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人公布會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1. 一直有個疑問,全球股市市值縮水四萬億美元,那縮水的錢到哪裡去了難道外星人賺了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股票跌了錢去哪了?漲了錢又從哪裡來? 從宏觀看,股市是個零和游戲。社會的資金進出股市,進入多,股市漲;退出多,股市跌。但無論漲跌,社會資金或財富總量是不變的,只是股票和資金的持有人通過交易變換一下位置。 那股票是怎麼漲跌呢?股票的價格是通過交易活動確定的。在一個價位只要發生了交易,這個價位就被確定為所有股票的價格。問題是,一次交易的最低額只要一手即可,也就是說,確定價格的行為只需要極小的交易量就能做到,完全不需要所有的股票都以相同價格跑過來交易一遍。這就造成一種錯覺:漲的時候股票的市值增加了,那就要相應的資金在那裡「站崗」等著;而跌的時候股票市值減少了,相應的「站崗」的資金也減少了。人們都懂得減法怎麼回事,問題是減法做完之後,一部分資金不見了!於是我們就會一頭霧水--這不見的資金去了哪裡? 其實是我們的邏輯犯了錯誤。市值的確定只是經由很小量的交易就「完成」了,而實際上,這時完成的根本不是整個市值的交易,只是完成了一個認可--所有股票對這次交易的認可,真正的交易也就是總市值的交易卻尚未發生!在真正的交易尚未發生的情況下,所謂的市值只是一種假設!而作出這個假設的最低成本只是一手股票。 現在引入了假設的成本的概念,市值的假設是需要成本的。這個成本可是真金白銀,所以,社會總資金要分出一部分實量到股市來參加市值假設的活動。這個活動進行的時候,理論上所有的股票都承認某種已經被認可的價格。這樣就有了一種供需關系,股票代表供給方,資金代表需求方。當社會資金流入股市增大時,強烈的需求刺激股票價格上漲。反過來,資金由股市流出回到社會,需求減少,股票價格下跌。當參加市值假設活動的資金進出平衡,供需關系也趨於平衡時,股市牛皮。由此看來,所有的股票價格漲漲跌跌,都與真金白銀的資金進出股市有關,資金多時股票漲,資金少時股票跌。 但是這些資金,1、它與市值不是一回事,市值只是一種理念上的「值」,因為股市永遠不發生總市值的交易;2、它不創造市值,它只參加市值的假設,換句話說,它只發現市值;3、它是社會總資金的一部分,而且它也不參與社會總資金的增加和減少。在這里,社會總資金是一個常量,不發生變化。也就是說,股市市值的變化不會引起社會總資金的變化,能夠引起社會總資金變化的是社會的生產活動,不是股市的市值假設活動。 當然,實際的情況要復雜的多,這個推論過程簡化甚至排除了許許多多的細節。 有人會問,今年以來,中國股市下跌最多時近70%,一個調查顯示多達90%以上的散戶賠錢!這些賠了的錢誰拿去了?面對這個悲慘的事實,推理是蒼白無力的。只有深刻的反思才能發現解決途徑。那麼我們的錢呢?還找得到嗎?一種解釋是,它們退出了股市。去了哪裡就不好說了,去往很多領域。還有一部分尚未實現,是為浮虧。一旦那部分退出的錢又回到股市,這部分浮動虧損還可以改變虧損狀態。退出資金又迴流股市的情形下,那些已經實現了的虧損只是改變了資金的所有者,而財富本身還在,還會有一部分財富再次成為市值假設活動的資金。股市就是這樣一個零和游戲。 以上試圖說明的是市值與資金、市值與財富的一種關系,這種關系告訴我們,股市財富不等於真正財富,歸根結底它是一種虛擬財富。還要說明的是,這個虛擬財富的大小是瞬間變動的,變動的程度、范圍、方向有相當的不可捉摸性。說不可捉摸性不是說其不可知,而是極言其復雜,影響變動的因素極多,甚至一場風都可以對其產生擾動。在各種影響因素中,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各種實在影響外,有一種非實在的影響,它對虛擬財富變動所發揮的作用相當可觀,它就是心理因素。因為虛擬財富實質上是一種假設,只有人才會作出假設。所以投身股市不能不研究人的心理活動,如果對心理學一竅不通,最好不要玩投機股票,至少不要在中國玩。
2. 那些靠虛擬幣發財的人現在都在幹嘛
大概在2013年年末,當時比特幣的價格大概在600美元左右,它的漲幅證實了這個回答的可行性。但是,600美元在當時看來也是一個高位,沒人能確定它的未來是怎樣的。
後來,我還去關注了寫這個回答的人,也就是巴比特論壇的創始人長鋏的微博。湊巧的是,我是一個科幻小說閱讀愛好者,他還是一位科幻作家。於是,我去讀了他的一些作品。他的科幻小說比較特別,鮮有「外星人」、「飛船」等老生常談事物,而是營造出一種歷史與現代交錯的氛圍,一直強調比特幣的出現為他打開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門,並且對比特幣的未來充滿信心。
