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如意市值最高時是多少
❶ 證監會說的18個單位是哪些股票
2014年12月19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通報了證監會近期針對市場操縱違法違規行為的執法工作情況。目前,已對涉嫌操縱的18隻股票:中科雲網、百圓褲業、興民鋼圈、山東如意、湖南發展、鐵嶺新城、寶泰隆、寶鼎重工、元力股份、東江環保、中興商業、山東威達、寧波聯合、遠東傳動、科泰電源、新海股份、九鼎新材、珠江啤酒的涉案機構和個人立案調查。
張曉軍表示,今年以來,市場操縱行為出現了一些新變化、新特點:一是操縱持續時間短、建倉拉抬出貨快等隱蔽性較強的類庄股操縱模式有所抬頭;二是涉案人集中資金優勢,以連續交易、對倒交易、虛假申報撤單、尾市拉抬等多種手法交叉並用,操縱股價非法獲利巨大;三是出現「以市值管理」名義內外勾結、通過上市公司發布選擇性信息配合等新型手段操縱股價的案件。
❷ 山東姓氏丁的起源 我大連的
★姓氏源流
▲丁(Dīng)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姜姓。據《元和姓纂》、《萬姓統譜》、《通志·氏族略》等資料所載,姜太公之子伋,謚號為齊丁公,子孫以其謚號為氏,稱為丁姓。
2、出自丁侯的後裔。據《姓氏考略》所載,丁侯為殷商諸侯,周武王討伐殷紂時丁侯因不從而被周所滅,其祖孫散居各地,部族仍以丁為氏。
3、出自子姓。周朝封商朝遺民微子啟於宋國(今河南省東部和山東、江蘇、安徽省間地),國人宋丁公的子孫以其字型大小「丁公」為氏,稱為丁姓。
4、出自他姓所改或其他少數民族改姓、賜姓而來:
① 為孫姓所改,是周文王的姬姓後裔。據《三國志·江表傳》雲:「孫權因孫匡燒損茅芒,以乏軍用,別其族為丁氏。」所以,後世的丁姓中國人之中,特別是南方的丁姓人中,有一部分是周文王的姬姓後裔,因為孫氏傳自周文王第子康叔。
② 出自於氏所改。據《楓窗小牘》所載,宋代人於慶欲依附於權貴丁謂,遂改姓丁,後果如意。
③ 明代西域(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大部分地區)人名中以「丁」為末字者進入中原漢化後,有改姓丁者。如《靈山房集高士傳》雲:「鶴年西域人也,曾祖阿老丁,祖父苦思丁,父為烏祿丁,又有從兄士雅漠丁,鶴年知自曾祖以下其名末一家皆丁字,不知何義,後世遂以鶴年為丁姓。」
④ 彝族尼質氏、瑤、鄂倫春、東鄉、回、蒙等均有丁姓。
⑤ 出自賜姓。明朝元人丹珠爾被賜姓丁。
▲得姓始祖:丁公伋。炎帝神農氏是少典的兒子,因居住在姜水之濱,於是以姜為氏。姜姓子孫經夏、商兩代,到周時有姜姓呂尚,俗稱姜太公。他西周初年任周太師,因輔佐武王滅商有功,封於齊(今山東省北部)。其兒子名,周成王時為朝廷重臣,又是周康王的顧命大臣,死後謚號為齊丁公伋,其子孫便以謚號為氏伋,稱為丁姓,並尊丁公伋為丁姓始祖。
★遷徙分布
丁姓的支源眾多,但大致上,山東為其最早發源地,後在當地發展成為丁姓最大的濟陽郡望,山東丁姓亦是各地遷播的主源頭。秦漢時期,丁姓聚居地主要在今山東、江蘇、河南境內,同時,河北、陝西、廣西、湖北、廣東等省也有少量丁姓人口落籍。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北方戰亂導致了丁姓頻繁的遷徙,可謂丁姓歷史上播遷的昌盛時期。三國孫吳的孫匡改姓丁,為丁姓的發展加添了新的支脈,江蘇南部及浙江大部分地區成為此支丁姓繁衍的主要區域。這一時期,丁姓仍以山東、河南為中心繁衍生息,另外,江西、安徽也有丁姓遷入者。唐代,濟陽丁姓有入居福建者。據《漳州府志》所載:「陳元光軍諮祭酒有丁儒者,先世濟陽,後徙光州固始,總章二年,從元光開漳州。」此支丁姓唐末遷居泉州、廣東等地。宋元時期,有江蘇人丁謂後人分居於崖州(今廣東省崖縣西北)和廣州。有丁允文、丁肇憲分別開基廣東潮州和梅州,被視為當地始祖。