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解釋以下每一事件如何影響基礎貨幣

解釋以下每一事件如何影響基礎貨幣

發布時間: 2024-12-04 16:54:32

Ⅰ 貨幣政策工具的作用

中國人民銀行可以運用的貨幣政策工具有6種,其作用與意義如下:
中國人民銀行法第二十三條貨幣政策工具
中國人民銀行為執行貨幣政策,可以運用下列貨幣政策工具:
(一)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按照規定的比例交存存款准備金;
(二)確定中央銀行基準利率;
(三)為在中國人民銀行開立賬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辦理再貼現;
(四)向商業銀行提供貸款;
(五)在公開市場上買賣國債、其他政府債券和金融債券及外匯;
(六)國務院確定的其他貨幣政策工具。
中國人民銀行為執行貨幣政策,運用前款所列貨幣政策工具時,可以規定具體的條件和程序。
【釋義】本條是關於中國人民銀行運用的貨幣政策工具的規定。 貨幣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銀行為達到貨幣政策目標而採取的手段。根據本法第三條的規定,我國的貨幣政策目標為「保持貨幣幣值的穩定,並以此促進經濟增長」。為實現貨幣政策目標,中央銀行要控制一般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信貸活動,從而控制貨幣供應,進而影響整個國民經濟活動。為了調節金融,穩定貨幣,中央銀行要運用經濟手段,同時輔之以行政手段,控制和調節市場的信貸數量。
(一)按照規定的比例交存存款准備金
存款准備金政策是指中央銀行依據法律所賦予的權力,要求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按規定的比率在其吸收的存款總額中提取一定的金融繳存中央銀行,並藉以間接地對社會貨幣供應量進行控制的制度。提取的金額被稱為存款准備金,准備金占存款總額的比率稱為存款准備率或存款准備金率。
存款准備金制度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法定準備金;二是超額准備金。法定準備金是指以法律形式規定的繳存中央銀行的存款准備金,其運作的原理是中國人民銀行通過調整商業銀行上繳的存款准備金的比率,藉以擴張或收縮商業銀行的信貸能力,從而達到既定的貨幣政策目標。比如提高法定準備金比率,由一定的貨幣基數所支持的存貸款規模就會減少,從而使流通中的貨幣供應量減少;反之,則會使貨幣供應量增加。超額准備金是銀行為應付可能的提款所安排的除法定準備金之外的准備金,它是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一部分資產。我國的超額准備金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存入中央銀行;二是商業銀行營運資金中的。前者主要用於銀行間的結算和清算,以及用於補充現金准備,而後者是用於滿足客戶的現金需要。
我國的存款准備金制度,是根據1983年9月《國務院關於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的決定》重新恢復建立的。《中國人民銀行法》對其作了明確規定,把它列為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工具的首位。1998年3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關於改革存款准備金制度的通知》,對有關存款准備金制度的事宜作了具體規定。我國法定存款准備金制度的主要內容如下:
(1)存款准備金制度的實施對象。本條第一項規定「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按照規定的比例交存存款准備金。」可見,我國法定存款准備金制度的實施對象是銀行業金融機構。按照本法的規定,銀行業金融機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商業銀行、城市信用合作社、農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眾存款的金融機構和政策性銀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信託投資公司、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以及經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批准設立的其他金融機構。
(2)存款准備金交存范圍。我國現行的存款准備金制度,只對存款計提准備金。具體包括商業銀行吸收的一般存款,所謂一般存款是相對財政性存款而言的,包括企業存款、儲蓄存款、農村存款;信託投資機構吸收的信託存款;農村信用合作社及聯社和城市信用合作社及聯社等集體金融組織吸收的各項存款。
(3)規定和調整存款准備金率的機構。國家授權人民銀行規定存款准備金率並根據放鬆銀根或緊縮銀根的需要進行調整,並組織分支機構具體實施。
盡管存款准備金政策是中央銀行的一項重要的貨幣政策工具,在貨幣政策中佔有重要地位,但這項政策工具也存在著明顯的局限性,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存款准備金政策缺乏彈性。存款准備金比率的調整所帶來的效果非常強烈,中央銀行難以確定調整准備金率的時機和調整的幅度,因而法定存款准備金率不宜隨時調整,不能作為中央銀行每日控制貨幣供應狀況的工具。而且在中央銀行提高准備金比率時,沒有足夠超額准備金的商業銀行必然會被迫出售其流動性資產,或增加向中央銀行的借款,或者是立即收回放出的款項等,這些措施都會增加中央銀行的工作壓力。所以,中央銀行一般不喜歡對存款准備金率經常予以變動,並且許多國家的中央銀行在提高之前,會事先通知商業銀行,這樣會使得這項貨幣政策工具效果更平穩一些。
(2)由於存款准備金政策對商業銀行的超額准備金、貨幣乘數及社會的貨幣供應量均有較強烈的影響,對整個經濟和社會大眾的心理預期等,都會產生顯著的影響,因而存款准備金率有固定化傾向。
(3)存款准備金政策對各類銀行和和地區銀行的影響也不一致。由於超額准備金並不是平均分布在各家銀行,而且銀行的規模大小有差別,地區經濟發展程度不同,銀行類別各異因此,存款准備金率「一刀切」式的變動對各家銀行的影響就不一致,有的銀行往往陷入嚴重資金周轉不靈的困境。
(二)確定中央銀行基準利率
所謂利息,是指貨幣所有者因貸出貨幣資金而從借款人處獲得的報酬。而利率是利息率的簡稱,是指一定時期內利息的金額與存入或貸出金額的比率,由資金的供求關系決定。我國的利率分三種:
第一,中國人民銀行對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的存、貸款利率,即基準利率,又稱法定利率;
