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股票市值多少
㈠ 目前a股總市值是多少萬億
當前A股總市值與GDP比值在66.13%時創新低,這已經低於巴老爺子設定的警戒線。在2024年1月22日,這一比值已經降至66.13%,市場情緒幾乎處於絕望邊緣。盡管如此,從周線和月線趨勢看,一些行業如半導體、醫療醫葯、互聯網、中證500和1000已經形成了底部。未來,中小盤股是否將成為領頭羊,市場反轉何時到來,仍需拭目以待。國家金融穩定方面,個人在市場低迷時選擇了賣出納指和德指,買入行業基金,為穩定作出了貢獻。
時隔半年,股市再次接近新低,當前總市值與GDP比值達到72.13%。市場情緒接近絕望,但部分行業如半導體、醫療醫葯、互聯網、中證500和1000已經築底成功,這為市場反轉提供了希望。下一輪領頭的,可能是中小盤股嗎?市場反轉何時到來,投資者選擇相信國家的發展,決定下周滿倉操作。
關注總市值數據?請訪問此鏈接:總市值比GDP_巴菲特指標_樂咕樂股網。手機版用戶可訪問此界面,總市值數據就在方框部分。當前總市值與GDP比值達到75.7%,佔比約為76%。按照巴老爺子的理論,目前是買入股票的好時機。
總市值與GDP比值在不同時間點有顯著波動,如1月20日總市值與GDP比值為75.7%。市場整體看似不貴,但部分品種已接近高估,適合定投,如白酒。市場情緒熱烈,技術回調風險加劇,但回調低點不斷上移,支撐位從3000提高到3080。市場前景仍然看好,關注回調後的機遇。
10月31日更新顯示,距離上次更新總市值下跌近5萬億。當前總市值與GDP比值在72%左右。按照巴老爺子的理論,此時買入股票會有不錯的收益。滬深300跌破四月低點,是否是機會還是危險?拭目以待。
9月23日更新時,總市值與GDP比值約為76%,市場潛在收益更可期待。六月底市場被認為是階段頂部,現在是否是機會在醞釀?部分地產已以成本價賣出,這部分資產將作為賺得的資產留存。
參考圖表數據顯示,當前總市值約為91.56萬億,佔GDP的80.1%。與之前相比,比值下降約1%。根據巴菲特的觀點,在70%至80%的區間內買入股票,會有較好的收益。若比例偏高,則在股市中「玩火」。當前市場整體處於「玩火」狀態,但火勢不大,市場仍然樂觀。
市場主線是新能源汽車與光伏的強勁上漲。然而,在上漲速度如此迅速的情況下,是否還敢加倉?在這樣的趨勢下,如何設置試倉點是個難題,踏空的感覺讓人難受。回想起21年9月底時對光伏的樂觀看法。最近,市場波動劇烈,需要及時更新策略。根據3-14的數據,當前總市值約為87.86萬億,佔GDP(114.3萬億)的76.86%左右。市場下跌趨勢未逆轉,建議謹慎操作,關注市場動態,選擇合適時機買入。
市場波動起伏,投資者需謹慎,及時調整策略,把握市場機會。保持耐心,市場機會終將顯現。
㈡ 中國a股總市值是多少
2017年8與17日止滬市的總市值是315006.46億元,深市總市值是228,611.70 億元。合計一起是543618.16億元。
㈢ 中國股市總市值
截止2022年2月25日,滬深兩市總市值是80.85萬億,比2010年翻了兩倍多。
拓展資料
股票總市值是指所有上市公司在 股票市場上的價值總和,一家上市公司每股股票的價格乘以發行 總股數即為這家公司的市值,整個股市上所有上市公司的市值總和,即為股票總市值。
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發行的所有權憑證。它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
股票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可以轉讓、買賣,股東憑借它可以分享公司的利潤,但也要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
當前,從研究範式的特徵和視角來劃分,股票投資分析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種:基本分析、技術分析、演化分析。這三種分析方法所依賴的理論基礎、前提假設、研究範式、應用范圍各不相同,在實際應用中它們既相互聯系,又有重要區別。
在基本分析的各種工具中,每股凈資產和每股收益、市盈率、凈資產收益率等一樣,是判斷上市公司內在價值最重要的參考指標。
股票凈值:股票上市後,形成了實際成交價格,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股票價格,即股價。股價大半都和票面價格大有差別,一般所謂股票凈值是指已發行的股票所含的內在價值,從會計學觀點來看,股票凈值等於公司資產減去負債的剩餘盈餘,再除以該公司所發行的股票總數。
股票周轉率:一年中股票交易的股數占交易所上市股票股數、個人和機構發行總股數的百分比。
委比:是衡量某一時段買賣盤相對強度的指標。它的計算公式為委比=(委買手數-委賣手數)/(委買手數+委賣手數)×100%。
量比:是一個衡量相對成交量的指標,它是開市後每分鍾的平均成交量與過去5 個交易日每分鍾平均成交量之比。
市盈率:是最常用來評估股價水平是否合理的指標之一,由股價除以年度每股盈餘(EPS)得出(以公司市值除以年度股東應占溢利亦可得出相同結果)。
㈣ 新浪\搜狐\騰訊\百度目前股票總市值分別是多少,哪個最大
新浪,2705美圓/股,總市值:1510億美圓;
網路,11920美圓/股,總市值:4090億美圓;
搜狐,4176美圓/股,總市值:1620億美圓;
騰訊,4150港元/股,總市值:9659億美圓;
新浪搜狐網路 可以在新浪財經網頁里查詢,騰訊麻煩一些,要找出總的股本數目再換算成美圓
把分給我吧,哈哈,謝謝樓主
網路市值有多少?
