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要穩健的貨幣政策
① 為什麼我國總是採取積極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為進一步增加貨幣政策透明度,加深社會各界對貨幣政策的認識和理解,人民銀行日前公布了由貨幣政策司撰寫的報告,並對當前金融運行中的幾個主要問題進行了分析。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後,我國經濟增長放慢,投資和消費增長趨緩,出口大幅回落,市場有效需求不足,物價連續負增長,出現通貨緊縮趨勢。針對這種狀況,我國採取擴大內需的方針,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在市場經濟較為發達的國家,在宏觀經濟出現通貨緊縮或通貨緊縮趨勢時,一般是同時採用積極(擴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而由於我國貨幣供應存量偏多、企業貸款需求不足等原因,只能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
報告指出,1978到199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均增長9.7%,零售物價年均上漲6.2%,廣義貨幣(M2)年均增長23.6%,廣義貨幣年均增長比經濟增長與物價上漲之和高出7.7個百分點。由於貨幣供應量多年高速增長,廣義貨幣量(M2)與國內生產總值現價(GDP)的比值呈連續上升趨勢,M2與GDP之比高居世界各國前列。M2與GDP比率過高,說明多年來信用過分集中於銀行,容易積累金融風險;同時,在貨幣供應量增長明顯偏快的情況下,將增加中長期通貨膨脹壓力。在多年積累的貨幣存量過多的情況下,如果再過分擴張貨幣供給,就會進一步擴大潛在的金融風險和通貨膨脹壓力,不利於宏觀金融穩健運行。
報告認為,我國經濟的主要問題是經濟結構失衡,而不是貨幣供應不足。結構問題的實質是市場機制還不夠完善,重復建設問題突出,解決結構問題應深化經濟和金融體制改革,單靠擴大貨幣供應事倍功半,相反還可能增加新的矛盾。積極的財政政策,本身包括了對貨幣政策的大力支持。1998年,中央在提出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時,銀行資金比較寬松,但由於市場有效貸款需求不足,貸不出去。財政增發國債,由銀行購買,本身是運用銀行資金,就是發揮貨幣政策的作用;同時由於國債資金作為資本金投入基礎設施項目,又為銀行增加貸款創造了條件。
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不是收縮貨幣供應,而是適當增加了貨幣供應。經過幾年的實踐證明,穩健的貨幣政策符合我國國情,是一項正確的宏觀決策
② 什麼是穩健的貨幣政策
穩健的貨幣政策是一種注重經濟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的貨幣政策取向,旨在實現貨幣供應量的平穩增長,控制通貨膨脹,同時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
詳細解釋如下:
穩健的貨幣政策是一種中性的貨幣政策策略,它強調在經濟運行的過程中保持貨幣的穩定供應。其核心目的在於維持經濟的平穩發展,避免由於貨幣供應量的劇烈波動導致的經濟不穩定現象。這種政策既不會過度放鬆貨幣供應,也不會過度收緊,以避免經濟過熱或通貨緊縮。
具體而言,穩健的貨幣政策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 貨幣供應量調控:通過調節貨幣市場的操作,如公開市場業務、存款准備金率等,來確保貨幣供應量的平穩增長,避免市場出現流動性過剩或短缺的情況。
2. 控制通貨膨脹:穩健的貨幣政策致力於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防止物價上漲過快,以免過高的通脹對經濟造成不利影響。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中央銀行會根據經濟增長和物價水平來調整貨幣政策。
3. 支持實體經濟:穩健的貨幣政策旨在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確保資金能夠流向實體經濟領域,促進產業投資和創新發展。這有助於提升經濟的質量和效益。
總之,穩健的貨幣政策旨在維護經濟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確保貨幣市場的正常運行。它需要根據經濟形勢的變化靈活調整,以實現經濟的平穩增長和物價的穩定。這種政策對於維護國家經濟的長期繁榮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