第二,商業銀行對企業和個人的存、貸款利率,稱為商業銀行利率;
第三,金融市場的利率,稱為市場利率。其中,基準利率是核心,它在整個金融市場和利率體系中處於關鍵地位,起決定作用,它的變化決定了其他各種利率的變化。中央銀行通過提高或降低貸款利率影響商業銀行借入中央銀行資金成本,以達到抑制或刺激對信貸資金的需求,導致信貸總量或貨幣供應量的收縮或擴張。
基準利率是我國中央銀行實現貨幣政策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制定基準利率的依據只能是貨幣政策目標。當政策目標重點發生變化時,利率作為政策工具也應隨之變化。不同的利率水平體現不同的政策要求,當政策重點放在穩定貨幣時,中央銀行貸款利率就應該適時調高,以抑制過熱的需求;相反,則應該適時調低。比如,1987年針對溫度回升的經濟空氣,國務院提出「壓縮經濟空氣」,廣泛開展增產節約、增收節支運動。中央銀行明確提出「緊中有活」的貨幣政策,提高了中央銀行貸款利率,從第四季度起,將年度性貸款和短期貸款的利率由3.4‰和5.4‰提高到6‰。 1988年第四季度,面對經濟過熱和明顯的通貨膨脹,黨中央和國務院提出了「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的方針,一系列旨在緊縮銀根的政策措施相繼出台,其中包括繼續提高中央銀行貸款利率,年度性貸款利率和短期貸款利率,由6‰分別提高為6.9‰和6.3‰,以控制信貸資金的過度需求。又如,1995 年面對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中央銀行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於元月一日將中央銀行貸款利率在原基礎上提高0.5個百分點。
(三)為銀行業金融機構辦理再貼現
貼現是指票據持有人在票據到期日前,為融通資金而向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貼付一定利息的票據轉讓行為。通過貼現,持票人得到低於票面金額的資金,貼現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獲得票據的所有權。再貼現是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將買入的未到期的貼現票據向中央銀行辦理的再次貼現。從形式上看,再貼現與貼現並無區別,都是一種票據和信用相結合的融資方式,但從職能上看,再貼現是中央銀行執行貨幣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
所謂再貼現政策,就是中央銀行通過制定或調整再貼現利率來干預和影響市場利率及貨幣市場的供應和需求,從而調節市場貨幣供應量的一種金融政策。再貼現政策分為兩種。一種是長期的再貼現政策,這又包括兩種:一是 「抑制政策」,即中央銀行較長期地採取再貼現率高於市場利率的政策,提高再貼現成本,從而抑制資金需求,收縮銀根,減少市場的貨幣供應量;二是「扶持政策」,即中央銀行較長期地採取再貼現率低於市場利率的政策,以放寬貼現條件,降低再貼現成本,從而刺激資金需求,放鬆銀根,增加市場的貨幣供應量。另一種是短期的再貼現政策,即中央銀行根據市場的資金供求狀況,隨時制定高於或低地市場利率的再貼現率,以影響商業銀行借入資金的成本和超額准備金,影響市場利率,從而調節市場的資金供求。
再貼現政策的作用過程實際上就是通過變更再貼現率來影響商業銀行的准備金及社會的資金供求的過程。當中央銀行提高再貼現率,使之高於市場利率時,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借款或再貼現的資金成本上升,這就必然減少向中央銀行借款或再貼現,這使商業銀行的准備金相應縮減。如果准備金不足,商業銀行就只能收縮對客戶的貸款和投資規模,從而也就縮減了市場的貨幣供應量。隨著市場貨幣供應量的縮減,銀根緊俏,市場利率也相應上升,社會對貨幣的需求也就相對減少。而當中央銀行降低再貼現利率,使其低於市場利率時,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借款或再貼現的資金成本降低,這就必然增加其向中央銀行的借款或再貼現,商業銀行的准備金相應增加,這就必然會使其擴大對客戶的貸款和投資規模,從而導致市場貨幣供給量的增加。隨著市場貨幣供給量的增加,銀根松動,籌資較易,市場利率相應降低,社會對貨幣的需求也會相應增加。
盡管再貼現政策從理論上來說,能夠發揮很好的效果,但同時也存在著某些局限性,這主要表現在:
(1)從控制貨幣供應量來看,再貼現政策並不是一種理想的控制工具。首先,中央銀行處於被動地位。商業銀行是否願意到中央銀行申請再貼現,或再貼現多少,決定於商業銀行自身。其次,如商業銀行都依賴於中央銀行再貼現,就會增加中央銀行的壓力,從而會削弱其控制貨幣供應量的能力。再次,再貼現率高低有限度。在經濟繁榮或經濟蕭條時期,再貼現率無論高低,都無法限制或阻止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再貼現,這也使得中央銀行難以有效地控制貨幣供應量。
(2)從對利率的影響看,調整再貼現利率,通常並不能改變利率的結構,而只能影響利率水平。
(3)就其彈性而言,再貼現政策是缺乏彈性的。一方面,再貼現率的隨時調整,通常會引起市場利率的經常性波動,這會使企業和商業銀行無所適從;另一方面,再貼現率不隨時調整,又不利於中央銀行靈活地調節市場貨幣供應量。因此,再貼現政策的彈性是很小的。
(四)向商業銀行提供貸款
再貸款是指中央銀行向商業銀行的貸款。再貸款是中央銀行主要資產業務之一。在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中,尤其是在原來實行計劃經濟的國家裡,貸款是一個大項目,它充分體現了中央銀行作為「最後貸款人」的職能作用。中央銀行的貸款對維護金融體系的安全、執行貨幣政策、抑制通貨膨脹、平衡財政收支、促進經濟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具體說來,再貸款的作用主要體現為:第一,中央銀行通過調整再貸款利率,影響商業銀行從中央銀行取得信貸資金的成本和可使用額度,使貨幣供應量和市場利率發生變化。例如,當中央銀行要收縮銀根實行緊縮政策時,它可以提高再貸款利率,減少基礎貨幣的投放量,增加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的貸款成本,抑制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的貸款;第二,再貸款利率的調整是中央銀行向商業銀行和社會宣傳貨幣政策變動的一種有效方法,它能產生預告效果,從而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人們的預期。當中央銀行提高再貸款利率時,表明中央銀行對通貨膨脹的進展發出了警告,使廠商慎重從事進一步的投資擴張;當中央銀行降低再貸款利率時,則表示在中央銀行看來通貨膨脹已經緩和,這樣就會刺激投資和經濟增長,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調整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作用。
