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印紀傳媒股票市值多少

印紀傳媒股票市值多少

發布時間: 2024-11-27 05:54:35

『壹』 480億市值跌到10億還沒完,竟然是被大股東「賭」沒了

文/樹高

國英觀察專欄作者

時間一到,印記傳媒這部轟轟烈烈的「電影」就可以強制「收場」,而觀眾們可能永遠也找不到結局。

還記得《建國大業》、《鋼鐵俠》嗎?一部是讓中國人一度揚眉吐氣的電影,一部甚至開創了中國電影與好萊塢結合的先河。

今時今日,這兩部電影已經鮮有人回顧,因為行業的屬性註定了內容是會「過氣」的。但更可怕的是,電影背後紅極一時的「影子公司」也要消失了。

480億市值的印記傳媒,跌到10億仍舊還沒「交代」明白,因為,它還想在資本市場拍一部終極大片——「娛生不再有你」。

01

「上市讓我們變得富有」這是印記傳媒兩位高管吳冰和丹·密茨的原話。

這樣的話太過真實,印記傳媒上市的「初衷」昭然若揭。價值2500萬美元的龐巴迪挑戰者850,和價值3000萬美元的龐巴迪全球Global Express,還有多輛豪車,包括賓利、法拉利、勞斯萊斯。這些都是印記傳媒上市後給大股東們「助力」的戰利品。

這些錢哪來的?我們並不難想像。上市後,印紀傳媒大股東融資資金逾上百億。其中最大的兩處來源是股權質押融資資金超過80億元,以及以1:4或者1:5的配資方式融資了18億。

印紀傳媒曾披露稱,2017年7月之前的股權質押,除質押給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金華東陽支行的2450萬股票用於為本公司融資擔保外,其餘質押股票均用於肖文革權益性投資和理財投資。

所謂的「權益性投資和理財投資」,大概是實控人肖文革參與西部證券定增和中銀國際4.99%股權的兩樁交易,但最後的結果,也是草草高位套現跑路。

除了質押,還有層出不窮的大股東高位減持,滿滿的套路,不絕如縷。

這就是印記傳媒上市後的運轉軌跡,太「典型」的自掘墳墓,就等著把自己全部埋進去。

02

有人說,DMG這好好一傳媒公司,為啥上市後就做的這么差?是經營管理不善,還是沆瀣的大環境所迫?

要我說,都不是。當年的DMG沒問題,是在認認真真做本行,錯就錯在它變成了印記傳媒。錯就錯在它躋身了資本市場。

在傳媒行業,有春風得意之時選擇上市的,這些多半是為了募資加碼主業,而印記傳媒不是,它的上市,是為了資本運作而去做主業的典型。而肖文革,吳冰等股東,就是印記傳媒《我上市了》系列電影最好的導演。

這也是印記傳媒必然失敗的原因,帶有強目的性的上市,最後的結果無一善終。

你不能否認印記傳媒出品了好些優秀的作品,《鋼鐵俠3》、《建國大業》、《無人區》、《杜拉拉升職記》、《暮光之城》等電影裡面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但你也注意到這些賣座的電影,印記傳媒幾乎無一例外都是「聯合出品人」。

作為「聯合出品人」參與份額多少?票房收入如何?是否對當期業績有突出影響?印記傳媒隻字不提,因為蹭熱度的「效果」已經達到了,只要參股股東認定你是影視界新晉「黑馬」,那就夠了,有他們一拍即合,給股票保駕護航,其他的,都讓聽風是雨的散戶去猜吧,who care?

遠超同行的毛利率和「精準達標」的業績承諾同樣是在「花式表演」。只要財報好看,公司的股票不乏機構、基金追捧,股價登峰造極,方便大股東未來質押與減持,這才是對於肖文革和吳冰等人最「實際」的。流量為上,至於「劇情」合不合理,「導演們」可能並不在乎。

遺留下來的問題,肖文革們都一股腦兒塞給財務報表去解決。由於合格的財務投資者並不多,首先過濾掉一部分「財盲」,這部分通常會是在最高位看著概念追風買入的接盤俠,然後再過濾掉一部分有點初級水準的投資者,這些投資者通常會是趨勢投資者,會被一兩個形成「成長性」假象的指標所迷惑。例如借殼後印記傳媒影視及衍生的營業收入飆升,從 2014 年的 29695 萬元飆升至 94211 萬元,而影片業務支出,卻呈現背離的減少趨勢,這一點正是非常有誘惑性。

最後最難「搞定」的,就是專業投資者了,這也就是今年股價崩塌的原因——專業投資者發覺公司積重難返,無力回天,只能認慫集中撤離。其實即便是專業投資者,並不總是專業,他們也有失手的時候,比如安信信託,事發只能以減值損失自認倒霉。沒辦法,看錯一個公司也許可以挽救,但看錯一個人就可能難以收場。何況當你面對的是一群同心同德善於忽悠的戲精老外高管時,所謂的專業素養能幫助你保持幾成定力?