清代,居於福建、廣東一帶的丁姓有移居台灣的,後徙居泰國、新加坡、美國等地。至此,從宋代以來散布全國各地的丁姓已日趨向世界各地延續其支脈。今日丁姓以江蘇、福建、湖南、湖北、安徽、山東、江西、浙江、貴州、吉林、遼寧等省多此姓,上述十一省丁姓約佔全國漢族丁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二。丁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四十六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四四。
★歷史名人
丁 恭:山陽東緡(今山東金鄉縣東)人,漢代學者,時稱大儒,曾任諫議大夫、博士。後升為侍中祭酒、騎都尉,卒於任上。
丁 謂:蘇州長洲(今江蘇省蘇州)人,北宋真宗時任右諫議大夫、權三司使,後升至宰相,被封為晉國公。其修復京城的故事被尊為古代「運籌學」運用的典範。
丁 度:祥符(今河南開封)人,北宋文字訓詁學家,官至端明殿學士。曾與李淑等刊修《韻略》,又刊修《廣韻》成《集韻》。
丁 顗:祖籍恩州清河(今屬河北省)人,後遷居祥符,北宋著名藏書家,共搜集圖書至八千卷。
丁 璉:番禺(今屬廣東省)人,北宋元豐年間進士,任朝議郎一職。
丁 敬:浙江省錢塘(今杭州)人,清代篆刻家,喜好金石文字,善鑒別,工於詩、書、畫,尤精刻印,開創了「浙派」,被譽為「西泠八家」之首。
丁 丙:浙江省錢塘人,清末藏書家,撰有《善本室藏書志》,著錄其藏書中珍貴部分。
丁 謙:浙江省仁和(今杭州市)人,近代地理學家。著有《蓬萊軒地理學叢書》六十九卷。
丁 玲:湖南省臨澧人,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以《莎菲女士的日記》而聞名。其小說《太陽照在桑乾河上》獲斯大林文學獎。解放後,任《文藝報》主編、全國政協常委等職。
丁 穎:廣東省高州人,現代農學家、水稻專家。曾任中山大學農學院教授。解放後歷任華南農學院院長、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等職。
丁大全:南宋鎮江(今屬江蘇省)人,官至右司諫、簽書樞密院事、右丞相。
丁雲鵬:休寧(今屬安徽省)人,明代畫家,擅畫人物,佛像、山水、花卉,亦會作詩。
丁啟睿:明代河南永城人,官至兵部尚書。
丁耀亢:山東省諸城人,明清文學家。著有小說《續金瓶梅》等。
丁觀鵬:京師(今北京市)人,清代畫家,最精於人物畫。
丁善慶:泉州(今屬福建省)人,清代道光進士,官至翰林院侍講學士。著有《左氏兵論》。
丁寶楨:貴州平遠(今織金)人,清末山東巡撫,後任四川總督。山東機器局、四川機器局為其所籌建,今存其《丁文誠公奏稿》。
丁日昌:廣東省豐順人,清代大臣。歷任江蘇巡撫、福建巡撫、督船政、節度水師兼理各國事務大臣等職,曾參與洋務運動,著有《撫吳公牘》。
丁汝昌:安徽省廬江人,清末北洋水師提督,甲午戰爭爆發後,在與日軍的威海衛一役中,拒降而自殺身亡。
★郡望堂號
1、郡望
濟陽郡:戰國時為魏邑,西漢置縣,治所在今河南蘭考東北、山東省東明南境。晉惠帝時,將陳留郡之一部分設置濟陽郡,治所在濟陽。
2、堂號
馴鹿堂:源出東漢的時候,丁茂從小家裡很窮,餓死了父親。他對母親最孝。母親死後,他背土築墳,又在墳旁栽了松柏。白鹿從山上到墓旁幫他守護墳墓。太守舉他為孝廉,他為了守孝,拒絕不受。丁姓以「馴鹿」為堂號。
此外,丁姓的主要堂號還有:「濟陽堂」、「鍾德堂」、「夢松堂」、「雙桂堂」、「留餘堂」、「承德堂」、「五果堂」等。
============================================================
【丁姓宗祠通用對聯】
〖丁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麟分帝里;
