也在公司文化中被強調。
但是,除此之外,融創遺留的孫宏斌張狂個性的痕跡,已無處搜尋,僅公司董事長、總裁的職位上,孫宏斌的名字依舊赫然在列。
孫宏斌給順馳取名意在又快又順,在其成長前五年還算平滑快速前進。
但在臨死前3年,順馳開始大躍進式擴張,其商業模式在紙上談兵時經過精確計算,結論是可以快速復制。
而現實中,中國房地產行業是標准化程度極低,在一個充滿不可預見性的不太標准化行業,試圖快速地精確復制,只能找死,而且是自尋速死。
2008年的房地產話題依然熱得發燙,但這跟孫宏斌已經幾乎毫無關系。
不管他曾經將房地產業攪得如何的天翻地覆,如今都不得不呆在被媒體遺忘的角落。
整個2008上半年,這位媒體曾經的寵兒只被真正關注過一次,還是因為路勁地產的單偉豹跳出來要跟他打官司。
當然,這不是媒體殘酷,而是市場無情。
與孫宏斌的走冷不同,「順馳」熱度不減,但與2004年決然不同的是,如今的順馳不再是報道對象,而是引用語,作為「因擴張過速而資金鏈斷裂」的失敗案例代號,「下一個順馳」在2008年房地產市場上足以與「拐點論」、「百日劇變論」等關鍵詞並駕齊驅。
事實上,「順馳」一詞的歷史穿透力還會更強。
因為房地產改革是改革開放30年規模最大,發展最快,也最有看頭的市場,地產英豪的傳奇故事是一波接一波。
但在各路地產英豪中,速度極富沖擊力,模式極具顛峰性,結局極具歷史性的只有孫宏斌與他的順馳。
孫宏斌畢業於清華大學水利系,智商奇高,謀略頗大。
25歲時就成為聯想少將,負責全國IT分銷網的建設,比楊元慶資歷都老,影響都大。
但1990年因「經濟問題」與柳傳志發生沖突,獲罪入獄,一呆將近四年。
聰明過人的孫宏斌既有胸懷,又有眼光。
1994年3月出獄後,主動請柳傳志吃飯認錯,但他沒有重操IT舊業,而是准備進軍房地產。
在柳的資助下,孫宏斌4月就在天津創建順馳房地產銷售代理公司,8月即獲得「先達小區」的獨家銷售代理。
半年後,即1995年初就在柳傳志和中科集團董事長周小寧的支持下,成立天津中科聯想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成功切入房地產開發業務,7月即開發出第一個項目「香榭里」小區。
7個月,這個速度比房地產行業從拿地到開發的平均周期18個月快了一倍以上。
這位IT起家,受過摩爾定律熏陶,又在監獄中苦等過四年光陰的人,一開始就亮出了自己了絕招之一:速度。
只是此時的孫宏斌還只是房地產市場一位默默無聞的新來者,沒人理會他。
天津同行最先感受到了這一招的兇狠。
房地產周期主要受制於拿地和籌錢,為打通這一關節,孫宏斌1996年不惜讓出董事長位置,請來人脈豐厚的張貴宗(前氣象局辦公室主任)。
順馳果然從此項目不斷,實力悄然大增。
之後的故事已經為大家所熟知。
1998年,孫宏斌看準國家停止福利分房的政策後,開始大幹,當年一舉拿下面積14萬平方米的名都項目,聲震津門。
2000年8月拿下萬科與泰達都不敢碰的梅江地塊,並成功開發出藍水項目,不久又拿下面積170萬平方米的「超級大盤」太陽城,基本確立津門老大地位。
孫宏斌
從1998年到2002年,順馳天津開發了近30個項目。
雖然孫宏斌沒有賺到大筆利潤,但對地產模式帶來了巨大震動。
孫宏斌帶來的第一大震動是速度。
他徹底打破了房地產平均開發周期18個月的慣例,一舉縮短到7個月。
與速度緊密相關的是模式。
以今天的研究來看,順馳的速度從戰略上源於孫宏斌急切的稱王之心,從戰術上則源於他老練的IT模式。
孫宏斌的房地產開發模式後來被稱作「現金—現金」模式或者「地產戴爾」模式,這一模式的核心是利用很低的自有資金啟動項目,迅速轉入土地開發進程,然後以銷售回款支撐後期建設與城建配套等,再用毛利作為新的自有資金啟動新項目,如此循環,極速滾動。