印記傳媒的大股東們,也許從上市的一開始就篤定要拍一部吸引資本市場男女老少的電影,一直「拍」到眾籌的經費用完才肯罷休。

03

「經費」用完了,債務也還不上了,和解也遙遙無期,這樣的「劇本」怎麼收場也是個問題。於是乎,大股東又拋出了到美國「就醫」的苦肉計,這些都是預料之中的。

這個時候,已經沒有多少霧里看花的愚者了。大家都很清楚,印記傳媒的債券違約,已經沒法再進行新的融資。而之前的融資,也已經沒了下文。不管是肖文革「涉賭」把錢輸光了也好,還是搞利益輸送進了誰的口袋也罷,哪怕是真的洗錢去了海外,接下來的事情都無關散戶,無關中小股東了,最多也只是少數債權人和司法機關的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策略,於資本市場一樣行得通。

對於肖文革和吳冰等人來說,現在的這個「珍瓏棋局」,已經被人點破了。再揣著明白裝糊塗,恐怕有點不合時宜。

作為一名合格的演員,在氣氛有點尷尬之時能夠打圓場是必須的。印記傳媒的最後「圓場」就是高管集體出來維穩,證明自己「沒跑路」,但此時此刻,跑與沒跑又有多大區別呢?

問詢函不按要求回復,一切都以「無聲言證」方式進行。這是印記傳媒最後的緩兵之計。因為,股價已經伴隨著自己三緘其口而失速墜落了。只要被「依法」退市,後續大筆債務被免除,自己來資本市場「走一遭」並不乏收獲。

時間一到,印記傳媒這部轟轟烈烈的「電影」就可以強制「收場」,而觀眾們可能永遠也找不到結局。

04

瀕臨退市,除了踩雷的機構基金,還有叫苦不迭的散戶。

也許踩雷的你此時此刻殺人的心都有,但是如果你是看了「印氏電影」去做長線投資而踩雷的,那真的說明,你太入戲了,帶有鮮明「印記」的電影要的就是這樣忠實的觀眾。

如何去評價肖文革,吳冰其人?筆者在此確實非常難以言述。作為同時混跡於傳媒江湖和資本市場的大作手,他們早已經浸淫了真真假假,將這一套從銀幕復刻到了資本市場。之於一介「准導演」的身份,他們也許真的算「有兩把刷子」,因為他們做出了太多大部分中國人骨子裡在追捧的東西:中西合璧,國產電影……也炒出了中國人最愛回味的概念。

而作為企業家,必然是不合格的。因為資本市場並不是賭客以合法名聲撈金的地方,「重融資,輕回報」的現象也在慢慢改變,作為上市公司的高管,需要承擔的責任,需要履行的義務,從印記傳媒的大股東身上,我們並沒有看到。那麼,放任你到這個市場來的意義何在?難道資本市場拓寬上市通道的意義,就在於放任一批有備而來的投資者利用規則優勢去製造假象,完成對基金、散戶等對手盤的獵殺?

仔細拷問下印記傳媒,如果你一開始的上市就是為了演這么一場電影,那麼還有多少股東會耐心地陪你看到今天?過往飽滿的業績和良好的口碑,全都拜肖文革、吳冰等人「演技逼真」所賜,這不得不說,對於當年傳媒這頭人人看好的「風口上的豬」是個莫大的諷刺。

可怕的是,這樣的「導演」,中國還有很多很多。例如步森股份的趙春霞,也是一樣的應對債務選擇了異地「就醫」,而金立的董事長,身為肖文革的「賭友」,把金立手機多少年打下的的江山給輸了個一干二凈。

如果上市只是一部電影的開頭,你還敢看到結尾嗎?印記傳媒的退市可能會給你一個很好的答案。資本市場里從不缺乏好「演員」和好「導演」,但如果你喪失了應有的謹慎而變得太「入戲」,那你就輸了。

『貳』 招商策略:股權轉讓激增的原因、影響和投資機會深度分析

2018年以來上市公司股權轉讓事件大幅增加,究其原因一方面在國有企業改革「兩類公司」後國有股權無償劃轉事件的增加,另一方面民企融資增速持續下行,股權質押枷鎖下民企通過股權轉讓來尋求出路。股權轉讓事件大量發生也改變了股票市場的供求關系, 減少了二級市場的拋售壓力,而無償劃轉的出現背後代表著國企改革「兩類公司」政策的深入推進,此外在並購重組政策的放鬆的大背景下,部分資方會尋求上市公司大股東的地位,從而為並購重組行情蓄力。

核心觀點

2018年股權轉讓的四大特徵:(1)整體股權轉讓的規模和次數明顯增加。 2018年以來共發生518起股權轉讓事件,合計交易金額為5321億元,大幅高於2016年的3500億和2017年的4100億的規模。 (2)民企股權轉讓的金額和事件大幅增加。 2018年至今,民營企業共272家存在股權轉讓,大幅高於2017年。其中,國有法人作為民營企業上市公司受讓方的股權轉讓金額和上市公司數量大幅增加,2018年轉讓金額為317億,轉讓家數為35家;遠高於2011-2017年平均值。 (3)涉及控制權變更的股權轉讓事件數量增加。 2018年發生控制權變更的事件為87次,為2011年以來的最高值。 (4)股權折價轉讓的比例有所提升。近三年看,存在折價情況的股權轉讓事件大幅提升。 由2017年的80件折價轉讓事件上升至2018年的157件;折價比例也從56%上升至63%。

