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股市成立至今漲了多少倍
Ⅰ 日經指數的走勢概況
由於經濟持續強勁增長及日元升值的支撐,日本股市在1984年初突破10000點之後,走出了一波長達五年的大牛市行情,即使遭到了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全球股市暴跌的襲擊,日本股市上升的腳步也未受阻,至1989年12月29日,日經平均指數達到其歷史最高點38915點,這是牛市之初的近3倍,股票市場總市值上漲到611萬億日元,相當於GDP的1.48倍 。當時,整個日本島都沉迷在空前的繁榮和瘋狂之中,人們甚至堅信股價只漲不落、地價只升不降的大和神話永不破裂。1990年1月3日,《日本經濟新聞》在對20位著名企業家進行股市預測時,大家一致樂觀地認為1990年的股價將繼續上沖至42000-48000點。但是事與願違,1990年4月2日,日經平均指數暴跌至28002.07點,比1989年末的最高值下降了28.05%,1990年10月1日,又降至20221.86點,股市總市值消失了270萬億日元以上。股票的下跌也引起國內債券市場的恐慌,拋售股票、債券的資金迅速流向海外,日本金融市場出現了股票、債券與日元三重貶值的混亂之中。1990年秋季,房地產開始暴跌。暴跌的股價和房價使居民持有的金融資產價格嚴重縮水,個人金融資產的暴跌所產生的逆資產效果導致消費信貸收縮,居民消費銳減,日本經濟因此陷入「失去的十年」蕭條時期。從日經指數1989年12月29日創出歷史最高點38915點至今的20年裡,日經指數曾三次上摸2萬點,但每次均以下跌收場,2008年10月28日,日經指數最低下探至6994點,創造了自1984年以來的最低點。80年代末的股市泡沫,令日本股市大傷元氣,至今無法恢復 。
Ⅱ 日本股市終於在31年後,超過了泡沫時代創下的歷史最高點
9月28日,日經500指數在經過31年的波動後,終於打破了1989年12月創下的歷史最高點。在日本長期實施貨幣寬松政策後,我們才看到了這一成果,這也讓我們更能體會到當年日本股市和經濟泡沫的巨大規模。
在1989年,日本達到了巔峰,其GDP高達3萬億美元,人均GDP為2.48萬美元,相當於美國人均GDP的108%。當時,日元在1985年廣場協議之後處於升值期,大量全球美元資本湧入日本,推高了股價和樓價。為了抵抗日元升值對外貿企業的影響,日本銀行降低了貸款利率,導致大量流動性資金進入股市和樓市,進一步推高了行情。
在國內外投機資金的推動下,1989年,日本股市和樓市達到了頂峰:東京地區的房價總和足以購買所有美國的土地;日經225指數比1985年暴漲了200%,但考慮到日元升值的影響,1989年日本GDP的增長僅為32.8%。這顯示了當年日本股市和經濟泡沫的驚人規模。
同樣在1989年,三菱集團以8.46億美元購買了紐約洛克菲勒中心51%的股份,在日本的旗幟下,這座美國資本主義象徵的大廈顯得格外顯眼。美國媒體驚呼這是商業上的珍珠港事件,照此下去,不到兩年,美國似乎就要被收購完畢。
同年,盛田昭夫和石原慎太郎合著的《日本可以說不》一書,鼓吹日本提高與美國相對的地位,似乎日本經濟取代美國就在眼前。幾乎所有的日本人都沉醉在泡沫營造的虛幻中,許多海外國家也對此深信不疑。
然而,泡沫終究是泡沫,虛假終究是虛假。1990年,全球美元資本開始撤出,日本股市和房價無法維持,如瀑布般急劇下跌。不到兩年,日本包括股票和地產在內的資產價格削減了60%,並且仍在下跌。日本股市指數:日經225和日經500,連跌14年,直到2003年觸底,再到2013年安倍政府上台,實施超發貨幣刺激經濟,市場才開始出現連續上漲的態勢。
然而,隨著股市和樓市的暴跌,日本實體製造遭受重創,許多企業破產。同時,日本財富被以華爾街為主的美元資本大量收割,這些財富回到美國,投資當時新興的IT和互聯網經濟,引發了美國的互聯網革命。日本的夢想被美國新興的互聯網產業擊潰,從此一蹶不振。
Ⅲ 日元/美元 匯率 1960年後歷史走勢。謝謝