按照他的模式,只要每一個時間點拿捏得當,每一步戰略執行到位,這一模式不僅行得通,而且威力巨大。
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首先,孫宏斌憑借這一模式,4年就從天津一個普通的代理商變成名震津門的開發商,6年就成為天津房地產開發商老大。
而從1998年到2002年,孫宏斌四年開發出30多個項目。
其次,2002年,國土資源部簽發11號文件《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規定》,叫停沿用多年的土地協議出讓方式,孫宏斌看到該文件為開發商的全國擴張掃清重大障礙後,迅速將這一模式復制到全國。
離開天津的2002年,順馳規模不過10億,到2004年,順馳就已經逼進百億,不到三年,翻了10倍,差一點就掀翻萬科,坐上全國老大的交椅。
論智論勇,孫宏斌都堪稱中國房地產業的超一流人才,但不幸的是,這個超一流人才偏偏犯了一個三流,甚至不入流的錯誤,那就是毫無風險意識,更不要說像華為那樣時刻准備過冬的危機感。
房地產業有四大風險,一是政策風險,二是市場風險,三是執行風險,四是系統風險。
從政策上,因為市場的敏感,中國房地產的政策層出不窮,開發方向(如90/70)、土地轉讓方式、預售許可時間、土地款交付時間與比例、貸款利率等政策的調整,每一招都直截開發商的現金流。
市場風險與執行風險同樣能要順馳的命,像如今這樣股市大跌、房價下拐、信貸緊縮、消費者觀望等全線崩潰的系統風險更是如此。
在孫宏斌的模式中,他根據城市和項目大小把進攻路線分成M1、M2、M3、M4四條,東線進攻不利,西線馳援,南線不力,北線救主,但他從沒考慮如果全線潰敗還怎麼玩。
忽略或輕視這些風險是孫宏斌在做順馳過程中犯下的最大錯誤,就好像他以過人的智慧設計了一輛極速戰車,但忘記了前進的路上不僅有坑有河,還有懸崖深谷,結果栽得頭破血流。
孫宏斌有理由怪罪房地產的12年單邊上漲行情,但反對的理由也很簡單,地產英雄大部分都是孫宏斌的同路人,從富力的李思廉與張力,碧桂園的楊國強,合生創展的朱孟依,雅居樂的陳氏五兄弟,到龍湖的吳亞軍,恆大的許家印等,基本上都是1994年前後出發的。
孫宏斌與他們真正的區別其實並不是孫宏斌不計風險,而是人生理想不同。
一般地產商都想創富,而孫宏斌是想稱王。
早年孫宏斌跟隨柳傳志做聯想,負責分銷渠道時,就已經王氣畢露,企圖功高震主,另立王朝,但柳傳志發現及時,處理果斷,孫宏斌不僅稱王未成,反而獲罪入獄四年。
出獄之後的孫宏斌不僅急需用順馳的成功來證明自己,彌補失去的光陰,他一定還想向世人證明:孫宏斌就是王。
2003年,在中城房網重慶會議上,孫宏斌曾當面向王石下戰書,要成為中國房地產的一哥。
孫宏斌在北京昌平金池蟒山會議中心為順馳高層連續開會17小時,做了題為《鴻鵠之志向,螞蟻之行動》的演講,其實就是稱王宣言,而看似口無遮攔的百億計劃,其實就是一個應景而設的登基儀式。
為了稱王,孫宏斌在兩個方面向利潤做出了重大妥協,一是不惜代價拿地,二是合作開發。
在拿地方面,莽山會議之後,順馳一年時間拿地近千萬平方米,僅需要支付的土地款就高達100億元,尤其是轟動京城「北京世紀第一拍」,更顯出其王心之急,霸心之重。
高價拿地的直接後果是順馳的房價往往明顯高於其周邊其他項目,管理成本占總成本也高達8%~9%,遠高於2%~3%的行業平均水平。
