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貨幣大小有什麼區別
㈠ 貨幣M1和M2有什麼區別
1、代表的意義不同:
M1反映著經濟中的現實購買力;M2同時反映現實和潛在購買力。若M1增速較快,則消費和終端市場活躍;若M2增速較快,則投資和中間市場活躍。
中央銀行和各商業銀行可以據此判定貨幣政策。M2過高而M1過低,表明投資過熱、需求不旺,有危機風險;M1過高M2過低,表明需求強勁、投資不足,有漲價風險。
2、存款類別不同:
M1中包括現金(紙幣或輔幣)、旅行支票、活期存款或其他支票存款。這些貨幣可以直接作為交換媒介進行各種交易和支付。
M2則是在M1之上再加上其他儲蓄存款(如銀行的定期存款、貨幣市場共同基金的余額、其他金融機構的存款)。流動中的貨幣量又稱貨幣存量。
3、定義上:
我國現行對貨幣層次的劃分是:
狹義貨幣(M1)=M0+可開支票進行支付的單位活期存款
廣義貨幣(M2)=M1+居民儲蓄存款+單位定期存款+單位其他存款+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
(1)各國貨幣大小有什麼區別擴展閱讀:
影響M1、M2數值的原因:
1、例如股票市場火爆就會影響到M1的數值變化,很多人會將定期存款和部分資產變現投放到股市,促使M1加速上揚。
2、如果在很長一段時間內M1的增速小於M2,表明未來可選擇的投資機會在減少,企業和居民選擇將資金以定期的形式存在銀行,微觀個體盈利能力下降。
3、如果在很長一段時間內M1的增速大於M2,表明經濟景氣度上升,擴張較快,企業和居民交易活躍,微觀主體盈利能力較強。
4、貨幣構成中流動性較強的部分轉變為流動性較弱的部分,使得投資和經濟增長都會受到影響。
總之,M1和M2要保持協調增長,其中任何一個數值出現動盪都不利於國民經濟的發展。
5、M2反映的是社會總需求的變化和未來通貨膨脹的壓力狀況。我們通常所說的貨幣供應量,主要就是指M2。貨幣投放渠道有外匯占款投放和通過銀行信貸投放兩種。它們的投放速度越快,M2的增速也就越大。通過分析M1和M2的增長率變化,我們可以得知宏觀經濟的運行狀況。
㈡ 為什麼各國的貨幣的面值的大小相差那麼多
這是和一個國家的黃金儲備關聯的,一個國家的黃金儲備越多,表示這個國家能支付的能力越強,信用越好,所以一張紙幣代表的黃金貨幣量越多,所以一美元可以代表32盎司黃金,而韓元日元所能代表的黃金儲備是較小的,所以好幾萬元才能代表32盎司黃金。就這樣。
㈢ 為什麼世界各國錢幣價值不一樣
因為各國貨幣對應其可以交換的商品不同,或者說對應本位價值不同,各國之間的交易實際上交易的是背後本位價值,人民幣是銀本位,美元是金本位,所以「價值」不同。
各國貨幣會因為經濟體中總供給與總需求的變化導致物價水平的移動,所以各國貨幣價值會浮動。而為了各國之間的交易公平,產生一個關鍵詞即「匯率」。匯率變動對一國進出口貿易有著直接的調節作用。
在一定條件下,通過使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即讓匯率下降,會起到促進出口、限制進口的作用;反之,本國貨幣對外升值,即匯率上升,則起到限制出口、增加進口的作用。
而在這一系列的調控中,貨幣價值產生差距,匯率也拉開差距,就會導致有每種貨幣對應其背後的商品不同。
嚴格上說不存在哪種貨幣值錢,哪種貨幣不值錢,只是銀行規定的本位價值不同,人民幣是銀本位,銀本位中因為有杠桿的存在所以產生了匯率。
(3)各國貨幣大小有什麼區別擴展閱讀:
1.貨幣職能:
價值尺度是用來衡量和表現商品價值的一種職能,是貨幣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職能。正如衡量長度的尺子本身有長度,稱東西的砝碼本身有重量一樣,衡量商品價值的貨幣本身也是商品,具有價值;沒有價值的東西,不能充當價值尺度。電子貨幣除外。
