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實施前瞻性的貨幣政策
1. 當前我國的貨幣政策實施情況及其未來走向
當前我國貨幣政策的執行環境和改善對策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 黃燕芬
2004年2月20日
2003年是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的一個拐點。雖然我國繼續承接1998年以來實行的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但是,由於2003年我國宏觀經濟形勢發生了一些出人意料的變化,因此,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具體實施中出現了政策沖突的現象,形成了政策效應的相互抵消和內耗。
一、 2003年貨幣政策回顧
縱觀2003年貨幣政策實施的全過程,我們可以看出,無論央行實行公開市場操作――主要採取正回購方式和發行央行票據,還是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已使貨幣政策實際走向緊縮。
2003年以來,我國貨幣供應量增長較快,金融機構貸款大幅度增加。在2002年央行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央行對2003年的貨幣政策執行目標做了如下的預測:M1、M2增長率控制在16%左右,中資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增加控制在18000億元左右。而2003年第一季度的統計數據顯示,3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9.4萬億元,同比增長18.5%;狹義貨幣M1餘額7.1萬億元,同比增長20.1%;廣義貨幣M2和狹義貨幣M1增幅分別比上年末提高1.7和3.3個百分點,比近三年同期平均增幅高5和4.7個百分點。一季度,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增加8082億元,同比多增4758億元,比近三年同期平均水平多增5064億元。為了控制貨幣供應量和貸款的增加,從2月8日至3月底,人民銀行利用正回購業務進行公開市場操作,凈回籠基礎貨幣1918億元。同時,針對第一季度M1、M2的增長率已超過了去年底的預測,央行在2003年一季度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將2003年的貨幣政策調控目標調整為:廣義貨幣M2預計增長18%左右,全部中資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增加2萬億元左右。
進入第二季度後,央行為調控基礎貨幣,調節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開始發行中央銀行票據來回籠貨幣。在4月22日至6月30日的10個發行日中,人民銀行以價格招標方式貼現發行17期央行票據,發行總量為1950億元,其中3個月期900億元,6個月期750億元,1年期300億元。盡管央行拓寬了公開市場操作的方式來收縮基礎貨幣,但是,貨幣供應量和貸款增加幅度有增無減。2003年6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為20.5萬億元,同比增長20.8%,狹義貨幣M1餘額7.6萬億元,同比增長20.2%,都超過了央行在一季度修正後的調控目標18%;人民幣貸款比年初增加1.8萬億元,已接近全年的計劃,同比多增加9510億元,增長23.1%,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0.9個百分點。僅6月份一個月,貸款增加5250億元,創月度貸款的歷史最高水平。進入7月份後,貸款增量是去年同月增加額的1.7倍,並且依然保持較快的增長趨勢。貨幣供應量和貸款增量的運行態勢引起了央行的高度關注。
2003年下半年,央行加大央行票據的發行力度,力圖收回商業銀行的流動性,壓縮貨幣信貸量過快增長的態勢。引人注目的是8月19日,央行票據由每周例行發行200億或300億元猛增到500億元,創下了周發行量的歷史新高。從累計量來看,自從4月份首發央行票據以來到8月底,央行已經發行票據超過4000億元。然而,貨幣信貸快速增長的趨勢並沒有因此而明顯減弱。在這種情況下,依靠央行票據這一工具來減弱貨幣信貸快速增長的趨勢,已經顯得力不從心。為了控制貨幣信貸快速增長的勢頭,8月23日,央行被迫給出貨幣政策的一劑「猛葯」 從9月21日起將存款准備金率由6%提高到7%。
二、2003年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沖突
由於2003年中國財政政策仍然積極,貨幣政策已趨向緊縮,政策基調不和諧,因此,2003年的宏觀調控中出現了一些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沖突的現象。
1、 以增發國債為主要特徵的積極財政政策會在一定程度上帶動貨幣供應量擴張和銀行貸款增加
