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轉向怎麼辦
『壹』 如果實行擴張性貨幣政策,中央銀行可以採取什麼措施
1、向市場釋放大量的基礎貨幣
中國央行降准,不僅來得急,而且降准幅度也比以往大。因為新一屆中央政府上任以來,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基本上都是採取定向微調的方式,即使降准也只有0.5個百分點,但最近一次降准卻達1個百分點。
而上一次中國央行降准1.0個百分點,可以追溯到2008年底,是為了應對美國金融危機的發生。
這次央行突然降准1.0個百分點,有市場分析誤解為是因當前中國經濟增長下行的壓力在增大,政府不得不放寬貨幣政策刺激經濟,即誤解為當前中國貨幣政策發生重大轉向,由中性轉向強刺激,或中國版的量寬政策正在啟動,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如果從央行以非常規的方式向市場注入流動性的意義來說,在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時,中國式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就已開始。
從已有數據來看,至2014年底,中國央行資產負債表總規模為33.8萬億人民幣,以當時匯率計算,為5.4萬億美元,相當於當年GDP的53%,是2006年底時資產負債表12.9萬億人民幣規模的2.6倍。
同期,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總規模為4.5萬億美元,相當於當年美國GDP的26%,是2006年底時資產負債表9037億美元規模的5.0倍。也就是說,美國金融危機之後,中國央行資產負債表的絕對及相對規模都比美聯儲的要大,只不過,美聯儲的擴張速度要比中國央行快而已。
上述數據表明,2008年以來的「中國式量化」,其規模要大於美聯儲,只不過中國央行資產負債表的擴張方式與美聯儲不同罷了。
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的擴張主要是通過三輪量化寬松(購買債券)方式來進行,因此,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中目前持有2.46萬億美元的各年期美國國債以及1.74萬億美元的證券化資產,佔比達到93%。
而中國央行資產負債表的擴張主要來自不斷購入外匯,結果是,2014年底,中國央行資產負債表中外匯資產為27.1萬億人民幣,佔比80%。盡管兩者成因不同,但兩大央行資產負債表的擴張都意味著向市場釋放了大量的基礎貨幣或流動性。
2、央行降准力度的加大
美國及中國都有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及超額存款准備金率。但中國主要是針對銀行或機構(比如不同的銀行實行不同的法定存款准備金率)而言,美國主要是針對不同存款額度而言。
比如,當前中國銀行業的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為18.5%;而美國存款額度為1450萬美元至1.036億美元的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為3%,高於1.036億美元的為10%,其他情況為零。不過,盡管中美兩國法定存款准備率差距很大,但總的存款准備金水平卻比較接近。
2014年,美聯儲法定及超額存款准備金達2.5萬億美元(但其法定和超額存款准備金之比為1:18),相當於美國10.4萬億美元存款的25%,相當於美國GDP的20%;中國法定和超額准備金(兩者之比為7:1)總額相當於106萬億元存款的22%,相當於中國GDP的37%。
也就是說,中美兩國銀行業存款准備金的差異在於中國絕大部分為法定存款准備金,而美國主要是超額存款准備金。這就使得中國央行將頻繁調整法定存款准備金率作為貨幣政策的主要工具,而美聯儲則不需要動用法定存款准備金工具。
美聯儲存款准備金的增加主要通過美國銀行去杠桿化,把過多的流動性又迴流到美聯儲的賬戶。中國央行存款准備金的增加主要通過法定存款准備金率上升,用它來作為對外匯占款形成的流動性的對沖。
因此,中國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的水平主要取決於外匯占款流入多少及流入速度。比如,中國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由2003年的6%上升到2011年的21.5%,主要是與外匯整體大量和持續流入、以控制因為購匯而釋出的大量人民幣這一流動性貨幣的供給有關。
如果外匯占款突然收縮,央行就得通過降准來向市場增加流動性。從這個意義上講,這次央行突然降准,很大程度上與2015年一季度外匯占款突然減少有關。也就是說,這次央行降准力度的加大並不是央行貨幣政策的重大轉向,而是基礎貨幣形成條件發生了變化。
