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全球化下我國貨幣政策如何調整
❶ 防止資金外流,我國可以採取哪些貨幣政策,
一、保持戰略定力,辯證看待中美貿易沖突對我國經濟的負面效應,努力爭取化危為機,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美國對我國部分出口商品增加關稅確實會對我國鋼鐵、化工等行業出口有負面影響,但客觀上也將倒逼我國產能過剩的行業進一步去產能、去庫存。因此,要以十分的定力繼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低無風險利率,減輕政府負擔,為後續改革騰出資源和空間;同時,通過提振內需並有針對性地發展新興產業來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實現我國經濟增長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
二、堅持審慎原則,實行穩定、謹慎的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穩步推進金融自由化進程。應理性面對前期刺激政策帶來的資產價格泡沫和隱性不良等問題,繼續實行漸進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避免形成像日本80年代所形成的巨大資產泡沫。面對人民幣升值的國際壓力,應該堅持獨立的貨幣政策,持續、溫和、謹慎地推動人民幣匯率升值,為國內產業結構調整留下餘地;同時,避免人民幣匯率大幅波動的風險。在國際經濟政策協調過程中,避免在國際壓力下過快實施金融市場化改革,應該在風險可控的條件下穩步推進金融自由化進程。
三、深化對外開放,營造穩定有利的貿易環境。其一,提高對美貿易雙向開放對稱程度,主動化解摩擦風險。進一步放寬外商准入,逐步加快金融領域等服務業對外開放步伐;結合國內對外消費需求,降低相關美國進口產品關稅,縮窄美國對華貿易逆差,減少兩國矛盾。其二,繼續推進與不同經濟體和國家的貿易自由化建設。以推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RCEP)為抓手,強化與周邊國家之間的自貿區建設。發展與歐盟、加拿大、墨西哥等國的多邊貿易關系。加快推進國內自由貿易區與自由港的建設。
四、未雨綢繆,做好應對貿易戰的准備工作。由於政治和經濟上對美國的過度依賴,日本在貿易爭端發生時往往尋求和解而缺乏必要的反制措施,導致處處被動。中國應該吸取日本的教訓,積極應對潛在貿易戰。其一,准備好反制舉措,加強應對性和報復性措施的研判,提前制定報復清單。其二,利用世界貿易組織多邊規則,聯合維護全球化大局的國家,商討反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其三,針對美國發動的貿易戰中違反國際規則行為,聯合有關國家向世貿組織等國際組織提起訴訟。其四,如果美國依然一意孤行堅持貿易摩擦擴大化,中國應當根據世貿組織規則提出報復性措施。
❷ 什麼是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作用
什麼是「適度寬松」? ——要根據形勢變化及時適度調整貨幣政策操作——要在促進經濟增長和保持物價穩定之間尋找平衡「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這樣的提法在我國的宏觀調控史上還是首次出現,讓人備感新鮮。對於它的內涵,央行有關負責人曾有過描述:「當前落實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就是要根據形勢變化及時適度調整貨幣政策操作,確保貨幣信貸穩定增長及金融體系流動性充足,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支持擴大內需,維護幣值穩定和金融穩定,加大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理解這一政策,就要讀懂『寬松』和『適度』這兩個關鍵詞。」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丁志傑說。何謂「寬松」?亞洲金融危機時期,中央提出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其政策取向是增加貨幣供應量。從措詞來看,「適度寬松」的政策取向要比「穩健」更積極。何謂「適度」?如果一味地通過多發貨幣來刺激經濟增長,有可能引起通脹重新抬頭,造成幣值不穩。貨幣政策的目標是保持幣值穩定,並以此促進經濟增長。「因此,這個『適度』的意思,不只是表示貨幣政策會寬松到某種程度,而是表示貨幣政策將在促進經濟增長和保持物價穩定之間把握尺度、尋找平衡。」丁志傑說。為何要「適度寬松」?——對內,便利、及時、較低成本地供給資金,以促進經濟增長——對外,與其他國家貨幣政策「協同聯動」,以維護全球金融市場穩定今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是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正是「保增長」的需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09年發達國家經濟增長僅為-0.3%,出現二戰以後的首次集體負增長。寒氣逼人的國際金融危機與國內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交織在一起,使我國經濟運行困難加劇。在這樣的嚴峻形勢下,中央果斷地對貨幣政策作出方向性調整,由「從緊」轉為「適度寬松」,意在加大發揮貨幣政策反周期調節和保障流動性供給的重要作用,「便利、及時、較低成本地供給資金,來促進經濟增長。」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貨幣理論與貨幣政策室主任彭興韻說。另一方面,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還是國際「協同」的需要。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各國央行紛紛降低利率,美聯儲已將聯邦基金目標利率(相當於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下調至歷史最低點——0—0.25%。在此背景下,如果中國的貨幣政策不作調整,很可能陷入被動,比如由於境內外利差擴大,會吸引全球熱錢流入。「恰恰相反,中國主動調整了貨幣政策,與其他國家一起聯手維護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充分體現了負責任的態度。」