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貨幣為什麼錢
① 統一的貨幣指什麼
統一的貨幣指一定區域內統一用同樣的貨幣,在當代我國統一的貨幣是人民幣,而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第一次統一貨幣使用的是「方孔圓錢」。
統一貨幣最早出現在秦朝,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鞏固統一,加強中央集權,採取了一系列重要的措施。
一. 建立中央集權組織
秦始皇規定皇帝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皇帝之下設立三公九卿制的中央政權機構。「三公」是指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他們分別協助皇帝掌管全國的政務、軍事和監察工作,丞相被稱為「百官之長」。「三公」之下設九卿,具體掌管政府和皇室的各方面的事務。三公九卿對皇帝直接負責,皇帝有權對重大事務做最後的裁決,突出了中央集權制的特點。
二. 健全地方各級行政機構
秦始皇把全國劃分成36郡,郡設郡守,為一郡的最高長官,總管一郡的政務,直接受中央政府管轄。郡下設縣,縣的長官叫縣令,是一縣的最高行政長官。一縣之內分為若干鄉,鄉下還設有亭、里等等,構成了一套系統而嚴密的地方機構。郡縣官吏和中央官吏一樣,都由皇帝任免,皇帝的旨意可以從中央直達地方,從上到下地加強對全國的統治。
三. 毀城防、銷兵器
兼並六國後,秦始皇為了加強對地方的控制,下令拆毀原各國用於軍事目的的城郭等城防設施以及其他一些軍事據點和防禦工事。他還下令在全國收繳民間的武器,然後把收繳上來的武器集中於咸陽進行銷毀,大大地削弱了舊貴族的軍事力量。
四. 統一文字、貨幣和度量衡
戰國分裂割據時期,各國文字、貨幣、度量衡各異,嚴重地影響各地經濟和文化的交流和發展。秦統一後,下令全國一律使用以秦篆為基礎的小篆,以統一文字;廢除原有各國的貨幣,把過去商鞅制定的度量衡標准作為統一制度推行全國。通過這些措施,實現了文字、貨幣和度量衡在全國的統一。
五. 北伐匈奴,南戍五嶺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派大將蒙恬率30萬大軍北伐匈奴,收復了河套地區。將原趙、燕、秦三國的長城連為一體,築起了一道西起臨洮(今甘肅岷縣)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這對於鞏固北部邊防和保護北方經濟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兼並六國後,他還派兵50萬進軍嶺南,歷時數年,終於征服了越族,統一了嶺南廣大地區,並設置南海、桂林、象郡。接著遷徙中原50萬人戍守五嶺,與越族雜居,促進了這一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加速了民族間的融合。
六. 焚書坑儒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陽宮舉行酒宴,在宴席上,博士淳於越提出「師古」、分封子弟的主張。丞相李斯對此加以駁斥,主張禁止儒生以古非今及以私學誹謗朝政。秦始皇採納了李斯的建議,下令焚毀《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除博士官外,私人所藏《詩經》《尚書》等儒家經典以及諸子著作,一律限期交官府銷毀,有敢談論《詩》《書》的處死;以古非今的滅族;禁止私學。第二年,盧生、侯生等方士、儒生散布攻擊秦始皇言論並潛逃,秦始皇派官吏查究,將460多名方士和儒生坑殺在咸陽,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焚書坑儒」事件。焚書坑儒雖然有利於鞏固秦的中央集權統治,但毀掉了大量典籍,造成了文化上的重大損失。
② 秦朝為什麼要統一使用錢幣
統一幣制。秦始皇形成的統一理念被世世代代的統治者所繼承借鑒,使糧食等重要的商品物資可以在全國范圍內自由流動,利用其原來的貨幣破壞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定,促進了商品交換的發展,既有利於加強中央財權、輕重不等,推動了商品交換的發展.鞏固了集權統治。用現代經濟學原理來考量。統一貨幣,貨幣統一為各民族之間的交流創造了有利條件,加強了全國各地的經濟聯系,促進了民族團結和民族融合,商品流通和交換中使用「單一貨幣」是一種交易成本最小的制度安排,是秦始皇建立和鞏固中央集權和國家統一的重要手段。秦始皇統一貨幣,消除了商品交換的貨幣障礙。同時,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貨幣形制各異,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的穩定.加強了全國各地的經濟聯系,克服了貨幣換算上的困難。,在經濟生活中真正實現了「墮壞城郭」和「夷去險阻」@,減少了交易成本、財力上防止六國殘余勢力,防止地方分離。
2,維護了國家統一,便於國家賦稅的徵收,也可以從財權1、大小不一的混亂局面
③ 統一貨幣的名稱為秦統一全國後統一貨幣的名稱為什麼
統一貨幣的名稱為秦統一全國後統一貨幣的名稱為半兩錢。
半兩錢形制為圓形方孔,重12銖(中國古代規定1兩為24銖),有錢文曰「半兩」。「半兩」二字分列方好(即方孔)左右,通常是右「半」左「兩」。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廢除戰國時期流通的刀、布、郢爰和貝幣等大小、形制、重量和貨值不一的龐雜混亂的六國貨幣,把秦統一貨幣的政策和圓形方孔的半兩錢在全國范圍內推行。
最早的貨幣立法
為保證半兩錢順利使用,維護半兩錢信用,秦始皇還頒布了嚴苛的法律法規。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頒布貨幣統一政令,內容主要有兩項:一是廢除戰國時期龐雜的貨幣體系,珠玉龜貝銀錫之屬只用於寶藏,不再為貨幣;二是製造和行用新錢,新貨幣分為兩等,黃金為上幣,多用於大額支付,銅錢為下幣,多用於日常市場流通。
《漢書·食貨志》雲:「秦兼天下,幣為二等:黃金以鎰(二十兩為一鎰)為名,上幣;銅錢質如周錢,文曰『半兩』,重如其文。而珠玉龜貝銀錫之屬為器飾寶藏,不為幣,然各隨時而輕重無常。」這是中國最早的貨幣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