銀行機構構成國債的主要買主。銀行機構購買了大量國債,會增加貨幣投放。據估算,銀行機構增持國債而創造的貨幣,約占貨幣供應量的10%左右。銀行機構需要為國債投資項目提供配套的貸款,以及財政貼息而帶動一部分銀行貸款,這些也會推動銀行貸款的增加和貨幣供應量的擴大。據某省統計,在全部國債項目總投資中,銀行貸款約占總投資的37.7%。當然,國債資金投入領域一般是基礎產業和社會公共基礎設施,如農林牧漁水利業、電力工業、交通運輸業、郵電通信業和公共服務業等,這些部門和行業正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增加貸款無可厚非,問題是國債投資項目的效益。據統計,每年的國債投資項目中大約有55%是沒有直接經濟效益的項目,這些項目最終由地方政府或相關部門向財政部申請豁免(即不要求國債資金使用方還本付息),同時,銀行為這些無經濟收益的項目提供的配套資金很難按期歸還,將可能形成銀行新的不良資產。總之,積極財政政策下的巨額國債投資以及銀行配套資金,是貨幣信貸量增長的助推器。
2、2003年趨向緊縮的貨幣政策導致國債發行成本上升,影響了國債的發行
由於央行貨幣政策的基調一直傾向於控制貨幣信貸的過快增長,頻發票據回籠貨幣,特別是央行決定上調存款准備金率後,債券市場受到強烈沖擊。2003年二級市場上債券價格遭遇六年來最大幅度的急跌。10月20日上證國債指數跌破97點。從8月25日至10月20日,上證國債指數跌幅4.68%,竟然高於同期上證綜合指數4.03%的跌幅。二級市場的低迷直接影響到國債發行市場,加大了國債發行成本。9月15日,第八期國債面向交易所國債承銷團成員進行招標,計劃發行總金額為240億元,財政部公布的投標價格下限為98元,到期收益率大約為3.27%。而實際發行量僅為163.8億元,發行價格定為本期國債的招標下限98元,流標76.2億元,流標率高達31.73%。最終,財政部宣布該期國債以163.8億元的實際認購量減量發行。而3天後,原定於9月18日進行招投標的第九期國債也由於近期市場短期利率異動,被財政部緊急叫停,國債發行遭遇空前困境。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央行提高准備金率使市場資金面趨緊,導致銀行間和交易所債券市場上的短期利率上升;同時,央行連續發行票據,票據利率不斷提升,進一步推動了短期利率的高企,市場由此產生利率上漲預期,打壓債市,影響了國債的發行。為降低國債發行成本,完成2003年的發債計劃,財政部被迫調整第四季度國債發行品種,且採用先發行、交易,然後再繳款的方式。
由此可見,2003年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實施出現了某些不協調,並且形成政策效應的相互抵消和沖突。
三、導致沖突的深層次原因分析及改進方向
1、積極財政政策只能靠舉債來擴大支出,財政政策迴旋餘地小
我國積極財政政策一直採取「增債擴支」的方式,形成了財政支出的剛性增加。一方面以前國債資金使用有很多繼建項目和收尾項目,另一方面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對財政資金的需求不斷增加,如加大對西部開發、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企業技術改造、生態環境建設和科教文衛事業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等。同時,我國的財政還面臨從建設財政向公共財政的轉型,任務非常艱巨。雖然有的經濟學家認為我國的積極財政政策也可主要採取減稅的方式,但是我國國債余額已經積累到一定的規模,而且由於經濟結構的調整我國下崗、失業問題正日益嚴重,亟須財政拿錢,所以在財政支出壓不下來的情況下再全面減稅,財政赤字和國債的規模必然會越滾越大。2002年我國的財政赤字規模已高達3098億元,達到了GDP的3%,「減稅」實際上已經沒有很大的空間。因此,我國財政支出的剛性和財政收入增長的有限性使財政政策陷於被動調控的局面,不但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之憂,也面臨以舉新債還舊債的壓力。
2、 貨幣政策操作空間有限
目前,我國的貨幣政策承受本外幣值穩定的雙重壓力,面臨治理通貨緊縮和預防經濟過熱的兩難選擇,操作空間有限,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 為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央行被迫在外匯市場上買進大量美元,投放人民幣。
由於我國外貿持續順差,外國直接投資迅速增長,在現行的匯率制度下,人民幣承受從未有過的升值壓力。在人民幣升值預期下,國外熱錢蠢蠢欲動,試圖獲取不義之財。同時,某些外國政府公開要求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已使捍衛人民幣匯率穩定成為一項政治斗爭。因此,中國人民銀行為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必須頻繁地進行外匯公開市場操作,買進外匯市場多餘的外匯。這樣做的直接結果是我國外匯儲備大幅度增加,外匯占款成為基礎貨幣增加的最重要來源。截至2003年12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達4033億美元,同比增長40.8%,增長幅度比上年末提高了6.8個百分點,全年累計增加1168億美元,同比多增426億美元。僅2003年1-9月,央行通過外匯公開市場業務投放基礎貨幣達6505億元之巨!