1,1950年到1953年,日本股市從85點漲的470點,最大漲幅為453%隨後在1953年到1954年出現了37.8%的調整,回落至300多點;
2,1954年到1961年,日本股市從314點漲到1829點,最大漲幅為483%,隨後在1961年到1965年的4年裡調整44.2%,回落至1000多點;
3,1965年到1973年,日本股市從1020點漲到5350點,最大漲幅為415%,隨後在1973到1974年出現了37.4%的調整,回落至3300多點;
4,1974年到1981年,日本股市從3350多點上漲到8000多點,上漲了2.4倍,隨後在1981年到1982年,回落至6000多點;
5、最後的階段就是1982年到1989年,日本股市從6000點直上38900點隨後進入日本倒退的10年時期,最高的一天市盈率曾高達92.28倍(1987年10月14日),引發了嚴重的泡沫經濟
從上述數據看,即使在一波超級大牛市中,股市上漲之路也會有曲折反復日本股市前4次出現調整之前,股指的最大漲幅在415%~483%
現在中國所處的階段,與日本股市發展的第3~~4階段頗為相似,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人民幣升值是股市的熱門話題,同時也是影響未來A股市場的主要因素之一很多人認為A股市場正在經歷當年日元升值帶來的牛市行情,為了搞清楚本幣升值與本國股市的關系,此文中詳細分析了1973年-1989年期間日元匯率和日本股市的走勢,以資借鑒之所以選取1973年-1989年的走勢,原因有二:一是日元匯率從1971年開始變動;二是1989年後的日本股市走勢對目前A股市場的借鑒意義並不大
日元升值與日本股市相關性不明顯
在1973-1989年期間,日元匯率有升有降,但股市整體呈上漲趨勢如果將日元升值對股市的影響定義為估值水平的提升,則除了1985-1987年外,日元匯率與日本股市之間並沒有明顯的正相關性,本幣升值能否轉化為推動股市上漲的因素,還取決於政府的宏觀經濟政策和當時的宏觀經濟環境
長期盈利增長推動多數板塊分享牛市果實
在1973-1989年期間,市場平均上漲了20.23倍,漲幅最大的電信板塊上漲64.3倍,最小的消費品也上漲了15.4倍,大多數行業漲幅位於20倍左右,與市場平均水平接近而且,除電信板塊外,大多數行業板塊的漲幅與其盈利增幅基本相稱可見,長期而言,盈利增長仍是推動股價上漲的核心因素,板塊差距並不明顯
短期行業板塊表現差異明顯
盡管長期來看,板塊漲幅差異並不明顯,但在不同階段,行業板塊漲幅差異還是相當大的而在第三個階段,即1985-1989年期間,由於股市上漲主要由估值水平提升推動,盡管市場漲幅驚人,但板塊之間的漲幅差距反而不到4倍,市場呈明顯的普漲特徵
不同階段板塊表現出輪漲特徵
最後,我們注意到,不同階段的熱點很少延續,而且往往在前一階段漲幅居前的板塊,下一階段漲幅很有可能落後於市場;而在前一階段漲幅墊底的板塊,在下一階段跑贏市場的概率卻很大
一、1960年-1990年的日元匯率走勢
二戰後,世界政治經濟格局重新排列,美國成為當之無愧的強國,美元成為國際結算的主要貨幣,絕大多數國家都採取了盯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制度,日本也不例外自二戰後-1970年,日元對美元的匯率基本固定在360:1的水平自1971年開始,日本官方公布的日元對美元匯率開始出現變動,之後日元經歷了三輪明顯的升值和兩次輕微的貶值,詳見圖1
自1970年-1990年日元經歷的三輪升值和兩次貶值持續時間以及匯率變動幅度如表1所示其中三輪升值持續時間均是3年左右,但升值幅度在逐步擴大1971年-1973年期間累計升值32.5%,年均升值9.83%;1976-1978年累計升值41.03%,年均升值12.14%;1986-1988年累計升值86.14%,年均升值23.01%經歷這三輪升值後,到1988年,日元在18年間累計對美元升值幅度達180.92%,年均升值5.9%後人關注最多的是1986-1988年的升值,因為這一輪升值幅度最大,對股市和日本經濟產生的影響也最大