根據本法和1993年3月發布的《中國人民銀行對金融機構貸款管理暫行辦法》以及1994年2月頒布的《信貸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我國再貸款制度主要有以下內容:
(1)再貸款的條件和期限。凡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持有《經營金融業務許可證》、並在人民銀行單獨開立基本賬戶的金融機構,方可成為人民銀行對金融機構貸款的對象。除此之外,還必須具備以下條件:信貸資金營運基本正常,貸款用途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貨幣政策的要求;按有關規定及時足額向人民銀行交存存款准備金;還款資金來源有保障;歸還人民銀行貸款有信譽;及時向人民銀行報送計劃、統計、會計報表及有關資料。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的貸款期限較短。依據貸款期限的不同,具體劃分為20天內、3個月內、6個月內、1年期4個檔次。
(2)再貸款的發放和收回。商業銀行向人民銀行申請貸款,必須填寫《中國人民銀行貸款申請書》,註明借款用途,說明借款原因,講清資金運用狀況,加蓋有效印鑒,報送當地人民銀行。人民銀行依據經濟發展、銀根松緊和貸款條件,自主審查,決定貸與不貸、貸多貸少、貸款種類和貸款期限。人民銀行對金融機構發放貸款,必須堅持期限管理,貸款到期必須收回。貸款到期,商業銀行應主動辦理還款手續;到期不辦理的,人民銀行有權將其貸款轉入逾期貸款戶,必要時從其存款戶扣收。
(3)人民銀行對再貸款的管理。人民銀行各分支機構要定期檢查金融機構使用人民銀行對金融機構貸款情況。對發現貸款使用不符合規定,或信貸投向不合理等情況的,要督促其限期糾正,對糾正不力的,人民銀行有權停止對該行貸款、收回或提前收回對該行的貸款,並建議其上級行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值得指出的是,再貸款與商業銀行貸款雖然都能起到資金融通的作用,但二者有很大區別:第一,貸款的對象不同。再貸款的對象只能是商業銀行,除國務院決定中國人民銀行可以向特定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提供貸款的外,人民銀行不得向非銀行金融機構以及其他單位和個人提供貸款;而商業銀行貸款的對象是單位和個人。第二,貸款的依據不同。中央銀行的再貸款一般用於解決商業銀行臨時頭寸不足的問題所以期限較短;而商業銀行的貸款期限則相對較長,可分為短期貸款、中期貸款和長期貸款。第三,貸款的作用不同。再貸款在整個銀行貸款中處於「總閘門」的地位,因為中央銀行投入的是基礎貨幣,其投量和投向可以直接引導和調節整個銀行貸款的規模和結構。同時,調控手段,既可以調節需求,也可以調節供給,可以在不幹預金融機構經營活動的前提下,把貨幣政策的意圖傳導給金融機構,促使其按貨幣政策目標開展經營活動。而商業銀行的貸款則不具有上述作用。
(五) 買國債、債券和金融債券及外匯
公開市場操作是指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買賣有價證券和外匯的活動。它是中央銀行的一項主要業務,是貨幣政策的一種基本工具。中央銀行買進或賣出有價證券或外匯意味著進行基礎貨幣的吞吐,可以達到增加或減少貨幣供應量的目的。當金融市場上資金缺乏時,中央銀行就通過公開市場業務買進有價證券,向社會投入一筆基礎貨幣。這些基礎貨幣如果是流入社會大眾手中,則會直接地增加社會的貨幣供應量,如果是流入商業銀行,則會引起信用的擴張和貨幣供應量的多倍增加。相反,當金融市場上游資泛濫、貨幣過多時,中央銀行就可以通過公開市場業務賣出有價證券,無論這些證券是由商業銀行購買,不定期是由其他部門購買,總會有相應數量的基礎貨幣流回,引起信用規模的收縮和貨幣供應量的減少。中央銀行就是通過公開市場上的證券買賣活動,以達到擴張或收縮信用、調節貨幣供應量的目的。
根據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買賣證券的差異,可分為廣義的和狹義的公開市場。所謂廣義的公開市場,是指在一些金融市場不發達的國家,政府公債和國庫券的數量有限,因此,中央銀行除了在公開市場上買賣政府公債和國庫券之外,還買賣地方政府債券、政府擔保的債券、銀行承兌匯票等,以達到調節信用和控制貨幣供應量的目的。所謂狹義的公開市場,是指主要買賣政府公債和國庫券。因為在一些發達國家,大量發行政府公債和國庫券,且流通范圍廣泛,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只需要買進或買出政府公債和國庫券,就可以達到調節信用、控制貨幣供應量的目的。
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操作的工具是國債、其他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和外匯,主要是外匯。就國債而言,中國人民銀行以買賣國債的形式吞吐基礎貨幣,調節商業銀行的資金頭寸,進而影響貨幣供應量的減少變化。中國人民銀行開展的第一批國債公開市場操作是在1996年4月9日,這次國債公開市場操作是以 1996年財政部發行的無紙化短期國債為操作工具,通過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操作室和各商業銀行總行的聯機網進行逐筆交易,交易風險由交易各方各自承擔。人民銀行在國債市場進行國債買賣,買賣的對象不是個人和企業、事業單位,而是國債一級交易商。國債一級交易商,是指經中國人民銀行審定的、具有直接與中國人民銀行進行債務交易資格的商業銀行、證券公司和信託投資公司。就外匯而言,由於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成立,統一的外匯市場已經形成,外匯與人民幣買賣的數額較大,人民銀行通過在銀行間外匯市場買賣外匯,同樣會起到吞吐基礎貨幣的作用。
公開市場政策已成為許多國家中央銀行最重要的貨幣政策工具。其優點在於:(1)中央銀行能通過此項政策工具影響商業銀行准備金的狀況,從而直接影響市場貨幣供應量。(2)運用公開市場業務的主要權掌握在中央銀行手中。中央銀行可以獨立地選擇在金融市場上買賣各種債券的時間、地點、種類及數量,而無須像再貼現政策那樣,中央銀行只能用變動貸款條件或貸款成本的間接方式鼓勵或限制商業銀行的信用行為,也無須考慮商業銀行是否配合。(3)公開市場上中央銀行買賣各種有價證券的規模可大可小,交易方法及步驟都可以根據需要安排,這樣更能保證准備金比率調整的准確性,也能比較准確地調控貨幣供應量。(4)公開市場業務不象法定準備率及再貼現率手段那樣,具有很大的行為慣性。在中央銀行根據市場行情認為有必要調節方向時,轉變業務有很大的靈活性。(5)中央銀行可以運用公開市場政策,進行經常性、連續性的操作。(6)金融市場情況一旦發生變化,中央銀行能迅速改變其操作,靈活地調節市場貨幣供應量。