出現以上特徵的原因及背景: (1)在信用收縮的背景下,上市企業大股東大量通過股權質押尋求融資,隨著小市值上市公司股價持續下跌,質押風險的不斷暴露, 大股東通過股權轉讓謀求化解質押風險。 (2)國企改革政策背景。「兩類公司」帶來大量無償劃轉。隨著改革深化, 國企改革「兩類公司」的實施使得大量無償劃轉的出現。(3)產業集中度提升。

股權轉讓事件大量發生對市場的影響: (1)改變了股票市場的供求關系。 簡而言之就是那些本來需要在二級市場拋售的股票被接盤方吸收,減少了二級市場的拋售壓力,如化解強行平倉帶來的賣盤壓力以及減少因直接減持對股價的沖擊。 (2)國企改革「兩類公司」的實施使得大量無償劃轉的出現,背後代表著國企改革「兩類公司」政策的深入推進。(3)為新一輪的並購重組行情蓄力。 股權轉讓事件的大量發生有助於推動2019年中小市值行情。主要在於並購重組政策的放鬆的大背景下,2019年很可能是並購重組的大年,部分資方可能會尋求上市公司大股東的地位。

股權轉讓事件大量發生可能帶來的投資機會:(1)通過股權轉讓化解質押危機的公司可能迎來補漲。(2)更換實際控制人後可能面臨主營業務的變化。(3)「兩類公司」的實施帶來的投資機會。 受益「兩類公司」改革,目前2家運營公司(誠通集團、中國國新)已經無償劃轉了超過20家上市公司的股權,以幫助優化國有資本運營,或將大大地提高上市公司經營效率。

風險提示:股權轉讓帶來的不確定性風險。

目錄

01

2018年以來股權轉讓的四大特徵

1、 整體股權轉讓的規模和次數明顯增加

2018年以來,上市公司股權轉讓事件頻頻發生。據我們統計,自2011年以來,股權轉讓的交易金額和次數總體呈上升趨勢;2018年以來共發生518起股權轉讓事件,合計交易金額為5321億元,大幅高於2016年的3500億和2017年的4100億的規模。存在股權轉讓的上市公司數量總體呈上升趨勢,2018年共有445家上市公司發生股權轉讓,佔A股12.5%;大幅高於2017年的283家。

2、 民企股權轉讓的金額和事件大幅增加

2011年以來,民營上市公司轉讓金額和次數大幅提升。2018年至今,民營企業共272家存在股權轉讓,大幅高於2017年的160家;2018年轉讓金額為1927億元,較2017年1616億元上漲19%。

其中,國有法人作為民營企業上市公司受讓方的股權轉讓金額和上市公司數量大幅增加,2018年轉讓金額為317億,上市公司轉讓數量為35家;遠高於2011-2017年61億的年平均轉讓金額,8家的年平均轉讓上市公司數量。

3、 涉及控制權變更的股權轉讓事件數量增加

我們對所有股權轉讓事件進行統計整理,通過《權益變動報告》判斷是否存在上市公司控制權變更的情況。(對於控股股東變更,但是實控人不變的情況,尤其是國有企業間的無償劃轉,我們將其視為不存在控制權變更)

2018年發生控制權變更的事件為87次,為2011年以來的最高值,從佔比上來看,發生控制權變更的佔A股上市公司的比例為2.44%,是2015年以來的最高比例,因此2018年股權轉讓事件中涉及控制權變更的數量也屬於近幾年以來最多的一年。

4、 股權折價轉讓的比例有所提升

我們分析了股權轉讓的折價情況,對比2017年和2018年的股權轉讓數據。

對比規則:剔除未註明轉讓價格的數據,對比轉讓價格與首次公告日價格,判斷是否存在折價出售情況。折價率=1 - 轉讓價格/首次公告日價格。

近三年看,存在折價情況的股權轉讓事件大幅提升。由2017年的80件折價轉讓事件上升至2018年的157件;同時2017年折價比例為56%,2018年折價比例上升至63%。對比2017和2018年的具體折價情況,2018年折價0-20%的事件個數遠高於2017年。

02

股權轉讓「四大特徵」出現的原因及背景

1、 市場走勢和融資環境——股東通過出讓股權尋求出路

2016年至2017年,市場風格偏向於大盤股。大盤指數(申萬)從2016年初的2300點上漲至2018年初的3600點,漲幅超過56%;與之相反,小盤指數(申萬)大幅調整,最高從5800點下跌至2018年10月的2900點。

小市值上市公司股價持續下跌,大股東股權質押不斷觸及平倉線。隨著質押風險的不斷暴露,大股東通過股權轉讓謀求化解質押風險。

另一方面,在去杠桿的大背景下,信用收縮。2017年12月到2018年1月期間,《資管新規》出台後,對銀行資產端的監管逐漸從「查」正式轉向「治」,開始實質性壓縮剛性兌付的銀行理財業務,部分社融項目開始轉正為負。上市企業大股東只能通過股權質押尋求融資。

