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風電市值多少錢
A. 全年最高!下周解禁市值超3100億元這些股票流通盤將翻倍(附名單)
數據顯示,除將上市的新股外,下周將有64隻股票面臨解禁,合計解禁量為640.99億股,按最新收盤價計算,合計解禁市值為3109.65億元,為2022年解禁市值最大的一周,較本周解禁市值環比增加395.30%。
從解禁股情況來看,郵儲銀行、芯源微、節能風電解禁金額超50億元,其中郵儲銀行解禁金額近2600億元,佔下周解禁總額的83.51%。郵儲銀行、嘉和美康、東芯股份、新大正、物產環能流通盤將增加超100%。
郵儲銀行解禁市值近2600億元
在下周面臨解禁的64隻股票中,從解禁市值情況來看,按最新收盤價計算,郵儲銀行、芯源微、節能風電解禁市值居前,解禁市值分別為2596.93億元、77.95億元、58.94億元。
具體來看,數據顯示,郵儲銀行12月12日將解禁558.48億股,均為首發原股東限售股份。芯源微12月16日將解禁3934.53萬股,均為首發原股東限售股份。節能風電12月13日將解禁14.63億股,均為配股一般股份。
從市場表現來看,數據顯示,下周解禁市值居前的郵儲銀行、芯源微、節能風電12月份以來的漲跌幅分別為4.26%、1.75%、-0.49%。
具體來看,在下周面臨解禁的64隻股票中,解禁市值最大的郵儲銀行解禁股東為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為郵政銀行第一大股東和實際控制人。數據顯示,截至12月9日收盤,郵儲銀行股價為4.65元/股,市值為4240億元,上市以來,郵儲銀行後復權股價相較發行價累計下跌3.46%。
解禁市值第四大的光啟技術解禁股東為西藏達孜映邦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深圳光啟空間技術有限公司,其中西藏達孜映邦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為光啟技術第一大股東。這兩個股東的股份來自於光啟技術2017年2月完成的定增,彼時的定增發行價為7.13元/股。
數據顯示,截至12月9日收盤,光啟技術股價為17.15元/股,市值為370億元,5年多時間過去,計算期間分紅後,前述參與定增股東浮盈比例為308.98%,浮盈金額超37億元。
5隻股票流通盤將增加超100%
相對於解禁市值,解禁比例更能反映解禁對股票沖擊的程度。數據顯示,在下周面臨解禁的64隻股票中,有4隻股票解禁股數量占總股本比例超過40%,分別為郵儲銀行、新大正、嘉和美康、芯源微,解禁比例分別為60.45%、55.92%、48.43%、42.48%。與當前流通股相比,這4隻股票下周解禁後流通盤將分別增加495.35%、137.05%、201.79%、86.99%。此外,東芯股份、物產環能下周解禁後流通盤將分別增加183.17%、136.66%,即下周共有5隻股票流通盤將增加超100%。
在下周面臨解禁的64隻股票中,迪阿股份、田中精機、科大訊飛等25隻股票解禁股數量占總股本比例不足1%。
B. 「風電大王」張傳衛:從5億到113億的飛躍
「風電大王」張傳衛:從5億到113億的飛躍
這個場景或多或少揭示了明陽風電高速成長的某些基因——既是政商關系的處理高手,又能在國際資本市場長袖善舞。
張傳衛當過兵、從過政。1993年他辭職“下海”,拿出自己積攢的工資,東拼西湊了12000元組建中山市明陽電器有限公司,主營產品是配電箱。到1995 年,這個小打小雹滾鬧的公司利潤已有50萬元。不同於許多民營企業家小富即安的心態,張傳衛始終懷著一個更大的夢想,50萬元利潤全部被投入開發新產品。
憑著技術創新,勢單力薄的小企業居然把單個優勢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做到了全國第一。1998年,積累了幾百萬元的利潤後,他再次把所有資金用於產業升級:買地建新廠房,同時開發具有國際水平的高壓開關櫃,產品再次升級,成為國內第一個開發出中置式真空開關櫃產品的企業。
2000 年,全國3000多家開關櫃企業還在激烈廝殺,張傳衛再次調整航向,轉做高壓變頻調速裝置(即高壓變頻器)。這是一款節能產品,能對高壓電動機進行調速節能。當時電力還不緊張,很多地方政府還在鼓勵用電。張傳衛對電力的稀缺性做出前 瞻 性的判斷,在電力過剩時期開始著手研發開發節能設備,以產學研的方式持續投入研發費用7000多萬元。
“他不是圖錢,就是想把事情做成。從沒想過拿錢來享受,該吃什麼還是吃什麼。”追隨張傳衛十多年同事這樣評價張傳衛。
押注風能
這一輪產業升級,使明陽完成了從輸變電設備到大型節能和電力電子裝備核心技術的第一步轉型。五年間,明陽成為全國高壓變頻調速的領軍企業,已經掌握了風力發電控制系統的核心技術。