二、日元匯率走勢與日本股市比較
為了弄清楚本幣升值與股市的關系,首先要弄清楚股票的定價因素和本幣升值對這些定價因素的影響概括起來,影響股票定價的因素無非是兩個,一是企業盈利增長,二是估值提升本幣升值除對少數擁有大量外幣負債或原材料以進口為主的公司盈利有正面影響外,對整個經濟起到的是緊縮作用,因此對整個市場的盈利應該不會有正面影響如果本幣升值對股市有影響,應該是市場的估值水平,這可能是由於外部套利資金流入導致股市供求關系失衡所致這樣一來,就可以通過觀察本幣升值期間股市估值水平的變化,來判斷本幣升值對本國股市是否存在前後一致的影響
具體到日本,在1973年-1989年期間,盡管經歷了兩次石油危機,而且期間日元匯率也是有升有降,但日本股市整體卻呈上漲趨勢,詳見表2
我們注意到,在1973-1979年期間,日經指數的市盈率基本圍繞20倍左右波動,市場估值水平並沒有隨著日元升值而得到提升,日本股市的上漲主要由企業盈利增長推動在1980-1984年的日元貶值期間,日本股市的估值水平也沒有明顯變化,股指在盈利增長的推動下繼續呈上漲態勢但在1985年-1987年期間,日本企業的盈利增長並不明顯,股市上漲主要由估值提升推動,期間日經指數的市盈率從20倍迅速提升到70倍1987年-1989年由於日本企業普遍存在交叉持股,之前迅速上升的股指使許多大企業都錄得可觀的投資收益,據統計,豐田汽車在日本泡沫後期所取得的投資收益占公司盈利的一半以上,因此這一階段日經指數的估值不僅沒有上升,反而還有所下降,股市上升主要由企業盈利推動,但這種主要來自股市和地產價格上漲的投資收益,猶如壘在沙丘上的城堡,極不牢固
如果我們提出的「本幣升值對股市的影響只能體現為市場估值水平的提升」這一假設成立,那麼通過觀察1973-1989年期間日本股市和匯率走勢可以看出,日元升值與日本股市估值水平提升之間並不存在前後一致的正相關性,日元升值之所以能在1985-1987年間推動日本股市估值水平提升,得益於當時日本政府錯誤的經濟政策導致資金過剩,而日本國內經濟增長放緩後又未能為這些過剩的資金找到很好的出路,使大量過剩資金轉向了房地產和股市等資產市場,日本國民在巨大的財富效應的刺激下隨即跟進,最終導致了那一場影響深遠的股市和房市泡沫
三、日本股市不同時期的行業板塊走勢分析
在日本長達17年之久的大牛市中,不同時期板塊之間的走勢出現明顯差異
1.1973-1979年石油危機下能源一枝獨秀
在1973年-1979年期間,日本GDP從3047.6億美元增長到9653.5億美元,增長了2.17倍,名義GDP年均增長17.92%,實際GDP年均增長4.22%人均GDP從2843美元增長到8331美元,增長了1.93倍,這一時期是日本經濟快速發展的中後期階段,期間日本出現了明顯的通貨膨脹,累計貿易順差為130.44億美元;匯率升值38.35%,年均升值4.75%;股市累計上漲76%,年均上漲8.41%,但日經指數的估值提升並不明顯,股市上漲主要由企業盈利增長推動,本幣升值對股市的影響並不明顯
在這一階段,日本股市中能源板塊漲幅最大,上漲306%,是市場平均漲幅76%的4.03倍,其他如健康醫療、消費品、公用事業、科技和電信行業表現也明顯強於市場,而銀行、地產、原材料和消費服務行業表現則明顯弱於市場,詳見圖2可以說這一階段的板塊漲幅基本反映了20世紀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後能源價格暴漲,日本國內鋼鐵等原材料工業經歷了前期的高速發展階段後進入停滯階段,以及消費服務行業隨著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長的產業特徵
2.1980-1984年電信獨領風騷
在1980年-1984年期間,日本GDP從9653.5億美元增長到12544.1億美元,增長了29.94%,名義GDP年均增長3.88%,實際GDP年均增長4.22%人均GDP從8331美元增長到10452美元,增長了25.46%,這一時期日本人均GDP跨越1萬美元大關,進入工業化後期,通脹水平得到控制期間日本外貿收支出現方向性變化,在出口的推動下外貿順差的絕對規模和佔GDP的比重均持續擴大,而同期美國經歷了70年代的石油危機後進入失落的10年,日美貿易摩擦明顯增加,為日後的日元被動升值埋下了伏筆這一時期,日元匯率貶值7.74%,日本股市卻在企業盈利增長的推動下勁升117%,年均上漲16.76%