伴隨「金融去杠桿」的常態化,政府開始施行結構性去杠桿。對於金融機構而言,只要還存在由於監管套利所形成的資金空轉,金融去杠桿就仍需繼續。因此在短期內,民營企業仍然較難從金融機構獲得融資。另一方面,A股市場遭遇「黑天鵝」,股價受挫,導致大股東通過股權質押方式融資觸及平倉風險。在質押風險疊加市場情緒低迷,A股持續下跌背景下,大股東只能通過股權轉讓尋求出路。

2、 國企改革政策背景——「兩類公司」帶來大量無償劃轉

隨著改革深化,國企改革「兩類公司」的實施使得大量無償劃轉的出現。國務院自2014年提出開展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建設以來,不斷擴大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范圍。2017年下半年,地方國資委紛紛改建和組建國資投資、運營公司。2018年7月14日,國務院發布《關於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國有資產的改革方向,推進 「國有資本投資和運營公司」建設,明確國有資本投資和運營公司從「管資產」向「管資本」方向轉變。

自2014年兩類公司試點啟動以來,已經在10家中央企業開展試點,同時在122家地方國有企業開展試點。目前的10家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主要包括了2家運營公司(誠通集團、中國國新)和8家投資公司(開發投資公司、中糧集團、神華集團、寶武集團、中國五礦、招商局集團、中交集團和保利集團)。

從公司的運作模式來看,兩大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均在打造自己的基金系,通過發起設立基金進行股權投資,並撬動社會資金參與到國有資本的投資和運營中,實現資源整合、結構調整及優化產業布局。目前兩公司已經成立的基金總規模近9000億元。這些基金為國企改革提供了融資的新渠道,同時通過參與中央企業的IPO、市場化債轉股、股權運作及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提高了資本的運營效率。

尤其在A股下跌導致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風險暴露的情況下,各地國資運營公司對上市公司施以援手,以紓解上市公司流動性壓力。

3、 企業經營環境——產業集中度提升

我們對比了統計局公布的利潤總額累計同比和利用利潤總額累計值計算的同比,在2017年8月以來,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的「累計同比」和「累計值同比」出現了嚴重的偏離,而且這一差值越來越大。2018年10月,利潤總額累計同比為13.69%,而利潤總額累計值同比為-11.59%。

事實上,統計局公布的利潤總額累計同比是規模以上(年收入2000萬以上)的工業企業,而隨著企業盈利特別是中小企業經營情況的波動,部分營收規模降至規模以下的企業則被剔除了統計范圍,而「累計同比」是按照可比口徑計算,意味著可比口徑下增速尚可,但大量退出統計范圍的企業經營出現了惡化,背後代表著產業集中度的提升。

03

股權轉讓事件大量發生對市場的影響

1、 改變了股票市場的供求關系

股權轉讓為市場供求提供了一種可行的方式,從轉讓方角度,大股東減持或股權轉讓作為市場的供給端;從受讓方角度,國資接盤或者引入戰略投資者,作為市場新的需求端,而股權轉讓事件的大量發生使得微觀股票供需出現了一些變化, 簡而言之就是那些本來需要在二級市場拋售的股票被接盤方吸收,減少了二級市場的拋售壓力。

(1) 化解強行平倉帶來的賣盤壓力

伴隨「去杠桿」的不斷深化,民營企業融資難導致大股東通過股權質押來獲得融資,但受市場波動,出現了大量股權質押風險,而大股東一旦資金鏈緊張就會導致股權質押風險實質性暴露,帶動股價下跌從而進一步增加了大股東的資金壓力,而在外部資金無法馳援的壓力下,尋求股權轉讓來化解股權質押危機成為了為數不多的方法之一,並且通過這樣的方法化解危機具有幾大好處: 第一,市場因股權質押風險帶來的拋售壓力減少;第二,新的接盤方可以給市場帶來新的想像空間。

2018年股權轉讓一共518起,其中大股東質押比例為100%的共30起,質押比例超過50%的共232起。我們可以看出,隨著公司質押比例的提高,大股東的質押比例也通道上移。上市公司通過股權轉讓化解了部分質押風險,例如:

上市公司質押比例最高的為印紀傳媒80.71%,其大股東質押比例為98.46%;2018年1月,印紀傳媒控股股東將其部分股權轉讓給安信信託,以化解其面臨解壓的質押風險。

另一方面,地方國資接盤,對於民營企業而言,在「去杠桿」的大環境下,取得政府信用背書,方便企業融資。前文我們統計過,2018年民營企業轉讓給國有法人的股權轉讓事件共40起,大股東質押比例超過50%的35起。例如:

永清環保質押率為63.33%,大股東質押率為99.36%,其大股東通過向地方國資平台湖南金陽投資集團轉讓質押股權,一方面化解了部分股權質押風險同時並未改變公司大股東控股情況,另一方面為公司引入新的國有資本戰略股東,從而優化和完善股東結構,提升公司治理能力,提高公司資信等級。

(2) 減少因直接減持對股價的沖擊

除了因為股權質押風險暴露帶來的被迫轉讓,對於那些具有資金需求而需要減持的重要股東來說,在今年的市場環境下,相比於二級市場直接減持,股權轉讓可能是更優的選擇。 從數據上來看,2016年總減持規模為2597億元,而2018年減持規模僅為1735億元,如果股東在股價下跌的情況下進行減持,或將造成股價進一步下跌, 因此股東不如將股權折價轉讓給實力較強的受讓人,資本市場反而會給出想像空間,對於轉讓方或者受讓方可能是雙贏的局面。

