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銀行如何控制基礎貨幣
1. 中央銀行通過市場化方式主動調控基礎貨幣的途徑有哪些
主要是通過控制基礎貨幣的數量來實現的。而中央銀行在使用存款准備金率、公開市場業務和再貼現率等貨幣政策時,都是通過影響基礎貨幣中的准備金而發揮作用的。中央銀行若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各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准備金將增加,它們在其他情況不變時可動用的基礎貨幣量相應減少,信貸規模減少,從而通過乘數效應減少了貨幣供應量,造成通貨緊縮,抑制投資的增長和經濟的發展。中央銀行若在公開市場上從商業銀行或公眾手中買進證券,便向市場投放了基礎貨幣,雖然各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准備金將增加,但可動用的基礎貨幣較之增加更大,信貸規模增大,從而通過乘數效應增加了貨幣供應量,促進投資的增長和經濟的發展,並可能引發通貨膨脹
2. 公開市場業務如何調控基礎貨幣
公開市場業務操作是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進行的貨幣與債券之間的互換,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通過買賣債券,以擴張或收縮銀行系統內准備金數量,進而控制貨幣供應的一種交易方法。
一、基礎貨幣,也稱貨幣基數、強力貨幣、始初貨幣,因其具有使貨幣供應總量成倍放大或收縮的能力,又被稱為高能貨幣,是指流通於銀行體系之外被社會公眾持有的現金與商業銀行體系持有的存款准備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備金和超額准備金)的總和。
二、它是中央銀行發行的債務憑證,表現為商業銀行的存款准備金(R)和公眾持有的通貨(C)。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報告中,基礎貨幣被稱為ReserveMoney,包括央行的貨幣發行(M)與央行擔保的銀行債務(存款准備金,R)。基礎貨幣是整個商業銀行體系藉以創造存款貨幣的基礎,是整個商業銀行體系的存款得以倍數擴張的源泉。
三、由於以前貨幣理論的不完善,對於貨幣本質認識的錯誤,人們未區分貨幣與存款貨幣,而後者是前者在市場中運動流通產生的,兩者差別猶如「人」與「人次」的差異。基礎貨幣實際上包含了這兩種不同形態的概念,是一個過時的,錯誤的概念。
四、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貨幣與金融統計手冊》(2002年版)的定義,基礎貨幣包括中央銀行為廣義貨幣和信貸擴張提供支持的各種負債,主要指銀行持有的貨幣(庫存現金)和銀行外的貨幣(流通中的現金),以及銀行與非銀行在貨幣當局的存款。
五、基礎貨幣是由社會大眾所持有的現金和商業銀行體系的准備金兩部分構成。如果把商業銀行的庫存現金也視同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准備金存款,則准備金就是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的負債,現金就是中央銀行對社會大眾的負債。因此,通過對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的分析,可以導出基礎貨幣方程式。
3. 我國中央銀行是如何調控基礎貨幣和貨幣乘數從而決定貨幣供給量的
調控基礎貨幣:再貸款率、再貼現率、證券買賣。
調控貨幣乘數:法定存款准備金率。
4. 簡述中央銀行控制基礎貨幣的基本方式。