在這一階段,日本電信股漲幅最大,上漲了866%,是市場平均漲幅的7.40倍;銀行股表現也很突出,上漲了316%,是市場平均漲幅的2.7倍;此外科技、健康醫療表現也明顯強於市場;而前一階段漲幅居前的能源板塊在這一階段下跌了1%,地產、消費服務、消費品、保險、原材料和公用事業等板塊走勢也弱於市場,詳見圖3可以說這一階段的板塊漲幅反映了投資人對新興行業電信、科技未來高速增長的預期,以及國內貨幣供應增加後催生的銀行資產膨脹和銀行規模的擴大
3.1985-1989年估值泡沫助推地產消費
1985年的「廣場協議」成為日本股市的一個重大轉折點,日本股市由之前的經濟發展和盈利推動轉向估值提升,日本央行由於擔心升值對經濟的緊縮作用,採取了低利率的擴張政策,結果導致日本國內貨幣供應明顯增速,M2佔GDP的比重逐年上升,迅速增長的財富使廣大投資人將大量資金投向了房地產市場和股市,催生了一輪波瀾壯闊的牛市,也為日後的泡沫破滅埋下了伏筆在這一階段,日本實際GDP僅增長17.19%,但匯率升值了72.17%,股市上漲了456%,市場估值水平由20倍左右提升到70倍左右 在這一階段,具有資產屬性的地產、消費服務、公用事業和保險漲幅居於前列,分別上漲了762%、709%、626%和617%;原材料工業經歷了前期的低迷後,隨著房地產行業的繁榮而復甦,漲幅也高於市場平均水平;而在前兩個階段漲幅居前的科技、電信和健康醫療行業漲幅居後;消費品和工業由於製造業地位的下降,漲幅也落後市場;能源與銀行漲幅基本接近市場平均水平可以說,這一階段行業板塊的漲幅體現了明顯的資產屬性,詳見圖4
四、日本股市的綜合特徵
通過分析日本股市在1973-1989年期間長達17年的走勢,我們觀察到以下特徵:
1.盈利增長仍是推動股市上漲的核心因素
如果將1973-1989年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通過圖5和圖6可以看出,長期來看,推動行業板塊上漲的核心因素仍是盈利增長在這17年中,除了電信板塊的盈利增幅與股價增幅明顯偏離外,其他行業的盈利增幅與股價增幅基上落在均線兩側附近
2.長期看多少板塊均能分享牛市果實由圖7我們可以看到,經歷了長達17年的牛市後,日本股市整體上漲了20.23倍,其中漲幅最大的電信板塊上漲了64.3倍,漲幅最小的消費品板塊也上漲了15.4倍,大多數行業的漲幅在市場平均水平20倍左右可見,在一輪大牛市中,多數板塊都是可以分享到的,而其中跑得最快的行業一定是在此期間增長最快的行業,尤其是一些新興行業詳見圖7
3.不同階段板塊漲幅差異明顯
盡管從長期的角度來看,各個板塊之間的差異並不明顯比如從1973年-1989年期間,漲幅最大的電信板塊的漲幅也只有漲幅最小的消費品板塊的4.18倍但在不同階段,各板塊之間的漲幅差距要比這明顯得多其中,在1973-1979年和1980-1984年兩個階段,由於股市上漲主要由企業盈利推動,使板塊之間漲幅差異尤為明顯,在前一階段達到20.4倍,在後一階段達到867倍,即便扣除能源板塊在此期間的下跌,這一階段板塊之間的漲幅差距依然達到了19.24倍而1985-1989年的股價上漲主要由估值提升推動,板塊之間的差距反而沒那麼大,漲幅最大的板塊的漲幅只有漲幅最小的板塊的3.93倍,市場呈現出明顯的普漲特徵
4.不同階段熱點很難延續
除了板塊之間的漲幅差異外,我們還注意到,不同階段的熱點板塊很少延續,而前期漲幅居後的板塊在後一階段很有可能漲幅居前比如,在1973-1979年期間領漲的能源板塊,在隨後的1980-1984年期間成為惟一下跌的板塊,而前期居漲幅後位的銀行,在第二階段又漲幅居前;再比如,在第二階段漲幅居前的電信和科技板塊,在第三階段漲幅墊底,而在前兩階段表現較差的地產板塊卻成為第三階段的領漲板塊,詳見表4
美元不曉得!