2005年,新政策規定風電設備的國產化水平要達到70%,而當時外資風機製造企業在中國的市場份額超過七成。面對隱藏的產業機遇,張傳衛認為,既然明陽已經在這個領域積累了核心技術和人才儲備,為什麼不自己做?“對我們來講,這是能介入大產業的唯一機會,火電進不去了,核電需要門檻,水電也很飽和了,我們能進入大電力的切入點就在風電源凳余,夢想就在這里。這是歷史性機遇,一定要沖進去。我們都是40多歲的人了,如果在我們人生中能夠干成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就是這一次機會了。如果用5年時間打造一個百億產值的企業出來,到五六十歲還能做個千億的。如果在50歲還沒做出百億,這一生也就如此了。”
從2005年6月開始,明陽正式進軍風電。雖然有電控系統生產的基礎,但風機核心技術仍處於空白。在高端製造業,國內過去通常的做法是委託開發,以市場換技術。
與一家德國風機設計公司商談了委託開發8個多月後,張傳衛突然在簽約的.前3天改變想法。“我們買得來技術和許可權,但永遠買不來關鍵技術和研發能力。我們有核心的控制技術,還有中國的氣象資料和風資源資料,在中國電力行業有獨特的客戶資源,為什麼不可以聯合研發呢?我不想借雞下蛋,而是要結婚,生出中國的孩子,姓中國的姓。”
確定了粗賣聯合研發模式之後,推出第一批符合中國風資源環境的定製化產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風機陸續面世。從合同簽訂到第一台整機投入商業運行小批量生產僅用了15個月,比德方最初預計的3年大大縮短了一半以上。
2006年6月,廣東明陽風電技術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主營兆瓦級風力發電機組、風電工程技術及風力發電相關技術咨詢、技術進出口業務。
第一批風機產品才剛剛下線,張傳衛馬不停蹄地去美國找市場、找資本,坐飛機時睡不著,在航班的便簽條上,他雄心壯志地寫下明陽風電第一個五年目標:“百億產值、成功國內前三的上市公司,進入全球前十”。當時,公司的規模只有300人,連廠房的用地還沒有買下來。第一筆風電設備的訂單才剛剛生產下線。“在總裁辦的會議上說起這個目標,同事們都說老闆瘋了。”張傳衛笑著回憶道。
資本的寵兒
五年後,瘋狂的目標全部成為現實,成功的資本化運作在其中起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當時股權融資的概念在國內還未流行,張傳衛是第一批吃螃蟹的民營企業家,先後見了150多家國際投資者,包括高盛、美林、淡馬錫等國際知名投行。
一開始,“只要是有錢人都見”。後來,明陽在投資界里名氣漸漲,“找錢”變成了“選錢”——有錢已經不足以打動張傳衛,還要看投資者能否帶來市場和資源、人才、技術等附加值。比如後來國開行通過深圳創新投對明陽直投,帶來國家政策支持;工銀國際的投資,帶來金融支持;美林的投資,還引進了印度的投資商。張傳衛笑稱,好多投資者不僅帶著嫁妝,還把姐姐妹妹也帶來了。
一些投資者在決定投資之前專門來中山看過明陽的工廠,認為項目有前景,就是工廠規模太小了。“投多了會把股權占的太多了,投少了又辦不成事。”
張傳衛卻認為這並不是問題:“我給你畫個蛋糕,告訴你這個蛋糕值多少錢,你買多少,就是議價嘛。這樣既能多融錢,股權也沒被吞掉。”
他不急不緩地為當時只有3000萬資產的明陽風電畫了一個大蛋糕:“到明年底,明陽就可以達到10個億以上產值,1個億的利潤。按6倍的PE值並不高,我要10倍你也得給我。但因為風機剛下線,有風險,所以才降到6倍。”
在6億估值的時候,美林作為第一批投資者進入。隨著第一批風機下線運行,明陽的估值一路看漲。“後來手上拿到十幾億的訂單,明年只要一交付就有利潤了,我當然要提價了。”國開行在3個月後進入時,估值已經飆升到12億。
到今天,張傳衛仍為IDG的“投資失誤”而惋惜。當張傳衛提出6億估值的時候,IDG的投資人楊飛認為估值最多隻值3億。一年後,明陽風電市值已達30億,張傳衛曾對IDG的投資人講:“當時你如果6億入手,到現在已經有5倍收益了。現在30億還進不來。”
到2007年底,明陽募集的資金已經超過2.7億。據業界傳言,在2008年4月至8月期間,與張傳衛吃一頓飯的機會被兩家機構私下炒到100萬元的天價,堪比巴菲特之宴。風投機構對明陽投資的競爭激烈程度可見一斑。
股權融資模式獲得認可後,明陽在國內加速圈地布局,延伸產業鏈,用2年時間打造了天津、吉林、江蘇、內蒙、廣東的5大生產製造和服務基地,幾乎沒進行資本性支出,形成了輕資產的產能擴張。“像天津濱海新區600畝地,建成10多萬平米的廠房的明陽工業園區,我們沒有出一分錢,上市完以後才談的回購。這就是沒錢能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