更不可思議的是,在一貫被認為是暴利的房地產行業,順馳2003年和2004年的凈利潤率據稱只有3~4%,而萬科從來不會低於15%,富力與中海更是超過30%。
但孫宏斌偏偏不看重利潤,只要能當上老大,掙多掙少,他不在乎。
合作開發的後果同樣嚴重。
因為這不僅會分流利潤,還有造成管理混亂,更重要的是難以達成戰略共識,完美方案往往被執行得牛頭不對馬嘴。
當然,孫宏斌不是絲毫沒有意識到合作的副作用,為了抵消這一點,他大膽啟用年輕人,因為與老將相比,年輕人更勇猛、善學,執行命令不打折扣。
在順馳的團隊中,鮮有40歲以上者,後來的董事長汪浩更是只有34歲,開全國地產業之先河。
孫宏斌的新兵戰略也是用意明顯,以最快的速度復制順馳模式和體系,而不是產品。
這並不是致命的,致命的是他對速度的追求越來越高,以至於後來根本沒有足夠的老兵來帶新兵,結果順馳很快變成一幫烏合之眾的名利場,孫宏斌的雄韜偉略到他們手裡已經演變成吹牛扯蛋。
孫宏斌的命運頗有戲劇性,他為公司取名順馳,本身也具備稱王的很多素質,但他的稱王戰略偏偏與中國最有名的一句稱王口訣背道而馳。
孫宏斌如今正以融創為平台,謀求東山再起,但如果不改霸王之術,他恐怕還會落個悍將之命。
孫宏斌曾有一段話:「人原本生活得很好,原本可以不冒險,但因為選擇了夢想,而遭受到困苦和失敗。
雖然中國人講究成王敗寇,但為了夢想和理想而拼搏,即使沒有成功,也值得所有人尊重。
因為這個世界就是靠有夢想的人去推動的。」
20年前,孫宏斌的夢想是「做一家全國性的大公司」,這個夢想曾經推動著他勇往直前,不懼風險,但又不是魯莽草夫。
孫宏斌有著對市場優於常人的敏感--柳傳志評價他是極少數「能審時度勢、一眼看到底」的人,只不過這種敏感提前踏空了市場的節拍。
1994年,孫宏斌創建順馳,以房地產中介的方式進入地產界。
同年8月,為了獲得比常規更快的發展,孫宏斌向柳傳志借款50萬元。
隨後,順馳在天津開始迅速擴張,並成為當地絕對的「大哥大」。
當時的順馳是用了近乎10年的時間,才占據了天津市場10%的份額。
一切皆因「招拍掛」發生了歷史性的改變。
2002年6月,順馳成功競得天津塘沽一地塊,綜合費用甚至比協議價還要實惠。
僅僅3個月,在這塊地上開發的「萊茵春天」就開盤銷售。
這讓孫宏斌看到了高周轉與招拍掛相結合的市場契機。
2003年8月,在一次業內會議上,孫宏斌在既定的發言中突然話鋒一轉,稱順馳的中長期戰略是要做全國第一。
他頓了頓後說道:「也就是要超過在座的諸位,包括王石。」坐在台下的王石拉長臉予以反駁,「提醒」他要注意風險。
2003年,地產老大萬科銷售額只有63.8億元,當時的王石已經開始預測樓市拐點。
而孫宏斌卻放言,他不信未來5年中國地產業出不了一家年銷售額500億元的企業。
從2003年到2004年,順馳先後從華北、華東和華中等拍得10餘塊土地,行動迅速令人咋舌,「天價地製造者」的大手筆更是驚人。
順馳的銷售額也隨之扶搖直上,從2001年1億元增加到2004年的127億元。
「孫宏斌就是一個到處拿地的偏執狂。」這是多年以後,一位房地產資深人士回憶起孫宏斌最深刻的印象。
最瘋狂時期,孫曾經創下一年拿地6000畝的歷史紀錄。
5年之後,如孫宏斌所預測,中國果然出了一家年銷售額500億元的企業。
這家企業不是順馳,仍然是老大萬科。
也正如王石所預測,2004年,國家開始對房地產進行調控,這讓同年計劃赴港上市的順馳慘遭夭折。
直至2007年,由於資金鏈過於緊綳,孫宏斌最終將順馳的控股權低價轉讓給路勁,他本人抽身潛心發展融創。
關於順馳「災難性」的驟變,現任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名譽會長的聶梅生曾表示:「別人都用一個瓶子一個蓋或者兩個瓶子一個蓋地周轉,但孫宏斌是十個瓶子兩個蓋地玩,這能不出問題嗎?」