文 | 西局
特斯拉和蔚來等的下半場,即將遇上意料之外的對手。
年輕人們的錢包正在為蘋果的iPhone 12打開時,大概很多人料想不到,可能一年之後,iCar也要來了。
蘋果造車的消息,在日前甚囂塵上。據報道,蘋果首款電動車或將於明年9月問世,比預期的2023年提前至少兩年。報道還稱,蘋果公司一直在美國加州進行秘密道路測試,其中至少已經有了幾十輛Apple Car原型車。
這也意味著,到了明年,特斯拉競爭對手的名單里,即將加上一款Apple Car。而在推出「劃時代」的 科技 產品這塊,蘋果可是極富經驗的。消息傳出,特斯拉的股價應聲下跌,一度跌幅超過5%。而蘋果的股價則在12月22日收盤上漲了285%。
但對新能源電動 汽車 的新貴們來說,它們面對的對手可能還有更多。日前,網路也傳出了造車的消息。12月15日,路透社報道稱,網路與吉利 汽車 在內的數家車企進行接洽,商談組建電動 汽車 合資企業事宜。幾天後的12月18日,有媒體報道,網路或將與威馬聯手造車,目前雙方正在進行商議。
滴滴和比亞迪合作,為網約車量身定製的電動車型「D1」剛剛在上個月正式對外亮相,日前,這款車型已經在長沙交付使用,並開始招募司機。
科技 互聯網公司與出行行業之間的關聯,之前為外界所熟知的,還大多是它們對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上。但現在,它們已經不甘於只扮演電動車企的技術服務提供商的角色,而是紛紛傳出「下場」的消息,向車企的競爭對手轉化。
當年的互聯網造車,曾經掀起過一陣熱浪。現在,「新造車時代」則將迎來新的時期。新的時代是否即將到來?而特斯拉們真的即將和網路滴滴蘋果們的電動 汽車 ,一同跑在道路上競爭了嗎?
就在12月22日,馬斯克親自爆料說,當年在特斯拉Model 3項目的「至暗時刻」,他曾經找過庫克,想討論下蘋果收購特斯拉的可能性,作價僅僅是600億美元,也就是特斯拉如今市值的十分之一。但庫克乾脆就沒有答應和他見面,連給個後腦勺的機會都不肯奉上。
不知道馬斯克的爆料是為了暗示下庫克沒有眼光,還是惋惜兩家公司當初失之交臂,但這也側面顯示出,蘋果在造車這件事上早已在下功夫。
馬斯克所說的「至暗時刻」,大約發生在2017-2018年左右,Model 3的產能爬坡,馬斯克還曾經在媒體上一度落淚。蘋果並沒有對外界猜測的「Apple Car」發表相關的時間表。但種種信息都已顯示,蘋果的 汽車 可能真的已經在路上。
而就在2018年7月,根據《華爾街見聞》報道,一名已離職的蘋果工程師在機場被捕,他的筆記本電腦上下載了蘋果無人駕駛車輛的電路板設計圖,正准備離開美國,加入一家無人駕駛創業公司。
這一事件出人意料地將蘋果的自動駕駛 汽車 項目曝光在世人面前。根據當時的法院公布文件顯示,蘋果的135萬名員工中,從事自動駕駛 汽車 研發的人數已經達到5000人,佔比達37%。
事實上,蘋果的造車計劃「泰坦(Titan)」從2014年左右就開始啟動了。也許蘋果習慣了像推出iPhone一樣,出手就搞出一款轟動業界的產品這樣的感覺,因此,它對於自己在搞「車」的事,一直是保密的,直到2016年底,才公開承認對這一領域的興趣,並且對美國交通監管部門發函,請他們不要限制自動駕駛 汽車 的測試。
