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蓄為什麼是貨幣供給
A. 在宏觀經濟學中為什麼投資代表需求,儲蓄代表供給
投資代表消耗或佔用,方向自內而外,為需求。儲蓄代表消耗或佔用的來源,自外而內,為供給。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社會在各個發展階段上的各種經濟活動和各種相應的經濟關系及其運行、發展的規律的學科。經濟學核心思想是物質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資源,可分為兩大主要分支,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
經濟學起源希臘色諾芬、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早期經濟學,經過亞當·斯密、馬克思、凱恩斯等經濟學家的發展,經濟學衍生出了演化證券學、行為經濟學等交叉邊緣學科。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經濟學研究和應用受到國家和民眾的關注越來越高,理論體系和應用不斷完善和發展。
發展歷程
古希臘在經濟思想方面的主要貢獻中,有色諾芬的《經濟論》,柏拉圖的社會分工論和亞里士多德關於商品交換與貨幣的學說。色諾芬的《經濟論》,論述奴隸主如何管理家庭農庄,如何使具有使用價值的財富得以增加。
色諾芬十分重視農業,認為農業是希臘自由民的最好職業,這對古羅馬的經濟思想和以後法國重農學派都有影響。柏拉圖在《理想國》一書中從人性論、從國家組織原理,以及從使用價值的生者。但是他對追求貨幣財富的商業資本和高利貸資本都從公正原則出發持否定態度。
B. 貨幣供應量就是國民儲蓄(national saving)嗎
准確地說,國民儲蓄的變化等於貨幣供給的變化。國民儲蓄是貨幣供應的主要部分,僅包括包括中央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提供的存款貨幣,不包括現金貨幣。貨幣供應量是指一個國家在一定時間點用於社會經濟運行的貨幣存量,由包括中央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提供的存款貨幣和現金貨幣組成。國民儲蓄是國民可支配總收入與最終消費支出之差。它衡量一個國家在不借入外債的情況下可以投資的最大資金量。國民儲蓄包括政府儲蓄、企業儲蓄和居民儲蓄。其中,在國外統計文獻中,企業儲蓄和居民儲蓄的總和一般稱為私人儲蓄。
拓展資料:貨幣供應量(貨幣供應量;貨幣供應量),又稱貨幣存量和貨幣供應量,是指在某一時間點流通的現金和存款的總和。
1.貨幣供應量是各國中央銀行編制和公布的主要經濟統計指標之一。目前,中國的貨幣供應量統計是以天為單位的。所謂某年某月某日的錢數,其實就是處理錢的銀行日常業務結束時的金額。在此基礎上,如果月錢數是指月平均金額,可以詳細計算,可以是整個月每天的平均金額。粗算可以是月初和月末兩只貨幣股的平均值。同樣,年內平均金額的計算也是如此。對於一些問題的分析,也可以使用月末、季末、年末的貨幣余額等數字。
2.貨幣供給的現實水平是一國貨幣政策調整的對象。預測貨幣供應量的增長和變化是一個國家制定貨幣政策的基礎。由於各國經濟金融發展和現實的不同,以及經濟學家對貨幣定義的不同解讀,各國央行公布的貨幣供應量指標也不盡相同。狹義貨幣供給(流通現金和商業銀行活期存款之和)和廣義貨幣供給(狹義貨幣供給加上商業銀行定期存款之和)兩部分。
3.貨幣供應量是指一國工商企業和個人擁有的可供支付的貨幣總量。它包括流通中的紙幣、硬通貨和活期存款,但不包括金融當局的庫存現金。貨幣供應量是金融當局通過金融市場干預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經濟日報》,1989年9月7日)。
4.貨幣供應量是指一國經濟在一定時期內可用於各種交易的貨幣總存量。根據貨幣流動性的強弱,貨幣供給可以分為不同的層次,即M0、M1、M2、M3、M4等。貨幣供應的初始供給是中央銀行提供的基礎貨幣。這種基礎貨幣被商業銀行無數次存取款,衍生出許多存款貨幣,導致多幣種擴張。貨幣供應量與社會最終總需求呈正相關,因此央行通常將貨幣供應量作為貨幣政策的中間目標。保持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的基本平衡是央行貨幣政策的基本任務。
C. 為什麼S(儲蓄)表示產出(或者供給)
不太明白你的具體意思,是不是對總需求和總供給的理解上產生的疑問
總需求Y=C+I+G+X,C是消費,I是投資,G是政府支出,X是出口
總供給Y=C+S+T+M,C是消費,S是儲蓄,T是稅收,M是進口
我之前看過好些書,總是不太理解到底是什麼意思,所以後來自己總結了一下,產生了自己的理解方式,看能不能對你有所幫助:
我把總需求和總供給理解為對貨幣的需求和供給.