(六)國務院確定的其他貨幣政策工具
本款為一彈性條款。由於我國的經濟體制正處於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過程中,金融體制的改革也正處於深刻的變動之中,在這種環境下,經濟、金融形勢往往容易發生難以預料的變化。對於這種情況,中央銀行應該採取靈活多樣的貨幣政策工具,而不能僅限於法定的幾種類型。所以,本條在此作了靈活規定,但為了設定了一個限制性條件,即除本條規定的五項貨幣政策工具以外的貨幣政策工具應由國務院確定。這樣規定的主要目的在於保證人民銀行根據經濟、金融形勢的實際變化,採取及時、靈活、有效、形式多樣的貨幣政策工具,確保貨幣政策目標的實現。
從人民銀行實際操作和外國中央銀行的長期實踐來看,國務院確定的其他貨幣政策工具可以有如下幾種:貸款限額、信貸收支計劃、現金收支計劃、特別存款賬戶、窗口指導以及貨幣發行等。
(1)貸款限額。所謂貸款限額是指中央銀行運用指令性計劃對國家銀行在一個年度內的貸款總額或貸款最高額度加以限定的一種管理手段。它分為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的貸款最高限額和中央銀行貸款限額兩種方式。對金融機構的貸款最高限額為控制貸款的總 「籠子」,中央銀行貸款限額是人民銀行「最後貸款者」的職能向商業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以多種形式融通資金的總稱,它是全國信貸總規模的決定因素。
我國從1985年開始對貸款進行限額管理。貸款限額管理仍是我國中央銀行控制信用總規模、調節貨幣供應量的重要工具。一方面,利用它能限制基礎貨幣的派生能力;另一方面,有助於從宏觀上控制信貸總量,合理調整貸款結構,集中資金來保證國家重點建設和支持經濟穩定、協調發展;另外,貸款限額管理具有可控性強,操作簡單、直接、收效快等優點。
(2)信貸收支計劃。計劃管理是國民經濟宏觀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作為國民經濟宏觀調控部門的中央銀行也必須對全社會的信貸規模和貨幣供應量實行計劃管理。因此,信貸收支計劃是中國人民銀行在金融領域內,利用計劃機制,對全社會的信貸資金來源和信貸資金運用的數量及其構成進行綜合平衡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國人民銀行編制的信貸計劃,並不是各商業銀行的信貸計劃的簡單總和,而是以商業銀行所編制的信貸計劃為基礎,根據國家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貨幣政策的決策和金融宏觀控制的客觀要求,在總量、部門、地區和項目等方面進行綜合平衡之後,編制的全國信貸收支總規模及其基本構成的計劃。信貸計劃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綜合性的計劃。
(3)現金收支計劃。現金收支計劃是中國人民銀行控制現金貨幣供應量及其流向,從而調節信貸規模和貨幣供應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現金收支計劃與信貸收支計劃有著密切的聯系,同時也有很重要的區別。二者的聯系主要是:現金是通過信貸的渠道進入流通的,信貸收支的規模和投向直接影響著現金收支的規模和投向。從實踐來看,這種聯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現金收支是信貸收支的一部分。信貸收支中,既有現金收支,也有轉賬收支。信貸收支包括現金收支,現金收支是信貸收支的一個組成部分。
第二,現金收支影響信貸收支,信貸收支制約著現金收支。現金收支對信貸收支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現金收支的規模製約著信貸收支的規模,現金作為基金貨幣,它的規模大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信貸規模的大小;二是現金收支的規模製約著信貸收支的構成,現金收支和轉賬收支構成了整個信貸收支,如其他條件不變,現金收支規模大,轉賬收支規模則小,反之亦然。信貸收支對現金收支的影響表現在:一是財政性存款變動必然會引起現金收支的變動;二是農貸的發放和收回、農副產品預購定金的發放和收回,以及存款的存入和提取,都影響著現金收支規模的擴大或縮小;三是儲蓄存款的增減制約著現金收支的規模;等等。
第三,信貸收支計劃的差額與現金收支計劃的差額始終都是一致的。因為,轉賬收支只是銀行系統內部各賬戶之間的貨幣資金轉移,此多彼少,收支總是平衡的。然而現金通過銀行在社會流通,支出的時間和數額不一致,通過一定渠道流回的時間和數額也不一致,故現金收支總是不平衡的。由於轉賬收支部分始終平衡,而現金收支部分又往往不平衡,所以,信貸收以差額與現金收支差額總是一致的。
盡管現金計劃與信貸計劃之間的聯系十分密切,但畢竟是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兩個不同的工具,是有區別的。其區別在於:
一是兩個計劃的作用不同。信貸計劃主要是用來控制全國的信貸總規模及其構成,而現金計劃主要是用來控制現金貨幣收以運動狀況。
二是兩個計劃反映的內容不同。信貸計劃是通過存款和貸款的增減變化、貨幣的投放和回籠來反映信貸資金來自於國民經濟的哪些部分,運用到哪些部門,反映出信貸總規模及其貨幣供應總量的變化情況;而現金計劃是通過現金的投入和回籠的各個渠道來反映現金貨幣從哪些渠道回籠,從哪些渠道投入,反映出現金貨幣運動的狀態。
三是信貸計劃和現金計劃的編制方法不同。信貸計劃的各個項目是按余額或增減額編制;而現金計劃的各項目是按收付發生額編制的。因此,信貸計劃的各指標是時點數,現金計劃的各指標是時期數。
(4)特別存款。特別存款是中央銀行為了保持金融部門的平衡協調發展,避免個別部門或某類貸款的過速增長,要求某個或某幾個金融部門向中央銀行交納一定比例的特別存款。特別存款屬於選擇性信用控制工具,不是一項普遍性措施,也不是一項長期的、連續的措施。
(5)「窗口指導」。中央銀行與國有商業銀行行長聯席會議制度,是我國中央銀行進行「窗口指導」的特殊形式。自1987年起,中央銀行與專業銀行建立了比較穩定的行長碰頭會制度。在碰頭會上,專業銀行向中央銀行報告即期的信貸業務進展情況,中央銀行則向專業銀行說明對經濟、金融形勢的看法,通報貨幣政策意向,提出改進專業銀行信貸業務管理的建議。
(6)貨幣發行。中央銀行適時適量地控制貨幣發行,有計劃地控制注入流通的基礎貨幣,從而有利於信貸計劃和現金計劃的實現。
綜上所述,上面分析的六個方面的貨幣政策工具是本條規定的中國人民銀行為實現貨幣政策目標,在執行貨幣政策中可以運用的。同時還規定,中國人民銀行在運用這些貨幣政策工具時,可以規定具體的條件和程序。