但這也讓我明白了2017年的順風順水,不乏運氣的成分。於是,我覺得自己如果真的想在交易這條路走下去,還是要潛心學習,除了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對消息面的分析,還有對技術指標也應該有所研究。如果不進行深度的調研以及合理規劃指揮自己的錢袋子,到時候資金只會被消磨殆盡。最後,作為一名毫無根基的散戶只會欣喜入場,黯然離場。
一些著名的技術指標在經久流傳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MACD的背離信號、KDJ的超買和超賣信號、支撐與壓力信號等等,雖然不能保證一定就會盈利,但是可以讓你在一個比較成熟的模式上定量分析,從而對讓投資者有一個基本的方向。
3. 《降臨》影評:講外星人入侵有頭腦的作品
如果說經典科幻片的忠實粉絲們正在擔心丹尼斯-維倫紐瓦會把《銀翼殺手》時隔35年的續集搞成什麼樣子的話,那麼《降臨》的品位、智慧和酷炫的視覺風格應該可以讓他們放心了。在這部講外星人的電影中,沒有城市被摧毀,沒有大型建築物倒塌,也沒有阻礙人類應對跨物種挑戰的狗血內訌,可以說讓人耳目一新。艾米-亞當斯內化的表演頗具深度,而這部講述時空、記憶、溝通與生死的影片,在帶來恐懼和緊張的同時,也用愛與失去的主題觸動了觀眾的心弦。
《降臨》雖略顯小清新,但它是一部有頭腦、有原創性的作品。
影片改編自短篇科幻小說《你的生命故事》,與《獨立日》這樣的電影完全不同,甚至可以說是反其道而行之。相比之下,維倫紐瓦的這部作品更似《第三類接觸》和《超時空接觸》這類細膩的星際探索片,以及人文情懷相對遜色不少的《星際穿越》。它的邏輯並非滴水不漏,但卻足夠有趣。
亞當斯扮演的女主人公露易絲-班克斯博士是一位離異的語言學家,自從12歲的女兒死於罕見的癌症後,就一直獨居。影片的頭尾兩場戲堪稱美妙,在憂傷的樂曲中,響起露易絲對亡女傾訴的畫外音:有些日子能定義超越你的生命的故事,比如它們降臨的那一天。
露易絲所說的它們,是降臨在全球十二個角落的十二艘外星飛船雞蛋形狀、高達1500英尺的龐然大物。曾為軍方翻譯過波斯語機密文件的露易絲受韋伯上尉(福里斯特-惠特克飾)之託,與理論物理學家伊恩-唐納利(傑瑞米-雷納飾)共同前往最近的一艘飛船所在的蒙大拿州,試圖與飛船上的來客建立聯系。中情局探員哈爾普恩(邁克爾-斯圖巴飾)是他們的主要政府聯絡人。
盡管飛船似乎並不向大氣釋放任何氣體、垃圾或排放物,它們還是被人類視為威脅,引起了廣泛的警惕人們開始瘋狂搶購、搶劫商店,暴力事件層出不窮,股市大幅下挫。媒體興奮地稱這起事件為外星人危機,全球進入緊急狀態,中國和俄羅斯劍拔弩張。
編劇埃里克-海瑟爾明智地讓這些元素成為了整部影片的背景,而故事的主線則是露易絲、伊恩和軍方護衛隊在位於蒙大拿州的飛船內展開的一系列探索。一開始的幾場戲驚悚而詩意,一行人在幾乎無重力的狀態下漂浮著進入飛船,一扇窗戶打開,兩個外星人在一片迷霧中若隱若現。這些巨型生物的外形介於章魚和蜘蛛之間, Johann Johannsson陰森的配樂凸顯詭異的氛圍。
韋伯和哈爾普恩想要盡快得到答案,而露易絲則認為,成功溝通的唯一前提是基本的語言工具。這讓她回憶起了女兒從幼年牙牙學語開始的成長過程,也賦予了她與外星人互動的過程一種私人情感。透過一道透明的保護膜,這些外星人用觸角在空中用一種天外液體畫出圈形圖案,與露易絲展開交流。
幾周後,外星人畫出的符號被解碼為一種基本語言,從最簡單的信息開始,人類開始揭開他們來到地球的目的之謎。其中的內容涉及語言相對論、高深的科學和數學術語。影片沒有站在智商的制高點與觀眾對話,並頗為大膽地把燒腦元素與戲劇性的情節融為一體,這正是其最大的優點所在。與此同時,在傳遞團結與對話這兩條社會政治信息時,它也沒有顯得過於說教。
《降臨》的另一大亮點是亞當斯動人的表演。露易絲這個人物渾身上下寫滿了節制,而在接受孤獨和痛苦的同時,她從未試圖掩蓋自己的傷口。因此,面對被大多數人類解讀為敵人的神秘物種,她卻願意與之進行溝通。雷納的角色沒有太多發揮餘地,不過兩位演員恰如其分地詮釋了兩位主人公之間的相互尊重和逐漸萌生的友誼。這份情感把故事推向了最後的一次真相披露,以細膩的手法對觀眾造成情感沖擊。
攝影師布萊德福德-楊的鏡頭優雅、凝練,即使是在情節最緊張的時刻,也始終保持著一種清醒、平靜的觀察者的姿態。這份張弛有度也同樣被運用到了對外星人的塑造。藝術指導帕特里斯-維爾奈特和視效總監路易斯-莫林完成了一次天衣無縫的虛實交合,影片的壯觀程度不輸斯皮爾伯格當年那部《第三類接觸》令人難忘的最後幾幕。
《降臨》摒棄了標准外星人入侵電影慣用的手法,探索了獨具一格的情緒和電影語言。也許用主流的標准來看,它略顯小清新,但它是一部有頭腦、有原創性的作品。(來源/《好萊塢報道者》 編譯/菜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