蘋果最初曾經想過,秉承「軟硬體一體化」的一貫策略,設計獨立的車型。據《紐約時代》之前的報道,蘋果在庫布迪諾園區附近建設了研發實驗室,包括機械加工廠和電池試驗室。
在2017年,蘋果的無人車在路測時被人拍到了照片。那是一輛2015年款雷克薩斯RX SUX,頭頂一個巨大的激光雷達和感測器的集成套件,和蘋果一貫的設計美學相比,簡直是個叛徒。而且,從商業化角度來看,也是相當簡單粗暴。
造車並沒有想像中簡單,僅僅是設計和製造一個零部件都問題多多。更何況,蘋果並沒有這方面相關的積累。2016年,蘋果的泰坦項目在是堅持造整車和重點做軟體方面出現了分歧,項目一度擱淺。此後,蘋果 汽車 項目的傾向也似乎偏重於自動駕駛技術的方向。
蘋果沒有收購特斯拉,但是在2018年開始,蘋果召回了特斯拉的Doug Field,收購了吳恩達的自動駕駛創業公司Driveai。並且在電池技術上,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科技 公司對於造車的熱情,早已有之。但現在它正呈現出愈演愈烈的趨勢。
針對「百威」攜手造車的消息,網路表示「不作評論」。但在消息傳出後,網路仍然經歷了股價的持續上漲。美東時間12月16日,網路股價盤中漲幅超7%,一度突破200美元。至美東時間12月22日收盤,網路股價仍然保持在191美元的高位,總市值超過652億美元。而網路市值上一次達到600億美元的時候,還是2019年4月12日,陸奇離職的前夕。
在11月,滴滴為網約車定製的電動車型「D1」正式對外亮相。這款車型是滴滴和比亞迪聯合打造, 在車輛的外觀設計、內部空間、以及網約車專屬配置部分,都進行了針對性的優化設計與定製。日前,這款車型在長沙率先交付使用,開始招募司機。 據報道,長沙投放的第一批D1車型大概有700輛左右,月租金在4200-4400元之間,租車時還需繳納1萬元押金。
11月26日,由阿里和上汽集團、浦東新區聯合打造的百億元級「巨無霸」項目——智能純電 汽車 項目「智己 汽車 」啟動。12月17日,智己 汽車 的核心團隊「智己青年公社」對外曝光。
除此之外,華為和長安 汽車 的合作,同樣也已經非常深入。華為、長安 汽車 和寧德時代也宣布,聯合打造新的高端 汽車 品牌。正如華為智能 汽車 解決方案BU總裁王軍所說,畢竟智能 汽車 ,也就是「手機+四個輪子」。
現在,沒有被傳出過「造車」消息的 科技 公司,似乎已經不配被稱為巨頭了。剛剛踏入千億美金市值的小米,日前就被傳出將和比亞迪聯合出品「年輕人的第一輛 汽車 」,雖然緊接著就被小米辟謠,但「 科技 互聯網公司+車」,似乎也賦予了市場新的想像力。
新能源 汽車 的牛市,正方興未艾。以特斯拉、蔚來 汽車 、小鵬 汽車 、理想 汽車 等為代表的新造車公司,雖然在生產能力和盈利能力方面,還仍然無法和老牌車企比肩,但是今年以來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卻異常優秀,特斯拉的市值更是一度躍居車企榜首。
但現在,特斯拉們撞到了意想不到的對手。「新造車勢力」的第二波可能要來了嗎?