言語中,聶梅生流露出惋惜。
「只要再撐一段時間,孫宏斌就會像2008年走到資金鏈邊緣的許多企業一樣,絕處逢生。」如今在業界叱吒風雲的龍湖地產也曾徘徊在生死邊緣,龍湖一位內部員工向記者回憶道:「2008年,龍湖幾乎都發不出工資來,內部傳聞稱,高層已在談收購,但後來『四萬億』 *** 計劃一下子讓龍湖活過來,飛速發展至今。」有時候,地獄與天堂就在一念之間。
只不過,在順馳的前世,「幸運」沒有來到。
多年以後,再談起順馳,孫宏斌冷靜地說,中國MBA案例教學,幾乎每個大學都有順馳失敗的案例,這挺荒唐的。
「順馳是有做錯的地方,但也不全是不好,現在的高周轉、招拍掛、現金流(管理)等,別人都是跟我學的。」
「我打心裡覺得一個人也好,一個企業也好,吃過虧,有過挫折之後真的是一個特別好的事。
確實吃過虧、有過挫折以後是一個經驗積累。」痛定思痛的孫宏斌說,「這些坎坷之後,我的性格並沒有變,變的是我對做企業的認識。」
基於新的認識,東山再起的孫宏斌極度強調公司運營的安全性、穩健性和紀律性。
正在快速成長的融創中國,如今賬面上有超過100億元的現金,銷債率(銷售額/凈負債)接近2,幾乎是行業的最好水平;2013年,孫宏斌要求融創更加重視現金流管理,融資的資金成本不能超過13%。
他為融創定下了鐵的紀律:在拿地時謹慎,絕不盲目爭搶「地王」。
2012年7月10日,備受業界矚目的北京萬柳地塊開拍。
由於央企身份備受爭議,融創中國的聯合體合作方保利地產暫時退出萬柳地塊競爭,只剩下融創孤軍奮戰。
在與中赫置地經歷了200輪的「貼身肉搏」後,融創最終不敵對手,與萬柳地塊失之交臂。
競拍結束後一小時,孫宏斌更新了一條微博,公開回應「失地」稱:「我說我們喜歡這塊地,但從來沒有志在必得的地塊,合適就拿不合適就不拿。」
在瘋狂的搶地面前,孫宏斌選擇了忍耐。
他們所謂的拿地紀律是指:針對具體城市的具體地塊,對土地的毛利率以及內部回報率設定嚴格測算,一旦超過該紅線,無論多喜歡,融創立刻停止再舉牌,其中,毛利率的紅線最低不能低於30%。
鑒於順馳當年在全國攤子鋪得過快過大最後傾覆的教訓,在區域戰略上,融創開始堅持「區域深度聚焦」,只布局京、津、渝、滬、杭五大區域,縮短管理半徑,在一線城市回暖的2012年,區域聚焦的策略讓融創賺得盆滿缽滿。
「對我自己來說,沒變的是理想、 *** ,變了的地方就是要講究平衡,不走極端。
但這並不意味著,企業不需要承擔任何風險。
承擔風險和控制風險是一個矛盾。」孫宏斌說。
2012年12月31日,中國房地產企業2012年度銷售TOP50榜單出爐。
融創中國全年銷售額上升為356億元,位列12位;2011年,融創中國位列18位;2010年,其排名還遠在30名之外。
❺ 萬達負債4205億,37家萬達甩賣蘇寧,王健林將跌落神壇嗎
回答:從2017年6月王健林和融創孫宏斌、富力的那筆600多億元的大甩賣(主要是賣掉萬達的文旅資產)開始,萬達就開始了賣賣賣的模式,直至今日還沒有完全停下來。
財富雜志的數據,都要從企業方面獲得確認,所以起碼2016年的數據是可信的。由此觀之,萬達自身通過盈利造血的能力並不強。所以,要還本金和利息,萬達必須變賣資產。今年第一筆是賣掉37家萬達百貨,應該還不是終點,因為這筆交易尚不足以填上至少200多億的現金需求——因為萬達百貨本身肯定是有負債的。
❻ 150億投樂視孫宏斌承認"有錯判"嗎
150億投樂視,孫宏斌今天承認「有錯判」「願賭服輸」!18萬散戶迎終極審判。