(1)貨幣政策轉向怎麼辦擴展閱讀:
中國貨幣政策目標需統籌考慮物價、就業、增長及國際收支等的關系
與發達國家以及市場化程度較高的許多新興市場國家不同的是,中國貨幣政策的目標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的。在發達國家的單一目標制下,貨幣政策更關注利率工具,用政策利率穩定物價並允許匯率自由浮動。
但是中國貨幣政策目標的多元化,就得統籌考慮物價、就業、增長及國際收支等目標之間的關系。這種多重目標制與當前中國轉軌經濟有關,同時由於長期面臨國際收支雙順差格局,國內流動性投放過多,使得中國央行不得不關注國際收支等問題。
因此,在貨幣政策工具的選擇上,目前中國央行可採用利率、匯率、存款准備金率、公開市場操作等價格及數量型工具。
首先,中國的基準利率與歐美發達國家不同。中國的基準利率是商業銀行一年期存貸款利率,而美聯儲是貨幣市場隔夜拆借利率。前者是對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直接定價,後者則是金融市場間接利率,需要相關的傳導機制影響金融市場各行為主體的信用風險定價。
中國銀行利率是管制下的利率,而美國金融市場的利率是市場化的利率。在這種情況下,金融市場的價格機制容易受到扭曲,而且當商業銀行都在突破央行的利率管制而產生嚴重的金融脫媒的情況下,中國央行貨幣政策效用更是容易弱化。
這也就是為何中國央行的降息所產生作用不大的原因所在。
其次,由於中國資本項目還沒有全面開放,市場化的匯率形成機制還沒有確立,人民幣匯率不可自由浮動。因此,中國貨幣政策長期以來都受到宏觀經濟的內外失衡的困擾。1994年之後,國際收支「雙順差」格局出現。
在2005年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後,由於人民幣單邊升值,上述情況更是極端化。在這種宏觀背景下,中國貨幣政策的自主性和有效性受到資本流入和外匯占款較快速增長的挑戰。
在這種情況下,匯率政策工具既影響國內經濟增長模式變化及產生結構調整,也影響國際資金進入中國市場的流向及規模,影響貨幣政策工具使用上的主動性。所以,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匯率工具同樣是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工具的重要考量。
綜上,當前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就得在現實的基點上及既有的貨幣政策框架下,促進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周期性調整,逐漸地擠出巨大的房地產泡沫;就得去杠桿而不是加杠桿,從而保持貨幣政策的中性。
就得促進當前中國經濟由舊的增長模式向新的增長模式轉型及保證經濟增長,而不是重新啟動又一輪的信用過度擴張或推出所謂的中國版QE,讓中國經濟重新回到以往的增長快車道。
因此,在當前經濟內外失衡的大背景下,保持貨幣政策的穩健性,應是今年或當前中國央行貨幣政策的主基調。
『貳』 貨幣政策要轉向了
近日舉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解讀與當前經濟形勢分析」專題研討會。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馬駿出席會議並發言。
下面重點摘錄馬駿的部分原話來解讀分析
1: 2020年前三個季度,我國宏觀杠桿率上升25個百分點,是2009年以來升幅最高的一次。「杠桿率大幅上升,自然會導致未來的金融風險。」
解讀:基於疫情的影響,在過去的一年來發行大量貨幣來救中小企業,例如專項債,快速地把M2增速推升到10%以上,隨著我國經濟的好轉,各項的救急措施終將回歸常態化,目前對於增量貨幣的發行有危機意識,不僅停留在意識形態,已經做出行動了。如12月存量社融增速13.3%,環比超預期下降0.3個百分點,12月M2同比增速10.1%,環比大幅回落0.6個百分點。
2: 有些領域的泡沫已經顯現,去年我國幾個主要的股市指數都大幅上升,接近30%,在經濟增速大幅下降的情況下出現如此牛市,不可能與貨幣無關。另外,最近上海、深圳等地房價漲得不少, 這些都與流動性和杠桿率的變化有關。如果不轉向,這些問題肯定會繼續,會導致中長期更大的經濟、金融風險
解讀:紅色內容是重點。基金發行日光,超出募集額度比比皆是,看得出大家的熱情了。基金抱團推升局部股票上漲,在二級市場稱為結構性牛市,這些都得益於貨幣的超發引發的資產通脹,但是上層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風險性,目前消費、新能源、光伏已經出現了泡沫化,例如海天味業100倍的市盈率, 歷史 新高的估值是否能夠持續,哪些朋友現在還在往消費基金里沖的?你現階段還去定投這個行業是否要考慮下收益風險比?