Ⅱ 什麼是貨幣創造乘數 其大小主要和哪些變數有關

貨幣創造乘數指中央銀行創造一單位的基礎貨幣所能增加的貨幣供應量。 貨幣創造乘數指貨幣供給量(M:通貨與活期存款總額)對基礎貨幣(H:商業銀行的准備金總額加非銀行部門持有的通貨)變動的比率。

D是派生存款總額,是通過銀行原始存款派生出來的,而Cu是游離於銀行系統以外的,因此不包含在D中。Cu之所以是高能貨幣是因為它和存款准備金(法定的和超額的)一樣,只要存入銀行作為銀行的原始存款,就可以使派生存款總額D增加。樓主給出的公式中的M實際上就是我們一般所說的貨幣供給M1——通貨加存款總額。這里關鍵是理解高能貨幣H,H=Cu+Rd+Re,事實上正是因為這些准備金的存在,才使得D變小了。

試想如果一筆存款沒有準備金,那麼D將趨向於無窮大,有了法定準備和超額准備,D變小了,有了現金漏出,D進一步變小。的一方面影響貨幣乘數的因素。


影響貨幣乘數的因素有現金漏損率,活期存款,法定準備率,超額准備率,定期存款占存款的比例。

Ⅲ 為什麼外匯儲備對人民幣升值有影響(請用最簡單的方式回答)

最近一個時期,我國外匯儲備的增長異常引人注目。截至2005年底,我國的外匯儲備達到8189億美元,比上年勁增2090億美元。這是繼2004年以後又一個增幅超過2000億美元的年份。進入2006年以來,由於貿易順差和外資流入增長的繼續推動,外匯儲備進一步增長,至2月底攀升至8536億美元。與日本同期8501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額相比,高出大約35億美元。這意味著中國首次超過日本而成為世界上擁有外匯儲備最多的國家。

外匯儲備規模如此快速地擴大雖然並不出乎意料,但對其經濟影響進行全面審視無疑變得越來越重要和具有緊迫性。如同任何經濟現象一樣,外匯儲備的迅速增加,既有積極意義,也有消極影響。從積極方面看,它將進一步提高我國的對外清償能力,增強貨幣當局對人民幣匯率的干預能力,同時為正在進行的貿易和金融改革(特別是資本賬戶自由化改革)提供有利的條件,減少這些改革可能產生的金融風險。另外,自1997年東亞金融危機以來,除少數年份外,我國國內需求總體上較為疲軟,甚至在較長時期內為通貨緊縮所困擾。過去幾年裡,通過外匯儲備積累而實現的基礎貨幣供給,對於緩解通貨緊縮壓力產生了非常重要的積極影響。

然而,巨額外匯儲備的積累,也產生或蘊涵著一些消極影響。首先,機會成本顯著上升。積累外匯儲備意味著原本可用於經濟發展的資源沒有得到適當的利用,這顯然不利於最大限度地實現經濟發展的潛力。如果考慮到每年仍在大規模引進各種外國私人資本,而且其中的相當部分卻最終轉化成了外匯儲備,那麼,這8500多億美元外匯儲備的實際成本其實比我們想像的會更高。其次,匯率風險不容低估。美國不斷增長的經常賬戶逆差使得美元的大幅度貶值差不多成為一個必然事件。一旦美元發生大幅度貶值,我國的外匯儲備勢必遭受重大損失。雖然調整儲備貨幣構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規避美元貶值風險,但由於全球任何其他地方的債券市場規模都無法同美國的債券市場相提並論,而這意味著要想對巨額的美元外匯資產進行及時的幣種構成調整在技術上將十分困難。因此,可以認為,伴隨著外匯儲備規模的不斷擴大,這筆資產的風險正在顯著加大。再次,正如2003年曾經出現的情形那樣,在宏觀經濟過熱的時候,外匯儲備的增加很可能推動貨幣的過多投放,從而加劇通貨膨脹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就其對宏觀經濟穩定的影響而言,外匯儲備增加的作用其實是不確定的,它取決於特定的宏觀經濟形勢。當面臨通貨緊縮的時候,外匯儲備的增加意味著基礎貨幣供給的增加,從而更多地顯示其積極影響;而在面臨通貨膨脹的時候,外匯儲備的增加則可能加劇通貨膨脹,從而顯示其消極影響。目前,我國大部分工業能力出現過剩,通貨緊縮的壓力仍然時隱時現,因此,盡管存在其他不利影響,外匯儲備的持續增長對緩解通貨緊縮壓力的積極影響大概不能低估。甚至可以相信,在未來一個時期,除非宏觀經濟轉向過熱,我國的外匯儲備的進一步增加仍然具有其合理性。

當然,考慮到外匯儲備繼續增加所隱含的其他消極後果,有關當局還是應當採取必要的措施,以便阻止其過快增長,並逐步減少其對宏觀經濟穩定的影響力。

第一,繼續有效擴大內需。通過加快養老金、住房和教育等領域的結構性改革,以及實施更為積極的財政政策,有效促進居民消費,從而降低過高的國民儲蓄率。高儲蓄率和高外匯儲備是兩個具有內在聯系的經濟現象。一國外匯儲備的大幅度增長,實質上就是大量地向別國輸出多餘的國民儲蓄。如果內需得到有效提升,國民儲蓄率相應降低,那麼外匯儲備的過快增長就會從根本上得到控制。同時,內需的擴大,也會大大減少我國經濟增長對凈出口的依賴。