2、 「無償劃轉」激發國有企業活力

2018年7月14日,國務院發布《關於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國有資產的改革方向,推進 「國有資本投資和運營公司」建設,明確國有資本投資和運營公司從「管資產」向「管資本」方向轉變。目的就是要打破政府--企業的兩層架構,變成政府--資本運營平台--實體企業的三層架構組織形式,實現政企分離。

受益於考核機制的轉變,今年以來國資運作活躍,國資受讓上市公司股權事件明顯增加。

總體上看,從2017年初至今,以國有法人為受讓人的股權轉讓事件,股權轉讓市值和事件數量在逐步提高,尤其是在2018年7月份之後,國有法人受讓的事件大幅提高,僅11月就有23起。國資收購上市公司控制權的事件也大幅提升。國企改革「兩類公司」的實施使得大量無償劃轉的出現,背後代表著國企改革「兩類公司」政策的深入推進。

同時,自今年9月以來,多地政府加快推進國企改革方案,各部委積極發聲支持國企改革方案。

3、 為新一輪的並購重組行情蓄力

股權轉讓事件的大量發生有助於推動2019年中小市值行情。主要在於並購重組政策的放鬆的大背景下,2019年很可能是並購重組的大年,部分資方可能會尋求上市公司大股東的地位。

今年以來,市場持續下調背景下部分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風險暴露,為緩解流動性壓力,政策回暖。其中關於並購重組松綁的政策短期內密集出台,並且監管部門相關負責人在講話中也多次明確表示要積極支持上市公司進行並購重組,充分彰顯出監管層對並購重組市場的鼓勵與支持。

近期並購政策的調整主要包括:支持上市公司在發新股份購買資產中通過價格調整機制保護公司利益;並購非金融類資產少數股權的,取消財務指標限制;為符合一定條件的並購重組開通快速通道(小額快審、新增符合條件的特定行業);放鬆對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同時募集配套資金的資金用途限制;縮短IPO被否企業籌劃重組上市的時間期限;擴大並購重組參與主體范圍(包括允許私募股權基金參與上市公司並購重組,交易對方涉及200人公司的明確經中介機構合規性核查後可以依法參與並購重組活動)。

在2018年中,涉及控制權變更的股權轉讓事件共87起,市值主要分布於10-50億區間:國有受讓事件分布較為分散,而非國有受讓事件主要集中於10-50億區間。主要是因為伴隨並購重組政策的放鬆, 中小市值企業作為「殼」的價值被重新考慮,部分資方可能會通過股權轉讓尋求上市公司大股東的地位。

04

股權轉讓事件大量發生可能帶來的投資機會

1、通過股權轉讓化解質押危機的公司可能迎來補漲

我們篩選了大股東通過股權轉讓,大幅降低了質押比例的上市公司:

2、 更換實際控制人後可能面臨主營業務的變化

我們整理了實控人變化後可能面臨主營優化或者改變的上市公司:

3、 「兩類公司」的實施帶來的投資機會

受益「兩類公司」改革,目前2家運營公司(誠通集團、中國國新)已經無償劃轉了超過20家上市公司的股權,以幫助優化國有資本運營,或將大大地提高上市公司經營效率。

(文章來源:招商策略研究)

『叄』 海歸美女聯手大富豪割韭菜,套現44億後稱病回美國,公司虧4百億

近年資本市場套路頻出,繼下周回國賈躍亭後,又有稱病不歸的美女董事長吳冰。印紀傳媒,作為樂視網之後的又一資本熱點,也備受關注。樂視網已正式停牌,印紀傳媒則剛剛披上ST的標簽。

印紀傳媒自2014年借殼上市後,憑借「全球概念娛樂品牌IP操盤手」的概念,市值一度高達數百億。公司董事長吳冰與股東肖文閣聯手,在A股市場開啟了一段割韭菜的傳奇之旅。

1993年,吳冰與肖文閣共同創辦DMG印紀傳媒,起初業務以廣告為主。肖文閣出身軍人家庭,早年公務員,後下海創業,與電影圈人士關系密切。吳冰則曾是體操與花樣游泳運動員,退役後赴美任教,後在香港成為武打女星,共拍攝15部電影。

1993年,吳冰與肖文閣等人創辦DMG印紀傳媒,初期主要為客戶做廣告策略,成為許多國際一線品牌的合作夥伴。2009年,吳冰與肖文閣涉足電影行業,成為首個國際女製片人,參與《鋼鐵俠3》製作。憑借其在美港的人脈,吳冰在電影圈發展迅速。

2014年,DMG印紀傳媒借殼上市,股價一路飆升。肖文閣身家一度高達360億,成為百億富豪。但吳冰卻無任何股份,肖文閣持有公司70%以上股份。2016年,吳冰身兼多職,成為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財務總監等,卻無股份,從1993年創業至今。

為套現,肖文閣於2018年先將部分股份轉給安信信託,套現13.6億,後又轉給於曉非,套現10.44億。8月,前六大股東除一人外,將所有股份質押。肖文閣手中44%的股份質押,預警線為7.3元/股,但股價早已跌破預警線。為避免被平倉,肖文閣通過擔保借款,導致資產被凍結,從而轉移資產。