【答案】:基礎貨幣(又彌為高能貨幣),由流酒中的現金C和銀行體系的准備金總額R構成。基礎貨幣M可以用公式表述為M=C+1。央行的政策工具有一般性改策工具和選擇性放策工其,通常來說央行使用公開市場操作。貼現破策和法定準備金率這三個傳統的政策工具。其中公開市場操作和貼現政策是直接控制系曾貨面的數量,法定準備金本是通過控制貨幣果數來控制基礎貨幣。 ①公開市場操作(公開市場業務)是中英銀行投放或者收縮基園貨幣,調節市場流動性的主要貨幣政策工具,通過中央銀行與描定交易商進行有價證券和外匯交易,實現貨幣政策調控目標。中央銀行購買債矛被移為公開市場購買,該行為會導致靠圖貨幣的增施。中央操行出售側券被稱為公開市場出售,該行為會導致基礎貨幣的減少。公開市場操作是央行比較好的政策工具,央行可以根據自已的意部來選擇投放或者收縮基礎貨幣。但是它有一個限制條件,前提是有一個比較發達的饋參二級市場。 ②貼現政策是指貨幣當局通過變動自己對商業銀行所持票據再貼現的再貼現率來影響貸款的效量和基8貨幣量的政策。貼現率提高,商業銀行從中央銀行借款的成本隨之提高,商業銀行會減少貸款數量,基礎貨幣的投政也會減少;貼現客下降,商業保行從中央銀行的借款成本降低,商業銀行會擴大貨款數量。基礎貨幣的投放也會增加。但是,如果同時存在更強動的制約因素,如過高的利狗線期或對經營前景毫無信心,這時貼現率的調節作用則是極為有限的。 ③法定存款准備金本是法律規定的商業銀行准備金與商業銀行吸收存款的比率。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的調整將直接影響商業銀行等存軟貨面機構創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從面影響貨幣乘收、同時,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的調整還直接影響商業銀行等存教費幣機構的准備金結構,當提高法定存欲准備率時,商業銀行的法定準備增如,超額准備減少。將降低商業銀行的存款創造能力;反之則會提高商業銀行的存款創造能力。
5. 中央銀行怎麼控制基礎貨幣
中央銀行通過他資產業務的變化影響到負債業務的變化,從而影響基礎貨幣。
(1)中央銀行通過變動對商業銀行的債權規模影響基礎貨幣量。如果增加對商業銀行的債權,即增加再貸款或再貼現,是商業銀行的准備金增加,基礎貨幣增加。反之減少。
(2)中央銀行通過變動對財政的債權可以影響基礎貨幣量。不管是透支還是購買財政債券,結果都是財政支出增加,流通中的貨幣增加,如存入銀行,存款增加,准備金增加,如不存入銀行現金增加,也是准備增加。反之減少。
(3)中央銀行通過變動外匯、黃金占款規模影響基礎貨幣量。如果中央銀行增加外匯黃金儲備,如果向個人買入,導致現金增加,如果向企業、商業銀行買入,導致存款增加,都會使基礎貨幣增加;反之如果賣出,會導致現金或存款的減少,基礎貨幣減少。
(5)中央銀行如何控制基礎貨幣擴展閱讀:
中央銀行通過控制基礎貨幣投放量來調控經濟。
基礎貨幣是銀行體系存款擴張、貨幣創造的基礎,是中央銀行各政策措施與最終目標之間關系的重要中介指標之一。
在現代銀行體系中,中央銀行對經濟的調節,主要是通過控制基礎貨幣的數量來實現的。
而中央銀行在使用存款准備金率、公開市場業務和再貼現率等貨幣政策時,都是通過影響基礎貨幣中的准備金而發揮作用的。
中央銀行若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各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准備金將增加,它們在其他情況不變時可動用的基礎貨幣量相應減少。
信貸規模減少,從而通過乘數效應減少了貨幣供應量,造成通貨緊縮,抑制投資的增長和經濟的發展。
中央銀行若在公開市場上從商業銀行或公眾手中買進證券,便向市場投放了基礎貨幣,雖然各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准備金將增加,但可動用的基礎貨幣較之增加更大。
信貸規模增大,從而通過乘數效應增加了貨幣供應量,促進投資的增長和經濟的發展,並可能引發通貨膨脹。
參考資料來源:基礎貨幣_網路
6. 中央銀行調控貨幣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中央銀行調控貨幣的主要手段有三種:
1、公開市場操作
指貨幣當局在公開市場上買入或賣出財政部或政府的債券或證券,以增減市場上的基礎貨幣量,影響市場的貨幣的供給。
2、調節存准備金率
准備金率調高,商業銀行可以發放貸款的資金量就減少,同時通過貨幣乘數也會縮小,將進一步的減少市場上的貨幣供給量;反之,市場上的貨幣供給量則會增多。
3、調節貼現率
通過調節商業銀行在央行的貼現利率,影響商業銀行的貼現資金量,從而控制市場上的貨幣供給。提高貼現率,則減少市場貨幣供給;降低貼現率,就增加貨幣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