第二,以國際收支平衡為政策目標,採取各種有效措施,減少乃至消除貿易順差。在維持匯率穩定的政策目標下,國際收支總體順差的直接結果就是外匯儲備的增加。而為了減少國際收支順差,一個有效途徑將是減少貿易順差。為此,從操作層面看,應盡快調整對出口部門和企業的過度激勵措施(如繼續降低出口退稅比率),徹底改變將創匯數量作為地方政府政績考核依據的做法。

第三,繼續審慎對待資本賬戶自由化,防止資本賬戶順差的過度積累。許多新興市場國家在20世紀90年代上半期的相關經驗表明,過快推進資本賬戶自由化(特別是資本流入管制的完全解除),很可能導致外國資本的過度流入,進而導致資本賬戶和整個國際收支順差的過度積累。在維持匯率穩定的政策目標下,這種順差直接形成了外匯儲備的加速積累。為防止類似情況的發生,在未來一個較長的時期內,我國應避免過快推進資本賬戶可兌換,繼續在一定程度上實行資本管制。根據當前的國際收支狀況,在未來幾年內,我國尤其需要保持對資本流入的有效控制,基本停止推出任何新的資本流入自由化措施。同時,逐步減少直至完全取消對外商直接投資的政策優惠,改變地方政府將引資作為其政績考核依據的不恰當做法。

第四,選擇性地加大放鬆私人資本流出管制的步伐。從恢復國際收支總體平衡和提高外匯資源使用效率的角度出發,適當放鬆某些資本流出項目的管制將具有比較明顯的意義。為了防止因制度不健全而產生的國有資產海外流失,現階段資本流出的自由化可能主要應當以放鬆民營企業的對外投資為主。中國已經是一個資本輸出國,但其基本特徵是以外匯儲備積累的方式輸出官方資本。適當鼓勵私人資本的輸出,一個潛在的意義是實現官方資本輸出與私人資本輸出的適當轉化,這不僅有利於恢復國際收支均衡,也有利於減低官方資本輸出的經營風險。

最後,選擇適當的時機進一步改革人民幣匯率制度,擴大人民幣匯率的浮動幅度。一個更有彈性的人民幣匯率安排,可以對我國的國際收支進行更為經常性的調節,從而避免外部失衡的長期積累,其中包括國際收支順差引起的外匯儲備過快增長。

Ⅳ 中央銀行提供基礎貨幣的主要渠道

主要是通過控制基礎貨幣的數量來實現的。而中央銀行在使用存款准備金率、公開市場業務和再貼現率等貨幣政策時,都是通過影響基礎貨幣中的准備金而發揮作用的。中央銀行若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各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准備金將增加,它們在其他情況不變時可動用的基礎貨幣量相應減少,信貸規模減少,從而通過乘數效應減少了貨幣供應量,造成通貨緊縮,抑制投資的增長和經濟的發展。中央銀行若在公開市場上從商業銀行或公眾手中買進證券,便向市場投放了基礎貨幣,雖然各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准備金將增加,但可動用的基礎貨幣較之增加更大,信貸規模增大,從而通過乘數效應增加了貨幣供應量,促進投資的增長和經濟的發展,並可能引發通貨膨脹。
外匯儲備是一國綜合實力的象徵,它具有調節國際收支、穩定幣值和匯率、應付政治經濟突發事件和自然災害等功能。所以,我國基礎貨幣投放的渠道除了對商業銀行進行再貸款和購入公債外,還要購入外匯。我國外匯儲備是由國家授權中央銀行購買並持有的。從我國匯率形成機制的角度看,我國外匯儲備具有雙重性,一方面它表現為對外債權的快速上升,另一方面則表現為央行基礎貨幣投放的急劇增長,央行外匯占款比重日益增加。外匯儲備並不是越多越好,外匯儲備越多,投放在此領域的基礎貨幣(外匯占款)也就越多,再通過貨幣乘數效應便導致貨幣供應量的大幅度增長,並可能誘導通貨膨脹。國際上常用的衡量外匯儲備是否適度的指標是外匯儲備量與全年進口額之比,若它在25%左右,並能滿足三個月的進口需要即為適度。近年,我國外匯儲備激增,我國不得不在此渠道投入大量的基礎貨幣,以消化每年回籠的大量外匯儲備,從而穩定幣值,調控經濟。

Ⅳ 舉例說明貨幣的五項作用

一、貨幣供應、基礎貨幣和貨幣乘數

(一)貨幣供應

1. 貨幣供應量的內涵和外延

根據傳統的定義,貨幣供應量包括現金和商業銀行活期存款,在現代的意義上,貨幣供應量是一個國家某一時點上中央銀行和金融機構所持有的貨幣和執行貨幣職能的金融資產的總和。從統計上看,貨幣供應量包括中央銀行的現金發行和金融機構的負債項目。現金具有絕對的流動性,金融機構的負債項目的流動性較低。

貨幣層次的劃分:世界各國對貨幣供應量的統計口徑有狹義和廣義之分,以便中央銀行控制有所側重,具體為:

M0=現金(通貨)

M1=M0+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

M2=M1+商業銀行的定期存款(包括定期儲蓄存款)

M3=M2+其他金融機構的存款

M4=M3+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CDs)

M5=M4+政府短期債券和儲蓄券

M6=M5+短期商業票據

其中,對M1到M3的監測和調節被大多數國家的中央銀行所採用,比如美國聯邦儲備體系最看重M2,英格蘭銀行則注意M3,而日本銀行強調的是M2+CDs。

2.決定貨幣供應量的主要因素

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是決定貨幣供給的主體:傳統和現代貨幣理論有的認為貨幣供給是外生變數,有的認為是內生變數。但是大多數經濟學家承認,貨幣供應量並不僅僅取決於中央銀行的意願和決策,也取決於作為貨幣需求者的大量金融機構和社會公眾的行為決策,貨幣供應量主要是由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共同創造出來。因為,第一,現代的現金由中央銀行發行的(個別國家由財政部發行)。第二,商業銀行本身具有存款貨幣的創造能力;第三,商業銀行的存款貨幣創造能力受中央銀行決定的法定存款准備金的限制;第四,中央銀行直接決定商業銀行的基礎貨幣。