科技 互聯網公司們,已經很久沒有劃時代意義的創新產品推出了。
根據今年10月蘋果發布的2020財年Q4財報,蘋果在第四季度的營收為647億美元,僅僅比上年同期的640億美元增長1%;凈利潤127億美元,甚至比去年同期的137億美元還有所下降。網路的市值除了在2018年10月一度沖破900億美元大關後,又回落到2019年的超過400億美元,在2020年也一直沒有太大的提升。
它們需要更多的業務方向,來支持未來的發展,以及在資本市場上講出更為動人的故事。「 汽車 」無疑是其中最好的選擇。
智能電動 汽車 在特斯拉的帶領之下掀起浪潮,今年12月10日,特斯拉的股價一度上漲到65432美元,市值接近6200億美元,成為首個市值超過6000億美元的車企。
汽車 行業正處在轉型升級的當口。電動化和網聯化在 汽車 行業中的滲透正日益加深。而資本的認可也表明,這能夠獲得更高的市值和更大的發展機會。
在未來的物聯網時代,車輛也許不再僅僅是代步工具,而是能被賦予更大的含義。自動駕駛 汽車 ,將和電腦、手機一樣,「成為新的終端和管道,成為一個新型的服務平台。」智行者 科技 創始人張德兆對燃 財經 說。當 汽車 向可移動終端轉變的過程中, 汽車 製造和通信、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將進行更加緊密的結合,在產業鏈條上也將誕生更多的機會。
汽車 行業也早已被「互聯網勢力」滲透。當年的樂視造車,雖然折戟沉沙,董明珠自掏腰包入股的深圳銀隆,也最終無果,格力目前仍然在造車路上 探索 ,但是當年的一批互聯網人,包括李斌、何小鵬、李想等,在2014年進入造車領域,現在的蔚來 汽車 、小鵬 汽車 和理想 汽車 ,作為特斯拉的「中國學徒」,股價也在今年跟著水漲船高,蔚來 汽車 的市值,也在日前一度超過了寶馬。
網路的自動駕駛故事已經講了很多年。在今年的網路世界大會上,網路也推出自動駕駛的雲代駕,來提振投資者們的興趣。而在自動駕駛商業化方面,網路採取的仍然是與傳統車企合作的方式。2018年,網路和金龍客車一起實現無人駕駛小巴車的小規模量產。2018年,網路和一汽紅旗合作,共同打造國內首款L4級自動駕駛量產乘用車,並在2019年小批量下線試運行。
對於造車,李彥宏給出的預測是,未來5年內自動駕駛才能夠實現全面商用。這是個需要人才和技術積累、大量資金的賽道,也要投入較長的時間。對於「只爭朝夕」的 科技 公司們來說,從車企的「軟體和技術供應商」的角色,一躍而和車企們同台競爭,無疑更具爆點。
國內各地政府的「十四五」規劃中,「智能網聯」和「新能源 汽車 」也成為了熱詞。「技術提升推動 汽車 產業轉型升級,已經成為趨勢。而 科技 公司在智能化和網聯方面是具有優勢的,它們也有多元化拓展市場的需求。」中國 汽車 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顏景輝說。
智能 汽車 產業飛速發展,政府的相關規劃也起到了指明方向的意義,那麼,資本的跟進,也就成了順理成章了。
即使是傳統車企,也站在了轉型升級的路口,開始著手從技術創新方面,去進行改進和提升。牽手 科技 互聯網公司,在車聯網和自動駕駛方面進行研發,早已經是各大車廠的進行時。
「做自動駕駛,對高端研發人才的要求極高。」雲啟資本董事總經理陳昱曾經說,「但是,車廠的薪資體系,未必能承擔這部分的投入。其次, 汽車 工業已經形成了非常成熟的一套標准體系,實際上這對技術的快速創新和迭代速度而言,是有影響的,很難快速推出顛覆性的產品。因此,在自動駕駛方面,它們也更願意通過公司之間的合作,以及外部投資的方式,以其他公司作為技術提供商,來參與這個行業。」
造車,遠比手機製造要更加復雜,難度也更大。在上游的 汽車 製造商們,顯然擁有更大的話語權。解決方案提供商們要做下去的前提,也是和車企、零部件廠商、測試機構等,能夠緊密合作,達成一個合作的生態。也因此華為和小米等都表明了態度「不造車」。
和當年樂視等投入巨資燒錢直接造車相比, 科技 巨頭們目前顯然更為謹慎。
在路透社的報道中曾稱,網路打算採用合同代工的模式生產電動 汽車 ,有可能與傳統 汽車 製造商成立控股合資公司,網路掌握自動駕駛和智能網聯設施的相關技術,可為造車提供技術支持。對造車的傳言,網路表示不予評論。