肖文閣套現44億,吳冰稱病回美國,至今未歸。公司市值已蒸發400億,吳冰、肖文閣等人辭職,公司陷入失控。在離開公司前,肖文閣還讓公司花費6600萬購買辦公室,耗盡公司現金流。此事件尚未有結局,肖文閣、吳冰能否全身而退,還是東窗事發,尚待觀察。

『肆』 互聯網公司上市市值能翻多少倍

都有可能,看公司發展情況。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截至2020年底,中國互聯網上市公司中,市值超百億美元的有20家,其中只有4家公司的股價在2020年出現下滑,其餘16家的股價均上漲,股價平均漲幅高達1859%。其中股價漲幅超過100%的公司有7家,漲幅最大的是拼多多,其股價在2020年漲幅達33092%,其次是B站,股價漲幅為30916%,接著是小米漲幅為1959%,美團的漲幅也達到18464%。而4家股價下滑的公司是攜程、三六零、愛奇藝和蘇寧易購,下滑比例分別是876%、3441%、239%、2449%。

上市翻多少倍並不是可以直接確定,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不同公司不同情況,翻多少倍也都不一樣,從一倍到一千倍都是有可能的。一般來說,公司上市後,員工持有的原始股都會翻番,而且有的還會翻幾番,所以,這也是很多股民追捧原始股的原因。

市值是指一家上市公司的發行股份按市場價格計算出來的股票總價值,其計算方法為每股股票的市場價格乘以發行總股數。整個股市上所有上市公司的市值總和,即為股票總市值,股票的面值和市值往往是不一致的。股票價格可以高於面值,也可以低於面值,但股票第一次發行的價格一般不低於面值。

互聯網公司上市條件:

股票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核准已向社會公開發行。公司股本總額不少於人民幣三千萬元。

要求開業時間在三年以上,最近三年連續盈利。原國有企業依法改建而設立的,或者本法實施後新組建成立,其主要發起人為國有大中型企業的,可連續計算。

互聯網公司上市的股份是根據相應證券會出具的招股書或登記聲明中約定的條款通過經紀商或做市商進行銷售。一旦首次公開上市完成後,這家公司就可以申請到證券交易所或報價系統掛牌交易。

從超女到浪姐,公司市值逼近1200億,女人的一生快被芒果TV承包了

相信很多人還記得暴風影音,其輝煌時幾乎每部電腦都有它的身影。在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土豆崛起之前,暴風影音儼然是大佬一樣的存在。據公開信息顯示,暴風影音事業高峰時,其市值超過400億元。

然而,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隨著雄厚的資本入局,騰訊視頻(後台是騰訊)、愛奇藝(後台是網路)、優酷土豆(後台是阿里巴巴)三足鼎立的局面開始形成。相對實力偏弱、變現能力不足的暴風影音,也逐漸被拉開了距離。

如今,這家成立於2007年的行業「巨無霸」,如今業績連連暴雷,由於拖欠部分員工工資,員工也開始大量流失,目前僅剩10餘人。更糟糕的是,暴風影音曾經引以為傲的400億市值,如今僅剩下9億,其衰落之快著實讓人唏噓。

事實上,沒有任何公司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的,最典型非諾基亞和摩托羅拉莫屬。在2G和3G時代,諾基亞和摩托羅拉就是手機行業霸主一樣的存在,如今的蘋果、三星和華為都是他們的手下敗將。然而,隨著智能機時代的到來,吃老本的「雙霸主」還是跌落了神壇。其全球市場也被後來者蘋果、華為、三星蠶食殆盡。

暴風影音的跌落,其實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鍾,只有不斷創新和與時俱進,中國民族企業才有未來,否則也不過曇花一現而已。

稻草熊娛樂上市,吳奇隆給劉詩詩的聘禮中就實現,如今的市值多少?

這15年間,從湖南衛視到芒果TV,從龍丹妮到吳夢知,從《超女》到《浪姐》,摸索出的,也是一條女性綜藝節目之路。

文 |曾詩雅

編輯 |金匝

運營 |一凡

1

從那個船形舞台中央開始,「乘風破浪」的氣勢正向四面八方涌去。

上線9小時播放量破億,連續一周居全網綜藝熱度榜冠軍,如今節目播到第四期,微博超話閱讀次數達2353億,超9萬人在豆瓣打出了82的高分。收視、熱度、口碑……《乘風破浪的姐姐》(以下稱《浪姐》)成為了目前風頭最盛的綜藝。

姐姐們的女團夢,也帶著芒果TV的母公司芒果超媒在資本市場一同「乘風破浪」——自6月12日開播以來,芒果超媒的股價一周內上漲近200億元,市值從939億元一舉越過千億大關,一度逼近1200億元。這些數據意味著,芒果超媒的最高市值已經相當於近4個萬達**、9個華策影視。

過去,在長視頻行業里,從體量上來說,一直是愛優騰(愛奇藝、優酷、騰訊的簡稱)在前的格局,芒果TV只能位居第四。拿2019年愛奇藝與芒果超媒的數據舉例,芒果超媒的全年營收收入是125億,愛奇藝的同期數據是它的23倍,廣告收入也是如此,相差25倍,會員收入上,愛奇藝高達1444億元人民幣,是它的85倍。