鳧伏家池。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西漢大司馬丁復,以越將從同祖起兵,至霸上,入漢。定三秦,破龍且於彭城,為大司馬,討項籍,封陽都侯。下聯典指東漢孝子丁密,字靖公,岑溪人。性清介,毫發之饋,不受於人。遭父母喪,並廬墓三年,有雙鳧游廬旁小池,見人馴伏,人以為孝感。
留仙女塔;
入名宦祠。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晉代丁真君之女丁秀英,相傳她曾在瑞州崇玄觀煉丹,後成仙而去,家人葬其衣冠,又建塔,稱「仙女塔」。下聯典指南宋常州人丁允元,淳熙年間官少卿,因忠諫貶為潮州太守,在那裡興學築橋。百姓懷念他,祀於名宦祠。
夢松應兆;
刻木事親。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三國時吳人丁固,少年喪父,家貧而敬母至孝。官尚書的時候,曾夢見松樹生於腹上,醒來後對人說:「『松』字可拆為『十八公』,十八年後我要做到『公』嗎?」後來果然官至司徒(三公之一)。下聯典指東漢河內人丁蘭,少年喪母,用木頭刻母親像,每日服侍如活人。鄰居張叔,酒醉罵木像,還用手杖擊木像頭。丁蘭怒而打張叔,因此被捕,辭別木像時,木像為之落淚。
刻木世澤;
生松家聲。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聯
同上。
濟陽世德;
虎觀家聲。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丁姓宗祠「濟陽堂」堂聯。
麟分帝里;
鳧宿家池。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漢初人丁復,在薛地隨劉邦舉兵,後協助劉邦平定三秦,在彭城打敗項羽大將龍且,官至大司馬,封陽都侯。「麟」,即指麒麟,比喻傑出的人才。「帝里」,指帝都,京都。下聯典指東漢岑溪人丁密,以孝聞名。父母亡故,他在墳邊築屋守孝三年,相傳有雙鳧(野鴨)飛臨屋帝水池,見人而馴服。人們以為是他的孝行所感應。
飛鳧馴伏;
化鶴歸來。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漢·丁密父母喪,守廬墓三年,雙鳧游於廬旁小池,見人馴伏,人以為孝心所致。下聯典指漢遼東人丁令威學道靈虛山,後化鶴而歸。
刻木世澤;
生松家聲。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聯
-----------------------------------------------------------------
〖丁姓宗祠五言通用聯〗
木刻鄉賢第;
談經學士家。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漢河內人丁蘭事典。下聯典指北宋祥符人丁度,文字訓詁學家,官至端明殿學士。
鳧游家池水;
化鶴歸遼鄉。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丁氏宗祠聯。上聯典指東漢岑溪人丁密事典。下聯典指漢遼東人丁令威事典。
藏書八千卷;
同堂三百人。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晚清藏書家丁丙,字松生,號松存,浙江錢塘人。喜藏書,沿用其祖「八千卷樓」為藏書室名。文淵閣《四庫全書》散失後,他多方收集和鈔補。下聯典指宋代名人丁雋,醴陵人。習春秋,時稱「丁三傳」。兄弟十七人,義聚三百口,五世同居。家無閑言,大中祥符中,詔旌其門曰「義和坊」。
昨天文小姐;
今日武將軍。
——毛澤東撰丁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毛澤東贈丁玲聯。
聖哲承休運;
伊夔列上台。
——唐·丁仙芝撰丁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唐代詩人丁仙芝《越裳貢白雉》詩句聯。
六試七聯捷;