(2)通貨緊縮的陰影還未完全褪去,但是我國貨幣和信貸增長幅度加快,某些部門和地區出現局部投資過熱現象,央行貨幣政策操作難度加大。
雖然從總體上看,2003年我國的消費物價指數還在低位徘徊,表明通貨緊縮的陰影還未消失,但是,我國的貨幣和信貸增長處在1998年以來的最高位,這使得央行不得不擔心有可能出現的經濟過熱。加上在房地產、汽車等領域已經出現了局部過熱現象,信貸風險上升,如何實現貨幣政策的前瞻性和准確性。央行面臨嚴峻的挑戰。
(3)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缺乏工具,發行央行票據和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實屬迫不得已
為了對沖通過外匯公開市場業務投放的基礎貨幣,控制貨幣信貸量的過快增長,人民銀行2003年一直試圖通過人民幣公開市場業務回籠基礎貨幣。一國中央銀行公開市場操作的工具,一般都是短期國債。我國由於歷史原因和其他一些因素,作為發債主體的財政部,在國債的發放上傾向於發行中長期國債,而一年期以下的國債很少,使得中國人民銀行的人民幣公開市場業務受到了很大的制約。當中國人民銀行通過正回購不足以對沖外匯占款引起的基礎貨幣增加,只好另起爐灶發行票據。雖然發行央行票據增加了央行的財務負擔,並且央行自己參與央行票據的買賣,客觀存在的財務牽連使這種操作欠缺公正性和超脫性,但是,因為央行缺乏公開市場操作的工具,發行央行票據實屬萬不得已。當發行央行票據還不足以回籠多餘的流動性,央行只得動用「殺手鐧」-降低存款准備金率。
3、財政貨幣政策協調的制度安排有待進一步完善。
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作為兩大宏觀經濟政策聯結的重要工具 國債在運行及市場化運行中還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國債市場分割成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所債券市場和商業銀行櫃台市場;國債發行體制在國債利率市場化、國債品種多樣化和國債期限分布平緩化等方面存在很多問題。這些矛盾和問題的存在,一方面使中央銀行利用公開市場業務進行貨幣政策的微調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和很難兼顧各方利益;另一方面,也使國債管理部門難以根據市場狀況,靈活、有效實施國債發行和債務管理操作。
(2) 我國目前財政投融資體制存在的財政投融資與商業銀行投融資界限不清,效益低下,盲目、重復建設現象普遍,以及財政融資渠道單一,資金不足等問題,導致財政、金融部門職能界定不清,影響了財政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
(3) 財政貨幣政策協調的機構安排有待改進。我國的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往往政出多門,各部門習慣於從自身利益出發進行政策的制訂和實施,容易形成政策效應的相互抵銷。
四、2004年緩解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沖突的建議
為了防止未來我國的宏觀調控繼續出現政策沖突現象,對於2004的宏觀經濟政策,我們給出如下幾點建議:
1、賦予積極財政政策以「積極的公共財政政策」的含義
鑒於我國經濟形勢已經趨向好轉,可以適當減少國債的發行規模。同時,由於我國在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方面欠債很多,要調整國債資金使用方向,更多地注重財政資金在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方面的投入,加大對社會性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重點轉向農村、醫療衛生、教育、環保等方面。要合理、靈活、及時地應用各種財政手段進行宏觀調控,時機成熟時也可進行稅制改革,重點由拉動投資需求轉移為調節社會分配、拉動消費需求。要按照公共財政理論及政策框架確立我國的公共財政制度,實施積極的公共財政政策,使財政功能由經濟建設型轉為公共服務型,從而實現社會經濟和諧穩定地增長。
2、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關注整個金融市場的穩定,注重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的組合,並以改革促進貨幣政策實施效果的提高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金融市場各個子市場之間逐漸形成了有機關聯,中央銀行在貨幣市場上的貨幣政策操作必須密切關注其他各類金融市場的運行情況和風險狀況,從整個金融市場穩定的高度,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保持貸款和貨幣供應量的適度增長。要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妥善解決內外均衡的矛盾。鑒於我國貨幣政策工具的使用及運行尚缺乏必要的制度載體和完善的市場運行機制,金融系統及金融體制還存在明顯的「雙軌」並存特徵,影響了我國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因此,必須加速金融體制改革,推動我國的利率市場化進程,從而疏通我國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提高我國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