先說總需求,可以理解為你沒錢,現在需要社會滿足你對貨幣的需求,得到貨幣的方式有幾種,比如你有商品,被本國人買了,貨幣就歸你了,或者別人直接拿錢來對你進行投資,或者政府無償給你一筆錢,或者你把你的商品賣給外國人,得到貨幣.那麼別人買你的商品就是別人的消費,你得到的貨幣量可以用別人的消費來表示,別人對你的投資可以表示為投資,政府給的錢可以表示為政府的指出,外國人買你的東西可以表示為你的商品的出口,那麼當全社會千千萬萬個你都把這個需求加總,就得到了社會總需求等於全社會的消費加投資總額加政府轉移支付加出口總量.而這所有等於社會的收入水平,即Y.
而總供給可以理解為你現在有了貨幣,得把這些貨幣用出去,即對社會的供給.平時花錢的方式主要分為幾類,一種是直接消費了(指消費本國商品),一種是儲蓄了,一種是繳稅了,一種是買了外國貨,把全社會需要花錢的情況加總,就可以得到總供給等於消費加儲蓄加稅收加進口,而這所有也是等於社會的收入水平的.
所以推導出這樣兩個公式.其實這也就是看你怎麼理解了.
D. 投資是對資本的需求,儲蓄是對資本的供給。怎麼理解呢
投資是投資者想讓自己的錢生錢,或者用別人的錢生錢。最終達到自己快速獲利為目的。而想要多獲利,對資本需求就越大!
比如:開發商利用從政府拍下的土地為抵押,從銀行貸款建房,然後賣給普通購房者。而資本則是來源於銀行!
前期資金緊張的時候有一些房價折扣促銷,快速回籠資本。等資本充足後,再預留好的房源,等漲到高價再出售獲利!
而儲蓄則是千萬普通百姓,把辛苦錢存進銀行,銀行迅速積累資本,然後銀行再把資本貸款給開發商。所以儲蓄就是對資本的供給!
E. 為什麼在兩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是總供給而國內生產總值是總需求
這個是從貨幣市場角度分析的吧。
國民的消費以及儲蓄是貨幣的供給方。消費儲蓄的提高,變相的提高了貨幣的供給。而國內生產是貨幣的需求方。國內生產總值的提高,提高了對貨幣的需求。
F. 貨幣供給量是由哪些主體的行為決定的
貨幣供給量是下述主體的行為共同決定,他們是:
①中央銀行的行為影響
中央銀行既是一國金融活動的調節者,又是基礎貨幣的供給主體,中央銀行在貨幣供給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壟斷貨幣發行權上。流通中的現金全部是中央銀行發行的具有無限清償能力的支付手段,中央銀行根據貨幣政策和經濟發展的需要確定現金的發行數量。中央銀行通過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再貸款和公開市場業務等手段影響商業銀行的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進而影響貨幣供給總量。
②商業銀行的行為影響
商業銀行既是基礎貨幣的接受者,又是存款貨幣創造的主體。
商業銀行創造的貨幣是派生存款,派生存款和原始存款共同構成了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總額。通過存款的創造,增加了貨幣供給量。
③財政機構的行為影響
財政機構是通過改變它在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的存款來影響基礎貨幣和貨幣供給的。
在基礎貨幣總量既定的前提下,財政機構若增加在中央銀行的存款,則會引起基礎貨幣的減少,並進而引起其在商業銀行的存款減少,從而減少貨幣供給量。反之,當財政機構取出在中央銀行的存款,基礎貨幣和根據貨幣乘數而得出的貨幣供給量就會增加。
④企業的行為影響
企業的行為對貨幣供給的影響是通過它們對貨幣資金的需求來實施的。
貨幣供給總是以企業、社會公眾等存在相應的貨幣需求作為前提的。比如,企業對資金需求增加,如果追加投入是靠自身積累,則不會影響貨幣供給;如果是靠增資發行有價證券,則會影響貨幣供給的結構;如果申請銀行貸款,則會影響貨幣供給。
⑤社會公眾的行為影響
社會公眾也是通過對貨幣需求的行為引起不同存款類型之間的轉換,以及影響現金與存款的比率,從而影響貨幣乘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