Ⅳ 日本股市終於在31年後,超過了泡沫時代創下的歷史最高點
9月28日,日經500指數在經歷了31年的漫長波動後,終於超過了1989年12月創下的 歷史 最高點。
如果你知道這是在日本長期貨幣寬松(超發)政策下,才得到的結果,你才能感受得到曾經的日本股市和經濟泡沫是有多大。
1989年,是日本的巔峰年代,當年的日本GDP高達3萬億美元,人均GDP 2.48萬美元,是美國人均GDP的108%;與此同時,日本的貨幣日元還處於1985年廣場協議之後的升值期,大批全球美元資本來到日本炒高股價、樓價,進行投機;日本銀行為了抵抗日元升值給外貿企業帶來的壓力,也放鬆了貸款利率,造成大量流動性資金也進入股市、樓市推波助瀾。
在海外和國內雙向投機資金的湧入之下,日本的股市和樓市在1989年幾乎被推漲到最鼎峰:當時,東京地區的房價總和可以買下所有美國的土地;日經225指數比1985年暴漲了200%(但1989年日本GDP,扣除日元升值元素,只比1985年上漲了32.8%),可想而知日本股市和經濟泡沫有多大。
也是在1989年,日本三菱集團以8.46億美元購買了美國紐約洛克菲勒中心51%的股份;在這個美國資本主義象徵的大廈上,插上了太陽旗。
美國媒體驚呼:這時商業上的珍珠港事件,照此下去,不到兩年,美國就可以被收購完畢。
還是在1989年,盛田昭夫還和石原慎太郎合著《日本可以說不》,鼓吹日本提高相對美國的地位,可以和美國掰一掰手腕了。
1989年,幾乎所有日本人都陶醉在泡沫營造的虛幻中,認為日本經濟取代美國指日可待,不少海外國家也這么認為。
可惜,泡沫就是泡沫,虛假就是虛假:1990年,全球美元資本開始高位套現外逃,日本股市和房價根本支撐不住,如瀑布一樣一瀉千里;2年不到,日本包括股票、地產在內的資產價格,被消減了60%,還剎不住下跌的趨勢。日本股市指數:日經225和日經500,一直連跌了14年,到2003年才跌到最低點,到2013年安倍政府上台,搞超發貨幣刺激經濟時,才開始有了連續上漲的態勢。
可是,隨著日本股市和樓市的狂跌,日本實體製造被虛擬泡沫搞垮了一大批,多少年不能恢復元氣(大量資金沒有投資實業和新興產業,而是投機去了,造成製造業企業大量被斷貸和破產),日本財富也被以華爾街為主的美元資本狂割韭菜,華爾街拿著收割的財富回到美國本土,投資當時新興的IT&互聯網經濟,引發了美國1990年代互聯網革命,日本想要取代美國的夢想,被美國新興的互聯網產業打的丟盔卸甲,一蹶不振。
Ⅳ 日本股市,找回「失落的30年」
1. 自2013年「安倍經濟學」實施以來,日本股市經歷了顯著的復甦。
2. 截至2023年3月8日,日經225指數漲幅顯著,達到271%,在全球股市中表現亮眼,僅次於納斯達克。
3. 這一增長主要歸功於上市公司盈利的提升和估值的穩步增加。
4. 企業通過海外業務擴張,提高了海外生產率和銷售,即使在國內經濟增長受限的情況下,仍保證了盈利增長。
5. 寬松的貨幣政策,如「量化質化寬松」,以及東京證券交易所的治理改革,也對估值提升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6. 盡管日本GDP在2023年被德國超越,經濟增速放緩,但盈利改善和估值提升使得股市保持活躍。
7. 日經指數的每股盈利(EPS)和凈利潤率逐年上升,尤其是自2013年起,盡管市盈率增長有限,但EPS的大幅增長帶動了整體指數的上漲。
8. 此外,日本企業海外業務的強勁表現,使得海外業績超過出口,進一步支撐了盈利能力。
9. 然而,日元相對於美元的貶值對於外國投資者來說是個挑戰,盡管指數漲幅可觀,但以美元或人民幣計價的實際收益低於指數漲幅。
10. 投資者在配置日本股市時,需要謹慎考慮匯率變動對收益的影響,盡管如此,由於對日本經濟復甦的信心,外資仍持續流入。
11. 總結來說,日本股市的「失落的30年」已經成為過去,當前的上漲趨勢主要由盈利改善和估值提升驅動,盡管面臨日元貶值帶來的匯率風險,但整體來看,日本股市展現出強勁復甦的態勢。
Ⅵ 日本股市崩盤後,十多年了再也沒有回到歷史高點是嗎
是30年沒能回到39000,截止到現在日經指數也在2000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