(二)基礎貨幣

1. 基礎貨幣的定義

指流通中的現金加商業銀行的存款准備金之和。表現在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是貨幣性負債總額。根據復式記賬原理,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對應的是,基礎貨幣=流通中的現金+商業銀行的法定存款准備金+超額存款准備金=中央銀行對外資產凈額+政府債權資產凈額+對商業銀行的債權+其他金融資產凈額。

中央銀行資產總額增減帶動基礎貨幣量增減:在中央銀行的資產中,項目之間此增彼減,基礎貨幣量的變化則取決於各項資產增減變動相互抵消後的凈值。基礎貨幣是社會各金融機構創造信用的基礎,因為中央銀行的基礎貨幣變動制約著銀行信用規模和貨幣供應量的增減變動;中央銀行可以借創造基礎貨幣的多少,實現貨幣政策目標。

2.影響基礎貨幣量變動的主要因素

基礎貨幣是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中的貨幣性負債,並對應中央銀行的貨幣性資產。中央銀行對外資產和負債。中央銀行對政府的資產和負債。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資產和負債。其他因素。其他資產與基礎貨幣量反方向變動。

中央銀行對這些因素的控制能力:對外資產負債取決於經濟中各部門對外的經濟活動,如商品的進出口、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等。財政的收支活動與國家預算及財政政策的執行緊密相關,對於這兩個因素,中央銀行只能借其他的政策措施間接控制。中央銀行能夠直接決定存款准備金率以及增減對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資產。

(三)貨幣乘數

1.貨幣乘數的定義

指中央銀行投放或收回一單位基礎貨幣,通過商業銀行的存款創造機制,貨幣供應量增加或減少的倍數,即 m =ΔMs/ΔB 其中, m表示貨幣乘數,ΔMs表示貨幣供應量的變化值,ΔB 表示基礎貨幣的變化值。

貨幣乘數要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即使在短期內也是經常發生變化的。中央銀行可以通過調節和控制影響這些被觀察和預測到的因素。

2. 決定貨幣乘數的因素

包括 通貨比率或現金比率c、定期存款比率t、法定存款准備金比率rt以及超額准備金比率re,其中,現金比率c的變化對貨幣乘數有兩方面的影響。定期存款比率t、法定存款准備金比率rt以及超額准備金比率re上升,則導致貨幣乘數變小,反之則反是。

影響貨幣乘數變動的因素的因素:現金比率c要受收入水平的高低,用現金購買或用支票購買的商品和勞務的多少,公眾對通貨膨脹的預期,地下經濟規模的大小,社會的支付習慣,銀行業即信用工具的發達程度、社會及政治的穩定性、利率水平等。定期存款與活期存款的比率受公眾的資產偏好,銀行的存款利率高低,以及公眾通貨膨脹預期。超額准備要受持有超額准備金的機會成本,即生息資產收益率的高低,借入准備金的成本,主要是中央銀行再貼現率的高低,商業銀行的流動性;法定準備金率為中央銀行決定。所以貨幣乘數由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財政、企業以及個人共同作用的結果。貨幣乘數與貨幣供應量的關系:貨幣供應量為基礎貨幣與貨幣乘數之積,貨幣乘數與貨幣供應量同方向正比例的變動關系。只有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財政、企業、個人等的經濟行為較為穩定時,貨幣乘數值的變動幅度和變動趨勢才能保持相對穩定。

二、貨幣政策標的

(一)貨幣政策標的含義

所謂貨幣政策的標的,即貨幣政策的中介指標,是指中央銀行在貨幣政策實施中為考察貨幣政策的作用,在貨幣政策操作目標和最終目標之間設立的一些過渡性指標。這些過渡性指標的預期實現值,一般被稱為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

(二)貨幣政策標的選擇及其原則

貨幣政策標的的選擇是制定貨幣政策的關鍵性步驟。適宜的貨幣政策標的,一般要符合可控性、可測性、相關性、抗干擾性和適應性五個原則。

(三)可選擇的貨幣政策標的

1.基礎貨幣

基礎貨幣穩定幣值之間的較高相關性:基礎貨幣數量變動會直接改變借款主體的金融資產總量及其結構,致使貨幣供給總量發生波動,從而影響市場利率、企業部門和家庭部門的預期及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之間的對比關系,拉動物價水平上升或抑制物價水平下降,從而把物價水平穩定在貨幣政策目標的均衡值域以內。

影響基礎貨幣的因素:作為中央銀行的負債,基礎貨幣的發行要受資產負債表上各科目變動的影響,如資產方的中央銀行對財政和商業銀行貸款,以及黃金外匯占款;負債方的中央財政金庫存、郵政儲蓄存款等項目。中央銀行可以通過再貸款和再貼現影響對對商業銀行的貸款。中央銀行未必能完全控制財政借款,因為財政的先支後收、支大於收透支方式,迫使中央銀行被動地增加貨幣發行,但可以預測財政借款的變動趨勢。所以,人們一般認為,基礎貨幣是較好的貨幣政策標的。

2.利率

選擇利率作為標的的考慮:經濟貨幣化程度較高國家主要盯住以國庫券利率為代表的短期利率。國庫券是紐約、倫敦等金融市場上最重要的交易對象。政府對它的買賣可以傳導影響整個市場利率。短期利率的另一個代表是再貼現率,它是一種官定利率,反映了中央銀行宏觀調控的政策意圖。由於中央銀行在任何時候都可以觀察到貨幣市場上的利率水平及其結構,而且再貼現率、國庫券利率以及美國的聯邦基金利率等本身都為中央銀行自主決定,因此利率具有很好的可測性、可控性。同時,利率為經濟運行所決定,也反過來影響經濟的運行,所以與經濟運行的相關性也很好。

利率作為貨幣政策標的不足之處:影響利率的因素很多,除貨幣政策調節外,資本收益率、企業和居民行為預期,甚至某些重大政治事件都可能成為市場利率變動的主要因素,所以,人們很難准確判斷和區分利率的變動是金融政策的效果,還是其他偶然外生效果;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中央銀行能夠觀察和控制的是名義利率,而不是實際利率,而實際利率與名義利率之間又有很大的背離,這就降低了利率作為觀測指標的有效性,這就需要其他指標來彌補利率的不足。