彭興韻說。目前,我國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已降至0.9%左右;在零售存款市場上,我國一年期存款利率為2.25%,與美國花旗銀行等大型銀行12個月大額定期存單利率基本相當。專家認為,我國貨幣政策工具的組合運用仍具有一定空間。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應有能力和手段應對更復雜的國內外形勢的發展和變化。怎麼樣「適度寬松」?——促進貨幣信貸穩定增長及金融體系流動性充足,引導商業銀行合理增加信貸投放,引導民間金融健康發展——優化信貸結構,加大對民生、「三農」、中小企業、災後恢復重建等方面的金融支持——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進一步改善國際收支狀況應當繼續根據經濟金融形勢及CPI漲幅的變化,靈活調整基準利率、存款准備金率等貨幣政策工具,保障銀行體系流動性,增強銀行放貸能力。應當引導商業銀行合理增加信貸投放,發展多種形式的直接融資,引導民間金融健康發展,多渠道增加資金供給。此前公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當前金融促進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披露,爭取2009年廣義貨幣供應量增長17%左右。應當圍繞擴大內需的重點領域,加大對民生工程、「三農」、中小企業、自主創新、區域協調發展、擴大消費、地震災區災後恢復重建等方面的金融支持。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支持能夠擴大最終消費需求、帶動中間需求的項目,優化內需結構;要支持在國際分工中具有長期競爭優勢的先進生產能力建設,優化外需結構。這些都體現了通過信貸結構調整引導經濟結構調整、保增長與調結構並重的思路。」彭興韻說。應當引導和改善市場預期,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當前,長期困擾中國經濟的人民幣升值預期有所緩解,短期內甚至出現了一定的貶值壓力。2008年12月初,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就曾連續4個交易日觸及5%。的「跌停」位。「關於匯率問題,我有兩個看法」,丁志傑坦言。一是從2008年7月以來人民幣匯率有升有貶、大體穩定的市場表現看,人民幣匯率已接近均衡匯率水平,目前應保持匯率的相對穩定;二是隨著匯率形成機制的不斷完善,未來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不管升值或貶值都是正常的,也是可能的。「反周期調節」和「保障流動性供給」,這是出現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兩個新詞。所謂反周期調節,就是「逆經濟風向行事」。當經濟增長過快、通脹壓力加大時,實行緊的貨幣政策,提高利率、存款准備金率,緊縮貨幣信貸;反之,當經濟下滑或有衰退風險時,則降低利率、存款准備金率,增加貨幣供應量和信貸總量。這么做,旨在熨平經濟的周期性波動。所謂保障流動性供給,就是在經濟下行階段,尤其是在金融危機沖擊下,金融機構或企業等面臨短期資金供給不足時,中央銀行為金融機構提供融資便利,促進貨幣信貸合理平穩增長、改善融資環境,維護投資者的信心,為經濟增長提供相對寬松的金融環境。
❸ 4月金融數據顯示貨幣政策將如何調整
整體來看,4月信貸投放季節性回落,信貸節奏趨於平穩,實體經濟和市場主體經營活動活躍度明顯提升。分析人士認為,未來一段時間的貨幣政策仍將以結構性政策工具為主,聚焦重點、精準發力,更好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
居民消費、購房意願還需穩固
4月信貸回落明顯。根據央行披露的數據,4月末,本外幣貸款余額231.27萬億元,同比增長10.9%。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226.16萬億元,同比增長11.8%,增速與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0.8個百分點。
同時,4月人民幣貸款增加7188億元,同比多增649億元。相較2023年3月,人民幣貸款大幅回落,3月人民幣貸款增加3.89萬億元,同比多增7497億元。而在2022年4月,人民幣貸款增加6454億元,同比少增8231億元。
分部門看,4月住戶貸款減少2411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1255億元,中長期貸款減少1156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6839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1099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6669億元,票據融資增加1280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增加2134億元。
而在2023年3月,住戶貸款增加1.24萬億元,其中居民中長期貸款增加6348億元,回到2021年同期水平;居民短期貸款更是增加6094億元晌知,同比多增2246億元,達到歷史高位水平。
全力推進經濟復甦的大背景下,1月信貸實現「開門紅」,此後2月、3月的信貸投放也處於較高水平,一季度整體新增人民幣貸款增幅顯著。對於4月信貸投放出現回落的原因,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解釋,4月人民吵謹扒幣貸款較3月呈現季節性回落,信貸節奏趨於平穩。
「分部門看,金融機構持續增加對製造業、基礎設施等領域的信貸投放,結構不斷優化。居民貸款再次下降,短期貸款和中長期貸款均出現回落,表明居民消費信心和購房意願仍需進一步穩固。」溫彬指出。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直言,4月新增信貸、社融數據不及市場預期,處於偏弱水平。主要受三方面因素推動:一是季節因素。4月信貸、社融往往出現明顯的季節性回落;二是居民樓市銷售偏弱。4月居民中長期貸款減少,反映當月樓市銷售偏弱;三是銀行金融機構調整信貸節奏。今年政策靠前發力,4月銀行金融機構對信貸投放節奏進行一定調整。
周茂華提到,從結構看,4月居民新增短期貸款同比多增,住戶存款同比少增,意味著居民減少儲蓄、增加消費貸款,反映國內居民消費信心和需求在較去年4月有了明顯改善。同時,企業信貸需求仍保持旺盛,短期和中長期新增貸款繼續保持同比多增態勢,反映國內企業對經濟復甦前景保持樂觀。