四闈十登科。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福建省泉州市塗門街回族丁氏宗祠聯。生活在泉州的「回回蕃客」有數萬人之多,晉江市陳埭回族村丁氏家族,也就是丁家鬍子便是人數最多的家族之一。丁氏族人蓄著「聞名天下」的大鬍子,就是丁氏祠堂也和傳統的漢族祠堂別無大樣。若非有人指點,很難從中看出宗祠的回族信息:不仔細看,這些尋常的花紋其實都是阿拉伯文字,那麼泉州的回族人為何也造宗祠,又將其宗教色彩、民族背景埋藏得如此之深?丁氏祖先為了改善後代的生存空間,在繼續伊斯蘭傳統禮拜儀式的同時,開始接受漢族儒家文化,並爭取科舉入仕。明弘治正德年間,丁氏並修建了丁氏本族人的祠堂。在這里,可以說是宗祠和清真寺並肩聳立,儒家與伊斯蘭文明互相交融。明清兩代,丁氏族人出了不少朝廷命官、詩人和藝術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清代的丁拱辰,他曾編著《演炮說》,是中國近代軍事科學技術的先驅者。他們自小就生活在這座叫做泉州,也叫刺桐的城裡。
-----------------------------------------------------------------
〖丁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同飛翰范時名重;
遍立朝端主意深。
——唐·丁稜撰丁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唐代詩人丁稜《和主司王起》詩句聯。
豪游暢比王喬鶴;
良晤欣同范蠡舟。
——清·丁敬撰丁姓宗祠通用聯
清代篆刻家丁敬(1695-1765)撰書聯。丁敬,字敬身,號鈍丁,別號龍泓山人,浙江錢塘人。擅長以切刀法刻印,蒼勁質朴,別具面目,形成「浙派」,為「西泠八家」之首。
刻木孝親綿世澤;
夢松應兆振家聲。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聯
見上《丁姓宗祠四言通用聯·夢松應兆;刻木事親》聯之聯釋。
-----------------------------------------------------------------
〖丁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學透春秋,大儒景仰;
才長驍勇,黑丁戲呼。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漢學者丁恭的事典。丁恭,字子然,東緡人。習公羊嚴氏春秋。學義精明。建武初,為諫議大夫博士。下聯典指明肛指揮使丁德興,定遠人。偉其壯貌,以「黑丁」呼之。因功封濟國公,列祀功臣廟。
官紀太常,五馬清風余鳳水;
績崇名宦,千秋禋祀薦仙田。
——明·黃錦公撰丁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廣東省潮州市磷溪鎮仙田鄉丁宦大宗祠聯。祠祀其入潮始祖丁公允元,原為明代建築,八十年代初,丁公之後捐資重修,古祠煥然一新,宗祠前有明末禮部尚書黃錦公贈的這副石刻對聯。丁允元,原籍江蘇常州,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因諫免鹽鐵稅由太常寺少卿被貶為潮州知軍州事。在任期間,主持在韓山古揭陽樓遺址建韓文公廟,把原城南的韓廟遷往韓山,並以唐賢趙德、宋賢陳堯佐配祀,題匾為「忠佑廟」;主持增築韓江西岸石墩,在石墩上架設橋梁,建亭修屋,修建後的韓江西橋被潮人稱為「丁公橋」;重視教育,曾撥田租365石作為教育經費,使學子有所養……丁公卸職後,占籍海陽縣,為仙田丁氏之始祖。後人對丁公知潮期間的政績予以充分的肯定,於乾隆二十三年潮州知府周碩勛議定丁公配享韓廟。黃尚書在贈聯中高度評價了丁公為政的作風和政績。上聯歷數了丁公的官職。太常:九卿之一,司祭祀禮樂之官。丁公貶潮之前為太常寺少卿。五馬:太守之代稱,宋代以後的官制已無太守之官名,但仍習稱知府、知州為太守。