3.貨幣供應量

選擇貨幣供應量作為貨幣政策標的的考慮:首先,現代信用社會,社會經濟活動可以抽象為實物運動和貨幣運動兩個過程,貨幣運動與實物運動的不相適應就會造成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其次,貨幣供應量的各層次分別反映在中央銀行及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中,可以進行測算和分析。第三,貨幣供應量作為貨幣政策標的比較便於操作,所以它具有相關性、可測性和可控性。

4. 存款准備金

選擇存款准備金作為貨幣政策標的的考慮:存款准備金是中央銀行的負債,中央銀行能夠容易地從自身的賬目中計算匯總商業銀行法定存款准備金總量,也能夠從商業銀行的定期報告或特別報告中計算出商業銀行的超額准備金數據。中央銀行有權制定和更改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所以該指標可控性和可測性很強。

存款准備金為標的的局限:商業銀行保有多少超額准備金取決於商業銀行自身的經營情況和行為決策,中央銀行對其只有間接的影響力和控制力。同時,貨幣乘數很不穩定,難以准確估測。其可控性和相關性不足。

5. 股權收益率

選擇股權收益率作為貨幣政策標的的考慮: J·托賓等經濟學家認為,應當以股權收益率替代利率。所謂股權收益率是指投資於企業股票所獲得的收益率。他們認為,貨幣供給增加提高固定資產投資的需求水平,這是貨幣政策影響經濟的主要途徑。現有投資品的價值與股權資本在證券市場中的價格以及股權收益率的變動密切相關,以股權真實收益率的變動作為一個指標的明顯優點,在於它的變動可以隨時捕捉和觀察。方法就是將股權資本的市場價格指數與新投資品的價格指數相比較,如果貨幣政策能使前者的增長幅度大於後者,則說明中央銀行採取了鼓勵固定資產投資的擴張性貨幣政策。不過,由於股權收益率作為貨幣政策標的本身還存在許多未澄清的問題,而且也只適用於以直接融資為主體且資本市場高度發達的國家,因此迄今為止並沒有得到人們的廣泛接受。

三、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

(一)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的基本問題

指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到實現貨幣政策目標的作用過程,即如何通過貨幣政策各種措施的實施,經濟體制內的各種經濟變數影響整個社會經濟生活。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能否有效地貫徹中央銀行的意圖、實現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不但取決於貨幣傳導機制自身的構成和規范程度,也取決於傳導機制所處的外部環境。

貨幣政策傳導過程。貨幣政策作用或傳導過程包括經濟變數傳導和機構傳導。經濟變數傳導的主線是:貨幣政策工具____貨幣政策標的____最終目標;機構傳導的體狀況是:中央銀行____金融機構(金融市場)____投資者(消費者)____國民收入。這兩條鏈條必須將二者結合起來,即中央銀行通過各種貨幣政策工具,直接或間接調節各金融機構的超額儲備和金融市場的融資條件(數量、利率、政策等),進而控制全社會貨幣供應量,使企業和個人調整自己的經濟行為,整個國民收入也隨之變動。

四、貨幣政策的調控效應

貨幣政策對經濟運行的調控效應,主要是通過中央銀行確定適宜的貨幣政策目標,選擇相應的貨幣政策工具和貨幣政策標的,最後作用於與貨幣政策目標相應的實際經濟變數等一系列復雜過程而實現的。

(一)貨幣政策的有效性

貨幣政策的有效性,是指貨幣政策在其作用空間對實現宏觀經濟目標的促進程度。其一,貨幣供應總量和結構及其變動與宏觀經濟總量調控和結構優化之間的相關程度,貨幣政策對國民經濟的實質增長和經濟結構的優化所起的作用是大是小;其二,中央銀行在多大程度上控制住貨幣供應量。

滿足上述兩個條件,即貨幣供應量與實際經濟變數緊密相關和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規范、順暢,貨幣政策應該是有效的。但從實踐來看,貨幣政策仍具有局限性。

一般認為,導致貨幣政策局限性主要有以下兩個因素:

1.貨幣政策時滯

貨幣政策時滯是指貨幣政策從研究、制定到實施後發揮實際效果全過程所經歷的時間。主要包括認識時滯、決策實時滯和效應時滯。時滯是客觀存在的,其中認識時滯和決策時滯可以通過各種措施縮短,但不可能完全消失;效應時滯則涉及更復雜的因素,一般是難以控制的。時滯的存在可能使政策意圖與實際效果脫節,從而不可避免地導致貨幣政策的局限性。

2.貨幣流通速度的變動

貨幣流通速度變動是貨幣主義以外的經濟學家所認為的限制貨幣政策效應的因素。他們認為,貨幣流通速度對貨幣政策效應的重要性表現在,貨幣流通速度中的一個相當小的變動,如果未曾被政策制定者所預料並加以考慮,或估算這個變動的幅度時出現小的差錯,就有可能使貨幣政策效果受到嚴重影響,甚至有可能使本來正確的政策走向反面。從而給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帶來限制

熱點內容
新發貨幣的基礎是什麼 發布:2025-01-06 11:39:00 瀏覽:708
股票軟體怎樣設置快捷鍵 發布:2025-01-06 11:34:26 瀏覽:505
股市裡如何選擇買賣點 發布:2025-01-06 11:22:40 瀏覽:692
股票指數歷史數據趨勢圖 發布:2025-01-06 11:22:34 瀏覽:539
長陽科技股票新浪財經 發布:2025-01-06 11:22:32 瀏覽:806
炒股為什麼七成人虧錢 發布:2025-01-06 11:08:37 瀏覽:888
金融街風險保護怎麼做 發布:2025-01-06 10:58:41 瀏覽:475
合肥穩定標普期貨外盤如何開戶 發布:2025-01-06 10:28:39 瀏覽:570
從哪裡選好的股票投資公司 發布:2025-01-06 10:22:57 瀏覽:985
獨立股市怎麼炒 發布:2025-01-06 09:53:25 瀏覽: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