針對居民部門信貸減少這一情況,植信投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運金錶示,居民部門信貸數據與4月消費修復、乘用車零售增長、房屋銷售恢復有所背離,可能受金融體系主動放緩居民信貸投放節奏、按揭貸款放寬與銷售之間存在時間差的影響,部分增量消費貸、房貸、車貸等可能會延後到5月放款。
理財市場回暖分流居民儲蓄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人民幣貸款增量有所減少外,4月人民幣存款減少超過4000億元。
數據顯示,4月人民幣存款減少4609億元,同比多減5524億元。具體來看,住戶存款減少1.2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減少1408億元,財政性存款增加5028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2912億元。
4月居民人民幣貸款、存款雙雙回落,也對貨幣供應產生了影響。根據央行披露的數據,4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80.85萬億元,同比增長12.4%,增速比上月末低0.3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1.9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66.98萬億元,同比增長5.3%,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均高0.2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余額10.59萬億元,同比增長10.7%。當月凈投放現金313億元。
整體來看,盡管M2增速較上月末有所下降,但仍保持較高增長。溫彬認為,4月居民存款減少1.2萬億元,同比多減4968億元,主要是在資本市場和理財市場回暖背景下,居民儲蓄有所分流。同時4月財政存款大幅增加,財政資金回籠也制約了M2增長。下階段,受去年基數逐月抬升的影響,預計M2增速還將回落。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及研究部總監龐溟表示,受2022年4月央行集中上繳利潤帶來的M2高基數影響,M2與M1剪刀差收升昌窄,但也反映了實體經濟和市場主體經營活動活躍度明顯提升,資金活化程度不斷提高。
周茂華稱,M2同比繼續略高於名義GDP增速,目前貨幣環境繼續適度寬松,為經濟復甦提供有力支持。
社融增速保持平穩
另一方面,隨著4月信貸投放量減少,4月社融增量也出現回落。經統計,2023年4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22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2729億元。
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4431億元,同比多增729億元;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摺合人民幣減少319億元,同比少減441億元;委託貸款增加83億元,同比多增85億元;信託貸款增加119億元,同比多增734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減少1347億元,同比少減1210億元;企業債券凈融資2843億元,同比少809億元;政府債券凈融資4548億元,同比多636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993億元,同比少173億元。
北京商報記者進一步對比發現,2022年4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9102億元。盡管2023年4月社融增量較上月5.38萬億元有所回落,但金融助力實體經濟的大方向下,4月信貸社融規模同比增長10%,增速與上月持平,繼續保持平穩。
周茂華表示,從總量來看,我國經濟依舊保持良好擴張態勢。4月新增信貸和社融數據季節性回落,但同比繼續多增,反映國內宏觀支持政策力度不減,預示宏觀經濟繼續保持良好擴張態勢。
在王運金看來,4月信貸與社融增量變動受多方面因素影響:一是相對明顯的季節性變動,季度初月的銀行信貸考核力度不強。二是一季度超額投放滿足了實體經濟短期資金需求,4月繼續增加負債的動力不強,信貸需求放緩。三是監管部門與金融機構主動放緩信貸投放節奏,央行一季度例會表示要保持信貸總量增長、節奏平穩,一季度超額的信貸投放可能部分佔用了二季度部分信貸額度,4月部分貸款與銀行承兌可能延後至5月放寬。四是內需恢復情況尚不穩固,政策需持續擴需求。
貨幣政策仍將以結構性政策工具為主
5月11日早間,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4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0.1%,環比下降0.1%;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3.6%,環比下降0.5%。這一數據表現也整體低於市場預期。
「4月CPI和PPI數據反映當前經濟內生動力仍有待加強。」溫彬分析道。溫彬表示,就宏觀政策而言,應繼續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尤其是加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協調,進一步提振市場主體信心。貨幣政策在保持穩健的前提下,繼續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持續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鞏固經濟穩步回升的基礎。
談及下一階段信貸總量以及貨幣政策走勢,龐溟指出,考慮到企業生產經營熱度持續回暖,「五一」假期帶動線下消費和服務消費強勁修復,房地產銷售端的點狀回暖復甦態勢將進一步暢通「銷售-拿地-新開工」鏈條,可以說社會有效需求回暖與城鄉居民收入增加、市場主體信心預期企穩之間的正反饋也進一步加強。預計市場主體內生動力和社會有效需求持續、積極的修復將會繼續帶動企業部門和住戶部門的信貸需求保持在合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