去年12月如果我不投老賈,那樂視就死了,我就得幫他,我得一直幫他。我一直說人要心懷善意,為什麼我們在並購市場上這么牛,我們不想著害人。我是一個比較率性的人,要心懷善意,我一定要把樂視做成一個好的公司。
孫宏斌在說到這里時瞬間哽咽,眼眶中已經有了眼淚,會場內響起掌聲。
——這是2017年9月1日,在融創2017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孫宏斌讓所有人動容的一幕。但是,眼淚和情懷並不能救上市公司樂視網於水火。
就在樂視網停牌282天的今天,孫宏斌在「關於終止重大資產重組事項暨公司經營情況投資者說明會」上表示:
人有時候要敢叫日月換新天,有時候也要願賭服輸;
我會盡力,希望不留遺憾。但如果仍然沒有辦法,那也只能遺憾了。
願賭服輸,這是融創中國投資樂視網1年來,孫宏斌的體會;而一位買了樂視網股票的散戶,同樣也說出了這四個字。
樂視網召開投資者說明會
從2017年4月17日樂視網(300104,SZ)停牌至今,已經過了282天了。但這282天,樂視網18.59萬投資者每天都在煎熬。
圓明園九州景區
一度,我是很恨賈躍亭的。不斷的畫大餅,然後跑路,剩下一地雞毛。但作為男人,平心而論,某種程度上,我欽佩他敢想敢做的個性。我的人生是千萬普通男人的人生。
那一刻,我的思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樂視已是如此,於我而言,我怪責賈躍亭於事無補。如果可以用法律手段追償,我當然應該維護自己的利益。但在資本市場混,要想活得好活得久,首先應該想想自己為何會犯這個錯,而不是把責任都怪責到下套的人身上。畢竟,按下買入賣出按鈕的,都是我本人。
四
之後,我的日子漸漸恢復了正常。妻子度過了最初孕吐厲害的階段後,在家安靜待產。
時至今日,我並未告訴她真相,但仍然心存愧疚。如今,樂視也許要復牌了,這一刀遲早將要落下來。重組失敗,其實並非不在我的預料之中,但總會有所失望——因為一切沒有塵埃落定之前,我總會難免心存僥幸。
我不知道到底幾個跌停板我才能賣得掉;我也不知道到底樂視還有沒有起死回生的機會。對於現在的我來說,家庭新成員來臨,妻子暫時沒有工作,兒子的鋼琴課、跆拳道,房貸車貸,林林總總的費用都落在了我身上。
若是樂視的投資全部都打了水漂,我不知道未來何時我還有卷土重來的機會——這是真心話。人生就是單行道,當我二十歲的時候犯個錯,我有很多時間來糾正。但我四十歲的時候犯了錯,糾錯的成本會非常高昂。
樂視的這次錯誤,就算是我經歷了再多的心理建設,接受了願賭服輸,在復牌也許將到來的時刻,仍然感到一種茫然。我終於知道什麼叫「割肉」。熊市,那是鈍刀子割肉,慢慢麻木了的疼。樂視,是一刀砸下來血花四濺的劇痛。
五
我和妻子說起甘薇,2017年12月31日,孤身一人回來面對這一切。我說,現在的甘薇,會不會後悔嫁給老賈。她的微博,是作秀,還是真心?
妻子說,這些都不重要了。即使他們兩人私下有再多矛盾,甘薇內心再不情願再痛苦,也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他們是夫妻,現在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必須咬牙一起把難關扛過去。就這么簡單。
只不過,有的人能共患難而不能共富貴,有的人能共富貴而不能共患難。難關過後,他們是否還能走下去?我想他們自己也不知道。」
我聽著妻子睿智的分析,心裡默默的想:「讓我們一起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