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市行情 » 貨幣堰塞湖是什麼意思

貨幣堰塞湖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4-10-30 04:40:47

㈠ 貨幣放水能夠短期刺激經濟發展但也會帶來許多問題主要表現為什麼

放鬆流動性可能更多地是在減緩經濟衰退上發揮作用;反倒需要引起注意的是,過度嗑貨幣這劑葯帶來的負面作用無異於「飲鴆止渴」。正如一些評論所強調的,作為與美聯儲同樣拿出「無上限」購債魄力的歐洲央行,其推出的購債計劃加大了通脹風險。

過度的刺激對解決經濟內部痼疾毫無助益;各經濟體之間新一輪的貨幣大戰,會使得實際的刺激效果在相當程度上被匯率爭相貶值所抵消,提振經濟的初衷則變得有點遙不可及。

正如有白天和黑夜交替一樣,全球經濟也有著其固有的擴張與收縮交替運行的規律。雖然我們可以通過貨幣刺激,通過改變一些內外部因素縮短或延長經濟衰退的時間周期,但如果處理不當的話,這種努力很多時候往往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

特別是在經濟衰退期間,一些矛盾如果不能有效地化解的話,矛盾延後堆積形成的「堰塞湖」更加令人擔憂。

(1)貨幣堰塞湖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從最新的高層要求來看,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需要齊同發力來拉動經濟,簡而言之積極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

毋庸置疑的是,財政與貨幣均能通過各種方式拉動我國經濟增長,比如財政這次的降稅減費,對基礎建設的投資等,一方面能給企業減輕成本壓力,讓企業釋放一定的活力,另一方面通過投資基建直接拉動經濟。

貨幣政策拉動經濟就更不用多說了,短期會有立竿見影的療效,長期就不好說了。但歸根結底,這兩項政策是輔助功能更多一些,最直接能夠拉動經濟發展的是技術進步。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近乎真理,技術進步能夠帶動經濟長周期繁榮,重大的技術革命一般能帶動經濟幾十年的繁榮發展。「從18世紀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機械化,到19世紀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電氣化,再到20世紀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信息化,一次次顛覆性的科技革新,帶來社會生產力的大解放和生活水平的大躍升」。

更是帶動了經濟的大繁榮(1870年以後發生的電力技術革命到1929年,經濟增長了近60年,1980年以後發生的信息技術革命到金融危機經濟增長了近30年)。

㈡ 當下的貨幣政策改革有哪些困難

當前,中國貨幣政策所面對的局面錯綜復雜,可謂新疾舊患疊加,內外矛盾糾纏:

一、短期刺激救災與長期結構性改革(系統性金融風險)之間的矛盾

受全球疫情沖擊,中國經濟恢復緩慢,大量外貿訂單被取消,市場萎縮,收入、負債及失業壓力大增,中國應該實行更加寬松的貨幣政策,下調利率,降低企業與家庭的債務負擔,為市場輸血,以度過難關。

圖:中國金融周期與美國金融周期,來源:智本社

2015年,國際金融周期觸底,中國金融周期接近頂部,中國與國際金融周期再次背離。

2015年後,中國推動供給側改革,去杠桿,去產能,強化金融監管,緊貨幣,緊信貸。供給側改革試圖促使中國經濟從金融周期頂部撤離。就在這個時間點上,美聯儲開始加息,美國金融周期向上,企業杠桿率逐漸上升。

不過,到2018年,信貸緊縮引發市場流動性困境,去杠桿調整為結構性去杠桿,經濟杠桿率一直居高不下,直到現在,中國金融周期還處於高位。

從2015年到2020年,美國金融周期向上,但整體比較溫和。同時,受制於金融監管及沃爾克規則,杠桿率差異化較大,美國居民杠桿率、金融部門的杠桿率不高,企業的杠桿率較高,政府、資管機構的杠桿率(股票、ETF)很高。

風險隔離及杠桿率分化,是這次股災未直接穿透整個金融系統的主要原因。

這次疫情刺破了資產泡沫,美股暴力去杠桿,美聯儲將利率下降到零,無限量購買美債和抵押債券。預計,美國金融周期短期內向下。

這樣,中國的金融周期與國際金融周期背離程度將擴大。中國金融周期依然處於高位,居民杠桿率、企業杠桿率依然很高。2020年3月,全國首套房貸款平均利率為5.45%,這個水平遠遠高於歐美國家。

過去,中國金融周期與國際金融周期長期背離,但國內金融風險依然相對可控。但是,中美貿易戰改變了這種局面。

中美貿易戰後,中國已確定金融開放的大方向,且有些實質性的動作。金融開放,核心是資本自由進出,匯率自由波動,金融准入門檻下降。

中國處於金融周期的高位,國際金融周期相對低位,如果突然打開金融大門,過去積累的資產「堰塞湖」存在泄洪風險。這就是金融周期相背離出現的外溢性風險。

第一風險點是人民幣貶值。

若金融開放,匯率管制和資本管制開放,人民幣需要重新在國際上尋找合適的價位。中國現處於金融周期高位,資產存在高估的風險,金融開放引發的資本外流可能導致人民幣貶值。

今年三月,國際油價暴跌,有人認為對中國是利好。其實,油價暴跌到每桶40美元以下,會降低中國出口的競爭力,加大人民幣貶值的壓力。

為什麼?