燒錢,瘋狂搶購頭部內容,也是長視頻行業的特徵,也是在2019年,有數據顯示,愛優騰三家合起來共虧損多達200多億,而芒果TV獲得視頻內容的方式則是自製或向大股東湖南衛視采購為主,成本較低,凈利1156億元。

如今,《浪姐》的舞台在矚目中拉開帷幕,給芒果超媒的財富增長帶去更多想像空間。

據悉,擁有13家贊助商的《浪姐》已經被定位為S級的綜藝節目(綜藝等級分為S/A/B,S是最高級別)。有分析師預測,樂觀假設下,《浪姐》的贊助廣告將帶來546億元收入,保守值也為364億元。同時,在《浪姐》的會員收入拉動作用下,疊加其他各類綜藝節目,2020年芒果TV會員收入最佳情況可達3101億元,最少也有2506億元。

傳統收入模式之外,《浪姐》IP將聯合抖音進行12場帶貨直播。6月26日晚間,吳昕、丁當、海陸這三位姐姐和成團見證人黃曉明出現在「芒果TV好物」直播間。近四個小時直播過後,姐姐們創下3719萬的銷售額,6246萬的觀看人數,以及163萬的新增粉絲數。

舞台下,資本開宴,芒果TV簇擁著熱鬧和盛大;舞台上,燈光亮起,姐姐們散發出沉穩的氣場。

2

《浪姐》的盛況,很容易讓人聯想到2005年的夏天。那時還沒有芒果TV,周五的夜晚屬於湖南衛視,屬於另一檔全民高度參與的節目——《超級女聲》。在互聯網尚未將人們密切連結的年代,很多人發著每條05元到1元的簡訊為偶像投票,有些「玉米」們甚至會搭著飛機去往另一個城市,舉著海報在街頭巷尾拉票。超女總決賽這一晚,湖南衛視的收視率高達1175%,至今仍被看作收視神話。畢竟,就連常年占據全國占據收視榜首的《新聞聯播》,收視率也僅達到11個點。

那一年,《時代周刊》把一期封面留給冠軍李宇春,並把她定義為「中國新偶像」。而新偶像背後的製造者,是「內地選秀教母」龍丹妮,當時她的團隊中,有一位名叫吳夢知的女孩,主要負責各類選秀節目的幕後撰稿。

15年過去,吳夢知已經成為《浪姐》的總導演,她運用自己擅長的溫情文案,在節目開場寫道:「每個女人礪礪一生,都在面對性別與年齡,生活與自己的錘問。」

也是吳夢知,去磨了《超女》當年的選秀冠軍李宇春為節目寫了主題曲《無價之姐》。「狂我的狂妄,荒我的荒唐,打翻青春的雞湯,管你的臉方不方……」刺破女藝人的刻板印象,開始關注真實的女性成長。

屏幕另一端,被戳到痛點的觀眾們接過了這碗雞湯。浪姐們的女團夢,一半是共同感知,鏡頭內外,明星或素人,誰都舔過青春的糖,也嘗過歲月的殘酷,另一半是代理滿足,30+也可以活得瀟灑自如,不被束縛,盡情追夢。

而這15年間,從湖南衛視到芒果TV,從龍丹妮到吳夢知,從《超女》到《浪姐》,摸索出的,也是一條女性綜藝節目之路。

2019年6月,中泰證券發表的研報顯示,芒果TV受眾75%是女性,90%的用戶年齡在35歲以下。芒果TV儼然已成為「女性專家」,從《我家那小子》《我家那閨女》《婚前21天》這樣的 情感 綜藝,到《婆婆和媽媽》《妻子的浪漫旅行》聚焦家庭關系的節目,再到《爸爸去哪兒》《媽媽是超人》的親子檔,以及《花兒與少年》的旅行真人秀,友情、戀愛、婚姻、 育兒 、婆媳關系……處在不同年齡段的女性,總能在芒果TV找到自己對應的某一種生活場景。有人因此總結:「女性的一生,都快被芒果TV給承包了。」

這些女性綜藝背後,也站著芒果TV的一群女性導演或者製片人。盡管芒果TV被詬病為許多綜藝是「借鑒」了韓國綜藝節目的形式,或者是直接購買了版權翻拍,但吳夢知還是帶領著團隊做出了被熱議的本土現象級節目,比如她擔當導演的《花兒與少年2》,衍生出「花學」的概念。而與她在《浪姐》搭檔的另一位總製片人何忱,也是綜藝《明星大偵探》前兩季的總導演,這檔偏硬的推理節目,在芒果TV月活只有4000萬左右的2016年,有了口碑和熱度的雙贏,豆瓣7萬人評分93,累計播放量13億。

但路鋪得越長,也走得越窄。根據網路指數,2020年一季度,芒果 TV 播放最高的三檔綜藝中,《朋友請聽好》的女性/男性用戶TGI(偏好度)分別為14824/5102,《明星大偵探》的女性/男性用戶TGI分別為13145/6807,《妻子的浪漫旅行》女性/男性用戶TGI 分別為 1485/5075。