海天味業歷年的估值位置
樓市從去年深圳的摩拳擦掌到今年的上海出台調控政策,都有點按不出的意思,很多朋友也認為威海房價會再次迎來普漲的機會,只不過滯後點時間而已,可以很明確的說想多了,這次真的不一樣,參考我以前的一些文章。
3: 貨幣政策轉向不能太快。目前我國通脹不高,CPI今年看上去會更好看,因為去年豬肉基數效應。PPI會往上漲,但不會漲得太多,也沒有要求一定要轉得太快。同時,一些地方政府和商業銀行強烈要求要保持貨幣政策的連續性,或者要求轉得非常慢,認為轉得太快會導致項目停工、爛尾、壞賬等問題。
解讀:大方向是定調了,貨幣肯定要回歸常態化,不能讓雞賊們發國難財了,泡沫搞大了,還得政府來承擔,現在有小火苗就得慢慢壓住了。但是會結合經濟發展步伐、審時度勢制定回歸政策,如果CPI和PPI上漲速度加快,那貨幣緊縮會加快步伐。基本證實了穩步回歸的政策。
這就是第二條說的定投基金的朋友,沒有深度研究的現在可以收手一下,已經過了盲目定投的階段,等過完年一季度後在看情況決定操作吧,年前由於春節需要保持流動性寬松,年後未必了。
啥是CPI、PPI 普通人對這種專業縮寫詞彙不明白,我解釋下方便大家理解政策的前後因果關系
CPI是消費者居民價格指數,就是我們日常吃喝用需要消費的東西,2020年CPI比2019年漲了2.5%,意思就是你買東西比去年貴了2.5%,這是增長速度,每年都在發生,只要不超過3%都屬於合理通脹。通過上圖可以看到疫情前的2019年末CPI大幅拉升,主要是因為豬肉價格的暴漲引起的,這是特殊情況,因為豬肉是強周期,過去十多年都沒變過的周期規律,目前我國生豬養殖快速恢復,能繁母豬及商品豬出來都回正了,雖然非洲豬瘟的影響下不能平穩回歸往年水平,但逐步下降的豬肉價格會降低CPI增速。
PPI是生產價格指數,通俗點說就是企業單位購買原材料和生產產品的價格變動指數,衡量經濟活力的重要指標,上圖黃線可以看出2019年以來PPT一直是負增長,處於通縮狀態,這對經濟發展是負面的,傳導路線是這樣的,消費不足——供大於求——產品價格下降——利潤減少——企業生存危機——居民收入降低——消費緊縮不足。這是一個惡性循環,疫情更是加劇這一狀態,所以我們要想辦法讓大家消費,讓這個循環回正。所以你應該明白了我們倡導國內大循環的根本道理了。
昨天還有一個重要人物的講話,意思同上
中國央行行長易綱在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議程」的一個小組會議上說,中國的貨幣政策將繼續支持經濟,央行不會過早退出其支持性貨幣政策,同時也會留意風險。
貨幣政策不會過早退出,意思就是早晚要退出。
對政策風向最敏感的就是資本,所以今年的股票市場波動會加劇。
這兩位人物的講話不會空穴來風,提前讓市場做好波動准備等於是泄題了。再打不了高分,就需要努力 學習下了 。
公眾號:觀威海樓市
解讀威海新售樓盤、數據分析、政策解說、買房技巧。
『叄』 貨幣政策轉向穩健中性 對人民幣匯率走勢有何影響
實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短期看,將有助於收緊境內貨幣金融條件,保持人民幣正利差優勢,緩解資本外流壓力;長期看,將有助於抑制資產泡沫,提高金融體系穩健性,夯實人民幣匯率穩定的金融基礎。當然,在防風險、去杠桿、擠泡沫過程中,也不排除短期會產生金融動盪,推高境內風險溢價,這將增大人民幣匯率穩定的壓力。因此,有必要將「穩匯率」與「穩經濟」「穩金融」統籌考慮,趨利避害、穩中求進。
不能把人民幣加息作為「穩匯率」的手段。有人認為,針對美聯儲加息、美元走強,我國應該考慮提高人民幣利率。對待這種建議需要非常慎重。首先,作為大型開放經濟體,要不要加息,關鍵要看國內經濟運行和物價走勢。有需要則加,沒有需要,則不能犧牲國內經濟而強行加息,這是本末倒置,可能會進一步損害市場信心;其次,盡管本輪國際金融危機之後,大家認為貨幣政策目標應該考慮金融穩定和資產價格,但利率政策能否成為一個有效的政策工具尚無定論。匯率作為資產價格,能否對於利率信號做出預期中的反應也值得商榷。從這個意義上講,加速貨幣政策框架轉型,確立可信的貨幣政策錨,是實現匯率自由浮動的重要前提條件。關於人民幣匯率相關資訊推薦http://news.fx678.com/news/keywords/cny.shtml
『肆』 金融危機後貨幣政策的目標應該是什麼
08年金融危機,國家出了4萬個億來支持。當時可以說是貨幣寬松政策
而現在,貨幣政策是轉向了穩健!
貨幣政策由此前的「適度寬松」調整為「穩健」,這是中國貨幣政策基調的重大轉變。分析人士認為,貨幣政策基調的轉變,是中國決策層對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的科學應對,最終將有利於中國經濟更加持續健康的發展。