因為國際原油價格一旦低於40美元/桶,中國成品油價格則不再相應下調。如今國際原油價格20多美元,中國商品中的「原油成本」(轉移到運輸成本中)要遠高於他國。如此,中國商品要不降價(虧本)出口,要不人民幣貶值。

第二風險點是房地產價格下跌。

目前,中國幾乎所有資產都是由人民幣定價的,不少資產價格包括利率本身可能偏高,人民幣貶值壓力較大。

如果人民幣貶值,大多數資產都需要在國際市場中重新被估價,伴隨著金融周期上行而持續攀升的房地產面臨較大的風險。有些人會考慮拋售高位的房地產,將資金配置在美元資產上。

第三風險點是利率下跌。

未來幾年,歐美國家依然會保持低利率。目前,中國利率水平遠遠高於歐美國家。央行正推行LPR(貸款基礎利率),試圖逐步下調利率,讓利率水平與國際逐步接軌。不過,由於擔心利率下調刺激物價及房價上漲,當前利率下調的力度有限慢。

但是,如果中國利率不下調,金融大門打開,利率立即下跌,企業轉而向外資借錢,信貸市場和商業銀行風險巨大。

匯率貶值,資產價格下跌,容易觸發債務危機。這是金融周期頂部的真正風險。

所以,中國金融開放的步調,必須與金融周期的調整步調相契合。貨幣政策需要推動金融周期下行,降低「堰塞湖」風險,與金融開放的步調保持一致。

文 | 智本社

智本社 |一個聽硬課、讀硬書、看硬文的硬核學習社。微信搜索「智本社」(ID:benshe0-1),學習更多深度內容。

㈢ 貨幣超發的後果

SMM網訊:一篇關於中國的廣義貨幣存量(M2)的報道引發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甚至在專業經濟學家之間引發了熱烈的討論。報道說,截至2012年末,中國M2餘額達到人民幣97.42萬億,居世界第一,接近全球貨幣供應總量的四分之一,是美國的1.5倍,比整個歐元區還要多得多,與之相應,中國的M2/GDP指標也位居全球前列。從增量角度看,2009-2011年間全球新增的M2中人民幣貢獻了48%,這樣的增長規模和態勢在世界各國經濟發展史上都是少有的。 有人將巨量貨幣存量形容為堰塞湖,有人則從各國M2口徑差異、M2/GDP指標能否國際比較、貨幣存量流量與通脹之間的關系等技術性角度對該報道的結論進行了反駁。不難發現,這是前期「貨幣超發」爭論的延續。筆者在十一月6日《跳出技術層面看「貨幣超發」爭論》一文中對貨幣量與通脹問題已進行了詳細分析,基本觀點是:貨幣數量論是一種不完美的定量分析方法,但這不改變過去數年貨幣供應過量這一定性結論。此處不再重復,筆者在此分析另外三個問題。 筆者認為,確實不能簡單比較各國的M2/GDP指標。M2/GDP比率受金融體制、金融市場發育程度乃至整體經濟發展階段等因素的直接影響,在上述因素差異巨大的各個國家之間進行橫向比較,確實意義不大。相對而言,縱向比較所透露出來的信息量更豐富一些,分析中國M2/GDP的歷史變化數據,並將其與金融創新和貨幣化進程綜合起來,也許能得到更多的啟示。不過,由於沒有理想的分析模型,它也很難得出確鑿的、定量的結論。
但是,如果將M2/GDP作為一個參考指標,與同期的實際利率等數據結合起來,說服力就會大大增強。因為貨幣供應是否過剩,利率是貨幣供求力量平衡的結果,如果實際利率持續低迷,甚至長時間為負,那麼,就可得出貨幣供應過多的結論。事實上,過去10年,中國有一半以上的時間(按月度計)是處於負利率狀態。再進一步,將M2/GDP的動態變化與最終物價水平結合起來,可以直接證明貨幣供應過多。事實上,這一傻瓜方法直指貨幣與物價之間的核心邏輯關系,可以避免許多無意義爭論。 巨量貨幣存量數據備受關注,一個重要原因是,人們很想知道它會對未來的物價和資產價格產生何種影響?甚至有人很想知道該如何「回籠」貨幣,消除如此過高的貨幣存量。
要回答這一問題,必須具備存量和流量的觀念。存量是過往每年貨幣流量累積的結果,顯然,要消除過高的貨幣存量,必須出現貨幣收縮(不是增速下降,而是增速為負,絕對數下降),這是難以想像的,因為它會造成嚴重的通貨緊縮和實體經濟的劇烈收縮,甚至發生經濟蕭條。世界現代貨幣史上,這種情況也僅出現極少的幾次。並且,回籠貨幣一詞多是指央行在公開市場上的微調性操作,是短期性質的。回籠存量貨幣的想法,是不現實的,是難以想像的。