2.商品價值的表現形式:
貨幣作為價值尺度,就是把各種商品的價值都表現為一定的貨幣量,以表示各種商品的價值在質的方面相同,在量的方面可以比較。
各種商品的價值並不是由於有了貨幣才可以互相比較,恰恰相反,只是因為各種商品的價值都是人類勞動的凝結,它們本身才具有相同的質,從而在量上可以比較。貨幣產生以後,一切商品的價值都由貨幣來表現,商品價值的大小就表現為貨幣的多少。
商品的價值量由物化在該商品內的社會必要勞動量決定。
3.金本位時代
是以黃金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包括金幣、金塊和金匯兌本位制。一次大戰前,盛行典型的金幣本位制,特點是金幣為本位幣;自由鑄造和鎔化;金幣與銀行券自由兌換;金幣作為世界貨幣自由輸出入。
4.紙幣時代
在紙幣制度下,各國發行紙幣作為金屬貨幣的代表,並且參照過去的作法,以法令規定紙幣的含金量,稱為金平價,金平價的對比是兩國匯率的決定基礎。但是紙幣不能兌換成黃金,因此,紙幣的法定含金量往往形同虛設。
所以在實行官方匯率的國家,由國家貨幣當局(財政部、中央銀行或外匯管理當局)規定匯率,一切外匯交易都必須按照這一匯率進行。在實行市場匯率的國家,匯率隨外匯市場上貨幣的供求關系變化而變化。 匯率對國際收支,國民收入等具有影響。
㈣ 各國貨幣層次劃分有哪些特點
1、美國:
M1=通貨+活期存款+其他支票存款;
M2=M1+小額定期存款+儲蓄存款+貨幣市場存款賬戶+貨幣市場基金份額(非機構所有)+隔日回購協議+隔日歐洲美元+合並調整;
M3=M2+大面額定期存款+貨幣市場基金份額(機構所有)+定期回購協議定期歐洲美元+合並調整;
L=M3+短期財政部證券+商業票據+儲蓄債券+銀行承兌票據。
2、歐盟:
狹義貨幣:M1=流通中現金+隔夜存款;
中間貨幣:M2=M1+期限為兩年以下的定期存款+通知期限三個月以內的通知存款;
廣義貨幣:M3=M2+回購協議+貨幣市場基金(MMF)+貨幣市場票據+期限為兩年以內的債券。
3、日本:
M1=現金+活期存款;
M2+CD=M1+准貨幣+可轉讓存單;
M3+CD=M2+CD+郵政、農協、漁協、信用合作和勞動金庫的存款以及貨幣信託和貸方信託存款。此外還有廣義流動性等於「 M3+CD 」加回購協議債 券、金融債券、國家債券、投資信託和外國債券。
貨幣層次的劃分不是從來都有的。
部分發達國家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才劃分貨幣層次。而劃分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便於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給,而且在劃分的標準的問題上,各國經濟學者都有不同的見解和說法。
要討論貨幣層次的問題,首先必須弄明白的是貨幣的范圍。在很多國家的貨幣統計指標中,貨幣的范疇不僅囊括了流通中的紙幣和輔幣,並且包括銀行存款,甚至包括有價證券和電子貨幣等。
一般情況下,銀行存款、有價證券等,與貨幣定義頗為相似但又被排除在貨幣定義之外,均稱為准貨幣,而通貨又只是貨幣的一部分。可見貨幣包含的范圍很大很廣,因此貨幣可以劃分為許多層次。
關於貨幣層次劃分,各國有各自的劃分標准,而且就是同一國家在不同時期的貨幣層次劃分方法也有可能有差別。基本的思路是按照貨幣的流動性來劃分的。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貨幣分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