「當前國內經濟進一步企穩回升,同時外部流動性泛濫、國內通脹預期居高不下,貨幣政策已經到了回歸穩健的節點。」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長夏斌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穩健的貨幣政策,將有利於保證中國經濟更加持續發展。
「過去兩年『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非常之舉』,此時中國經濟已經企穩回升,『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就應及時退出。」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張禮卿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
為應對百年一遇的國際金融危機,在2008年11月中國提出了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助推中國經濟在全球范圍率先反彈,迅速企穩回升。
統計局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10.6%,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5個百分點。而最新公布的中國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顯示,11月PMI達55.2%,較上月上升0.5個百分點,已連續第四個月出現上漲。中國經濟向好勢頭進一步鞏固。
與此同時,隨著美國第二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開啟,全球流動性泛濫,輸入性通脹壓力進一步上升。在諸多因素的推動下,國內物價上漲也面臨著不小的壓力。最新數據顯示,10月份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達4.4%,創出25個月來新高。
「在經濟形勢出現向好變化後,現在更需要關注物價上漲的風險。」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認為,此時貨幣政策由「適度寬松」轉為「穩健」,可以向市場傳遞出明確信號,通過保持貨幣信貸的合理投放,達到穩定物價的目的。
事實上,今年年初以來,中國央行加強了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和有效性,先後通過五次上調存款准備金率、一次加息和持續的公開市場操作,適度控制貨幣信貸投放力度,對經濟運行的貨幣環境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微調。
接受采訪的專家還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可為經濟發展提供更為穩定的貨幣環境,長遠來看,更加有利於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張禮卿認為,在貨幣過於充裕的環境下,企業不會主動進行結構調整,只有當貨幣環境回歸常態、資金價格保持在一定水平後,企業才會有動力進行技術創新,國家轉變發展方式的步伐才會加快。
專家指出,與「適度寬松」相比,「穩健」的貨幣政策是一種在多目標下保持平衡的貨幣政策,並不意味著緊縮,並且可隨時根據經濟形勢的變化進行微調。
歷史資料顯示,1998年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和國內嚴峻的通縮壓力,中國開啟穩健的貨幣政策。2003年之後,面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貸款、投資、外匯儲備快速增長等變化,穩健的貨幣政策也曾不斷微調。
值得注意的是,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還提出,在實施穩健貨幣政策的同時,中國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
對此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認為,在抑制通脹的同時,中國還面臨穩定經濟增長和調整經濟結構的任務,因此在貨幣政策回歸穩健後,財政政策有必要在一定時期內保持適度的擴張,加大結構調整力度,與貨幣政策「一松一穩」搭配發力,實現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