在某些分析模型中,過量貨幣供應會形成物價上漲,但沖擊是一次性的,物價上升到一個平台之後,如果貨幣供應與實體經濟的需要相適應,那麼,物價就會停留在這個平台之上。所以,前期過量供應累積形成的貨幣存量,已經與當期物價無關,關鍵是控制住當期貨幣供應,以使其恰好滿足當期的經濟需要。「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關鍵是把握好現在。」按照這種邏輯,貨幣堰塞湖這個概念就根
本不存在,純粹是缺乏專業知識的聳人聽聞。
但是,這類模型顯然存在嚴重缺陷。因為從貨幣供應過量到通貨膨脹形成之間,存在時滯。上一期過量貨幣供應,會影響當期物價,甚至上上期、上幾期貨幣供應都會影響到當期物價。這裡面有經濟活動傳導需要時間的因素,也與全社會通脹預期有關。一般來說,前N期的貨幣供應過量越嚴重,持續時間越長,時滯也就越長,通脹預期也就越頑固,一旦通脹預期在人們心中生了根,要根除通脹就需要費很大的力氣了,有時非要付出一次衰退的代價不能成功。1970年代美國就是這種情況。
顯然,過去數年中國出現了嚴重的貨幣信貸過量問題,並且從任何指標看,持續時間都算很長。盡管中國巨額貨幣存量是中國經濟頭頂上的堰塞湖說法不是十分精確,但確實有幾分道理。不假思索地否定貨幣堰塞湖的存在,會嚴重忽略過去數年來因貨幣信貸持續寬松累積下來的壓力給眼前和今後經濟運行造成的影響。決策者如果忽略這種影響,我相信會犯下很大的錯誤。 要逐步消除貨幣泛濫留下的後遺症,給堰塞湖泄洪,筆者認為有幾點十分重要。
首先,要控制好當期的貨幣信貸,避免給當期和後期物價製造新的壓力。
其次,要引進通貨膨脹目標制的框架。盡管正式實行通脹目標制的條件還不一定具備,但採納通脹目標制的部分或大部分做法是很必要的。
要強化貨幣政策單一目標,強化央行的獨立性,必要時需要修改相關法律,去掉《中國人民銀行法》中的一些含糊表述。通脹目標制的一個最大好處是,強調央行的工作任務是實現穩定物價這一最終目標,而運用什麼貨幣政策工具,以什麼為中介目標,則予以淡化,由央行視具體情況彈性處理。鑒於貨幣量指標與最終物價之間關系隨著金融創新日益復雜而變得越來越不穩定,時機成熟時可以放棄貨幣量目標,即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不再公布貨幣供應量目標,同時要重視對利率的監控和利率工具的應用。
這樣,社會評價央行的工作成績時,只要集中於是否實現了穩定物價這一點,而不必再過多關注其具體的操作,這樣非常有利於對央行問責。
第三,在通脹目標制框架中,通脹的目標應該從嚴。這可以降低通脹預期。近些年來,消費物價持續上升、資產價格罕見地上漲,通脹預期已經在會社會生根,非常頑固,只有實行更嚴格的通脹目標,才能逐步扭轉公眾的預期。
從中長期看,貨幣是中性的,通脹不會增加實際產出,只會導致損失。過去幾年,我們一直將通脹目標定在3%或4%,如果考慮到統計上的低估,這一目標明顯偏高。實行通脹目標制的發達經濟體多數定為2%,把我們的通脹目標下調到2.5%不僅必要,從現實情況看條件也具備:一是中國經濟的體量在逐步增大,政策的自主性在增強;二是宏觀經濟穩定性不斷改善,以通脹來降低出現較大產出缺口風險的做法沒有必要。

熱點內容
歷年st股票退市整理 發布:2024-11-23 13:34:26 瀏覽:254
機構介入的一字漲停股票怎麼樣 發布:2024-11-23 13:34:23 瀏覽:861
出口貨幣開票金額怎麼計算 發布:2024-11-23 13:34:14 瀏覽:21
理財是買多少虧多少嗎 發布:2024-11-23 13:29:24 瀏覽:143
炒股如何進行網上開戶 發布:2024-11-23 13:29:10 瀏覽:843
現在一般股票交易手續費是多少 發布:2024-11-23 13:28:37 瀏覽:460
買的股票漲停了怎麼賣 發布:2024-11-23 13:18:04 瀏覽:884
基金定投扣款日在哪裡 發布:2024-11-23 13:07:54 瀏覽:202
股票型基金需要多少份額投資 發布:2024-11-23 13:04:23 瀏覽:399
匯頂科技股票交易價 發布:2024-11-23 13:02:51 瀏覽: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