與車企成立合資公司成為了選項之一。在此之前,也已經有阿里和上汽合作智己 汽車 ,華為和長安 汽車 合作高端電動 汽車 項目在前。
從解決方案提供商切入,聯手大型車企,成立合資公司,是軟體公司們「做硬體」時常用的方法。
滴滴和比亞迪聯合推出的「滴滴D1」,就是當前車型已落地的合作方案。這款車型由雙方聯合開發,由比亞迪代工製造,車機系統等則來自於滴滴。而滴滴也將之做成了一款完全為網約車定製的車型。和華為一樣, 科技 巨頭們可以不造車,但造車的,都是它們的代工廠。這也正逐漸成為它們的穩妥選擇。
「 科技 公司們有多元化拓展市場的需求,也有自身的技術優勢。包括蘋果在內,它們如果選擇和傳統車廠合作,將是條捷徑。」顏景輝說。
關於蘋果造車的具體規劃,目前外界仍舊不得而知。據報道,蘋果可能此前也有過代工的想法,它曾與麥格納就此進行過談判,但並未進行下去。
但是,蘋果 汽車 的消息不斷緊鑼密鼓地傳出,也表示,在未來,類似蘋果、滴滴這樣的公司 汽車 上路,似乎並不是不可期待的事情了。
12月22日,有報道稱,蘋果已經向台灣的和大、貿聯、富田等 汽車 零部件廠商提出了備貨要求,並且需求量巨大,以備蘋果明年發布 汽車 的要求。此外,據外媒報道,蘋果的 汽車 上,將配備自研的動力電池技術。路透社也援引接近蘋果的人士消息稱,蘋果正在研發低成本超長續航的動力電池。另據Dig Times的報道,蘋果在美國的 汽車 生產線正在籌備中,生產計劃和產品參數已經初步敲定,並計劃和台積電合作開發自動駕駛晶元。
這些消息也意味著,蘋果的電動車供應鏈體系,已經在緊鑼密鼓地創建之中。
蘋果在核心技術方面,也早已進行了准備。
在2019年,蘋果已經在 汽車 領域獲得了30多個專利。而截至今年12月,蘋果在一年之內,又增加了30多個新的專利。這些專利覆蓋的范圍廣泛,涉及了自動駕駛、電動 汽車 、AR導航、車載VR、支付、生物識別、智能座艙等各個領域。
這些專利中,也不乏一些頗具創意的想法。例如, 汽車 上的安全帶可以轉換為觸控板,來操作一些車載功能;前擋風玻璃可以作為一塊巨大的屏幕,利用AR技術,顯示實時路況等信息,車輛內的乘客也可以通過擋風玻璃觀看視頻、玩 游戲 、打電話等;在狹窄地段時,車門可以調整為滑動模式等。
盡管造車難度頗大,蘋果也錯過了2014年新能源造車的窗口,之後的戰略還幾經反復,但是它作為市值超2萬億美元的巨頭,一旦下場,仍然能給整條產業鏈帶來巨大的影響。
摩根斯坦利的分析師就在一份報告中稱:「從特斯拉的角度來說,蘋果這樣的 科技 企業,要比傳統OEM廠商擁有更強的競爭力。」
在智能電動 汽車 行業里,早已有了互聯網資本的滲透。騰訊是蔚來的大股東之一,小鵬 汽車 從小米那裡拿到了4億美元;在今年6月,美團5億美元領投了理想 汽車 的D輪融資;蔚來與威馬的背後,也都有著網路資本的加持。
也許未必我們能盡快看到這些 科技 公司親自下場造車,但它們的動向和影響,對於傳統車企而言,則是那條攪動水波的「鯰魚」。
顏景輝也表示,「如果能夠進行雙方的資源融合與合作,對它們來說既是個挑戰,也是個機遇。」而合作並不意味著傳統車企只是扮演簡單的「代工廠」角色,而是雙方的互補和促進。
畢竟,一旦蘋果進入造車領域,無論它與特斯拉戰況如何, 汽車 行業的智能化、數字化、電動化的日程,就必然要進入加速階段。
最新報道網路市值(2017年8月9日):網路的股價達到了近一年來的最高點23337,其市值短暫地突破800億美元,達到80920億美元。截至9日6時,網路的股價為22945美元,相比於8日上漲了229,漲幅110%。由於美國納斯達克整體微跌,網路股價在最終收盤時有所回落,沒有繼續保持住這800億的市值,網路目前的市值停留在7956億美元,與800億僅不到半步之遙。
㈤ 中國股市總市值是多少
中國股市大盤2000點時,總市值約嘩行在20萬億人民幣左右,現在大盤4000點,總市值估計40-60萬億。
總市值是指在某特定時間內總股本數乘以當時股價得出的股票總價值,滬市所有股票的市值就是滬市總市值,深市所有股票的市值就是深市總市值,總市值亂清嘩用來表示個股權重大小或大盤的規模大小,對股票買賣沒有什正仿么直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