直到《浪姐》登台,失調的男女比變得平衡,女性專家破圈,開始得到男性觀眾的青睞。根據網路指數,《浪姐》關注人群中有46%年齡在20-29歲,男女觀眾比例為48:52。

除了綜藝,芒果TV的另一大優勢是自製劇,一直走的也是女性甜寵路線。比如今年4月份的《樓下女友請簽收》、5月份的《韞色過濃》、6月份的《奈何boss又如何》……少女的夢幻泡影在芒果TV出品的劇集里被吹得無限大。

而和這些甜寵劇一起出現的《浪姐》,就像在一眾「傻白甜」里穿著高跟鞋噠噠而來的「大女主」,一定程度上拯救了用戶疲倦的審美。一直圍繞女性的芒果在《浪姐》上似乎有了一種覺醒,把陳年不變的少女夢幻泡泡,終於變成可颯可成熟的三十而立。

3

《浪姐》的勝利,也是芒果TV的短暫勝利。

《浪姐》背後的吳夢知,很早就醒悟到行業里競爭的激烈。她在2014年的采訪中坦言:「以前做一個節目,像造一艘小船放進一面湖裡;現在做一個節目,就像把一滴水放入汪洋大海。」

這一年,吳夢知依靠高收視的《花兒與少年》,被稱作寫出「百萬文案」的才女,同一時間段,芒果TV依靠湖南衛視給予獨家版權的《花兒與少年》《變形記》,完成了原始積累。到了2017年,芒果超媒率先打破了愛優騰無法盈利的魔咒,實現盈利489億元,是國內第一家宣布盈利的視頻網站。

但與此同時,長視頻的海洋里,波濤洶涌,競爭此起彼伏。2014年,愛奇藝推出當年的爆款《奇葩說》,總播放量為23億,5000萬元的冠名費成為當時互聯網綜藝節目的冠名之最,這個紀錄,後來被同樣由愛奇藝獨播的《奔跑吧兄弟》第三季所打破。

綜藝元年之後,優酷有了《火星情報局》,入局尚晚的騰訊也逐漸有了《創造101》《明日之子》《心動的信號》等自製網綜。

而在自製劇上,愛優騰也紛紛購入IP發力,進行燒錢大戰,有優酷的《白夜追凶》,騰訊的《陳情令》,以及今年夏天與《浪姐》一起大熱的愛奇藝的《隱秘的角落》。

比起愛優騰,燒不起錢的芒果TV,背靠的是湖南衛視的「廣電湘軍」,揚內容之長,走以小博大的自製路線。目前,芒果超媒有16支自製團隊,自有內容製作人員逾1500人。

人才的貯備是芒果的驕傲,但人才的流動也是隱憂。一波從湖南衛視走出的「湘軍」,出現在芒果的競爭對手中。比如龍丹妮在2017年離開湖南衛視,創立公司哇唧唧哇,與騰訊合作推出的《明日之子》《創造101》都大獲成功,捧紅了唱《消愁》的毛不易和錦鯉楊超越。而雷瑛和陳剛共同經營的魚子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與愛奇藝合作製作出《偶像練習生》《青春有你2》等熱爆款選秀節目,雷瑛曾任金鷹卡通衛視總監、湖南金鷹卡通有限公司董事長、湖南衛視《瀟湘晨光》製片人,副總裁陳剛也是三屆超女、一屆快男的導演。

《浪姐》風頭正勁,但無論是姐姐們,還是造浪者,抑或說芒果TV「乘風破浪」,也都只是一時。爆款播完,沒有下一款優質內容接過火炬,平台就會陷入沉寂。後續節目能否繼續保持口碑與收視雙高?姐姐們離開舞台後的中年禮贊又要響在何處?內容潮頭芒果TV又能否禁得住下一陣風起和浪涌?

這些,還都是未知數。

『伍』 前體操冠軍吳冰:退役後卷44億逃往美國,如今怎樣

什麼是叛徒,叛徒就是為了自身利益,而棄祖國與人民利益而不顧的這些人,作為曾經的運動員,在利益熏心的情況下做出這種毫無底線的事情,就是中國體壇的恥辱。痛定思痛後,我們要反思這種事情出現的原因,並且,完善相關的監察機構,堅決杜絕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熱點內容
中國股市交易手續費多少 發布:2025-01-10 17:12:45 瀏覽:853
金融行業相關的有哪些 發布:2025-01-10 17:10:27 瀏覽:84
基金漂移程度都有哪些 發布:2025-01-10 17:10:26 瀏覽:702
歐洲股市為什麼跌不熔斷 發布:2025-01-10 17:08:03 瀏覽:407
期貨長線怎麼做的 發布:2025-01-10 17:00:45 瀏覽:763
做期貨為什麼止贏比止損難 發布:2025-01-10 16:43:16 瀏覽:102
通縮中央採取什麼貨幣政策 發布:2025-01-10 16:17:18 瀏覽:697
明星炒股為什麼會被人們關注 發布:2025-01-10 15:57:07 瀏覽:106
期貨一手貨源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1-10 15:49:21 瀏覽:38
股票交易做單軟體 發布:2025-01-10 15:48:27 瀏覽: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