丁公貶後知潮,故黃尚書稱之為五馬。丁公雖歷居要職,而為官之清,比韓江水還清。下聯說丁公崇祀名宦,他在知潮任期間的政績,可說是上承前賢,下啟後俊。用清·乾隆年間鄒朝陽《太守丁公配享碑》可為注腳:「丁公以太常忠諫而出守潮州,類於表諫佛骨;置於公橋而民無病涉,類於驅鱷安瀾;購田瞻士,創置六齋,類於延師訓學……韓公之祠亦屢更矣……自丁公首創斯廟,歷宋而元而明,迨我國朝未之或改,豈非韓公之靈有默眷斯土者,而嘆丁公實獲我心,鑿井得泉也……」丁公繼往開來,功澤潮州,故能千秋萬代享祀於仙田。黃尚書生於明末,尚未知後世對丁公如何景仰,而只說享祀於自家之宗祠,若有靈獲知今丁公已配享韓祠,且建有允元亭,以廣觀瞻,定必揮毫改其聯為:「……薦韓祠。」該聯以淳樸的筆調抒寫作者的感情,毫無雕琢之痕,對仗工穩,貼切,針對性強。黃尚書也是潮州之名宦,為官極清廉。他官至禮部尚書,雖與丁公生不同代,而與丁公同司禮職,對丁公的崇敬,在聯中可見一斑。自潮州建制以來,守潮之官可謂多如牛毛,而能給後人留下佳話,聞名而起敬者,可謂鳳毛麟角。丁公的事跡,與哪些所謂:「愛民如子,金子、銀子,皆吾子也;執法如山,錢山、靠山,其為山乎。」之人,形成強烈的反差。丁公能享祀千秋,得民心而為後來者所標榜,實為干載難得的人民父母官。
漢時將,宋時主,飛珠定四海;
活為臣,死為神,威名震三江。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三國吳大將丁公(奉)祠聯。祠在湖北嘉魚陸溪口。丁奉,字承淵,安豐人。以驍勇聞,累立戰功。孫亮即位,為冠軍將軍。官至右大司馬。
濟陽繼世代,繁衍杭川新福地;
談經留訓古,傳家詩禮紹趨庭。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福建省上杭縣新生巷48號丁氏祖厝聯(1)。
千歲鶴歸來,覺世高吟垂不朽;
三公松發育,薰天偉績蔭無疆。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江西省丹陽縣司徒鎮余巷丁氏宗祠聯。
太丘星聚,一德以傳,此日堂階隨顧問;
義地風高,寸心如接,他時杖履應尋求。
——丁懋德撰丁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安徽省寧縣丁家祠堂聯。
六百年肇造丕基振鐸與鳴琴,克壯鴻圖依望族;
廿一代相承後澤參軍而作牧,更期燕翼紹封公。
——佚名撰丁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福建省上杭縣新生巷48號丁氏祖厝聯(2)。
============================================================
★【丁姓典故、趣事】
〖目不識丁〗
以前,有個財主姓丁,他有一個兒子,都十多歲了,還什麼都不懂,請了好幾個先生,就是教不會他一個字。丁財主心裡可急壞了,一天他出榜文,聲稱若誰教會丁少爺一個字賞銀十兩。
一位老秀才見了,心想:這孩子再笨,也不至於不知道自己的姓吧?況且,這個「丁」字筆畫簡單,又好寫,又好認,我怎麼會教不會他一個「丁」字呢?於是,他便揭了榜。
到了財主家後,老秀才每天都叫丁少爺學習「丁」字,一晃就過了九天,丁財主要考丁少爺。老秀才怕丁少爺忘了,特意准備了一個釘子,讓少爺拿著,說:「萬一忘了,看看手裡的東西,就想起來了,懂嗎?」少爺點了點頭。
秀才領著少爺去見丁財主,寫了一個「丁」字說:「小少爺,這個字怎麼念?」
誰知少爺看了半晌,還是想不起這是個啥字。秀才趕緊提醒他:「你手上拿的是什麼東西?」
少爺低頭一看,說:「一根鐵棒棒。」
秀才一聽,氣得直跺腳:「真是朽木不可雕也!你目不識『丁』不要緊,我的十兩銀子可完了。」
從此,「目不識丁」這名俗語便傳開了。
後來,人們稱文盲為,「目不識丁」,意為「丁」字都不識,可見其不通文字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