3、 推進國債運作管理和財政投融資體制的改革
這是我國財政貨幣政策協調的兩大基點。在國債運作管理方面,可以考慮實行"國債余額管理"制度,即全國人大每年給財政部批准一個國債余額指標,這個指標是上一年的國債余額加上本年度財政預算赤字之和。只要國債發行不突破這個余額,由財政部視市場情況靈活掌握發行規模和期限品種。為解決財政部發行短期國債缺少動力,而中央銀行公開市場操作又缺乏短期國債作為操作工具這一矛盾,一年期以內的短期國債,可不列入當年的國債發行計劃,當財政賬戶出現臨時性頭寸不足之時,財政部可以迅速發行短期國債用於周轉。在財政投融資體制改革中,要明確財政投融資與商業銀行投融資的界限,既提高財政投融資的投資效益,又保障貨幣政策免受政策性金融業務的沖擊。
4、貨幣財政政策與其他經濟政策的協調
目前我國宏觀經濟運行存在的問題是結構問題甚於總量問題,即我國經濟結構不合理造成的需求不足和供給過剩是主要矛盾,因此結構調整是經濟工作的主線。解決結構問題光靠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不夠的,因此,必須重視貨幣財政政策與其他經濟政策的協調。如,為了解決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增長不平衡的現象,要重視通過調整收入分配政策刺激消費需求的增長;由於某些行業和地區出現的投資熱是由地方政府推動的,需要加快進行政府行政體制改革等。總之,只有各項經濟政策和各項改革都能協調配合,我國經濟才能消除現存的許多問題,從而步入自主增長的良性循環。
2. 極的財政政策要____。穩健的貨幣政策要____。加力提效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效能。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其相關內容如下:
1、積極的財政政策旨在通過增加政府支出、減稅等措施來刺激經濟增長。提升效能意味著更加註重財政政策的精準性和可持續性,確保資金能夠有效投向關鍵領域,如基礎設施建設、科技創新等,同時避免浪費和無效投資。這需要加強財政監管和績效評估,確保資金的使用效益。
2、穩健的貨幣政策是指央行通過調節貨幣供應量和利率等手段,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和物價穩定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意味著央行要根據經濟形勢的變化及時調整政策,既不過度寬松導致通貨膨脹,也不過度緊縮影響經濟增長。
3、穩健的貨幣政策不僅關注經濟增長,還要關注物價穩定、金融市場穩定等目標。因此,央行需要在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時綜合考慮各種因素,以實現經濟的全面穩定和發展。同時,穩健的貨幣政策也需要與其他經濟政策協調配合,共同推動經濟發展。
3. 請問什麼是前瞻性貨幣政策指引
前瞻性貨幣政策是指貨幣政策的即期使用要與控制物價或經濟增長等中長期目標相結合,特別是在經濟社會可能出現較大波動之前,就採取相應的措施保障經濟運行安全,或減輕經濟波動造成的危害。
前瞻性貨幣政策包含一個動態過程,即央行要根據貨幣政策的遠期目標,在不同的時點及時採用政策行動,以實現預定的貨幣政策目標。也就是說,實施傳統的貨幣政策是央行通過一定的政策手段將穩定物價或經濟增長等控制在一定范圍內,而前瞻性貨幣政策是通過現實的貨幣政策操作來影響未來的經濟發展形勢。
前瞻性貨幣政策對於央行提高貨幣政策操作的准確性,確保實現宏觀調控的目標具有重大意義。實行前瞻性貨幣政策的原因是貨幣政策本身的時滯效應和其他影響貨幣政策效應的因素的存在。
因為經濟運行過程中某一特定的經濟變數及作用發生變化,會導致原來的經濟運行軌跡發生變化,從而使貨幣政策操作效應發生相應變化,使貨幣政策操作目標與最終目標之間產生偏差,有時偏差過大,還會引起相反的政策效應。所以要縮小這一偏差,減少時滯等因素對貨幣政策預期效果的不利影響,央行必須實行前瞻性貨幣政策,決不能"走走停停"、"相機而行"、"頭疼醫頭,腳痛醫腳"。
為了實施前瞻性貨幣政策,更好地實現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央行要高度重視和做好對經濟和金融的預測,要在科學預測的基礎上採取超前預防性策略,針對貨幣政策面臨的主要問題,有針對性地制定有效的前瞻性貨幣政策,從而提高金融宏觀調控的質量。
4. 我國中央銀行如何實施貨幣政策職能
一、建立貨幣政策執行協調與聯系機制
一是內部建立實施貨幣政策協調機制。中心支行一級應擔負起自己的重要角色,把分行貨幣政策執行意見及情況傳達到轄區內政府、銀監會、商業銀行及重要產業部門,使之了解貨幣政策情況,從而有目的地調節信貸投向和發展。中心支行要結合當地經濟金融等實際進行必要的深入研究,提出自己的貨幣政策執行意見並及時對當地信貸投向做出必要的反應與溝通,對金融機構執行貨幣政策情況、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從而達到提高貨幣政策執行的前瞻性和作用效率。
二、切實加強統計調研分析,為上級行決策提供信息支持
為有效履行貨幣政策職能,中心支行以下分支機構特別是縣支行,處於經濟系統的最小單元——縣域經濟,具有豐富的活力和特色,要深入開展調研,分析區域內經濟發展的特點、熱點、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